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华夏5000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7:50:33
外国人眼中的华夏5000年~~~~外国人眼中的华夏5000年~~~~
继续~~~~~~~~~~~
继续~~~~~~
继续~~~~~~~~~~~
继续~~~~~~
]]
继续~~~~~~~~~~~
继续~~~~~~~~
继续~~~~~~
有意思,画工好
如题:L :L
继续~~~~~~~~~~~~~
继续~~~~~~~~~~~~
晕!又老又丑!三寸丁,谷树皮,中国人有几个长这样的?
多少带了点欧洲味道
未完待续~~~~~~~~~~~
]]
应该是华夏战争5000年吧!!!:(
原帖由 吃拐椒的蛤蟆 于 2007-6-26 20:44 发表
晕!又老又丑!三寸丁,谷树皮,中国人有几个长这样的?


超男看多了?:D
不过欧洲人以为所有朝代的中国人都留蒙古人的两绺朝下胡须。
最后一张不是写明朝援朝的吗?
看这些洋鬼子画我们民族的画,多数都是带有一股子怪味道在里面的。而这本该我们中国人自己来画来艺术表现的东西,却让外国洋鬼子表现的不伦不类的。
     我们中国现代的画家,大都缺乏爱国心和爱本民族的情节。我们中国国内急需爱国爱民族的好画家出来,将我们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战争事件好好艺术表现表现。
顶楼主好图!
怎么都是战争,中国人给老外的印象就那么好战?
好图啊~~~:victory:
给发牢骚的几位,看不上眼自己画去啊,葡萄酸就别吃啊[:a11:]
虽说晋时中国的重骑兵比较厉害,但也不至于画得跟中世纪游侠一样吧:L (那马的“装帧”简直无语了)
1 元朝

1260年, 忽必列登基, 此时蒙古已经和中国打了40年之久. 忽必列他自己的自1251年开始指挥军队, 他在侧翼包抄宋朝的大理之战中树立了威望. 大理是一个在西南的山区国家. 在1257年, 他发动的一系列突破宋朝防线的战役失败了. 在1259年, 他的兄弟蒙哥, 蒙古大汗也在中国西部边境阵亡. 蒙古大呼拉尔推选新的可汗就是忽必烈, 他非常依赖汉军并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强烈影响, 他自己在开平 拥兵自称大汗. 他的主要对手, 阿里不哥, 从蒙古向中国北方发动了大规模进攻, 但在1261年在Shimltu被击败. 因此忽必烈开始统治帝国, 以中国为基地, 这个帝国扩张到了西伯利亚, 波兰和叙利亚. 在1268年, 另一个蒙古王子海都, 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叛乱破坏了这个巨大的领土, 但是忽必烈依然是名义上的蒙古大汗, 实际控制着中国和部分蒙古. 在1271年, 他自己成为中国皇帝并成立了一个新的朝代, 即"元朝".

同时, 在两处边境依然继续着战争. 一方面, 同海都支持者在中亚的战争成了人力和资源的黑洞, 但是皇帝的首要目标依然是完成他在中国的任务. 在1260年, 他声称如果宋朝承认他的"天子"地位就将允许他们自治, 他推崇汉文化并收买投降者, 并改变前面那些大汗的野蛮政策. 但一旦他认为需要, 依然会推行过去的政策: 他在1281年的一次事件中处决了2万名叛乱者, 根据马可波罗的描写, 因为一些士兵被杀, 几乎整个常州的人口都被毁灭. 但是, 因为他们依然是当时中国唯一的稳定势力, 依然是宋朝人源源不断地投降过来.

