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江山美人,红颜祸水们的故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5:17:01
作者:缭乱人生

(1)


  
  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自古红颜多祸水.'而网上更是罗列出了古代十大红颜祸水排行榜,按时间排名依次是:"妺喜;妲己;褒姒;西施;吕雉;貂蝉;贾南风;杨玉环;客氏;慈禧."到底这些红颜祸到什么程度暂先不说,先评评这些红颜的相貌,祸水榜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竟占了三席,唯一漏网的王昭君幸亏是去了塞外,不然90%也会变成祸水中的一员,至于妺喜;妲己;褒姒这三位红颜,大概是由于年代和名声的原因没能和四大美女比肩,但推想过去能让君王如此迷恋想来也是绝色中的极品.吕雉;客氏;慈禧.比上述的七位差了一些,但也绝对是美人,最后剩下的一位贾南风绝对是祸水榜上的异类,如此丑陋的相貌,不知晋惠帝司马衷怎么还能容她误国,难道妻管严也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的一种?
  
  以上九个美女加一个丑女到底作了什么被人指责为误国呢?先说说妺喜;妲己;褒姒着三位,提到这三位美女不得不说说她们的丈夫夏桀;商纣和周幽,以上三位男性的共同特点是众人口中的昏君+暴君,亡国之君,但为什么偏偏就是这三个亡国之君身边出了危害这么大的红颜祸水呢?细想起来这个问题十分值得玩味,难道夏桀的爸爸;商纣的爷爷;周幽的祖父身边就没有祸水吗?我看未必,不久前有些专家站出来宣布商纣王并非昏庸之极,并且罗列出许多的证据,关于这些本人无法评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古代的事情除非现代的科技能发达到能穿越时空,否则谁也无法看到真正的真相,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都是人为记载的,既然是人为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些偏差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无意的,回到这篇文章夏桀;商纣;周幽肯定不会是明君,但到底昏庸到什么程度恐怕很难找出正确的答案.
  
  按照时间来说,祸水榜第一祸水就是妺喜,这位妺妺的出身十分的可怜,她原来生活在东方的小国施氏,但不知为什么当时强大的夏朝看施氏十分的不顺眼,施氏没办法只好选择举国投降,可谁知道夏桀竟然不准投降,并且放出话来:"老子看你们不顺眼,投降的不行,血洗了你们没商量."
  
  听到夏桀的这番言语,施氏全族陷入了无比的恐慌,打;打不过,跑;跑不了.怎么办?等死.而放出狠话的夏桀却表现的雷厉风行,说血洗立刻发兵,摆出一副不与施氏共日月的架势.眼看夏朝的军队就要杀过来了,施氏的首领急得寝食不安,抓头撞墙,怎么办....怎样才能保住全族的性命.
  
  就在这时不知道是那位给首领出了个主意:"听说夏桀非常的好色,首领不如挑个美女给他送去,这样或许还有一丝生路."施氏的首领一听,"对呀,送个美女,钱他不要,美女他还不要."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选美活动在施氏小国中展开,其实也不用选,到底自己国家里谁最漂亮,我个人认为施氏的首领肯定十分清楚,毕竟就这么点地方,这么些人,谁家有个漂亮闺女相当与国花这个级别的,大家都应该门清,更何况这个国花还是他的妺妺.
  
  于是在死亡和献出自己妺妺之间,施氏头领选择了后者,可怜的妺喜像个物品一样被贡献给了夏桀.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一个年轻的少女(可能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邻家哥哥)突然被告知明天你要去嫁给一个陌生人,因为这个人扬言要杀了你全部的亲朋好友和家人,我们没办法只好把你送给他做媳妇,以换取我们的活命.说完后还要在补充一句:这个人已经有许多妻子,并且十分的好色.
  
  妺喜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没办法,一个弱小的女孩在这时能做什么?于是在历史中的某一天妺喜被贡献给了夏桀,而夏桀一看妺喜的美貌,非常的兴奋,说道:"哎哟,天下竟有如此美女,施氏部落真是大大的良民,给自己一个如此好的配偶,不打你们了,继续活着吧."再于是夏桀命令军队撤退,自己则带着妺喜高高兴兴回了夏的都城斟鄩.作者:缭乱人生

(1)


  
  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自古红颜多祸水.'而网上更是罗列出了古代十大红颜祸水排行榜,按时间排名依次是:"妺喜;妲己;褒姒;西施;吕雉;貂蝉;贾南风;杨玉环;客氏;慈禧."到底这些红颜祸到什么程度暂先不说,先评评这些红颜的相貌,祸水榜里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竟占了三席,唯一漏网的王昭君幸亏是去了塞外,不然90%也会变成祸水中的一员,至于妺喜;妲己;褒姒这三位红颜,大概是由于年代和名声的原因没能和四大美女比肩,但推想过去能让君王如此迷恋想来也是绝色中的极品.吕雉;客氏;慈禧.比上述的七位差了一些,但也绝对是美人,最后剩下的一位贾南风绝对是祸水榜上的异类,如此丑陋的相貌,不知晋惠帝司马衷怎么还能容她误国,难道妻管严也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的一种?
  
  以上九个美女加一个丑女到底作了什么被人指责为误国呢?先说说妺喜;妲己;褒姒着三位,提到这三位美女不得不说说她们的丈夫夏桀;商纣和周幽,以上三位男性的共同特点是众人口中的昏君+暴君,亡国之君,但为什么偏偏就是这三个亡国之君身边出了危害这么大的红颜祸水呢?细想起来这个问题十分值得玩味,难道夏桀的爸爸;商纣的爷爷;周幽的祖父身边就没有祸水吗?我看未必,不久前有些专家站出来宣布商纣王并非昏庸之极,并且罗列出许多的证据,关于这些本人无法评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古代的事情除非现代的科技能发达到能穿越时空,否则谁也无法看到真正的真相,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都是人为记载的,既然是人为就有可能出现偏差,这些偏差有的是故意的,有的是无意的,回到这篇文章夏桀;商纣;周幽肯定不会是明君,但到底昏庸到什么程度恐怕很难找出正确的答案.
  
  按照时间来说,祸水榜第一祸水就是妺喜,这位妺妺的出身十分的可怜,她原来生活在东方的小国施氏,但不知为什么当时强大的夏朝看施氏十分的不顺眼,施氏没办法只好选择举国投降,可谁知道夏桀竟然不准投降,并且放出话来:"老子看你们不顺眼,投降的不行,血洗了你们没商量."
  
  听到夏桀的这番言语,施氏全族陷入了无比的恐慌,打;打不过,跑;跑不了.怎么办?等死.而放出狠话的夏桀却表现的雷厉风行,说血洗立刻发兵,摆出一副不与施氏共日月的架势.眼看夏朝的军队就要杀过来了,施氏的首领急得寝食不安,抓头撞墙,怎么办....怎样才能保住全族的性命.
  
  就在这时不知道是那位给首领出了个主意:"听说夏桀非常的好色,首领不如挑个美女给他送去,这样或许还有一丝生路."施氏的首领一听,"对呀,送个美女,钱他不要,美女他还不要."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选美活动在施氏小国中展开,其实也不用选,到底自己国家里谁最漂亮,我个人认为施氏的首领肯定十分清楚,毕竟就这么点地方,这么些人,谁家有个漂亮闺女相当与国花这个级别的,大家都应该门清,更何况这个国花还是他的妺妺.
  
  于是在死亡和献出自己妺妺之间,施氏头领选择了后者,可怜的妺喜像个物品一样被贡献给了夏桀.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况,一个年轻的少女(可能已经有了自己喜欢的邻家哥哥)突然被告知明天你要去嫁给一个陌生人,因为这个人扬言要杀了你全部的亲朋好友和家人,我们没办法只好把你送给他做媳妇,以换取我们的活命.说完后还要在补充一句:这个人已经有许多妻子,并且十分的好色.
  
  妺喜当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是没办法,一个弱小的女孩在这时能做什么?于是在历史中的某一天妺喜被贡献给了夏桀,而夏桀一看妺喜的美貌,非常的兴奋,说道:"哎哟,天下竟有如此美女,施氏部落真是大大的良民,给自己一个如此好的配偶,不打你们了,继续活着吧."再于是夏桀命令军队撤退,自己则带着妺喜高高兴兴回了夏的都城斟鄩.
(2)
  
  背井离乡向俘虏一样被夏桀掳到斟鄩的妺喜非常的不快乐,离开了亲人没有了朋友,孤孤单单的每天还要面对夏桀这个好色之徒,妺喜的生活没有了一丝乐趣.但就是在这样没有乐趣的生活中妺喜渐渐的发现,夏桀虽然好色但对自己的喜爱却远远超过了其它女性,简直到了溺爱的程度,于是向所有被宠坏的女孩一样,妺喜开始视宠而骄,使性子,耍小脾气.
  
  首先妺喜小姐表示了对夏桀所住宫殿的不满,她认为这个地方太破旧了,简直不是人住的地方.但问题出现了,夏再怎么说也是也是当时东方最大的王国,而施氏呢?充其量也就相当于一个比较大一些的城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夏桀的宫殿再怎么寒碜也要比妺喜在施氏时住房子好吧.但妺喜就是不满意,这个不满意可能只是妺喜一种心情的表现,但也可能是一个阴谋的开始.
  
  当时的夏桀并不算昏庸,据说还是文武全才,能够生擒野牛、老虎,折断钩锁,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但这个人也有一些致命的缺点刚愎自用,性情暴虐.这些缺点在遇到妺喜以前并没有暴露的太多,但当妺喜来了以后,夏桀的缺点被无限的放大,并最终酿成了亡国的悲剧.
  
  在知道妺喜对宫殿不满后,夏桀再次表现出了他的果断:"不满意,拆了,盖新的."于是一场异常浩大的工程在斟鄩开始施工,因为夏桀是皇帝是最大的领导,所以他盖房不用给钱,这样他就不用计较成本,想盖多大就盖多大,想要多豪华就要多豪华.但这可苦了他手下的官员,没这么多钱呀,怎么办.没办法,只好向下摊派,到最后还是苦了百姓,不但要给钱,还要免费参加劳动.
  
  就着样义务的劳动持续了很久,终于有一天新的宫殿盖好了.从外表看宫殿金碧辉煌、宏伟壮观,但着其中包含了多少普通老百姓的血汗和咒骂,又使夏朝失去了多少的民心.可是聪明的夏桀看不到这些,望着高得难以让人仰望的宫殿,夏桀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倾宫"并立刻带着妺喜高高兴兴的搬了进去.
  
  有了新房子,妺喜小姐还是不高兴,住的有了,但吃的;喝得;玩的等配套设施还不够健全,唉,只好继续向夏桀要,我人都给了你了,这些身外之物你一定得满足我呀.夏桀一想,行没问题.于是朝也不上了,别的事情也不处理了,整天陪着妺喜.想吃啥就吃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开始的时候夏桀或许对这样得生活有些不安,但慢慢他就彻底堕落在这种日日山珍海味,夜夜歌舞升平得生活中无法自拔.
  
  但这样妺喜还是不满足,经常培养出自己的一些特殊的嗜好,比如某天妺喜小姐突然喜欢上听丝绸被撕裂的声音,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妺喜的这种举动有些报复的心里,可夏桀不管这些,喜欢听,咱就撕.宫殿里的撕完了,上城里找,城里的也撕完了,没关系夏朝幅员辽阔让各地每天进贡.自己撕累,让宫女撕,就着样不知道有多少珍贵的丝绸因为妺喜的耳朵,四分五裂,天下也不知有多少人失去了做衣服的材料.
  
  又过了一段时间,或许是丝绸破裂的声音听腻了,妺喜小姐又找到了一个新的爱好,听珠玉碰碎的声音.为什么要听珠玉碰碎的声音呢,其中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珠玉比丝绸贵,事情到这种地步妺喜的内心表露无疑,就是要搞破坏.但已经被迷的昏了头的夏桀没有了往日一丝的英明,喜欢听,咱砸.于是各地又被要求源源不断的进贡美玉.
  
  以后的日子里诸如此类荒淫无聊,罕有所闻的事情一件一件的层出不穷,而夏桀根本不在乎,只要能天天抱着妺喜喝酒,就一切OK,在他心里自己的统治像太阳一样永远不会灭亡.可他光想自己了,忽略了天下人的感受,不但引起了百姓的不满,同时也引起了各路诸侯的不满,大家心里想了:"见过混蛋的,没见过这么混蛋的.在跟着夏桀混下去没有前途了,看不见希望呀."于是暴动的种子产生了.
 (3)
  
  不久之后第一颗暴动的种子发芽了,当时沉迷于酒色的夏桀为了炫耀自己的伟大,召集天下所有的诸侯来到有仍参加聚会,为什么会有这次聚会呢?可能是夏桀已经察觉到诸侯对于夏朝的不满,所有做皇帝的都是这样,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皇位,不管是潜在的威胁,还是实质的威胁,只要发现苗头立刻就会采取行动.
  
  诸侯们不想去呀,可是没办法,当时的夏朝太强大了,可以轻易的让任何一个诸侯国在地图上消失.于是大家只好硬着头皮去参加这次聚会,但这时第一个出头鸟出现了,他就是
  夏朝东部附属国有缗的首领,此君迫于无奈也去参加了有仍聚会,但不知聚会中发生了什么让这位有缗首领没等到聚会结束便愤然离去,要说这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夏桀派个人训斥他一下,罚点钱,要几个美女也就完了.
  
