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金门撤兵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59:38
   
台军金门撤兵内幕
2007年09月11日 09:58凤凰周刊文记者/陈婉容(发自台北)

撤军之后金门的经济面临痛苦转型,唯一的出路便是朝非军事区发展,让金门中转带来更多商机。

近日,台湾“国防部”宣布,今年11月将对金门驻军减兵降编,“金门防卫部”将从“军团”级降为“军”级,预计未来金门总兵力约为50007000人。

同时,金防部炮兵指挥部、金东第119旅、金西第127旅,分别降为炮兵群、金东守备队、金西守备队、联勤金门支指部,指挥官由少将降为上校。这是台湾军方继今年4月装甲旅移防回台湾本岛后的又一次大动作。

撤兵后,台军将在金门部署远程武器。据透露,其中包括1600多门重炮以及射程达1000公里的“雄风—2E”型巡航导弹。此次撤兵计划,彰显了台湾“战略收缩、力保本岛”的军事规划。

台军明年预算创历史新高

金门与厦门一水之隔,其西端距厦门仅5.18海里。“扼厦门咽喉,屏障闽粤”,与台、澎休戚相关,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1949年国民政府军队退守台湾后,金门岛上除驻防10万大军外,各种武器、弹药更是源源不断运抵金门。国民党为防止大陆兵力登陆,在环岛海滩构建“轨条砦”,并在沿岸构筑防护据点、布置铁丝网与地雷。

1958年7月17日,毛泽东一声令下,炮兵封锁金门及其海上航运,当时为国民党军队的运输船和军舰护航的美国军舰只好避至外海观望。两岸进入“单打双不打”以及“打打停停”阶段后,交火虽不至激烈,却也不曾熄灭。

自国民政府迁台以来,台湾历任“国防部长”都对金门重视有加。炮战期间,时任国防部长的俞大维曾携棺巡视金门。历任台湾参谋总长与“国防部长”的陆军一级上将郝柏村,在炮战发生时担任小金门的第九师师长。

早年出任台陆军总司令的将领,也大多必须具备金防部司令的历练。而当今台湾诸多名人,也都有过在金门服兵役的经历,包括大名鼎鼎的李敖与柏杨。

两岸对峙时代,金防部兵力最高曾超过10万人。20年前解严时,金门兵力已降至5.5万人。1995年和1996年台海危机时,金门兵力约2.5人。今年4月南雄装甲旅移防回台,11月军方“精实案”的降编大动作后,预计金门兵力将缩减到5000余人。

在金门兵力大幅裁减后,包括守备部队、炮兵群、装甲营、两栖特战营及反制导弹部队等火力与编制防卫下,台军方评估,战斗力预计会比先前提高1.5倍。对于民间关心的军方排雷、废弹处理、空置营区三大问题,军方目前正积极处理。

此外,随着战争形态的升级,科技信息型军队取代人力密集型军队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台湾军方自1997年开始施行“精实方案”后,金门驻军配合方案多次撤军,此次的撤军,更是近年金门撤兵规模最大的一次。

虽然台湾军方初步匡列2008年国防预算将再增加200亿,达到3500多亿新台币,并正式达到国防预算占GDP3%目标,创国防预算新高。但“由于人员维持费用因受调薪影响不断增高,以致作业维持及军事投资受到排挤效应,将不足以支持未来建军备战需求;另役男人数于民国92年起将逐年下降,故军队之规模在不影响战力及任务遂行下应予精简。”

裁军一举除考量适龄服役人数下降因素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节约人事之支出”,将更多资金转用于采购先进武器装备,这点从不断新增的军购项目可略见一斑。

金门面临转型

50多年来,两岸关系从紧张对峙到逐渐缓和,金门的战地色彩逐渐淡化,不但炮火不再,反而成为两岸“中转”的快捷方式,因此撤军是必然的趋势。

金门县长李炷烽却对此喜忧参半,此前他曾不满政府未事先预示突然撤军,因为“没有阿兵哥就没有金门今日的安定发展”。毕竟昔日驻扎的10万大军,是小小金门的经济消费主力,“驻军多时连水电供应都会有问题”;随着驻军的日益裁减,消费光景不再,金门经济面临着短期急转型的考验,驻军减后,商家会忧心生意萧条。

