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大中专院校组织学生拾棉花引争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56:55
  天山网讯(记者 潘琴 摄影报道)每年秋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百万拾棉花的学生都会成为家长关注的话题,最近两周,记者从许多学生和家长打来的热线中发现,城里的孩子并不适应这项劳动实践,拾棉花在一些学生和家长眼里成了一项“痛苦”的任务,从而出现了各种怪现象:家长帮孩子完成任务、学生交钱买“任务”、施“苦肉计”开病假条等。

  于是,为了防止学生逃避劳动,各学校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 “迫使”学生完成“任务”。

  规定:完不成任务受罚请假须出具假条

  9月18日中午,在乌鲁木齐三坪农场一块棉田里,兵团技师培训学院五一农场分校汽车工程系一年级新生,17岁的王甫胡乱嚼了两口馒头和榨菜,继续拾棉花,前一天因为只拾了21公斤,不够35公斤的任务,王甫和另外二十几个同学被老师留下来,多拾了3个多小时。

  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家长可以来看学生,但不能下地帮忙,即使学生有轻微身体不适,经校医检查无大碍后,也必须站在田间地头,看其他同学劳动。

  据了解,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职业大学等大中专院校都有类似的规定,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甚至规定,家长只能在周六周日来看望孩子,其他时间不能看望。为了阻止说情的家长,这些学校还规定了每天的任务:30公斤至35公斤不等,如果完不成任务会有相应惩罚。

  学校规定,如果不能参加勤工俭学,必须出具医院的病假条,这个“漏洞”成了学生逃避劳动的借口。

  记者了解到,乌鲁木齐一家中专院校的学生为了得到病假条,干脆施起“苦肉计”,有些同学有点儿感冒,就故意不吃药、不加衣,让病情加重。

  学生和家长想尽办法逃避劳动,校方便千方百计堵住漏洞。今年,勤工俭学之前,很多学校都组织了统一体检,挑出开具假病假条的学生。学生的请假条必须经校医、班主任、校长的层层鉴定后才能获批准。

  新疆幼儿师范学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学校甚至规定,即使请了假不能去田间地头劳动,也要在校园内做义工,如搬课桌椅、打扫卫生等。如果以上的规定还算手下留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规定就显得“苛刻”了:如果不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劳动时间不够,很可能就拿不到毕业证。

  探讨:能否不去拾棉花改革“勤工俭学”

  拾棉花之所以引起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应该淘汰拾棉花这种勤工俭学的方式。

  学生认为拾棉花既苦又累,还耽误学习时间,家长认为拾棉花是学校有意“为难”孩子。记者了解到,首府很多高校已经逐渐淘汰了拾棉花这种勤工俭学方式。新疆财经大学是首府最早开始组织拾棉花的院校,但从2003年起,该学校就不再组织学生拾棉花了。该学校负责人说,团场生活环境较差,学生、家长有强烈的抵触心理,这种勤工俭学方式很难起到作用。

  正因为如此,首府一些院校采取了其他勤工俭学方式,如家教、促销等,事实证明,这样的勤工俭学方式学生很喜欢。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勤工俭学办公室了解到,今年全疆勤工俭学拾棉花的中学生和大中专学生已经大量减少,很多学校组织的规模也越来越小。

  小学生勤工俭学不再拾棉花

  往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可适当安排拾棉花劳务活动。但从去年起,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不再安排小学生拾棉花劳务活动,同时强调,不让小学生拾棉花,并不意味着取消了他们的勤工俭学活动,各地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据了解,除对大中专院校的劳动强度和天数没有作特别规定外,去年8月我区出台的 《关于加强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务活动管理的意见》中规定,新疆各中学只能组织学生从事三大类劳务活动:一是教育部门及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生产活动;二是采摘劳动,含拾甜菜、摘红花、摘啤酒花、摘西红柿、摘玉米、摘水果、摘棉花等;三是捡拾劳动,含拾酒瓶、易拉罐、废旧报纸等。

  小学三年级以下 (不含三年级)不安排勤工俭学劳务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劳动时间为每学年7天,中学(含初中、高中)的劳动时间为每学年14天。严禁学校不组织劳动实践活动而直接收费的做法,或让学生自行回家的做法,严禁超强度劳动。同时,将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记入学生成绩册,作为升学、升级、奖学、助学和评定“三好学生”的依据。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23/002813949915.shtml天山网讯(记者 潘琴 摄影报道)每年秋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上百万拾棉花的学生都会成为家长关注的话题,最近两周,记者从许多学生和家长打来的热线中发现,城里的孩子并不适应这项劳动实践,拾棉花在一些学生和家长眼里成了一项“痛苦”的任务,从而出现了各种怪现象:家长帮孩子完成任务、学生交钱买“任务”、施“苦肉计”开病假条等。

