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川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8:19:30
没有碑,没有名号、没有荣誉,只有默默的牺牲和曾经被毁的塑像,却赢得无数的悼念—光荣的川军。
  最纯洁的部队——一心为民族独立抗击侵略,最纯洁的部队。心无杂念,不求占地盘。相对国共两军,算得上高尚。
  最单纯的部队——主动请缨,热脸去挨冷屁股。走路出川,没有武器弹药补充,到处受排挤。远没有GCD会讲条件。
  最勇敢的部队——武器比GCD的还差,都是四川土枪,还打阵地战。说起:“肉包子打狗”,老泪纵横是川军老人的真实写照。川军伤亡64万余人。
  川军都是土生土长普通的四川人,喜欢悠闲恬静,而大义面前敢赴死,大多数没有出过川,只为了在危急关头担当起拯救民族的重任。天下已然大乱,武器太差,补给、指挥、任务一遍混乱,一接触即阵亡几千人,才发现为国牺牲原是如此之近。川军拿出了四川人的气概,从山西到湖南,从上海到重庆,8年里无数川军战斗在城市乡村,牺牲在异土他乡。
  解放后,川军的主要工作是蹬三轮、泥水匠、做小生意,一辈子无人过问。
  抗战胜利60周年,让我们记住他们?
川军抗战史:
    在八年抗战中,30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谨以此文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川人。
  一、300万川军出川抗战
  1935年5月后,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试图吃掉四川军队。GCD紧抓统战工作,鼓动川军停止内战、上前线。周、朱、叶等赞誉抗战的决心。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
  8月25日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缗抗战。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敌将士。
  "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颇有易水送别之慨,少城公园内数万军民泪如雨下、掌声如雷。
    当年300万川军,穿一双草鞋、扛一支"老套筒",带了川中父老的嘱托,一步一步走向生死未卜的前线。1944年7月7日,成都东门城门洞立了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市民通常称为"无名英雄铜像"。铜像造型是一国民革命军人,着短裤、绑腿、草鞋,手握步枪,身背大刀、斗笠、背包,俯身跨步,仰视前方欲出征冲锋状,形态威武,长期为成都市民敬仰。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8年中,四川省在抗战中征集壮丁达300万人以上。这个数目加上出川抗战的川军,总计约350万人。四川8年中有350万人出川抗战,也就是说,每十五六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五六个中就有1个四川壮丁。据资料统计,抗战8年,川军牺牲巨大: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即阵亡26万多人、负伤35万余人、失踪2万多人,总计64万余人,又居全国之冠。
    新津县的爱国模范、72岁高龄的高尚奇,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将4个儿子中的3个先后动员去参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维持—家六口人的生活。
  "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自动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于,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二、川军伤亡64万余人
  日本军队武器精良及其残暴的"武士道",当时是威震一时的。但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带病出征的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1938年1月20日,刘湘去世,终年仅48岁。死前他留有遗嘱,语不及私:"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力主抗日、抱病出征的壮举,为他晚年写下最光彩的一笔。
  打内战时的川军,很多人是"吊儿郎当双枪将"(破枪加鸦片烟枪),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不堪一击"......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日救国"感召下,出川后军纪严明,沿途鸡犬不惊,深受各地民众欢迎。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十分之二,打了无数恶仗,付出最惨烈的牺牲!
    川军出川后,最先抗敌的是川军第43军第26师和川军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据何聘儒先生回忆:26师装备可怜,“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见……”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伤亡惨重,战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仆后继、毫无惧色。军士“刘芳第二次重伤时还在说:‘为抗日牺牲,死而无憾!’”255团中校营长,代理团长强兆馥左腿被敌弹打穿、颈部中流弹,仍坚持指挥……该师官兵就是英勇顽强地鏖战了七昼夜,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被誉为参加淞护抗战的七十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该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四千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六百多人!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这次也在淞沪抗日前线也立下大战功。10月15日,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向文彬在“一天中的三小时内,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晋升少将”,被认为是川军勇于临危受命,誓死卫国的突出代表……

  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腾县一役,122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四千余人。腾县以北的界河、龙山带布防之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才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极感慨地说:“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我查阅繁多史料,川军中广大将士"不把日寇驱出国境,誓不生还",催人泪下的动人事例举不胜举。

    三、后方民众共赴国难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由于四川这个"大后方"是"陪都"所在地,所以负担巨大。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30%以上。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内米价上涨3倍以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四川普通民众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万般困苦艰难的情况下,四川百姓们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




火枪械,穿的军衣等,当时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据国民party**宣传部发表的不完全统计,抗战中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日本人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年多时间,四川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灾难。从记事起,"跑警报"这三个字就是父辈嘴巴头常唠叨又很有KB味道的名词!