忽必烈统一中国

1265年, 忽必烈的军队在四川的Tiao-yu 山赢得了一场大战的胜利, 缴获的船只成了元朝水师的主力. 防止水师从汉江南下扬子江的两个要塞城市, 襄阳和樊城在1272年陷落, 四年后, 宋朝首都向蒙古将军伯颜投降. 宋朝死党沿着东南沿海撤退, 并从沿海岛屿作战. 但是Fu Shou-keng的舰队投降了忽必烈, 在1279年3月宋朝舰队在崖山战败. 年幼的宋朝皇帝淹死, 忽必烈宣传他自己是第一个自唐以来完全统一中国的皇帝.

但是胜利并没有带来和平, 除了在西亚的问题, 中国人发现被忽必烈裹胁着参加一系列扩张战争, 包括两次远征日本(1274年和1281年), 越南的占婆和安南(1283和1287年), 缅甸(1275年),爪哇(1293年), 没有一次是完全成功的, 而且每次都因为当地的激烈抵抗, 疾病和当地灾害而损失惨重. 此外还有自宋朝灭亡以来就在中国爆发的反抗, 另一次大规模叛乱是1287年的乃颜叛乱, 结果蒙古和汉军协同扑灭了这次叛乱. 在1285年西藏叛乱, 用了5年才平息, 而作为叛乱的根源在1354年还引起了一次惩罚性的远征. 忽必烈的统治策略本质上是压迫性的, 将中国人分为几等, 而且经济政策还非常糟糕. 中央集权的混乱导致不满横行, 和宋朝不同的是, 元朝的军队不在边境上, 而是分散在各个省份, 作为占领军. 在忽必烈死后, 海外远征就结束了, 但是北方边境依然不稳定, 而且中国的地下抵抗也愈发激烈.

1308年, 政府禁止了白莲教的活动, 他们是一支组织严密的反蒙古社团, 在1315年, 第一批大规模叛乱爆发, 瘟疫(也许是忽必烈的军队从缅甸带来的), 饥荒和自然灾害增加了叛乱的原因, 人口普查显示当时的元朝人口已经不正常的开始下降, 尽管这次普查因为赋税和政府开始衰落有些不准.  Bubonic瘟疫在1351年到1354年之间流行, 在一些地方的人口减半, 在淮河流域的人口减少了五成. 蒙古贵族本来就是人口的少数, 他们还因为继位制度的混乱, 而陷入相互争斗. 他们还源源不断地将中国的财富挥霍在了中亚的驻军和供奉越来越多的西藏喇嘛上. 在1351年, 一支农民军以红巾军之名发起了声势浩大的起义, 这场运动直到元朝的力量耗尽才结束.

元朝军队

蒙古军队在1260年忽必烈的时候是他统治的基础, 最早是"边军", 为了征服中国而根据蒙古各部的实力征召的部队. 这些蒙古人只是骑射手, 他们对于山地地形和城墙没有太多办法, 因此他们依赖于当地的叛徒.

一开始大汗的军队都是各个王子和军官的私人军队, 他们没有统一的管理, 一开始他想建立中国式的军事管理机构, 但是无人响应. 但是在1262年的李檀叛乱后, 中国式的军事管理方式在忽必烈的军队中得到推广, 并建立了新的封建式组织结构.  <元史>在描写他们的军队中将其分为三种: 蒙古军, 皇帝控制的蒙古骑兵, 探马赤军, 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拣选士兵,组成精锐部队,在野战和攻打城堡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驻扎镇戍于被征服地区.

1217年,成吉思汗命木华黎攻金,从兀鲁兀、忙兀、札剌亦儿、弘吉剌、亦乞烈思五个蒙古部落的各千户、百户中,挑选矫捷有力的士兵组成五投下探马赤军。这支部队颇立战功,驻屯中原。窝阔台汗时,命搠里蛮(又译绰儿马罕)出征波斯,作探马赤军留在该地镇戍;也速迭儿征高丽,在那里作探马赤军镇守。军队按十进制编制,分 为万户府(统兵3000~7000人)、千户所(统兵300~700 人)、百户所、牌子(10户)等4级,分由万户、千户、百户、牌子头统领。非蒙古军的万户府、千户所又置“达鲁花赤”,是为监军官,专由蒙古或色目贵族担任。万户府上设都万户府、大都督府等,侍卫亲军在千户所上设指挥使司。

