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硬骨头六连(109楼补2月6日最新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5:24:43




装备的应该是63海改,但并未安装浮箱和两侧的履带护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6 21:22:27编辑过]




装备的应该是63海改,但并未安装浮箱和两侧的履带护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2-6 21:22:27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4 23:44:40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4 21:34:08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4 20:49:48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4 20:48:11编辑过]
海上编队,下图可见63A两栖坦克。

顶先!
铁流滚滚

看车的外表似乎没有多大进步,真是如此吗?看看内部。


再看看指挥车,够牛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4 21:16:12编辑过]
电脑模拟演习

猛啊,怕怕
假想敌是美国坦克耶!
自动步枪兄好多猛图啊,多发点,陆军坛子人气不够啊!
截图都非常好,真实,阳刚,威猛,震撼。。。。。。
比那些嘴里咬着刀子的作秀图强太多了!
我看见中国装甲输送车的那个机枪塔就感觉想吐,活活一个靶子啊!我真可怜那个机枪手,前苏的BTP-60/70/80上的那种机枪塔多好啊,低矮,还能打80度仰角,研制一个,仿制一个,难吗?
以下是引用月半在2004-1-4 22:55:00的发言:
截图都非常好,真实,阳刚,威猛,震撼。。。。。。
比那些嘴里咬着刀子的作秀图强太多了!

咬刀子不是作秀,不要无知!
我父亲的朋友就是老特种兵,他在越南就是咬刀子抓霉菌舌头的,咬在嘴里,出刀极快,他所在侦察连曾经几分钟内连续捅死几个霉菌哨兵。
还有使人保持镇定不紧张。
转王朝 通菜兄的图,应该是解放军报的配图,就有点儿摆拍的意思了。








那双靴子还不换啊!郁闷.....
你们只知道他们有63海改装甲车,不知道他们还有63A水陆坦克,解放军画报2001年的

haha
收台先锋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5 0:08:15编辑过]
这个连满员编制不小,我算了一下,估计有200人,有20多台装甲车和数辆坦克!!相当于半个机械化营。
好像那对浮箱是挂上去的,真真NB
他们是不是就是中国的重型机械师的样板呀???
好!
可惜,错过了!
狂顶!
研究M1?可是没看到我们的主战坦克。用什么打?都用导弹吗?
顶到泄为止!

在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中,他们是唯一两次夺得全军最高荣誉的英雄连队:

  1964年1月,以“战备思想硬、战斗作风硬、军事技术硬、军政纪律硬”,被国防部授予“硬骨头六连”荣誉称号;


  1985年6月,在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作风勇猛、战功卓著,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硬六连”荣誉称号!

  从骡马化到摩托化,从摩托化到两栖机械化,这支享有盛誉的英雄连队在现代化跨越的进程中,以战斗精神过硬、作战本领过硬、作风纪律过硬、班子队伍过硬的“新四过硬”,为这面血染的战旗增添了新的光彩。

  牢记嘱托迈大步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六连官兵凭借“四过硬”威震敌胆,闻名天下。毛泽东、邓小平同志先后接见过连队的官兵和英雄代表,刘伯承、贺龙等五位老帅给连队题过词。1984年1月22日,在“硬骨头六连”命名20周年纪念日,中央军委给六连赠送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锦旗。

  时代在发展,六连在前进。1991年10月26日,江泽民同志来到六连。在挂满锦旗奖状的连队荣誉室,他挥毫题词:“弘扬硬骨头精神,全面建设部队。”他说:“硬骨头六连是老一辈革命家培育起来的一个典型。硬骨头精神,是我们人民解放军的财富。这种精神集中到一点,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面前都决不低头,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直至夺取胜利。这种硬骨头精神,战争年代需要,在和平时期同样很需要。”

  来自中南海的殷殷嘱托,源源注入六连官兵心田,激励官兵在现代化的跨越中大步向前。如今,六连在科技强军的道路上与时俱进弘扬“硬骨头精神”,又形成了“新四过硬”。

  2003年10月20日,在杭州考察工作的江泽民同志再次来到六连,听完汇报,他非常高兴地说:“‘硬骨头精神’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完成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和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中,坚持弘扬‘硬骨头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一席话,表明了我们党对发扬人民军队光荣传统的高度重视。六连官兵没有辜负厚望,连队年年被军区、集团军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9次、三等功1次。

  突破障碍铸硬骨

  “硬骨头六连硬在哪?硬在刺刀见红,杀出威风,千锤百炼战旗红……”

