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涯<建设部专家撞了百姓买房的心理红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20:28
    据媒体报道,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近日表示,现在全国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所占比重在20年里增长了100倍,而且这个比重仍在不断提高。他认为,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对收入的“高敏感、高弹性”,才是判断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最重要的经济学依据。因此,他依然看好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前景。
      陈淮先生关于“全国约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的论点一出,在网上立刻引来一片哄骂和指责之声,网民群情激昂,质疑、困惑、不满、愤怒的情绪如绝堤之水喷涌而下,声讨与问罪的矛头全部指向建设部的所谓“专家”,指向房产商,指向政府。这是一场异口同声的讨伐,甚至可以视作是中国门户网站上一场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分地区、不分阶层的不约而同的网上“起义”。因为,专家们又一次撞上了百姓买房的心理红线,撞疼了他们已经坚持了十年的由于买房带来的心理创伤。
      近年来,房价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一条高压线,政府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预防着因为这条红线所带来的可以预期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其郑重其事甚至超过了对待高危股市的巨大风险。但不无悲观地讲,房价十年来在透支了老百姓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劳动报酬后依然如日中天,且与房产商的得陇望蜀、政府的隔岸观火、老百姓的火上熬油形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特有的景观。“一人买房、全家还贷”,“一日买房、一生还贷”成了十年来整个中国社会最大的集体隐痛,成了一处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暗礁丛生的无边的复杂的海域。“房奴”,已经不是一代人的问题了,依此情况推断,房奴将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世纪之交最值得记录的令人眩晕的经济现象。假设100年之后,有位小说家仿照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笔法描写当今百姓买房的辛酸、潦倒、无助与绝望,他一定会这么写:“多年之后,面对房产商,王二大叔会想起,他带着儿子去医院卖血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多么触目惊心的一幕啊!
      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价要么看涨,要么下跌,只有这两条路,声言房价上涨与呼吁房价下跌的声音都是正常的,任何分析与推测只要符合经济学规律,都值得一听。当然,到底房价是涨是跌,专家说了不算,政府说了也不算,老百姓说了更不算,只有市场说了算。  
    但是,需要关注的是,房价目前已不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了,房价成了附着了百姓情绪的非经济因素。说严重些,它是一颗定时炸弹,埋伏在超负荷的亿万百姓的心里,随时可能因为呵护不够而爆炸。对房价的判断如果忽略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忽略了基本的伦理与道德的逻辑,激怒了老百姓由于买房而如箭在弦的情绪,说到底,如果与老百姓关于安定、安宁、和谐、幸福的期望背道而驰,与关注民生背道而驰,就值得怀疑和审判。
      据说,贪官、奸商和枪手是腐败的铁三角。调查显示,有48.7%的人认为腐败是造成目前高房价的最大原因。笔者人微言轻,偏处西北一隅,于天下大势知之甚少,不敢妄言房价之虚高一定与腐败有关。但是,房价的虚高一定与利益集团不愿部分和完全放弃已经到手和预期到手的利益有关,利益集团授意枪手分析经济走势,得到房价上涨合乎经济规律、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的谬论,以此忽悠百姓。但枪手们使用的浩大而豪华的统计学数据如同皇帝的新装不值一哂,任何人对照自己十年来的收入增长水平与房价上涨辐度都可以知道枪手们掌握的“统计学”是多么荒唐的一门学问,它简直就是另一个枪手。
      房价飙升会淘空民生内涵,这是显而易见的。以月收入8000元的北京人为例,在房价不再上涨的前堤下,他需要10年不吃不喝,才能在北京四环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以月收入1500元的甘肃天水人为例,他需要15年不吃不喝,才可以在大城范围内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在一个住房制度不健全的国家,民众在购房行为中付出的巨大代价弥补了国家实验阶段的制度缺陷,换言之,民众成了制度试验的牺牲品,在这一过程中,执政者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缺乏认知以及在政策制定上的迷茫被凸显出来。这或许并非是主观错误,但也是对政府管理者执政水平和执政智慧的考验。
      调查也显示,有56.0%的人坚信,只要愿意,政府能够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控制住房价。据报道,目前,我国对房地产调控已经进入了中央和地方上下齐动、联手调控的阶段。今年的房地产调控已不是如往年由中央政府唱独角戏,而是地方政府也开始了在自己底盘上的主动调控——广州市长放恨话,说房价一定降下来,后来又有“广七条”面世;接着,南京政府也发力,祭出了“一房一价”,引起了业内的争议;上海拿第一天价楼盘“汤臣一品”开刀,直指高房价和捂盘,乃是杀鸡给猴看。意味深长的是,中央相关职能部门对地方的调控举措采取了“纵容”态度,一副观其走向的架势,大有将其看作调控“试验田”的意思。显然,政府对房价泡沫破裂的担心迫使其力图实现房价的软着陆,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已开始进入立体化调控阶段——这是一件幸事吗?
