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去看07年4月的《南风窗》里《沉重的翅膀》一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35:26
]]
不错:b :b :b
此文的视角独到
技术储备技术储备啊啊啊啊!!!!(咦??怎么有回声回声回声。。。。。)
“这名人士在这个行业内工作了15年,跑过中国的每一家航空企业,他说,中国的航空界人士太过注重技术,“可以说每个人在空气动力学方面都是专家,但都是在计划经济下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不熟悉商业运作,不懂得什么叫售后服务。他们只知道电视机有问题的时候去跟海尔投诉,但不知道海尔是怎么建立起保证电视不出问题的体系的。他们有很多理论说明这个飞机怎么好,能用一套一套的理论把你侃晕,但你说我这缺个零件,你怎么给我送到,他们没一个人知道。”
印象很深的一段内容
还是看视频吧,看文字太累
http://www.6rooms.com/plist/70137/
嗯,瞅瞅去,看样子不错啊。:D
设计与商业运作是两码事
可以说每个人在空气动力学方面都是专家,但都是在计划经济下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不熟悉商业运作,不懂得什么叫售后服务。他们只知道电视机有问题的时候去跟海尔投诉,但不知道海尔是怎么建立起保证电视不出问题的体系的。他们有很多理论说明这个飞机怎么好,能用一套一套的理论把你侃晕,但你说我这缺个零件,你怎么给我送到,他们没一个人知道。”

早就被大力批判过了,还拿来说啥

波音空客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眼光不是技术,咱们技术才是要命

国内某些所谓专家简直是忽悠狂人,科技诈骗犯
看了视频,一声叹息啊!
让技术去做商业运作,那当然不在行了。同样让生意人去搞技术,他也搞不来嘛。
原帖由 strongp1 于 2007-6-18 12:26 发表




国内某些所谓专家简直是忽悠狂人,科技诈骗犯



那篇文章纯粹忽悠老百姓用的,很多观点都太绝对了。。。。
中国你准备好了吗?:Q
原帖由 超级大色狼 于 2007-6-17 13:49 发表
还是看视频吧,看文字太累
http://www.6rooms.com/plist/70137/

又看了一遍,眼泪是止不住的往下流啊!我看应该改名叫<运十葬歌>,不知道哪里有视频下载,应该保存一下.
lz强啊。。。这种火车杂志都看的。。。
现在国内有相当一部分人所扮演的角色是:在领导面前扮专家,在专家面前扮领导。。。。。
原帖由 snoopycao 于 2007-6-20 00:00 发表
lz强啊。。。这种火车杂志都看的。。。

它的深度不错的
原帖由 气象员 于 2007-6-17 12:32 发表
“这名人士在这个行业内工作了15年,跑过中国的每一家航空企业,他说,中国的航空界人士太过注重技术,“可以说每个人在空气动力学方面都是专家,但都是在计划经济下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不熟悉商业运作,不懂得什 ...


前面有说批过了,不过还是忍不住。
中国航空界孱弱,这些年来推出的民用飞机不过三几种,Y8还以运活羊为主。这位人士跑遍每一家企业去讨论民用飞机的售后服务问题,精神可嘉。航空系统管理有分工,技术分专业,生产、技术、质量、销售、总体、气动、结构、系统、强度、疲劳等等,连程总那样兼通数门的也不过就是技术上分管试飞的副总师,这位人士接触的每个人都是空气动力学方面的专家。所以,说他选错了统计对象吧,太欺负他的学识了,说他只挑技术专家说事吧,太欺负人品了,真相只有一个,中国航空界即奢侈又无能,每个主管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副总(经理)都是从精通气动的专家中选拔,所以不懂建筑在现代物流上的售后服务,只能是这么回事。

这文章深,深的有限。安全不说了,有硬规定在那里摆着。民机追求效率,这么多年追求的就是重量轻、气动效率高、燃油效率高,Y10占哪一条??在对效率的贡献中,材料独占60-70%,发动机和先进气动研究几乎把剩下的都占了,恢复Y10飞行有用??就算闲的,放着现成的测试飞机、小而可靠的改装飞机不用,用它来测试机载设备,一架每个试飞步骤都要在707上反复练习的飞机,谁敢让它去仪表着陆、穿雷雨云。

类似的玩双重标准的手段多了,争的时候就融资便捷,管理先进,技术高超,嘿,光总装单位技术先进有X用,底下各承包商若不够先进,难道要在水平尾翼上挂发动机和座位运送乘客上天吗??何况这些年来论生产总量和技术含量、练手飞机的承担份额都轮不到说话吧。分包的时候就要充分利用航空资源,要求它放弃总装,只做设计、研发、销售、融资中心,顺带造造能造的水平尾翼,和要命一样不可能。于是练手飞机的机头、前机身、中机身、中后机身、后机身、机翼、垂尾、起落架都是千里迢迢运到总装地点的,有航运优势果然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