  这首六连官兵唱了几十年的连歌,如今增加了新的内容:

  “硬在锲而不舍,钻研现代化……”

  1999年,六连改编为两栖机械化步兵,在陆上称雄的“猛虎”要下海,这可是一场全新的考验。官兵们清醒地意识到,锻造现代“两栖硬骨头”靠汗水更要靠墨水!他们大胆突破思想中的道道“障碍”:纠正单纯以“脸晒得黑、茧磨得厚”论英雄的偏向,把科技素质作为“硬骨头”的硬杠杆;摆脱单纯靠传统步兵技能打拼的惯性思维,把步兵五大技术和装甲兵三大专业融为一体;在训练既重“米数、秒数、环数”,更注重体能、技能、智能的复合;既注重陆上训练,更注重向海上训练拓展;既注重熟练掌握手中武器,更注重练指挥、练协同……

  1997年,第一位军事学硕士生陶向明在新型战车列装前走进硬六连,成为一名普遍战士;2000年,第一位军事学博士汤志文走进了硬六连,成为硬六连的副指导员。这些具有现代素质的官兵,给连队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知识钻科技蔚然成风。近5年,连队先后有17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47人取得计算机二级证书,50多人取得了装甲兵等级证书。

  昔日跨越障碍的尖子驾驶着两栖装甲战车在波涛中冲击,昔日的神枪手使用车载武器准确地消灭敌人,昔日的投弹能手熟练操作指挥控制系统。一位将军参观六连后发出由衷赞叹:过去靠“铁脚板”锻造出的一代“硬骨头”,今天正成为指技合一的“两栖硬骨头”!


  创新催生战斗力

  空中战鹰呼啸,海上舰艇穿梭,岸上炮火轰鸣……


  这是一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演习“精彩回放”。担任第一波抢滩登陆突击任务的,是“硬骨头六连”官兵驾驶的10辆新型两栖装甲战车。

  这一仗,是“硬骨头六连”组建61年来首次进行近似实战的两栖机械化作战演练。也是这一仗,引出了一场训练改革的大讨论。演习结束后,一位步兵班长提出建议,装甲车抢滩登陆后,步兵班长应该下车指挥,这样便于观察、指挥、协调和机动。

  按照惯例,在实施连进攻时,抢滩登陆后步兵班长应该留在车上指挥。敢不敢支持这项改革,大胆进行试验?连队党支部讨论后认为,只有瞄准“打赢”目标开拓创新,才能催生连队过硬的现代化作战能力。后来,这项改革获得成功,并在许多装甲部队推广应用,为全军训练改革作出贡献。 

  瞄准打赢目标开拓创新,催生了连队的两栖作战能力。连队换装后,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19次参加师以上组织的军事比武16次夺得第一,4次被军以上评为科技练兵先进单位,17项革新成果在师以上获奖并被推广。如今,这个在中国陆军中享有盛誉的传统步兵连队,已经具备了全员额、全装备下海,复杂天候、多种滩位抢滩登陆能力,堪称中国“陆军海战第一连”。


这是跨入新世纪后我军一次重要演练。战阵严整的两栖机械化铁骑如层层波涛,蔽海而来。当先一支尖刀分队更是“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冲滩破障,无坚不摧……铁骑到处,一面战旗鲜红耀目:硬骨头六连!

  世纪之交,世界新军事变革如汹涌澎湃的钱塘大潮,“玉城雪岭,际天而来”。驻守在钱塘江畔的这支英雄连队,发扬一往无前的“硬骨头精神”,牢固树立练精兵、打头阵的思想,勇敢投身时代变革大潮,自觉加快向机械化、信息化转变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出色完成了陆地海上两栖作战的改装任务,把自己从摩托化步兵打造成锐利的两栖机械化“尖刀”。

  前不久,在硬骨头六连即将迎来命名40周年的时候,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切接见了“硬六连”的全体官兵。他在充分肯定“硬六连”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突出进步后,特别强调指出:“硬骨头精神”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和加强军事斗争准备的进程中,坚持弘扬“硬骨头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一场变革猝然降临到“硬六连”面前时,官兵们发现:与新的挑战一同到来的还有实现新的跨越的宝贵机遇。机遇如白驹过隙,抓住机遇加快转变,就能站到变革的潮头

