“两党垄断”美大选 为何第三势力没空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3:41:53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 ... mp;mdate=0214084108
中评社香港2月14日电(记者 亦昀分析报道)美国大选群雄逐鹿,一轮混战下来,民主党的爱德华兹、共和党的朱利亚尼和罗姆尼先后退选。有人被淘汰,有人却要冲进来,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一直在坐观驴象相争,他会否以独立身分加入选战,是个很大的悬念。不过,在美国两党政治的垄断下,即使他参选,也最多是一道陪衬的风景,几乎毫无胜算。

  与许多亚洲国家一党独大的政治生态不同,美国是典型的两党政治。民主党与共和党双雄并立,自从19世纪50年代两党制成形后,两党以外的势力从未赢过总统大选。

  两党政治是一种变相的“政治垄断”,任何第三势力想挤进来分一杯羹,不仅无比艰难,甚至会被无情地排挤。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当年,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普选票虽高于布什0.1%,但却落选。结果,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成了众矢之的,因为他的政见与民主党接近,人们认为正是纳德分散了民主党的关键选票,才导致戈尔失利。于是,纳德背上了“搅局者”的恶名,最后连绿党也抛弃了他。这正是艰难求生的第三势力之悲剧。

  究竟为何第三势力在美国难寻一席之地?其中有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同时也是现今的政治制度直接造成的。

  美国之所以没有形成多党制或一党制,有很多历史因素。一种说法认为,两党政治源于英国议会的长期两党斗争。美国民族中多数是来自不列颠的央格鲁-撒克逊人,而美国独立前又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政治生态在很多方面继承了宗主国的特色。

  另一种颇有趣的说法是,美国两党制的文化植根于欧洲历史上贵族和教会相互制衡的二元化权力体系。这是很富想象力的说法,细想却不无道理。

  中世纪的欧洲,政治权力体系二元化:(控制物质财富的)贵族和(控制精神财富的)教士都是统治阶层,两者相互制衡。在现代美国的两大政党中,倾向保守的共和党对应着古代的贵族阶层,倾向自由的民主党则对应着古代的教士阶层。尚武的保守派和当年的贵族一样,主张以力降人,用经济和军事力量扩大美国的影响,布什政府出兵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是最好的例证。相对的,比较温和的自由派则和当年的教士一样,强调攻心为上,用传播自由福音的方法推广美国文化。(见《联合早报》2007年1月8日文章)

历史归历史,美国的两党制之所以百多年来稳定发展,未因第三势力的挑战而改变,主要原因还是其选举制度直接造成的。

  在总统大选中,选民幷非直接把票投给某个候选人,而是竞投全美50个州的538张选举人票。在每个州获最多选票的候选人获得这个州所有的选举人的票数。总得票数超过270,即可当选总统。

  在这种“赢者全拿”的制度下,小党或独立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的机会简直是微乎其微。另外,如今的大选烧钱速度惊人,小党没有在全国筹集巨额资金的能力,自然难在大选中有所作为。

  普通民众虽然乐于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但对这些几乎没有胜算的第三势力,也不寄予厚望。很多选民为了不浪费选票,一般都会把票投给民主党或共和党,以防止自己不喜欢的政党上台。这就造成了美国长期的两党垄断的政治生态。

  布隆伯格日前就批评说,美国在两大政党垄断下,阻碍了国家发展。

  这位家财万贯的纽约市长,在6年时间里已经两次改变党籍。他曾是民主党员,2001年为了参选纽约市长加入共和党。2007年6月,他又出人意料地宣布退出共和党。尽管布隆伯格否认自己有问鼎总统宝座的野心,但他的举动还是引发了人们的猜测,指他有意独立竞选总统。布隆伯格是彭博通讯社的创办人,坐拥50亿美元财产。据说他若参选,将动用个人资金,投入5亿美元作竞选资金。

  不过,在这种政治现实下,布隆伯格只会是一个陪衬,没有任何胜算。他若幸运,将打出自己独特的招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若最终民主、共和两党选战陷入胶着,布隆伯格的处境将会十分尴尬。这个集民主、共和两党的特点于一身的人,会同时分流两党的选票,给两党都带来麻烦,左右不是人。那么,他就是步纳德之后尘,挥洒巨款却买个坏名声,最终只能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但在美国的两党政治中,却非如此。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的美国历史上,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两个强者博弈,反而形成了“双赢”的现象,两党双双壮大,第三势力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对于标榜“多元民主”的美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 ... mp;mdate=0214084108
中评社香港2月14日电(记者 亦昀分析报道)美国大选群雄逐鹿,一轮混战下来,民主党的爱德华兹、共和党的朱利亚尼和罗姆尼先后退选。有人被淘汰,有人却要冲进来,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一直在坐观驴象相争,他会否以独立身分加入选战,是个很大的悬念。不过,在美国两党政治的垄断下,即使他参选,也最多是一道陪衬的风景,几乎毫无胜算。

