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未来20年内空中主力仍以苏式战机为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0:12:14
苏霍伊战机地位不可取代
  近来国内舆论对歼一10的赞美不断,甚至有同其它“第三代战机”模拟对阵获全胜的报道,这就使不少人对花费巨资引进苏式战机是否必要产生置疑。

  中国在十几年间购买和仿制的苏霍伊式战机共400余架,虽然还少于歼一7,技术水平却因而提升20多年,和歼一10大批列装前当之无愧地成为空战主力。

  ◎余平    本文为《军事文摘》杂志
国产歼11B型多用途战斗机机首特写.jpg
  从20世纪90年代初直至歼一10开始列装的2004年,中国报道中出现“新型战斗机”,指的都是国内惟一的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俄罗斯苏霍伊公司的27型和30型。多年来西方国家、俄罗斯和台湾媒体谈到中国空军时,最关注的也是苏一27和苏一30。为引进和仿制此型战机,中国耗费约百亿美元,从金额看超过解放后国内航空科研部门的投资总量。近来国内舆论对歼一10的赞美不断,甚至有同其它“第三代战机”(只能是指苏霍伊战机)模拟对阵获全胜的报道,这就使不少人对花费巨资引进苏式战机是否必要产生置疑。若是全面客观地回顾中国空军的发展状况,便可看到这种战机始则作为拳头武器,后来变成了顶梁柱,在金钱上的大量投入还是物有所值。

  技术随中苏交恶停滞

  对现代同家来说,无空防等于无国防,空中打击已是强罔实施攻击的最主要手段。新中国空军于50年代创建时,便引进苏制第一代“米格”喷气式战斗机(同内称歼击机),当时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朝鲜战场和国土防空中同美国军机还可在同一性能水平上交锋。1962年秋,因中国在古巴导弹危机时不支持苏联反而影射批判其“修正丰义”,赫鲁晓夫在米格一21战斗机的仿制资料未提供完的情况下便彻底停止援华。此后20多年,中国军机研制在封闭情况下走上了自已研制之路,结果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愈拉愈大。

  由于旧中国没有航空工业及其相应的技术基础,解放后闰内军机制造业的知识水平长期只限于对引进苏联飞机的了解,单是消化“米格”机技术和完成仿制便用了十几年。如仿制第二代的战机米格一21作为国产的歼一7型号,直至70年代末才达到了苏联原型水平。从1963年上马自己研制的歼一8,经过20年技术仍不过关,尤其是航电和火控系统的薄弱环节靠旧内迟迟无法解决。1985年,中国利用此前同美国合作抗苏的关系,淡妥由美方提供技术支援和电子设备改进歼一8Ⅱ的“和平卫士”计划。然而此时美国对华和对苏战略已有改变,并不想帮助中国空军提升战力,经4年拖延后,利用1989年6月实行的“制裁”将这一项目终止。此时中国空军战斗机虽有数千架,却都是仅具有苏联50年代水平的歼一6(仿米格一19)和歼一7,不仅难同美苏战机对阵,较印度和台湾的战机在性能卜也相差一截。虽然自1986年起中国又上马研制歼一10战斗机,然而当时算定至少10年后才能定型投产。

  青黄不接苏霍伊式成主力

  七八十年代以后的空战已是使用导弹的超视距交锋,性能落后的飞机纵然数量多,面对强手也只会“看不见,打不着”,自己反而要成为活靶。此时中国虽囚块头大又有“两弹一星”作为镇国之宝,别人不敢轻易来犯,然而空军先进战机长期断档所造成的头顶蓝天防卫无力的严峻局面,也确让领导人难安。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美关系恶化之际中苏关系恢复了正常化。戈尔巴乔夫访华4个月后,1989年9月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在《红星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表示愿向中国出售包括米格一29在内的装备。翌年4月中国总理李鹏访问苏联,双方正式签署合作纪要,经过“盟友一冤家一再做朋友”这一演变过程,中苏两国重新开始军贸,此后还成为中俄关系的重要纽带。

