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外交:变化在不知不觉之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3:02:46
印度外交:变化在不知不觉之间


南方周末   2004-02-19 16:53:47

  ●“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尼赫鲁

  ●“我们必须考虑全局,必须制定出一项与我们的原则和长期国家利益相一致的政策。我们的言行和外交努力的目标应该是设法实现一些务实的目标,而不是制造口头效应。悄悄的外交远比公开作秀来得有效。”  ———瓦杰帕伊

  □倪乐雄(华东理工大学战争文化与国际政治研究所)
  □青岩

  从2002年至今,人们分明能够感觉到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方式同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然而,似乎一下子又很难说出,不同究竟在哪里。

  印度依然那样自负,尽管很多人对“印度世纪”的说法感到惊奇,甚至是觉得可笑,但印度却不再争辩,它的领导人在国内依然执著地说着,“如果说20世纪属于西方,那么21世纪将属于印度”,丝毫不理会印度现在的人均收入仅及美国的2%。

  印度人敢于做“超级大国”梦,这里面不仅仅只是一种情绪和梦想,或许它反映了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正轨的印度所具有的自信。然而,除了自信,还有行动。行动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

  2月,印度外交的收获时节

  2004年2月16日,代号为“对抗印度04”的印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空战演习正式开始。而且,应美国要求,印度不顾本国空军的强烈反对,出动印度王牌战机Su-30MKI同美军进行战术对抗,向“潜在的敌手”展示压箱底的宝贝。这一举动中向世界宣示美印关系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意味不言自明。

  同一天,印度和巴基斯坦官员在伊斯兰堡重开和谈。这是2001年印度国会大厦遭恐怖袭击以来,两国官员首次坐到谈判桌前。联想到两天前,印度官方突然批准印度曲棍球队访问巴基斯坦,人们很容易产生印度也许想重新演绎一场属于南亚的“小球外交”的想法。

  还是16日,一名俄罗斯军方高级官员透露,印度向俄购买的“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空母舰的交易合同已经完成。这艘航空母舰与以色列的预警系统是印度最希望得到的两样东西。

  13日,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布莱尔港接受印度联合新闻社采访时再次重申:“中国不是我们的头号敌人。但是上次我来这里时,有媒体错误地引用了我的话,说中国是印度的头号敌人。”记者当然可能犯错,但是部长却忘记了在印巴核试验后,印度给联合国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的解释信中,曾公开把中国视为威胁。不过现在,在印度眼里,这显然已发生了变化。

  当天,美国和印度同意签订一项框架协议。美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将在导弹防御、民用核科学、商业空间和高技术交易方面扩大同印度的合作范围。布什在书面声明中指出:“扩大合作是美印改善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印度内务部一名高级官员认为:“这一决定使印美关系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月9日到12日,以色列副总理沙洛姆造访印度,就进一步提升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进行会谈。当然,他没有忘记带上印度渴望已久的“费尔康”预警系统。沙龙随后也表示同意参与印度的登月计划,而以色列帮助印度提升导弹技术的计划也早就在实行中了。

  ……

  2月,也许注定了是印度外交一个丰收的时候。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行动似乎已经充分表明印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进入世界舞台。

  曾经四处寻找威胁

  在尼赫鲁时代,印度就曾雄心勃勃,力图走向世界。冷战时期,印度利用美苏之间的对抗,发起了不结盟运动,虽远没有到呼风唤雨的地步,但俨然也是第三世界的领袖。然而,走向世界大国的梦想却长期未遂,今天看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印度长期以来为自己到处寻找威胁的外交思维。

  自古以来,大国崛起经常会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先把周边的邻居放倒,涟漪般一波推着一波向外拓展开来。但印度尚欠火候,在使用这种传统手段时,反而被这一战略所累。

  印度寻找威胁是有传统的,与巴基斯坦的宿怨使它一直视巴基斯坦为威胁;1960年代中国成了它的威胁,于是就有了1962年的中印边界一战;因为泰米尔猛虎组织,同样拥有泰米尔人的印度因此将斯里兰卡视为威胁;1990年的克什米尔危机时,美国就印度对巴战争威胁的警告也曾被印度视为威胁。还在英迪拉·甘地时期,印度曾给其国家安全制造了一个极为强大的敌人——美国、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轴心国联盟。在很长的时间内,印度时时都在提醒自己要对付这一威胁。

  威胁的存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印度的团结,也使得普通人乐意看到政府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军事现代化上面。于是,当孟买的马兹港造船厂中技术人员正在为造价数亿美元的潜艇忙碌的时候,船厂外却是蚊虫滋生的贫民板屋。在马亚普德省,穷人在地上拾枯叶当柴,而头顶价值5000万美元的战斗机却呼啸而过。在印度核试验成功的时候,印度几乎全国都处在停水停电之中。