  天未破晓,搭载着“硬六连”10余台两栖铁骑的舰艇,借助黎明前黑暗的掩护悄然抵达演习地附近海域,攻击即将发起!然而,负责这场演习的导演部领导却犹豫起来。因为,漆黑的海面突起大雾,海流湍急,海况复杂,陆上的地形也完全陌生,而进攻又必须在无照明条件下进行,六连能在如此复杂困难条件下完成两栖进攻演练任务吗?于是一个征询电话打到正在舰上等候攻击命令的六连:是否需要推迟演练时间,等能见度好点时再进行?六连的回答是:不需要等待!请求立即发起攻击,保证完成任务!在连长周建峰的冷静指挥下,但见官兵们凭着科学摸索练就的夜间驾驶本领,精确驾驶铁骑泛水、编队,闯激流,破障碍,向岸滩发起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击……这是2003年夏天,六连完成的一场高难度演练。它表明,这支刚刚跨入机械化行列不久的英雄连队已具备全天候实施两栖机械化作战能力。

  从1999年改装机械化以来,“硬六连”就是靠着这种在挑战面前不回避、不退缩,果敢抓住每一个机遇摔打磨练自己,从而大大加快了转变步伐,使连队战斗力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他们遭遇的第一场重大挑战是在2000年初,当时新型两栖装甲铁骑刚刚跨进六连仅数月,上级突然决定让六连驾驶新装备参加当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军科技练兵成果演示。消息传出,人们都替六连捏了一把汗。此番兄弟军区出征的都是久经沙场的装甲精锐,而此时六连连成熟的装甲车驾驶员都尚未培养出来,怎能与这些老牌机械化尖子同台比武竞技?然而六连党支部却义无返顾接受了任务。他们说:正因为在机械化道路上,我们是后来者,才更要有敢于超越、后来居上的雄心,否则怎能跟上变革的需要?于是一场超常的科技练兵活动在六连展开了。他们一面挑选骨干不分昼夜钻研装甲兵驾驶、通信、射击三大专业技术,一面组织全连苦练车上作战的各种本领,干部则抓紧学习机械化作战指挥……结果,在金秋的演兵场上,六连不负众望,实现了“开得动、联得上、打得准、合得成”,创造了机械化改装的奇迹。

  2001年,更为严峻的考验摆在了六连的面前。全师组织海上实车训练,六连奉命担任先训试点任务。面对凶险莫测的大海,六连官兵在既无教材、又无经验的情况下开始了探索。时任连长贾新军第一个驾车下海。从泛水航行到装载卸载、从编波冲击到排障破障、从技术到战术,他们一个课目一个课目地试,一关一关地闯,甚至在三级风四级浪这样的极限天候海况,他们也勇敢地驾车下海试验……终于为我军这支年轻的两栖机械化部队成功地闯出了海上训练的新路。

  2003年,师党委又把更加艰巨的任务交给六连:进行两栖装甲分队夜间海上装卸载和作战训练试点。这是我军装甲兵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难课目。他们不畏困难,充分挖掘现有装备的性能,依靠科学成功地破解了夜间海上泛水航行保持航线难、定位难等难题,完成了试验任务。他们还在全师第一个完成两栖装甲步兵连夜间实弹战术演习……把连队战斗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又一次站到了全师训练改革的潮头。

  驾着新型铁骑向着变革的目标冲击,“硬六连”官兵蓦然发现:与机械化挑战一同到来的还有信息化挑战。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才能科学地实施转变

  近几年,“硬六连”官兵经历的变革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对这场变革认识也在逐步深入。一段“走麦城”的经历至今仍深印在官兵的脑海里。那是改装之初连队进行海上驾驶训练,正当两栖铁骑破浪前进的时候,发动机却突然停转,威猛的铁骑顿时变成了随浪漂浮的“铁柜”,失去机动和作战能力。事后查找原因发现:原来是驾驶员没有按规定使用车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是凭目视和海上临时设置的浮标和小旗进行驾驶,结果偏离了航线,误入鱼网区,导致发动机被鱼网缠住。问及为什么不使用?回答是:系统太复杂、难操作、有时还有误差,不如目视驾驶简单、痛快。个别战士甚至背地里把“卫导”讥讽为“误导”。一段时间里,连队官兵还出现对机械化装备驾驶、故障排除和车载武器射击练得热火朝天,对学习掌握车载指挥自动化系统却望而却步、敬而远之。

