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监狱监狱长揭密女犯生活:“她们首先是女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27:33
女子监狱监狱长揭秘女犯生活:"她们首先是女人"
2007年06月04日  来源:新京报


李瑞华

  46岁的李瑞华是北京市第一位女性监狱长。已在监狱系统工作27个年头的她,曾为延庆监狱副监狱长,2003年6月被任命为北京市女子监狱监狱长至今,三级警监。
  -对话动机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当天,一批12岁以下的服刑人员子女,走进北京市女子监狱的大门,和他们的妈妈团聚。             5月10日,母亲节前夕,北京市女子监狱“妈妈撑起我生命的一片天”活动上,一名服刑人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管教民警从高墙外带来录有母亲叮咛的DV短片。
  在此之前,女监已连续推出了三八节集中减刑假释、服刑人员办个人画展、节假日化淡妆等举措。一系列的“情感管理”使这所专门收押女性服刑人员的监狱成为关注的焦点。
  女子监狱的情况怎样?“情感管理”究竟是怎样一种改造模式?是否与严格执法的理念相矛盾?近日,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进北京市女子监狱,与监狱长李瑞华对话。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说到与服刑人员之间的故事,外表刚毅的女监狱长李瑞华眼圈泛红。她说,掉眼泪是女人的天性,但不是软弱的表现。
  生活:监舍里装上镜子让她们看到内心
  新京报:我们看到女子监狱里的雕塑,都包含了毛线团和丝绸这样富有女性色彩的要素,监狱围墙也是那种铁栏杆通透式的,这是女子监狱的特色吗?
  李瑞华(以下简称李):你也看到了,除了雕塑,我们的监舍楼是红顶黄墙,比较艳丽,体现出女性的特点。通透式围墙可以让服刑人员看到外面的世界,激发服刑人员努力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新京报:但墙外毕竟是不同的世界,通透的围墙会不会不利于她们安心改造?
  李:通透的围墙和不通透的水泥高墙,安全系数是一样的,罪犯脱逃不会实现。服刑人员通过围墙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心更贴近于社会,有利于缓解自身压力和改造。
  新京报:监舍里装镜子,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吗?
  李:以前监舍是没有镜子的,装镜子除了满足女性爱美的心理,同时也希望服刑人员每天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我想,在镜子里看到的不仅是自己的外表,也能看出内心的东西,从而调整情绪,对自己也有所反思。
  新京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服刑人员还可以化淡妆染黑发?
  李:在会见亲人和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可以满足一下她们爱美的心理,打扮打扮自己。我一直认为,她们首先是人,而且是女人,其次才是罪犯。我本人也是一个女性,我更能够理解她们。
  新京报:化妆品是她们自己带入监狱还是由监狱提供的?
  李:服刑人员可以提出需求,比如选择品牌、种类等,商家予以配送。
  同时,监狱还给每名服刑人员都配了睡衣,但并不完全是出于爱美的考虑。穿睡衣更舒适更卫生,也是为了给她们创造一个比较温馨的改造环境。
  沟通:写给监狱长的信我会处理和回复
  新京报:最近反映监狱题材的电视剧挺多的,比如《越狱》等,像这些电视剧你平时看吗?觉得里面的监狱真实吗?
  李:我很少看,不过《越狱》我曾偶然看过,是美国的片儿吧(笑)。这个电视让我感触很多,我觉得《越狱》里面隐藏了很多腐败,里面有几名罪犯之所以越狱,和他们的改造理念有极大关系。
  新京报:什么理念?
