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东洋人杀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50:58
北京东洋人杀头,北京东洋人杀头北京东洋人杀头,北京东洋人杀头
前一张照片很震撼,红头阿三和清兵都在.
北京东洋人杀头,北京东洋人杀头
原帖由 海上画家 于 2008-2-2 11:41 发表
前一张照片很震撼,红头阿三和清兵都在.


不是清兵,是英国人手下的中国军团
原帖由 海上画家 于 2008-2-2 11:41 发表
前一张照片很震撼,红头阿三和清兵都在.

??????????
在某些人看来

这是“华”在砍“夷”的头,是天经地义的。;P
原帖由 whykkk 于 2008-2-2 11:43 发表


不是清兵,是英国人手下的中国军团

衣服的补子,能给更细致点的图片么?如果这个看详细了就知道是清兵还是代表英国势力的中国军团了.
杀主战的官员,杀主战的官员,
这个时代真是黑暗.
原帖由 海上画家 于 2008-2-2 11:55 发表
这个时代真是黑暗.


您不应该这样说。

在您老人家看来,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夷”;列强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华”。

您去投奔“华”的那一方不就行了?;P
原帖由 99DW 于 2008-2-2 11:58 发表


您不应该这样说。

在您老人家看来,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夷”;列强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华”。

您去投奔“华”的那一方不就行了?;P

我晕,你连基本的"华"和"夷"的概念都区分不了,真是逻辑混乱.
联军中的比利时军?
年代不详,军队是谁的看不清
原帖由 海上画家 于 2008-2-2 11:59 发表

我晕,你连基本的"华"和"夷"的概念都区分不了,真是逻辑混乱.


