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二三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38:48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二三事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在卫国战争中的赫赫战绩不必多言,这篇文章主要搜集的是网上一些关于元帅在战场以外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元帅在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人之前,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人。谢谢各位资料的原作者,让我有机会了解到偶像的另一面,特别是主要资料来源,mars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小传》。



在1933年苏军闻名世界的大清洗中85个军级将领(中将)死了57个,罗科索夫斯基时为骑兵军长,又由于是波兰出生,而且长期在远东服役,于是被加上了波兰间谍,日本帝国主义内奸以及可笑的破坏骑兵训练等等罪名被投进监狱。曾经被假毙至少两次,要他交代同谋,他一概拒绝牵连任何人,而且在受到非人虐待时没有对生命失去信心。(而战后曾经罗科索夫斯基在疗养的时候碰到斯大林,斯大林问罗科索夫斯基在那里有没有挨打,罗科索夫斯基说挨打了,但他还补充道我在那里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显然罗科索夫斯基也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由于罗科索夫斯基为人很好,铁木辛哥为他说了很多好话,而且他在监狱里一直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也没有乱咬人,更加没有自杀,加上运气比较好,在死亡集中营里一直没有轮到他。由于苏芬战争苏军不顺利,于是斯大林决定放一些人出来,罗科索夫斯基就九死一生的活了下来,并且又穿上了军服。40年参加了苏联向比萨拉比亚的进军,然后担任了机械化第八军军长,少将军衔。不过,斯大林忘记了罗科索夫斯基在大清洗时候被判了死刑,罗科索夫斯基是作为死刑犯上了战场,一直到斯大林死了也没有撤销。







莫斯科会战第一阶段(1941年9月30日到10月10日),罗科索夫斯基本来是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司令,会战开始前夕,他突然接到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将部队转隶给友邻的卢金中将,带集团军司令部到维亚兹马去接收新的部队。他在维亚兹马惊奇的发现,理论上应该出现在那里的几个师竟然全都不知道去了哪个异次元空间。而当地的警备司令告诉他维亚兹玛市区里只有少量民兵,他对于有关最高统帅部新派遣部队的事一无所知。于是罗科索夫斯基试图和方面军司令部联系,但他发现和上级的联系断掉了。由于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罗科索夫斯基还没有感到危险,仅仅几个小时以后,斯摩棱斯克市市长冲进了他的房间, 大叫着“德国人进城了”,罗科索夫斯基感到难以置信,问“谁报告的?可靠吗?”“还用谁报告吗?我亲眼看到德国坦克就在大街上!”于是罗科索夫斯基立刻下令立刻离开市区,在
撤离途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汽车在大街上迎面遇上了一队德国坦克,还好他的司机反应很快,迅速把汽车拐进了旁边一条小路.就这样,罗科索夫斯基和他的司令部人员成了前沿部队唯一的幸存者。



莫斯科会战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于7月初被召集到莫斯科,在那里他被任命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向总参谋部推荐让他的参谋长马里宁将军接任他的第16集团军司令,他没想到马里宁将军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强烈要求不担任这个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宁愿继续当他的参谋长,事实上,罗科索夫斯基的参谋部中的人员如炮兵主任 卡扎科夫,装甲兵主任奥罗夫等都一致要求继续追随他, 即使在数十年后的回忆录中,罗科索夫斯基对此仍非常感动。(他的参谋部是1941年当他孤身来到斯摩棱斯克救火的时候,由10几个刚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年轻军官组建的,当时铁木辛哥坦率地承认已经无力给他的部队派参谋,必须要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罗科索夫斯基一直十分大胆地使用他的参谋人员,他十分鼓励部下主动性,他通常只确定他的参谋人员理解任务的含义,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想出完成任务的方法,他的这种做法使得他的参谋部成了苏军中最杰出的单位,而他的参谋人员,我们也看到,对他们的司令员忠心耿耿。







在43年1月,苏军曾向被围的德军递交了一封劝降书,提出如果德军立即投降的话,苏军将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并保证在战争结束后立即遣返他们。值得指出的是向德军提交这份劝降书并不是斯大林或者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意思,完全是出自罗科索夫斯基本人的主张,在寒风呼啸的1943年1月1日,正在方面军司令部参加元旦庆祝会的罗科索夫斯基看着屋外漫天的风雪,忽然对他的参谋们说:“包围圈中的那些德国人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停了一会儿,他又说“在古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给被围困的敌人一个机会让他们投降的”,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下令起草了这封劝降书,并报请莫斯科批准。虽然这此劝降最后被德军拒绝,但这个行动本身很说明了罗科索夫斯基
的人品,在每次战役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都会招待那些被俘的德军高级将领,他们会一起探讨在战役中双方的得失,在罗科索夫斯基身上看不出任何胜利者的骄横。