  可事情偏偏发生在了这个微妙的时候,夏桀是残忍好战,但这件事真有些箭在弦上不得不放意味.前面说了夏桀召开有仍聚会是为了震慑诸侯不要有非分的想法,眼看聚会很成功,即将完美结束,可这时有缗首领不打招呼就走了,这无意与结结实实的抽了夏桀一个大嘴巴,试想以夏桀的性格,真是事可忍,孰不可忍呀.你不给我面子,我就消灭了你,不但要消灭你还要拿你做为榜样,让大家看看不服我的后果.
  
  于是一场杀鸡给猴看的正剧发生了,夏桀带着强大的夏朝军队,挟持着参加有仍聚会的诸侯首领,杀气腾腾的冲向了有缗.事情的结果,有缗像所有出头的鸟儿一样被'啪'的一枪消灭了,它的所有美女;钱财被夏桀一掠而走.而所有看到这场正剧的诸侯表面上对夏桀敬畏有加,但内心里发抗的气焰更加的高涨,毕竟谁也不想做下一只杀给猴看的鸡,不想做鸡,一方面要表现的乖一些,但更重要的是使自己强大起来,强大到足以击败杀鸡的人.
  
  这件事表面上结束了,夏桀高兴呀,目的达到了,又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于是他更加的荒淫了.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将物质的享受提升到了极点.并且挖了一个很大的水池,蓄满酒,名曰酒池.他为什么要做这些呢?答案很简单妺喜不高兴.来到了斟鄩,变成笼中鸟的妺喜很可能已经得了忧郁症,她的内心非常的排斥现在的生活,在她心里自己并不是夏朝的王后,而是一个可怜的不能回家的流浪者.
  
  而夏桀呢?他就想看到妺喜的笑容,这种事情在每一对爱人之中都会发生,并不奇怪.但当这对爱人中的一位是拥有天下的帝王,那么这件事就会变质了.客观的说夏桀盖豪宅,;撕丝绸;砸美玉跟现在社会,男孩为自己喜爱的女孩买个冰激凌,送束鲜花,或者买个钻戒并没有实质的区别,出发点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夏桀的礼物太奢侈,近乎于变态,并且是通过搜刮其他人的财产来完成的.
  
  《列女传》里,妺喜最高的罪恶竟然是笑。真是荒诞,一个女孩的笑有错吗?如果妺喜不是被囚禁在斟鄩,而是在施氏过着平淡或者不平淡的生活,她还会整天郁郁寡欢,无心笑颜吗?我想应该是不会.之所以把妺喜的笑视为罪恶,是因为夏桀为这个笑付出了太多,他用整个国家做为筹码来换取美人的一笑,结果夏桀赢了微笑,却输了天下.
  
  向所有即将灭亡的朝代一样,夏桀身边的贤臣快速的减少,而佞臣却越来越多,这其中贤臣的代表太史令与伊尹叛投了商汤,关龙逄被斩首示众,而让大臣们最不能容忍的是夏桀竟然撕毁了记录自己祖先丰功伟绩的“皇图”,这下群臣彻底绝望了,一个连祖宗都不要的人还有什么药可以医治?佞臣代表则是赵梁,此君应该只会拍马屁,帮助夏桀搞浪费,其它一切不会,但就这样一个人,却平步青云得到了本不应该有的重视.
  
  夏朝到了这种状况已经千疮百孔了,国力大不如前.原先早已心怀不满的诸侯,开始蠢蠢欲动.但夏朝还是十分强大的,尤其是它的军队,诸侯一次次的暴动,又一次次的被镇压,动乱持续很久以后,当夏朝终于力有不支出现疲态的时候,一个最为成功暴动者出现了.
 (4)
  
  与刚愎自用,性情暴虐的夏桀截然相反,商汤在历史上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知人善任的皇帝.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大起来,于是做为商族首领的商汤被夏桀骗进斟鄩囚禁了起来,这时商族中人的聪明才智起了作用,他们首先给夏桀送了大批的金银财宝,然后又开始贿赂夏桀身边的那些佞臣;妃子.面对商族的糖衣炮弹,夏桀身边的人被拉下了水,开始为商汤求情,而夏桀本人也收了礼,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这位可能即吃了也拿了的夏桀明知到商汤有危险,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人了.由此可见贪污腐败永远都是祸国的根源.
  
  从新获得自由的商汤第一件事就是将居住地迁至亳,这是一个非常绝妙计划,因为从亳到夏朝的统治中心完全是一马平川,如果起兵,商朝的军队就可以像一把利剑一下子刺穿夏朝的心脏,不给夏桀任何的喘息时机.按说夏朝的人也不是傻瓜,应该可以看出商汤的阴谋.但当时夏朝的贤臣们没有什么发言权,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想在给夏桀出主意.而佞臣受了商的贿赂,只好装作看不见.夏桀本人每天把妺喜放在膝盖上饮酒作乐的同时,还要想尽办法让妺喜高兴,也分不出精力去管商汤在做什么.于是商汤武装暴动的第一步计划成功了.
  
  接下来商汤开始第二步计划,要想成功暴动就要培养出强大的势利,而强大势利的产生一方面要自己内部的稳定,一方面要召集人才.这两者相辅相成,并不存在任何矛盾之处.于是像所有成功推翻另一王朝的帝王一样,商汤开始想尽办法让自己统治区内的人民过上好日子,同时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他先后聘用了从夏而来的伊尹和贤臣仲虺为左右相.这样许多年后,商汤的力量大大的增加,许多弱小的部族看到商汤统治区内的人民生活的这么好,也自动的投奔了过来.看到时机仿佛已经成熟伊尹给商汤出了个主意:"咱们先试探一下,不给夏桀进贡了,看看他有什么反映."
  
  而夏桀再次表现出了自己的果断,不给钱,打.于是他征调九夷的兵力要攻打商,大家主意这里是九夷的兵力,夏并没有自己出兵,这就给了商汤一个明确的信号,我夏桀还掌控着天下绝大部分的诸侯,你要造反没门.商汤也乖巧,立刻从新进贡,称错认罪,第一次的试探便以失败告终了.
  
  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又过很长时间,夏桀的所作所为越来越过份,许多人都忍受不了背叛了,夏朝的力量大大的减弱,商汤又趁这段时间将一些死忠于夏桀的部族消灭,于是夏桀彻底变成了孤家寡国,没有诸侯再愿意听他的命名,看到时机已经彻底成熟,商汤再次停止进贡,并且起兵灭夏.战争的过程这里忽略不说,其结果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商汤,顺利的击败了邪恶的化身夏桀,而商汤本人也开创了以武力夺得天下的先例,打破了天子是不可变的定律.
  
  夏桀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红颜祸水妺喜的结局有很多种说法,一种是他俩被商俘虏流放到南巢活活饿死,另一种是两人成功逃逸到南巢,然后因病而亡,不管是结局如何,总之夏朝完了,纵观妺喜的一生,从战俘到皇后,充满了传奇的色彩,她爱不爱夏桀无从考证,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妺喜的一生都不快乐,由一个首领的妺妺变成了一个俘虏,一件玩物.妺喜除了自杀之外只有选择向命运低头,她的内心可能十分的压抑,所以她笑不出来.而夏桀呢疯狂的爱上了妺喜,想要让她快乐给她幸福,但他只知道用钱,用自己的权利却忽略了问题的根本所在.
  
  有人说夏亡于妺喜,但妺喜真正做了些什么呢?如果夏桀不是那么荒淫无道,一个并没有乱政的妺喜能做出什么呢?她是要求了很多,有许多过分的请求,但夏桀如果是个明君完全可以换一种手段来满足妺喜,毕竟谁也没有能力逼迫他做任何事,他是天下最大的.退一步说,没有妺喜夏朝就不会灭亡吗?谁保证不会出现个姐喜;姑喜什么的.
  
  然而得了天下得商汤怎么也不会想到几百年后,自己的子孙中竟然出现了夏桀和妺喜的翻版,并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5)
  
  大商帝国从商汤开始立国几百年,其间经历了无数风波,终于传到了它最后一位主人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手里,子辛是谁?或许很多人都不清楚,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商纣王,对于纣王这个称号我认为这是后人给子辛硬加上的,毕竟纣这个字的解释非常之不好,除非当时的纣字有另外一种解释,否则做为一个国家的帝王不大会给自己起这样字意不祥的名字,但本文仍称呼子辛为纣王,没办法谁叫纣王这个名字太响亮.
  
  商纣王一直是历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人物,史记纣王:“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大家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眼熟,同样才智过人,同样能徒手和猛兽格斗,谁能想到商纣;夏桀两个亡国之君,竟然都是文武全才的能人.一部'封神榜'让纣王和妲己获得了千古的骂名,纣王成了昏君的楷模,妲己则完美的宣示了貌美如花;心如蛇蝎这句话的含义,甚至连她是否属于人类这一点也被长久的质疑,真是悲惨.
  
  先抛去历史不说,光论封神榜,那个被狐狸附体的妲己难道不是很可怜吗?本来是聪明漂亮的大家闺秀,突然被只狐狸附在身上,不死不活,没有独立的意识还要承担千古骂名,真是祸从天降,倒霉到家了.再说说那只狐狸,本来自由自在,谁想与它互不相干的纣王得罪了女娲,于是女娲便派她祸乱商朝,由这点看这只狐狸要干的事情竟然跟姜子牙是一样的,其危险性还远高于姜子牙,于是一只自由的狐狸变成了女娲的棋子,既然她是狐狸,那么在她眼里人便不是她的同类,那么她想怎么祸害人也不为过,因为她不是人.既然要完成任务就要不择手段,可当这只狐狸很好的完成了任务的时候,她却成了一只替罪羊,功劳没得到,反到把命丢了,多冤呀,试问没有女娲对纣王的闺恨,怎会有妲己祸国,在妲己祸国时如果女娲告诉她,你的所作所为过份了,那么妲己还会如此疯狂,由此可见这只会附身的狐狸只是这场阴谋的牺牲品.
  
  再回到历史,纣王是什么时候遇到妲己的呢?史记公元前1047年,纣王对有苏部落发动进攻。掐指一算,当时的纣王已经在位四十年了,对于纣王几岁做的皇帝我不太清楚,不过正史上记载纣王是20岁嗣的位,这样算来执政四十年后,纣王已经是个六十岁的老头了,一个老头还这么好战真是让人难以理解,更奇怪的是中国历史上这样好战的皇帝老头笔笔皆是,再推想到国外这样的老头也不在少数.
  
  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夏桀攻击施氏得到了妺喜,商纣攻击有苏得到了妲己,略微有些不同的是夏桀并没真正的打,而商纣则实实在在的消灭了有苏,从这点看来妲己比妺喜更加的悲惨,简直就是家破国亡,还有一点不得不说妺喜是施氏首领的妺妺,妲己的是有苏首领的女儿,两个曾经地位都很高贵的女孩同样变成了俘虏,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的多变.
  
  关于商为什么要攻打有苏,历史没有准确记载,但这场战争肯定是一边倒的情况,弱小的有苏面对强大的商朝,无异于螳臂当车,很快就被击溃了,全族人都做了俘虏.而当时可能已经白发苍苍的纣王趾高气扬的看着被自己掠来的俘虏时,忽然发现在俘虏群中竟然有个异样年少美貌的女孩,而这个女孩不但婷婷玉立,眉目秀美,并且还带有游牧民族那种狂野而开放的气质.可想而知当时的纣王肯定是眼前一亮,心底那种随着岁月的洗刷已经消沉的最原始的欲望,一下子就被勾引了起来,于是他连忙打听这个女孩是谁?很快答案传来了,女孩是有苏部首领的女儿妲己.
  
  得到答案的纣王立刻召见已经成为俘虏的有苏部首领,很明确的问他,愿意把女儿给我,还是愿意去死.事情到了这种地步那位可怜的首领还有什么选择,给与不给只是一个形式,他根本没有能力去阻止,换句话说就是他想阻止也没有作用.既然时局如此,那就同意吧,这样还能保存全族人的性命和自由,牺牲女儿一个,幸福全族人,值,于是有苏首领亲自将自己年轻的女儿送给了一个老头.
(6)
  
  名正言顺得到妲己的纣王非常的高兴,赦免了有苏全族,并告诉他们:"你们回去好好生活吧,我不会再欺负你们了."然后带着这次战争最大的战利品妲己回到了商的都城朝歌.关于纣王时商的都城在那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历史给出的两个答案分别是朝歌;殷墟.至于这两个城市的名字是不是指的一个地方,或者那个是旧都那个是新都,那个是主那个是陪衬,本文不做探讨,但纣王自己喜欢在朝歌待着,他住的玩的地方也都在朝歌.
  
  不知道初到朝歌的妲己会是什么心情,或许跟妺喜初到斟鄩时差不了多少,家人不见了,环境也变了,四周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虽然表面上过的风光得到了纣王宠爱,但内心的空虚;寂寞却是无法排解.这里妲己又比妺喜悲惨了些,夏桀的岁数充其量只能做妺喜的父亲,而纣王的年纪当妲己的爷爷都绰绰有余.每天都要面对同一个色狼对一个女孩来说是件多么悲哀的事,而比这还要悲哀的是这个色狼竟然还是个老头.
  