  战士们的回答和连队训练中出现的冷热反差,引起了六连党支部的反思:眼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正在加速发展,光在机械化上花气力,不在掌握信息技术上下功夫,能应对未来战争的挑战吗?在师团党委的支持下,一场“面对世界军事变革的挑战,怎样才能实现连队战斗力建设的跨越式发展”的讨论在六连展开了。官兵们认真学习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深入剖析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形势和连队的实际,对面前的这场变革的认识深刻了,对连队的发展道路看清了:要跟上飞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迈过机械化这道“坎”,还要翻信息化这座“山”。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才能科学地实施转变。

  在苦练机械化本领的同时,努力钻研学习指挥自动化知识和技术的热潮在连队兴起了。在海滩上、在战车中、在计算机模拟室里……官兵们从指挥控制系统最基本性能抠起,单机模拟、组网训练、实车练习、海上运用,一动一动苦练,一步一步提高。他们在全师最先派骨干到研制系统的厂家学习信息技术,最先把电子地图装进车载自动化指挥系统,最先把指挥自动化系统应用到实兵实车的战术训练中。不仅连队干部和骨干,而且连一些普通士兵也会运用战车内指挥控制系统进行自动导航定位、数据传输、战场态势实时采集显示和指挥控制。连队还为全师部队进行了海上联网指挥示范演练,推动了全师部队的信息化训练。

  对信息技术和知识的学习,还帮助六连破解了许多机械化训练和作战的难题:他们运用信息知识科学解决车上火箭筒复杂气候和动中瞄准问题,大大提高了命中率;他们把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与车载红外夜视系统结合起来应用,成功解决了夜间无照明条件下,精确驾驶、编队、航渡和装卸载难题;通过对信息知识钻研,他们还掌握了一些破解“敌”信息战的招法。去年一次检验性演习,六连担任主攻。正当战斗顺利发展,连队准备对“敌人”发起最后攻击时,假设敌突然实施信息攻击,非法侵入六连的通信指挥网络,传递假信息,命令他们停止进攻。他们凭着对信息战的研究,识破了敌人的信息欺骗,圆满完成了演练任务。前不久,他们又把南昌陆军学院的电脑专家请到连队,共同研制开发了全军第一套两栖装甲步兵连计算机战术模拟对抗训练系统,让连队干部骨干在网上研练战法,提高战术水平。

  在品味种种甜酸苦辣之后,“硬六连”官兵意识到:推进军事变革需要人与装备的双重进步。按照现代化的要求大力提高自身科技素质,才会为更大的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几年到过“硬六连”的人,都为六连官兵在素质上的巨大变化感到吃惊:

  去年4月,集团军军长到六连蹲点,当时伊拉克激战正酣。午饭时,全连刚落座,战士唐斌煊便朗读了一篇广播稿:“伊拉克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析事论理,颇有见地。军长听了暗自吃惊,饭后找来连队干部查问,是否是他们捉刀代笔?连队干部据实报告,确实是战士自己写的。伊拉克战争一打响,连队就开展了士兵论“战”活动,许多战士都在联系实际思考连队的训练改革问题。

  装甲兵指挥学院一位教授到部队搞调查研究。六连的战士听说后专门把教授请到班里,和他一起讨论改革装甲步兵班的作战指挥问题。让教授大感意外的是,战士们讨论起来,既有理论,又有实际,还把自己的观点写成了学术论文。教授仔细读过,觉得很有价值,帮助修改后,专门推荐给一家装甲兵学术杂志发表。改装以来,官兵们已经结合连队的实际写了几十篇有关两栖机械化分队训练和建设的学术论文,不少被学术刊物发表,还被上级领导机关吸收到部队训练的教范和大纲中。

  生产新型两栖装甲战车工厂的技术专家到六连了解装备使用情况。没想到这支刚跨入机械化门槛的普通连队官兵竟一下子给专家们提了120多条改进意见和建议。既有机械方面的问题,也有指挥系统方面的问题。不少建议还有技术理论和实验数据作根据。专家们经过研究论证,吸收采用其中80多条,使装备设计更加科学,作战性能有了新的提升。

  许许多多的事实都在告诉人们:“硬六连”在变!这支英雄连队已不满足传统意义的军事过硬,他们正着眼飞速发展的军事变革的需要,按照更高的标准,努力打造能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现代士兵。

  六连的官兵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经历了痛苦的过程:面对机械化、信息化的挑战,曾经凭借过硬的“五大技术”在比武场上夺金摘银的训练尖子,在象征连队最高荣誉的“硬骨头战士”的评选中落选了!曾经在训练中打头阵、站排头的优秀班长骨干不得不向党支部递上了“辞职报告”……无情的事实在告诉这些曾经是人民军队最优秀的士兵,只有尽快提高自身的科技素质,才能适应我军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否则,就将被军事变革的大潮所淘汰!