  抗战后期,盟军加大配合中国**作战的力度,从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围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温江、德阳等地,新修或扩建轰炸、驱逐机场,工程浩大艰巨,共动员民工150万人参加。




  就是这些衣衫褴褛忍饥忍饿的民工们,流血流汗,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的原始工具,在半年时间里就修建好各个机场。1944年6月16日,第一批B29轰炸机群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飞到日本钢铁中心八幡市上空投弹,八幡霎时变成火梅。这是从中国第1次完成远程轰炸日本本土。到这一年底,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的B29飞机对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共计投下BoB!!!3623吨,令日本法西斯胆寒。
   川军的吃苦耐劳精神可以说是独步华夏,没有其他的省份的人的吃苦精神可以比得上川军。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砸锅卖铁以一个省份,承担了全国百分之三十的供应,和十分之一兵源,不知数字是否有误,请见识广博者考证一下。那个报道里面有个细节让我挺感动的,讲的是抗战期间四川一而再再而三的捐款,有很多要饭的都把家底翻空的投钱.抗战口号也响亮:“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返乡”,“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四川人瘦削的肩膀撑起了国家倾斜的天空。



“内战不出湾,外战不出川。”

        ——————孙中山



“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四川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



----------蒋介石,1935年



悲壮的历史







中国外族全面入侵有三次,分别是蒙古,满清和日本。恰恰是这三次,四川的抵抗是全国最惨烈的。



蒙古入侵南宋最早是从四川开始,持续了40多年。蒙古皇帝蒙哥就是在四川的钓鱼城被箭射死。当时整个四川的城市几乎全是废墟,而四川人坚守的是一座座建在山上的城堡。南宋皇帝在广东南海跳海自尽后,四川的钓鱼城还在继续抵抗。宋朝的3分之一财政来自四川,宋朝及以前的四川在文坛学界的地位仅次于中原。但是蒙古人的征服几乎毁灭了整个四川,从此四川文人出的很少。请问全国哪个地方像这样地抵抗蒙古人?


满清入侵在四川先后打了近百年,繁华的成都竟然成了一座荒废的死城,省会迁到阆中。满清直到乾隆才平定四川。当时80%的四川人死亡。清初,湖广,两广甚至福建有大量的移民涌入四川--这就是历史上说得湖广填四川。请问全国哪个地方有这样的惨烈?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武昌的军队大部调到四川镇压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







日本入侵,四川士兵占全国的3分之一,四川税收占全国3分之一;四川农民为抗战一年要交几次粮。四川人民的抗战献金也是全国之冠。更可贵的是四川军阀刘湘第一个通电老蒋要出兵抗日的地方军阀,而且四川军阀先后派出几十万川军出川抗战,死伤65万,请问国内哪个军阀能有川军的爱国和牺牲?没有四川,抗战能否胜利还是未知数!




四川人现在穷,民工四海为家,处于被遗弃的边缘,因此有些人违法。但是大多数四川民工靠辛勤劳动赚钱,四川人当乞丐的很少--这就是四川人天生的骨气



尾声:

  抗战中的川军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中国军队的正规部队,而是一支地方军阀武装。无论是部队的装备和军事素质、部队待遇,都无法与国民党**军相提并论。但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名声。在数十年的内战中,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没少干过坏事、甚至伤天害理的事,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他们很难有现在一些“理性的精英”那样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间关系的感悟,身逢乱世,他们也许感受最少的,就是“国家”这个概念,感受最多的应该是大大小小的“大帅”。从成军之时起,这样的部队事实上就只是某人的私人卫队。从个人而言,他们也许从来就没有感受过“国家”对他们做过什么,但他们知道,“打内战”是一个军人最大的耻辱!他们也许曾横行乡里、也许曾鱼肉百姓,但只有在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投身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军人的使命和荣誉!只有在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斗争中,他们体内火一样的激情才被唤醒,并且象火山一样地迸发出来,令他们可以无视敌我实力的悬殊而奋勇前行----为了身后四万万同胞,宁可战至最后一人而决不后退!

