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县委土坯房办公”调查(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7:40:29
“卢氏县委土坯房办公”调查(组图)2007-07-20  来源: 新华社(北京)  [/url]

  土坯房办公需要赞美,不需要神化

  中国不止一个卢氏

  在“世上最豪华区政府”、“中国最牛镇政府”等“豪华办公楼案例”不断见诸媒体的今天,一则“河南卢氏县委土坯房中办公”的简讯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向卢氏学习”、“世外桃源!”、“应重点提拔重用这样的好干部”等赞语毫不吝啬地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同时,各报的评论也是一片的赞美和制度反省的声音。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作秀吧?”、“我不信!!!”等质疑。

  卢氏县委土坯房办公楼不在世外桃源,它真真确确矗立在卢氏。卢氏县委大院的“寒酸”甚至超出了都市人能有的想象。卢氏,在清查“豪华办公楼”过程中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就在记者赶到卢氏县采访的当天,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向全省发出号召,要求全省学习卢氏县委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执政为民的思想。

  院子里的中枢在土坯房,常委办公室、党委办、信访办等部门都在土坯房里。

县委大院里很多办公室家具陈旧。

  卢氏县,河南西部靠陕西的一个大县,是三门峡市下辖的区县之一,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县,人口38万,地广人稀,它又是河南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低的县。“八山一水一分田”,该县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这样概括卢氏的基本情况。卢氏是个山区县,记者从三门峡市坐班车赶往卢氏县途中,在卢氏县境内经过的公路三分之二是曲折的盘山公路。

  卢氏,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现在仍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5年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县财政收入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两千多个县中居1319位。

  县委大院所在地城关镇,位于环山围绕的一块盆地。城区市容不逊于中部地区其它县城,街道两旁大都是两三层高的小楼房。城里也有一些不错的大楼,医院、电信、电力大楼都很漂亮。“卢氏穷,但也不是那么穷。”当地人说。

  县委大院的“寒酸相”

  卢氏县委大院不好找。如果没有当地人的介绍,你路过它,也未必能发现它。

  县委大院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在一条不宽的街道边,有一条100米左右的破旧的水泥路,路的尽头有座大院,这里就是卢氏的县委大院。

  站在县委大院时,你可能以为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院子里的房屋墙体都刷成红色,由于年代久远,修补的痕迹很重。整座大院有10多家县直单位,除一栋三层小楼外,主要由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座两层半砖楼和12排土坯房组成。

  三层小楼和两层半砖楼连成一体,楼房是红砖房,外面没有任何装饰,墙角四处都可以见过水渍。楼房里的单位有组织部、宣传部、老干部办公室等部门。三层小楼原来是档案局,“因为一层在坡下,一下雨就积水,不符合档案管理的标准,后来迁走了。”工作人员解释说。

  院子里的中枢在土坯房。常委办公室、党委办、信访办等部门都在土坯房里。办公室门口挂有白色的布帘或竹帘,上面写着办公室的名字。土坯房是平房,墙体就是土坯,外面再刷层石灰或水泥。由于雨水的泡浸,大片大片的墙体脱落,露出里面夹杂着干草的泥土。

  常委办公房要好些,部分外墙加了层红砖,没加的墙上也是大块大块地脱皮,在西边的一面墙上,上面还留着未完全掩盖住的“文革”时期遗留下的语录。

  “跟不上时代”的办公室

  土坯房都是瓦顶,顶上长了不少杂草,据里面的工作人员介绍,瓦顶下面刷了一层泥,所以瓦上长了不少草。“平常要是漏雨,就要把瓦掀开再刷层泥。”工人在屋顶修房的时候,常委们照常在里面办公,“那也没什么影响”。

  “我们的办公条件跟不上时代,”见到记者拍照,县委一位办公人员有点不好意思。在县委大院里串门,记者发现各个办公室里的桌椅五花八门,大都是老式的木头桌椅。有接待的地方摆放两张木制沙发,一个茶几,一个饮水机,丝毫没有多余。在组织部,一张木椅上还标明“县革委会”字样。除常委办公室外,各个办公室里都没空调,一个办公室里配一两台电风扇,这基本就是卢氏县委各个办公室的标准配置。