军队主要由四部分构成:蒙古军,由蒙古人包括部 分色目人组成的部队;探马赤军,初指从蒙古诸部抽取精 锐组成的前锋、重役或远戍部队,后来也有色目人、汉 人等加入;汉军,即由原金朝地区的汉人和部分女真人、 契丹人组成的部队,还包括早期改编的南宋降军;新附 军,即灭南宋前后改编的原宋军。此外,侍卫亲军中还有 不少按族属组编的色目人部队。军队按十进制编制,分 为万户府(统兵3000~7000人)、千户所(统兵300~700 人)、百户所、牌子(10户)等4级,分由万户、千户、百 户、牌子头统领。非蒙古军的万户府、千户所又置“达鲁花赤”,是为监军官,专由蒙古或色目贵族担任。万 户府上设都万户府、大都督府等,侍卫亲军在千户所上设指挥使司。

所有15到70岁的蒙古男子都要服役, 并形成了一种军户制度, 但这种体系虽然在草原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这在中国推行的时候却失败了. 因为游牧民族可以很容易地从和平转入战争状态, 但是中国却很难这样做. 中原没有草原, 无法召集大量马匹, 因此只能通过购买了应付朝廷分派, 但从蒙古和朝鲜购买的马匹从未足够. 因此到了14世纪早期, 很多蒙古人甚至没有马匹参军, 他们的战争潜力遭到了破坏. 对于女真来说并不困难, 他们之前是金朝, 很多人本来就是骑兵出身, 但在1260年代的政策变化让他们大多变成了步兵, 只有蒙古人才是骑兵, 很多汉族骑兵不得不把马匹让给蒙古人.

第三种力量是汉军, 他们来自中国北方, 但并不是汉族人而是契丹, 女真, 朝鲜和西藏人. 在1235年就开始征召, 部分是为了弥补部队损失, 但主要还是临时征集的.  部队按照蒙古组织结构编制,

投降的宋朝军队组成了第四种力量, 新驸军. 他们基本都是步兵和炮兵, 被认为是一支可靠的力量. 他们的军官大多是蒙古人和中国北方的民族. 新驸军的很多部队在早期保留下了宋朝的体制. 一本宋朝晚期的兵书上说, 根据孙子兵法, 理想的部队编制应该是一个军3200人, 分为两个下属单位, 每个再分成两个, 这样一直分到"排", 由10人组成, 然后再分为5人的两个小队, 每个小队分为2个人和3个人. 这样一个小队可以用不同的武器组成, 3个长矛兵和2个弓箭手. 另一本宋朝的书认为应该用近战武器和火箭. 汉族步兵的武器包括长矛, 戟, 弓和弩. 弩可能是最流行的武器. 再1289年,忽必烈为了防止江南人民起义, 于是禁止弩, 因此这种武器成为在民间缺乏而在军队流行的装备, 在后来的农民起义中也不是很多.

元朝军队还有一些临时部队, 比如Tung-shih Chun, 在1279年忽必烈大军俘获的为宋朝作战的蒙古军队. Kan-tao-lu, 是为利益而归附的汉族军队. 他们后来在2174年由忽必烈将他们改编为常备军. 另一个特别的军队叫"炮军", 还有"弩军" 主要是南方的中国人和大理人组成. 因为害怕他们逃亡于是驻军都在家乡附近. 还有所谓的"苗军", 从苗族部落中征召的军队. 在1350年代在长江 流域作战, 增援了杭州和苏州. 另一个部落, 大约是She, 经常不稳定且叛乱. 马可波罗描述了一些部落军队, 有长长的马镫, 和蒙古人的不同, 穿着犀牛皮铠甲并且用长矛, 盾牌和弩发射毒箭作战. 可能是缅甸还进贡来了12只战象, 但只有一只参加了战斗, 作为忽必烈的御用.