  四川有个关于川军士兵的故事:有年寒冬腊月沉沉深夜,有个衣衫单薄的穷军人走到城门洞边卖汤圆的小摊子前,看来是又冷又饿,埋头呼呼呼地只顾吃汤圆。眨眼间,穷当兵的却不见了!卖汤圆的小贩恍然大悟:当年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是那个赴国难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来吃汤圆了!消息传开,百姓们都哭了:"天冷了,他又冷又饿,莫让他在阴间受苦呀!"于是一家又一家,流泪端来一碗又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到铜像前祭奠。没有碑,没有名号、没有荣誉,只有默默的牺牲和曾经被毁的塑像,却赢得无数的悼念—光荣的川军。
  最纯洁的部队——一心为民族独立抗击侵略,最纯洁的部队。心无杂念,不求占地盘。相对国共两军,算得上高尚。
  最单纯的部队——主动请缨,热脸去挨冷屁股。走路出川,没有武器弹药补充,到处受排挤。远没有GCD会讲条件。
  最勇敢的部队——武器比GCD的还差,都是四川土枪,还打阵地战。说起:“肉包子打狗”,老泪纵横是川军老人的真实写照。川军伤亡64万余人。
  川军都是土生土长普通的四川人,喜欢悠闲恬静,而大义面前敢赴死,大多数没有出过川,只为了在危急关头担当起拯救民族的重任。天下已然大乱,武器太差,补给、指挥、任务一遍混乱,一接触即阵亡几千人,才发现为国牺牲原是如此之近。川军拿出了四川人的气概,从山西到湖南,从上海到重庆,8年里无数川军战斗在城市乡村,牺牲在异土他乡。
  解放后,川军的主要工作是蹬三轮、泥水匠、做小生意,一辈子无人过问。
  抗战胜利60周年,让我们记住他们?
川军抗战史:
    在八年抗战中,300万川军出川抗战,64万多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冠!谨以此文纪念在抗日战争中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川人。
  一、300万川军出川抗战
  1935年5月后,蒋介石主力部队进入四川,试图吃掉四川军队。GCD紧抓统战工作,鼓动川军停止内战、上前线。周、朱、叶等赞誉抗战的决心。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
  8月25日发布《告川康军民书》,号召四川军民为抗战作巨大牺牲:"全国抗战已经发动时期,四川人民所应负担之责任,较其他各省尤为重大!川军各将领纷纷请缗抗战。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内人山人海、战旗飘扬。四川省各界在欢送出川抗敌将士。
  "此行决心为国雪耻,为民族争光,不成功,便成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男儿立志出夔关,不灭倭奴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处处有青山!"。颇有易水送别之慨,少城公园内数万军民泪如雨下、掌声如雷。
    当年300万川军,穿一双草鞋、扛一支"老套筒",带了川中父老的嘱托,一步一步走向生死未卜的前线。1944年7月7日,成都东门城门洞立了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设计的《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市民通常称为"无名英雄铜像"。铜像造型是一国民革命军人,着短裤、绑腿、草鞋,手握步枪,身背大刀、斗笠、背包,俯身跨步,仰视前方欲出征冲锋状,形态威武,长期为成都市民敬仰。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七个集团军,另有一军一师一旅共40余万人,先后开赴抗战前线浴血奋战,此后8年中,四川省在抗战中征集壮丁达300万人以上。这个数目加上出川抗战的川军,总计约350万人。四川8年中有350万人出川抗战,也就是说,每十五六个四川人中就有1人上前线;全国抗日军人中,每五六个中就有1个四川壮丁。据资料统计,抗战8年,川军牺牲巨大: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的五分之一,即阵亡26万多人、负伤35万余人、失踪2万多人,总计64万余人,又居全国之冠。
    新津县的爱国模范、72岁高龄的高尚奇,十分痛恨日本侵略者,他将4个儿子中的3个先后动员去参军抗日,仅留老三高光田在家做小生意维持—家六口人的生活。
  "模范父亲"的安县王者成,送其自动请缨出征的儿子王建堂时场景更催人泪下:他赠送给儿子的竟是一面"死"字旗!他在白布旗正中写了个大大的"死"字,旗子左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于,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
    二、川军伤亡64万余人
  日本军队武器精良及其残暴的"武士道",当时是威震一时的。但川军中从将军到小兵,无数人出川前都预立遗嘱,誓死报国。
  1937年10月15日,刘湘被任命为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如何可以在后方苟安!"
 带病出征的刘湘,在抗战前线吐血病发,1938年1月20日,刘湘去世,终年仅48岁。死前他留有遗嘱,语不及私:"抗战到底,始终不渝,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刘湘力主抗日、抱病出征的壮举,为他晚年写下最光彩的一笔。
  打内战时的川军,很多人是"吊儿郎当双枪将"(破枪加鸦片烟枪),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最糟的军队","不堪一击"......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却在"抗日救国"感召下,出川后军纪严明,沿途鸡犬不惊,深受各地民众欢迎。抗战八年中,川军担任的前线战场,约占全国十分之二,打了无数恶仗,付出最惨烈的牺牲!
    川军出川后,最先抗敌的是川军第43军第26师和川军第20军在淞沪战场的血战。据何聘儒先生回忆:26师装备可怜,“一个连仅有士兵八九十人,只有一挺轻机枪和五六十支步枪。有的枪使用过久,来复线都没有了,还有少数步枪机柄用麻绳系着以防失落,武器之窳劣,可以想见……”日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伤亡惨重,战士誓与阵地共存亡,前仆后继、毫无惧色。军士“刘芳第二次重伤时还在说:‘为抗日牺牲,死而无憾!’”255团中校营长,代理团长强兆馥左腿被敌弹打穿、颈部中流弹,仍坚持指挥……该师官兵就是英勇顽强地鏖战了七昼夜,多次击退日军进攻,被誉为参加淞护抗战的七十多个师中成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该师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全师4个团长,两个阵亡。14个营长,伤亡13个,连、排长共伤亡250余名。每个连留存下来的士兵仅三、五人,最多不过八、九人……全师四千多人,这场仗打后仅剩下六百多人!