  在这里,电脑是奢侈品。不要说一人一台,一个办公室有一台就算相当不错。在有十几人的宣传部,只有一台电脑。电脑是[url=http://www.lenovo.com.cn/]联想
的台式机,至于电脑的年头,几位来了四五年的工作人员都说不清,“反正我来的时候它已经在这儿”。

  由于电脑有些年头,加之使用频率过高,电脑开关机都要半天,鼠标已不大听使唤,每次用都要“大动作”。平常写稿时怎么办?一位工作人员说,“主要还是手写,要收发邮件时等得及的就等着用,等不及的就自己想办法。”

  至于现在办公室必备的复印机,整个大院里只有两台,一台在县委办公室,一台在县委组织部。

  土坯房的前世今生

  原县委办公室主任、政协主席刘维汉,自建土坯房起,在县委大院里呆了几十年。土坯房建于1957年,1958年县委、县政府搬入,70年代县政府新建大楼后县政府搬走,县委则一直留到现在。

  “当时卢氏的房子大都是土坯房,所以县委大院里也建的是土坯房。”刘维汉说。以后的县委、文革中的革委会、恢复后的县委都在这里。

  “现在卢氏的土坯房还有不少,在农村还有一半吧。”刘维汉介绍说,建土坯房用的是泥砖,外面再加水泥,或用白灰刷一下,这样可以防雨水的侵蚀。

  土坯房里的办公条件并不是一点也没改善。“沙发这些东西都是后来添的,以前都没有”。刘维汉说。

  土坯房有土坯房的好处,拿当地人的说法就是“冬暖夏凉”。至于县委大院有50多年房龄的土坯房会不会成为危房,刘维汉并不担心,他说,卢氏地质条件好,县委大院的土坯房要比农村的土坯房好些,基础比较牢固,加之土坯房是平房,负重并不是很重,因此可以用很多年。“农村很多土坯房都用几代啦。”

  常委们办公用的土坯房

  卢氏县委常委们都在土坯房中办公,每人小两间,20多平方米,寝办合一。常委们的土坯房有三排,围有小院。与大院里的其它土坯房相比,常委们办公的地方要漂亮些,大都装有空调,外墙也显得光鲜整洁。

  常委办公室比其它办公室多一个寝室,这是常委们的一点“特权”。但这个“特权”其实也很有限,记者走进一间开着的常委寝室,地面是水泥地面,屋里摆放着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张沙发,另外还有一台电视和一台饮水机,这就是寝室里全部的摆设。

  有趣的是,常委办公室和寝室里都没有厕所。县委大院里所有土坯房都没有厕所。县委大院里有几处公厕,在公厕里遇上书记和副书记是常有的事。

  在来卢氏县的班车上听来一则关于常委们“方便”的故事:卢氏的冬天非常冷,常委们的办公室离厕所有一段距离,因此冬天里常委们要方便只好用脸盆、尿壶等器具,结果你要是早点到常委寝室的话,就要忍受一下屋子里的尿臊气。

  卢氏“寒酸”的传统

  如果卢氏只是县委大院破破烂烂,这只能说是个个例。

  除县委大院外,县政府大楼是一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楼房,主体楼三层,其它两层。人大政协共一栋三层办公楼,建于1997年,算是县三大机关中最好的办公楼。

  “卢氏人比较老实,过去也穷,干部比较节俭,有这个传统”,刘维汉说,“乡镇办公楼新建的很少,旧房子很多,通常都是修修补补。”

  因大搞形象工程和贪污受贿被查处而“闻名全国”的原卢氏县委书记杜保乾,也没提过盖新办公楼,他的办公条件与现在没什么太大区别。

  与现任书记稍不同的是,他住的不是土坯房,而是楼房中的一间,有卫生间。但是,这并不是他耍特权,只不过他接任的前任书记原来就住在那里。

  土坯房办公需要赞美,不需要神化

  卢氏的好房子在哪里?记者巡街时发现,卢氏较好的楼是电信、烟草、电力等垂直管理部门的大楼,其次是医院和学校。酒店有一家三星级的在建,负责县委接待的卢氏宾馆是二星级,比县委大院豪华,但在酒店中也算相当“寒酸”,房间里有大片水渍。