皇家卫队

和其他军队不同的是侍卫亲军, 也就是皇家卫队, 为首都驻扎, 他们不仅仅是宫殿侍卫而且是皇帝的保镖. 他们是从各个部队抽调而来的精英, 由于对统治很重要因此他们的规模逐渐扩大. 在1260年, 忽必烈的卫队是6500人, 到了1352年就增加到了10万, 尽管他们的训练素质下滑了不少, 并开始被汉军取代. 这些部队根据不同的规模分为"卫", 从1271年到1337年间成立了34个卫. 大部分卫都是由同一民族的人组成, 比如蒙古人, 满洲人或者朝鲜人, 但是大部分是汉族人或者色目人. 后者是来自蒙古帝国中部和西部的民族, 包括Kipchaq突厥人, 来自阿塞拜疆. 高加索的阿兰人, 甚至包括来自俄罗斯的民族, 由Toq Temur在1330年建立. 汉军的卫主要是步兵, 其他的主要是骑兵. 元史形容这些守卫"灵活有素". 古老的蒙古怯薛, 可汗的旧卫队, 成为官僚和教育系统, 但在紧要时期依然可以战斗.

元的军官在不同的部队有不同的战术. 大部分是根据任务临时派选. 一个指挥官将负责一个地区部队的调派, 比如说, 他可以派汉军加强蒙古军, 而新附军在海军方面更有经验, 因此他们大多被部署在沿海. (第一次入侵日本是在1274年宋朝灭亡之前, 大部分士兵是蒙古人, 中国北方民族和朝鲜人). 更重要的是, 蒙古人依赖中国和穆斯林工程师建造火炮和攻城设备. 穆斯林从西方带来了他们的技术, 元朝很少指派他们为军官, 也许因为是战俘的原因. 新附军以火药武器见长, 包括一些炸药, 在1280年威远火药库发生了一次爆炸, 因为一些没有经验的士兵代替了前宋士兵. 北方的主要驻军是蒙古长江流域是汉族, 更南的驻军就主要靠当地武装了. 一旦有事, 就靠新附军将汉军海运南下支援. 在重要地区和西藏主要是蒙古人, 并依赖汉族农民支援. 这种军事-农业基地成了殖民的主要方式. 虽然不都非常成功, 但忽必烈还是很成功地将河套平原改成为草原中不多的农业区.

由于理论和实际差别很大,很难估算元朝军队的规模, 勿庸置疑, 在当时的兵力非常庞大. 就拿杭州来说, 是帝国最大和防守最严密的城市, 大约有3万士兵防御, 周边设防的城镇达数百. 远征军的规模在1万到3万, 但是很多战争都有更大规模的部队集结.  入侵宋朝的时候宋军的兵力应该多于蒙古, 在1268围攻襄阳的时候, 蒙古军兵力大约为5万, 1283年, 83600新附军服役. 而在1287年马可波罗提到的一次战役提到了36万人, 但我们必须要考虑到后勤问题. 在1422年, 一次明朝的远征, 包括23万5千人, 就需要11万7千达成, 34万驮驴, 这需要很多动物协助运输.
明朝



攻占大都并不意味着战争已经结束, 元朝皇帝和他的蒙古随从逃跑后依然士中国北方诸省的威胁, 新的统治者决定彻底取代元朝, 包括它的中亚诸省. 在西北的陕西和甘肃,在1370年,挺式的军队击败蒙古军夺取了这里, 第二年他征服了四川的蜀国. 但最决定的一战是1372年徐达在卡尔库仑姆附近击败了蒙古. 这终结了蒙古作为草原帝国的梦想. 但北方边境依然紧张, 因此明军在这一边境采取军事要塞和农业屯田结合的方式. 但具有战略意义的步骤是清扫游牧民族居住的鄂尔多斯草原. 忽必烈就是从这里发迹. 明朝皇帝击败敌人后在这里灌溉以方便中国人发展农业. 1387年, 明军再次北伐蒙古, 最后到达贝加尔湖, 明朝将军蓝玉在这里发现了敌人并歼灭了他们. 但1398年, 皇帝暂时中止了北方战争.

