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生换成短袖蓝褂 白大褂渐行渐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06:50

图为英国推荐使用的短袖蓝大褂。(资料图片)
  长长的白大褂似乎成了医生的标志,如今这一形象正悄悄变化。近日,英国卫生部宣布,从2008年1月起,英国医生将告别白大褂,改换蓝色短袖“新装”。
  英国卫生大臣艾伦·约翰逊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英卫生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白大褂的袖口极易成为传染病菌的滋生地,一些男医生的领带很少清洗,却天天佩戴,大量病菌在领带上繁殖,极易造成交叉感染。为此,英国卫生部最新出台了《医生工作着装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其中指出,英国医护人员将改穿蓝色“新装”,“新装”为短袖,材质独特,能快速变干并有效抗菌。
  蓝短袖可对抗超级细菌   据了解,英国这一新规范旨在严防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等医院院内传染病的传播,确保病人不受二次感染。《规范》要求着装必须体现职业精神并给公众信心,同时批评了不当着装行为,列出了医护人员在岗着装原则。如医护人员着装时必须露出肘部以下皮肤;制服只能在工作场合穿,上下班要换装,如果一定要穿制服来上班,要保证外套应完全罩住制服;制服沾上明显污迹应立即更换;长发要在脑后扎起来;不得留长指甲,并保证指甲清洁;禁止打领带、佩戴手表和首饰等容易“藏污纳垢”的装饰品。《规范》要求,洗衣时用面料可承受的最高温度洗涤,各地方卫生局统一购装时要保证面料能耐高温;定期清洁洗衣机、烘干机,防止交叉感染;此外,医院还应该严格规范洗手制度,防止病菌滋生。
  约翰逊表示,确保病人的安全,包括医院的卫生条件,应当成为每一家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对医护人员的着装规定之所以如此严格,是想表明政府在维护民众健康方面不遗余力。
  “并不是所有医护人员都需要按新规定换上新制服,因为着装不是交叉感染的最主要原因。”英国卫生部的一份报告说,“但医护人员的着装会给病人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他们关注、在意病人的健康。”
  被称为“超级细菌”的MRSA,全名为“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早发现于1961年。这种细菌在不断繁殖变异的过程中保留了对某些抗生素耐药性的基因,一旦人体感染,特别是那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后,常常会引起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对于产妇、老人、儿童来说都相当危险。
  和2004年相比,“超级细菌”在英国的感染率下降了17%,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底,英国有6378人感染了“超级细菌”。然而在上个月,欧盟有关方面发出的一份报告指出,英国医院的“超级细菌”感染情况在欧盟内部是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甚至比一些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东欧国家还要糟糕,排名在匈牙利、波兰和捷克等国之后。
  这一数字让英国卫生部门痛心疾首,他们3年前就设定了目标,要在2008年之前将“超级细菌”的感染率降低一半,但时间过去了一大半,病菌感染的情况仍然如此糟糕,着实令英国政府头疼。
  英国患者协会、皇家护士学会以及皇家助产士学会等机构,对着装新规定均表示欢迎。目前,部分地方卫生局已经开始取消长袖白大褂,伦敦皇家自由医院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医生中只有1/8愿意继续穿长袖白大褂,其他医生则对“新装”表示欢迎。
  不过,美国埃默里大学的传染病专家詹姆斯却表示,美国的传染病控制机构目前没有推出类似的着装限制,因为现在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医护工作者不打领带或不戴首饰可以降低院内传染疾病的风险。如果医生和护士没有认真、充分地洗手,对病人造成的传染风险更大,洗手应该成为医院控制病菌传播的关键。
  对细节的重视值得借鉴   对于白大褂有没有必要变成蓝短袖,我国有关专家见仁见智,但均认为英国卫生部门对医务人员细节的重视值得我们借鉴。
  有专家向记者介绍,有些病人在医院这一特殊环境测量血压时,看到穿白大衣的医生、护士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紧张、焦虑,从而使血压升高,一般收缩压比平常高20mmHg左右,舒张压比平常高10mmHg,称为“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虽然是一种暂时性升高的假性高血压,但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加,可能发展成为真性高血压;还有很多人患有“白大衣综合征”,见到穿白大衣的就抗拒或厌恶。因此,相关部门可以考虑改换一下医生制服的颜色,换成其他更柔和的颜色,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也表示,很久以前在国内医院院内感染的会议上就曾经讨论过医生换装的问题,从人文角度来看,白大褂是传统的医生着装,白色是很严肃的颜色,有一些患者可能会觉得害怕,如果换其他温和一点的颜色,可能会让患者感觉更亲切。