  1990年9月,相隔29年后中国空军代表团再访莫斯科,在库宾卡基地观看了第三代轻型战斗机米格一29的飞行表演,中方却提出想买前一年刚在巴黎航展上首次露面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苏一27。同年11月,中苏达成关于购买24架苏一27的协议,1992年这批飞机到货。到了1995年,中国鉴于歼一10研制进程推迟,又购买了24架苏一27,并议定由俄方转让生产技术在沈阳生产200架,定名为歼一11。1999年以后,因受科索沃战争和台海形势刺激,中国又引进根据苏一27机型改进的适于对地攻击的苏一30MKK,并连续采购百余架。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和俄方军贸界统计,中同在十几年间购买和仿制的苏霍伊式战机(包括国产的歼一11)共约400余架。虽然其数量还少于中国空军装备的歼一7,然而在技术水平上却一举提升了20多年,在歼一10大批列装前当之无愧地成为空中作战的主力。

  歼一10出世晚于苏-27十几年,并借鉴以色列、美国和俄罗斯战机的优点,一些设计和构造理念要更为先进,但总体上看与苏一27和苏-30仍属同一档次。

中国在90年代初能够成功地引进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苏一27战斗机,是特定的国际环境所造成。不买过去熟悉的米格公司产品而看中苏霍伊公司,也说明了当时中国军方还具有相当的远见。

  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战机进入喷气式时代,苏联国内的米格、苏霍伊两大航空企业分别制造轻、重型两个系列的战斗机。80年代以前, “米格一飞机几乎成为苏联战斗机在国际上的代名词.主要用于闰内防空的“苏霍伊”战机则不大为外界了解。随着导弹空战时代的来临,战斗机也需要具备远程作战和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制造较简便的第三代战斗机米格一29的威力便明显逊于同代重型机苏--27。如米格一29和苏一27的最大航速都为马赫速1.8(时速2200公里),前者作战半径为600公里,载弹为3吨,后者作战半径可达1000公里以上,载弹达6吨,可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加之苏一27问世比米格一29晚了6年,于1985年最后定型投产,其空中格斗性能又要高一些。

  1990年中国空军向苏联提出购买战斗机之初,苏方本想售给已大量出口的米格一29,这只适用于国土防空。中国军方却看到国际上的战斗机需要攻防兼备的趋势,看中了过去从不外售的苏一27。苏联领导人经过1个多月考虑,才让中方参观了苏一27,随即达成了出售协议。苏方有此破格之举,是出于国际战略格局和本国经济困难两方面的原因,既是想在中苏刚恢复正常关系时多表现出一些友善,争取中国在国际博弈中倾向于自己,同时也是为面对严重经济危机的军工界扩大出口。第一批苏一27对华出售时单价仅合2000万美元,7成又是用各种轻工业产品及食品以货易货交易形式支付,此时同档的美制F一15在国上标价却在6000万美元以上。

  自强促俄提供更高技术

  在售给中闰苏一27战斗机时,苏联军方毕竟怀有戒心,根据其对普通国家军售的惯例,在飞机上采取了“缩水”处理,即去掉了一些最先进的配备。尽管如此,当苏一27飞到中国时,还是让空军和国内航空界科技人员感到大开眼界,当年的参观者事后都用“叹服”、“令人叫绝”来形容。国内当时正在研制的歼一10虽然是另外一种设计思路,不过也从苏一27的构造中得到一些借鉴,从而改进了设计思想并提升了性能标准。

  苏联瓦解后的八九年间,俄罗斯军工界陷入了空前的惨淡状态,本国空军订购量由过去每年成千架降到最低只有7架,航空界开工只有靠出口维持。东欧巨变和冷战结束,又使苏联在国外的传统市场基本丧失,中国成为俄罗斯战机在90年代前期和中期的最主要客户。苏霍伊公司的负责人后来在内部承认,主要是靠中国的订货,才在90年代救活了公司。由于有了几十亿美元的订货款,苏霍伊公司在保持生产苏一27的同时还能改进定型苏一30,并开始了对“三代半”水平的苏一35的研制。不错的出口业绩和改进后的新机型涌现,又使苏霍伊公司引来了其它客户,印度从1996年起也开始订购刚推出不久的苏一30,而且议定在2015年以前要引进140架。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同受此刺激也少量购买了苏一27战斗机。苏霍伊公司的生产和科研就此进入了良性循环,成为俄罗斯最赚钱的军亡企业。相比之下,苏联瓦解后的米格公司由于极少有订户,陷入了几乎破产的境地,只好靠升级旧型机、出售发动机和其它零部件度日,根本无钱研制新机种。在中闰不买整机的情况下,米格公司总算达成了向中巴合资研制的低档三代机FC一1“枭龙”出售发动机(即米格一29采用的发动机)的协议,也算是对华开创了一些新市场。