  在行政办公楼建设方面,卢氏县确实“着力不多。”

  就在记者赶到的当天,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向全省发出号召,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学习卢氏县委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执政为民的思想。

  全国对土坯房办公楼的高度关注,连卢氏人也感到吃惊。在卢氏县委,记者碰到的采访队伍络绎不绝。“这个有什么好宣传的,我们觉得很平常”,街上一位卢氏百姓对记者的提问十分不解。卢氏穷,虽然县委大院破旧,但卢氏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光彩。在他们看来,政府办公大楼本该就是这样。“先‘紧’老百姓”,这本身是政府应有之义。

  卢氏不建办公楼,是做对了政府应该做的事。在一片建豪华行政楼的风潮中,卢氏确实值得赞美。

  但赞美的同时不需要神化。行政机关的首要职责不是建不建办公楼,而是尽心尽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卢氏土坯办公房也有值得关注的问题。艰苦办公的环境,如何吸引人才,提高工作效率?据县委工作人员透露,卢氏吸引来的大学生确实不多。

  中国不止一个卢氏

  或许是见惯不怪,卢氏县一位公务员说,“政府破旧办公楼我见过不少,陕西那边有个乾县的县委办公楼比我们的还破。”

  卢氏不是一个特例。光在河南省,兰考、滑县、民权等县的县委、县政府大院都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平房。河南省洛宁县县委的命运更加悲惨,县委办公楼2004年作为危房拆除后,县委机关一直租楼办公。

  或许还有更多我们未发现的例子。(特派记者方志辉 摄影报道)

  (来源:广州日报)“卢氏县委土坯房办公”调查(组图)2007-07-20  来源: 新华社(北京)  [/url]

  土坯房办公需要赞美,不需要神化

  中国不止一个卢氏

  在“世上最豪华区政府”、“中国最牛镇政府”等“豪华办公楼案例”不断见诸媒体的今天,一则“河南卢氏县委土坯房中办公”的简讯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向卢氏学习”、“世外桃源!”、“应重点提拔重用这样的好干部”等赞语毫不吝啬地出现在各大网络论坛上,同时,各报的评论也是一片的赞美和制度反省的声音。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作秀吧?”、“我不信!!!”等质疑。

  卢氏县委土坯房办公楼不在世外桃源,它真真确确矗立在卢氏。卢氏县委大院的“寒酸”甚至超出了都市人能有的想象。卢氏,在清查“豪华办公楼”过程中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就在记者赶到卢氏县采访的当天,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向全省发出号召,要求全省学习卢氏县委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执政为民的思想。

  院子里的中枢在土坯房,常委办公室、党委办、信访办等部门都在土坯房里。

县委大院里很多办公室家具陈旧。

  卢氏县,河南西部靠陕西的一个大县,是三门峡市下辖的区县之一,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县,人口38万,地广人稀,它又是河南平均海拔最高、人口密度最低的县。“八山一水一分田”,该县县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这样概括卢氏的基本情况。卢氏是个山区县,记者从三门峡市坐班车赶往卢氏县途中,在卢氏县境内经过的公路三分之二是曲折的盘山公路。

  卢氏,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现在仍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5年人均收入突破2000元,县财政收入过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两千多个县中居1319位。

  县委大院所在地城关镇,位于环山围绕的一块盆地。城区市容不逊于中部地区其它县城,街道两旁大都是两三层高的小楼房。城里也有一些不错的大楼,医院、电信、电力大楼都很漂亮。“卢氏穷,但也不是那么穷。”当地人说。

  县委大院的“寒酸相”

  卢氏县委大院不好找。如果没有当地人的介绍,你路过它,也未必能发现它。

  县委大院位于老城区的中心,在一条不宽的街道边,有一条100米左右的破旧的水泥路,路的尽头有座大院,这里就是卢氏的县委大院。

  站在县委大院时,你可能以为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院子里的房屋墙体都刷成红色,由于年代久远,修补的痕迹很重。整座大院有10多家县直单位,除一栋三层小楼外,主要由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座两层半砖楼和12排土坯房组成。