  李:你是罪人,就终身是罪人,在那种环境下的罪犯没有希望,是在绝望中改造的。而我们的改造理念是给罪犯以希望。
  新京报:那女子监狱里服刑人员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李:服刑人员改造生活是有规律的。我因为家离单位比较远,更多的时间在单位住。
  只要在没有会议及处理完具体事情的情况下,其余时间我会到监区巡视,巡视中能够了解一些情况,更能及时发现问题。我不会固定我的巡视时间,可能很早,也可能是深夜。
 新京报:是不是有专门的时间来直接听取服刑人员的汇报,这种汇报的渠道顺畅吗?  李:服刑人员的诉求是有绿色通道的,监狱里面设有7个信箱,有监狱长的信箱、驻监检察室信箱、监察信箱、狱政信箱、预约干警谈话信箱、申诉信箱、心理咨询信箱等。             这七个信箱基本上都能满足她们的诉求。服刑人员写给监狱长的信,我会阅看和处理,并予以回复。
  新京报:服刑人员通过这些渠道反映问题,会不会对她们的服刑造成什么影响?
  李:肯定不会,既然是绿色通道就是要保障它的安全畅通,问题是直接反映给执法监督部门,是越过基层的管教民警的。
  管理:女犯与男犯相比内心压力会更大
  新京报:都说男女有别,你在男监工作过,后来又到女监,感觉有什么样的区别?
  李:我在其他监狱里工作了20多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女性罪犯在家庭中角色很重要,所谓没有女人不成家嘛,因此,她们的压力要比男性大。女性本身又多愁善感比较内敛,需要更多的关爱来给予改造的动力。
  男性罪犯要防止互相之间斗殴,虽然这种情况女性也有,但更重要的是防自杀。
  新京报:听说你是一个爱掉眼泪的人,不怕影响对犯人的威慑力吗?
  李:掉眼泪是女人的天性,眼泪不是软弱的表现,眼泪有悲伤的,也有感动的,我流的是激动的眼泪。服刑人员良好的改造成绩,会使我欣慰和激动,而激动的泪水又会使服刑人员感到监狱长是从心底关爱她们的。
  监狱里不是处处都要体现威严,在执行制度方面,我肯定是威严的。
  新京报:每送走一个刑释人员,会有那种离别之情吗?如果和她们在高墙外相遇,那又是怎样一个情形?
  李:服刑人员刑释的时候,我会为她们高兴,有时我还会把她们送出监狱大门,对她们更多的是叮咛和希望。在外面遇见她们,已经没有了管教和犯人的身份区分,会和熟人一样拉家常,但一般不会聊狱里的事,作为服刑人员来讲,这是她们的一块伤痛。
  争议:如何协调情感和法律威严
  新京报:像母亲节这样的一系列举措,都以情感为主,但对于服刑人员而言,法律的治裁又是威严的,如何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
  李:首先我认为这不是一对矛盾,我们在坚持依法管理的前提下,在改造过程中体现情感管理,让女性更容易接受。
  满足她们感情的需求,她们就会主动改造,两者不是矛盾的。
  我要求服刑人员早上出操,白天劳动学习等,都是必需的,落实制度毫不含乎,但在实施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上可以体现出我们的情感。
  新京报:这种“情感管理”有没有引起过争议和阻力?
  李:应该说争议会有。目前犯人会见有三种形式,隔玻璃拿电话,面对面,共同进餐,我们还曾考虑过以其他方式来激励罪犯改造。总之,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有利于罪犯改造的措施都可以尝试。
  情感管理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要求的。
  新京报:你为什么会选择做监狱管教民警,是自己的理想吗?