  于是,为了防止学生逃避劳动,各学校不得不想出各种办法 “迫使”学生完成“任务”。

  规定:完不成任务受罚请假须出具假条

  9月18日中午,在乌鲁木齐三坪农场一块棉田里,兵团技师培训学院五一农场分校汽车工程系一年级新生,17岁的王甫胡乱嚼了两口馒头和榨菜,继续拾棉花,前一天因为只拾了21公斤,不够35公斤的任务,王甫和另外二十几个同学被老师留下来,多拾了3个多小时。

  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家长可以来看学生,但不能下地帮忙,即使学生有轻微身体不适,经校医检查无大碍后,也必须站在田间地头,看其他同学劳动。

  据了解,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职业大学等大中专院校都有类似的规定,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甚至规定,家长只能在周六周日来看望孩子,其他时间不能看望。为了阻止说情的家长,这些学校还规定了每天的任务:30公斤至35公斤不等,如果完不成任务会有相应惩罚。

  学校规定,如果不能参加勤工俭学,必须出具医院的病假条,这个“漏洞”成了学生逃避劳动的借口。

  记者了解到,乌鲁木齐一家中专院校的学生为了得到病假条,干脆施起“苦肉计”,有些同学有点儿感冒,就故意不吃药、不加衣,让病情加重。

  学生和家长想尽办法逃避劳动,校方便千方百计堵住漏洞。今年,勤工俭学之前,很多学校都组织了统一体检,挑出开具假病假条的学生。学生的请假条必须经校医、班主任、校长的层层鉴定后才能获批准。

  新疆幼儿师范学校、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学校甚至规定,即使请了假不能去田间地头劳动,也要在校园内做义工,如搬课桌椅、打扫卫生等。如果以上的规定还算手下留情,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规定就显得“苛刻”了:如果不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劳动时间不够,很可能就拿不到毕业证。

  探讨:能否不去拾棉花改革“勤工俭学”

  拾棉花之所以引起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应该淘汰拾棉花这种勤工俭学的方式。

  学生认为拾棉花既苦又累,还耽误学习时间,家长认为拾棉花是学校有意“为难”孩子。记者了解到,首府很多高校已经逐渐淘汰了拾棉花这种勤工俭学方式。新疆财经大学是首府最早开始组织拾棉花的院校,但从2003年起,该学校就不再组织学生拾棉花了。该学校负责人说,团场生活环境较差,学生、家长有强烈的抵触心理,这种勤工俭学方式很难起到作用。

  正因为如此,首府一些院校采取了其他勤工俭学方式,如家教、促销等,事实证明,这样的勤工俭学方式学生很喜欢。

  记者从自治区教育厅勤工俭学办公室了解到,今年全疆勤工俭学拾棉花的中学生和大中专学生已经大量减少,很多学校组织的规模也越来越小。

  小学生勤工俭学不再拾棉花

  往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规定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可适当安排拾棉花劳务活动。但从去年起,自治区教育厅规定,不再安排小学生拾棉花劳务活动,同时强调,不让小学生拾棉花,并不意味着取消了他们的勤工俭学活动,各地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据了解,除对大中专院校的劳动强度和天数没有作特别规定外,去年8月我区出台的 《关于加强中小学勤工俭学劳务活动管理的意见》中规定,新疆各中学只能组织学生从事三大类劳务活动:一是教育部门及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生产活动;二是采摘劳动,含拾甜菜、摘红花、摘啤酒花、摘西红柿、摘玉米、摘水果、摘棉花等;三是捡拾劳动,含拾酒瓶、易拉罐、废旧报纸等。

  小学三年级以下 (不含三年级)不安排勤工俭学劳务活动。小学三年级以上劳动时间为每学年7天,中学(含初中、高中)的劳动时间为每学年14天。严禁学校不组织劳动实践活动而直接收费的做法,或让学生自行回家的做法,严禁超强度劳动。同时,将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记入学生成绩册,作为升学、升级、奖学、助学和评定“三好学生”的依据。 来源:都市消费晨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9-23/002813949915.shtml
现在的娃儿一点苦都吃不了了
:hug: 这么做其实挺好的
应该让他们劳动劳动!!
这个活动满不错的啊
现在的娃还有几人是贫农成份啊?
好活动阿
这样的活动好,还有什么争议?:o
20多年前本格从小学到高中,年年勤工俭学,年年拾棉花
原帖由 慕士塔格 于 2007-9-23 15:53 发表
20多年前本格从小学到高中,年年勤工俭学,年年拾棉花

:handshake 好同志啊,那会给地待遇怎么样?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7-9-23 15:55 发表

:handshake 好同志啊,那会给地待遇怎么样?

