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台灣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多少寶物數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42:40
:o 在台灣看節目看聽來賓說天天展出個連續三年寶物也展不完

;funk 嚇死人了:o 在台灣看節目看聽來賓說天天展出個連續三年寶物也展不完

;funk 嚇死人了
另外聽說真品都在台灣,大陸都是用複製品展出
]]
2972箱60余万件文物,专业人士的保证,正常。
原帖由 正统 于 2008-1-26 10:20 发表
2972箱60余万件文物,专业人士的保证,正常。


;funk 嚇人,應該都是歷代皇帝收藏物品?
1933年初山海关失守,日本军队迫近华北,国民政府将故宫所藏历代传世的数十万件重要文物装成13427箱又64包,搬迁至南京。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南迁文物又辗转迁徙至四川,直到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运回南京。

1948年底至1949年初,国民党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60余万件精美绝伦的文物,包括器物、书画5万余件,善本书籍近16万册,清宫档案文献38万册,运往台湾。

余下的文物, 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另有少部分被封存于南京库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
台北的很多是精品,现在放在台湾也好,它们在无声的对台湾人进行国家认同教育。
原帖由 容子文 于 2008-1-26 10:25 发表


;funk 嚇人,應該都是歷代皇帝收藏物品?

    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收藏品,更多的是宫廷日常的用具,比如成箱的碗和碟子。这个当年参与故宫向重庆方向搬迁的人都说过,央视的纪录片有收录。
     大多数的精品的确在台湾,不过后来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也从全国充实了很多其他的藏品,所以格调也相当高。
原帖由 容子文 于 2008-1-26 09:54 发表
另外聽說真品都在台灣,大陸都是用複製品展出

   故宫博物院应该没有很多复制品展出,就算有,也是个别已经毁坏或者不容易公开展出的物品的复制品。艺术品和文物这些东西一旦复制了,除了个别千古名家之外,其他的都可以说是毫无价值可言,用来展览也没有人看。
北京故宫大部分是后期收购和民间挖掘的。台北故宫的东西都是以前的珍品。例如王羲之真迹。还有很多宋代的国宝瓷器。翡翠白菜。石头肉等等。

天涯就有个帖子。讨论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陆的博物馆几乎都是后期出土的。台北则很多一级文物。

北京故宫书画类的NO1。估计就是清明上河图

PS:看过CCTV10的一个节目。好像王羲之就三个真迹流传下来。2个就是台北。一个在北京。上面被乾隆这个白痴破坏的很惨。都是他的破印和破字。鞑子就是没文化- -
这些好的东西真该回大陆啊。台湾现在的人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还留着这些中国文物干嘛。尤其是那个杜正胜。放在30年代绝对的汪精卫。周佛海之流。呵呵
]]
都是中国人祖先的东西,台湾不认自己是中国人就把东西还回来:( :(
原帖由 T62 于 2008-1-26 11:21 发表
好像王羲之就三个真迹流传下来。2个就是台北。一个在北京。上面被乾隆这个白痴破坏的很惨。都是他的破印和破字。鞑子就是没文化- -
========================================================================
应 ...

具体内容我忘了。难道世上真没有王羲之的真迹留下了。太可惜了
]]
原帖由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于 2008-1-26 11:27 发表


王羲之无真迹传世。阁下所谓三件真迹,应该是指"三希堂"三王书作: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贴》。目前公认,其中只有王珣的《伯远贴》是真迹,两件都是摹本。《快雪时晴帖》 ...