  四处寻找威胁,印度反而被自己制造的威胁束缚了手脚。印度曾经热心于搞“三角政治”,无论是因为感受到了威胁,还是因为想同昔日的对手发展关系。冷战后,普里马科夫提出的中俄印三角联盟、英国《中东评论》发现的印土以亲美联盟的可能、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巴拉杰什·米什拉提出的美印以反恐联盟,都有印度的身影。然而,印度的国际形象和生存环境并没有因此而改善,曾经被印度视为威胁的国家依然对印度半信半疑。几十年的尝试已经证明了这点。于是,印度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

  变化的与不变的

  其实,在一个由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欧盟组成的多极体系中,当真正的冲突尚未展开时,大国外交的努力就是在潜在的冲突结构中争夺“渔翁”的位置,国际政治不外如此。印度外交政策的调整,并不局限在南亚一隅,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以及较为长远的考虑。简而言之就是:摆脱南亚“小三角”的桎梏,走向世界。

  在从前不断寻找威胁、建立发展各种“三角”联盟的时候,印度能够发现的只是威胁,但是却难以发现一个真正的朋友,外交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反感与敌视,也让美国始终感到来自印度的傲慢与挑战。印度无疑是一个大国,至少具有成为大国的潜力,对于一个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态度不明的印度,美国当然不会掉以轻心。于是在所谓的民主国家中,美国也对向印度的技术转移施加了诸多限制,对印度的违规行为不时加以严厉制裁。

  与中国的对抗,使双方的宿怨越积越深,印度也无法分享中国创造的经济机会。而且,求助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势必使印度被迫服从美国的战略考虑,被迫在中美战略格局中扮演美国所希望的角色,从而丧失了印度极为珍视的独立自主。同样,扮演一个二流帮手的角色也远非印度所能够接受的,何况为了区区边界纠纷卷入中美冲突实在不值得。

  巴基斯坦虽然是个弱国,却拥有核武器,拥有核武器的弱国在同强国对抗时,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威力。2002年夏的印巴危机中,印度结结实实领教了巴基斯坦“四两拨千斤”的能耐,印度已经感到传统武力对抗已经走到了尽头。

  要在世界上成为与自己人口土地相称的大国,印度发现对抗的结果与自己目标相去甚远,“威胁”不能造就一个大国。与其四面树敌,处处受制于人,不如广交朋友,在大国的冲突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空间

  事实上,开始于1998年的印度外交调整,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收获季节,印度获得更大的自由行动空间和国际善意。这种变化的结果正是印度多年以来追求的目标。然而,除了与国家打交道的方式变化了之外,还有很多并没有变化。

  印度的目标仍然是要做同中、美、俄平起平坐的大国,它不会做一个二等大国,更不会做美国或任何一个大国的跟班人。因此,善意的外交表态背后,核武器的研发、导弹试验、军事演习更加紧锣密鼓。从去年到今年,印度先后同美国、俄罗斯、中国进行了多次联合演习。同俄罗斯的演习维系了印俄两国的传统友谊。同美国的演习,标志美印关系的迅速提升和改善,也使得印度能够第一次近距离体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军事科技和战略战术。而与中国的演习,向世界展示了印中关系的新进展,摆脱了“南亚三角”对抗中的不利处境,同时也给了美国一个明确的信号,展示了自己外交选择的主动性。

  大国之间博弈的游戏还会继续。美国国内强硬派保守势力仍然会谋求遏制中国,在考虑遏制中国的“统一战线”时,联合印度还会是在美国的盘算中,美印联合演习无疑就有这种意味。印度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在俄罗斯与美国之间走钢丝。美国国防部在闻知印度决心改善同中国关系,仍然会指责印度最高决策层“缺乏战略眼光”。

  印度在外交上的变化,充分显示印度在制定和执行外交战略方面的信心。自1998年以来,印度在发展与美国、中国、巴基斯坦、俄罗斯、以色列、欧盟等国关系时,表现出一种新的活力和想象力,显示出印度政府并不感情用事,国家利益在决策者心目中至高无上。

  瓦杰帕伊这样生动地总结新的治国之道:“我们必须考虑全局,必须制定出一项与我们的原则和长期国家利益相一致的政策。我们的言行和外交努力的目标应该是设法实现一些务实的目标,而不是制造口头效应。悄悄的外交远比公开作秀来得有效。”这种远见卓识一旦付诸实施,印度在全球大国俱乐部的影响力便将大大提高。印度外交:变化在不知不觉之间


