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应关照个人福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7:28:41
GDP增长应关照个人福祉  
2007年07月23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7月23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刊发评论说,切莫过度解读GDP增长的意义,华丽数字的背后,中国还有很多必须解决却仍没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会随着GDP增长自动消解。如何有效缓解个人压力、改善个人生活,仍是社会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化解社会矛盾的必需策略。

  原文摘录如下:

  中国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0.6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

  市场人士此前分析,按照目前经济增长势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在年底超越德国。

  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对中国无疑是个巨大跨越。人们盼望中国的强大,但需要提醒是,切莫过度解读GDP增长的意义,华丽数字的背后,中国还有很多必须解决却仍没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会随着GDP增长自动消解。

  就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而言,GDP总量增长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应该具有极大的相关性。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曾体现得非常明显,国人都能够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改善。

  可在当下,这样的情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分层结构的逐渐定型,使得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急剧扩展。如果没有设计良好的制度体系,经济发展能够让所有人受益的运行模式,只能是想象中的乌托邦。这在弱势群体日益扩大化的现实中很容易得到佐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在中国都已具备。换句话说,凡发达国家所有的社会阶层在中国都已出现。问题的核心在于,中国却没有能够与之配套、保障其顺利运转的制度体系,例如最为人诟病的住房、教育、医疗领域。

  如何有效缓解个人压力、改善个人生活,仍是社会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化解社会矛盾的必需策略。

  与德国相比,中国需要学习的东西确实很多。德国“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或许会让人质疑其对社会发展动力的激发,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会质疑其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以人为本,尽可能地让每个国人都能过上尊严而体面的生活。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改善么?发展中的数字增长可以是政绩却不可以是成绩。GDP增长与国民生活改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让全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

  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发展的道 路上一直脚步匆匆,因为在过去的时间里失去得太多,停顿得太久,没有速度就不可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就无法体现出制度的优越性并兑现曾经的诺言,也无法让人们的生活得到迅速改善。但速度提升带来的数字增长,最终要最大限度地转化到个人的生活体验中去,让人们体会到经济增长中的参与感,以及个人生活与GDP之间的价值链条。

  因此,必须明确,关照个人福祉是GDP增长的终极目标。唯有如此,国家在用数字增长找到自信的同时,个人也能从日常生活找到自尊,从而构建出期待中的和谐社会。GDP增长应关照个人福祉  
2007年07月23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7月23日电 美国《侨报》日前刊发评论说,切莫过度解读GDP增长的意义,华丽数字的背后,中国还有很多必须解决却仍没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会随着GDP增长自动消解。如何有效缓解个人压力、改善个人生活,仍是社会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化解社会矛盾的必需策略。

  原文摘录如下:

  中国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0.6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5个百分点。

  市场人士此前分析,按照目前经济增长势头,中国GDP总量有可能在年底超越德国。

  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对中国无疑是个巨大跨越。人们盼望中国的强大,但需要提醒是,切莫过度解读GDP增长的意义,华丽数字的背后,中国还有很多必须解决却仍没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会随着GDP增长自动消解。

  就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而言,GDP总量增长与个人生活品质的提高应该具有极大的相关性。这一点,在改革开放初期曾体现得非常明显,国人都能够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福利改善。

  可在当下,这样的情况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利益的分化和分层结构的逐渐定型,使得社会发展的复杂性急剧扩展。如果没有设计良好的制度体系,经济发展能够让所有人受益的运行模式,只能是想象中的乌托邦。这在弱势群体日益扩大化的现实中很容易得到佐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构成在中国都已具备。换句话说,凡发达国家所有的社会阶层在中国都已出现。问题的核心在于,中国却没有能够与之配套、保障其顺利运转的制度体系,例如最为人诟病的住房、教育、医疗领域。

  如何有效缓解个人压力、改善个人生活,仍是社会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化解社会矛盾的必需策略。

  与德国相比,中国需要学习的东西确实很多。德国“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或许会让人质疑其对社会发展动力的激发,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会质疑其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以人为本,尽可能地让每个国人都能过上尊严而体面的生活。

  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改善么?发展中的数字增长可以是政绩却不可以是成绩。GDP增长与国民生活改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让全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

  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发展的道 路上一直脚步匆匆,因为在过去的时间里失去得太多,停顿得太久,没有速度就不可能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就无法体现出制度的优越性并兑现曾经的诺言,也无法让人们的生活得到迅速改善。但速度提升带来的数字增长,最终要最大限度地转化到个人的生活体验中去,让人们体会到经济增长中的参与感,以及个人生活与GDP之间的价值链条。

  因此,必须明确,关照个人福祉是GDP增长的终极目标。唯有如此,国家在用数字增长找到自信的同时,个人也能从日常生活找到自尊,从而构建出期待中的和谐社会。
现在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加剧,和谐社会越来越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