  在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的驱动下,六连的官兵们开始把学习先进科技知识,提高科技素质作为提高战斗力的第一需要。连队着眼现代化发展制定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规划,在全团最先建起电脑学习室、科技资料库,全连70%的官兵掌握了电脑操作技术。在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的驱动下,落选的“硬骨头战士”、辞职的班长骨干毅然决然地从传统的荣誉光环中走出来,走进新装备培训队刻苦学习,通过科技练兵“脱胎换骨”,重新奋起,转变为驾驭新装备的尖子。

  在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的驱动下,各种学习现代军事理论、学习现代军兵种和装备科技知识、学外语的讲座在连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成为最吸引官兵的活动。近几年来,连队有83名战士通过函授和电视中专考试,25名战士考取了军事院校,3名干部考取了军事学研究生。

  伴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六连官兵的成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世纪之交,第一位拥有自动化指挥专业硕士学位和合同战术专业博士学位的高学历军官汤志文走进了连队,他们和先前来到六连的经济学硕士陶向明及一批本科生军官成为六连新一代带兵人。与此同时,战士也由过去以初中生为主体变成以高中生为主体,还有了大学生士兵。他们在继承发扬“硬六连”光荣传统的同时,发挥知识优势带领全连官兵更加刻苦地钻研高技术知识,提高科技素质,准备迎接更加艰巨的现代化挑战。

漫卷的硝烟遮蔽了如血的残阳,裂空的炮声回荡在海天之间。连长贾新军身子一沉,手中的操纵杆轻轻一抖,新型装甲车如离弦之箭,冲出海面———

  几乎在同一时间,他在三维电子地图上标绘出的进攻路线图,已通过车载指挥控制系统传递给紧随其后的全连9辆铁甲战车……

  黄昏的滩头阵地上,呈现出一幕壮观的“战争”场景:武装直升机掠地攻击,各种舰炮密集发射,10辆两栖装甲步兵车组成的突击群以雷霆之势向纵深地域疾进冲击……一面战旗上的5个大字在道道火舌中格外夺目———“硬骨头六连”。

  目睹这一切,1964年1月22日被国防部命名时的“硬六连”指导员杨守杰心潮难平:曾在“骡马化”“摩托化”时代以敢于冲锋陷阵、刺刀见红威震敌胆的六连,在祖国日益强大的今天,已经插上了钢铁翅膀,蜕变成锐不可当的两栖精兵!

  从传统步兵到机械化、信息化步兵,从单一地面作战到陆地海上两栖作战,从体能型士兵到知识型士兵———发生在“硬六连”身上的历史性巨变,浓缩着人民军队跨越式发展的时代进程。

  1998年深秋,伴随着我军加快推进精兵之路的步伐,“硬六连”所在的南京军区某师被改编为两栖机械化师,站在了向信息化迈进的高起点上。

  当一辆辆水陆装甲车开进“硬六连”的时候,这个昔日凭借步枪、手榴弹、铁脚板创造出一系列战争神话、全军唯一两次被最高统帅部授予荣誉称号的英模连队,经历了一场剧烈的阵痛。

  全师步兵五大技术“全能尖子”丁大超,曾凭着超人的体能获得连队最高荣誉———“硬骨头战士”。然而,首次参加两栖登陆作战演练,丁大超却因不懂装甲技术,更不懂新型战车上现代化的电子设备,而成了训练中的“看客”,不得不退出当年“硬骨头战士”评比,尴尬地辞去班长职务。

  “丁大超现象”,在“硬六连”引发了一轮前所未有的冲击波:一个完全靠米数、秒数、环数称雄演兵场的时代结束了,不抛却传统的步兵情结,不冲破传统作战观念的束缚,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所遭遇的绝不仅仅是尴尬。

  引起震荡的远不止这些。那年冬天,拥有军事科学院合同战术学博士学位的汤志文出任“硬六连”副指导员。起初,战士们并未在意这个文文静静的学生官。但一走上演兵场,大家却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轻重武器样样精通;网上对抗,全连精选出的网络高手在他面前一一败下阵来;卫星定位,数据传输,指挥控制,一项项高新技术被他运用得挥洒自如……

