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影视圈的导演总喜欢以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49:02
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那就是我们影视圈的导演总喜欢以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拍戏。这股风潮源于何时我说不好。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最早的这类题材电视剧应该是香港的“上海滩”。从此以后,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而且大多有着相似的套路。那就是某穷小子身无分文的来到上海淘金,而后经历一番奇遇,逐渐出人头地。这类作品总也离不了兄弟情仇,黑社会老大,上海歌女,夜总会等等桥段。如果宣扬爱国的话,就杀两个汉奸,日本兵什么的。

这类的作品太多了,除了上海滩之外,还有什么“大上海1937”,“上海大风暴”,“马永贞”,“天堂口”。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只能看到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上海,只能看到上流社会的奢靡,看到十里洋场的所谓小资,而看不到上海街头的路倒尸,看不到黄埔江的外国军舰,看不到租界里的外国巡捕。

我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这种现象是出于对所谓“黄金十年”的怀念,还是对冒险家乐园的向往。难道旧上海真的就这么值得人们怀念吗?我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那就是我们影视圈的导演总喜欢以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为背景拍戏。这股风潮源于何时我说不好。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最早的这类题材电视剧应该是香港的“上海滩”。从此以后,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而且大多有着相似的套路。那就是某穷小子身无分文的来到上海淘金,而后经历一番奇遇,逐渐出人头地。这类作品总也离不了兄弟情仇,黑社会老大,上海歌女,夜总会等等桥段。如果宣扬爱国的话,就杀两个汉奸,日本兵什么的。

这类的作品太多了,除了上海滩之外,还有什么“大上海1937”,“上海大风暴”,“马永贞”,“天堂口”。在这些影视作品中,只能看到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上海,只能看到上流社会的奢靡,看到十里洋场的所谓小资,而看不到上海街头的路倒尸,看不到黄埔江的外国军舰,看不到租界里的外国巡捕。

我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究竟这种现象是出于对所谓“黄金十年”的怀念,还是对冒险家乐园的向往。难道旧上海真的就这么值得人们怀念吗?
你看到的还有点冲突,更多的是纯粹二三十年代上海"上流"社会推介
因为那个时候摩登城市太少
原帖由 yh868 于 2007-12-1 09:53 发表
你看到的还有点冲突,更多的是纯粹二三十年代上海"上流"社会推介


严重同意中....
这个帖子在SC也有LZ不会是两边发吧?:L
满足广大小资的历史浪漫感啊。。。
问题是建国之后更没拍的,其实主流媒体对建国以至改革开放这段时间一直是回避的,特别是文革所有中国人都不愿意回头看的,所以近代戏只有拍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了,另外现在人们其实已经普遍认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对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更有认同感,毕竟跟现在更像嘛
:L :L 算是一种意淫吧.
一个纸醉金迷,龙蛇混杂,三教九流聚集,冒险家的乐园,这么元素聚集在一起,不拍它拍谁
也和导演的智商有关系。
不拍它难道拍大跃进。。文革啊。。:L :L
原帖由 超大嫦娥 于 2007-12-1 11:44 发表
不拍它难道拍大跃进。。文革啊。。:L :L

:D 就是啊!:D
原帖由 铁骑 于 2007-12-1 11:17 发表
问题是建国之后更没拍的,其实主流媒体对建国以至改革开放这段时间一直是回避的,特别是文革所有中国人都不愿意回头看的,所以近代戏只有拍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了,另外现在人们其实已经普遍认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

因为有市场,用那个年代各类社会关系都存在,有比较类似西方社会的生活状态 ,也有传统生活状态。把任何故事套到那个年代都是适用的,比如黑帮、枪战、爱情、警匪之类的。建国后,社会形式单一很多题材就显得不太适合
因为兼具了“性”和“暴力”两个发财致富的法宝。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世界上主要大城市中妓女数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包括暗娼在内150万左右的女性中有5-6万从事性业,也就是20--30个上海女人中就有一个妓女。而上海的黑社会就更是非常有名了,大小帮会林立占据着上海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
原帖由 铁骑 于 2007-12-1 11:17 发表
问题是建国之后更没拍的,其实主流媒体对建国以至改革开放这段时间一直是回避的,特别是文革所有中国人都不愿意回头看的,所以近代戏只有拍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了,另外现在人们其实已经普遍认同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