  与许多亚洲国家一党独大的政治生态不同,美国是典型的两党政治。民主党与共和党双雄并立,自从19世纪50年代两党制成形后,两党以外的势力从未赢过总统大选。

  两党政治是一种变相的“政治垄断”,任何第三势力想挤进来分一杯羹,不仅无比艰难,甚至会被无情地排挤。

  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当年,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普选票虽高于布什0.1%,但却落选。结果,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成了众矢之的,因为他的政见与民主党接近,人们认为正是纳德分散了民主党的关键选票,才导致戈尔失利。于是,纳德背上了“搅局者”的恶名,最后连绿党也抛弃了他。这正是艰难求生的第三势力之悲剧。

  究竟为何第三势力在美国难寻一席之地?其中有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同时也是现今的政治制度直接造成的。

  美国之所以没有形成多党制或一党制,有很多历史因素。一种说法认为,两党政治源于英国议会的长期两党斗争。美国民族中多数是来自不列颠的央格鲁-撒克逊人,而美国独立前又是英国的殖民地,所以政治生态在很多方面继承了宗主国的特色。

  另一种颇有趣的说法是,美国两党制的文化植根于欧洲历史上贵族和教会相互制衡的二元化权力体系。这是很富想象力的说法,细想却不无道理。

  中世纪的欧洲,政治权力体系二元化:(控制物质财富的)贵族和(控制精神财富的)教士都是统治阶层,两者相互制衡。在现代美国的两大政党中,倾向保守的共和党对应着古代的贵族阶层,倾向自由的民主党则对应着古代的教士阶层。尚武的保守派和当年的贵族一样,主张以力降人,用经济和军事力量扩大美国的影响,布什政府出兵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是最好的例证。相对的,比较温和的自由派则和当年的教士一样,强调攻心为上,用传播自由福音的方法推广美国文化。(见《联合早报》2007年1月8日文章)

历史归历史,美国的两党制之所以百多年来稳定发展,未因第三势力的挑战而改变,主要原因还是其选举制度直接造成的。

  在总统大选中,选民幷非直接把票投给某个候选人,而是竞投全美50个州的538张选举人票。在每个州获最多选票的候选人获得这个州所有的选举人的票数。总得票数超过270,即可当选总统。

  在这种“赢者全拿”的制度下,小党或独立候选人获得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的机会简直是微乎其微。另外,如今的大选烧钱速度惊人,小党没有在全国筹集巨额资金的能力,自然难在大选中有所作为。

  普通民众虽然乐于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但对这些几乎没有胜算的第三势力,也不寄予厚望。很多选民为了不浪费选票,一般都会把票投给民主党或共和党,以防止自己不喜欢的政党上台。这就造成了美国长期的两党垄断的政治生态。

  布隆伯格日前就批评说,美国在两大政党垄断下,阻碍了国家发展。

  这位家财万贯的纽约市长,在6年时间里已经两次改变党籍。他曾是民主党员,2001年为了参选纽约市长加入共和党。2007年6月,他又出人意料地宣布退出共和党。尽管布隆伯格否认自己有问鼎总统宝座的野心,但他的举动还是引发了人们的猜测,指他有意独立竞选总统。布隆伯格是彭博通讯社的创办人,坐拥50亿美元财产。据说他若参选,将动用个人资金,投入5亿美元作竞选资金。

  不过,在这种政治现实下,布隆伯格只会是一个陪衬,没有任何胜算。他若幸运,将打出自己独特的招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若最终民主、共和两党选战陷入胶着,布隆伯格的处境将会十分尴尬。这个集民主、共和两党的特点于一身的人,会同时分流两党的选票,给两党都带来麻烦,左右不是人。那么,他就是步纳德之后尘,挥洒巨款却买个坏名声,最终只能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但在美国的两党政治中,却非如此。在过去一百五十多年的美国历史上,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两个强者博弈,反而形成了“双赢”的现象,两党双双壮大,第三势力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对于标榜“多元民主”的美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总体来说美国是相对保守的国家
把三个人的眼睛蒙上,初始是各相距120度的拔河比赛,最后一定是拉成一条直线的拔河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