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这个发音从何而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40:49
今天看五十美分的电影叫要钱不要命,主角50美分要杀一个哥伦比亚对头的时候那家伙在危急关头大声呼叫他的妈妈,结果发音跟我们的妈妈一摸一样哦,还有似乎英国人的母亲发音也有妈妈这样的,现在回忆一下似乎很多外国人的母亲发音都叫妈妈。今天看五十美分的电影叫要钱不要命,主角50美分要杀一个哥伦比亚对头的时候那家伙在危急关头大声呼叫他的妈妈,结果发音跟我们的妈妈一摸一样哦,还有似乎英国人的母亲发音也有妈妈这样的,现在回忆一下似乎很多外国人的母亲发音都叫妈妈。
你听过郭敬杨康说妈妈和爸爸的么??
:D :D :D
據說來源于嬰兒吃奶時嘴裏發出的聲音……

各國語言里這兩個稱呼發音都這樣,可見是人類本性之自然形成。不過不知道“爸爸”又是怎麽來的?
“妈妈”这音是外来的。从“妈”字就可以看出是先有音后有字,“马”字是声部。而“娘”就很符合会意字的标准。
在中国,“妈妈”一词的发音是从蒙古语而来。
原帖由 刘寄奴 于 2007-7-4 19:43 发表
在中国,“妈妈”一词的发音是从蒙古语而来。

证据?:o :o
]]
扯呢?日语妈妈读作哈哈,爸爸读作七七,嘻嘻哈哈!:D

汉语中东夷系读妈妈为母妈,其中母字读的时候嘴是闭的,然后张嘴妈字出来,西羌系妈妈读作娘,但是爸爸,都读作爹或者嗲:D
原帖由 刘寄奴 于 2007-7-4 19:43 发表
在中国,“妈妈”一词的发音是从蒙古语而来。

我认为你说错了.婴儿发出的第一声都是"妈",不管什么国家,人种.所以"妈妈"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发音
原帖由 xcxy 于 2007-7-4 20:25 发表
扯呢?日语妈妈读作哈哈,爸爸读作七七,嘻嘻哈哈!:D

汉语中东夷系读妈妈为母妈,其中母字读的时候嘴是闭的,然后张嘴妈字出来,西羌系妈妈读作娘,但是爸爸,都读作爹或者嗲:D

好像七七有父亲大人的意思。。。。还有那啥托桑卡桑之类的,好像是老爸老妈的意思,叫法比较多,不过爸爸是绝对有这样的说法的,爸爸就是baba/papa
我还是比较赞同那位婴儿发生说的说法
原帖由 xcxy 于 2007-7-4 20:25 发表
扯呢?日语妈妈读作哈哈,爸爸读作七七,嘻嘻哈哈!:D

汉语中东夷系读妈妈为母妈,其中母字读的时候嘴是闭的,然后张嘴妈字出来,西羌系妈妈读作娘,但是爸爸,都读作爹或者嗲:D


仁兄,日语中很多敬语的。

“ 欧噶桑 就是 お母さん 正式的说法,

mama 是小孩叫的,比较亲切

haha 就是はは 是对别人说自己妈妈时自谦的说法,而称呼别人妈妈时,就要用 欧噶桑 就是 お母さん

欧多桑 就是お父さん 正式的说法 和上述 欧噶桑 就是 お母さん 的用法一样

papa 也是小孩叫的”
貌似很多国家妈这个字都是“ma”的发音。不知道为啥

我觉得可能是人类婴儿刚会说话时都喊他们妈叫“ma”
偶 说一下
在非洲  女人 的称呼 都可以叫 mama
男人 都可以叫 baba

而且 很多人这么叫 就像 我们叫 不认识的 男人  大兄弟 一样
:D 日本人也不是不收西方人影响的!妈妈、怕怕(爸爸)是西方人来了之后日本人才学会的!当然也有传说是蒙古人从欧洲带来的。

另外说日语,不要跟我比!一休哥看过没有?它的片尾曲听过没有?你那个说法正好相反!

噢卡桑(お母さん )哦偷桑(お父さん )是在与外人交谈时谈及自己或对方的母亲\父亲的敬语!

而在家庭内部一般使用哈哈、七七!

再来告诉你,一休哥片尾曲,如诉如泣的片尾曲,是按照一休写给母亲的信的格式写得!

第一句是“哈哈 晤 e 萨马,哦根气得失噶”(はは(母)うえ(上)さま(様)、おげんき(元気)ですが)

翻译作“母亲大人,身体好吗”

はは(哈哈)うえさま是家庭内部使用的敬语。哈哈是日常称呼。
………………


当婴儿的两只眼睛的视线逐渐形成了焦点能看清东西,并且视线的接触范围也开始逐渐扩大时,就开始了对环境的认识的过程,首先第一个就是感知了温饱的来源 ——“妈妈”(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异甚远,但例外的是对“妈妈”发音是极其惊人的一致,这主要是由婴儿发音的特点和对温饱基本本能需要的一致性造成的,“妈妈”是最简单的发音,是婴儿张嘴吐气的自然结果,第二个最简单的发音就是“爸爸”。)此时“妈妈”的含义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妈妈”,而只是乳汁和温暖的象征,当随着婴儿对环境的识别能力的加强,这些基本的本能需要就逐渐和特定的环境、对象结合在一起了;随着发音器官的发育,婴儿有一天一张嘴,无意中发出了一个最简单的“ma”音,一般最先听到这个声音的总是担任哺育任务的母亲,于是母亲就会主观地认为这是孩子在叫自己,于是就作出了一些惊喜地反映,例如:主动地喂奶,呵护,等等,终于有一天,使婴儿逐渐发出了在除了哭作为表达需要的手段之外的另一个手段,即:发出“ma”的声音,最后这种声音就以条件反射的方式与温饱的来源连在了一起,固化了婴儿对环境的认识。这时,婴儿在认识与不认识的基础上就会出现熟悉与不熟悉、适应与不适应的感觉,渐而出现了安全的需要,当象征着温饱、熟悉的“mama”不在时,恐惧就会来临。这个阶段时间上,应该是哺乳的前期到哺乳的中后期。