在几年以后,当苏军攻入东普鲁士以后,苏联官兵对德国平民进行了疯狂的报复,这时,也是罗科索夫斯基第一个开始整顿军纪,虽然即使是他也无法完全抑制苏军的暴行,但比较起来,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军纪要比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要好得多。






在1944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罗科索夫斯基告诉斯大林他准备同时在两个地段突破敌军的防御,斯大林听后表示应该集中兵力于一个地段,罗科索夫斯基这时并没有像绝对多数的苏军将领那样对斯大林言听计从,而是坚持说在两个地段同时实施打击更为可取。斯大林有些不耐烦,让他出去好好考虑一下再回来。

罗科索夫斯基到了隔壁房间,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自己,他回到会议厅,告诉斯大林,“同时在两个地段实施打击更为可取,斯大林同志。”斯大林再次反驳说应该集中兵力实施一次打击,但罗科索夫斯基仍坚持己见。随后会场出现了长时间的静默,斯大林让他再出去考虑一下,不要过分固执。

这次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也随他一同出去,严肃地警告他顶撞斯大林的危险性。马林科夫严厉地命令道:“同意斯大林的观点,其他什么也不要讲。”他们回到了会场,斯大林问罗科索夫斯基把问题想清楚了没有,罗科索夫斯基说他认为还是在两个地段同时实施打击更好些。斯大林问道:“那么依你的观点,应以哪一次打击为主?”罗科索夫斯基回答说两次打击同样重要。会场再次出现静默。罗科索夫斯基知道,这通常是斯大林爆发狂怒的前兆。斯大林沉默了很久,最后说道:“难道真是同时实施两次打击更好些吗?”他最终同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计划。这是斯大林被别人说服少有的几次例外之一。





在白俄罗斯胜利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开始以他全部精力准备对德国的最后一击,从当时战场形势看,他的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正处在直接面向柏林的位置,无疑他具有最好的机会取得“柏林的征服者”的荣誉。在9月~11月间,罗科索夫斯基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他却注定无法取得攻克柏林的光荣。

11月12日,斯大林亲自给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打了一个电话,一开始,罗科索夫斯基还以外斯大林是向询问一下他的进攻准备工作。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大林通知他最高统帅部已经决定将他调任为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同时由朱可夫接任他的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的职务。这个决定是如此突然,以致向来以沉稳着称的罗科索夫斯基也不由脱口而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把我调到次要战场去?”斯大林回答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方向也非常重要,并列举了种种理由,但很明显这不过是脱词而已。实际上斯大林是想把征服柏林的荣誉保留给朱可夫元帅,因为朱可夫在苏军中有“胜利的象征”之称,由“莫斯科的保卫者”到“柏林的征服者”,可以说是让朱可夫的军事生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除此以外,mars前辈认为,斯大林非常有可能考虑到这样的因素,攻克柏林的光荣应该授予一个俄罗斯人,而罗科索夫斯基是半个波兰人。


对于罗科索夫斯基来说,这样的安排是非常不公平的。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在取得了那么辉煌的战功,在为对德国的最后一战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几乎是在最后时刻,他竟被剥夺了指挥的权力!罗科索夫斯基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既然斯大林已经做出了决定,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在谈话即将结束时,斯大林表示不反对罗科索夫斯基把他的参谋班子带走,对于一个高级将领的调动来说,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要求,由于罗科索夫斯基对于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部人员几乎一无所知,如果他带上跟随他以久的参谋班子,这会大大有助于他的指挥工作。但已经逐渐平静下来的罗科索夫斯基在略微思考了以后,回答“我将把我的参谋班子留给朱可夫,我将一个人去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我相信我能在那里找到合格的参谋人员”。

这个回答很能说明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为人,从他的回忆录中和上文的事情中,我们能发现他和他的参谋人员们之间的感情很深,那些参谋人员绝大多数从1941年起就跟随他了,经过多年的磨炼,可以不夸张地说,罗科索夫斯基的参谋部是当时世界各国军队中最出色的方面军/集团军群参谋部之一,这样的一个参谋班子应该使用在最重要的地点,也就是直接面向柏林的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地段上,显然罗科索夫斯基不愿意以个人的委屈影响大局。另外在私人感情方面,在经过那么多年的艰难险阻后,现在他自己已经被剥夺了享有“征服柏林”的光荣了,那么就不要剥夺战友们得到这个光荣的权力吧!

