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远离脑卒中,先走出五大误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56:05
专家指出:远离脑卒中,先走出五大误区  
  
2007年12月18日 来源:解放日报  
  


  入冬以来,本市各大医院的急诊量明显上升,其中有不少是脑卒中患者。

  老年人在晨练时突然半身不遂,或因忽视早期症状而延误抢救时间的病例,并不鲜见。记者为此采访了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有关专家,请他们谈谈眼下较为普遍的脑卒中防治误区。

  误区一:

  脑卒中

  是老年人“专利”

  范先生是一家企业的中层领导,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加上临近年底,应酬增多,近来总觉得疲劳乏力。一天晚上回家时,他突然觉得下肢乏力,连上楼梯也十分费劲,家人劝他去医院检查,可范先生却认为自己还年轻,好好睡一觉就会好转。

  第二天一早,范先生刚想起床,突然发现下肢完全无法活动。家人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范先生前一天晚上的症状就是脑梗死的表现,拖了一晚才来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告诉记者,近来随着天气转冷,突发性脑梗死、脑出血的急诊患者有所增多,其中不乏一些工作繁忙的中年人。这主要是因为天气转冷,人体血管受寒冷刺激而收缩,造成血压上升引起的。加上一些中年人平时工作压力大,忽视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治疗,而这些疾病都是脑卒中的“导火线”。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脑中风”,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类。脑卒中不但发病率高、且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很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正趋于年轻化,约有33%的脑梗死病人年龄在65岁以下。

  误区二:

  只有高血压患者

  才需防中风

  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1.3到2.4倍。无论是收缩压升高还是舒张压升高,都有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且高血压发病时间愈长,脑梗死的发病率愈高。

  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振国指出,除了人们熟知的高血压外,以下疾病都是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等在内的各种心脏疾病,都可能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大约有近半数的老年人心源性脑梗死都是由房颤所致。

  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原因。

  高血脂症和肥胖症。血浆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密切关系。降血脂药物能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此外,短暂性脑缺血,炎症,以及育龄妇女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流产或分娩后,由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也有可能诱发脑卒中。

  除了上述疾病外,长期吸烟和酗酒也会使血液黏滞并降低脑血管的舒缩功能,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几率。

  误区三:

  迷信“特效药”,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众所周知,高血压病人在冬季易发生脑卒中,但如果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也存在突发脑梗死的危险。这主要是因为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脑组织已经适应了偏高的血压水平,若血压过快地降低到所谓的正常水平,反而会引起脑缺血,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刘振国主任指出,有些患者一味追求降压“特效药”,把脑卒中的长期预防当作“突击行为”,为了突击预防脑卒中而盲目输液降压。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完全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误区四:

  加强晨练

  就能预防脑卒中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降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也可降低老年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老年人习惯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外出进行锻炼。刘振国主任告诉记者,近来,在晨练时突发半身不遂的病例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凌晨至上午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过早起床出门锻炼,不但寒冷的天气容易引发脑梗死,而且剧烈的运动会使血液流向四肢肌肉,导致脑部供血减少,更易诱发脑梗死。

  因此,老年人在冬季的运动时间不宜过早,且一定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在冷空气突然来袭的时候,老年人最好等身体适应了寒冷天气,再选择阳光好、较暖和的中午时间出门锻炼。外出时头部一定要保暖,帽子、手套、围巾都不可少。

  误区五:

  忽视脑卒中早期症状

  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强调:脑卒中是急诊中的急诊。时间是大脑功能能否恢复的关键因素。为争取到有效的治疗时间,患者本人及家属一定不能忽视以下这些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第一,眼前发黑看不清东西。

  第二,一侧肢体出现麻木感。

  第三,不能讲话或讲话不流利。

  第四,一侧肢体无力或不能活动。

  第五,眩晕并伴有恶心呕吐。

  有些前兆症状通常只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就可能得到缓解,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后,家属应该及时把患者送到就近的条件设施较好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脑卒中治疗是否及时、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程度。家属应向医生仔细描述患者发病的时间、状态以及重要的既往病史和家族史,这对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抢救很重要。专家指出:远离脑卒中,先走出五大误区  
  
2007年12月18日 来源:解放日报  
  


  入冬以来,本市各大医院的急诊量明显上升,其中有不少是脑卒中患者。

  老年人在晨练时突然半身不遂,或因忽视早期症状而延误抢救时间的病例,并不鲜见。记者为此采访了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的有关专家,请他们谈谈眼下较为普遍的脑卒中防治误区。

  误区一:

  脑卒中

  是老年人“专利”

  范先生是一家企业的中层领导,平时工作十分繁忙,加上临近年底,应酬增多,近来总觉得疲劳乏力。一天晚上回家时,他突然觉得下肢乏力,连上楼梯也十分费劲,家人劝他去医院检查,可范先生却认为自己还年轻,好好睡一觉就会好转。