经历了炮战、对峙,两岸隔绝50年之后,最感欣喜的一件大事莫过于“小三通”。2001年1月2日来自金门、马祖的民众访问团、进香团则分别直航厦门、福州成功,完成了两岸分隔50多年来的首次客轮直接通航,金门已然成为两岸交流的中转站。

如今“小三通”已实施7年,为大量大陆台商进出提供方便。而金门的观光、旅游与商务事业也得到极大发展,这正是金门近年来由“兵城”向商业城市转型的结果。

“金门接单、大陆生产、店头服务”的商业模式、“金门设计、大陆加工”的营运模式等,都为金门的经济注入活力。旅游观光业已是金门地方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福建居民“金门游”的火爆,借厦门与金门两地毗邻的优势,打造的“厦金旅游圈”也为金门经济发展助力。

虽然“小三通”为金门经济注入活力,但是,能够长时间在金门消费的主力还是驻军士兵。从1949年台湾军队进驻,直到1992年战地政务终止,金门经济长期仰仗军人消费来维持居民生计和安定,因此撤军对金门的经济必将造成巨大冲击。

例如,有金门“东区”之称的金湖镇新市里,是以做军人生意兴起的商业区,随着10万大军逐渐撤走,再加上附近南雄旅移防,原本热闹的市集,如今门可罗雀,商家抱怨连连。

撤军之后金门的经济面临痛苦转型,唯一的出路便是朝非军事区发展,让金门中转带来更多商机,而这必须仰仗台湾当局扩大“小三通”的适用对象与范围,以实质提升其效能,早日实现“大三通”。

当然,台军方还要一个基本保证,即加速排雷,撤军的时候把废雷、未爆弹一并带走,不然恐怕观光客与投资商都不敢“越足雷池”。



台军笨拙转身

台湾军方的“精实方案”提出的兵力结构调整方案称,“更新武器装备,建立指管通情及电战能量,并藉强化教育训练,提升人员素质,以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台湾对军队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武器先进程度,越来越高的国防预算也绝大部分用于军购支出。

台湾当局军费开支巨大,投入和产出却极不成比例,离当局的期望甚远。比如今年演习中的IDF战斗机,号称是台湾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新型战机,实际上该型机从设计到材料再到主要装备都是照搬美国,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在台湾进行了“组装”而已。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美国购进的F-16型战斗机,其实是美国自己使用的该机改装型。所谓“改装”,也就是削弱了它的战斗性能,所以台湾的F-16虽然对地攻击能力还算差强人意,但高空性能很差。几种机型中相对来说性能尚可的只有从法国购买的幻影2000-5型战斗机。至于台军装备数量最多的F-5E型战斗机,则是美国1970年代的淘汰产品。

裁军是必然趋势,但是裁军过后,是否真能如军方估计所称军力提高1.5倍却值得商榷。据台湾媒体报道,不知道是否裁军裁过了头,金门西洪旧机场军方操演完后,10多辆战车和装甲车停在空地,没有一个士兵在看管,一旁的岗哨也不见执勤卫兵的人影,只有一只军犬看守。

这样的景象让人看了很难相信军方所谓军力提高一说。倒是台湾媒体的担心很有道理:如果有人要搞破坏,恐怕不用等敌人打来,炮弹都打到自己了。
   
台军金门撤兵内幕
2007年09月11日 09:58凤凰周刊文记者/陈婉容(发自台北)

