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里克和克拉克的各自守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4:11:15
  克拉克是太空科幻写作的第一把交椅,结合了科学的精准与令人惊艳的诗意。

                                 ——《纽约时报》

  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新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双手。

                                ——斯坦利·库布里克,著名导演

本文作者:郝明义(《2001:太空漫游》译者)



  1968年,《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和小说分别问世,各自奠定了在电影史与小说史上的地位。

  一般而言,电影和小说总有主从之分,或是电影改编成小说,或是小说延伸自电影。但是《2001:太空漫游》却十分特别。正如克拉克在本书序里所言,起初他们是想在“着手那单调又沉闷的剧本之前,先来写本完整的小说,尽情驰骋我们的想像,然后再根据这本小说来开发剧本”,然而,后来他们却“小说和剧本同时在写作,两者相互激荡而行”。最后,在1968年春天,电影和小说几乎同时问世——电影早了几个月。

  也因此,《2001:太空漫游》(简称《2001》)的电影和小说一直被视为各自独立的创作,谈到电影,大家会说是“库布里克的《2001》”,谈到小说,大家会说是“克拉克的《2001》”。的确,虽然在讲同样的一个故事,但却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所以,任何一个看过电影《2001》的人,都不能错过小说《2001》;任何一个读过小说《2001》的人,也不能错过电影《2001》。

  这么说,是因为库布里克和克拉克的创作,分别代表了影像与文字两种不同语言的创作特质与极致。

  《2001》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猿人遇上黑石,后来进化为人类的过程。第二部分,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黑石,到鲍曼和不受控制的计算机哈儿9000对决。第三部分,是鲍曼独自在宇宙里漂泊,再度和黑石相逢,到“星童”的出现。

  我觉得,就第一部分而言,电影和小说的表达,各擅胜场。电影的影像和小说的文字,分别以其独特的方式,陈述了太初的混沌与启蒙的黎明,各有其震撼与动人之处。

  第二部分,电影要比小说出色。小说花费许多文字来陈述先进的科技细节,不免累赘,而电影则直接以令人瞪目结舌的特效影像,把故事讲得干净利落。

  但第三部分,则是小说要胜过电影一筹。用电影来呈现鲍曼的经历,显现了以影像来描绘玄奥之不足,很多人看不懂这个部分是当然的事。然而,对于玄奥,文字却恰好最能发挥所长。小说在这个部分做了最精采也最充分的发挥。

  我们应该感谢库布里克和克拉克。通过这样一个相辅相成的计划,他们分别在自己最专长的领域里,让我们体会到不同媒介的创作极致——极致中的淋漓,以及淋漓中的不足。

  我先是喜欢电影《2001》,因而起了要把小说《2001》出版的念头,后来,又起了自己动手翻译的念头。到了实际翻译的过程,才真正爱上了小说《2001》。

  当然,有爱就有恨。

  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知道这部小说不好翻译(不然也不会在30多年来一直没有正式译本),但是到身历其境时,才知道“自找麻烦”的意味何在。偏偏加上翻译的这段时间,是我自己在进行一些新的计划,工作压力十分沉重的阶段,每天回家与《2001》文字搏斗的过程,不啻梦魇。在我工作与翻译交相煎熬的过程中,有一个晚上几乎想半途而废。但是突然想起前面翻译过的某个段落,于是又翻回去读读。那是在第一章:

  “就这样,望月者和同伴嚼着各种浆果、水果和树叶,顶过饥饿的痛苦——就在他们周遭、和他们争夺相同草料的,就是他们想都没想到的潜在食物来源。然而,千千万万吨多肉多汁,徜徉在疏林草原和灌木林里的动物,不只非他们能力所及,也非他们想像所及。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

  是的,“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

  这句话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与启发,不论在翻译这本书还是在翻译之外的工作上,都给了我继续摸索前进的勇气与力量。这一点是要谢谢克拉克的。

  介绍:阿瑟·C·克拉克(ArthurCharlesClarke,1917.12.16-)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之一,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并称“三大科幻大师”。同时他也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他被誉为“国际通讯卫星的奠基人”。阿瑟·C.克拉克一生出版了90余部优秀的科幻和科普著作,其作品科技翔实,预测准确,文笔优美,为世界科幻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阿瑟·C·克拉克创作于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更是问鼎最佳科幻作品的首座,这部史诗般的科幻作品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展现出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成为整个科幻界至今难忘的经典之作。之后,克拉克相继编写了续集:《2010:太空漫游》(1982)、《2061:太空漫游》(1987)、《3001:太空漫游》(1997)。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同名电影《2001:太空漫游》也成为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

  “太空漫游”系列《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英阿瑟·克拉克著郝明义等译世纪出版/世纪文景出版。  克拉克是太空科幻写作的第一把交椅,结合了科学的精准与令人惊艳的诗意。

                                 ——《纽约时报》

  克拉克给了我们一种新视野,让我们看到人类从地球摇篮向自己在星海间的未来伸出双手。

                                ——斯坦利·库布里克,著名导演

本文作者:郝明义(《2001:太空漫游》译者)