  汤志文的到来,使“硬六连”官兵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主宰中国军队发展的将是高技术装备与高素质人才的完美结合。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军事变革,新一代硬骨头战士必须把自己锻造成智能、技能、体能合一的新型军事人才。

  一浪高过一浪的科技练兵热潮在练兵场上掀起:昔日的越障尖子驾驶着隆隆战车在波峰浪谷中冲击,神枪手、神投手全神贯注操纵起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曾经八面威风的“武状元”一头钻进连队的微机房、外军资料室、高新武器战法演练中心……

  让“硬骨头”插上科技翅膀,成为“硬六连”新的连训。短短两年时间,全连官兵的素质发生了明显变化:32人通过自学取得大专以上学历,17人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47人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53人取得装甲兵等级证书……大学生士兵,博士、硕士军官构成了“硬六连”新的方阵。

  这是勇者无畏的一代,更是智者无敌的一代。面对全新的武器装备、陌生的战场环境以及从未涉及的训练课题,一切从零开始的“硬六连”官兵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用一次次超越自己更超越别人的艰难探索,锤炼着自己更锤炼着中国陆军的羽翼。他们提出的82条改进新装备的建议被研制单位采纳,开发的“轻武器激光模拟射击系统”获军区科技成果一等奖,总结的“网络通信与GPS系统使用的8条经验”被全师推广,探索出的机械化部队新训法被收入院校教材,连队官兵的8篇学术论文被全军性刊物采用……

  2000年10月,当又一个收获的季节到来的时候,“硬六连”官兵带着他们的新装备、新战法出现在燕山脚下的全军科技练兵成果交流会演示现场———高昂的士气、精湛的技能、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作风,赢得了总部首长的高度评价。就在这次代号为“砺剑2000”的世纪大演兵中,江泽民主席向全军发出的“不断把科技练兵引向深入,努力提高军事训练工作水平”号召,更加激发了“硬六连”官兵向着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的目标奋进的豪情。

  长风怒吼,浊浪排空,暴雨裹着雷电砸向茫茫海面上时隐时现的一辆辆战车。

  这样险恶的天候海象,按常规装甲车是不宜下海训练的。然而,“硬六连”官兵却迎着狂涛向着怒海深处进发了。他们深知,现代战争由不得自己选择气象,要赢得未来战争的主动权,必须锻造出战胜一切困难和险阻的过硬本领。

  万顷波涛中,钢铁巨阵破浪前行。抢滩登陆的两栖装甲集群与机降部队汇成强大的突击力量,对“敌阵”予以立体突破,分割围歼……

  “压倒一切敌人的狠劲,百折不挠的韧劲,坚持到底的后劲。”当年,六连官兵就是以这样的“三股劲”,铸就了拖不垮、炸不烂、压不倒的“硬骨头精神”。今天,还是靠着这样“三股劲”,昔日的“陆地猛虎”正在一步步变成“海上蛟龙”。改装5年,“硬六连”年年被评为军事训练一级连,创下了全师训练史上数十个第一:首次完成多种海况下的驾驶训练、首次实现海上编队训练、首次采用导航系统组织训练,最早具备复杂天候、多种潮位抢滩登陆能力……19次参加军事比武,16次夺得第一。

  如今,“硬六连”已经成为所在部队高素质新型人才的摇篮:全团四分之一的技术骨干和战斗骨干出自“硬六连”,当年的副指导员汤志文已经走上团参谋长的岗位,5年前第一次面对装甲车下海不知所措的丁大超,也成了驾驶战车驰骋江海的“铁甲勇士”和通晓数字化技术的“信息尖兵”。

  就在“硬六连”被国防部命名40周年前夕,丁大超重新跨入了“硬骨头战士”行列。接受这一荣誉的时候,经历了从困惑的阵痛到跨越的自信的丁大超,面对那面血染的战旗,热泪涟涟。的确,相对于从摩托化向机械化、信息化的转变,“硬六连”官兵素质的跃升无疑更具深远意义。

  就在这一天的训练日记中,丁大超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真正的考验在战争、在将来!
已通过车载指挥控制系统传递给紧随其后的全连9辆铁甲战车……

全连一共十辆车。就是那辆指挥车不知是不是真的是连指挥车,也太NB了一点。
感谢自动步枪和王荣的好贴!
那辆M1是威龙出的,他们应该是闲麻烦,所以没装履带,,,,真的很麻烦,活活
好!攻台先锋!!!
抗颠簸训练



攀登训练



车辆看来不止十辆啊。
那个M1的模型不错,口水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