  李:我的家庭可以说是公安世家,父辈从事公安工作,哥哥、姐姐也在政法机关工作,我在家里最小,受家庭的影响,也想当一名警察,高中毕业后考入公安学校,在选择专业时,是父亲帮我选择的监狱专业,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只要是警察的岗位就热爱,这一干就是27年。也可以说是自己的理想吧。
  采写:张太凌
  摄影:李志岩女子监狱监狱长揭秘女犯生活:"她们首先是女人" 2007年06月04日  来源:新京报

李瑞华

  46岁的李瑞华是北京市第一位女性监狱长。已在监狱系统工作27个年头的她,曾为延庆监狱副监狱长,2003年6月被任命为北京市女子监狱监狱长至今,三级警监。
  -对话动机
  刚刚过去的“六·一”儿童节当天,一批12岁以下的服刑人员子女,走进北京市女子监狱的大门,和他们的妈妈团聚。             5月10日,母亲节前夕,北京市女子监狱“妈妈撑起我生命的一片天”活动上,一名服刑人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节日礼物:管教民警从高墙外带来录有母亲叮咛的DV短片。
  在此之前,女监已连续推出了三八节集中减刑假释、服刑人员办个人画展、节假日化淡妆等举措。一系列的“情感管理”使这所专门收押女性服刑人员的监狱成为关注的焦点。
  女子监狱的情况怎样?“情感管理”究竟是怎样一种改造模式?是否与严格执法的理念相矛盾?近日,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走进北京市女子监狱,与监狱长李瑞华对话。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说到与服刑人员之间的故事,外表刚毅的女监狱长李瑞华眼圈泛红。她说,掉眼泪是女人的天性,但不是软弱的表现。
  生活:监舍里装上镜子让她们看到内心
  新京报:我们看到女子监狱里的雕塑,都包含了毛线团和丝绸这样富有女性色彩的要素,监狱围墙也是那种铁栏杆通透式的,这是女子监狱的特色吗?
  李瑞华(以下简称李):你也看到了,除了雕塑,我们的监舍楼是红顶黄墙,比较艳丽,体现出女性的特点。通透式围墙可以让服刑人员看到外面的世界,激发服刑人员努力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新京报:但墙外毕竟是不同的世界,通透的围墙会不会不利于她们安心改造?
  李:通透的围墙和不通透的水泥高墙,安全系数是一样的,罪犯脱逃不会实现。服刑人员通过围墙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心更贴近于社会,有利于缓解自身压力和改造。
  新京报:监舍里装镜子,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吗?
  李:以前监舍是没有镜子的,装镜子除了满足女性爱美的心理,同时也希望服刑人员每天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我想,在镜子里看到的不仅是自己的外表,也能看出内心的东西,从而调整情绪,对自己也有所反思。
  新京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服刑人员还可以化淡妆染黑发?
  李:在会见亲人和节假日休息的时候,可以满足一下她们爱美的心理,打扮打扮自己。我一直认为,她们首先是人,而且是女人,其次才是罪犯。我本人也是一个女性,我更能够理解她们。
  新京报:化妆品是她们自己带入监狱还是由监狱提供的?
  李:服刑人员可以提出需求,比如选择品牌、种类等,商家予以配送。
  同时,监狱还给每名服刑人员都配了睡衣,但并不完全是出于爱美的考虑。穿睡衣更舒适更卫生,也是为了给她们创造一个比较温馨的改造环境。
  沟通:写给监狱长的信我会处理和回复
  新京报:最近反映监狱题材的电视剧挺多的,比如《越狱》等,像这些电视剧你平时看吗?觉得里面的监狱真实吗?
  李:我很少看,不过《越狱》我曾偶然看过,是美国的片儿吧(笑)。这个电视让我感触很多,我觉得《越狱》里面隐藏了很多腐败,里面有几名罪犯之所以越狱,和他们的改造理念有极大关系。
  新京报:什么理念?
  李:你是罪人,就终身是罪人,在那种环境下的罪犯没有希望,是在绝望中改造的。而我们的改造理念是给罪犯以希望。
  新京报:那女子监狱里服刑人员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李:服刑人员改造生活是有规律的。我因为家离单位比较远,更多的时间在单位住。
  只要在没有会议及处理完具体事情的情况下,其余时间我会到监区巡视,巡视中能够了解一些情况,更能及时发现问题。我不会固定我的巡视时间,可能很早,也可能是深夜。
 新京报:是不是有专门的时间来直接听取服刑人员的汇报,这种汇报的渠道顺畅吗?  李:服刑人员的诉求是有绿色通道的,监狱里面设有7个信箱,有监狱长的信箱、驻监检察室信箱、监察信箱、狱政信箱、预约干警谈话信箱、申诉信箱、心理咨询信箱等。             这七个信箱基本上都能满足她们的诉求。服刑人员写给监狱长的信,我会阅看和处理,并予以回复。
  新京报:服刑人员通过这些渠道反映问题,会不会对她们的服刑造成什么影响?