  当时的商朝十分的强盛,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而他的主人商纣在遇到妲己以前也可以算是英明神武,他最大的贡献在我看来就是发明了筷子,不要小看这个筷子,它也是东方文明一个很重要的象征,其意义不应该在四大发明之下.除了搞发明外纣王还善于打仗,在他执政期间,江淮的夷人经常侵略商朝,说是侵略不过只是抢些人,掠点财物,绝对不敢正面的和商交锋.
  
  但这也是纣王不可容忍的,于是纣王多次命人或者自己带兵攻打夷,而且每次都打赢了,于是源源不断的夷人变成了商的俘虏,有了这么多不要工钱的劳动力,商朝的物质文明建设当然更好了,同时农业、牧业和手工业也大大的发展.但俘虏实在太多了怎么办?于是纣王开始开发当时的一些贫困落后地区,结果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功,于是乎本来能听取大臣意见,和下属打成一片的纣王,开始飘飘然,刚愎自用起来,但这也没办法谁叫他总是取得成功呢.
  
  随着纣王内心的变化,他与大臣之间的矛盾产生了,或许当时这个矛盾还只是一个细小的裂痕,但妲己来了以后,就像给这个裂缝中钉了一颗钉子,使裂缝只能扩大,永远没有了愈合的可能.初到朝歌的妲己并没有像妺喜一样说纣王的房子不好,但这也有客观原因,纣王这个人不但政治,军事有一套,还颇为精通音乐;文化素养很高,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这样的人眼光也会很高,所以他居住的宫殿可能比妺喜初到斟鄩时看到的夏桀的宫殿豪华了很多,另外就是纣王飘飘然之后,对于生活的要求便高了起来,原先用的雕花的筷子;杯子纣王认为不够档次就把它们换成了象牙筷;犀玉杯.原先吃的食物营养不够,他就开始食用旄象豹胎,穿的更不用说怎么奢华怎么来,想来那个时期他肯定也会对所住的宫殿进行一番装修.所以我们的妲己小姐开始并没有对住的地方提出特殊的要求.
  
  但她却对纣王表示自己想家,想家这是一点错都没有呀,哪个离开家的游子,游女不想家呢?可问题是纣王不会放妲己回家,哪怕只是一段时间也不行.于是天才的纣王想出一个办法,我给你盖座高楼,你站在楼上眺望你远方的家吧,真不知当时得知纣王这个主意的妲己是否被气晕,姑且不论楼能盖的多高,有没有理论上看到有苏的可能,就当时没有望远镜这件物品来说,就算能看到有苏,但以人类的视力极限这也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可纣王不在乎你看的见看不见,他说盖就得盖,于是千古传名得摘星楼拔地而起.
  
  前面说了当时的商非常富强,奴隶多,干活的人多,盖个把摘星楼不在话下.看到这样妲己也没办法了,陪着纣王玩吧,而纣王呢?自认为已经为国家操劳了一辈子,是时候享受一下,休息一下了,于是酒池;肉林产生了,歌舞晚会,千人大宴不定期的随时举行.可纣王在纵情享乐的同时,还舍不得放权给自己的子孙,于是商朝的管理出现了混乱.
  
 (7)
  
  本来朝政混乱一下也没太大问题,毕竟以纣王的年纪也挺不了几年了,等把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平稳过渡完了以后,他就可以退出历史的舞台,也就没那么多关于他的非议了,万一他的后代被推翻了,我们也只能说一句商亡始于纣.如果他的子孙能多坚持几代,那纣王晚年的一切很可能被历史所忽略,再提到商朝亡国之君时就跟他纣王没关系了.可事情偏偏就是这么不如意,有个人一直就想取纣王而代之.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姬昌.姬昌为什么这么恨纣王呢?封神演义给出的答案是纣王听行谗言无辜将姬昌囚禁,姬昌的大儿子伯邑考为了营救父亲,带了七香车;醒酒毡与白色猿猴三样异宝,献给妲己.谁想妲己一看伯邑考这个小伙子长相太帅了,而且还会弹琴,就想小小的勾引一下,可没想到伯邑考为人正直当面就拒绝了她,妲己气愤了,他伯邑考太不给面子,并且她也怕伯邑考向纣王告发她勾引美男的罪行.便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诬告伯邑考调戏自己;诬陷完了还觉得不保险,便趁人不注意变回狐狸,诱使伯邑考进贡的白猿刺杀她,白猿再聪明也是个动物呀,于是中计.最后她还告诉纣王,伯邑考弹的琴声是在暗骂你白痴,昏庸呢.
  
  纣王本来是很喜欢伯邑考的,开始并不相信.但架不住妲己天天吹枕边风,终于有一天头脑一热相信了.他这一相信伯邑考就惨了,调戏;刺杀皇后,骂皇帝,这在古代是十恶不赦之罪,必死无疑.但纣王和妲己想出了一个比赐死更孙子的方法,他们把伯邑考割去了四肢,剁成肉丁,活着面做成肉饼送给他的父亲姬昌食用.而这个姬昌也不得了,是历史上所有算卦人的老祖宗,其算卦的本领可想而知.封神演义里描写他不知道那是他儿子的肉,但我却总觉得他是知道的,要不然他会对一个鹿肉饼有那么大反应,但为了活命他只好装作不知吃了.由此可见姬昌是多么的可怕,其内心无法用文字来描述.
  
  可历史上不是这样的,姬昌是有个儿子叫伯邑考,但早年夭折,并没有被任何人做成肉馅,小说那么写是为了突出反面人物的凶残,完全是情节需要.至于姬昌本人,史书的描写是个很有作为的创业主,他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跟商朝的开国皇帝商汤几乎一模一样.而周本是夏的后裔,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姬昌为什么反商,因为在他和他的祖先眼里,商不过是叛臣贼子,并不配拥有天下,做为最高统治者的应该是他们周姓一族才对.
  
  看到这里大家或许可以试着思考一下,为什么夏桀;妺喜;商汤和商纣;妲己;姬昌这两对人的关系,性情,遭遇会如此相似,这中间有多少值得玩味的地方,难道历史真的巧合到这种程度吗?既然姬昌和商汤相似,那他肯定也得被囚禁呀,结果事情就是这么巧,因为姬昌势利过于膨胀,引起了商王朝的警觉,被周描写成奸臣的崇侯虎向纣王进言,把姬昌搞到朝歌囚禁了起来.崇侯虎是不是奸臣无法定论,但囚禁姬昌这件事情站在商的角度来看他做得是正确的.
  
  姬昌被关起来了,他那个在封神演义里救父的好儿子伯邑考又不在.他是怎么获得自由的呢?答案很简单,行贿.有钱能使鬼都开始磨面,更不要说几个佞臣;后妃了,于是姬昌在做了两年囚犯之后向商汤一样被无罪释放了,真不知商汤如果地下有知看到着一幕会是什么感想,大概哭笑不得吧.
  
  放下姬昌如何继续他的谋反大业暂时不说,我们再回到纣王和妲己这里.他俩浑然不知大祸即将到来,仍旧自顾自的喝酒享乐,并且还经常去西山一带打猎,辉县附近踏青.一去十天半月不归.至于封神里及史书上描写的什么炮烙;折胫;刨腹看子之类的我认为可信度不是很高,到是裸舞;醺酒;浪费之类的比较可行.就着样过了一段时间纣王和妲己在摘星楼上玩腻了,对这栋建筑表示出非常的不满,认为它太小了,高度也不够,于是一个更加雄伟,更加出名的建筑开始破土动工了.
 (8)
  
  '饰以美玉七年乃成,大三里,高千仞,上造琼楼玉宇,殿阁重檐,玛瑙砌就栏杆,珠玉雕成梁柱,台高插汉,榭耸凌云。'多么雄伟的描述呀,这就是名传千年的鹿台.鹿台位于豫北淇县城西八公里的金牛岭内,是淇园八景之一,谓之“鹿台朝云。”在群山环绕之中,浮云仿佛穿台而行,四周以奇石;绿树;百花为景.再配以蝶舞鸟鸣,鱼戏蛙唱为乐,更有一潭为眼清澈如镜,清风栩来之时,碧波粼粼.风和日丽之日,云雾霏霏.潭映鹿台之影,台隐浮云之间.时现而时引,好似蓬莱仙处,远胜蜃楼之境.
  
  粗略的想象一下当年鹿台之美.真是让人神往.古来多少文人墨客寄诗与此,依托情思.遥想帝乙当年,美人在侧,天下归附.意满志得,抬眼处,兵戈强盛四海平.故国神游,红粉轻歌舞,金玉满堂.醉卧美人膝,疑处琼楼梦境蓬莱仙界.
  
  如此雄伟壮观的建筑工程,以当时商朝全部的人口来计算,需要全国绝大部分的人放下自己的工作,全部来参加建设才能竣工.这是一般人根本无法想象的,但想要建筑鹿台的纣王可不是一般人,他是商朝最高元首,同时他还可以支配无数的部族;小国.他想干什么没人能阻止.于是鹿台开工了,所有能用的钱财都被调集了过来,可这样还是不够,不舍的掏自己腰包的纣王,伸出一双老手,向大臣要,大臣们也不想自己破费于是就转过身向百姓要,可怜的百姓们只好为了统治者的一人之私,多交比以往翻了几倍的赋税,并且还要轮流的去进行义务劳动.由于当时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的落后,无数人因鹿台而死,而活着的人也对商朝失去了信心.
  
  最初纣王派去监修鹿台的大臣就是后来开周几百年的强人姜子牙,由这点可以看出纣王虽然纵情享乐,但眼光还是有一些的,纣王不用向姬昌一样处心积虑的去推翻某人的统治,天下也暂时没有人跟他叫板,不需要打仗.于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剩下修鹿台了,他一定会委派自己认为最有能力的人去,所以他选中了姜尚姜子牙,但姜子牙是什么人,他拥有超人的智慧和远大的眼光,他清楚的知道监修鹿台会对自己的名声造成多大的损害,同时他也预感到了修鹿台很可能就会托跨貌似强大的商朝.于是姜尚在坚决不去的同时还劝纣王不要修鹿台,这下把纣王气坏了,不听话,杀.
  
  杀我可不行.聪明的姜子牙跑了,由此可见姜子牙并不迂腐,古来有多少忠臣甘愿被诬陷;无辜害死,以全自身之名,而忽视了天下百姓.跑了的姜子牙,流浪到了周,与姬昌一见如故,迅速的成为了反商的骨干.而纣王只好再找个人监修,于是他就找到了崇候虎,崇候虎这个人前面提过有些眼光,也应该很有才能,但最重要的是他对纣王无比的虔诚服从,纣王想做什么,明知到不对,他也会高兴的去做这样的人每个统治者都会很喜欢.
  
  崇候虎上任后,费尽心血,怔集各地能工巧匠,动用了无数的人力物力,终于在七年之后,盖成了有史以来第一座超级号宅-鹿台.鹿台完工以后纣王非常的高兴,重赏了有关官员之后,兴高采烈的带着妲己和其它美女迅速的搬了进去,在搬进鹿台的第一天纣王就下令,要举办一次三天不眠不休的聚会,以示庆祝,在这次三天巨宴完了以后.更加腐朽;奢华的生活开始了.
  
  其实纣王修建鹿台并不是光想和妲己在这里享受,在他眼里修建鹿台还有一个更大的原因,突出最高自己统治者的身份,给后世留下一个无比光辉灿烂的形象.但不知为什么鹿台修完之后,纣王变得越来越吝啬,不管是谁的钱,那里的钱,全部要弄到鹿台储存起来,他自己不用,但也不许别人用,后来发展到不但要存钱,连粮食也要储存,也不给别人吃,这就激起了巨大的民怨,甚至官员大臣,附属的诸侯也不干了.
  
  可纣王不在乎这些,商朝强大的军队让纣王无比的骄傲,你不干就不干,能怎么着.于是他更加的暴虐,终于做出了一件动摇根本的大事.
(9)
  
  这件动摇根本的事,就是纣王弄死了比干,为什么说杀比干动摇了根本呢?因为以前纣王无论怎样奢侈,荒淫.商朝统治集团最核心的部分始终没乱,以比干;微子;箕子为首的一大批忠臣在纣王花天酒地的时候,最大程度保证了商的稳定,虽然有些小问题,但造不成大乱.大家可以看看比干是什么身份,皇帝的叔父,大商的丞相,商王朝绝对的二号人物,除了纣王他权利最大,纣王杀比干,第一使商的统治核心彻底崩溃.第二让所有忠心的臣子寒心.第三使朝政失去秩序,造成全国的混乱.
  
  无论是封神还是历史上,比干都是大大的忠臣,他主张减轻赋税徭股,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并且提倡冶炼铸造,使得纣王初期的商朝国富兵强.记得小时候看封神榜,当比干被剖心后,遇到卖无心菜的妇人被告知'人无心即死'的时候我真的哭了,那时的我虽然很小,但明确的知道比干是好人不应该受到这种待遇.由此可见几千年后,一个只看了封神榜的小孩都知道比干不该死,更何况当时受到过比干恩惠的百姓,和与他朝夕相处的大臣们了.纣王杀比干这件事情的糟糕程度可想而知.
  