洪武皇帝的集权统治在很多方面对中国是好事, 尽管他此后几年变得偏执;但是他最大的错误是, 将自己的亲戚分封成半独立的藩王, 皇家的王子们可以有自己的军队. 这导致他死后的内战; 皇冠落入他的孙子, 文弱而不擅战的建文皇帝, 他很快受到自己叔叔燕王的挑战. 这时候明朝的首都依然在金陵, 现在的南京, 而燕王的势力主要在北京附近, 因此大部分战斗都发生在黄河和长江之间, 尤其是维系南北交通的大运河.

叛军开始时有大约10万人,是皇家军队的三分之一, 但是北方的军队有强大的骑兵, 并习惯于严寒. 但另一方面皇帝手中垄断着火器. 在1400年5月,燕王在保定取得了一次胜利.  然而两年后, 战斗又在大运河处于僵持状态. 在1402年1月, 燕王雇佣大批蒙古骑兵, 向南京进击. 尽管他们几次被打退但他还是不断地绕过敌人, 而皇上猜疑他最好的将军徐辉祖. 在6月, 叛军来到扬子江, 并在一支反戈的皇家水师的帮助下渡过长江;一个月后, 同党将南京城门打开,  但城市依然在激烈的巷战后才得以陷落, 而皇帝被杀死. 燕王则继承了皇位, 被称为永乐皇帝, 很快就恢复了洪武时期的策略. 残酷镇压反对者, 数千人被处死.

新统治者的第一个动作是将首都迁至北京(以前叫北平). 这个地方靠近北方边境, 但这次迁都耗资巨大, 在1440年代进行城防建设. 他依靠新兴的军事贵族, 但不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兵权, 也不允许他们一直在同一地区掌握同一部队. 而藩王也被取消.

一开始的目标是通过外交促使北方边境的和平, 将亲明的蒙古部落内迁到缓冲区, 而草原上的部队则回撤到更有利防守的地方. 而此时的扩张方向转移到了南方, 在1406年入侵安南并将它作为一个省, 但是当地人却发动了游击战, 破坏中国人的物资并让中国人遭受了几次失败. 从1405年到1433年, 太监郑和率领了7次远距离的航海, 舰队人数多达7万人. 他们的目标是外交而不是征服, 但是明朝军队却干预了爪哇,苏门达腊和锡兰的继承问题, 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的国家也纷纷同意接受明朝的宗主权.  郑和最远到达了非洲和阿拉伯的海岸.

但是, 北方边境的和平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一个新兴的部落, 卫拉特蒙古开始向缓冲区发起袭击. 皇帝从1410年到1424年亲自组织了5次远征, 目的是破坏蒙古联盟并惩罚入侵者; 明军每次都获胜了, 但就是无法抓住机动性很强的蒙古骑兵, 因此无法进行决定性的歼灭. 最后一次出征中永乐皇帝死了, 因此明朝攻势战争的大门就此关闭.

明朝的衰落

在永乐死后, 尽管后来的皇帝依然有一支强大的军队, 但是明朝军队的人数和战斗力都开始下降. 这种衰落的故事在明朝的军事历史上反复出现, 但是我们不应该过于强调这一点: 中国军队在1540年代以前还是能经常出击并取得胜利. 实际上主要问题来源于文化和经济.

