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类似海艺事件的校园暴力是因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0:21:11
国家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其实,要调教好一个孩子,必须从他们的幼儿时期就开始调教,也称为学前教育,可惜国人对此认识不足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调教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调教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调教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调教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 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国家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了现在这种情况,其实,要调教好一个孩子,必须从他们的幼儿时期就开始调教,也称为学前教育,可惜国人对此认识不足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调教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调教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调教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调教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 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矫正过头的后果
怕警察乱开枪,手枪入库,警察被打死
怕教师体罚学生,立法禁止,教师被打死(是真事,去年,温州的某个乡镇发生的.)
TG似乎只会两头摇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原帖由 e8098 于 2007-5-28 20:53 发表
TG似乎只会两头摇摆。一抓就死,一放就乱

汗……这事也能怪TG啊

要我说,只能说中国太大,人太多,什么鸟都有。
美国也不小,事情也不比中国少。

当数量上升到了一定程度,管理的难度就不是线性增长了。
原帖由 assiss 于 2007-5-28 20:57 发表

汗……这事也能怪TG啊

要我说,只能说中国太大,人太多,什么鸟都有。
美国也不小,事情也不比中国少。

当数量上升到了一定程度,管理的难度就不是线性增长了。

:D 管理不是收费、拨款,管理很复杂~~
原帖由 e8098 于 2007-5-28 21:00 发表

:D 管理不是收费、拨款,管理很复杂~~

TG还有很多要学,很长的路要走:handshake :handshake
哎呀,这老师又没被打,算是走运了;P
换成30年前红卫兵打臭老九的时候早把这老家伙给做了:)
知足吧。:)
没用的 现在中专职校都这样
10年后他们自己会明白的
社会在进步!不应该倒退!
事实上,我认为这次海艺事件,总体上来说正体现着社会的进步。

以前这些问题就不存在吗?这次暴露出来了,得到全社会的关注,这件事,我想最终会“祸兮福之所倚”。
原帖由 sengfhch 于 2007-5-28 21:57 发表
没用的 现在中专职校都这样
10年后他们自己会明白的

也许明白了“当时这些臭老九怎么教的,把俺教成这样,俺真是被这群臭老九给糟蹋了”;P
事实上,我认为次海艺事件,总体上来说正体现着社会的进步。

以前这些问题就不存在吗?我们这一代70人就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那个时代校园暴力有吗?有!有这么猖狂有这么严重吗?没有!有这么多家长教师支持孩子忤逆张狂吗?没有!所以,校园问题总的来说是在逐年进步之中,并且由仅仅是教育问题发展成了社会问题。这绝对是一个社会的“进步”。这次暴露出来了,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有人认为这样就算是社会的进步了。我想最终会“福兮祸之所伏”。
原帖由 e8098 于 2007-5-28 22:36 发表

也许明白了“当时这些臭老九怎么教的,把俺教成这样,俺真是被这群臭老九给糟蹋了”;P

这种学习态度除非家里有几百W给他败
毕业以后那个单位要他们?
发现TMD美国校园枪杀案宣传真TMD的成功,全都是TMD的FACKING天顶星来的变态杀手,完全和学校教育、社会环境、枪支政策没有任何关系!;funk
原帖由 REALIST 于 2007-5-28 22:37 发表
事实上,我认为次海艺事件,总体上来说正体现着社会的进步。

以前这些问题就不存在吗?我们这一代70人就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那个时代校园暴力有吗?有!有这么猖狂有这么严重吗?没有!有这么多家长教师支 ...

以前有问题,能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吗?
这次的事件,能说是单纯的教育问题吗?
不知道这些孩子的家长,又是哪个年代的人呢?
这些问题,到底应该找谁算账呢?
绕来绕去有意思吗?

有了问题不怕,怕的是不知道有问题,怕的是总把问题藏着。

问题本身不体现进步,进步的是我们如何面对问题,处理问题。
原帖由 sengfhch 于 2007-5-28 22:56 发表

这种学习态度除非家里有几百W给他败
毕业以后那个单位要他们?

