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紧缺追踪:紧缺的不仅仅是八因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6:28:12
  厂家难为无米之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颜江瑛说,关于人凝血因子Ⅷ(俗称“八因子”)、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紧缺的问题,从生产源头上说,是原料血浆供应的问题,而且人血白蛋白的缺乏在近期内还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

  一组统计数字也显示出八因子、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供应紧张的原因所在。

  目前,国内共有4家血液制品企业有冻干人凝血因子Ⅷ生产文号: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前3家在生产。上海莱士公司每年采集原料血浆350吨~400吨,每年共生产3500万~4000万国际单位的人凝血因子Ⅷ;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采集原料血浆600吨,每年共生产6000万国际单位的人凝血因子Ⅷ;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每年采集原料血浆100吨,每年共生产1000万国际单位的人凝血因子Ⅷ。

  但是由于2007年原料血浆严重不足,上半年,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仅采集原料血浆129吨,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采集原料血浆135吨,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采集原料血浆20吨,阻碍了人凝血因子Ⅷ的生产。

  药品紧缺危及市场秩序
  实际上紧缺的不仅仅是八因子,自2006年底至今,人血白蛋白、狂犬病疫苗等血液制品的供应都普遍面临“奇货可居”的境况。有关人士认为,八因子等血液制品紧缺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药品供应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链条管理机制的缺憾,而不仅仅是一种药的紧俏那么简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苏某血液制品经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医院缺货,现在几乎所有厂家、进口商都在囤积、惜售、搭售血液制品,借机哄抬人血白蛋白的价格,使本来就紧缺的人血白蛋白产品需求“雪上加霜”。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厂家、进口商囤积、惜售、搭售血液制品的主要方法有两类:

  一是直接抬高价格。根据规定,生产厂家、进口商应该以出厂价卖给经销商,医院根据各省市物价要求顺加价格15%,但不得超过国家发改委的限定最高零售价格。为了牟取暴利,生产厂家和进口商几乎抬高所有血液制品价格(囤货,抬高价格),以达到自身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且价格甚至超过了当地中标的价格,几乎接近310元~330元/瓶国家发改委限定的最高零售价格。例如××生物制品公司,人血白蛋白给经销商的批发价格是305元/瓶,而且有价无货,而国家限制最高零售价是310元/瓶,导致经销商进不到货,进而无法给医院供货,造成病人无药可用。

  二是间接抬高价格。除了囤货抬高价格,生产厂家还通过惜售、搭配销售等国家禁止的方式来销售血液制品,间接抬高人血白蛋白的价格。例如,××生物制品厂,人血白蛋白给经销商零售价格是305元/瓶,有价无货;但如果搭配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起进货的话,就会有货。人血白蛋白305元/瓶,乙肝免疫球蛋白60元/200单位,由于后者市场供大于求很难销售,所以经销商从自身成本出发,就必须把后者的成本加到人血白蛋白上,从而又提高了人血白蛋白的价格。医院嫌价格高不进货,导致缺货。例如厂家开6%的增值税票以280元/瓶的价格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补上11%的税,结果超出了国家限定的最低零售价格,无法给医院供货。

  颜江瑛说,对于血液制品紧缺的问题,药监部门和卫生部门正在共同协调一些血浆的供应。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限制进口是考虑用药安全
  在八因子出现紧缺后,一些行业组织曾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进口血液制品的限制,以此来缓解临床的急需。

  对此,颜江瑛介绍说,血液制品极易产生安全隐患。因为其具有特殊性,对于病毒灭活过程要求非常高,通俗地讲,就是艾滋病病毒或者其他病毒非常容易“挂”在上面。比如说疯牛病会经过血液制品传播。我国也曾经发生过因为输注进口的八因子而感染艾滋病的事件。1981年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后,各国对血液制品的进出口管理都加大了监管力度。1984我国颁布文件,限制对血液制品的一些进口。1986年又颁布了文件,禁止血液制品的进口。“现在为什么还限制国外血液制品进口?从安全角度考虑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个原因是,我国现有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如果原料血浆充足,是能够满足血液制品临床需求的。”