  历史上的比干,受到的评价很高,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出名的忠臣,直谏之臣.甚至传说中玉帝都肯定了他的正直.乃至以后周武王为他封墓,魏孝文帝给他立庙,唐太宗更是下诏封谥他为“忠烈公”,“太师”,宋朝;明朝,甚至少数民族政权朝元和清朝,都对比干都极为尊重,立碑;祭祀;修庙之事不断.
  
  而纣王自己更是受了比干极大的恩惠,没有比干的极力劝谏,纣王是否能继承皇位都是问号.而从政绩来说,比干二十岁就为太师,辅佐纣王的父亲帝乙,真是天才中的天才.帝乙死后比干又受托孤重责,辅佐纣王.为商朝一干就是四十年,把个天下治理的民富国强,历代名臣无过与此,纵观比干的一生他把自己的青春,才智,生命全部奉献给了大商帝国,最后却因为直谏纣王而惨遭剖心,不能不让人心寒.让我们再来看看纣王与比干的最后一次对话吧,"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让人无语.
  
  商朝没有比干,国家混乱了.而姬昌统治下的的周却是欣欣向荣,前面说了纣王曾经囚禁过姬昌,当时姬昌手下的大臣闳夭等不但送给了商很多的金银财宝,还将洛水之西的一块很肥沃的土地献给了纣王,这使得纣王非常的高兴,竟然糊涂的把征战用的弓箭以及刑罚用的斧钺赐给姬昌,使他有权力征讨其他诸侯,这就使得姬昌将要进行的铲除异己的行为不需要了借口.
  
  而姬昌充分的利用了这个权利,他先是消灭了在周北方对他造成极大威胁的犬戎,然后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个小国的纠纷,使河东诸侯纷纷归附了周朝.接着向东消灭了
  耆、邗等国,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并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政治中心迁了过来.
  
  在发展武力抢地盘的同时,姬昌与姜子牙还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实行“九一租税制”,即农人租用公田,只缴纳九分之一租税的低税制度;给大大小小的官吏“分地”,作为官吏的奉禄,而且子孙可以承袭等等,成功调动了农人在官田上生产的情绪、也官吏们自觉提高了本人分地生产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就着样经过很长时间的经营,周已经达到了“天下三分,其二归周”的境界.对于周的崛起比干活着的时候曾经提醒过纣王,其它大臣也提醒过纣王,可因为姬昌对于商纣表现的过于尊重和臣服,使纣王一直没有意识到周对于他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威胁,也没有看穿姬昌竟然是只披着羊皮的老虎.
  
  姬昌方面,诸侯小国该归顺的都归顺了,周的内部也经营好了,灭商的一切客观条件都准备充分了,可就当姬昌雄心勃勃的要向商汤一样用武力夺取江山的时候,上天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红颜是祸水,但水是生命之源.还不能缺它啊;P
佳人绝代原妖物,自古红颜皆祸水:D
原帖由 梦回秦汉 于 2007-5-13 21:13 发表
红颜是祸水,但水是生命之源.还不能缺它啊;P

精辟啊!
不觉得红颜是祸水

是,也是掌权的男人惹的祸

罪,不在女人
怎么后面没有啦
留个记号,不错不错
褒姒比较厉害
千金一笑 烽火戏诸侯 两个成语和她有关
漏了一个现代的,四人帮之首,虽然是替罪羊。
 (10)
  
  励精图治50年的周文王姬昌突然的驾鹤西游了,这对于一心要推翻商朝的周是个很大的打击,不过幸好姬昌有两个好儿子,他们不但没有因为争夺王位而产生内讧,还齐心协力的为完成父亲的大业而努力,姬昌的这两个儿子就是后来的周武王姬发和他的弟弟太宰姬旦.历史上有一种说法姬昌并不想伐纣,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他不想伐纣为什么做这么多准备?
  
  继承父亲姬昌遗志的武王姬发也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他继位之初仍然按着姬昌的正确路线提高自身的力量,联合诸侯孤立商朝.这样一干又是九年,直到这时姬发才相信自己可以击败商朝了,从这里或许能解答姬昌活着时为什么不反商,因为那时的周能力不够,虽然“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但这个其二比商占有的那个其一差了很多.
  
  反商的条件成熟了,武王姬发开始行动了,他先是将都城由丰迁至镐,然后举行了名为“孟津观兵”的大型军事检阅和演习.然后率兵抵达黄河南岸的盂津与前来助阵的各路诸侯汇合,就在大家磨刀霍霍准备一举灭商的时候,姬发突然下令全军返回.突如其来的命令让大家都懵了,说好了怎么又不打了?姬发并没有向他们解释什么,而是告诫道:“诸位不知天命”,我们不知天命,你知道?各路诸侯满腹心事的回去了.
  
  姬发为什么在这时没打呢?很大程度上还是实力的原因,和诸侯会盟之后,姬发可能仔细的比较了一番,得出的结论是靠这些人没有取胜的希望.于是他只好在等下去,但上天没有让他等很久,两年后机会来了.这时的纣王杀了上文中所说的比干,囚禁了箕子,国政乱的一塌糊涂,姬发一看行了,于是下令,开战.毅然率兵车300乘、近卫武士3000人、甲士4.5万人日夜兼程的向朝歌进发,途中更是汇合了不少前来帮忙的兄弟部队,一行人杀气腾腾的抵达了牧野.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纣王的哥哥微子衍率领的一批军队,关于这只军队的人数有人说是十七万,有人说是七十万,我个人比较倾向于十七万,因为此时商朝的主力不在这里.这批迎战姬发的军队很多都是临时应征,其中还有一大部分俘虏.
  
  那么此时商朝的正规军在那里呢?原来又是屡战屡败的夷在捣乱,很简单他们又叛变了,纣王没办法只好调动大部队远去灭夷,另外还有一些残余部队去了长江下游,因为那里是纣王准备重点开发的地区,这样就使得朝歌非常得空虚,没兵在.由此可见姬发是非常狡猾的,他不敢硬碰商的主力,而是等待他们远去之后,来个偷袭,所谓擒贼先擒王,只要搞死纣王,他有多少部队也没用了.
  
  但就是这只临时拼凑的部队也吓了姬发一跳,面对阵容整齐,装备精良的商朝预备役部队,周朝和诸侯的联军就像小股的反抗势利,差距太大.眼看一切都要完蛋了,上天突然决定帮助姬发一把,于是不知道是姬发鼓动成功,还是别的原因,商朝部队里那些被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叛变了,这下姬发乐坏了,绝处逢生呀,一鼓作气击败已经没有战意的商朝剩余部队,包围了朝歌.
  
  纣王一看大势已去抱着他那些金银财宝自焚于鹿台,夏桀灭亡时曾经很不服气的跟商汤说如果早些时候我杀了你,就不会有今日之败.而纣王应该会更不服气,如果他见到姬发大概会说:"你小子太不仗义,有能耐咱们两方把主力摆在一起,真刀实枪的打一场,你搞偷袭算什么,老子不服"但不管怎么说纣王死了,商完了.至于妲己有人说姬发杀了她,也有人说姬发纳她为妾,反正她和纣王没像夏桀和妺喜一样死在一起.
  
  以上就是商的灭亡简史,大家仔细分析一下妲己在这里面能起什么重要作用?她只能算是商纣王晚年生活的伴侣,而纣王也没有表现出要让她具有干涉政治的权力.姬发给纣王订的几条罪是:第一是酗酒;第二是不用贵戚旧臣;第三是重用小人;第四是听信妇言;第五是信有命在天;第六是不留心祭祀。 貌似只有第四条可能和妲己粘些关系,但这个听信妇言并没有明确是听信妇言祸乱朝政还是别的什么?
]]
 (13)
  
  宣王询问的这位伯阳父应该算是个真正的占卜大师级人物,其先前说的:“弓矢之祸将出现在陛下宫中,与弓矢无关,后世必有女子乱国!”以及这次说的:“妖气虽然出宫,然而还在人间!”都无比的正确,不得不让人佩服。
  
  得到妖女未死消息的周宣王,急令士兵到宫女抛弃女婴的御河中寻找,可那个婴儿竟然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没了踪影。这下周宣王更急了,一个小小的婴儿竟然会玩消失,这不是妖怪是什么?要是让她长大了,那威胁得多大,一定要尽快干掉。于是他贴出榜文,通告全城:不论是谁,只要敢收御沟内的婴孩隐匿,就满门处死。这个通告使得这件事一下子就变的满城风雨,成了周国居民茶余饭后得谈资。
  
  就这样几天之后,在城西门查访女婴的士兵,突然看到一对夫妻,这对夫妻男的背着山桑木弓,女子的背着萁草织成的箭袋,正在街上叫卖。士兵看着他俩,想起了不久前的儿歌已被朝廷大臣断定是山桑木弓萁草箭袋,可能和眼前这两个人有些关系,大臣们又说女子乱国,那我们就放了那个男子,捉女子去见天子,女婴找不到,好歹也得有个交代,这对夫妻正好就是送上门来的替罪羊。
  
  于是不由分说便将女子抓了起来,男的看妻子被抓不干呀,拚命解救,结果被胖揍了一顿,也没阻止成功,只好眼睁睁得看着妻子被押走,真是街头生意人,大祸天上降。
  
  男的哭着,骂着独自来到了城外,突然听到旁边得树林中有鸟叫和婴儿的哭声。这是谁呢?就是那个婴儿,原来卢氏嫔妃和宫女并未直接将女婴淹死,而是将她裹在草席中让她顺水漂流。
  
  当然也有资料说是周宣王夫妇认为女婴是不祥之物,就命人将其包裹起来,抛到了二十里外的清水河中。但这也不太可信,一个女婴随便怎么一弄就死了,宣王为什么非要把她抛到河里呢?还要包裹起来。随便找盆水把婴儿的头往里面一按,不消几分钟不就解决问题了,干嘛要舍易求难呢?
  
  不管怎么说这个女婴是到了水里,并且顺着水流缓缓的向前漂流,天上的百鸟纷纷飞落用翅膀为她遮挡阳光,用嘴将草席叼拖到岸边的一块草地上。正好此时前面说的那个倒霉男子经过这里,听到声音进来一看,竹席里面的婴儿太漂亮了,顿时起了爱护之心,再想到自己与妻子可能永无相见之日,不如抱这个婴儿回去,弄儿为乐,了此残生,也有个寄托。
  
  想到这里他便将女婴抱起,向褒城的方向去了。而他的妻子则被宣王处斩。事到这里宣王还是不放心,杀了个替罪羊,但女婴还是没找到,于是他命令上大夫杜伯去督办查找妖女的事情。这一查就是许多年,其间兴师动众,牵连了许多人,也妄杀了许多无辜,办案的杜伯心有不忍,便命令不在追查,编了个谎话对周幽王说女婴已经溺死,幽王信以为真,这件事便暂时放下了。
  
  可谁知几年之后的一天晚上,周幽王突然梦见一个美貌的少女在太庙里面捣乱,幽王大惊,醒来之后仔细一想,此事必有蹊跷,随后就联想到了几年前的女婴事件。赶忙招来当时的主办官员杜伯详细盘问,谁知杜伯回答幽王说:“妖女可能已被溺死,继续查找下去,会惊扰百姓,于朝廷不利”按说杜伯说的不错,但幽王一听怒了,这分明是怠弃我的命令呀,行止自繇。如此不忠之臣,要你何用!于是命令左右推出去斩了,这下满朝大臣都傻了,这么个理由就杀人,以后怎么混呀。
  
  此时一个大臣排众而出,向宣王大呼不可,并且说道::“臣闻尧有九年之水,不失为帝;汤有七年之旱,不害为王。天变尚然不妨,人妖宁可尽信?君王若杀杜伯,臣恐国人将妖言传播,外夷闻之,亦起轻慢之心。望乞恕之。”而这个勇敢的排众而出的人就是杜伯的好友下大夫左儒。
  
  周宣王听了左儒的话更加生气了,指着左儒的鼻子说道:“我素闻你与杜伯是好友,没想到今天你竟然敢因为友情而抗阻我的命名真是重友而轻君。”
匹夫无罪,怀壁其罪
美人本无罪,都是容貌惹的祸~
;P ;P :P
 (14)
  
  左儒面对宣王的指责毫无惧色,回答道:“君王是对的朋友是错的,我自当逆友而顺君;而朋友是对的君王是错的时,我肯定要违君而顺友,就这件事来说您肯定是错了,杜伯无可杀之罪,你要是硬要杀了他,天下都会说你是昏君,而我要是不阻止你,天下人也都会说我不是忠臣,你要是非杀杜伯,就把我也一起杀了了吧。”
  
  宣王一看左儒竟敢顶撞自己,并且还施以威胁,心中大怒,而左儒仍在殿下和他勇敢的对视,事情到了这种情况,就算先前宣王有心不杀杜伯,现在也得杀了,要不就太没面子。由此可见杜伯的死和左儒也有些关系,如果左儒的话不是这么刚硬,再婉转些,宣王未必不准。但无论怎么说杜伯死了,被宣王砍了头,而左儒也真够朋友,回到家二话不说,拿出宝剑摸了脖子,这件事对周宣王的名誉打击非常的大,并间接造成了他的死亡。
  