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静悄悄地离开了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司令部,那时朱可夫还没有抵达,这是罗科索夫斯基允许自己表达出的最大限度的不满了




1942年,正在疗伤的罗科索夫斯基偶然结识了 当时著名的电影演员瓦连京娜·谢罗娃。两人互相倾慕的消息传开,甚至连斯大林也有所耳闻,并开玩笑说要找到罗科索夫斯基的夫人,用飞机送往他的司令部和谢罗娃竞争.不过,罗科索夫斯基对谢罗娃确实一往情深,战争结束后仍常到西蒙诺夫寓所前小立片刻,望一眼谢罗娃卧室的窗帷。多年后谢罗娃在青年工人剧院时期的老搭档帕维尔讲了一件他所目睹的事:有一次谢罗娃对他说,五点整,一秒不差,一辆政府要员的轿车会准时开到她家门前,车里的人将在门前“立正”几分钟,并说他可能见过那个人。五点钟谢罗娃拉开窗帷,一辆吉姆车刚好开到。从车里走出一个人,帕维尔一眼便看到军服上的元帅肩章。1949年罗科索夫斯基被斯大林派往波兰任国防部长,吉姆车才不再出现。



结束语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曾组织德国高级将领们纂写他们在二战中的经历,当向他们问及谁是苏联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时,绝大多数德军将领所提出的名字是罗科索夫斯基。当代最著名的二战东部战场专家 David Glantz 上校在他的著作中对苏德双方将领的态度都相当严厉,即使对于著名的朱可夫和曼斯坦因都时有微词,但他对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则推崇备至。罗科索夫斯基元帅二三事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在卫国战争中的赫赫战绩不必多言,这篇文章主要搜集的是网上一些关于元帅在战场以外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元帅在作为一个优秀的军人之前,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人。谢谢各位资料的原作者,让我有机会了解到偶像的另一面,特别是主要资料来源,mars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小传》。



在1933年苏军闻名世界的大清洗中85个军级将领(中将)死了57个,罗科索夫斯基时为骑兵军长,又由于是波兰出生,而且长期在远东服役,于是被加上了波兰间谍,日本帝国主义内奸以及可笑的破坏骑兵训练等等罪名被投进监狱。曾经被假毙至少两次,要他交代同谋,他一概拒绝牵连任何人,而且在受到非人虐待时没有对生命失去信心。(而战后曾经罗科索夫斯基在疗养的时候碰到斯大林,斯大林问罗科索夫斯基在那里有没有挨打,罗科索夫斯基说挨打了,但他还补充道我在那里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显然罗科索夫斯基也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由于罗科索夫斯基为人很好,铁木辛哥为他说了很多好话,而且他在监狱里一直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也没有乱咬人,更加没有自杀,加上运气比较好,在死亡集中营里一直没有轮到他。由于苏芬战争苏军不顺利,于是斯大林决定放一些人出来,罗科索夫斯基就九死一生的活了下来,并且又穿上了军服。40年参加了苏联向比萨拉比亚的进军,然后担任了机械化第八军军长,少将军衔。不过,斯大林忘记了罗科索夫斯基在大清洗时候被判了死刑,罗科索夫斯基是作为死刑犯上了战场,一直到斯大林死了也没有撤销。







莫斯科会战第一阶段(1941年9月30日到10月10日),罗科索夫斯基本来是西方面军第16集团军司令,会战开始前夕,他突然接到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将部队转隶给友邻的卢金中将,带集团军司令部到维亚兹马去接收新的部队。他在维亚兹马惊奇的发现,理论上应该出现在那里的几个师竟然全都不知道去了哪个异次元空间。而当地的警备司令告诉他维亚兹玛市区里只有少量民兵,他对于有关最高统帅部新派遣部队的事一无所知。于是罗科索夫斯基试图和方面军司令部联系,但他发现和上级的联系断掉了。由于这种情况并不罕见,罗科索夫斯基还没有感到危险,仅仅几个小时以后,斯摩棱斯克市市长冲进了他的房间, 大叫着“德国人进城了”,罗科索夫斯基感到难以置信,问“谁报告的?可靠吗?”“还用谁报告吗?我亲眼看到德国坦克就在大街上!”于是罗科索夫斯基立刻下令立刻离开市区,在
撤离途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汽车在大街上迎面遇上了一队德国坦克,还好他的司机反应很快,迅速把汽车拐进了旁边一条小路.就这样,罗科索夫斯基和他的司令部人员成了前沿部队唯一的幸存者。