看节目不仔细。我以为都是王羲之的真迹。结果一个都不是。兰亭序是李世民陪葬的还是李治陪葬的?。兰亭序如果保存下来。估计值几个亿:D :D
原帖由 hiro 于 2008-1-26 11:26 发表

具体内容我忘了。难道世上真没有王羲之的真迹留下了。太可惜了

百度的内容
长期由日本皇室御藏的“书圣”王羲之的《丧乱帖》,一向被学界认为是王氏传世作品中最为精良的,在书法史上占有崇高地位。中国古代书法作品流向海外,以日本所藏最多最早,此次“中日书法珍品展”,离《丧乱帖》远赴日本已有1300年。
“破四旧”烧,毁的文物比运去台湾的只多不少,幸好当初运了些到台湾了。
干呕帖 《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国家一级文物。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在中国书法史上,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书圣,他的墨迹受到历代书家的推崇,然而,据史书上记载:王羲之的真迹早已失传,传世的王羲之的书法墨迹都是后世的临摹本,但就是这极为稀少的临摹本留传到今天已经都是稀世珍宝了。除海外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外,今天所知道留在内地的只有《兰亭序》、《姨母帖》、《初月帖》、《上虞帖》、《寒切帖》和《干呕帖》等几件。 伪满时期,溥仪到将《干呕帖》带到东北,后来,流落到民间。四十多年前,正是文革动乱时期,刘光启在堆积如山的大纸堆中发现了一卷黄黑色的旧纸卷,他抽出打开一看,眼前展开的是一件年代久远的草书纸本书帖,凭着多年鉴定书画的经验,刘光启读出该帖的内容为:“ 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忧之。力不具。王羲之。”眼前的东西竟是文物界苦苦寻觅了30多年的故宫流失国宝、书圣王羲之的《干呕帖》。 现在这件从纸堆里偶然发现的王羲之的《干呕帖》和《寒切帖》一起成为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原帖由 T62 于 2008-1-26 11:21 发表
好像王羲之就三个真迹流传下来。2个就是台北。一个在北京。上面被乾隆这个白痴破坏的很惨。都是他的破印和破字。鞑子就是没文化- -
========================================================================
应 ...


现如今有一人堪与乾隆匹敌,连题字风格都是一个路数———“软骨病体”。

古有乾隆帝,今称*核心。;P
乾隆这个神经病,不但在字画上面涂鸦,
还在珍贵瓷器上面打洞,故宫的汝窑瓷器全部给他打满了洞
]]
原帖由 hiro 于 2008-1-26 11:11 发表
北京故宫大部分是后期收购和民间挖掘的。台北故宫的东西都是以前的珍品。例如王羲之真迹。还有很多宋代的国宝瓷器。翡翠白菜。石头肉等等。

天涯就有个帖子。讨论各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陆的博物馆几乎都是后期 ...

    真正的好东西其实还是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毕竟解放前的考古发掘工作本来就很不充分,真正的考古大发现基本上都是解放以后的。
原帖由 cy1222 于 2008-1-26 11:39 发表
乾隆这个神经病,不但在字画上面涂鸦,
还在珍贵瓷器上面打洞,故宫的汝窑瓷器全部给他打满了洞

    汝窑的那种绮丽表面,想要打洞而不让整个瓷器报废可真是需要相当了不起的功夫呢。看来乾隆才是真正的功夫皇帝;P
原帖由 xbill 于 2008-1-26 11:41 发表

    真正的好东西其实还是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毕竟解放前的考古发掘工作本来就很不充分,真正的考古大发现基本上都是解放以后的。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毕竟中国历史博物馆是新改建的,陈列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要比故宫做得彻底,所以有很多东西有条件展出,而故宫虽然藏品数量众多,有很多都因条件限制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像《伯远帖》真迹我还是在外借到上海展出时才看到的。另外,全国有几座地方博物馆也值得一看,像上海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
原帖由 xbill 于 2008-1-26 11:43 发表

    汝窑的那种绮丽表面,想要打洞而不让整个瓷器报废可真是需要相当了不起的功夫呢。看来乾隆才是真正的功夫皇帝;P


呵呵,那你就搞错了,瓷器上面打洞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以前农村的碗破了,就找瓷器匠来,在上面打洞,然后用金属条固定起来,又能继续使用。
原帖由 hiro 于 2008-1-26 11:26 发表

具体内容我忘了。难道世上真没有王羲之的真迹留下了。太可惜了


其实也没什么太可惜的,世上的事原本如此:说地亲,地也不算亲,地长万物似黄金;争名夺利有多少载,看罢新坟看旧坟。
原帖由 云在青天水在瓶 于 2008-1-26 11:57 发表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毕竟中国历史博物馆是新改建的,陈列设施的现代化程度要比故宫做得彻底,所以有很多东西有条件展出,而故宫虽然藏品数量众多,有很多都因条件限制普通人是看不到的,像《伯远帖》真迹我还是在 ...