南方周末   2004-02-19 16:53:47

  ●“印度以它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  ———尼赫鲁

  ●“我们必须考虑全局,必须制定出一项与我们的原则和长期国家利益相一致的政策。我们的言行和外交努力的目标应该是设法实现一些务实的目标,而不是制造口头效应。悄悄的外交远比公开作秀来得有效。”  ———瓦杰帕伊

  □倪乐雄(华东理工大学战争文化与国际政治研究所)
  □青岩

  从2002年至今,人们分明能够感觉到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方式同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然而,似乎一下子又很难说出,不同究竟在哪里。

  印度依然那样自负,尽管很多人对“印度世纪”的说法感到惊奇,甚至是觉得可笑,但印度却不再争辩,它的领导人在国内依然执著地说着,“如果说20世纪属于西方,那么21世纪将属于印度”,丝毫不理会印度现在的人均收入仅及美国的2%。

  印度人敢于做“超级大国”梦,这里面不仅仅只是一种情绪和梦想,或许它反映了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正轨的印度所具有的自信。然而,除了自信,还有行动。行动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

  2月,印度外交的收获时节

  2004年2月16日,代号为“对抗印度04”的印美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联合空战演习正式开始。而且,应美国要求,印度不顾本国空军的强烈反对,出动印度王牌战机Su-30MKI同美军进行战术对抗,向“潜在的敌手”展示压箱底的宝贝。这一举动中向世界宣示美印关系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意味不言自明。

  同一天,印度和巴基斯坦官员在伊斯兰堡重开和谈。这是2001年印度国会大厦遭恐怖袭击以来,两国官员首次坐到谈判桌前。联想到两天前,印度官方突然批准印度曲棍球队访问巴基斯坦,人们很容易产生印度也许想重新演绎一场属于南亚的“小球外交”的想法。

  还是16日,一名俄罗斯军方高级官员透露,印度向俄购买的“戈尔什科夫元帅”号航空母舰的交易合同已经完成。这艘航空母舰与以色列的预警系统是印度最希望得到的两样东西。

  13日,印度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布莱尔港接受印度联合新闻社采访时再次重申:“中国不是我们的头号敌人。但是上次我来这里时,有媒体错误地引用了我的话,说中国是印度的头号敌人。”记者当然可能犯错,但是部长却忘记了在印巴核试验后,印度给联合国其他四个常任理事国的解释信中,曾公开把中国视为威胁。不过现在,在印度眼里,这显然已发生了变化。

  当天,美国和印度同意签订一项框架协议。美总统布什宣布,美国将在导弹防御、民用核科学、商业空间和高技术交易方面扩大同印度的合作范围。布什在书面声明中指出:“扩大合作是美印改善关系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印度内务部一名高级官员认为:“这一决定使印美关系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2月9日到12日,以色列副总理沙洛姆造访印度,就进一步提升两国的战略合作关系进行会谈。当然,他没有忘记带上印度渴望已久的“费尔康”预警系统。沙龙随后也表示同意参与印度的登月计划,而以色列帮助印度提升导弹技术的计划也早就在实行中了。

  ……

  2月,也许注定了是印度外交一个丰收的时候。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行动似乎已经充分表明印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崭新姿态进入世界舞台。

  曾经四处寻找威胁

  在尼赫鲁时代,印度就曾雄心勃勃,力图走向世界。冷战时期,印度利用美苏之间的对抗,发起了不结盟运动,虽远没有到呼风唤雨的地步,但俨然也是第三世界的领袖。然而,走向世界大国的梦想却长期未遂,今天看来,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印度长期以来为自己到处寻找威胁的外交思维。

  自古以来,大国崛起经常会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先把周边的邻居放倒,涟漪般一波推着一波向外拓展开来。但印度尚欠火候,在使用这种传统手段时,反而被这一战略所累。

  印度寻找威胁是有传统的,与巴基斯坦的宿怨使它一直视巴基斯坦为威胁;1960年代中国成了它的威胁,于是就有了1962年的中印边界一战;因为泰米尔猛虎组织,同样拥有泰米尔人的印度因此将斯里兰卡视为威胁;1990年的克什米尔危机时,美国就印度对巴战争威胁的警告也曾被印度视为威胁。还在英迪拉·甘地时期,印度曾给其国家安全制造了一个极为强大的敌人——美国、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轴心国联盟。在很长的时间内,印度时时都在提醒自己要对付这一威胁。

  威胁的存在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印度的团结,也使得普通人乐意看到政府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军事现代化上面。于是,当孟买的马兹港造船厂中技术人员正在为造价数亿美元的潜艇忙碌的时候,船厂外却是蚊虫滋生的贫民板屋。在马亚普德省,穷人在地上拾枯叶当柴,而头顶价值5000万美元的战斗机却呼啸而过。在印度核试验成功的时候,印度几乎全国都处在停水停电之中。