莫斯科会战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于7月初被召集到莫斯科,在那里他被任命为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向总参谋部推荐让他的参谋长马里宁将军接任他的第16集团军司令,他没想到马里宁将军在知道这个消息后,强烈要求不担任这个集团军司令的职务, 宁愿继续当他的参谋长,事实上,罗科索夫斯基的参谋部中的人员如炮兵主任 卡扎科夫,装甲兵主任奥罗夫等都一致要求继续追随他, 即使在数十年后的回忆录中,罗科索夫斯基对此仍非常感动。(他的参谋部是1941年当他孤身来到斯摩棱斯克救火的时候,由10几个刚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年轻军官组建的,当时铁木辛哥坦率地承认已经无力给他的部队派参谋,必须要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罗科索夫斯基一直十分大胆地使用他的参谋人员,他十分鼓励部下主动性,他通常只确定他的参谋人员理解任务的含义,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想出完成任务的方法,他的这种做法使得他的参谋部成了苏军中最杰出的单位,而他的参谋人员,我们也看到,对他们的司令员忠心耿耿。







在43年1月,苏军曾向被围的德军递交了一封劝降书,提出如果德军立即投降的话,苏军将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和人格尊严,并保证在战争结束后立即遣返他们。值得指出的是向德军提交这份劝降书并不是斯大林或者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意思,完全是出自罗科索夫斯基本人的主张,在寒风呼啸的1943年1月1日,正在方面军司令部参加元旦庆祝会的罗科索夫斯基看着屋外漫天的风雪,忽然对他的参谋们说:“包围圈中的那些德国人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停了一会儿,他又说“在古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给被围困的敌人一个机会让他们投降的”,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下令起草了这封劝降书,并报请莫斯科批准。虽然这此劝降最后被德军拒绝,但这个行动本身很说明了罗科索夫斯基
的人品,在每次战役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都会招待那些被俘的德军高级将领,他们会一起探讨在战役中双方的得失,在罗科索夫斯基身上看不出任何胜利者的骄横。

在几年以后,当苏军攻入东普鲁士以后,苏联官兵对德国平民进行了疯狂的报复,这时,也是罗科索夫斯基第一个开始整顿军纪,虽然即使是他也无法完全抑制苏军的暴行,但比较起来,罗科索夫斯基的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军纪要比第三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第一波罗的海方面军要好得多。






在1944年5月的一次会议上,罗科索夫斯基告诉斯大林他准备同时在两个地段突破敌军的防御,斯大林听后表示应该集中兵力于一个地段,罗科索夫斯基这时并没有像绝对多数的苏军将领那样对斯大林言听计从,而是坚持说在两个地段同时实施打击更为可取。斯大林有些不耐烦,让他出去好好考虑一下再回来。

罗科索夫斯基到了隔壁房间,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自己,他回到会议厅,告诉斯大林,“同时在两个地段实施打击更为可取,斯大林同志。”斯大林再次反驳说应该集中兵力实施一次打击,但罗科索夫斯基仍坚持己见。随后会场出现了长时间的静默,斯大林让他再出去考虑一下,不要过分固执。

这次莫洛托夫和马林科夫也随他一同出去,严肃地警告他顶撞斯大林的危险性。马林科夫严厉地命令道:“同意斯大林的观点,其他什么也不要讲。”他们回到了会场,斯大林问罗科索夫斯基把问题想清楚了没有,罗科索夫斯基说他认为还是在两个地段同时实施打击更好些。斯大林问道:“那么依你的观点,应以哪一次打击为主?”罗科索夫斯基回答说两次打击同样重要。会场再次出现静默。罗科索夫斯基知道,这通常是斯大林爆发狂怒的前兆。斯大林沉默了很久,最后说道:“难道真是同时实施两次打击更好些吗?”他最终同意了罗科索夫斯基的计划。这是斯大林被别人说服少有的几次例外之一。





在白俄罗斯胜利结束后,罗科索夫斯基开始以他全部精力准备对德国的最后一击,从当时战场形势看,他的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正处在直接面向柏林的位置,无疑他具有最好的机会取得“柏林的征服者”的荣誉。在9月~11月间,罗科索夫斯基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他却注定无法取得攻克柏林的光荣。