………………
Xpara 兄台一定看过行为主义方面的心理学书籍,呵呵,认同
:爸。对父亲的称呼。亦写作“八八”、“巴巴”等。《广雅.释亲》:“翁、公、爹、穸、爸,父也。”唐韩愈《祭女挐女文》:“维年月日、阿爹阿毑使汝妳以清酒时果庶羞之奠,祭于第四小娘子挐子之灵。”清梁章钜《称谓录.方言称父》: “八八、巴巴、爸:《正子通》‘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后人加父作爸字’。吴人称父曰爸......罢罢:关东称父为罢罢......阿伯:吴俗称父为阿伯。”2、奴仆对男主人的尊称。《金瓶梅花词语》第二二回:“爸才开厨柜拿了这匹缎子,使我送与你,教你做裙回子穿。”又“因问爸多咱时分来,我好在屋里伺候。”

妈,亦呼“妈妈”。1、称母亲。宋江应辰《祭女四娘子文》:“维年月日,爹爹妈妈,以清酌庶羞之奠,祭于四小娘子之灵。” 《红楼梦》第五七回:“宝钗道:‘唯有妈妈说动话拉上我们!’”2、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二折:“走到衙门前,古邦堆坐的有人问:妈妈你为甚么来,送了这孤寒的老身?”《红楼梦》第八二回:“袭人笑道:‘妈妈怎么认的我?’”


这个江应辰网上又说是汪应辰,两个人名都是宋人。可以说是宋代即有将母亲称作妈妈的。另外,更上古的文字都是文言文,所谓文言多是书面语言,而妈妈应该是口语,文之不载,也可以谅解。
宋代人称祖母为“大妈妈”,似乎更可以证明妈妈是称呼母亲的。宋•叶绍翁《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后(光宗后慈懿)既为太子妃,至诉太子左右于高、孝两宫。高宗不怿,谓宪圣(高宗后)曰:‘终是将种,吾为皇甫所误。’孝宗屡训妃,宜法大妈妈。”又《宪圣拥立》:“嘉王(宁宗)闻命惊惶欲走,宪圣已令阁门事韩胄掖持使不得出。嘉王连称:‘告大妈妈,臣做不得,做不得。’”按,宪圣为光宗的祖母、宁宗的曾祖母。
汗,只是网上转载来的文字,不敢居为己功
后面的跟贴精彩,可以把本贴作为讨论各国语言的帖子,讲的精彩斑竹会给予加分鼓励
原帖由 xcxy 于 2007-7-4 21:27 发表
:D 日本人也不是不收西方人影响的!妈妈、怕怕(爸爸)是西方人来了之后日本人才学会的!当然也有传说是蒙古人从欧洲带来的。

另外说日语,不要跟我比!一休哥看过没有?它的片尾曲听过没有?你那个说法正好 ...


也许吧,呵呵,本来我日语基本不会,仅有的一点还是原来跟日本朋友学的。
忘了,东夷系的父亲也叫爸爸不过是短促音
严重怀疑妈妈是从蒙古语传入,蒙语中妈妈是"eej"发音类似于"额<长音>锦"
mama是婴儿最容易发出的两个音,古人类的母亲听到婴儿在发这两个音的时候自然的人为他在叫自己。baba也类似。
答案的版本好多啊,我觉得应该是17楼的那种,好想没什么绝对正统的答案:o
蒙古语母亲读作“eej” 额吉。
原帖由 xcxy 于 2007-7-5 10:04 发表
忘了,东夷系的父亲也叫爸爸不过是短促音

是吗?我叫我爸为“爷”(音ya第二声),反而叫爷爷是“嗲嗲”(dia dia)
xcxy兄,日本人如果叫自己的父母的话一般直接叫mama和papa的。

在和别人谈到自己的父母亲的时候是叫haha和qiqi。

在称呼别人的父母亲的时候是叫ogasan和odosan的。
日本人称自己的父母是七七哈哈,没错啊,但是爸爸妈妈是近代引进的,这也没问题啊。
有人认为爸爸、妈妈只是婴儿自然发音,没有呼唤双亲之意,我以为未必。

当年我的小孩出世时,我这个父亲照顾它很多,抱得也多喂得也多。但孩子从不曾对我叫过 “妈妈”,我就从未听到。而在大约4、5个月后,孩子第一声 “爸” 却是对我讲的,连月的辛劳此刻得酬,我当时几乎热泪盈框。

所以,我认为孩子出于本能,很可能是能区别出父母的, “爸爸、妈妈” 并不是没有针对性的乱叫。全世界的语言都这样称呼父母,这不是巧合。

婴孩虽还不能表达,但智力可能超过我们成人的想象。我记得大概7、8个月时,第一次抱小孩照镜子,它的行为表现说明,它分明是认出了自己,实在令人称奇。要知道,这可需要相当高的逻辑思维能力。我想它可能是先认出了镜中的我,继而推测镜中的被怀抱者就是它自己。
虎魄兄,问题是您孩子是自发就叫爸了呢,还是在你的诱导下叫的呢。也许他的最初发音是“MAMA”,您没注意呢
也有你说的这种可能。也许只是巧合,然后被大人附会了。

“诱导” 当然有,但我本人几乎没有教过孩子叫 “爸爸”。所以我当时还很惊讶,心想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叫母亲叫“娘”
叫父亲叫“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