  第二天一早,范先生刚想起床,突然发现下肢完全无法活动。家人赶忙把他送到医院。医生说,范先生前一天晚上的症状就是脑梗死的表现,拖了一晚才来就诊,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告诉记者,近来随着天气转冷,突发性脑梗死、脑出血的急诊患者有所增多,其中不乏一些工作繁忙的中年人。这主要是因为天气转冷,人体血管受寒冷刺激而收缩,造成血压上升引起的。加上一些中年人平时工作压力大,忽视了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治疗,而这些疾病都是脑卒中的“导火线”。

  脑卒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脑中风”,主要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类。脑卒中不但发病率高、且致残率和死亡率也很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我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正趋于年轻化,约有33%的脑梗死病人年龄在65岁以下。

  误区二:

  只有高血压患者

  才需防中风

  高血压是引发脑卒中的头号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比正常人高出1.3到2.4倍。无论是收缩压升高还是舒张压升高,都有可能诱发缺血性脑卒中,且高血压发病时间愈长,脑梗死的发病率愈高。

  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振国指出,除了人们熟知的高血压外,以下疾病都是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等在内的各种心脏疾病,都可能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大约有近半数的老年人心源性脑梗死都是由房颤所致。

  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的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原因。

  高血脂症和肥胖症。血浆胆固醇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密切关系。降血脂药物能明显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

  此外,短暂性脑缺血,炎症,以及育龄妇女长期口服避孕药物、流产或分娩后,由于体内雌孕激素水平波动较大,也有可能诱发脑卒中。

  除了上述疾病外,长期吸烟和酗酒也会使血液黏滞并降低脑血管的舒缩功能,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几率。

  误区三:

  迷信“特效药”,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众所周知,高血压病人在冬季易发生脑卒中,但如果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也存在突发脑梗死的危险。这主要是因为慢性高血压患者的脑组织已经适应了偏高的血压水平,若血压过快地降低到所谓的正常水平,反而会引起脑缺血,导致脑梗死的发生。

  刘振国主任指出,有些患者一味追求降压“特效药”,把脑卒中的长期预防当作“突击行为”,为了突击预防脑卒中而盲目输液降压。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因为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完全防止脑卒中的发生。

  误区四:

  加强晨练

  就能预防脑卒中

  适量的运动有利于降低老年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也可降低老年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几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老年人习惯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外出进行锻炼。刘振国主任告诉记者,近来,在晨练时突发半身不遂的病例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凌晨至上午正是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段,过早起床出门锻炼,不但寒冷的天气容易引发脑梗死,而且剧烈的运动会使血液流向四肢肌肉,导致脑部供血减少,更易诱发脑梗死。

  因此,老年人在冬季的运动时间不宜过早,且一定要量力而行。特别是在冷空气突然来袭的时候,老年人最好等身体适应了寒冷天气,再选择阳光好、较暖和的中午时间出门锻炼。外出时头部一定要保暖,帽子、手套、围巾都不可少。

  误区五:

  忽视脑卒中早期症状

  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李世亭强调:脑卒中是急诊中的急诊。时间是大脑功能能否恢复的关键因素。为争取到有效的治疗时间,患者本人及家属一定不能忽视以下这些脑卒中的早期症状:

  第一,眼前发黑看不清东西。

  第二,一侧肢体出现麻木感。

  第三,不能讲话或讲话不流利。

  第四,一侧肢体无力或不能活动。

  第五,眩晕并伴有恶心呕吐。

  有些前兆症状通常只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就可能得到缓解,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患者出现这些症状后,家属应该及时把患者送到就近的条件设施较好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脑卒中治疗是否及时、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程度。家属应向医生仔细描述患者发病的时间、状态以及重要的既往病史和家族史,这对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抢救很重要。
每21秒钟一人死于脑卒中 中国设立“卒中教育日”  

2007年11月14日 来源:北京晚报



  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如不加以控制,预计到2020年卒中病例将会增加1倍。记者今天从有关方面了解到,自今年11月20日开始,每年的这一天将被确定为中国“卒中教育日”。

  脑卒中在我国的危害非常严重,据卫生部统计,全国城乡居民中,脑血管病死亡已跃升为死因前两位。2006年北京市居民死因脑血管病高居首位,远超过心脏病和恶性肿瘤。

  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推算得出,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约150万;存活的卒中患者600至700万,其中四分之三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在中国,每15秒钟就有一个卒中新发病例,每21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造成的各种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元。

  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说,其实卒中并不可怕,是可以预防的。如果能把预防卒中的知识变成预防卒中的行动,就能降低卒中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朱丽丽 陈亚伟 贾晓宏)
调查显示:丈夫日吸20支烟妻子脑卒中风险增62%  
2007年09月0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丈夫吸烟越多,妻子患脑卒中的风险越高!近日,在广州市爱卫办、广州市控烟协会、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普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报告会”上,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卫生部卫生监督司副司长许桂华指出,吸烟是当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不仅危害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对吸烟者身边的人造成的危害可能更大。