  如此,三年之后的一天。周宣王带领着诸侯大臣们到镐京东郊王家狩猎场打猎;聚会。没想到已经死了的杜伯突然穿红衣,戴红帽,出现于道路的一旁,宣王大惊,想起了杜伯临死时的言语:“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内心的恐惧已经到了极点,而路旁的杜伯搭红弓,射血箭,正中宣王心口,宣王大叫一声跌落马下。
  
  写到这里有点像恐怖小说了,宣王被鬼射死这肯定是民间的传言,但真正的宣王是怎么死的也没有准确的记载,反正他是死了。宣王死幽王继位,这位夏桀不合格的再翻版人物,真正的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开始了自己的帝王之旅。
  
  周幽王姓姬名宫涅,贪财;好色;性格还有点单纯,跟前面两位文武全才的亡国之君夏桀,商纣比起来,幽王明显不在一个档次,所以他只能算个不合格的翻版。所谓亡国必出奸佞,周幽王身边就出了三个非常糟糕的小人,他们分别是尹球、虢石父、祭公,这三个人天天哄着幽王玩,搞宝物;搜美女;搂钱,腐败反正怎么不好怎么来,而幽王天性也喜欢这样的生活,于是两方面一拍即合,共同的糟蹋起大周的江山。
  
  就这样几年之后,周突然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弄得天下大惊,朝野震动,可幽王不在乎,说道:“地震是很平常的事,没有必要惊讶,也没什么必要禀告我。”以现在的眼光看幽王至少不迷信,但他对待地震这样的大事表现出的态度,也真是怠慢。
  
  可大臣们不向幽王那样想,这时那位占卜大师级人物伯阳父又站出来说话了:“源塞必然川竭,川竭必然山崩,山崩是预兆,周室天下不出二十年当亡!”伯阳父真是厉害,简直未卜先知。大臣们听到这番言语更惊了,其中一名叫做赵叔带按耐不住向幽王说:“地震,乃是国家不祥之召,希望大王能抚恤臣民,广开贤路,以弭天变,以使社稷无危。”
  
  赵叔带话说的很对,但选错了说话的时候,他进言时,正好前面提到的虢石父在幽王身旁,别的话虢石父不关心,但那句广开贤路却是他不能允许的,贤臣多了他还怎么混呀。于是他向幽王说道:”山崩地震,大王已经说过是天道之常,有什么不祥?叔带只是个迂腐的读书人,不知天高地厚,望陛下惩罚他!”
  
  幽王一听虢石父说的不错,我说地震是平常之事,你敢反驳我,造反呀!收拾收拾回家抱孩子去吧,不听话的家伙。直谏失败反遭罢免,赵叔带心里这个窝囊呀,大臣们也看不过去,右谏议大夫褒珦劝幽王说:“不可罢赵叔带的官职,否则会阻塞谏言之路。”幽王一听怒了,又一个不听话的,这不办你还得了,于是褒珦被关进了大牢。
  (15)
  
  褒珦这一关就是三年。而且还没有被释放得迹象,这可急坏了他的老婆和家人,怎么办才能解救褒珦呢?总不能任由幽王一直囚禁他到死吧,自己家的钱不多,行贿是不行了。听说幽王非常的好色,如果能找到一个绝代佳人给他送去,或许还有一丝希望,但绝代佳人要去那里找呢?这可难坏了褒家的人,他们开始早出晚归的四处寻找美女。
  
  前面说过幽王好色,美女已经搜刮了好几遍了,几乎没有漏网的了,褒家想找太不容易了,但功夫不负有信心人,终于有一天,褒珦的儿子无意中听到街头的某位大娘闲聊说:“X婶,你知道吗,咱们城里有个叫褒姒的小姑娘长得如天仙下凡,美貌异常,还没婆家,回头我给你儿子介绍下。”
  
  褒珦的儿子闻听这几句话大喜,赶忙跑去偷窥褒姒的容貌,只见这个小姑娘目秀眉清,唇红齿白,秀发如漠漠春云,明眸似盈盈秋水,简直太美了。如果把她献给幽王父亲肯定得救了,于是他赶紧跑回家,跟母亲诉说完此事后,用重金从前文提到的那个倒霉的卖箭男人手里购得了褒姒,养在自己府上,好吃好穿,并且请了老师教她琴棋书画。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褒家觉得准备的已经差不多了,于是由夫人出面,公子陪同,带着全部的家底还有褒姒,向幽王所在的镐京进发。(注,另两种说法:1,褒珦为褒国国君,因直言劝谏被幽王所囚,族人为救他向幽王进献褒姒。2,幽王攻打褒国,褒国无力抵抗,进献褒姒以获取和平)
  
   初到镐京的褒姒立刻引起了轰动,幽王的那些大臣们一看褒姒仪容娇媚,眼波醉人,立刻产生了不好的联想,一同向幽王进言道:“夏因妹喜而亡,商因妲己而丧。陛下宜鉴前朝得失,不可受此美人。”由此可见周的大臣们还是很不错的,有远见,敢说话,只是可惜碰到周幽王这么个领导。
  
  世间的任何事都有其两面性,有反对的,就有赞成的。而对此事极力赞成的就是尹球、虢石父、祭公这三个人,他们提出的理由是:“种田的贫民多收了几捆禾麦,尚且重婚,大王以天子之尊,富有四海,接受一个美女,你们哪来的那么多废话?”
  
  此言一出,大得周幽王的心意。没错,我纳个妾你们管得着吗?你们每个人都是老婆;情人加小蜜凭什么管我呀,气人。于是他声色俱厉的向众大臣说道:“再有敢阻止我得美人者推出去斩首!”这句话一出大臣们没辙了,随你吧。
  
  幽王看没人反对,赶紧吩咐道:“退朝,把褒珦放了。“然后急不可耐的带着褒姒回到自己的寝宫,接下来的情节属于少儿不宜的范畴,这里不做描写,总之幽王得了褒姒非常的高兴,坐叠腿,立并肩,饮交杯,食同器,形影不离,什么家事;国事;天下事全部一边去,只要有褒姒陪伴就一切都好,天下太平。
  
   就这样幽王拥着褒姒尽情的享乐,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出现了‘褒姒不笑’,这可急坏了幽王,是天生的忧郁症,还是在镐京生活的不愉快,总得找出个原因呀,要不整天对着一个冰美人,做什么也没有情趣。他想尽了任何办法,但没一个管用,褒姒就是坚决不笑。
  
  幽王急得抓耳挠腮,却忽略了褒姒不笑的根本原因,按年龄推算褒姒此时还是个不到20的小女孩,要她整天面对着一个比自己养父还要老的男人,她心里怎么能高兴的起来。其次褒姒从小没有母爱,可能得到的父爱也不多,这样的小孩长大了她的性格肯定是孤僻的,更何况她被人向商品一样买来送去,其内心深处的痛苦可想而知。
  
   可以说妺喜;妲己;褒姒三个人里面,最惨的就是褒姒,妺喜;妲己至少增经拥有过亲人和快乐。而褒姒一直就是一无所有,爱情;亲情;友情什么都没有,想找个聊天的伙伴都没机会,这样的人她怎么能快乐,怎么能笑的出来呢。
  
   不笑就不笑吧,幽王暂时也没了办法,继续享乐。可谁知有一天,他和褒姒喝酒聊天的时候,他的原配申皇后闯了进来,面对这个突然的闯入者,褒姒不知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竟然没有起身见礼,这下申皇后不高兴了,可幽王没说话,她也不好说什么,悻悻的离开后,申皇后对褒姒更加的嫉妒和怨恨了。
 (16)
  
  女人的怨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东西,她所产生的破坏力是无法估计的。申皇后初见褒姒时就感到自惭形秽,何况褒姒正在如花似玉的年纪,而她自己已经步入了人老珠黄的时期,两者一比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差距太大了,和褒姒争一日之长短夺回幽王的宠爱,已经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于是申皇后除了整天的长吁短叹外,想不出任何的好办法。
  
  可是有一天他的儿子宜臼发现了母亲的情绪非常的不对头,追问下,申皇后才坦言道:“你父幽王非常宠爱褒姒,已经到了尊卑不分的地步,前几日在翠华宫,褒姒见我来了,竟然不理不睬,自顾自的饮酒自乐,全不退避的意思。将来如果她得了志,我母子很难再有无容身之处了!”
  
  宜臼一听这还得了,你个小小的褒姒太大胆了,不教训你一下还行。于是他向自己的母亲说:“改天您可与数十宫人去御苑赏花,若褒姒来了,您就找个借口,令宫人狠狠的打她一顿,等到她向父王告状的时候,如果父王不听那就算了,如果父王听信她的话处罚您,那么孩儿必杀了她!”
  
  申皇后想了想,儿子说的不错,她是皇后,儿子是太子,普天之下除了幽王谁敢跟他俩叫板,就算是幽王也得给他们几分薄面,打个褒姒没什么大不了,教训一下,让她以后放明白点也好。但她却忽略了幽王对褒姒的宠爱以远远的超出了她的想象,何况此时的褒姒还为幽王生了一个儿子伯服。
  
  就这样在未来的某一天。申皇后狠狠的打了褒姒一顿后,兴高采烈的走了。而褒姒呢,本来内心就不快乐,平白无故的又被人暴打,其心里的郁闷已到了顶点,赶忙跑去向幽王哭诉道:“皇后命妾去赏花,臣妾很高兴的去了,并且从始至终都很老实,没想到就是这样皇后还是无故的打了臣妾一顿。”
  
  幽王大怒,皇后怎么能这样欺负人,太不讲理了。于是他想命人去斥责皇后一下,可这时尹球、虢石父、祭公这三个佞臣又开口了:“臣们经常听别人说申皇后非常的失德,而且嫉妒之心特别重,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母仪天下呢?”
  
  幽王想了一下觉得三个人说的有理,下诏废了申皇后,赐褒姒为正宫国母。这下太子宜臼不干了,殴打褒姒是他出的主意,没想到母亲因此而被废,他心里既是后悔也是愤怒,父亲怎么这么不懂事,为这么点小事值得吗?他在私下里一打听,原来是尹球、虢石父、祭公他们说了坏话,立刻恶从心头起,恨自胆边生,好你个混蛋,我宰了你,提着宝剑就去杀虢石父。
  
  虢石父吓坏了,衣衫不整的就跑到皇宫里面避难,幽王见到他问明情况,命令尹球去彻查此事,而尹球是虢石父的同伙,当然要向着他说了,于是太子被他们大大的丑化了一番,幽王一想皇后都废了,太子也废了吧,改立褒姒的儿子伯服为太子。
  
  大臣们闻得此举,很是愤慨,周朝是个礼法很严的国家,作风极其保守,建国之初就确定了“长子继承”的制度,不仅王位要由长子继承,就是一般家庭也要如此。周幽王废太子无疑就是对祖宗的蔑视和挑衅,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于是这件事激起了朝野的广泛不满和反对。而皇后和太子的人缘也是不错的,许多人都支持他们,如今遭到如此对待,太令人灰心,许多人都辞官回家了,不干了。就在这时伯阳父又发话了:“周王室即将面临大祸,必亡于此女,这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伯阳父都发话了,大臣们对幽王更加没有信心了,失去权势的皇后一族开始暗中的密谋,准备要实施报复。可幽王对这些忽视不见,他仍在忙着如何让褒姒笑出来,该满足的都满足了,连皇后;太子都封了,可褒姒就是不笑。这下幽王彻底没辙了,直接向褒姒问道:“你为什么不笑?“
  
  褒姒回答的很直接:“我从出生就不会笑。”出生就不会笑,着怎么办呀。于是他找来虢石父吩咐道:“你若有什么办法能让褒皇后笑一下,朕赏你一千两黄金!”乖乖一千两黄金呀,其诱惑力无比巨大,从此开始虢石父什么也不干了,整天坐在家里想主意,终于有一天一个名垂千古的馊主意,被他想了出来。
当权者为自己统治无能而找的借口罢了
 (17)
  
  虢石父想出的这个主意就是后世流传了几千年的烽火戏诸侯,真不知道这个家伙是怎么想出来的,也许他天生就是块做奸臣的料子吧。想好主意的虢石父急忙去找幽王,向他说道:“先王曾于城外每五里设一烽火台,有敌进犯时,白天点燃晒干的狼粪,夜晚点燃柴草,用以传递信号,招天下诸侯出兵勤王。我想如果光发信号没有敌兵的话,那时出现的情况一定会非常的滑稽,或许能让王后一笑。”
  
  幽王一听主意不错,就这么办。于是一场亡国闹剧的大幕拉开了,首先周幽王带着褒姒去了骊山,在骊宫里面大摆酒宴,弄的歌舞升平,灯火辉煌。吃饱喝足之后幽王下令点燃烽火台。群臣闻听不明其有意,跪倒进谏道:“烽火台用来备缓急,必须取信于诸侯,现在无故而点烽火,是戏弄诸侯!以后倘有不测,将用什么东西来让诸侯救急呢?”
  