俺的意思是说,人,除非自己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而反省,否则只会把责任推给别人:D
大家就出来看一热闹!你当真是出来处理问题啊?就算知道问题出在哪了,你认为有几个父母会认真去纠正?

以前的问题掩盖过吗?
你也知道问孩子的家长是哪代人,是文革后第一代人。这些人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怕孩儿受二茬子罪。惯的上天,才有了今天的后果。

这就是社会问题,是整个社会的意识问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再关注又什么用?我才不跟你绕呢,是你自己没看懂罢了。
原帖由 REALIST 于 2007-5-28 23:12 发表
大家就出来看一热闹!你当真是出来处理问题啊?就算知道问题出在哪了,你认为有几个父母会认真去纠正?

以前的问题掩盖过吗?
你也知道问孩子的家长是哪代人,是文革后第一代人。这些人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 ...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没你这么悲观。
我认为,关注总比不关注好,关注总比不关注进步。

能关注了,就总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你说以前的问题没掩盖过,这我无法认同。其实就是现在,绝大部分学校(是不是可以说是全部?)的做法仍然是掩盖为主的。不同的是,现在媒体、网络这么发达,想再永远地欺骗天下人,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

这就是我所说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饭,总是一口一口吃的;路,总是一步一步走的。
原帖由 REALIST 于 2007-5-28 23:12 发表
大家就出来看一热闹!你当真是出来处理问题啊?就算知道问题出在哪了,你认为有几个父母会认真去纠正?

以前的问题掩盖过吗?
你也知道问孩子的家长是哪代人,是文革后第一代人。这些人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 ...

呵呵,俺比较赞同这个说法。
俺儿子刚学走路的时候,俺就不扶。理由如下:
1.重心低,摔不痛。
2.刚开始摔几次,以后摔得少,因为摔倒时获得的经验比不摔多。
结果俺们社区的人纷纷指责俺,轻的说俺不会带孩子,重的就说俺残忍。俺和他们探讨,无一信俺。但是俺儿子明显比他同龄的小孩更快地学会了走路,他学什么都比他同龄的快一点,而且,从14个月大会走开始,6层楼都是自己上下,俺不抱。
和周围的人对比,无论是年轻的父母还是老人,都溺爱孩子。俺儿子4岁了,没喝过可乐之类的饮料,上街不要这要那,进超市自己去推购货车。。。
俺很早就发现,父母在对待子女问题上,都是自私的,偏爱自己的子女的,这是动物的本能。通过对比,以及自己其他方面的感受,俺认为中国的父母很多不知道何为教育
我觉得这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刚才在ouou看了报道视频,那老师今年差不多七十了!!!快七十的人被招过来教书,你想学生会是什么感觉?我觉得校方责任更大。
海艺事件的发生,震惊国人,但就我个人来说觉得倒是意料之中,接下来具体谈几点:
1.社会风气的浮华,物欲横流,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缺少正确的价值观,人生馆.没有人生理想,唯一的快乐就是享受.以为有钱就是一切,缺少尊重和等级观念.(这一方面我倒反而欣赏韩国和日本,仅此方面,对于自己的长辈和学习工作上的前辈都是十分的尊重)
2.父母过度的溺爱,这点无须多言.
3.当今社会上,教师在人们心目中地位的下降,以前教师一般都享有较高的社会认同感,但收入相对较少,奉献较多,受人尊敬,同样,现今,一些大中城市的教师为了赚钱,上课教学时特意留一手,只有学生参与其课外的补课方能学到一些较深入的内容,导致教师这一职业如今的社会地位的下降,说难听点,就是一高级服务业,有钱就行.
4.社会上一直把学生当作弱势群体,设立各项保护措施,现今老师打不能打,骂不能骂,学生还能把你老师当回事么.
5.文化入侵,这一点对现今的未成年人影响极大,一些腐朽和堕落的文化通过网络,走私等手段入侵,在这一方面政府要负很大的责任,如,管理上,各类书籍和电影的分级制到现在还未实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