回避文革?80,90年代多少反映文革,反映知青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知青文学”听说过没?
只是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对那些经历过的人来说,毕竟是一段不愉快的回忆,谁还愿意日日看,夜夜想啊?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更是不感兴趣。
说实话,只有那些极左和极右动不动把文革挂在嘴上。

现在电视中以旧上海为背景的节目不少,那是因为现在的中国人已经厌倦了《北京人在纽约》《上海人在东京》的那些异国背景架空剧,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自信的恢复,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毕竟中国人的面孔还是看着亲切,看电视的时候有较强的代入感。回顾历史,也就那时候的上海在当时的世界上有比较高的地位,那么把背景放在旧上海也是不足为奇的了。
记住了,《上海滩》可不是中宣部授意拍的,而是香港人拍的。追根溯源,你还是问问香港人为什么要把背景放在上海吧
因为时间比较长,好糊弄人吧.
想起前段时间到上海出差时,当地朋友带我逛南京路,在一个茶楼边随手一指说——这地方就是马永贞(或许是另外一个人,忘了:L )被杀死的地方。。。:D 立马感觉很传奇啊
无头苍蝇而已 头几年流行农村题材 还有什么留学生生活之类的 流行完清宫戏又改古代武侠 现在又一窝蜂的上海滩   只要有一个成功了别人也都跟着上了
因为他们的知识只到那个层次:D
六十年代台北1/6的女性从事性产业,所谓无烟工业

台北第一个真正扫黄的市长是陈水扁
导演就那点水平,除了跟风就啥也不会啊。
有一部分纯粹是满足小资心态而已!!
越是鱼龙混杂的地方,戏剧性冲突就越好安排,这叫“艺术规律”。周星星的《功夫》不也是那个时代上海的背景么?星粉们一样爱看。
确实,旧中国就一上海是走在世界时尚前沿的,即便拍摄那个年代的电视剧,会发现生活其实和现在差不了太多,无非是没电话网络飞机罢了。新一代小资所谓生活格调其实都是那个年代老克勤玩剩下来的
因为导演们都有毛病,而且病的不轻
这个就要GCD好好想想了,为什么没有人愿意拍1949-1990年代的上海了。
拍那时候的风月场所是批判旧社会的黑暗, 拍现在的xxx是揭GCD的短
其实现在铺天盖地的是 反特影片
80年代有很多以上海为背影的电影
大量青春偶像剧什么的也跑到上海去拍,镜头里的上海确实很美。
30年代上海可是有电话的,不信看围城:D .连冰箱都有了
可以排个“实习医生格蕾”、“豪斯医生”、“NCIS”、“好汉两个半”、“CSI”等等的中国版,反正美国编剧大罢工,可以找几个好的过来:D ;P
11楼所言甚是,难道拍大跃进和文革???
两个原因:

编剧容易:龙蛇混杂三教九流社会关系复杂,国民党共产党外国租界民族资本家黑社会日本浪人共产国际……但无论是拳头枕头还是军国大事都能找到材料,而且拳头枕头可以蒙上爱国面纱(找个日本反派就行;P ),军国大事可以添加爱情涂料。

导演容易:最起码道具好弄,也不会有在古装剧里出现电线的笑话。飞机汽车啥都有了。
拍其他地方估计又要被楼主说成只会拍中国社会落后黑暗面了。
在那种背景下,发生什么都成立,可以尽情胡编.
原帖由 hughhugh 于 2007-12-2 01:27 发表
其实现在铺天盖地的是 反特影片


暗算是经典!!!!
暗算经典台词

1.欺负一个忠臣不算什么本事。 戏法人人会做,巧妙各有不同。 你文不会之乎者也,武不能安国定邦。只会些鸡鸣狗盗,雕虫小伎。智者顺时而谋, 愚者逆理而动。 我接受你的挑战!  