  幽王闻言摇了摇头:“没事,做个游戏而已。”大臣再劝,可幽王就是不听,终于在他的固执之下,烽火台被点燃了,霎时间火光映天,紧接着不远处第二座烽火台也被点燃,然后是第三座,第四座。一股股火柱冲天而起,把漆黑的夜空照映的通红,还在梦乡中的诸侯,看到烽火台被点燃,认为镐京出了大事,衣服都没来的急穿整齐,就调兵遣将,驱动战车,赶了过来。
  
  要说诸侯们的应变速度也真是非常的快,没用多长时间就全部赶到了镐京城下,但到这里大家都傻了眼了,敌人呢?空空的旷野里没有一个人影,周围也不像打仗的样子,难道是看错了,但不远处的烽火台还在冒着浓烟。
  
  这时一阵笑声突然从城楼传来,前来勤王的诸侯和将士们抬头一看,只见灯光映照之下,幽王拥着褒姒站在城楼上哈哈大笑,而一旁的大臣们各个面有愧色,事情到这种情况不用在说什么了,我们被耍了,好你个周幽王拿我们的忠诚当作儿戏,诸侯的气愤上升到了极点,但气愤归气愤,没办法出气呀,大家在城下发了一番牢骚后,各自带兵退了回去。
  
  而偎在幽王怀中的褒姒瞧着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漫山遍野奔跑的狼狈样子,终于轻起朱唇笑了,这一笑幽王非常的开心,他重赏了虢石父千金,这就是所谓的千金一笑。而事情并没有这样过去。
  
  前来勤王的诸侯中,有一位是申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幽王的岳父,这个老头按说挺够意义,幽王废了他的女儿,罢了他的外孙,但烽火台一点燃,他还是义无反顾的赶了过来,可见他还是很忠心,可被幽王结结实实的耍了之后,老头实在有些控制不住情绪,上奏折道责备幽王废弃皇后、罢免太子、宠信褒姒和烽火戏诸侯这四件事。
  
  幽王先开始看到申候的奏折也没说什么,毕竟人家是长辈,自己做的也确实理亏,但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那个死不了的虢石父向幽王禀告道:“臣闻听申候打算伙同废太子宜臼谋反,此番指责是故意给大王难堪,臣认为大王应该立刻出兵灭了他,以防后患。”
  
  幽王听他说的有些道理,便调动军马攻击申国。申候闻得幽王出兵非常的害怕,召集手下的幕僚商议对策,这时有一个叫吕章的人献策道:“我国靠近缯、犬戎和西夷,主公平日里和它们的关系也不错,今有兵戈之祸,不如致书于犬戎,求它们出兵伐周,免申国之患!”
  
  申候想了想,幽王既然这样对我了,翁婿之情也无从谈起来,你不仁,就许我不义,翻脸吧。于是他连夜写信,请求犬戎出兵攻周。
  
  犬戎此时兵强马壮,正想找点事情干,申候的求援信一来正好合了他们的心意。犬戎首领先是佯装不准,狠狠的讹了申候一下后,便率领大军好几万直向镐京杀来。
 (18)
  
  由于申候的策应,周朝门户大开,犬戎的军队很顺利的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镐京,周幽王吓坏了,赶紧命人去点燃烽火台,但烽火台顺利点燃之后的好几天诸侯们也没有动静,历史上有一种说法是诸侯们认为这还是幽王想戏弄他们,以博取美人一笑,所以没把着当回事,也就没有派兵来勤王。
  
  但着我认为不太可信,犬戎围攻镐京并不是一两天就成功,最起码得打个五六天,在加上犬戎行军所用去的时间,最少也得有半个月,远处的诸侯可能认为这次烽火还是假的,但近处的呢?还有那些犬戎部队经过路线附近的诸侯呢?没有可能不知道。再联想到上次烽火戏诸侯时,他们表现出的应变及行动速度,基本可以确定50%的诸侯知道犬戎攻打镐京并能及时的赶来,可惜的是他们一个都没来。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诸侯们是不是想联手做掉幽王,毕竟他太令人失望了。镐京在没有援兵的情况下没挺了几天,就被攻破了,犬戎军队进入到城里烧杀抢掠,把幽王的财产洗劫一空,由此也可以看出犬戎根本就没有商汤;周武那样的大志,他们只是一股力量强大的土匪,完全是为钱而来。
  
  而周幽王在城破的前夕携带着褒姒向骊山方向逃去了,但犬戎方面并没想就此放过他,在大部队仍留在镐京抢劫的同时,派出了一只小分队追杀幽王,这只小分队非常的厉害,攻破了骊山,摧毁了骊宫,捕获了周幽王;褒姒;还有褒姒的儿子伯服。对待幽王和伯服犬戎人二话没说直接砍了头,而褒姒有一种说法是犬戎人也杀了她,另一种说法是犬戎人掠走了她,不管是杀还是掠褒姒从此就在历史上消失了。
  
  幽王死了,镐京破了,诸侯的军队才缓缓而来,象征性的驱逐走已经心满意足的犬戎人后,大家拥立废太子宜臼继位,这就是后来的西周开国皇帝周平王,平王此人也很平庸,诸侯退去不久后,得到了甜头的犬戎再次发兵,平王无力阻挡把国都从镐京迁到了洛邑,从此东周彻底结束。
  
  对于西周灭亡的原因,传统上认为褒姒应负主要责任,但褒姒真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吗?把废太子一事加在褒姒身上,还勉强说的过去。但把烽火戏诸侯也强赖于褒姒就有些不公正了,事情是因褒姒不笑而起,但如果没有幽王的昏庸怎会有这场千古闹剧,搜刮民脂民膏,荒淫奢侈无论怎么来看亡国的元凶也应该是周幽王,褒姒最多也只是个帮凶,从犯。
  
  奴隶社会三大红颜的故事到此结束,妺喜;妲己;褒姒这三个出名的元老级的红颜祸水,各有各的可怜之处,纵观她们的一生是得到了君王的宠爱,但她们真的幸福吗?这种荒淫奢侈的生活是她们真正想要的吗?历史学家们在批评;指责她们的时候,是否想过她们的内心生活,从俘虏到王后,这中间饱含了多少的艰辛。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
  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征绝艳,扬蛾入吴关。
  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
  《西施》李白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咏》王维
  
  家国兴亡自有时,
  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
  越国亡来又是谁?
  《西施》罗隐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西施》曹雪芹
  
  春去秋来时光流逝,物换星移人事全非,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转眼间由东周进入了春秋,我国历史上美女中的第一牛人西施将要登场了,千百年来的文人骚客为西施所作的诗句何止千万,但着其中本人最喜欢的是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中的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与清朝吴伟业在圆圆曲中的“馆娃宫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香径尘归鸟自啼, 蝶廊人去苔空绿!
  (19)
  
  春秋战国,群雄逐鹿,战火四起。公元前544年,吴国大举入侵越国,战斗打的很顺利,俘获了大批越国的俘虏,但谁也没想到这批被俘虏竟然神勇的剌死吴王余祭,这件事令吴国上下震惊,从此吴越两国频繁发生摩擦,战争不断。
  
  公元前510年吴又攻越,占领檇李,次年,越国趁吴国主力攻楚为归对其实施偷袭成功,这两个国家为什么这么仇视呢?抛去历史上的恩怨,地理上也有十分重要的原因,吴国要想争霸中原,就必先征服越国,以解除其的后顾之忧;而越国欲北进中原,也只有先战胜吴国才有可能,两国因为整体的力量差不多,谁也很难彻底的战胜对方,就这样持续的打了几十年。
  
  到公元前496年,时任吴王的阖闾率倾国之军犯越,欲一站而定。双方大战于檇李,当时吴强越弱,真刀真枪的是打不过了,于是越国想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主意,他们将大批的死刑犯强行换上军装,列于阵前,当吴国的军队摆好阵形准备进攻时,越国大将一声令下,士兵们开始逼迫这些死刑犯在吴军面前自杀。
  
  吴国由阖闾开始全都懵了,这是干什么呀?不打仗集体自杀,越人疯了?就在他们聚精会神的看越国死刑犯的自杀秀时,越国的精锐部队突然发起进攻,猝不及防的吴军立刻陷入了被动,很快的就被击溃了,吴国阖闾也受了重伤,并在归国的途中不幸病死,阖闾在临死前抓住儿子夫差的手说:“不要忘记父亲的仇恨,一定要为我报仇。”
  
  夫差含泪点头,目送父亲西去之后,命人站在皇宫的门口,每次看到他出入都要大声的问道:“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
  
  夫差就要回答:“是,不敢忘!“由这句简单的对话可以看出仇恨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就这样夫差励精图治,日夜勤兵,重用大将孙武;伍子胥。而打了胜仗的越国则有些自大起来,两年之后越王勾践(鸠浅)起兵伐吴,大战于夫椒。
  
  参战的两方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拉据战,越国终因势力偏弱而被彻底击败,勾践率残兵五千,退守会稽山,被追赶而来的夫差团团围住,外无援兵,走投无路的勾践只好乞降,初时夫差听信伍子胥之言不允。
  
  勾践没辙了,对大臣们说:“我准备杀了妻子,毁掉钱财,跟夫差来个困兽之斗,砍死一个够本,砍死两个还能赚一个。“
  
  大臣赶紧劝他,并策献“以美女宝器厚赂吴太宰嚭”,夫差思考了一下,想起了好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不知当时有没有的名言,下定决心降,奉献出了大批的金银财宝,并且他本人也同意做夫差的奴隶,
  
  夫差呢,他这次并没再听相国伍子胥要他坚决灭掉越国的忠告,力排众议同意投降。可能在他心里这样的羞辱勾践,比杀了他还能出气。就这样堂堂的越国国王勾践,带着老婆,还有大臣范蠡告别了亲戚朋友,文武群臣还有越国的父老乡亲,灰溜溜的进了吴国。
  
  纵观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勾践成了唯一一位皇帝出身的奴隶,如此天大的耻辱,使得越国上下流出了复仇的眼泪,大臣指天立誓的要振兴国家。而到了吴国的勾践,受尽了夫差的百般凌辱,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什么粗活累活全都得干,他和他的妻子两个人,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真是要多惨有多惨。
  
  但就是这样的生活,勾践愣是熬住了,三年不怒,脸上从未出现过恨色,每天养马;驾车对夫差百依百顺,伺候的比仆役还周到,使得夫差都不好意思难为他。更令夫差感动的是有一次他得病,勾践竟然问疾尝粪,这种古今所未有的事情,彻底麻痹了夫差,他把勾践看成了一条忠心耿耿的小羊。
  
  三年之后,深的夫差喜欢的勾践,终于获得了自由,和自己的妻子及大臣范蠡被释放回国。到了越国的勾践卧薪尝胆,和百姓打成一片,并采纳了范蠡、文种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策略。富国强兵,积极的准备着复仇。
 (20)
  
  这样一干就是十年,越国的人口翻了两番,国力也大大的加强。眼看复仇的根基已经大好,大臣文种向勾践进谏灭吴九策,要说这位文种老兄也真是厉害,勾践给夫差做奴隶时就是他在越国处理朝政,勾践回来后他又帮勾践富国强兵,而现在更是一下子想出了九条灭吴的策略,真是让人佩服。
  
  文种所提的灭吴九策是:“第一是尊天地,事鬼神,令越有必胜之心。
  第二是赠送吴王大量财币,既是他习于奢侈,又去其防越之意。
  第三是先向吴国借粮,再以蒸过的大谷归还,吴王见谷大,发给农民当谷种,结果稻不生长,吴国大饥。
  第四是赠送美女,使吴王迷恋美色,不理政事。
  第五是赠送巧匠,引诱吴王大起宫室高台,耗其财力民力。第六是贿赂吴王左右的奸臣,使之败坏朝政。
  第七是离间吴王的忠臣,终于迫得伍子胥自杀。
  第八是积蓄粮草,充实国家财力。
  第九是铸造武器,训练士卒,待机攻吴。“
  如此详细,缜密的策略,不用说是灭吴,如果实施得体,任何一国家都可以被灭掉,计划有了,就要实施,别的都好办,可就是没有美女,于是勾践派出大臣范蠡,在越国境内开始了搜美活动。
  
  这个范蠡也非常的了不起,年轻,帅气有才华,跟随勾践在吴国的三年里,多次挫败了伍子胥的阴谋,保住了勾践的性命,由此深的勾践信任和赏识,被视为知己;兄弟。是越国自勾践以下,和文种平起平坐的二号人物。
  
  接受了搜美命令的范蠡开始周游全国,遍访佳人。一般容貌的美丽女孩是不少,但那种能够倾城倾国的极品却怎么也找不到,时光穿梭,寻找了了几个月,佳人还是没有音讯,这下可急坏了范蠡,耽误了国家大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在烦闷之中,这一天天空晴朗,空气也不错,范蠡来到了苎萝山下,顺着浣纱溪慢慢的散步,突然不远处几个洗衣妇女口中的传闻吸引了他,原来此地有个女孩以浣纱为业,每当她来到溪边的时候,水中的鱼儿就会被她的美貌所吸引,目不转睛的看着她直到沉落在水底。
  
  这个女孩为什么这么漂亮呢?原来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西施的母亲长得十分的好看,她自嫁人之后,便每天在浣纱溪畔浣纱挑水。她十分的善良,非常喜欢苎萝溪里的水禽溪鱼,时间久了那些飞鸟;游鱼都跑来来和她亲近,经常围绕在她的身边,不肯离去。
  
  在这些游鱼之中有一条金尾鲤鱼,据说已经活了很多年,是溪中的老大。这条鱼非常的有个性,别的鱼只是想和西施的母亲亲近,而它则彻彻底底的爱上了西施的母亲,但人与鱼的差别是巨大的,无法成为眷属,于是这条鱼非常的烦闷,每天活在相思的痛苦之中。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金尾鲤鱼鼓足勇气,越出了水面,与西施母亲的手完成了第一次亲密接触。西施母亲被吓了一跳,但看到这条鱼金光闪闪的,也十分的喜欢,抚摸一阵后便将她放回了水里。
  
  稍微满足了一下色欲的鲤鱼,贼心不死,又是一天,它趁西施母亲打水的时候,蹦到了它的水桶里,姑娘一看又是上次那条鱼,心里十分欢喜。再看鱼儿的嘴里还含着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便更是喜欢,她试探性的问道:“你的明珠是给我的吗?如果是你就把它吐到我的手上来!”
  