      当然,房奴们为此庆幸尚有些为时过早,因为地方政府在楼市方面的利益涉水太深,既要保证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又要保证房价稳定,还要维持楼市的健康发展,这导致政府在调控时不敢出手太重,怕伤了市场的元气和自己的利益。所以,目前百姓只有等待政府念着十七大强调的民生之重,“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百姓们期待着十七大之后的楼市之变。但是,有些“专家”如陈淮者连百姓“静以养身”、“默而不攻”的机会都不给,偏要放话“房价不高、仍将看涨”等伤害百姓感情的话。真理讲错了时间和地点,就会变为巫言。陈淮先生也许是个老到的建设部专家,却是个幼稚的人民公敌。笔者认为,陈淮先生的言行是戴着经济的面具给政治抹黑的不成熟的表现,它撞了百姓买房的心理红线,理当招至民众的网上起义。
  但愿这仅仅是网上起义。据媒体报道,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近日表示,现在全国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所占比重在20年里增长了100倍,而且这个比重仍在不断提高。他认为,居民住房消费能力对收入的“高敏感、高弹性”,才是判断房地产市场发展前景最重要的经济学依据。因此,他依然看好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前景。
      陈淮先生关于“全国约有30%的城镇居民买得起房”的论点一出,在网上立刻引来一片哄骂和指责之声,网民群情激昂,质疑、困惑、不满、愤怒的情绪如绝堤之水喷涌而下,声讨与问罪的矛头全部指向建设部的所谓“专家”,指向房产商,指向政府。这是一场异口同声的讨伐,甚至可以视作是中国门户网站上一场不分民族、不分种族、不分地区、不分阶层的不约而同的网上“起义”。因为,专家们又一次撞上了百姓买房的心理红线,撞疼了他们已经坚持了十年的由于买房带来的心理创伤。
      近年来,房价无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的一条高压线,政府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地预防着因为这条红线所带来的可以预期的不稳定与不和谐,其郑重其事甚至超过了对待高危股市的巨大风险。但不无悲观地讲,房价十年来在透支了老百姓未来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劳动报酬后依然如日中天,且与房产商的得陇望蜀、政府的隔岸观火、老百姓的火上熬油形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特有的景观。“一人买房、全家还贷”,“一日买房、一生还贷”成了十年来整个中国社会最大的集体隐痛,成了一处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暗礁丛生的无边的复杂的海域。“房奴”,已经不是一代人的问题了,依此情况推断,房奴将一代代传承下去,成为世纪之交最值得记录的令人眩晕的经济现象。假设100年之后,有位小说家仿照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笔法描写当今百姓买房的辛酸、潦倒、无助与绝望,他一定会这么写:“多年之后,面对房产商,王二大叔会想起,他带着儿子去医院卖血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多么触目惊心的一幕啊!