  1968年,《2001:太空漫游》的电影和小说分别问世,各自奠定了在电影史与小说史上的地位。

  一般而言,电影和小说总有主从之分,或是电影改编成小说,或是小说延伸自电影。但是《2001:太空漫游》却十分特别。正如克拉克在本书序里所言,起初他们是想在“着手那单调又沉闷的剧本之前,先来写本完整的小说,尽情驰骋我们的想像,然后再根据这本小说来开发剧本”,然而,后来他们却“小说和剧本同时在写作,两者相互激荡而行”。最后,在1968年春天,电影和小说几乎同时问世——电影早了几个月。

  也因此,《2001:太空漫游》(简称《2001》)的电影和小说一直被视为各自独立的创作,谈到电影,大家会说是“库布里克的《2001》”,谈到小说,大家会说是“克拉克的《2001》”。的确,虽然在讲同样的一个故事,但却各自具有不同的生命,是完全不同的个体。

  所以,任何一个看过电影《2001》的人,都不能错过小说《2001》;任何一个读过小说《2001》的人,也不能错过电影《2001》。

  这么说,是因为库布里克和克拉克的创作,分别代表了影像与文字两种不同语言的创作特质与极致。

  《2001》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猿人遇上黑石,后来进化为人类的过程。第二部分,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黑石,到鲍曼和不受控制的计算机哈儿9000对决。第三部分,是鲍曼独自在宇宙里漂泊,再度和黑石相逢,到“星童”的出现。

  我觉得,就第一部分而言,电影和小说的表达,各擅胜场。电影的影像和小说的文字,分别以其独特的方式,陈述了太初的混沌与启蒙的黎明,各有其震撼与动人之处。

  第二部分,电影要比小说出色。小说花费许多文字来陈述先进的科技细节,不免累赘,而电影则直接以令人瞪目结舌的特效影像,把故事讲得干净利落。

  但第三部分,则是小说要胜过电影一筹。用电影来呈现鲍曼的经历,显现了以影像来描绘玄奥之不足,很多人看不懂这个部分是当然的事。然而,对于玄奥,文字却恰好最能发挥所长。小说在这个部分做了最精采也最充分的发挥。

  我们应该感谢库布里克和克拉克。通过这样一个相辅相成的计划,他们分别在自己最专长的领域里,让我们体会到不同媒介的创作极致——极致中的淋漓,以及淋漓中的不足。

  我先是喜欢电影《2001》,因而起了要把小说《2001》出版的念头,后来,又起了自己动手翻译的念头。到了实际翻译的过程,才真正爱上了小说《2001》。

  当然,有爱就有恨。

  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知道这部小说不好翻译(不然也不会在30多年来一直没有正式译本),但是到身历其境时,才知道“自找麻烦”的意味何在。偏偏加上翻译的这段时间,是我自己在进行一些新的计划,工作压力十分沉重的阶段,每天回家与《2001》文字搏斗的过程,不啻梦魇。在我工作与翻译交相煎熬的过程中,有一个晚上几乎想半途而废。但是突然想起前面翻译过的某个段落,于是又翻回去读读。那是在第一章:

  “就这样,望月者和同伴嚼着各种浆果、水果和树叶,顶过饥饿的痛苦——就在他们周遭、和他们争夺相同草料的,就是他们想都没想到的潜在食物来源。然而,千千万万吨多肉多汁,徜徉在疏林草原和灌木林里的动物,不只非他们能力所及,也非他们想像所及。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

  是的,“他们身处丰饶之中,却逐渐饥饿至死。”

  这句话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与启发,不论在翻译这本书还是在翻译之外的工作上,都给了我继续摸索前进的勇气与力量。这一点是要谢谢克拉克的。

  介绍:阿瑟·C·克拉克(ArthurCharlesClarke,1917.12.16-)是迄今为止最著名的科幻作家和科普作家之一,与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并称“三大科幻大师”。同时他也是一名真正的科学家——他被誉为“国际通讯卫星的奠基人”。阿瑟·C.克拉克一生出版了90余部优秀的科幻和科普著作,其作品科技翔实,预测准确,文笔优美,为世界科幻的发展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阿瑟·C·克拉克创作于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更是问鼎最佳科幻作品的首座,这部史诗般的科幻作品场面宏大,气势雄伟,展现出人类的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成为整个科幻界至今难忘的经典之作。之后,克拉克相继编写了续集:《2010:太空漫游》(1982)、《2061:太空漫游》(1987)、《3001:太空漫游》(1997)。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导演的同名电影《2001:太空漫游》也成为科幻电影的经典之作。

  “太空漫游”系列《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英阿瑟·克拉克著郝明义等译世纪出版/世纪文景出版。
猿人扔起了骨头,掉下来的是个空间站,人类几十万年的历史被一个镜头概括,电影史上不朽的经典,:victory: :victory:
磨看过小说
看过电影,但印象已经不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