  鲤鱼一看计策得逞,大是高兴,用力一吐,明珠滑过一条美丽的抛物线正中西施母亲的樱桃小口,西施母亲心头一慌,“咯”的一下,咽到肚子里去了。而那条鲤鱼迅速的从水桶中越回了溪里,逃逸而走。
  
  说来奇怪,自从明珠下肚之后,西施母亲便怀孕了。她再到溪边去浣纱的时候,见那条鲤鱼依然盘桓在大石边,只是它那曾经金光闪耀的鱼鳞,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更奇怪的是,每次见到那条鲤鱼,她心里总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十月怀胎,西施母亲要看就要临产了,一天夜里一只五色彩鸟,从东北方飞来,停落在施家屋顶上。那只五色彩鸟叫声清脆,羽毛鲜艳,远远望去,就像一团火焰。当西施母亲睡得正香,突然间,她看到一道光芒从屋顶上射下来,照得满屋通明。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五色彩鸟,展翅穿过窗棂,直往她怀中扑来。西施母亲一急,便从梦中惊醒。醒来后,只觉得胎儿蠕动,筋骨松散。不一刻,一个白玉般的女儿便生下来了,这就是后来美貌非凡的西施。因她出生时有一道光芒从屋顶上射下来,所以她父亲给她起了个吉利的名字叫“夷光”。
  
 (21)
  
  西施母亲梦见的那只五彩鸟也是大有来头,那只鸟原是一只仙鸟。几天前,它在姑苏灵岩山上游玩时,正好遇到了吴王阖闾的儿子夫差,夫差看五彩鸟长相奇特,便想射下来作为晚餐,谁那只神鸟十分的结实,中箭后并未当场死亡,而是拖着重伤之躯向西南飞去。它痛苦的飞过茫茫太湖,又飞过了一片原野。就在即将力竭的时候,它飞到了诸暨的苎萝村,见施家新娘即将分娩,便带着对夫差的仇恨化为一道光芒,扑入了西施母亲的怀中。
  
  苎萝村的村民看西施“明珠射身而孕,彩鸟入怀而生”,便从出生起就将她视为了仙女,在父母亲和乡邻们的精心养育爱护下西施慢慢的长大了,她越长越漂亮,就像一颗灿烂的明珠,给苎萝村增添了耀人的光彩。
  
  范蠡初闻并不相信,他遍览群书,阅人无数从没听说过有女孩能够美到这种程度,但压身的重责使他只有抱着一希望,在溪边等待着这位可以美的让鱼儿晕倒的女孩的到来。
  
  等待的过程非常的漫长,太阳从东边慢慢的向西移动着,就在范蠡想要放弃的时候,一阵如天籁般动人的笑声传进了他的耳朵了,范蠡顿时感到沐浴春风,浑身舒泰,赶忙抬眼远眺,只见两个天仙一样的少女并肩而来。
  
  随着少女的走进,范蠡不由得看呆了,只见那两个女孩不施粉黛,却异样的清秀脱俗,胜画的容貌,婀娜的身材,清莲一样纯美的气质中带有水乡女孩特有的柔顺与抚媚。尤其是靠右边的那个女孩,点点的眼眸如星光闪烁,白皙的皮肤胜玉石晶莹,随意散落的长发上光彩流动,一颦一笑,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美到了极至,无法用任何人世间的语言所形容。
  
  与此同时两个女孩也注意到了这个在溪边发呆的俊朗少年,左边的少女娇憨的问道:“你是谁?为什么这样的看着我们。”
  
  范蠡轻轻的干咳了一下,试图缓解他那紧张惊喜的心情,但眼睛却怎么也无法从右边女孩的身上移开。嘴中回答道:“小生范蠡冒昧,敢问两位小姐芳名。”
  
  左边的少女努努嘴:“我叫郑旦,她叫西施(原名施夷光)。”说着指了下身边的女孩。
  
  此时的西施已经被范蠡看得面色桃红,长着大她还是第一次脸红,这个男人的目光是那么的真诚;温柔。仿佛能让自己融化在里面。这对才子佳人就这样注视着,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仿佛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彼此间的这次相遇。
  
  久久的范蠡收回了自己的目光,转身告辞而去。他身后的西施轻轻的皱了皱眉。回到王都的范蠡静静的思考了好几天,要不要把西施的存在禀报给勾践,他拿不定主意,如此佳人如能厮守一生,远胜于去富国灭吴。
  
  但自己可以放弃国家不顾吗?三年的耻辱,十年的努力,这中间包含了多少的屈辱与心酸,难道就这么放弃了吗?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大臣,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范蠡在国家与西施之间徘徊了许久,终于他选择了国家。
  
  拿定了主意的范蠡便不在犹豫,他迅速的晋见了勾践,把遇到郑旦和西施的事情做了详细的汇报,勾践听了大喜,没想到我国有如此的佳丽,急忙命范蠡带重金将郑旦和西施请来王都。
  
  范蠡领旨而去,带着很多的财宝,及大队的仆役浩浩荡荡的向苎萝村出发,但这一路上他的心都非常的不安,他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对西施讲,他不敢面对西施,因为他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
  
  可不敢面对终究还是要面对,苎萝村很快就到,范蠡硬着头皮见到了郑旦;西施以及她们的家人,当时的谈话我们不得而知,但想必范蠡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掰开柔碎的将此事的重要性,和对全国人们的好处细细的讲了一番。
  
  在大批金银财宝的作用下西施;郑旦的家人表现的很爱国,爽快的答应了下来,而郑旦也同意了,只剩下西施垂头不语,范蠡想要再劝,却无意间发现西施看向自己的眼神中竟然有一丝幽怨,霎那间的发现让范蠡无比震惊,难道她也喜欢上了自己。
  
草!实在鄙视这个红颜祸水论,先摸摸自己还有没有小JJ!
江青算祸水不算红颜;P
 (22)
  
  看到范蠡不在说话,西施的家人错误的认为这位大人生气了,便自发的开始做西施的思想工作,而西施只是呆呆的站在那里,不说话,也不抬头。良久之后范蠡终于鼓起了再次开口的勇气:“为了越国臣民的幸福,范蠡请小姐同意这件事。”
  
  听到此话,西施低着头轻轻的反问了一句:“先生真要将我送予夫差?” 范蠡无言,转过了身,他的情绪已经彻底的失控,眼泪即将要溢出眼眶。
  
  “先生请放心,明日妾即随先生回城。”西施温柔的话语再次传来,范蠡背着身点点头,迅速的逃离了这里。接下来的一夜很深,也很长,范蠡一夜未眠,而西施也是一夜未眠。
  
  清晨的眼光照耀着大地,回城的队伍带着郑旦;西施出发了,这一路范蠡骑马走在最前方,他没有勇气回头,而坐在车上的西施的眼光却始终停留在范蠡的背上,她多么希望这个人能调转马头,带着自己离开这里。
  
  可一直到了王都,西施希望的事也没有发生。在进入王都的一瞬间,西施仿佛明白了很多事,甚至她感到了范蠡内心的痛苦,“唉”她轻轻的叹了一生,或许这就是命运的安排的。
  
  与此同时队伍前方的范蠡也发出了一生叹息,王都到了,命运的终点也到了,西施必然会献给夫差,而他也必然要承受那份相思的痛苦。
  
  到达越国王都的西施立刻引起了轰动,大家都想看看这位美的可以让鱼儿忘记游水的女孩到底是怎样的相貌,于是争先恐后的涌上了街头,而此时的西施已经换上了合体;华美的衣服,站在高处向下看着,看着这些自己的同胞,为了他们自己将要奉献出青春,爱情。值得吗?她在心里想,可是没有答案。
  
  “小姐,范先生请您早些休息,明早要晋见大王。”婢女传完话,迅速的离开了,西施朝楼下轻轻的一笑,紧接着又摇了摇头,转过身走回了自己的闺房。而楼下的那些观赏者们久久不肯离去,他们还在回味西施的美貌,却忽略了这个女孩将要为他们所付出的东西。
  
  又经过了无语兼无眠的一夜,西施终于见到了勾践,这是一次有深远意义的会晤,它注定了吴和夫差的灭亡。
  
  勾践对西施和郑旦很满意,但他的一位宠爱的后妃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认为:“真正的美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体态。”西施只具备了第一个条件,还缺乏其它两个条件。”
  
  此语一出范蠡立刻表示同意,因为这样他又能获得与西施短暂的相守,勾践也同意这个看法,但他是从国家的角度出发,色诱夫差的事情一定要成功。
  
  接下来的西施和郑旦受到了严格的训练,从歌舞到宫廷礼仪,再到谈吐举止。她们学习的很认真,就这样又过了三年,西施;郑旦由单纯;善良的浣纱女,变成了魅力四射的交际花。勾践再次召见对两人非常的满意,于是他传旨范蠡带着金银财宝和西施;郑旦出使吴国。
  
  出使吴国的范蠡带着西施;郑旦坐船向西而行,不久再次的来到了苎萝山下,浣纱溪上,此时已经接近黄昏,天地间一片的没落,看到古乡的西施,想到未卜的将来,背井离乡的命运,失声而哭,范蠡明白西施的心情,但他没有能力做出任何的事情,当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孩无助的哭泣,而自己又毫无办法时,范蠡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只有命令船队停止前行,在此留宿一夜,这一夜潺潺的溪水伴着西施嘤嘤的哭声,使得所有人无法入眠,范蠡在心中下定了决心此生定要覆灭吴国,夺会西施。
  
  接下了的旅程让人心碎,范蠡与西施每日相见,又每日黯然,往事难堪回首,此情已到离别时。终于旅途结束了,范蠡;西施见到了夫差。
好文,好像却(11)节。
 (23)
  
  “东海贼臣勾践,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内,得善歌舞者,以供洒扫之役。” 范蠡的话说的很得体,但他的内心却在滴血。
  
  夫差早已注意到范蠡身后如天仙一样的西施与郑旦,虽然他已经成就了一番霸业,但如此佳人还是第一次得见。
  
  但此时,身侧的伍子胥躬身说道:“夏亡以妹喜,殷亡以妲己,周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这句话虽是劝谏夫差,但从侧面也表示出伍子胥认为西施的美足以倾国覆邦。
  
  可此时的夫差魂魄都仿佛已经被西施的美所勾去,那里还听得进伍子胥的忠言,他重赏了范蠡后,拍着胸脯,指天立誓吴越两国世代友好,永不相战。达到了目的的范蠡告谢之后,黯然的走了,而留在吴国的西施,受到了夫差极大的宠爱。
  
  眼看美人计成功的勾践,开始了他对吴的第二个阴谋,夫差这个人有个非常大的爱好,就是喜欢建造宫室;亭台;楼阁等建筑物,勾践根据他这个爱好,送去了大批的能工巧匠,建筑材料,给夫差,当然送去工匠的人数与材料的数量也是勾践;范蠡;文种等人事先商量好的,既能勾引起夫差的建筑欲望,又不会大幅的伤害越国国力,最重要的是能让夫差劳吴国的民,伤吴国的财。
  
  而在这同时还可以让夫差误认为勾践已经彻底的臣服,变成了一只听话的小绵羊。面对越国设计如此精细的圈套,夫差轻而易举的就中计了,自认为勾践已经没有威胁的他,调大军北上中原争霸,
  
  当时吴的兵力十分的强盛,统帅中又有伍子胥等强人。所以在北线战事中夫差的军队屡屡取胜,好大喜功的夫差越打越高兴,越打越想打,他的终极目标已经从当初的消灭越国,变成了争坐天下的霸主。而在不远处一直窥视着他的越国,已经是兵强马壮,弓矢满仓,眼看复仇的时候不远了,勾践又给夫差下了一剂亡国的猛药。
  
  他命令几千名伐木的工人,深入群山之中,寻找建筑用的材料。这批工人不辱使命,用了一年的时间寻找;砍伐,终于弄得了一大批质地极佳的木材,这中间更是有一对奇树,它们粗二十围,高四十丈,一棵是有斑纹的梓树,另一棵是梗楠树,
  
  勾践见此两树如获至宝,命令工匠将它们精工雕刻成盘龙花纹大柱,在上面抹上丹青,镶嵌白玉,外表在镀一层黄金,经过着一番修饰后两棵树金光闪闪,光怪陆离。等到其它的木材也做了粗加工之后,勾践命文种将它们送到了夫差处。
  
  夫差一下子得到了这么多盖房的材料,心中大喜,又见那两棵被装扮的华美异常的大树,便暗下决心要盖一座让世人叹为观止的豪华建筑。于是他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开始修建姑苏台。
  
