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动员九部委难扼房价 各地房价疯涨已成事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59:55
中央动员九部委难扼房价 各地房价疯涨已成事实

和惯例不同,截至 7 月 17 日, 6 月份房地产的统计数据仍未公布,而新一轮房价集体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4 年以来,中央政府动员了 9 个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启动了税收、土地、金融、行政四大手段对房价进行调控。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 5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 次加息。力度之大,决心之大,前所未有。然而,房价还在快速上涨,上涨范围仍在扩大。

“可以说,房价快速上涨,完全是政府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脱离中国实际、房地产发展模式只有利于极少数人而导致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

记者在实际采访中,也印证了房价疯涨的的事实。

“我们小区有的是期房,已经封顶,但明年春季开盘,均价不会低于8000 元/平方米。”记者致电北京通州一个名叫“世纪星城”楼盘,售楼处王小姐说。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去年春季房展,该小区楼盘均价 4680 元/平方米;今年春季房展时涨至 6680 元/平方米。

据统计, 2006 年年底,北京商品房均价为 9267 元/平方米,而至今年6 月份,普通住宅的开盘均价已达到 10280 元/平方米。

不仅是北京,在广州, 6 月份广州中心六区一手住宅,均价突破 11000 元/平方米;在深圳,上半年最后一周,商品住宅成交均价高达 14690 元/平方米。

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火势也蔓延到二三线城市以及一些中西部城市。北海今年3至5月份的新房价格涨幅分别达到 13.7%、23.6% 和15.1% ,连续三个月位居全国首位。 与房价猛涨不协调的是,今年上半年,北京楼市销量却创出新低。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6月18日发布报告称,今年1-5月,北京商品期房、现房销售面积大幅缩水,现房销售面积为159.5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为509.8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8.1% 和 20.3% 。

但截至昨天,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显示,北京仍有可售住宅近10万套,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即使没有新项目入市, 10万套的存量也足够维持今年一整年的销售。 一方面是房价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是销售面积更大幅度的下降,楼市供应量之充足可见一斑。 事实上,房价的成本之一地价却明显下降。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称,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成交土地3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 含两限普通商品房 )2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住宅用地成交均价为2500 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5%。

北京大学副教授、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执行所长黄俊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明显违背市场供求规律,属于有价无市。

调控频繁密集,政府屡屡加力,房价却为何越调越涨?

易宪容指出,就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来看,中国住房既是投资品也是消费品。由于住房的这种两栖性,各政府部门及各个地方就会根据各自的需要出台对自己行业及地方有利的政策。

举例说,北京市已推出第二批限价为7000元/平方米土地拍卖。其实,政府这样做不仅与房地产市场的法则南辕北辙,而且把房价限定在一个基点上,也表明了政府的一个态度,即当地的房价只能高于此价,而不可低于此价。

“部门出台的政策相互掣肘,使调控力大打折扣。这也是房价上扬的原因之一。”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师蔡如海告诉记者。

例如,在“国十五条”中,建设部出的一张牌是“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引导居民通过换购、租赁等方式,合理改善居住条件……”;而税务总局出的牌则是“从2006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超过5年(含5年)转手交易的,按其售房、购房价差征收营业税。”显然,这两项措施的作用是完全对立的。

又如,建设部要求逐步向消费者提供全装修住房,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破坏结构、浪费和扰民等现象。国税总局则发布通知,规定购买精装修房,契税应按照合同总价计算,装修费不能排除在外。一个鼓励,一个限制。

更明显的是,混乱的数据让人们对任何数据都存有戒心。国家统计局曾发布,某地某月房价同比上涨7.3%,第二天当地相关部门对外公布的商品住宅预售交易平均价格同比涨幅却为17.3% 。

“房价统计、楼市报告已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成为各方立场的代言工具。”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

除了部门政策相互打架,还有,就是中央政策地方执行不到位。

如被赋予众望的“70-90结构调控政策”,规定自2006年6月1 日起,新建住房有七成都应该是90 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但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从1-5月投资在小户型 9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只占总量的 17.2%。

“稳控房价政府必须下决心,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多部门齐心协力,同时健全监督机制;尤其是公众、专家学者、媒体等第三方力量的监督。”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和环境研究中心城市经济室主任刘治彦研究员告诉记者。

人民网-市场报中央动员九部委难扼房价 各地房价疯涨已成事实

和惯例不同,截至 7 月 17 日, 6 月份房地产的统计数据仍未公布,而新一轮房价集体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4 年以来,中央政府动员了 9 个部委和各地方政府,启动了税收、土地、金融、行政四大手段对房价进行调控。

今年以来,央行先后 5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 次加息。力度之大,决心之大,前所未有。然而,房价还在快速上涨,上涨范围仍在扩大。