11月12日,斯大林亲自给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打了一个电话,一开始,罗科索夫斯基还以外斯大林是向询问一下他的进攻准备工作。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斯大林通知他最高统帅部已经决定将他调任为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同时由朱可夫接任他的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的职务。这个决定是如此突然,以致向来以沉稳着称的罗科索夫斯基也不由脱口而出“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把我调到次要战场去?”斯大林回答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的方向也非常重要,并列举了种种理由,但很明显这不过是脱词而已。实际上斯大林是想把征服柏林的荣誉保留给朱可夫元帅,因为朱可夫在苏军中有“胜利的象征”之称,由“莫斯科的保卫者”到“柏林的征服者”,可以说是让朱可夫的军事生涯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除此以外,mars前辈认为,斯大林非常有可能考虑到这样的因素,攻克柏林的光荣应该授予一个俄罗斯人,而罗科索夫斯基是半个波兰人。


对于罗科索夫斯基来说,这样的安排是非常不公平的。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在取得了那么辉煌的战功,在为对德国的最后一战做了那么多的准备工作,几乎是在最后时刻,他竟被剥夺了指挥的权力!罗科索夫斯基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既然斯大林已经做出了决定,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在谈话即将结束时,斯大林表示不反对罗科索夫斯基把他的参谋班子带走,对于一个高级将领的调动来说,这是一个合情合理的要求,由于罗科索夫斯基对于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部人员几乎一无所知,如果他带上跟随他以久的参谋班子,这会大大有助于他的指挥工作。但已经逐渐平静下来的罗科索夫斯基在略微思考了以后,回答“我将把我的参谋班子留给朱可夫,我将一个人去第二白俄罗斯方面军,我相信我能在那里找到合格的参谋人员”。

这个回答很能说明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为人,从他的回忆录中和上文的事情中,我们能发现他和他的参谋人员们之间的感情很深,那些参谋人员绝大多数从1941年起就跟随他了,经过多年的磨炼,可以不夸张地说,罗科索夫斯基的参谋部是当时世界各国军队中最出色的方面军/集团军群参谋部之一,这样的一个参谋班子应该使用在最重要的地点,也就是直接面向柏林的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地段上,显然罗科索夫斯基不愿意以个人的委屈影响大局。另外在私人感情方面,在经过那么多年的艰难险阻后,现在他自己已经被剥夺了享有“征服柏林”的光荣了,那么就不要剥夺战友们得到这个光荣的权力吧!

第二天,罗科索夫斯基静悄悄地离开了第一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司令部,那时朱可夫还没有抵达,这是罗科索夫斯基允许自己表达出的最大限度的不满了




1942年,正在疗伤的罗科索夫斯基偶然结识了 当时著名的电影演员瓦连京娜·谢罗娃。两人互相倾慕的消息传开,甚至连斯大林也有所耳闻,并开玩笑说要找到罗科索夫斯基的夫人,用飞机送往他的司令部和谢罗娃竞争.不过,罗科索夫斯基对谢罗娃确实一往情深,战争结束后仍常到西蒙诺夫寓所前小立片刻,望一眼谢罗娃卧室的窗帷。多年后谢罗娃在青年工人剧院时期的老搭档帕维尔讲了一件他所目睹的事:有一次谢罗娃对他说,五点整,一秒不差,一辆政府要员的轿车会准时开到她家门前,车里的人将在门前“立正”几分钟,并说他可能见过那个人。五点钟谢罗娃拉开窗帷,一辆吉姆车刚好开到。从车里走出一个人,帕维尔一眼便看到军服上的元帅肩章。1949年罗科索夫斯基被斯大林派往波兰任国防部长,吉姆车才不再出现。



结束语

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曾组织德国高级将领们纂写他们在二战中的经历,当向他们问及谁是苏联最杰出的战地指挥官时,绝大多数德军将领所提出的名字是罗科索夫斯基。当代最著名的二战东部战场专家 David Glantz 上校在他的著作中对苏德双方将领的态度都相当严厉,即使对于著名的朱可夫和曼斯坦因都时有微词,但他对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则推崇备至。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
此乃仁将也!
很不错,卫国战争的事挺有意思
这个是节选吧?能登出全文吗?
原帖由 独孤求胜 于 2007-7-28 12:39 发表
这个是节选吧?能登出全文吗?

同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