撤军之后金门的经济面临痛苦转型,唯一的出路便是朝非军事区发展,让金门中转带来更多商机。

近日,台湾“国防部”宣布,今年11月将对金门驻军减兵降编,“金门防卫部”将从“军团”级降为“军”级,预计未来金门总兵力约为50007000人。

同时,金防部炮兵指挥部、金东第119旅、金西第127旅,分别降为炮兵群、金东守备队、金西守备队、联勤金门支指部,指挥官由少将降为上校。这是台湾军方继今年4月装甲旅移防回台湾本岛后的又一次大动作。

撤兵后,台军将在金门部署远程武器。据透露,其中包括1600多门重炮以及射程达1000公里的“雄风—2E”型巡航导弹。此次撤兵计划,彰显了台湾“战略收缩、力保本岛”的军事规划。

台军明年预算创历史新高

金门与厦门一水之隔,其西端距厦门仅5.18海里。“扼厦门咽喉,屏障闽粤”,与台、澎休戚相关,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1949年国民政府军队退守台湾后,金门岛上除驻防10万大军外,各种武器、弹药更是源源不断运抵金门。国民党为防止大陆兵力登陆,在环岛海滩构建“轨条砦”,并在沿岸构筑防护据点、布置铁丝网与地雷。

1958年7月17日,毛泽东一声令下,炮兵封锁金门及其海上航运,当时为国民党军队的运输船和军舰护航的美国军舰只好避至外海观望。两岸进入“单打双不打”以及“打打停停”阶段后,交火虽不至激烈,却也不曾熄灭。

自国民政府迁台以来,台湾历任“国防部长”都对金门重视有加。炮战期间,时任国防部长的俞大维曾携棺巡视金门。历任台湾参谋总长与“国防部长”的陆军一级上将郝柏村,在炮战发生时担任小金门的第九师师长。

早年出任台陆军总司令的将领,也大多必须具备金防部司令的历练。而当今台湾诸多名人,也都有过在金门服兵役的经历,包括大名鼎鼎的李敖与柏杨。

两岸对峙时代,金防部兵力最高曾超过10万人。20年前解严时,金门兵力已降至5.5万人。1995年和1996年台海危机时,金门兵力约2.5人。今年4月南雄装甲旅移防回台,11月军方“精实案”的降编大动作后,预计金门兵力将缩减到5000余人。

在金门兵力大幅裁减后,包括守备部队、炮兵群、装甲营、两栖特战营及反制导弹部队等火力与编制防卫下,台军方评估,战斗力预计会比先前提高1.5倍。对于民间关心的军方排雷、废弹处理、空置营区三大问题,军方目前正积极处理。

此外,随着战争形态的升级,科技信息型军队取代人力密集型军队已经成为全球趋势。台湾军方自1997年开始施行“精实方案”后,金门驻军配合方案多次撤军,此次的撤军,更是近年金门撤兵规模最大的一次。

虽然台湾军方初步匡列2008年国防预算将再增加200亿,达到3500多亿新台币,并正式达到国防预算占GDP3%目标,创国防预算新高。但“由于人员维持费用因受调薪影响不断增高,以致作业维持及军事投资受到排挤效应,将不足以支持未来建军备战需求;另役男人数于民国92年起将逐年下降,故军队之规模在不影响战力及任务遂行下应予精简。”

裁军一举除考量适龄服役人数下降因素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节约人事之支出”,将更多资金转用于采购先进武器装备,这点从不断新增的军购项目可略见一斑。

金门面临转型

50多年来,两岸关系从紧张对峙到逐渐缓和,金门的战地色彩逐渐淡化,不但炮火不再,反而成为两岸“中转”的快捷方式,因此撤军是必然的趋势。

金门县长李炷烽却对此喜忧参半,此前他曾不满政府未事先预示突然撤军,因为“没有阿兵哥就没有金门今日的安定发展”。毕竟昔日驻扎的10万大军,是小小金门的经济消费主力,“驻军多时连水电供应都会有问题”;随着驻军的日益裁减,消费光景不再,金门经济面临着短期急转型的考验,驻军减后,商家会忧心生意萧条。