呵呵,这完全是套用您的概念,社会阶段高就是“华”,社会阶段低就是“夷”。:D

西方是资本主义,中国是半殖民地,哪个高哪个低?谁是华谁是夷?:D
联军中的比利时军?
原帖由 99DW 于 2008-2-2 12:03 发表


呵呵,这完全是套用您的概念,社会阶段高就是“华”,社会阶段低就是“夷”。:D

西方是资本主义,中国是半殖民地,哪个高哪个低?谁是华谁是夷?:D

文明与野蛮只是华夷之辩的一个部分.你断章取义的本事不是一般强.
一,华夷之辩的“华”的意思 华夷之辩又可以称为夏夷之辩,主旨就是华夏族和夷族的区别。“华”和“夏”指的是华夏族。“华”和“夏”有“华夏族”之意,这是后起的意思,那“华”和“夏”的本义是什么呢?历来的学者认为“夏”的本义有二:一是地名,一是华美之义。禹受封为夏伯,根据孔颖达所注的〈尚书〉“颛顼以来,地为国号”,因此在禹子启建立夏朝时,便沿用此|“夏”号,金景芳说:“夏也叫做大夏,原为地名,自启凭借父禹的基业夺取政权在这里建立了以华夏族为基础的奴隶制度的国家后,才变成历史上的一个朝代的名称”。这样以居住地为姓氏或是部落名称的例子在上古时期很多,如颛顼因初居高阳,而称为高阳氏,帝喾曾因初居于高辛而称为高辛氏,尧因初居于陶后又居于唐,而称为陶唐氏或称为唐尧,舜因初居于虞而称为有虞氏,夏的情况亦是如此,夏朝的这种朝代的命名方式表明了夏时血缘关系的没落和地缘关系的建立,夏朝的建立不再以血缘也就是不再以血统为基础,而是以地理位置和文化的差异来编制和划分国民。 《尔雅,释诂》曰:“夏,大也。” 《尚书》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曰:“冕服采章对被发左衽,则为又光华也,释诂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 从上面的可以看出,“夏”的意思是“大”或者“大国”的意思。这些都是因为夏朝的建立后,夏国无论是在管理的人口和管辖的区域和文化方面都非其他的方国可比,“夏”的含义也就由原来的“夏地”变为“大”或者“大国”。 《禹贡》云:“羽畎夏翟。”这里的“翟”是雉名,“夏翟”即五彩之旌旗; 《周礼。天官》:“秋染夏。”贾公彦疏:“秋染夏者,夏谓五色,” 这些“夏”的意思均为“华美”的意思。 关于“华”的本来的意思,有如下的记载:《诗.周南.逃夭》:“灼灼其华。” 《淮南子.时则训》:“桃李始华。” 这些“华”都是“花”或者“开花”的意思。 在古代,“华”同“花”,“化”同“花”,“华”又同“化”。 “化”为何意?《华严经.音义上》:“教成于上而易于下,谓之化”,许慎释“化”为“教行也”。因此,“化”就是“教化”之意,“华”同“化”,也就是说“华”有教化的含义,教化则必然要和“文”联系到一起来,“华”其实就是要以“文”而“化”之。 “华”同“夏”,“华”和“夏”的意思可以通用, 所以,“华”,“夏”,“华夏”,“中华”的意思都有“教化”的意思。 《唐律名例疏义释义》有言:“中华者,中国也,亲被正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华。”这里对中华的解释很精辟,把是否自属中国诸华夏族,是否属于中华的标准定义为是否“亲被正教”也就是是否奉行中华文化传统,一言以辟之,无论是何族,只要继承中华文化,也就可以成为中华成员,亦即成为华夏族。 二,华夷之辩的“夷”的意思 早在殷朝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夷”的记载。甲骨文“尸”“儿”就是“夷”,郭沐若说:“甲骨文1183片,‘贞尸方不出’,尸方者,夷方也;甲骨文1130片中的‘伐儿方’,儿方当即夷方。” 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夷”的解释是:“夷,平也,从大,从弓,东夷人也”。 夷”原是华夏族族对非华夏族民族的统称,这个“夷”意是广义上的“夷”,从《禹贡》,《诗经》,〈淮南子〉等文献中可以看出只要是不同于华夏族的民族,不管是在什么方位都统统以“夷”来称呼, 如《尚书.大禹谟》:“无殆无荒,四夷来王。” 《淮南子.愿道训》:“禹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钠服。” 《毛诗正义》:“幽王时,四夷交侵,中国皆叛。” 这些“夷”均带有“四”字,则“夷”者是四方非华夏族的统称。 从西周开始,“夷”又多指东方之民,即是“东夷”,这个是“夷”的具体化。史料上具体的非东方的夷有:北方的畎夷,《竹书纪年》:“帝癸(夏桀)即位,畎夷入歧。” 西方的昆夷,《诗.大雅.采薇》序云:“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 南方的夷,《春秋公羊传注疏》:“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 这些都可以看出,“夷”是四方的民族的统称,非仅指东方之民族,周朝有“东夷,北狄,南蛮,西戎”之说,这个时候的“夷”又演变为有专指东方的非华夏民族之意,这个是狭义上的“夷”,但是广义上的“夷”仍继续沿用,直到现代。 三,“华”和“夷”的区别 关于“华夏族”和“夷族“的民族特征和区别,史料为我们提供了很详细的记载 《礼记.王制》:“中国夷狄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从名称(夷狄戎蛮中国),方位(五方),饮食,服饰,居住等方面指出中国夷狄戎蛮的特征和区别。文中的“雕题”是指刻其肌肤以丹青涅之,和“文身”差不多,“交趾”就是足相向,是南方人不穿鞋子跣足的反映。 《左传》襄公十四年,诸侯会于向,戎子驹支曰:“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挚币不通,语言不达。” 《淮南子 .坠行训》:“东方,其人兑行小头,隆鼻大嘴鸢肩企行,长大早知而不寿;南方,其人修行兑上,大口决龇,早壮而夭;西方,其人面未偻,修颈印行,勇敢不仁;北方,其人翕形短颈,大肩下尻其人愚蠢禽兽而寿,中央四达,其人大面短颈,美须恶肥,惠圣而好治。” 从上述的史料可以看出,地域上华族大体上居于中华的中部,夷狄戎蛮基本上居于诸夏的四方,“华”和“夷”无论是在文化,语言,风俗,饮食,服饰,甚至是在人形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和区别。 四,华夷之辩的内容 史料中关于华夷之辩的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诸夏一体的意识。《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不以中国从夷狄,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 《春秋左传正义》齐管仲云:“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这些其实都是要明确诸夏诸国乃一体,诸夏国家之间应该不分彼此,应该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相亲相爱。西周以来特别是春秋时期正是夷狄戎蛮势力壮大,影响到诸夏发展生存的时期,华夏族面临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严重的非华夏族的入侵。周王室的东迁,就是在狄戎灭亡西周的形势下的不得以之举。这个时期,北方的山戎活跃于我国的北部地区,并且深入于今天的山西,河北中部以及黄河以南,和中原诸夏频繁战争,周桓王六年(公元前714年)北狄伐郑,十四年(公元前706年),北狄伐齐,惠王十三年(公元前664年),山戎病燕,十五年(公元前662年),狄伐邢,十七年(公元前661年),狄伐卫,襄王二年(公元前650年),狄灭温。南方自称“蛮夷”的楚国也北上中原与诸夏争夺霸权,相距灭掉淮河的南方的许多的诸夏国家,春秋时期诸夏在这种受到四方民族,特别是来自北方和南方的异民族的压力下,许多诸夏之国和诸夏之民和诸夏之地亡于夷狄戎蛮,诸夏民族意识,民族认同在和夷狄的交战中得到强化,“华夷之辩”就是在这种民族危机的形势下不断丰富深化。 其次是贵“华”贱“夷”,以“华”为贵,以“夷”为贱,贬低蔑视非华夏族的民族。 《论语注疏》有云:“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礼记正义〉云“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 周大夫富辰云:“狄,豺狼之德也。” “华”贵,“夷”践,是“华夷之辩”中的主要内容,“华”贵“夷”践,其实就是以华夏的文化,礼仪制度为贵,贬“夷俗”,确立“夷”必须从“华”的观念。 再次是“要服”“荒服”之制 周穆王时祭公谋父云:“先王之制,
引述资料http://www.ssxweb.com/wenku/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
《尔雅,释诂》曰:“夏,大也。” 《尚书》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哦,早说不就没事了嘛!:D