  在内战中恶名在外的20军杨森部,这次也在淞沪抗日前线也立下大战功。10月15日,804团奉命收复失掉的阵地。团长向文彬率部当夜恶战,夺回了阵地,但全团官兵,营长只剩彭焕文1人,连排长非伤即死,无一幸免,排长剩下4个,士兵只剩120余人!向文彬在“一天中的三小时内,由中校升上校,由上校晋升少将”,被认为是川军勇于临危受命,誓死卫国的突出代表……

  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驻守滕县,日军主力板垣师团猛攻滕县不下,以重炮飞机猛轰,炸毁城墙,王师长亲自指挥巷战,不幸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王师长殉国后,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腾县一役,122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但也毙日军四千余人。腾县以北的界河、龙山带布防之131师陈离部也伤亡四五千人……川军的巨大牺牲才换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在回忆录中极感慨地说:“如无滕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川军以寡敌众,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



  我查阅繁多史料,川军中广大将士"不把日寇驱出国境,誓不生还",催人泪下的动人事例举不胜举。

    三、后方民众共赴国难




  八年抗战岁月漫漫,由于四川这个"大后方"是"陪都"所在地,所以负担巨大。抗战最困难时期,估计四川负担了国家财政总支出30%以上。战时粮食奇缺,全川物价暴涨。成都1942年12月至1943年1月,一月之内米价上涨3倍以上,粮、糖、盐、火柴等,都曾限量供应。几千万四川普通民众都挣扎在饥寒线上。



  万般困苦艰难的情况下,四川百姓们仍加紧耕种、生产,支援前方。抗战军队的军




火枪械,穿的军衣等,当时主要是靠待遇菲薄的四川工人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川江上赤裸上身的航运船工,吼着悲壮的川江号子,积极运输部队、军粮、难民和军需、民用物资。

  据国民party**宣传部发表的不完全统计,抗战中四川各地献金总额为5亿多元。这些钱,是四川人民一滴一滴地挤出来的血!这笔巨款,有力地支持了抗战。



  日本人深知"中国大后方"四川的重要,对四川的轰炸前后持续了6年多时间,四川老百姓承受了巨大灾难。从记事起,"跑警报"这三个字就是父辈嘴巴头常唠叨又很有KB味道的名词!