  但是,防止超级细菌的关键还是在于手的清洁。因为不管是在查房和治疗的过程中,手是主要跟病人近距离接触的部位,白大褂只要勤换洗,保证清洁,交叉感染的几率应该比手小很多。
  翁心华表示,由于滥用抗生素、不严格执行手卫生以及消毒隔离等制度,我国院内感染中,“超级细菌”MRSA占的比例也在所有院内感染中列第一位,除此以外,在ICU等病房还有绿脓杆菌、假单胞菌感染等。“防止院内感染是个很大的问题,英国卫生部门如此重视,是把它上升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但是要达到零感染的水平,实际上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比如在ICU,导管置入、检查等交叉感染的机会很多,不可能完全避免。”
  业内资深人士庄一强则认为,英国着装规范非常有前瞻性,不但在应对超级细菌上面面俱到,深蓝色还颠覆了传统的白色,可以给病人不一样的感觉。病人入院时如果比较烦躁,冷色系会让他冷静,还可能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但在我国,一年四季穿短袖不符合实际。
  “冬天怎么办?即使穿短袖,毛衣、外套等的袖子还会露出来,反而更不利于防止感染。国内绝大部分医院都很难做到室内恒温的环境,冬天穿长袖、夏天穿短袖还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可以学习英国人的前瞻性思维,是否要亦步亦趋地改装倒不一定。关键还是医院管理,形成严格的洗手制度,白大衣也要勤洗勤换。”庄一强说。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医生,除了手术室和其他需要隔离的病室,门诊和普通病房的夏装,很久以前就已是短袖款式。同济医院护理部消毒供应室负责人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去年他们还在此基础上做了改造,将医生的白大褂分成短上衣和裤子两件套,用中山装立领代替原来的鸡心领,还特别设计了斜缝系扣。
  “现在穿的夏装由白色短袖上衣和白色长裤组成,这样的短打扮干净利落,没有长白大褂的飘荡和拖沓,便于医生临床操作。领子类似中山装的立领,封闭了脖子,长裤也是隔离细菌的保证,能更好地避免交叉感染。”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同济医院这款医生制服是该医院领导去日本医院参观访问后,在上海定样制作的。同济医院的医生表示,穿上这样的制服,感觉既美观大方,又卫生安全。
稿源: 医药经济报   编辑: 韩怡

图为英国推荐使用的短袖蓝大褂。(资料图片)  长长的白大褂似乎成了医生的标志,如今这一形象正悄悄变化。近日,英国卫生部宣布,从2008年1月起,英国医生将告别白大褂,改换蓝色短袖“新装”。
  英国卫生大臣艾伦·约翰逊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英卫生部门在调查中发现,白大褂的袖口极易成为传染病菌的滋生地,一些男医生的领带很少清洗,却天天佩戴,大量病菌在领带上繁殖,极易造成交叉感染。为此,英国卫生部最新出台了《医生工作着装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其中指出,英国医护人员将改穿蓝色“新装”,“新装”为短袖,材质独特,能快速变干并有效抗菌。
  蓝短袖可对抗超级细菌   据了解,英国这一新规范旨在严防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等医院院内传染病的传播,确保病人不受二次感染。《规范》要求着装必须体现职业精神并给公众信心,同时批评了不当着装行为,列出了医护人员在岗着装原则。如医护人员着装时必须露出肘部以下皮肤;制服只能在工作场合穿,上下班要换装,如果一定要穿制服来上班,要保证外套应完全罩住制服;制服沾上明显污迹应立即更换;长发要在脑后扎起来;不得留长指甲,并保证指甲清洁;禁止打领带、佩戴手表和首饰等容易“藏污纳垢”的装饰品。《规范》要求,洗衣时用面料可承受的最高温度洗涤,各地方卫生局统一购装时要保证面料能耐高温;定期清洁洗衣机、烘干机,防止交叉感染;此外,医院还应该严格规范洗手制度,防止病菌滋生。
  约翰逊表示,确保病人的安全,包括医院的卫生条件,应当成为每一家医疗机构的首要任务。对医护人员的着装规定之所以如此严格,是想表明政府在维护民众健康方面不遗余力。
  “并不是所有医护人员都需要按新规定换上新制服,因为着装不是交叉感染的最主要原因。”英国卫生部的一份报告说,“但医护人员的着装会给病人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他们关注、在意病人的健康。”