“可以说,房价快速上涨,完全是政府房地产市场发展模式脱离中国实际、房地产发展模式只有利于极少数人而导致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

记者在实际采访中,也印证了房价疯涨的的事实。

“我们小区有的是期房,已经封顶,但明年春季开盘,均价不会低于8000 元/平方米。”记者致电北京通州一个名叫“世纪星城”楼盘,售楼处王小姐说。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去年春季房展,该小区楼盘均价 4680 元/平方米;今年春季房展时涨至 6680 元/平方米。

据统计, 2006 年年底,北京商品房均价为 9267 元/平方米,而至今年6 月份,普通住宅的开盘均价已达到 10280 元/平方米。

不仅是北京,在广州, 6 月份广州中心六区一手住宅,均价突破 11000 元/平方米;在深圳,上半年最后一周,商品住宅成交均价高达 14690 元/平方米。

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火势也蔓延到二三线城市以及一些中西部城市。北海今年3至5月份的新房价格涨幅分别达到 13.7%、23.6% 和15.1% ,连续三个月位居全国首位。 与房价猛涨不协调的是,今年上半年,北京楼市销量却创出新低。 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6月18日发布报告称,今年1-5月,北京商品期房、现房销售面积大幅缩水,现房销售面积为159.5万平方米,期房销售面积为509.8万平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8.1% 和 20.3% 。

但截至昨天,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显示,北京仍有可售住宅近10万套,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即使没有新项目入市, 10万套的存量也足够维持今年一整年的销售。 一方面是房价的大幅上涨,另一方面是销售面积更大幅度的下降,楼市供应量之充足可见一斑。 事实上,房价的成本之一地价却明显下降。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称,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土地交易市场成交土地326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用地( 含两限普通商品房 )2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住宅用地成交均价为2500 元/平方米,同比下降25%。

北京大学副教授、中国民营企业研究所执行所长黄俊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现象明显违背市场供求规律,属于有价无市。

调控频繁密集,政府屡屡加力,房价却为何越调越涨?

易宪容指出,就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模式来看,中国住房既是投资品也是消费品。由于住房的这种两栖性,各政府部门及各个地方就会根据各自的需要出台对自己行业及地方有利的政策。

举例说,北京市已推出第二批限价为7000元/平方米土地拍卖。其实,政府这样做不仅与房地产市场的法则南辕北辙,而且把房价限定在一个基点上,也表明了政府的一个态度,即当地的房价只能高于此价,而不可低于此价。

“部门出台的政策相互掣肘,使调控力大打折扣。这也是房价上扬的原因之一。”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师蔡如海告诉记者。

例如,在“国十五条”中,建设部出的一张牌是“积极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引导居民通过换购、租赁等方式,合理改善居住条件……”;而税务总局出的牌则是“从2006年6月1日起,对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销售时按其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超过5年(含5年)转手交易的,按其售房、购房价差征收营业税。”显然,这两项措施的作用是完全对立的。

又如,建设部要求逐步向消费者提供全装修住房,避免二次装修造成的破坏结构、浪费和扰民等现象。国税总局则发布通知,规定购买精装修房,契税应按照合同总价计算,装修费不能排除在外。一个鼓励,一个限制。

更明显的是,混乱的数据让人们对任何数据都存有戒心。国家统计局曾发布,某地某月房价同比上涨7.3%,第二天当地相关部门对外公布的商品住宅预售交易平均价格同比涨幅却为17.3% 。

“房价统计、楼市报告已失去了应有的公信力,成为各方立场的代言工具。”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

除了部门政策相互打架,还有,就是中央政策地方执行不到位。

如被赋予众望的“70-90结构调控政策”,规定自2006年6月1 日起,新建住房有七成都应该是90 平方米以下的小户型。但国家信息中心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从1-5月投资在小户型 90平方米以下的项目只占总量的 17.2%。

“稳控房价政府必须下决心,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多部门齐心协力,同时健全监督机制;尤其是公众、专家学者、媒体等第三方力量的监督。”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和环境研究中心城市经济室主任刘治彦研究员告诉记者。

人民网-市场报
解决流动性,有三个发泄通道:消费,股市,房地产.

内需消费一直不行,伴随RMB升值,只有靠涨价.
管理层说股市有泡沫,股市因声而下.
只有房地产了,没有人敢调控,除非他想让国有银行全爬下
股市的钱全部涌到楼市了
不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房价永远都下不了
开发商的力量是无穷的!
现在房价涨的太慢了!!!!

每天涨1000才好,快涨啊~~~~快涨啊~~~~
雄3呢?雄3 教主哪去了?
喜迎涨价,还好去年买了一套.要房价跌几乎不可能,能控制涨幅就不错了,想想房价涨谁最收益这个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可怜那些苦盼ZF来当救星的人了.
人多地少...
需求多合理供应少...