20年前给个5分钱都快买本书了
收益归谁??
新疆的学生一直都是这样干的呀。
其实这些东西,可以引进到内陆地区来.  好东西啊!
原帖由 成都乱 于 2007-9-23 15:55 发表

:handshake 好同志啊,那会给地待遇怎么样?

基本和雇人的工钱相当,按每拾一公斤多少钱计,不同时期价格不同,不过这钱归学校管理,拿不到你手上。一般只充做班费。收支由班主任说了算。
虽然本格虽然是个吃商品粮的,但基本上出身农村,从小许多农活都干过,播种、间苗、除草、铺地膜、打农药、浇水、割麦子、掰苞米、牵葵花、摘啤酒花、打场、开小四轮翻地、挖甜菜、挖洋芋、挖红薯、摘红花----想想小时候干过的活还真不少,大部分是勤工俭学期间去的。还有就是帮同学家干活。
原帖由 慕士塔格 于 2007-9-23 18:06 发表

基本和雇人的工钱相当,按每拾一公斤多少钱计,不同时期价格不同,不过这钱归学校管理,拿不到你手上。一般只充做班费。收支由班主任说了算。

这不结了。原因就在此
新疆每年9月、10月间都是摘棉花的季节(前后40天左右,从9月1日算起),要从内地招70万左右民工进疆摘棉,进疆的车费由招用单位提供,出疆的车费自理。
原帖由 烟子 于 2007-9-23 17:59 发表
其实这些东西,可以引进到内陆地区来.  好东西啊!

内陆有啊----摘茶叶
对。以上有明白人。
这里的问题不是干不干活,干多少活的问题。
而是干活拿多少钱的问题。
我从小学到高三,每年的拾棉花时间超过40天。多的有50天。算上全年的”勤工俭学“,差不多要超过60天(高三要少的多,大概十几二十天)。
我们那里基本是这样:任务每天几十公斤(和年级有关,高中大概接近50公斤),先按任务交足学校的,即任务量*35%(左右)=上交学校的。超额的归自己。但有些完不成任务的还要自己贴饭钱。时间是有差不多35天左右定点,睡地铺。后一周左右拖拉机拉着到田地劳动,但自己只能得到很少的一点点钱,或干脆没有。
现在不知道什么样子了。但估计”勤工俭学“的模式没有变。那些钱到哪里去了?没有人给我答案。
现在有的团场搞奖励政策,每天摘棉达到4吨的,出疆的时候奖励飞机票,当然可以兑换成现金。不过那些民工吃的太差,每天只有3元钱的伙食费。
原帖由 慕士塔格 于 2007-9-23 15:53 发表
20多年前本格从小学到高中,年年勤工俭学,年年拾棉花

我一个朋友,在深圳的,现在有房有车,他每年暑假都要把他儿子送回老家,倒贴500元/亩的价格租农户的田,让他儿子去割禾,所割的稻子归农户所有,就是花钱买罪受的那种。年年如此,就是为了他儿子以后能吃苦。
:D :D :D
俺以前年年摘啤酒花
初一到高二拾了5年棉花,高三是摘西红柿。:D
这是哪门子脑残人士说有争议?我们那时候都觉得很快乐啊?
叫苦叫累是学生太娇,私吞收益是学校太黑。
现在学生太娇了。收益归学校很正常,只要学校把这笔钱花到教学上就行。
  收益归学校,那就有驱使青少年当劳工的错误了;
  收益不归学校,那么学校根本不愿组织……因为没有利益驱使,学校还要冒险组织学生集体外出,一旦出事故学校要倒霉。
原帖由 新侨联委员 于 2007-9-27 19:24 发表
  收益归学校,那就有驱使青少年当劳工的错误了;
  收益不归学校,那么学校根本不愿组织……因为没有利益驱使,学校还要冒险组织学生集体外出,一旦出事故学校要倒霉。

委员,这个收益分配比较复杂。。。。。。
怎么现在什么都争议?网民都这么无聊了?新疆拣棉花的历史有N年了,农村的孩子可以拾,城市的就不行?我们单位也有组织去拾棉花的,是为了扶贫,有的1天拾十几公斤,有的1天70多公斤,后者干工作也一定比前者强。
原帖由 紫气东来 于 2007-9-23 21:44 发表
现在有的团场搞奖励政策,每天摘棉达到4吨的,出疆的时候奖励飞机票,当然可以兑换成现金。不过那些民工吃的太差,每天只有3元钱的伙食费。