    这种在历史上都有很总要意义的字画肯定不能轻易展示,每一次暴露在光和空气之中,都是对其寿命的巨大损耗。
原帖由 cy1222 于 2008-1-26 12:05 发表


呵呵,那你就搞错了,瓷器上面打洞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以前农村的碗破了,就找瓷器匠来,在上面打洞,然后用金属条固定起来,又能继续使用。

    你有没有在放了汝窑和钧窑瓷器的房间里面睡过觉?夜深人静的时候醒过来有时候就能听到非常细微的崩瓷的声音。
    本身表面就有那么多的裂纹,下面是细密的气泡。虽然说宋代的瓷器质地比较厚实,钻个孔会不会导致整个瓷器碎裂也是不好说的事情。
    不过说乾隆是功夫皇帝本来就是开玩笑。一个写了比全唐诗加起来都多绝句的人,居然可以没有一篇能蹬大雅之堂,堪称从头到尾狗屁不通的人,喜欢祸害东西也很可以理解。
]]
将来打台湾 这些宝贝可要保护好 也不能流失国外
原帖由 songgong 于 2008-1-26 14:23 发表
将来打台湾 这些宝贝可要保护好 也不能流失国外

宝贝这东西,平时要稀罕,要保存,要收藏,要珍惜,一旦有变故,马上砸个稀巴烂.
不要希望覆巢之下有完卵,如果打台湾的决心都下了,还在乎这几块石头几张纸?
所以不打最好.
宋代瓷器,那是一个笑话,哈哈哈。

我外祖父母家世代徽商,专营景德镇瓷器,很多亲戚朋友都是行家里手,有鉴定专家,有工艺专家,有制胚专家等等。

有一次我问,为什么宋代留下来的瓷器这个窑那个窑的,景德镇的似乎不是太值钱啊。

众专家嗤笑道“那是因为以拙为美啊”,我问道“为什么”,“你看那个汝窑、钧窑瓷器像瓷器么?那时瓷器的原始状态,使温度介于陶器、瓷器之间的那么一个烧制水平。你在看那号称每一件都不重复的色、釉面裂纹,那是因为色料与釉的膨胀系数不一致,而色在釉下,在高温烧制过程中产生的,我们当作是废品的!这一机密知道70年代日本、德国才发现,我们宋代就掌握了。”:D

“那为什么那些窑的瓷器就要出名一点点呢”,答道“那时因为各家在一定时期配料是一定的,所以裂纹的打下可以很清晰的告知大家年代”。:D

又问“为什么有色在釉下,有色在釉下”,答道“矿物色料一般都含重金属成分,用在釉上,直接接触人嘴,有毒副作用,而釉相当于玻璃,无害。另外色在釉上,经过一定年月,色彩会消退甚至改变,而在釉下有釉的保护,可以很长时间不变色退色。但是釉下彩初期,人们不知道规律,所以烧出釉面裂纹的瓷器,一度作为废品的处理,后来人们认为裂纹不可复制,也是一种景象,所以一度推崇。景德镇较早解决了这一难题,之后国内对这种裂纹瓷器的爱好减退,而其他国家70年代才解决釉下彩技术,至今很多厂家瓷器都是釉上彩,做餐具是不合适的”。

又问“古董市场上,那些裂纹瓷器真的多么?”,答道“假的多,河南很多博物馆的技术人员都能仿制,各地小瓷厂也能仿制,因为那个色、釉配料你配错了就成了,你这要配的不开裂反倒是不容易。当初我们给中央生产专用瓷,在配水点桃花的粉红色料时就配不好,造成粉红色开裂。那些纺织品中以博物馆的技术人员仿制的最好,因为他们都和专业大厂挂钩的,我们也给他们出过主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