  中国在十几年间引进苏霍伊战机之举,在军贸和装备发展领域中可谓“双赢”的范例。过去航空技术落后世界先进水平达30年的解放军空军,一举获得了国际上次先进的装备,由长期停留在第一代、第二代的水平跨入了第三代。俄罗斯军工业不仅注入了振兴的资金,其军贸的近半壁江山在十几年间靠对华销售支撑,在国际舞台上也加强了两同的战略伙伴关系。当然,一向强调独立自主的中国不愿在关键领域依赖和受制于他人,引进苏霍伊战机的同时又努力开发歼一10战斗机,自研水平的提升又促使俄罗斯不能不一再提高对华出售武器的技术水平以保持市场,从而达到了良性互动。

20年内苏式仍是空中主力

  2004年国内的歼一10服役并于去年底公开亮相,很多报道都讲到它同苏霍伊战机相比有种种优点,一向夸耀本国武器的俄罗斯对此也有一些颇不高兴的反应。平心而论,由于歼一10出世晚于苏一27十几年,并借鉴吸收了以色列、美国和俄罗斯战机的众多优点,一些设计和构造理念要更为先进,机载的一些航电设备也要好些,这本在情理之中。

  不过总体上看,歼一10与苏一27和苏一30毕竟还属同一档次,而且各有所长,今后长时间里还会搭配使用。

  战斗机的动力性能取决于发动机,日前歼一10使用的进口俄罗斯发动机恰恰与苏一27、苏一30属于同类,只是因其机体轻而只用1台,苏霍伊战机因重近1倍而用2台。目前国产“太行”发动机已经公开亮相并在日后配装歼一10,不过也是仿自苏霍伊机的发动机并做了少量改进,严格而论歼一10与苏一27、苏一30是长着同样心脏的血缘兄弟,它们的空中机动性能相差不多,只是苏霍伊机属重型装备载油多、航程远、载弹量大,同时造价也贵一个档次。将来中国军队实施远程打击任务,主要还是要靠苏一30、苏一27及国内仿制改进的歼一11,歼一10主要会担负中近程打击和国土防空任务。

  15年来,苏霍伊型战机在中国服役的数量很大,歼一11还在继续生产。由于昂贵的现代战机平均使用寿命一般在20~30年,这决定了中国军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放弃这一已花费巨大的机种,对其落后于世界新潮的部分会以升级和改进来解决。沈阳飞机公司的工程师接受采访时高度赞扬苏一27,认为能做出“眼镜蛇”这样超常规机动的三代战机世界卜还没有,而且其设计具有前瞻性,改装空间很大。中国对其仿制生产的歼一11,利用了本国电子信息工业在某些项目上已优于俄罗斯的优势,做了不少的改进。俄罗斯试飞员飞过歼一11后曾接受采访说:“这完令足一种新的飞机。”当然,沈飞方面也承认,因国内机械工业水平和航空制造工艺还低于俄方,歼一11也有部分性能要略逊于苏一27的原装货,今后在生产时还须继续改进。

    昂贵的现代战机平均寿命在20余年,这决定中国军方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放弃已花费巨大的苏霍伊战机,其落后部分会以升级和改进来解决。

  第四代战机仍是美国主导

  为弥补国内航空工业的一些缺项,中国近来还购买了苏一33舰载机(属苏一27根据航空母舰需要的海用改进型),对俄罗斯最新推出并已同意售给印度的苏一35也有可能感兴趣。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l万亿美元,为提升本国技术和固巩对俄战略关系,也会愿意并适当地再采购一些苏霍伊公司的新产晶。只是目前俄罗斯军工界看到中国航空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倒是产生了危机感,认为对华转让高技术从长远看会砸掉自己的市场,何况其旧内经济状态改善已不太缺乏资金。下一步苏霍伊战机能否继续对华销售,关键要看俄方愿意不愿意提供更新的技术,或是由两国合作开发新的技术装备。