  李:肯定不会,既然是绿色通道就是要保障它的安全畅通,问题是直接反映给执法监督部门,是越过基层的管教民警的。
  管理:女犯与男犯相比内心压力会更大
  新京报:都说男女有别,你在男监工作过,后来又到女监,感觉有什么样的区别?
  李:我在其他监狱里工作了20多年,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女性罪犯在家庭中角色很重要,所谓没有女人不成家嘛,因此,她们的压力要比男性大。女性本身又多愁善感比较内敛,需要更多的关爱来给予改造的动力。
  男性罪犯要防止互相之间斗殴,虽然这种情况女性也有,但更重要的是防自杀。
  新京报:听说你是一个爱掉眼泪的人,不怕影响对犯人的威慑力吗?
  李:掉眼泪是女人的天性,眼泪不是软弱的表现,眼泪有悲伤的,也有感动的,我流的是激动的眼泪。服刑人员良好的改造成绩,会使我欣慰和激动,而激动的泪水又会使服刑人员感到监狱长是从心底关爱她们的。
  监狱里不是处处都要体现威严,在执行制度方面,我肯定是威严的。
  新京报:每送走一个刑释人员,会有那种离别之情吗?如果和她们在高墙外相遇,那又是怎样一个情形?
  李:服刑人员刑释的时候,我会为她们高兴,有时我还会把她们送出监狱大门,对她们更多的是叮咛和希望。在外面遇见她们,已经没有了管教和犯人的身份区分,会和熟人一样拉家常,但一般不会聊狱里的事,作为服刑人员来讲,这是她们的一块伤痛。
  争议:如何协调情感和法律威严
  新京报:像母亲节这样的一系列举措,都以情感为主,但对于服刑人员而言,法律的治裁又是威严的,如何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
  李:首先我认为这不是一对矛盾,我们在坚持依法管理的前提下,在改造过程中体现情感管理,让女性更容易接受。
  满足她们感情的需求,她们就会主动改造,两者不是矛盾的。
  我要求服刑人员早上出操,白天劳动学习等,都是必需的,落实制度毫不含乎,但在实施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上可以体现出我们的情感。
  新京报:这种“情感管理”有没有引起过争议和阻力?
  李:应该说争议会有。目前犯人会见有三种形式,隔玻璃拿电话,面对面,共同进餐,我们还曾考虑过以其他方式来激励罪犯改造。总之,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有利于罪犯改造的措施都可以尝试。
  情感管理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适应当前形势发展要求的。
  新京报:你为什么会选择做监狱管教民警,是自己的理想吗?
  李:我的家庭可以说是公安世家,父辈从事公安工作,哥哥、姐姐也在政法机关工作,我在家里最小,受家庭的影响,也想当一名警察,高中毕业后考入公安学校,在选择专业时,是父亲帮我选择的监狱专业,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只要是警察的岗位就热爱,这一干就是27年。也可以说是自己的理想吧。
  采写:张太凌
  摄影:李志岩
对服刑表现好的犯人,监狱会给几天的探亲假。不过,对女犯人回家探亲,有一个必经程序——处于生育年龄段的,出狱探亲前一定要当着狱警(当然是女狱警)面,服用避孕药品,以避免尴尬产生。:D :D :D
是啊,是啊,女子监狱!不但犯人们都是女人,就连里面的狱警也都是女人啊!不容易,不容易,监狱工作真不是人干的。女狱警很辛苦的,很不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