2.如果有一天党国的江山丢了, 不是因为忠臣少了, 也不是因为庸人多了, 而是奸臣多了。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 干你这行的应该是眼尖, 而不是心奸。 商人可以奸, 所以江山自古不属于商人。 而你一旦奸, 则一案牵十

起, 一案飞十里。 案上一点墨, 民间千点血呵!   



3.聪者听于无声, 明者见于无形!  

4.树欲静而风不止, 风不止而树一样静!  

5.你们所谓的英雄, 所谓的仆人, 无非是肆意在生灵上涂炭, 不惜对自己人下手。  

6.猫有猫道,狗有狗道。至于人道嘛,道不同者不相为谋。不理论也就罢了…身体之痛暂时之痛。心灵之苦却如刀痕,永生难以抹去。   
   
7.乱世之中人命低过宇宙里的一粒尘埃。   

8.人生在世, 尤其是处在乱世, 更如烟波江上的浮萍, 悠悠天地间, 大江东去, 日暮乡关何处去, 千帆过尽。 人是一芥浮萍, 终将归入大海啊!  

9.树下落叶, 水上浮萍, 随风而走。 但斗什么? 大不了殊途同归, 都是一个死!  

10.人必有一死, 只是不知何时死, 如何死。 生者必死, 聚者必散。 此乃万物恒长之理。 人生无常, 就象秋天的云一样短暂, 谁都不知道死亡是在这一站, 还是下一站等着自己。 所以才会痛苦,迷茫,害怕,慌乱。 你只要掌握了自己的死亡时间和方式, 你就会变得无所畏惧。 利用生命来为死亡未雨绸缪, 平静地去接近结局!  

11.我不信佛。 佛是我的精神寄托, 不是信仰。 信仰是目标, 寄托是需要, 是无奈, 是不得已。 信仰是你为它在服务, 寄托是它在为你服务…它能让我所有的困惑和痛苦找到一个安放的角落, 以便为实现我的信仰去努力, 去奋斗! 生命是一口气, 信仰是一个念头!   

12.生命的序曲是几声的哭泣,终结却只有一声叹息。今朝谢幕的是你,来日不知何人?不过人生得意须尽欢。 人真正拥有的是“当下”,此时此地。 所以我先为你鼓掌了!  

13.谁笑到最后,谁才笑得最好。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响一枝蜡烛的光辉。我不言败,因为大幕还未落下;而你过早地叫喊胜利,却可能孤独面对舞台,座下无人喝彩。   

14.我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这是你。而我,生来死往,象一片云彩,宁肯为太阳的升起而踪影全无。我无怨无悔。 心中有佛,即便是死,也如凤凰涅槃,是烈火中的清凉,是永生!  

15. 天下有道,令出天子;天下无道,令出诸侯。
导演骨子里对小资情调的崇拜!
三十年代的上海,在亚洲还是发达城市,大家尽可以自豪。不过中国也就这个城市比较像话,社会矛盾没有解决,政权不稳,外敌没有解决,始终不安。
原帖由 大秦猛士 于 2007-12-2 12:13 发表
两个原因:

编剧容易:龙蛇混杂三教九流社会关系复杂,国民党共产党外国租界民族资本家黑社会日本浪人共产国际……但无论是拳头枕头还是军国大事都能找到材料,而且拳头枕头可以蒙上爱国面纱(找个日本反派就行;P ...

同意,就因为是乱世,所以导演想拍什么拍什么,黑社会的,枪战的,兄弟义气的,抢老婆的统统都能上。
要是把背景放在河蟹社会,能拍黑社会吗?能拍火拼吗,能拍赌神吗?导演们就是看中无遮无拦的创作空间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