  2005年末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一22正式服役,并预定在2010年以前装备180架。第四代战斗机中的低档机F-35也在去年实现了首飞,预计在两三年后会大量销售给美国海空军及其盟国。这形势,对苏霍伊这种第三代战机中的佼佼者和中国新推出的歼-10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不过通过改进战法,提升技术水平和改善战场条件,第三代战机也并非不可同第四代战机较量。

  从世界空军下一步发展趋势看,美军要以第四代战机完全取代第三战机,至少还要10年以上。在西欧、日本和美国其它盟友的空军中,第三代战机在 10~15年内还将是主力机种,中国装备的苏霍伊和歼一10战机与之相比仍属同代。估计在10年之后,中国的第四代战机将服役那时苏霍伊战机还会有一段相当长的陪伴和搭配期。这种战机为改变中国空军落后面貌所起的历史作用,在装备发展史上会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页。苏霍伊战机地位不可取代
  近来国内舆论对歼一10的赞美不断,甚至有同其它“第三代战机”模拟对阵获全胜的报道,这就使不少人对花费巨资引进苏式战机是否必要产生置疑。

  中国在十几年间购买和仿制的苏霍伊式战机共400余架,虽然还少于歼一7,技术水平却因而提升20多年,和歼一10大批列装前当之无愧地成为空战主力。

  ◎余平    本文为《军事文摘》杂志
国产歼11B型多用途战斗机机首特写.jpg
  从20世纪90年代初直至歼一10开始列装的2004年,中国报道中出现“新型战斗机”,指的都是国内惟一的第三代喷气式战斗机——俄罗斯苏霍伊公司的27型和30型。多年来西方国家、俄罗斯和台湾媒体谈到中国空军时,最关注的也是苏一27和苏一30。为引进和仿制此型战机,中国耗费约百亿美元,从金额看超过解放后国内航空科研部门的投资总量。近来国内舆论对歼一10的赞美不断,甚至有同其它“第三代战机”(只能是指苏霍伊战机)模拟对阵获全胜的报道,这就使不少人对花费巨资引进苏式战机是否必要产生置疑。若是全面客观地回顾中国空军的发展状况,便可看到这种战机始则作为拳头武器,后来变成了顶梁柱,在金钱上的大量投入还是物有所值。

  技术随中苏交恶停滞

  对现代同家来说,无空防等于无国防,空中打击已是强罔实施攻击的最主要手段。新中国空军于50年代创建时,便引进苏制第一代“米格”喷气式战斗机(同内称歼击机),当时还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在朝鲜战场和国土防空中同美国军机还可在同一性能水平上交锋。1962年秋,因中国在古巴导弹危机时不支持苏联反而影射批判其“修正丰义”,赫鲁晓夫在米格一21战斗机的仿制资料未提供完的情况下便彻底停止援华。此后20多年,中国军机研制在封闭情况下走上了自已研制之路,结果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愈拉愈大。

  由于旧中国没有航空工业及其相应的技术基础,解放后闰内军机制造业的知识水平长期只限于对引进苏联飞机的了解,单是消化“米格”机技术和完成仿制便用了十几年。如仿制第二代的战机米格一21作为国产的歼一7型号,直至70年代末才达到了苏联原型水平。从1963年上马自己研制的歼一8,经过20年技术仍不过关,尤其是航电和火控系统的薄弱环节靠旧内迟迟无法解决。1985年,中国利用此前同美国合作抗苏的关系,淡妥由美方提供技术支援和电子设备改进歼一8Ⅱ的“和平卫士”计划。然而此时美国对华和对苏战略已有改变,并不想帮助中国空军提升战力,经4年拖延后,利用1989年6月实行的“制裁”将这一项目终止。此时中国空军战斗机虽有数千架,却都是仅具有苏联50年代水平的歼一6(仿米格一19)和歼一7,不仅难同美苏战机对阵,较印度和台湾的战机在性能卜也相差一截。虽然自1986年起中国又上马研制歼一10战斗机,然而当时算定至少10年后才能定型投产。