  被称为“超级细菌”的MRSA,全名为“耐甲氧苯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早发现于1961年。这种细菌在不断繁殖变异的过程中保留了对某些抗生素耐药性的基因,一旦人体感染,特别是那些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后,常常会引起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对于产妇、老人、儿童来说都相当危险。
  和2004年相比,“超级细菌”在英国的感染率下降了17%,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底,英国有6378人感染了“超级细菌”。然而在上个月,欧盟有关方面发出的一份报告指出,英国医院的“超级细菌”感染情况在欧盟内部是最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甚至比一些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东欧国家还要糟糕,排名在匈牙利、波兰和捷克等国之后。
  这一数字让英国卫生部门痛心疾首,他们3年前就设定了目标,要在2008年之前将“超级细菌”的感染率降低一半,但时间过去了一大半,病菌感染的情况仍然如此糟糕,着实令英国政府头疼。
  英国患者协会、皇家护士学会以及皇家助产士学会等机构,对着装新规定均表示欢迎。目前,部分地方卫生局已经开始取消长袖白大褂,伦敦皇家自由医院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医生中只有1/8愿意继续穿长袖白大褂,其他医生则对“新装”表示欢迎。
  不过,美国埃默里大学的传染病专家詹姆斯却表示,美国的传染病控制机构目前没有推出类似的着装限制,因为现在还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医护工作者不打领带或不戴首饰可以降低院内传染疾病的风险。如果医生和护士没有认真、充分地洗手,对病人造成的传染风险更大,洗手应该成为医院控制病菌传播的关键。
  对细节的重视值得借鉴   对于白大褂有没有必要变成蓝短袖,我国有关专家见仁见智,但均认为英国卫生部门对医务人员细节的重视值得我们借鉴。
  有专家向记者介绍,有些病人在医院这一特殊环境测量血压时,看到穿白大衣的医生、护士会不由自主地产生紧张、焦虑,从而使血压升高,一般收缩压比平常高20mmHg左右,舒张压比平常高10mmHg,称为“白大衣性高血压”。白大衣性高血压虽然是一种暂时性升高的假性高血压,但随着时间推移,年龄增加,可能发展成为真性高血压;还有很多人患有“白大衣综合征”,见到穿白大衣的就抗拒或厌恶。因此,相关部门可以考虑改换一下医生制服的颜色,换成其他更柔和的颜色,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也表示,很久以前在国内医院院内感染的会议上就曾经讨论过医生换装的问题,从人文角度来看,白大褂是传统的医生着装,白色是很严肃的颜色,有一些患者可能会觉得害怕,如果换其他温和一点的颜色,可能会让患者感觉更亲切。
  但是,防止超级细菌的关键还是在于手的清洁。因为不管是在查房和治疗的过程中,手是主要跟病人近距离接触的部位,白大褂只要勤换洗,保证清洁,交叉感染的几率应该比手小很多。
  翁心华表示,由于滥用抗生素、不严格执行手卫生以及消毒隔离等制度,我国院内感染中,“超级细菌”MRSA占的比例也在所有院内感染中列第一位,除此以外,在ICU等病房还有绿脓杆菌、假单胞菌感染等。“防止院内感染是个很大的问题,英国卫生部门如此重视,是把它上升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但是要达到零感染的水平,实际上可以说是不可能的,比如在ICU,导管置入、检查等交叉感染的机会很多,不可能完全避免。”
  业内资深人士庄一强则认为,英国着装规范非常有前瞻性,不但在应对超级细菌上面面俱到,深蓝色还颠覆了传统的白色,可以给病人不一样的感觉。病人入院时如果比较烦躁,冷色系会让他冷静,还可能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但在我国,一年四季穿短袖不符合实际。
  “冬天怎么办?即使穿短袖,毛衣、外套等的袖子还会露出来,反而更不利于防止感染。国内绝大部分医院都很难做到室内恒温的环境,冬天穿长袖、夏天穿短袖还是比较合理的。我们可以学习英国人的前瞻性思维,是否要亦步亦趋地改装倒不一定。关键还是医院管理,形成严格的洗手制度,白大衣也要勤洗勤换。”庄一强说。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医院的医生,除了手术室和其他需要隔离的病室,门诊和普通病房的夏装,很久以前就已是短袖款式。同济医院护理部消毒供应室负责人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去年他们还在此基础上做了改造,将医生的白大褂分成短上衣和裤子两件套,用中山装立领代替原来的鸡心领,还特别设计了斜缝系扣。
  “现在穿的夏装由白色短袖上衣和白色长裤组成,这样的短打扮干净利落,没有长白大褂的飘荡和拖沓,便于医生临床操作。领子类似中山装的立领,封闭了脖子,长裤也是隔离细菌的保证,能更好地避免交叉感染。”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同济医院这款医生制服是该医院领导去日本医院参观访问后,在上海定样制作的。同济医院的医生表示,穿上这样的制服,感觉既美观大方,又卫生安全。
稿源: 医药经济报   编辑: 韩怡
蓝色好,白色让人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