  抗战后期,盟军加大配合中国**作战的力度,从1943年12月起在成都周围的新津、邛崃、彭山、广汉、温江、德阳等地,新修或扩建轰炸、驱逐机场,工程浩大艰巨,共动员民工150万人参加。




  就是这些衣衫褴褛忍饥忍饿的民工们,流血流汗,硬是凭着一双双长满老茧的手和简单的原始工具,在半年时间里就修建好各个机场。1944年6月16日,第一批B29轰炸机群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飞到日本钢铁中心八幡市上空投弹,八幡霎时变成火梅。这是从中国第1次完成远程轰炸日本本土。到这一年底,从成都附近各机场起飞的B29飞机对日本本土及其占领地共计投下BoB!!!3623吨,令日本法西斯胆寒。
   川军的吃苦耐劳精神可以说是独步华夏,没有其他的省份的人的吃苦精神可以比得上川军。抗日战争期间,四川人砸锅卖铁以一个省份,承担了全国百分之三十的供应,和十分之一兵源,不知数字是否有误,请见识广博者考证一下。那个报道里面有个细节让我挺感动的,讲的是抗战期间四川一而再再而三的捐款,有很多要饭的都把家底翻空的投钱.抗战口号也响亮:“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一日誓不返乡”,“男儿欲报国恩重,死到沙场是善终”。



    某种程度可以说,是四川人瘦削的肩膀撑起了国家倾斜的天空。



“内战不出湾,外战不出川。”

        ——————孙中山



“就四川地位而言,不仅是我们革命的一个重要地方,尤其是我们中华民族立国的根据地。”“四川在天时地利人和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



----------蒋介石,1935年



悲壮的历史







中国外族全面入侵有三次,分别是蒙古,满清和日本。恰恰是这三次,四川的抵抗是全国最惨烈的。



蒙古入侵南宋最早是从四川开始,持续了40多年。蒙古皇帝蒙哥就是在四川的钓鱼城被箭射死。当时整个四川的城市几乎全是废墟,而四川人坚守的是一座座建在山上的城堡。南宋皇帝在广东南海跳海自尽后,四川的钓鱼城还在继续抵抗。宋朝的3分之一财政来自四川,宋朝及以前的四川在文坛学界的地位仅次于中原。但是蒙古人的征服几乎毁灭了整个四川,从此四川文人出的很少。请问全国哪个地方像这样地抵抗蒙古人?


满清入侵在四川先后打了近百年,繁华的成都竟然成了一座荒废的死城,省会迁到阆中。满清直到乾隆才平定四川。当时80%的四川人死亡。清初,湖广,两广甚至福建有大量的移民涌入四川--这就是历史上说得湖广填四川。请问全国哪个地方有这样的惨烈?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武昌的军队大部调到四川镇压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







日本入侵,四川士兵占全国的3分之一,四川税收占全国3分之一;四川农民为抗战一年要交几次粮。四川人民的抗战献金也是全国之冠。更可贵的是四川军阀刘湘第一个通电老蒋要出兵抗日的地方军阀,而且四川军阀先后派出几十万川军出川抗战,死伤65万,请问国内哪个军阀能有川军的爱国和牺牲?没有四川,抗战能否胜利还是未知数!




四川人现在穷,民工四海为家,处于被遗弃的边缘,因此有些人违法。但是大多数四川民工靠辛勤劳动赚钱,四川人当乞丐的很少--这就是四川人天生的骨气



尾声:

  抗战中的川军严格来说并不能算是中国军队的正规部队,而是一支地方军阀武装。无论是部队的装备和军事素质、部队待遇,都无法与国民党**军相提并论。但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名声。在数十年的内战中,他们中的一些人也许没少干过坏事、甚至伤天害理的事,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也没有多高的文化水平,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他们很难有现在一些“理性的精英”那样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间关系的感悟,身逢乱世,他们也许感受最少的,就是“国家”这个概念,感受最多的应该是大大小小的“大帅”。从成军之时起,这样的部队事实上就只是某人的私人卫队。从个人而言,他们也许从来就没有感受过“国家”对他们做过什么,但他们知道,“打内战”是一个军人最大的耻辱!他们也许曾横行乡里、也许曾鱼肉百姓,但只有在投身于伟大的卫国战争中,投身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中时,他们才真正体会到了一个军人的使命和荣誉!只有在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斗争中,他们体内火一样的激情才被唤醒,并且象火山一样地迸发出来,令他们可以无视敌我实力的悬殊而奋勇前行----为了身后四万万同胞,宁可战至最后一人而决不后退!