  四处寻找威胁,印度反而被自己制造的威胁束缚了手脚。印度曾经热心于搞“三角政治”,无论是因为感受到了威胁,还是因为想同昔日的对手发展关系。冷战后,普里马科夫提出的中俄印三角联盟、英国《中东评论》发现的印土以亲美联盟的可能、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巴拉杰什·米什拉提出的美印以反恐联盟,都有印度的身影。然而,印度的国际形象和生存环境并没有因此而改善,曾经被印度视为威胁的国家依然对印度半信半疑。几十年的尝试已经证明了这点。于是,印度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

  变化的与不变的

  其实,在一个由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欧盟组成的多极体系中,当真正的冲突尚未展开时,大国外交的努力就是在潜在的冲突结构中争夺“渔翁”的位置,国际政治不外如此。印度外交政策的调整,并不局限在南亚一隅,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以及较为长远的考虑。简而言之就是:摆脱南亚“小三角”的桎梏,走向世界。

  在从前不断寻找威胁、建立发展各种“三角”联盟的时候,印度能够发现的只是威胁,但是却难以发现一个真正的朋友,外交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与俄罗斯的传统友谊,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反感与敌视,也让美国始终感到来自印度的傲慢与挑战。印度无疑是一个大国,至少具有成为大国的潜力,对于一个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态度不明的印度,美国当然不会掉以轻心。于是在所谓的民主国家中,美国也对向印度的技术转移施加了诸多限制,对印度的违规行为不时加以严厉制裁。

  与中国的对抗,使双方的宿怨越积越深,印度也无法分享中国创造的经济机会。而且,求助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势必使印度被迫服从美国的战略考虑,被迫在中美战略格局中扮演美国所希望的角色,从而丧失了印度极为珍视的独立自主。同样,扮演一个二流帮手的角色也远非印度所能够接受的,何况为了区区边界纠纷卷入中美冲突实在不值得。

  巴基斯坦虽然是个弱国,却拥有核武器,拥有核武器的弱国在同强国对抗时,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威力。2002年夏的印巴危机中,印度结结实实领教了巴基斯坦“四两拨千斤”的能耐,印度已经感到传统武力对抗已经走到了尽头。

  要在世界上成为与自己人口土地相称的大国,印度发现对抗的结果与自己目标相去甚远,“威胁”不能造就一个大国。与其四面树敌,处处受制于人,不如广交朋友,在大国的冲突中发现属于自己的空间

  事实上,开始于1998年的印度外交调整,现在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收获季节,印度获得更大的自由行动空间和国际善意。这种变化的结果正是印度多年以来追求的目标。然而,除了与国家打交道的方式变化了之外,还有很多并没有变化。

  印度的目标仍然是要做同中、美、俄平起平坐的大国,它不会做一个二等大国,更不会做美国或任何一个大国的跟班人。因此,善意的外交表态背后,核武器的研发、导弹试验、军事演习更加紧锣密鼓。从去年到今年,印度先后同美国、俄罗斯、中国进行了多次联合演习。同俄罗斯的演习维系了印俄两国的传统友谊。同美国的演习,标志美印关系的迅速提升和改善,也使得印度能够第一次近距离体验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军事科技和战略战术。而与中国的演习,向世界展示了印中关系的新进展,摆脱了“南亚三角”对抗中的不利处境,同时也给了美国一个明确的信号,展示了自己外交选择的主动性。

  大国之间博弈的游戏还会继续。美国国内强硬派保守势力仍然会谋求遏制中国,在考虑遏制中国的“统一战线”时,联合印度还会是在美国的盘算中,美印联合演习无疑就有这种意味。印度能够更加得心应手的在俄罗斯与美国之间走钢丝。美国国防部在闻知印度决心改善同中国关系,仍然会指责印度最高决策层“缺乏战略眼光”。

  印度在外交上的变化,充分显示印度在制定和执行外交战略方面的信心。自1998年以来,印度在发展与美国、中国、巴基斯坦、俄罗斯、以色列、欧盟等国关系时,表现出一种新的活力和想象力,显示出印度政府并不感情用事,国家利益在决策者心目中至高无上。

  瓦杰帕伊这样生动地总结新的治国之道:“我们必须考虑全局,必须制定出一项与我们的原则和长期国家利益相一致的政策。我们的言行和外交努力的目标应该是设法实现一些务实的目标,而不是制造口头效应。悄悄的外交远比公开作秀来得有效。”这种远见卓识一旦付诸实施,印度在全球大国俱乐部的影响力便将大大提高。
美国人认为印度潜力不大,不然不会联印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