中国社会自宋以后就失去了尚武精神, 而早期明朝皇帝的大力出击源于他们没经过非常良好的教育. 而明朝的军队是世袭军户组成的, 有战争就要服役, 但跟欧洲的不同, 这些人几乎没有社会地位, 经常作为苦力, 因此导致大量逃亡. 而中国的军官们在平时就将手下人作为苦力使用, 这对士气非常有害. 而当部队部署下来之后, 元朝会抽税来补给这些前沿的军队, 而明朝皇帝则决定通过屯垦让他们自力更生. 因此, 由于环境恶劣以及劳动者本身技术的匮乏, 很难有好的收成, 只能同在边境做生意的商人那里购买. 在15世纪晚期, 大约有一半的军队都不满员, 因此只能雇佣当地人充数. 没有一个中国朝代能够支付足够的雇佣兵来保卫它的边境, 因此持续的财政危机进一步破坏了这支军队. 在1440年代自然灾害增加了这种危机. 尤其是1448年黄河的泛滥; 在南方开始爆发叛乱. 从那时起, 中国的军事力量, 除了一直对蒙古加以防范外, 主要的精力转移到了安定内部上.

在这一时期, 在西南边境上出现了事情, 在云南, 在当地的中国军队再次发起攻势. 在1440年, 麓川的禅族入侵云南, 并击败了一次惩罚性的远征. 当地总督, 王振, 同缅甸的阿瓦和木邦组成联军, 反复进入热带丛林清剿, 知道伊洛瓦底江西岸. 这成功地保卫了云南, 但是却不幸导致了另一次威胁.

1449年7月, 卫拉特蒙古的也先大汗向北方边境发起总攻击, 而太监王振, 此时正在北京的宫廷内, 游说正统皇帝组织反击, 而王则作为总指挥. 但王对草原战术的生疏导致了一场打败, 即土木堡之变, 整个国家陷入了暂时的混乱. 最糟糕的是, 这次战败将鄂尔多斯丢给了游牧民族.

1464年的大重整恢复了军队的部分战斗力, 但是大规模进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此后政府的政策就在利用小规模骑兵惩罚蒙古上动摇不定, 他们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长城以内.  1472年, 明军试图夺回鄂尔多斯, 但是财政问题让他们放弃. 在1449年, 他们大胜后不久, 卫拉特联盟就崩溃了, 但是由于禁止贸易, 中国失去了和蒙古和平的机会. 此时的部落依赖于中国的货物和生活用品, 他们被迫入侵以夺取这些物资.

1473年, 明朝开始在陕西建立长城, 动用了4万军队作为劳力, 之后到1485年, 大约600英里的长城修筑完毕, 包括良好的了望塔和要塞. 在1482年, 他们首次面对蒙古军队, 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让他们放弃入侵中国的念头.  需要说的是, 在这一地区, 在元和明的早期是没有长城的, 以前的秦长城早已破败, 因为此后的汉和金的边境都远远地在明朝以北, 因此他们不需要在这里修筑长城. 最初明朝长城只到达鄂尔多斯, 从1540年代以及之后开始整修东段.

15世纪, 内部的叛乱困扰着明朝, 而最危险的一次是1465年到1476年的刘通起义, 在汉江西面, 以古代要塞襄阳为中心. 自这一地区就非常富裕, 人口密集, 但是由于蒙古入侵而人丁稀少. 而明奉行的边塞政策导致这一地区的政府权力下降, 盗贼横行. 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在1466年被镇压, 但4年后一个自称"太平王"的再次起兵叛乱, 这次起义军达25万人之多, 足用了6年才镇压下去.另一个叛乱的根源在西南的苗族, 瑶族和Lolo, 他们进城因为土地被汉族移民抢走而叛乱.

对于明朝的大多数时间来说, 15世纪还是和平的, 尽管军队开始衰落. 在1499年, 随着王允的去世, 在蒙古的进攻政策终结. 在他死不久前, 在71岁高龄的时候, 他还率领骑兵出击. 在1504年, 当嘉靖皇帝宣布组织另一次北伐时, 他的大臣联合起来反对他. 因此军队已经远不如永乐时期了. 在几年后葡萄牙人来到西南海岸, 标志着中国长期独立发展军备时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