  四川有个关于川军士兵的故事:有年寒冬腊月沉沉深夜,有个衣衫单薄的穷军人走到城门洞边卖汤圆的小摊子前,看来是又冷又饿,埋头呼呼呼地只顾吃汤圆。眨眼间,穷当兵的却不见了!卖汤圆的小贩恍然大悟:当年出川抗战的川军苦啊,是那个赴国难牺牲的"无名英雄"从阴间来吃汤圆了!消息传开,百姓们都哭了:"天冷了,他又冷又饿,莫让他在阴间受苦呀!"于是一家又一家,流泪端来一碗又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到铜像前祭奠。
我支持川军!
默哀中 四川人民对中国做出的贡献 中国各地都不应该忘记
呀,可不能说他们是“川”军。
只能说这是国军。为什么他们这么勇猛呢?当然要归功于蒋委员长领导有方啊。
原帖由 jjjjhuojing 于 2007-7-7 11:15 发表
呀,可不能说他们是“川”军。
只能说这是国军。为什么他们这么勇猛呢?当然要归功于蒋委员长领导有方啊。


蒋委员长?蒋委员长是什么东西?
不是四川人接纳了他,蒋委员长早就被赶下大海了.
抗日的主力既不是GMD,也不是GCD,是四川人.
看此贴,
我流泪了
真的
[:a15:] 这个论坛上很多人都觉得国民革命军(蒋匪军及其他地方军阀的军队)在抗日战争时丢了中国人的脸,他们为民族牺牲、流血,今天还要被人挖苦。[:a9:]
是啊那肯定川军中黄埔学生不少喽!;P
每次外族入侵,四川都成为最后一片根据地
不准把蒋光头这把夜壶朝老子们川军脑壳上扣。他龟儿子球都不是一个。
顶一下....
川军的战斗力不错!!!为抗战作出不解的努力!!!!
原帖由 jjjjhuojing 于 2007-7-7 11:15 发表
呀,可不能说他们是“川”军。
只能说这是国军。为什么他们这么勇猛呢?当然要归功于蒋委员长领导有方啊。

老大,这个和蒋委员长一点关系都没有,是两个刘主席领导和几个主任的领导有方。
没有蒋伟人的指挥,川军会有这么大的牺牲?:@ :@ :@
抗美援朝时期四川军人也立了大功
  蒋介石的粉丝会说你们川军没必死的决心的,没死绝就是没勇气找借口的,并且让你们放心身后事的。总之,中国只要不是蒋介石的,那其他一切都是该死的,不死就是找借口,明白了吧。川军,勇气可嘉,精神可叹,可惜啊,遇到蒋介石这样的,不少血泪都白流了,不少黑锅都白背了。
没有碑???川军出川抗日纪念碑难道是为纪念"蝗军"立的???
原帖由 wajy 于 2007-7-7 12:01 发表


蒋委员长?蒋委员长是什么东西?
不是四川人接纳了他,蒋委员长早就被赶下大海了.
抗日的主力既不是GMD,也不是GCD,是四川人.


  不知道是你昏了,还是大家昏了?川人固然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他省市的人民呢?抗战不是某地某人的事,是全民族的.64万川军为国捐躯,那还有300万呢?

  切不可用狭隘的目光来看待国家和民族的付出和牺牲!
原帖由 点水族 于 2007-7-8 23:06 发表


  不知道是你昏了,还是大家昏了?川人固然是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其他省市的人民呢?抗战不是某地某人的事,是全民族的.64万川军为国捐躯,那还有300万呢?

  切不可用狭隘的目光来看待国家和民 ...


  大家都见怪不怪了,何况这样的言论比起某些国军粉丝的话来说,不算什么了,人记住最牢靠最多的就是最离谱的那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