经历了炮战、对峙,两岸隔绝50年之后,最感欣喜的一件大事莫过于“小三通”。2001年1月2日来自金门、马祖的民众访问团、进香团则分别直航厦门、福州成功,完成了两岸分隔50多年来的首次客轮直接通航,金门已然成为两岸交流的中转站。

如今“小三通”已实施7年,为大量大陆台商进出提供方便。而金门的观光、旅游与商务事业也得到极大发展,这正是金门近年来由“兵城”向商业城市转型的结果。

“金门接单、大陆生产、店头服务”的商业模式、“金门设计、大陆加工”的营运模式等,都为金门的经济注入活力。旅游观光业已是金门地方经济最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福建居民“金门游”的火爆,借厦门与金门两地毗邻的优势,打造的“厦金旅游圈”也为金门经济发展助力。

虽然“小三通”为金门经济注入活力,但是,能够长时间在金门消费的主力还是驻军士兵。从1949年台湾军队进驻,直到1992年战地政务终止,金门经济长期仰仗军人消费来维持居民生计和安定,因此撤军对金门的经济必将造成巨大冲击。

例如,有金门“东区”之称的金湖镇新市里,是以做军人生意兴起的商业区,随着10万大军逐渐撤走,再加上附近南雄旅移防,原本热闹的市集,如今门可罗雀,商家抱怨连连。

撤军之后金门的经济面临痛苦转型,唯一的出路便是朝非军事区发展,让金门中转带来更多商机,而这必须仰仗台湾当局扩大“小三通”的适用对象与范围,以实质提升其效能,早日实现“大三通”。

当然,台军方还要一个基本保证,即加速排雷,撤军的时候把废雷、未爆弹一并带走,不然恐怕观光客与投资商都不敢“越足雷池”。



台军笨拙转身

台湾军方的“精实方案”提出的兵力结构调整方案称,“更新武器装备,建立指管通情及电战能量,并藉强化教育训练,提升人员素质,以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台湾对军队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武器先进程度,越来越高的国防预算也绝大部分用于军购支出。

台湾当局军费开支巨大,投入和产出却极不成比例,离当局的期望甚远。比如今年演习中的IDF战斗机,号称是台湾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新型战机,实际上该型机从设计到材料再到主要装备都是照搬美国,严格意义上讲,只是在台湾进行了“组装”而已。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美国购进的F-16型战斗机,其实是美国自己使用的该机改装型。所谓“改装”,也就是削弱了它的战斗性能,所以台湾的F-16虽然对地攻击能力还算差强人意,但高空性能很差。几种机型中相对来说性能尚可的只有从法国购买的幻影2000-5型战斗机。至于台军装备数量最多的F-5E型战斗机,则是美国1970年代的淘汰产品。

裁军是必然趋势,但是裁军过后,是否真能如军方估计所称军力提高1.5倍却值得商榷。据台湾媒体报道,不知道是否裁军裁过了头,金门西洪旧机场军方操演完后,10多辆战车和装甲车停在空地,没有一个士兵在看管,一旁的岗哨也不见执勤卫兵的人影,只有一只军犬看守。

这样的景象让人看了很难相信军方所谓军力提高一说。倒是台湾媒体的担心很有道理:如果有人要搞破坏,恐怕不用等敌人打来,炮弹都打到自己了。
厦门海上大桥通到大担岛 了吧  不撤 解放军天天上岛玩,做买卖,和平收编了国军兄弟 连美国武器的秘密都泄露给TG了的话 多难看啊?
金门炮战
历史上最长的炮战
近日,台湾“国防部”宣布,今年11月将对金门驻军减兵降编,“金门防卫部”将从“军团”级降为“军”级,预计未来金门总兵力约为50007000人。

这个军编制好大,世界第一
原帖由 doctor.r 于 2007-9-11 18:29 发表
近日,台湾“国防部”宣布,今年11月将对金门驻军减兵降编,“金门防卫部”将从“军团”级降为“军”级,预计未来金门总兵力约为50007000人。

这个军编制好大,世界第一

超过台湾人口两倍
小错该了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