现在兵团开始推广机采棉,以后想挣这个辛苦钱都难了。
  你具体说说。我是知道学校在教材采购、校服制作问题上腐败严重。某学校还有书店联系包租的宾馆;P 一对老师在定点宾馆内搞婚外情被发现。
这是变相剥削……………………
原帖由 新侨联委员 于 2007-9-27 21:21 发表
  你具体说说。我是知道学校在教材采购、校服制作问题上腐败严重。某学校还有书店联系包租的宾馆;P 一对老师在定点宾馆内搞婚外情被发现。

   不然我开帖说吧。这样像郭炜、刺刀这样的新疆兄弟也能谈谈他们的观点,不能光看新闻报道。其实拾棉花这事本身没什么争议的。任何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只不过操作过程中产生问题,被有意无意凸显出来罢了。
  不用另外开贴,继续下去讨论才有深入性。
原帖由 新侨联委员 于 2007-9-28 20:17 发表
  不用另外开贴,继续下去讨论才有深入性。

:L :L :L 刚发到茶馆了。:L :L
我粘贴过来吧。


本人不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06年考研砸了调剂来新疆。赶上学校招聘副班主任,就弄了一个大一的副班主任玩玩。由此也了解了一些所谓大学生摘棉花的情况。
    1、时间:听我一个05年研究生毕业的师兄说,他们是我们学校第一届拾棉花的。从他们开始到01级都是拾两次,大一一次,大三一次。从02年开始改为一次。每次时间20天。一般是9月10号开始,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就往后顺延。(意思就是10、1在棉花地里过)
    2、任务量:不论男女每人每天40公斤。新疆度量单位是公斤和克,没有斤、两。从小在团场长大的,从小拾棉花的学生基本上能拾够,甚至还能超额十几到几十公斤,不过这样的情况比较少。约有一半的学生勉强能拾够,另一半只能拾任务量的一半。
    3、工资:能拾够40公斤的学生不用掏钱。如果超额完成任务,超额的部分按每公斤6-8角给工钱。如果完不成任务,完不成的部分也按每公斤8角给学校交罚款。有的学生要交4、5百元的罚款。当然如果你的任务量排在前几名,学校也会给奖励,第一名大概是500元。干20天下来少数人能挣几百到1000块。也有很多人要交数百的罚款。
    4、关于罚款的名目:学校要负担来往的车费和学生的食宿,所以要收每人每天40公斤工作量。
    5、我个人认为不合理处:1是这个罚款,因为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那种地方,人人睡地铺,天天吃水煮白菜,怎么能用的了几十块?2是食宿条件太差。3老师与学生的生活条件差异太大,学生有抵触情绪。如果这三方面能解决,我到认为这是件好事。
    6、积极意义:说句不客气的话,在新疆本地上大学的本地学生,无论民汉。大部分都比较的不爱学习,懒散的很。基本上学习认真的全是内地来得学生(和新疆就业压力相对不大有关)。1通过这种活动确实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很多学生给我发回来的短信为证 )。2在棉花地里总是能产生“爱”   )
      基本上就是这样的情况。
这个不怎么好把,起码得自愿参与
回吴宇上校
采不够要交钱这个听说过,不过我没碰见过。我也觉得这个很拐杖,凭什么呀?学费交的就有组织集体活动的部分,这种事情就是学校黑了。我们当时的学校组织是班里同学自己想办法找车,晚上可以回家,三餐自带。因为我们那里的团场都在城市边上,坐汽车也就一个多小时。高二的时候我们的任务是一天30公斤,如果完不成任务的话,教室背后黑板上画个小白旗而已。高三摘西红柿的任务是一人三亩地,呵呵,很多人出现胃酸的症状:P
在新疆本地上大学的新疆学生的确大部分都是学习不咋地的。我们当初上高中时就有口号是“考出新西兰”(考出新疆,考出西北,考出兰州一线,也就是考到我们俗称的“口里”),能考去内地的都考出去了。呵呵,不知道现在学校里还有没有喊这口号的了。
我们那时听说学校想联系让我们拾棉花的连队还不是很容易,就差给人家连队倒贴钱了。人家说自己摘或者雇人摘的地能摘三茬,我们学生摘的地就能摘一茬,还摘不干净。:D
  要说学生都不参加劳动了,以后必然会五谷不分,成为考试怪物。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让学生有兴趣自愿参加,如何分配劳动所得?
欧美大学是规定社会公共服务是拿学位的必要条件,还有不少是规定参加公共服务可以换取一定的学分的。不过像新疆这种摘棉花的方式确实不好,实践锻炼难道非得摘棉花?而且,实践锻炼应该和专业学习相关才对人有帮助。本人摘过一次棉花,以后的记忆就是摘棉花真辛苦。不过辛苦的事情太多了,何必非要从棉花上找感觉,学习不也是辛苦的是么?找工作当然更辛苦了。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大学应该把所谓的勤工俭学向公共服务的方向上转,让学生知道自己对社会所担负的责任不是更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