  青黄不接苏霍伊式成主力

  七八十年代以后的空战已是使用导弹的超视距交锋,性能落后的飞机纵然数量多,面对强手也只会“看不见,打不着”,自己反而要成为活靶。此时中国虽囚块头大又有“两弹一星”作为镇国之宝,别人不敢轻易来犯,然而空军先进战机长期断档所造成的头顶蓝天防卫无力的严峻局面,也确让领导人难安。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美关系恶化之际中苏关系恢复了正常化。戈尔巴乔夫访华4个月后,1989年9月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大将在《红星报》上发表署名文章,表示愿向中国出售包括米格一29在内的装备。翌年4月中国总理李鹏访问苏联,双方正式签署合作纪要,经过“盟友一冤家一再做朋友”这一演变过程,中苏两国重新开始军贸,此后还成为中俄关系的重要纽带。

  1990年9月,相隔29年后中国空军代表团再访莫斯科,在库宾卡基地观看了第三代轻型战斗机米格一29的飞行表演,中方却提出想买前一年刚在巴黎航展上首次露面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苏一27。同年11月,中苏达成关于购买24架苏一27的协议,1992年这批飞机到货。到了1995年,中国鉴于歼一10研制进程推迟,又购买了24架苏一27,并议定由俄方转让生产技术在沈阳生产200架,定名为歼一11。1999年以后,因受科索沃战争和台海形势刺激,中国又引进根据苏一27机型改进的适于对地攻击的苏一30MKK,并连续采购百余架。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和俄方军贸界统计,中同在十几年间购买和仿制的苏霍伊式战机(包括国产的歼一11)共约400余架。虽然其数量还少于中国空军装备的歼一7,然而在技术水平上却一举提升了20多年,在歼一10大批列装前当之无愧地成为空中作战的主力。

  歼一10出世晚于苏-27十几年,并借鉴以色列、美国和俄罗斯战机的优点,一些设计和构造理念要更为先进,但总体上看与苏一27和苏-30仍属同一档次。

中国在90年代初能够成功地引进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苏一27战斗机,是特定的国际环境所造成。不买过去熟悉的米格公司产品而看中苏霍伊公司,也说明了当时中国军方还具有相当的远见。

  二次大战结束后世界战机进入喷气式时代,苏联国内的米格、苏霍伊两大航空企业分别制造轻、重型两个系列的战斗机。80年代以前, “米格一飞机几乎成为苏联战斗机在国际上的代名词.主要用于闰内防空的“苏霍伊”战机则不大为外界了解。随着导弹空战时代的来临,战斗机也需要具备远程作战和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制造较简便的第三代战斗机米格一29的威力便明显逊于同代重型机苏--27。如米格一29和苏一27的最大航速都为马赫速1.8(时速2200公里),前者作战半径为600公里,载弹为3吨,后者作战半径可达1000公里以上,载弹达6吨,可作为战斗轰炸机使用。加之苏一27问世比米格一29晚了6年,于1985年最后定型投产,其空中格斗性能又要高一些。

  1990年中国空军向苏联提出购买战斗机之初,苏方本想售给已大量出口的米格一29,这只适用于国土防空。中国军方却看到国际上的战斗机需要攻防兼备的趋势,看中了过去从不外售的苏一27。苏联领导人经过1个多月考虑,才让中方参观了苏一27,随即达成了出售协议。苏方有此破格之举,是出于国际战略格局和本国经济困难两方面的原因,既是想在中苏刚恢复正常关系时多表现出一些友善,争取中国在国际博弈中倾向于自己,同时也是为面对严重经济危机的军工界扩大出口。第一批苏一27对华出售时单价仅合2000万美元,7成又是用各种轻工业产品及食品以货易货交易形式支付,此时同档的美制F一15在国上标价却在6000万美元以上。

