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家马思聪“文革”时偷渡到香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33:29
http://history.163.com/07/0814/10/3LRNHSU800011246.html


2007-08-14 10:27:47 来源: 新民周刊(上海) 网友评论 44 条 进入论坛
  •   8月一天,马思聪被押上卡车,回到音乐学院。下车的马思聪脚跟尚未站稳,一桶浆糊倒在他的头上,一些人往他的身上贴大字报,把一顶写着“牛鬼蛇神”的高帽子戴到他的头上。马思聪脖子上挂着两块硬纸板,一块上写着“资产阶级音乐权威马思聪”,另一块上写着“吸血鬼”。


工作中的马思聪
马思聪夫妇在费城家中
说起马思聪,鲁大铮有讲不完的话


  当代中国乐坛,我们拥有四位伟大的音乐家,除却贺绿汀,铮铮铁骨,历经战争洗礼和十年浩劫,1999年4月27日,在祖国怀抱安然闭合上自己的眼睛,终年96岁,其他三位却都逝世在异国。其中,最年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聂耳,1939年7月17日23岁时长眠于日本海滩。横空出世、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1945年10月30日40岁时逝世在苏联。马思聪,1987年5月20日在美国费城与世长辞,终年76岁。
  
  如今,聂耳陵墓在云南,冼星海的骨灰葬于广州的星海苑。2007年的深秋,马思聪先生的骨灰也将归来。苍穹碧海,黄钟大吕,群英聚会,天人合一。我们无比殷切地等待着这个阳光遍地的日子。(陆幸生)
  
  马思聪去国返乡路
  
  年初二,马思聪会见平反后第一个前来采访他的中国大陆记者,他万分感慨地说:苏武牧羊19年啊!
  
  撰稿/陆幸生(记者)
  
  一则简单的“音乐新闻”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今日从此间获悉,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期间,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骨灰将从美国移回广州。广州市副市长李卓彬透露,赛期一项重要内容将是纪念音乐家马思聪系列活动,包括马思聪曲谱出版、精选作品音乐碟的发行,以及遗物捐赠给广州的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同时其骨灰将从美国迁回国内,重新择陵安葬。
  马思聪先生,当年“去国”,举世震惊;今年末,他在异国离世整整20年之后,要“回来了”。
  7月10日,我踏上南粤阳光下的溽热土地。
  
  马思聪铜像站立面前
  
  麓湖路边的广州艺术博物院,白色墙壁和棕色门框,阳光下显得斑斑驳驳的。大厅内摆设着一只硕大编钟模样的“金钟”,呈现着黄钟大吕名副其实的沉静气派。马思聪音乐艺术馆负责人项翊告诉我,今年11月,这将是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时候摆放在舞台上的标志。
  
  中国音乐“金钟奖”,是中国音乐界全国综合性专家奖,承载着中国音乐界的最高荣誉。从2003年起,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项翊领着我,去二楼的马思聪音乐艺术馆。我边走边表明采访来意:在预告今年金钟奖的报道中,有句非同小可的话:马思聪先生骨灰届时将返回故土,我想了解前前后后的“这一切”。
  
  我对项翊说,我们是唱着先生的“我们新中国的儿童”长大的。28岁的项翊说,我是音乐学院学钢琴的,因为崇敬先生,前年应聘来到艺术博物院工作。我和项翊在马思聪音乐艺术馆门前停下脚步。身着西服的马思聪先生,站立大门左侧,左手扶琴,右手拉弓,全身心地浸染在自己的乐声之中。
  
  当然,这是马思聪先生的一座全身铜像。先生不语,我们也久久地默然。
  
  展示大厅迎门的玻璃橱里,摆放着一把小提琴,这是镇馆之宝:斯特拉底瓦里在250年前亲手制作的小提琴。斯氏制作的小提琴,全世界已所存无几,一把在梅纽因“那儿”,一把就在马思聪“这儿”。项翊介绍:上世纪30年代,在法国留学的马思聪,在巴黎街头获得此琴,从此终身携带。“逃亡年代”,先生抛弃全部家产,手中捧着的也就是这把小提琴。2001年,马思聪后人将这把无比珍贵的小提琴,赠给了广州马思聪音乐艺术馆。
  
  大厅里,摆放着的钢琴、琴凳和地毯,都是马思聪先生在美国费城居住时使用的原物。整整一堵墙上,是“艺术”化了的《思乡曲》的五线谱,一派纯白的颜色。
  
  我说:对马思聪先生骨灰的回归,我有三个问题。第一,马思聪先生本人在自己生前,是否有过这样的“遗嘱”,或者说是明确的表示,“我的骨灰要到祖国”?二是,如果先生生前尚未有过这样的嘱托,那么现在的先生骨灰归来,是否可以理解为是他的夫人和子女“后来”的决定?三是,中国广州和美国费城,相隔千万里,马先生骨灰回归这件事情,具体是如何促成和怎样办理的?
  