  那么焦点又不得不回到自身的“造血功能”——原料血浆的供应上来。原料血浆为什么供应不足?我们将继续关注。

  
稿源: 健康报   编辑: 李娜厂家难为无米之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颜江瑛说,关于人凝血因子Ⅷ(俗称“八因子”)、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紧缺的问题,从生产源头上说,是原料血浆供应的问题,而且人血白蛋白的缺乏在近期内还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

  一组统计数字也显示出八因子、人血白蛋白等血液制品供应紧张的原因所在。

  目前,国内共有4家血液制品企业有冻干人凝血因子Ⅷ生产文号: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前3家在生产。上海莱士公司每年采集原料血浆350吨~400吨,每年共生产3500万~4000万国际单位的人凝血因子Ⅷ;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每年采集原料血浆600吨,每年共生产6000万国际单位的人凝血因子Ⅷ;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每年采集原料血浆100吨,每年共生产1000万国际单位的人凝血因子Ⅷ。

  但是由于2007年原料血浆严重不足,上半年,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仅采集原料血浆129吨,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采集原料血浆135吨,绿十字(中国)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采集原料血浆20吨,阻碍了人凝血因子Ⅷ的生产。

  药品紧缺危及市场秩序
  实际上紧缺的不仅仅是八因子,自2006年底至今,人血白蛋白、狂犬病疫苗等血液制品的供应都普遍面临“奇货可居”的境况。有关人士认为,八因子等血液制品紧缺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药品供应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链条管理机制的缺憾,而不仅仅是一种药的紧俏那么简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苏某血液制品经销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医院缺货,现在几乎所有厂家、进口商都在囤积、惜售、搭售血液制品,借机哄抬人血白蛋白的价格,使本来就紧缺的人血白蛋白产品需求“雪上加霜”。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厂家、进口商囤积、惜售、搭售血液制品的主要方法有两类:

  一是直接抬高价格。根据规定,生产厂家、进口商应该以出厂价卖给经销商,医院根据各省市物价要求顺加价格15%,但不得超过国家发改委的限定最高零售价格。为了牟取暴利,生产厂家和进口商几乎抬高所有血液制品价格(囤货,抬高价格),以达到自身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且价格甚至超过了当地中标的价格,几乎接近310元~330元/瓶国家发改委限定的最高零售价格。例如××生物制品公司,人血白蛋白给经销商的批发价格是305元/瓶,而且有价无货,而国家限制最高零售价是310元/瓶,导致经销商进不到货,进而无法给医院供货,造成病人无药可用。

  二是间接抬高价格。除了囤货抬高价格,生产厂家还通过惜售、搭配销售等国家禁止的方式来销售血液制品,间接抬高人血白蛋白的价格。例如,××生物制品厂,人血白蛋白给经销商零售价格是305元/瓶,有价无货;但如果搭配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起进货的话,就会有货。人血白蛋白305元/瓶,乙肝免疫球蛋白60元/200单位,由于后者市场供大于求很难销售,所以经销商从自身成本出发,就必须把后者的成本加到人血白蛋白上,从而又提高了人血白蛋白的价格。医院嫌价格高不进货,导致缺货。例如厂家开6%的增值税票以280元/瓶的价格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再补上11%的税,结果超出了国家限定的最低零售价格,无法给医院供货。

  颜江瑛说,对于血液制品紧缺的问题,药监部门和卫生部门正在共同协调一些血浆的供应。同时,希望有更多的人参加无偿献血,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限制进口是考虑用药安全
  在八因子出现紧缺后,一些行业组织曾提出国家有关部门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进口血液制品的限制,以此来缓解临床的急需。

  对此,颜江瑛介绍说,血液制品极易产生安全隐患。因为其具有特殊性,对于病毒灭活过程要求非常高,通俗地讲,就是艾滋病病毒或者其他病毒非常容易“挂”在上面。比如说疯牛病会经过血液制品传播。我国也曾经发生过因为输注进口的八因子而感染艾滋病的事件。1981年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后,各国对血液制品的进出口管理都加大了监管力度。1984我国颁布文件,限制对血液制品的一些进口。1986年又颁布了文件,禁止血液制品的进口。“现在为什么还限制国外血液制品进口?从安全角度考虑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个原因是,我国现有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如果原料血浆充足,是能够满足血液制品临床需求的。”

  那么焦点又不得不回到自身的“造血功能”——原料血浆的供应上来。原料血浆为什么供应不足?我们将继续关注。

  
稿源: 健康报   编辑: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