  自强促俄提供更高技术

  在售给中闰苏一27战斗机时,苏联军方毕竟怀有戒心,根据其对普通国家军售的惯例,在飞机上采取了“缩水”处理,即去掉了一些最先进的配备。尽管如此,当苏一27飞到中国时,还是让空军和国内航空界科技人员感到大开眼界,当年的参观者事后都用“叹服”、“令人叫绝”来形容。国内当时正在研制的歼一10虽然是另外一种设计思路,不过也从苏一27的构造中得到一些借鉴,从而改进了设计思想并提升了性能标准。

  苏联瓦解后的八九年间,俄罗斯军工界陷入了空前的惨淡状态,本国空军订购量由过去每年成千架降到最低只有7架,航空界开工只有靠出口维持。东欧巨变和冷战结束,又使苏联在国外的传统市场基本丧失,中国成为俄罗斯战机在90年代前期和中期的最主要客户。苏霍伊公司的负责人后来在内部承认,主要是靠中国的订货,才在90年代救活了公司。由于有了几十亿美元的订货款,苏霍伊公司在保持生产苏一27的同时还能改进定型苏一30,并开始了对“三代半”水平的苏一35的研制。不错的出口业绩和改进后的新机型涌现,又使苏霍伊公司引来了其它客户,印度从1996年起也开始订购刚推出不久的苏一30,而且议定在2015年以前要引进140架。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同受此刺激也少量购买了苏一27战斗机。苏霍伊公司的生产和科研就此进入了良性循环,成为俄罗斯最赚钱的军亡企业。相比之下,苏联瓦解后的米格公司由于极少有订户,陷入了几乎破产的境地,只好靠升级旧型机、出售发动机和其它零部件度日,根本无钱研制新机种。在中闰不买整机的情况下,米格公司总算达成了向中巴合资研制的低档三代机FC一1“枭龙”出售发动机(即米格一29采用的发动机)的协议,也算是对华开创了一些新市场。

  中国在十几年间引进苏霍伊战机之举,在军贸和装备发展领域中可谓“双赢”的范例。过去航空技术落后世界先进水平达30年的解放军空军,一举获得了国际上次先进的装备,由长期停留在第一代、第二代的水平跨入了第三代。俄罗斯军工业不仅注入了振兴的资金,其军贸的近半壁江山在十几年间靠对华销售支撑,在国际舞台上也加强了两同的战略伙伴关系。当然,一向强调独立自主的中国不愿在关键领域依赖和受制于他人,引进苏霍伊战机的同时又努力开发歼一10战斗机,自研水平的提升又促使俄罗斯不能不一再提高对华出售武器的技术水平以保持市场,从而达到了良性互动。

20年内苏式仍是空中主力

  2004年国内的歼一10服役并于去年底公开亮相,很多报道都讲到它同苏霍伊战机相比有种种优点,一向夸耀本国武器的俄罗斯对此也有一些颇不高兴的反应。平心而论,由于歼一10出世晚于苏一27十几年,并借鉴吸收了以色列、美国和俄罗斯战机的众多优点,一些设计和构造理念要更为先进,机载的一些航电设备也要好些,这本在情理之中。

  不过总体上看,歼一10与苏一27和苏一30毕竟还属同一档次,而且各有所长,今后长时间里还会搭配使用。

  战斗机的动力性能取决于发动机,日前歼一10使用的进口俄罗斯发动机恰恰与苏一27、苏一30属于同类,只是因其机体轻而只用1台,苏霍伊战机因重近1倍而用2台。目前国产“太行”发动机已经公开亮相并在日后配装歼一10,不过也是仿自苏霍伊机的发动机并做了少量改进,严格而论歼一10与苏一27、苏一30是长着同样心脏的血缘兄弟,它们的空中机动性能相差不多,只是苏霍伊机属重型装备载油多、航程远、载弹量大,同时造价也贵一个档次。将来中国军队实施远程打击任务,主要还是要靠苏一30、苏一27及国内仿制改进的歼一11,歼一10主要会担负中近程打击和国土防空任务。