社会发展阶段和你是哪个民族又没有直接关系,还用扯那些做什么。

汉族就是华,即使社会阶段落后也是华;非汉族就是夷,即使社会阶段先进也是夷。不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吗?
大国曰夏。”
原帖由 海上画家 于 2008-2-2 12:13 发表

你还是没阅读完全文.
《尔雅,释诂》曰:“夏,大也。” 《尚书》云:“冕服采章曰华,大国曰夏。”


:D

还是按照您的逻辑推算:

抗战时期,日本民族服装右衽交领,中国民众还穿着对襟盘扣的满装,日本在“华”上胜了一筹;

当时中国人口4亿,日本人口1亿,都是人口大国;而当时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看,日本更是远远大于中国,可谓亚洲最强大之国,又占了一个“夏”字。

按照您的逻辑:当时日本是“华夏”。:victory:
11111111111111111111111
。“华”和“夏”指的是华夏族你又没阅读完全文,我怀疑你的语文理解能力.
原帖由 海上画家 于 2008-2-2 12:32 发表

。“华”和“夏”指的是华夏族你又没阅读完全文,我怀疑你的语文理解能力.



我在19楼说错了吗?:victory:

在您看来,汉族就是华,即使社会阶段落后也是华;非汉族就是夷,即使社会阶段先进也是夷。不就这么简单的道理吗?;P
有什么话请直说,不要玩神秘主义。;P
原帖由 99DW 于 2008-2-2 12:41 发表
有什么话请直说,不要玩神秘主义。;P

小白退散
小白退散
不好意思,借用下马甲的签名.
呵呵,某些人已经理屈词穷了。:victory:
草他吗的华夷之辩,老子只看到洋人在砍中国人.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图片里挂长条子的两位很难被称为华吧!!

华夏人应该学习这样的祖先



这样



这样





但千万别再变成这个样子

后面围观的人群让人心冷。
来顶下..............
不是围观群众无动于衷啊,实是洋人连满清的龙椅都坐了,连慈禧都听洋人的,大家更不知道听谁的好了。

原帖由 siferzq 于 2008-2-7 00:58 发表
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这图片里挂长条子的两位很难被称为华吧!!


他们是汉奸。:time:
不过如果你世居中国的话,你爷爷的爷爷该留辫着旗装吧?他算不算华夏呢?:o
中国的教民们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8-2-7 20:35 发表

他们是汉奸。:time:
不过如果你世居中国的话,你爷爷的爷爷该留辫着旗装吧?他算不算华夏呢?:o

我不知道你多大,我爷爷是民国建立时期出生,爷爷的爸爸都被剪了辫子,何来爷爷留辫子一说?
难道阁下是骨灰级别的?;funk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8-2-7 20:35 发表

他们是汉奸。:time:
不过如果你世居中国的话,你爷爷的爷爷该留辫着旗装吧?他算不算华夏呢?:o

看叉了,我建议你复习下剃发易服的历史,汉族人除了张弘范,基本没几个主动要那个发型的。以前后金在辽东摞掠了汉族人口,就把他们剃成这个发型,为什么,防逃跑么?汉族人不被剃发,你抓了他,他只要有机会逃回去他还是汉族人。你把他头给剃了,逃回去,同胞不认他是汉族人,要被嘲笑死,没脸回去了,自然不逃了。我抓住你给你剃个瘌痢头,你愿意么?
强行被剃,你还当他们愿意?
爷爷的爷爷该留辫着旗装吧?
PS::L莫非那个ID是你马甲?
我建议你复习下剃发易服的历史,汉族人除了张弘范,基本没几个主动要那个发型的。以前后金在辽东摞掠了汉族人口,就把他们剃成这个发型,为什么,防逃跑么?汉族人不被剃发,你抓了他,他只要有机会逃回去 ...
;P看到这句偶就看不下去了,侬实在太有才了。
确实有人该好好复习下那段历史,不过那个人不是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