  被动吸烟一小时危害等于抽一支烟

  许桂华指出,暴露在充满烟雾的房间里被动吸烟一小时,大约相当于吸入一支中等含量焦油的卷烟;然而无论是在公共场所划分吸烟区和非吸烟区,还是安装通风排气设备,都无法减低吸烟者对同处一室者的健康带来的危害,因为每燃烧一支卷烟,烟雾中含有的致癌物苯并芘就会超过正常卫生标准6倍,如果要把它稀释到正常浓度,就得每小时把空气彻彻底底地更换5~6次。

  研究发现,吸烟对其身边人的健康可能伤害更大。2006年美国卫生总监的报告显示,“二手烟”中致癌和有毒物质的浓度比吸烟者本人吸入的更高,即使时间很短,也会马上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接触二手烟雾的非吸烟者,发生心脏疾病的风险提高了25%~30%,发生肺部疾病的风险提高20%~30%。

  “烟草对身体的危害,在吸第一口的时候就已经发生,”许桂华表示,“并不是说吸烟过度或者滥用时才有问题。”香烟点燃时会产生900℃高温,释放出的烟雾中含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包括一氧化碳、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和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共20多种。

  据统计,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比例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发生心脏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高25%~30%,每天吸烟25支以上,患肺癌的可能性是非吸烟者的50倍。

  丈夫日吸20支烟妻子脑卒中风险增62%

  丈夫有抽烟习惯的妇女首当其冲,是“二手烟”的最大受害者。我国学者用了三年时间对6万多名40~70岁妇女进行的调查显示:丈夫每天吸10支烟以下,妻子患脑卒中几率增加28%,丈夫每天吸10至20支,妻子患脑卒中几率增加32%,丈夫每天如果吸烟达到20支以上,妻子患脑卒中几率增加高达62%。相比丈夫不吸烟的妇女,丈夫每日吸烟1~19支的妇女肺癌死亡危险上升到1.61倍,丈夫每日吸烟20支及以上的妇女上升到2.08倍。

  家长吸烟,宝宝也会遭殃。据统计,母亲在怀孕期接触香烟的烟雾,婴儿低体重出生是不接触烟雾的2.6~4.8倍。如果母亲吸烟,婴儿易患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急、慢性中耳疾病,猝死综合征的危险性是母亲不吸烟的2~3倍。如果家中有2人以上吸烟,孩子患上述疾病的危险性高达5倍,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率是不吸烟的1.5~2倍。

  两成白内障与长期吸烟有关

  烟草损害的不仅仅是吸烟者的心肺功能,身体从头到脚、从内到外许多看上去与吸烟“八竿子打不着”的毛病,原来都和吸烟有或多或少的关系,具体表现为:

  外貌:吸烟除了令吸烟者手指焦黄、牙齿锈蚀外,还是导致银屑病(牛皮癣)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香烟的烟雾使新胶原蛋白“产量”下降,导致皮肤过早老化。

  眼睛:20%的白内障病例与长期吸烟有关,每天吸烟20支以上,患白内障的可能性比不吸烟者高2倍。

  骨头:吸烟会降低骨头外层的密度,从而容易造成骨折。受影响最大的是髋骨,吸烟者的髋骨密度普遍比不吸烟者低5%以上。

  生殖系统:吸烟增加女性患子宫颈癌的危险,并引起多种妊娠并发症;男性吸烟者的正常精子数量会减少10%左右,精子的DNA还会被破坏,引致胎儿流产或缺陷。

  特别提醒:

  “无害烟、低危害烟只是商家促销把戏”

  许桂华指出,我国共有3.5亿烟民,此外还有5.4亿被动吸烟者。据统计,目前我国国民的吸烟率为33.8%,男性吸烟率为66.8%,女性吸烟率为3.08%,青少年吸烟率为10%。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总体吸烟率有所下降,但女性和青少年这两个人群的吸烟率增长很快,应该与盲目追求“时尚”有关。

  许桂华呼吁说,禁止烟草广告是当务之急。但是,从目前来看,烟草广告以各种形式渗透到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比如在高速公路和高层建筑物上竖立巨型广告牌、赞助各大体育赛事活动、向小店店主赠送印有香烟广告的遮阳伞、利用名人效应卖广告等等。更可恶的是,有的烟草用“安全”、“柔和” “温和” “低焦油”等带有欺骗性的字眼,企图误导吸烟者;有的使用更加吸引人的包装推销,给新产品添加其他原料,增加水果和其他味道,诱惑吸烟者,或者给产品定价30元一支,标榜为“高价无害烟”,还有的在广告语上下工夫,比如“某某烟,带给你一缕清香”、“境由心生,自在XX”等,以一种比较隐蔽的形式诱惑消费者。许桂华直斥,所谓无害烟、低危害烟,都只是商家促销的把戏,吸烟肯定对健康有百害而无一利,市民千万别上当。(雷坤 伍仞 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