  三层小楼和两层半砖楼连成一体,楼房是红砖房,外面没有任何装饰,墙角四处都可以见过水渍。楼房里的单位有组织部、宣传部、老干部办公室等部门。三层小楼原来是档案局,“因为一层在坡下,一下雨就积水,不符合档案管理的标准,后来迁走了。”工作人员解释说。

  院子里的中枢在土坯房。常委办公室、党委办、信访办等部门都在土坯房里。办公室门口挂有白色的布帘或竹帘,上面写着办公室的名字。土坯房是平房,墙体就是土坯,外面再刷层石灰或水泥。由于雨水的泡浸,大片大片的墙体脱落,露出里面夹杂着干草的泥土。

  常委办公房要好些,部分外墙加了层红砖,没加的墙上也是大块大块地脱皮,在西边的一面墙上,上面还留着未完全掩盖住的“文革”时期遗留下的语录。

  “跟不上时代”的办公室

  土坯房都是瓦顶,顶上长了不少杂草,据里面的工作人员介绍,瓦顶下面刷了一层泥,所以瓦上长了不少草。“平常要是漏雨,就要把瓦掀开再刷层泥。”工人在屋顶修房的时候,常委们照常在里面办公,“那也没什么影响”。

  “我们的办公条件跟不上时代,”见到记者拍照,县委一位办公人员有点不好意思。在县委大院里串门,记者发现各个办公室里的桌椅五花八门,大都是老式的木头桌椅。有接待的地方摆放两张木制沙发,一个茶几,一个饮水机,丝毫没有多余。在组织部,一张木椅上还标明“县革委会”字样。除常委办公室外,各个办公室里都没空调,一个办公室里配一两台电风扇,这基本就是卢氏县委各个办公室的标准配置。

  在这里,电脑是奢侈品。不要说一人一台,一个办公室有一台就算相当不错。在有十几人的宣传部,只有一台电脑。电脑是[url=http://www.lenovo.com.cn/]联想的台式机,至于电脑的年头,几位来了四五年的工作人员都说不清,“反正我来的时候它已经在这儿”。

  由于电脑有些年头,加之使用频率过高,电脑开关机都要半天,鼠标已不大听使唤,每次用都要“大动作”。平常写稿时怎么办?一位工作人员说,“主要还是手写,要收发邮件时等得及的就等着用,等不及的就自己想办法。”

  至于现在办公室必备的复印机,整个大院里只有两台,一台在县委办公室,一台在县委组织部。

  土坯房的前世今生

  原县委办公室主任、政协主席刘维汉,自建土坯房起,在县委大院里呆了几十年。土坯房建于1957年,1958年县委、县政府搬入,70年代县政府新建大楼后县政府搬走,县委则一直留到现在。

  “当时卢氏的房子大都是土坯房,所以县委大院里也建的是土坯房。”刘维汉说。以后的县委、文革中的革委会、恢复后的县委都在这里。

  “现在卢氏的土坯房还有不少,在农村还有一半吧。”刘维汉介绍说,建土坯房用的是泥砖,外面再加水泥,或用白灰刷一下,这样可以防雨水的侵蚀。

  土坯房里的办公条件并不是一点也没改善。“沙发这些东西都是后来添的,以前都没有”。刘维汉说。

  土坯房有土坯房的好处,拿当地人的说法就是“冬暖夏凉”。至于县委大院有50多年房龄的土坯房会不会成为危房,刘维汉并不担心,他说,卢氏地质条件好,县委大院的土坯房要比农村的土坯房好些,基础比较牢固,加之土坯房是平房,负重并不是很重,因此可以用很多年。“农村很多土坯房都用几代啦。”

  常委们办公用的土坯房

  卢氏县委常委们都在土坯房中办公,每人小两间,20多平方米,寝办合一。常委们的土坯房有三排,围有小院。与大院里的其它土坯房相比,常委们办公的地方要漂亮些,大都装有空调,外墙也显得光鲜整洁。

  常委办公室比其它办公室多一个寝室,这是常委们的一点“特权”。但这个“特权”其实也很有限,记者走进一间开着的常委寝室,地面是水泥地面,屋里摆放着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张沙发,另外还有一台电视和一台饮水机,这就是寝室里全部的摆设。