所有人都往大城市里挤,不可避免的现象...
中国的几个直辖市和经济特区已经远远不够了,ZF应该采取措施,多多扶持更多的大城市,把人口分流一下吧.................
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别说9部委,就是900个部委联合都没用
对于已经贷款买了房的人来说,希望房价越高越好,嘿嘿...希望降下来的是那些没房的和准备买房的....窃以为,美丽的肥皂泡迟早会要破灭的,本人的估计是在五年之内,现阶段的房价已经远远超过普通国民的承受力了,房市自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疯狂以来,马上快十年了,不可能这么一直涨下去的,迟早有崩溃的那天的...到时最可怜的就是那些房奴了...
原帖由 fengxiang 于 2007-7-18 10:19 发表
不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房价永远都下不了


中国人的生存空间问题要提上议程
学学香港新加坡多建点政府廉租房, 如果个个大城市有一半以上人口能住进政府提供的廉租房, 私人商品房就无所谓房价涨不涨了.:L
原帖由 屠城校尉 于 2007-7-18 14:40 发表
学学香港新加坡多建点政府廉租房, 如果个个大城市有一半以上人口能住进政府提供的廉租房, 私人商品房就无所谓房价涨不涨了.:L


对,现在商品房对不起商品两个字,因为要承担一部分人群住房基本需求的期望(没有分房的人),如果有政府房配套,那么私人商品房可以回归商品,想一品就一品,搞个无敌海景30w一平米都无所谓.

:P 屠城校尉兄,有机会开个帖子说说上次咱们说的那个中国特色经济学的东东.最近老看到这方面的东西,还要多多讨教.
政府就是庄主,降?门都没有

这些无非是做个过场,哄哄你们开心
楼上正解~~~~~~~~~~~
主要是房地产商花的都是银行的钱,房价跌那就得温家宝来看数了,他舍的掏这个钱吗?
没有开征物业税之前,是不可能有效控制房价的,因为持有房产是无成本的。

美国有财产税,拥有物业的人每年都得缴纳,税额每年随房价调整,水涨船高,就算你以前被白送一间房子,没钱纳税,80岁的老太太也得扫地出门。想多占,比较难。

世界大多数西方国家,都要征物业类的税种,这是控制房价的最好方法。
再来一遗产税好了,50%上缴我党,;P
这两年,政策不少,房价照涨,只是税长了
哪次税长了不是说国家宏观调控阿?最后呢?把政府当救星的人就是sb
第一,不买房,买不起.第二,房价远远超过居民的收入水平,终有一天会出问题的.也许是房价崩盘,也许是陈胜吴广
(1)温不用买房,所以没有真想管房价,想干的事没有干不了的。

(2)屁股决定脑袋,政府和资本家坐一起还是和人民坐一起,这是房价能否遏制的关键。

参见建国初期陈云平上海粮价。

(3)发展方向错误,不搞自主技术和自主经济,大量资金就没有出路,所以冲击房市股市。

只有走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道路,搞大飞机,搞自己的汽车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美日竞争,这样大量资金就有了正确投向。

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道路是早晚要走的,关键是谁、什么时候、付多大代价。
]]
小产权房的出现就是对“地方政府——开发商”利益集团的冲击。
水深啊!!!!!!:@ :@
原帖由 mobylee 于 2007-7-18 10:12 发表
解决流动性,有三个发泄通道:消费,股市,房地产.

内需消费一直不行,伴随RMB升值,只有靠涨价.
管理层说股市有泡沫,股市因声而下.
只有房地产了,没有人敢调控,除非他想让国有银行全爬下


什么是流动性过剩?就是钞票印多了!
解决钞票印多了的办法:停止印钞票、发展经济。其中停止印钞票是最现实最快速的办法。
内需为啥不行?经济发展不行!人工工资低,说明经济发展滞后了!
银行为什么不能破产?难道永远让老百姓为银行管理者的失误埋单?
四大银行必须破产两个!
如果房价是正常的,那大家也不要抱怨.如果房价是不正常的,抱怨也没有用,反正任何不正常的现象最后都会趋于正常,不管其过程是如何.反正总有一些人去买单,就不知道是老百姓还是房地产商还是银行,老百姓如果买不起单则肯定是国家买单,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犯错误,过了就会变成报应.
原帖由 badwolfking 于 2007-7-18 22:44 发表
如果房价是正常的,那大家也不要抱怨.如果房价是不正常的,抱怨也没有用,反正任何不正常的现象最后都会趋于正常,不管其过程是如何.反正总有一些人去买单,就不知道是老百姓还是房地产商还是银行,老百姓如果买不起单 ...


问题是国家买单也就是自己买单,如果再没有在房子上赚一把,就是净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