  项翊回答说:马思聪先生骨灰回归,我们艺术博物院知道有这件事情,但具体操办的,是上级有关部门。对我接着的“可能性要求”,项翊已作慎重准备,他打电话给“鲁处长”,“他是马思聪音乐艺术馆筹建办公室主任,后面的事情他肯定了解”。
手机那边的“鲁处”,正躺在医院理疗的床上。项翊与对方对话:上海记者是特意飞过来,是专门为马思聪来的。接着,项翊的表情霍然开朗,病榻上的鲁处答应“会面”。
  
  我和项翊驱车去往医院。60岁出头的鲁处,递上两张名片,上写大名:鲁大铮,一张上的职务为“广州市侨办联络接待处处长”,另一张是“马思聪艺术馆筹建办公室主任”。鲁大铮略作解释:现退休了,前边要加个“原”字。
  
  鲁大铮递我一个厚厚的纸袋,里面是复印的各式稿件和资料,其中有:2001年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开馆时,鲁大铮撰写刊发的《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始末》;2006年12月出版的“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丛书《马思聪》,鲁大铮为作者之一;还有广州音乐研究杂志2002年第5期的《马思聪音乐艺术研究专辑》。
  
  说到马思聪,项翊的准备如是周到;为了马思聪,鲁大铮的回应这样快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来源:新民周刊
http://history.163.com/07/0814/10/3LRNHSU800011246.html


2007-08-14 10:27:47 来源: 新民周刊(上海) 网友评论 44 条 进入论坛
  •   8月一天,马思聪被押上卡车,回到音乐学院。下车的马思聪脚跟尚未站稳,一桶浆糊倒在他的头上,一些人往他的身上贴大字报,把一顶写着“牛鬼蛇神”的高帽子戴到他的头上。马思聪脖子上挂着两块硬纸板,一块上写着“资产阶级音乐权威马思聪”,另一块上写着“吸血鬼”。