  有趣的是,常委办公室和寝室里都没有厕所。县委大院里所有土坯房都没有厕所。县委大院里有几处公厕,在公厕里遇上书记和副书记是常有的事。

  在来卢氏县的班车上听来一则关于常委们“方便”的故事:卢氏的冬天非常冷,常委们的办公室离厕所有一段距离,因此冬天里常委们要方便只好用脸盆、尿壶等器具,结果你要是早点到常委寝室的话,就要忍受一下屋子里的尿臊气。

  卢氏“寒酸”的传统

  如果卢氏只是县委大院破破烂烂,这只能说是个个例。

  除县委大院外,县政府大楼是一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楼房,主体楼三层,其它两层。人大政协共一栋三层办公楼,建于1997年,算是县三大机关中最好的办公楼。

  “卢氏人比较老实,过去也穷,干部比较节俭,有这个传统”,刘维汉说,“乡镇办公楼新建的很少,旧房子很多,通常都是修修补补。”

  因大搞形象工程和贪污受贿被查处而“闻名全国”的原卢氏县委书记杜保乾,也没提过盖新办公楼,他的办公条件与现在没什么太大区别。

  与现任书记稍不同的是,他住的不是土坯房,而是楼房中的一间,有卫生间。但是,这并不是他耍特权,只不过他接任的前任书记原来就住在那里。

  土坯房办公需要赞美,不需要神化

  卢氏的好房子在哪里?记者巡街时发现,卢氏较好的楼是电信、烟草、电力等垂直管理部门的大楼,其次是医院和学校。酒店有一家三星级的在建,负责县委接待的卢氏宾馆是二星级,比县委大院豪华,但在酒店中也算相当“寒酸”,房间里有大片水渍。

  在行政办公楼建设方面,卢氏县确实“着力不多。”

  就在记者赶到的当天,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向全省发出号召,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学习卢氏县委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执政为民的思想。

  全国对土坯房办公楼的高度关注,连卢氏人也感到吃惊。在卢氏县委,记者碰到的采访队伍络绎不绝。“这个有什么好宣传的,我们觉得很平常”,街上一位卢氏百姓对记者的提问十分不解。卢氏穷,虽然县委大院破旧,但卢氏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光彩。在他们看来,政府办公大楼本该就是这样。“先‘紧’老百姓”,这本身是政府应有之义。

  卢氏不建办公楼,是做对了政府应该做的事。在一片建豪华行政楼的风潮中,卢氏确实值得赞美。

  但赞美的同时不需要神化。行政机关的首要职责不是建不建办公楼,而是尽心尽职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卢氏土坯办公房也有值得关注的问题。艰苦办公的环境,如何吸引人才,提高工作效率?据县委工作人员透露,卢氏吸引来的大学生确实不多。

  中国不止一个卢氏

  或许是见惯不怪,卢氏县一位公务员说,“政府破旧办公楼我见过不少,陕西那边有个乾县的县委办公楼比我们的还破。”

  卢氏不是一个特例。光在河南省,兰考、滑县、民权等县的县委、县政府大院都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平房。河南省洛宁县县委的命运更加悲惨,县委办公楼2004年作为危房拆除后,县委机关一直租楼办公。

  或许还有更多我们未发现的例子。(特派记者方志辉 摄影报道)

  (来源:广州日报)
其实,中国2000多个县,很多财政上并不宽裕 ,破败的衙门也不是一个二个。。。
还是那些建造豪华办公楼的国家级贫困县有魄力啊
再苦不能苦干部,再穷不能穷政府
"因大搞形象工程和贪污受贿被查处而“闻名全国”的原卢氏县委书记杜保乾"
这个人我听说过,那时看了他的先进事迹很搞笑啊:D
原帖由 自由如风 于 2007-7-20 19:30 发表
"因大搞形象工程和贪污受贿被查处而“闻名全国”的原卢氏县委书记杜保乾"
这个人我听说过,那时看了他的先进事迹很搞笑啊:D