  15年来,苏霍伊型战机在中国服役的数量很大,歼一11还在继续生产。由于昂贵的现代战机平均使用寿命一般在20~30年,这决定了中国军方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放弃这一已花费巨大的机种,对其落后于世界新潮的部分会以升级和改进来解决。沈阳飞机公司的工程师接受采访时高度赞扬苏一27,认为能做出“眼镜蛇”这样超常规机动的三代战机世界卜还没有,而且其设计具有前瞻性,改装空间很大。中国对其仿制生产的歼一11,利用了本国电子信息工业在某些项目上已优于俄罗斯的优势,做了不少的改进。俄罗斯试飞员飞过歼一11后曾接受采访说:“这完令足一种新的飞机。”当然,沈飞方面也承认,因国内机械工业水平和航空制造工艺还低于俄方,歼一11也有部分性能要略逊于苏一27的原装货,今后在生产时还须继续改进。

    昂贵的现代战机平均寿命在20余年,这决定中国军方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放弃已花费巨大的苏霍伊战机,其落后部分会以升级和改进来解决。

  第四代战机仍是美国主导

  为弥补国内航空工业的一些缺项,中国近来还购买了苏一33舰载机(属苏一27根据航空母舰需要的海用改进型),对俄罗斯最新推出并已同意售给印度的苏一35也有可能感兴趣。由于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l万亿美元,为提升本国技术和固巩对俄战略关系,也会愿意并适当地再采购一些苏霍伊公司的新产晶。只是目前俄罗斯军工界看到中国航空业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倒是产生了危机感,认为对华转让高技术从长远看会砸掉自己的市场,何况其旧内经济状态改善已不太缺乏资金。下一步苏霍伊战机能否继续对华销售,关键要看俄方愿意不愿意提供更新的技术,或是由两国合作开发新的技术装备。

  2005年末美国第四代战斗机F一22正式服役,并预定在2010年以前装备180架。第四代战斗机中的低档机F-35也在去年实现了首飞,预计在两三年后会大量销售给美国海空军及其盟国。这形势,对苏霍伊这种第三代战机中的佼佼者和中国新推出的歼-10都提出了严峻挑战。不过通过改进战法,提升技术水平和改善战场条件,第三代战机也并非不可同第四代战机较量。

  从世界空军下一步发展趋势看,美军要以第四代战机完全取代第三战机,至少还要10年以上。在西欧、日本和美国其它盟友的空军中,第三代战机在 10~15年内还将是主力机种,中国装备的苏霍伊和歼一10战机与之相比仍属同代。估计在10年之后,中国的第四代战机将服役那时苏霍伊战机还会有一段相当长的陪伴和搭配期。这种战机为改变中国空军落后面貌所起的历史作用,在装备发展史上会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页。
:L :L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这篇写的很客观很实在
“第一批苏一27对华出售时单价仅合2000万美元,7成又是用各种轻工业产品及食品以货易货交易形式支付,此时同档的美制F一15在国上标价却在6000万美元以上。”
“目前国产“太行”发动机已经公开亮相并在日后配装歼一10,不过也是仿自苏霍伊机的发动机并做了少量改进”
……
——一篇满嘴跑火车的滥文。
菜鸟文章,空洞无物,虚而不实
J-11B还算苏系的飞机吗
我也基本上赞同楼主的观点,但是"目前国产“太行”发动机已经公开亮相并在日后配装歼一10,不过也是仿自苏霍伊机的发动机并做了少量改进,严格而论歼一10与苏一27、苏一30是长着同样心脏的血缘兄弟,"这个说法不准确吧.
估计在10年之后,中国的第四代战机将服???:o :o :o :o
引进的第一批飞机确实没花多少钱,大部分都是用实物换的,这个《刘华清回忆录》里面讲的很清楚,俄国人希望在以后的批次当中用美元付款,至少发动机确实是糊说八道
原帖由 xiewq 于 2007-6-7 13:10 发表
菜鸟文章,空洞无物,虚而不实

期待你的大作;P ;P ;P
鼓励下楼主~~
这篇文章,在那看过~````````
最早的中俄军贸确实是以物易物的形式,后来才改为用硬通货支付

有类似公开的报道的,发动机则不详。
我认为……当然算,就像J7改到哪都应该算Mig21家族的
菜鸟文章还有稿酬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