工作中的马思聪马思聪夫妇在费城家中说起马思聪,鲁大铮有讲不完的话

  当代中国乐坛,我们拥有四位伟大的音乐家,除却贺绿汀,铮铮铁骨,历经战争洗礼和十年浩劫,1999年4月27日,在祖国怀抱安然闭合上自己的眼睛,终年96岁,其他三位却都逝世在异国。其中,最年轻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作曲者聂耳,1939年7月17日23岁时长眠于日本海滩。横空出世、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冼星海,1945年10月30日40岁时逝世在苏联。马思聪,1987年5月20日在美国费城与世长辞,终年76岁。  
  如今,聂耳陵墓在云南,冼星海的骨灰葬于广州的星海苑。2007年的深秋,马思聪先生的骨灰也将归来。苍穹碧海,黄钟大吕,群英聚会,天人合一。我们无比殷切地等待着这个阳光遍地的日子。(陆幸生)
    马思聪去国返乡路
    年初二,马思聪会见平反后第一个前来采访他的中国大陆记者,他万分感慨地说:苏武牧羊19年啊!
    撰稿/陆幸生(记者)
    一则简单的“音乐新闻”
    中新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今日从此间获悉,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期间,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骨灰将从美国移回广州。广州市副市长李卓彬透露,赛期一项重要内容将是纪念音乐家马思聪系列活动,包括马思聪曲谱出版、精选作品音乐碟的发行,以及遗物捐赠给广州的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同时其骨灰将从美国迁回国内,重新择陵安葬。
  马思聪先生,当年“去国”,举世震惊;今年末,他在异国离世整整20年之后,要“回来了”。
  7月10日,我踏上南粤阳光下的溽热土地。
    马思聪铜像站立面前
    麓湖路边的广州艺术博物院,白色墙壁和棕色门框,阳光下显得斑斑驳驳的。大厅内摆设着一只硕大编钟模样的“金钟”,呈现着黄钟大吕名副其实的沉静气派。马思聪音乐艺术馆负责人项翊告诉我,今年11月,这将是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时候摆放在舞台上的标志。
    中国音乐“金钟奖”,是中国音乐界全国综合性专家奖,承载着中国音乐界的最高荣誉。从2003年起,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项翊领着我,去二楼的马思聪音乐艺术馆。我边走边表明采访来意:在预告今年金钟奖的报道中,有句非同小可的话:马思聪先生骨灰届时将返回故土,我想了解前前后后的“这一切”。
    我对项翊说,我们是唱着先生的“我们新中国的儿童”长大的。28岁的项翊说,我是音乐学院学钢琴的,因为崇敬先生,前年应聘来到艺术博物院工作。我和项翊在马思聪音乐艺术馆门前停下脚步。身着西服的马思聪先生,站立大门左侧,左手扶琴,右手拉弓,全身心地浸染在自己的乐声之中。
    当然,这是马思聪先生的一座全身铜像。先生不语,我们也久久地默然。
    展示大厅迎门的玻璃橱里,摆放着一把小提琴,这是镇馆之宝:斯特拉底瓦里在250年前亲手制作的小提琴。斯氏制作的小提琴,全世界已所存无几,一把在梅纽因“那儿”,一把就在马思聪“这儿”。项翊介绍:上世纪30年代,在法国留学的马思聪,在巴黎街头获得此琴,从此终身携带。“逃亡年代”,先生抛弃全部家产,手中捧着的也就是这把小提琴。2001年,马思聪后人将这把无比珍贵的小提琴,赠给了广州马思聪音乐艺术馆。  
  大厅里,摆放着的钢琴、琴凳和地毯,都是马思聪先生在美国费城居住时使用的原物。整整一堵墙上,是“艺术”化了的《思乡曲》的五线谱,一派纯白的颜色。
    我说:对马思聪先生骨灰的回归,我有三个问题。第一,马思聪先生本人在自己生前,是否有过这样的“遗嘱”,或者说是明确的表示,“我的骨灰要到祖国”?二是,如果先生生前尚未有过这样的嘱托,那么现在的先生骨灰归来,是否可以理解为是他的夫人和子女“后来”的决定?三是,中国广州和美国费城,相隔千万里,马先生骨灰回归这件事情,具体是如何促成和怎样办理的?
    项翊回答说:马思聪先生骨灰回归,我们艺术博物院知道有这件事情,但具体操办的,是上级有关部门。对我接着的“可能性要求”,项翊已作慎重准备,他打电话给“鲁处长”,“他是马思聪音乐艺术馆筹建办公室主任,后面的事情他肯定了解”。
手机那边的“鲁处”,正躺在医院理疗的床上。项翊与对方对话:上海记者是特意飞过来,是专门为马思聪来的。接着,项翊的表情霍然开朗,病榻上的鲁处答应“会面”。
    我和项翊驱车去往医院。60岁出头的鲁处,递上两张名片,上写大名:鲁大铮,一张上的职务为“广州市侨办联络接待处处长”,另一张是“马思聪艺术馆筹建办公室主任”。鲁大铮略作解释:现退休了,前边要加个“原”字。
    鲁大铮递我一个厚厚的纸袋,里面是复印的各式稿件和资料,其中有:2001年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开馆时,鲁大铮撰写刊发的《马思聪音乐艺术馆始末》;2006年12月出版的“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丛书《马思聪》,鲁大铮为作者之一;还有广州音乐研究杂志2002年第5期的《马思聪音乐艺术研究专辑》。
    说到马思聪,项翊的准备如是周到;为了马思聪,鲁大铮的回应这样快捷。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本文来源: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
新民周刊
被称为爱国"叛国者".
新民周刊
:( 香港那会其实也很乱,革命青年粉多.
原帖由 月冷 于 2007-8-14 21:42 发表
被称为爱国"叛国者".

  感谢当年帮助他逃往的所有人……你们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个优秀的音乐家!你们也是民族英雄。
逃!
小受大逃是为孝!
马生走的好,可惜很多人走不了.
贺绿汀,铮铮铁骨,这是什么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