      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价要么看涨,要么下跌,只有这两条路,声言房价上涨与呼吁房价下跌的声音都是正常的,任何分析与推测只要符合经济学规律,都值得一听。当然,到底房价是涨是跌,专家说了不算,政府说了也不算,老百姓说了更不算,只有市场说了算。  
    但是,需要关注的是,房价目前已不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了,房价成了附着了百姓情绪的非经济因素。说严重些,它是一颗定时炸弹,埋伏在超负荷的亿万百姓的心里,随时可能因为呵护不够而爆炸。对房价的判断如果忽略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忽略了基本的伦理与道德的逻辑,激怒了老百姓由于买房而如箭在弦的情绪,说到底,如果与老百姓关于安定、安宁、和谐、幸福的期望背道而驰,与关注民生背道而驰,就值得怀疑和审判。
      据说,贪官、奸商和枪手是腐败的铁三角。调查显示,有48.7%的人认为腐败是造成目前高房价的最大原因。笔者人微言轻,偏处西北一隅,于天下大势知之甚少,不敢妄言房价之虚高一定与腐败有关。但是,房价的虚高一定与利益集团不愿部分和完全放弃已经到手和预期到手的利益有关,利益集团授意枪手分析经济走势,得到房价上涨合乎经济规律、与居民收入增长同步的谬论,以此忽悠百姓。但枪手们使用的浩大而豪华的统计学数据如同皇帝的新装不值一哂,任何人对照自己十年来的收入增长水平与房价上涨辐度都可以知道枪手们掌握的“统计学”是多么荒唐的一门学问,它简直就是另一个枪手。
      房价飙升会淘空民生内涵,这是显而易见的。以月收入8000元的北京人为例,在房价不再上涨的前堤下,他需要10年不吃不喝,才能在北京四环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以月收入1500元的甘肃天水人为例,他需要15年不吃不喝,才可以在大城范围内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在一个住房制度不健全的国家,民众在购房行为中付出的巨大代价弥补了国家实验阶段的制度缺陷,换言之,民众成了制度试验的牺牲品,在这一过程中,执政者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缺乏认知以及在政策制定上的迷茫被凸显出来。这或许并非是主观错误,但也是对政府管理者执政水平和执政智慧的考验。
      调查也显示,有56.0%的人坚信,只要愿意,政府能够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控制住房价。据报道,目前,我国对房地产调控已经进入了中央和地方上下齐动、联手调控的阶段。今年的房地产调控已不是如往年由中央政府唱独角戏,而是地方政府也开始了在自己底盘上的主动调控——广州市长放恨话,说房价一定降下来,后来又有“广七条”面世;接着,南京政府也发力,祭出了“一房一价”,引起了业内的争议;上海拿第一天价楼盘“汤臣一品”开刀,直指高房价和捂盘,乃是杀鸡给猴看。意味深长的是,中央相关职能部门对地方的调控举措采取了“纵容”态度,一副观其走向的架势,大有将其看作调控“试验田”的意思。显然,政府对房价泡沫破裂的担心迫使其力图实现房价的软着陆,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已开始进入立体化调控阶段——这是一件幸事吗?
      当然,房奴们为此庆幸尚有些为时过早,因为地方政府在楼市方面的利益涉水太深,既要保证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又要保证房价稳定,还要维持楼市的健康发展,这导致政府在调控时不敢出手太重,怕伤了市场的元气和自己的利益。所以,目前百姓只有等待政府念着十七大强调的民生之重,“加快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努力使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百姓们期待着十七大之后的楼市之变。但是,有些“专家”如陈淮者连百姓“静以养身”、“默而不攻”的机会都不给,偏要放话“房价不高、仍将看涨”等伤害百姓感情的话。真理讲错了时间和地点,就会变为巫言。陈淮先生也许是个老到的建设部专家,却是个幼稚的人民公敌。笔者认为,陈淮先生的言行是戴着经济的面具给政治抹黑的不成熟的表现,它撞了百姓买房的心理红线,理当招至民众的网上起义。
  但愿这仅仅是网上起义。
但愿这仅仅是网上起义。


====================================


这都互联网时代了, 网下的起义也肯定是网上开始的了。
等会会有很多sb来挺专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