河南省卢氏县原县委书记杜保乾"主政"5年,提拔调动干部650人次,什么官职什么价钱是当时卢氏公开的秘密。杜保乾对此亦不避讳"没想到卢氏这么穷,没想到卢氏人这么听话,没想到卢氏人这么爱当官。"
    如今,几年过去了,卢氏走出了杜保乾制造的阴影了吗?
    近日,记者来到了卢氏县委。令记者吃惊的是,堂堂的县委机关竟然设在上个世纪50年代建造的土坯房里,县委书记王振伟似乎看出了记者的心思,说:"我们的办公环境的确差,其实咬咬牙也可以建个县委办公楼,但我认为,卢氏的经济正在复苏,卢氏就像是一个久患大病之人,需要休养生息,稳步发展,还是克服一下吧,能扑下身子多干些实事比啥都强。"

    弄虚作假,留下沉重的经济负担

    像许多贪官一样,杜保乾长于夸大自己的政绩,显示扶贫攻坚的不凡业绩,目的旨在竞争三门峡的副市长。在杜保乾操纵和授意下上报的2000年度人均纯收入为1819元,财政收入达8200万元,然而,实际上,卢氏县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750元。虚报政绩的恶果只能化为当地百姓难以吞咽的苦果。卢氏县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为了摸清家底,做到胸中有数,王振伟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挤水份",结果发现2001年卢氏县的财政收入实际上只是5300万元,挤出了2700万元的水份,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啊!
    杜保乾用什么方法弄虚作假呢?那就是逼乡镇干部交税。杜保乾在给乡镇干部下达任务时说"完不成任务就摘帽子"。所以,贷款或借款交税的丑剧便发生了,每年年终一些乡镇干部被逼上梁山般地到银行贷款,拎着现金去交税。
    当年,杜保乾搞高山牧场、蔬菜基地大部分都没有产生经济效益,而且,把一些扶贫资金花得一干二净。
    有个叫郭某的包工头,原来家里有几十万元,在当地就是富户了。杜保乾拍胸口担保动员他垫资建设一个养猪场,要搞一万头,上规模、上档次。但不久,生意赔了,郭某欠了几十万元,他也是受害者,要帐都不知去哪里。一些工人们向郭讨债无着,就把郭的砖、水泥、摩托车拉走抵债,郭的妻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父亲被活活气死。郭某也走上了上访之路。
    像这样上访的占目前卢氏上访者的70%,都是遗留问题。
    当年,杜保乾搞"四通两建",结果使全县欠帐1.3亿元,大的乡镇欠1000多万元,小的乡镇欠500多万元,这些沉重的经济负担,基本上把各个乡镇都搞垮了。
    现在,卢氏县每年都从县、乡财政支付出1000~2000多万元还帐。再比如,建学校,不论村里的生源多少,杜一律要求盖二层楼。建校资金,政府拨一部分,老百姓集一部分,建筑方垫一大部分。只贪图外表好看,结果,很多房子空着,造成很大浪费。
    每到年关,债权人都到县里来讨债。而且,杜保乾被绳之以法后,臭名远扬,卢氏县到外地招商引资时吃了不少闭门羹。一次,在招商会上,中间人把王振伟介绍给客商,正要握手时,对方听说"他是卢氏县委书记",还未等后边的话说完,客商已是"谈卢色变",转身离去。说到这里,王振伟无奈地苦笑了一下,重重地叹息。

    清理"三无"人员,铲除后遗症

    与沉重的经济欠帐相比,政治上的包袱使王振伟更感觉到沉重。也许他领悟到了什么是"临危授命"。
    杜保乾在卢氏"主政"5年,提拔调动了600多人次。王振伟上任时,适逢机构改革,52岁以上的科级干部编外离岗,正科级干部切下来50多人,副科级干部切下来100多人,但仍然超编。为什么呢?
    因为杜保乾"主政"以后,党政机关进人完全是"一锤定音"。什么学历、干部档案及必备的手续、程序在杜的眼里全是一纸空文。结果机构改革时清理出30多名,都是"三无"人员,即无手续、无介绍信、无编制。这些人涉及面广,清退起来当然很不容易。这些人都一口咬定"我是杜书记批准进来的"。也不知是真是假。
    与上述问题相比,最令王振伟头疼的还是与杜保乾涉案的100多人,在这些人中,仅科级干部就占80%。如果这些人都依法处理,涉及的面很宽,牵涉到他们本人、家属、朋友的利益都会在社会上产生消极影响,如果不处理,又与党纪国法相悖,社会效果也不好。
    经过县委、县政府、人大、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凡是涉案人员能主动坦白的,悔罪态度好的,建议司法机关从轻处理,或给予党纪、政纪处理。这样做就是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结果,有几个人罪行严重,移交给司法机关处理,其他一些人实行党纪、政纪处理。就这样,县里的一些工作在刚开始时常遭到"唱反调的。"但现在的情况好多了。

    消极影响在艰难中逐渐消除

    一些好大喜功的干部在搞"政绩工程"之时,也往往使用一些愚民政策来麻痹、愚弄人民。现在,杜保乾已经被绳之以法3年多了,但部分人认为,杜保乾抓卢氏的工作比现在的王振伟"能干",也有"派头"。
    在杜保乾"主政"时,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由警车开道,杜保乾带领四大班子领导浩浩荡荡地检查卫生,县直属各局的干部上班第一件事也是到本单位承包的地段去搞卫生。那时的卢氏县城连一个烟头都不见,有人说比新加坡还干净。
    当时,县城的卫生环境的确整洁了,但阻碍个体工商户的经商自由,尤其是挑担进城卖菜、卖土特产的小商小贩。有一个老人进城卖菜,一不小心,风把草帽刮掉了。老者弯腰去拾,结果城管队的同志说他乱扔垃圾,他辛辛苦苦的卖菜钱全交了罚款。
    王振伟上任以后,也检查卫生。但是轻车简从,自己事先不打招呼,悄悄地到街上。结果,有的老百姓认出了他,就在背后指指点点议论"这个县委书记哪像杜书记有派头和威风,他一个人乱转肯定没有什么本事。"
    这件事,使王振伟感触很深,他在全县搞了一个解放思想大讨论,就是要全力以赴发展经济,不能本末倒置。这场大讨论成效是非常明显的。大家充分认识到,抓经济建设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任务,更是一个贫困县的头等大事,否则,什么事也干不成。
    思路决定出路。卢氏一步步在走出泥潭,2004年,卢氏县在国家降低农业税、取消农业特产税,少收入1000多万元的情况下,卢氏县的财政收入达到7500万元,而且提前了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有了钱,社会事业的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享受合作医疗的基金支付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前,卢氏县拖欠公务员和教师工资是常事。今年,卢氏县执行上级工资标准,人均增资150元,大家非常高兴。
    "我对卢氏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因为今年一季度,我们县的工业产值已实现1.1亿元,相当于2001年全年的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完成2007万元,同比增长148%。"在采访中,成熟、稳健、儒雅的王振伟几次这样对记者坚定地说。卢氏县37万人民在经历一场浩劫之后,正逐步走出阴影,步入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轨道。卢氏新一届班子的施政纲领是"农业产业化富民,工业强县,旅游活县"。
    卢氏占地面积大,搞食用菌、烟叶、药材、山地养鸡、畜牧等绿色食品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森林覆盖率65.8%,2000多座山峰,1000多条河流,是时下日渐火爆的生态旅游又一个好去处,去年,旅游综合收入4000多万元。
    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卢氏县委、县政府现在事事处处都依法办事。王振伟坦率地说,我们凡是重大决策,和处理个案中,都在法律的授权内行政,打造阳光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亲民政府。并在县电视台开辟了"政情民声"栏目,县里的重大决策及时向群众宣传,群众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也能及时地反馈上来,群众称之为"卢氏的焦点访谈。"
    司法正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曾几何时,杜保乾干预司法公正,唯我独尊,动不动就下令抓举报人,致使无辜者蒙冤入狱,司法机关一度陷入混乱状态,严重地丧失了司法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但如今卢氏的法制环境与过去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公安、检察、法院处处文明办案。
    今年1月2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检察机关发文,郑重推广卢氏县人民检察院与法院联合会签文件,规范民事、行政检察监督的先进做法。这对一个基层检察院来说真是难能可贵,令人欢欣鼓舞。
    谈到这些变化,王振伟深有感触地说:"法治的核心就是限制公权力滥用,法治的本质就是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而且,只有良好的法制环境,依法办事,才能使卢氏的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地良性发展。"
我想看看那些县委常委家里的情况,是否也和办公室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