  姑苏台位于苏州城外西南隅的姑苏山上,也就是现在的灵岩山,据记载此台高三百丈,宽八十四丈,有九曲路拾级而上,如此雄伟的建筑,放在今天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何况当时的建筑工具和技术十分的落后,以吴国一国之力造如此高台,几乎将国力消耗十之六七,百姓居民为筑台而死者不计其数。
  
  姑苏台由开始设计;搜集材料,到最后完工足足用了八年的时间,等到高台建好之后,夫差左拥西施,右抱郑旦,带着嫔妃宫女,文武大臣登台而观,方圆百里范围内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就在他志得意满的时候,西施的眼中突然闪出一丝不屑的神情。
  
  夫差先是不解,但随后他就明白了西施的意思。姑苏台再雄伟,它也只是一座光秃秃的高台,除了站在上面观赏景色之外并没内有别的用处,如此功能单一的建筑,在西施这样疑似仙女的人眼里,自然有些平庸,很难登大雅之堂。
  
  想明白了的夫差,命令那些已经准备收工回家的建筑工人们继续工作,这一来工人们火了,心里产生了极大的不满,而那些监工的士兵和大臣们也有不少都对夫差产生了不满,但不满终究还是不满,并没有升华到暴动的层面,于是一系列华美的建筑开始动工。
不错,占个地方慢慢看~~~~
好文,继续呀
  (24)
  
  铜柱玉槛,金装玉饰,短短的八个字充分的描绘出了馆娃宫的华美,这和后世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里描写贾府的白玉为堂金作马何其的相似,粗略的想象一下,馆娃宫的美能傲视春秋,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堂皇,装饰之豪华在当时决难做它处之想。
  
  然而这里原先并非是做此用途的,阖闾做吴王的时候,山上筑有烽火高台,用以观察、预防外来之敌。但夫差将它们能拆的拆,能改的改的,在他心中远没有了当初殿门前回答“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了吗?”时的志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千古名言再次得到了应证,由此也注定了安乐的夫差必将败于忧患的勾践。
  
  传闻中为建造馆娃宫从水路运来的木头,把山下的河道都填满了,可见这是多么宏大的工程,所谓“木积于渎”,即指此事。现在灵岩山山下的“木渎镇”之名,便由此而来。
  
  宫殿初成,夫差因为西施善于跳响屐舞(想必也是和越国教授舞蹈的老师学会的。),就专门为她筑了一条“响屐廊”,所谓的响屐廊原本是一条小斜廊,夫差命人将廊下岩石凿空,铺上数以百计的大缸,再覆以厚板便完工了。
  
  每当西施穿木屐起舞,她便将裙上系的小铃放置起来,轻灵的铃声和大缸的回响,交织在一起,发出铮铮响声,如敲木琴,闻得这个声音夫差就会如醉如痴,浑然忘了自己身处何处,姓甚名谁。
  
  除了响屐廊,夫差还为西施筑了琴台,但西施对夫差所作的这些还是不满意,整天都是悒郁不乐的。夫差很是纳闷,自己以尽其所能以博取美人欢心,但美人怎么就是不高兴呢?到底她想要什么呢?
  
  终于有一天在闲谈中,夫差向西施问道:“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就是月亮还没有拿来给你,可是你为什么还不高兴呢?”
  
  西施心里想了,我是奉命来迷惑你,让你祸国伤民,早日灭亡的。你总是这样硬挺这,不被消灭我就无法回去越国,也无法和心爱的范蠡在一起,我怎么能高兴呢?但这些心里的话是无法说的,于是她转移话题道:“要摘天上的月亮,也不是太难,只要大王命人在山顶凿井,井边开池,取井水注人池内,便可得到月亮了。“
  
  夫差一听也对,就这么办吧,我把月亮也给你弄来了,到底看你笑不笑。可是他没仔细想想西施要凿井的地方是在山顶,而且灵岩山有个别名叫做“象山”,它的山体圆缓,就像一头卧伏在地上的大象,裸岩累累,并没有任何溪流河涧,要想凿井见水必须穿透整个山体,在依靠手工操作的当时,这简直难于登天。
  
  但有国王的命令,再难也要干呀,当时吴国的工人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智,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和浪费了大批的金钱之后,井终于凿好了。
  
  夫差非常的高兴,命人取井水注入一旁早已建好的玩花池之中,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他拥着西施来到池旁,西施用双手捧水,月影便落在她的掌中轻轻荡漾。此时的西施不知是想起了身在浣纱溪时的快乐生活,还是嘲笑夫差中了她的计策,开怀的笑了起来。
  
  吴王见状大喜,从此以后西施每次照泉梳妆,夫差便会站在她的身旁,或为她梳理长发,或陪伴西施观花聊天。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时的夫差已经彻底的爱上了西施,他对西施的爱真挚;热情;还带有一丝的疯狂,只要西施高兴的事情他都会做,什么父仇霸业;勾践国政在他心里全都不及西施浅浅的一笑。
  
  不知见到这些的西施是否被夫差所感动,看着一个曾经如此凶残的人,微笑着心甘情愿的为自己梳理长发,为自己而放弃整个国家,她的内心是不是会因为自己所肩负的使命而对夫差产生愧疚呢?
  
  可想起越国的臣民,想起自己的父母,还有心爱的范蠡,西施只有再次的硬起心肠,夫差是敌人,吴国是敌人,她一定要用尽各种方法来打倒这个敌人,就算是愧疚,就算是不忍也要强压在心底。就过了一段时光后,有一天,西施对夫差表示山上住腻了,想坐船去太湖采莲。
  
 (25)
  
  夫差立即下令,征集吴国的工人开挖河道,这下又引起了全国上下极度的不满,老百姓想了姑苏台建了,馆娃宫盖了,吴王井也凿了,你这没完没了的又要挖河道,还让不让我们活了?于是很多的吴国民众逃去了相邻的越国,这使得越国的国力大为增强。
  
  而夫差并未感觉到这些,他还在兴高采烈的指挥着挖河道的工程。等到工程开工的时候,夫差在文武大臣,宫娥美女的簇拥下,满身铠甲,威风凛凛的挽弓搭箭,向太湖方向射击。而工人们就沿着羽箭经过的路线,破土挖掘,由此这条新开凿的河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箭径河”
  
  不久之后河道挖成了,夫差又命人在箭径河两岸遍植垂柳,广种奇花。如此大大的折腾了一番之后,夫差带着西施坐在华美的龙舟之上扬帆而行,去香山摘花,太湖采莲。这条自灵岩山下直通太湖边香山的小河也拥有了另外一个名字“采香泾”。
  
  夫差在吴国尽情享乐的时候,野心家勾践在越国却干的有声有色,稳健的实行这文种的灭吴九策。他先是采纳范蠡的建议,选位置极佳的地方按照先小后大的原则筑城立廓。接着又对越国的臣民;兵士进行了充分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得他们彻底恨上吴国,时刻的把灭掉吴国视为己任。
  
  同时越国本土奖励耕种、养蚕、织布。尤其是鼓励生育,增加人丁。勾践规定国家施行早婚早育政策,男20、女17必须结婚,否则父母受罚;而上了年纪的;没有生殖能力的人不准娶年轻姑娘为妻;女子临产前要报告官,由国家派经验医官检查照顾,充分的保证婴儿的存活率,生男孩奖酒一壶、狗一条,生女孩奖酒一壶、猪一头;有两个儿子的家庭,国家负责养活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国家负责养活两个。这样的政策真是让人羡慕呀,经过如此一番变动越国的人口成几何比例的猛增,在封建社会一个国家人口的多少直接决定这其战斗实力,和经济实力,而现在越国的这些能力已经超过了吴国,可这时勾践并未对吴动武,他还在等,等待着报复的机会。
  
  不久之后勾践的机会来了,当时实力非常强大的齐国国王齐景公突然死亡,齐国的大臣们开始争权夺利,而新立的国君十分的软弱不能治理国家,梦想称霸天下的夫差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便想起兵伐齐。
  
  可以说夫差这个想法没有错,吴强而齐乱,战争胜利的把握非常的大。但这时伍子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齐国与吴国,习俗不同,言语不通,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地也不能与齐人相处,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役使。而吴国与越国接壤,道路相连,习俗同一致,言语相通。我们得到越国的土地就能够与越人相处,得到越国的百姓能够役使。相反越国对于我国也是如此。吴国与越国势不两立,越国对于吴国如同心腹之疾,虽然没有发作,但它造成的伤害深重而且处于体内。而齐国对于吴国只是癣疥之疾,不愁治不好,况且也没什么妨害。如今舍弃越国而去讨伐齐国,这就像是担心虎患却去猎杀野猪一样,虽然打胜,但也不能除去后患。”
  
  但吴国的太宰嚭却认为:“伍子胥的话不对,大王您的命令之所以在中原行不通,是因为齐、晋两国始终不肯臣服的原因。我们如果进攻齐国并战胜它,然后移重兵直压晋国的边境,晋国一定会俯首听命。这样大王一战就可以收服两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您的命令在中原各国就会顺利的得到推行。”
  
  在太宰嚭说完之后,伍子胥又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就这样两个人争论了起来,要说因为国事大臣之间发表不同意见也没什么,但这两人说着说着就跑题了,扯出了许多不相干的事情,伍子胥说太宰嚭贪污,太宰嚭说伍子胥专权,两人越说越激烈,争论升级到了怒骂,甚至有武斗的倾向。
  
  夫差见状赶忙制止,在说了一番调节的话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支持太宰嚭,伍子胥见夫差已经确定攻打齐国便愤怒的说道:“上天如果不想灭亡吴国的话,就让君主打不了胜仗,如想要灭亡吴国的话,就让君主打胜仗吧。”
  
 (26)
  
  听伍子胥如此说,夫差心头大怒,虽然伍员劳苦功高,但如此咆哮一国之君,最起码也得判个大不敬之罪。但还没等他开口,情绪激动过头的伍子胥把袍服一甩,也没和夫差打招呼,大踏步的就像朝堂外走了出去,到门口的时候还留下一句:“看着吧,吴国的朝堂很快就会荆棘丛生了!”
  
  这下把可夫差气坏了,自他出生到如今从未受过如此带有冷嘲热讽的顶撞,并且还是当着满朝文武,他当即就要处罚伍子胥,其它大臣们赶紧好言相劝,诉道理;讲旧情。好不容易夫差的火下去了,但他对伍子胥的不满已经深深的烙在心上。经过如此一番吵闹,夫差攻齐的决心更加坚定了,他一定要打个胜仗给天下人尤其是伍子胥看看。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老先生的大徒弟子贡突然来到了吴国,夫差赶忙列队相迎,酒席之上子贡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原来他所效力的鲁国和晋国交好,这就使得一直视晋国为仇敌的齐国非常的不爽,于是齐国经常派兵骚扰鲁国,鲁国国小势弱,抵挡不了齐国,忧心鲁国人民安危的孔子便派遣子贡来请求夫差发兵攻打齐国。”
  
  夫差听子贡说完心中高兴,但此时伍子胥那番言论突然出现在了他的脑海里,当时夫差虽然同意了太宰嚭的意见,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比较在意伍子胥说的话,因为那个人太牛了,过往的经历证明伍子胥很少失误。
  
  于是他就将伍子胥的话转述给了子贡,可这个子贡不愧是孔子的徒弟,脑袋极为的好使,转眼一想便回答道:“方今天下只要大王您打败了齐国,谁还敢不听您的号令呢?越国那里臣愿替大王出使,保证不会让他们起异心。”
  
  听闻此言夫差很高兴,孔老先生的徒弟都出马了,还用担心什么呢?他爽快的答应了子贡的请求,调集兵马粮草准备开战。而子贡在吴国吃饱喝足又游览了一番之后,便告辞前往越国求见勾践,因为吴越两国的距离非常的近,没有多长时间子贡就到了越国的境内,勾践听闻孔子的徒弟来了也是十分的欢迎,立刻下令单独召见。
  
  可没想到两个人刚一见面,子贡就单刀直入的向勾践说道:“我知道您一直都有复仇之心,而夫差已经有所觉察,目前吴国的实力仍然很强大,您空有报复之心,恐怕还没有足够的实施报复的实力,如果此时有所动作是非常危险的。而现在就是一个好机会,吴国想争霸天下,与齐国交战,越国最好鼓励相助。若吴国战败,它的实力必然大大的削弱,若吴国取胜,夫差争霸之心将不可复止,势必连年用兵,很快就会耗空国力,到时您复仇的时候就到了。”
  
  勾践闻听子贡的言语,非常的兴奋,立刻就表示了同意,两个人又密谋了一番之后,子贡告辞,勾践感激对方出了如此好的主意,便想送黄金两镒,宝剑一口,良马二匹给子贡,可子贡坚决不收,这下勾践对他更是敬重。
  
  回到了吴国的子贡见到了夫差,回报说:“勾践感谢您当日不杀之恩,每日栖栖皇皇,今闻大王怀疑他有叛逆之心,十分的恐惧,不日就将派使臣前来谢罪。”
  
  事情到了这里夫差还是有些怀疑,但没过几天,越王勾践便派遣大夫文种,带精致铠甲二十付,宝剑一柄,和三千士兵,前来助吴伐齐。这下夫差的疑虑彻底没了,他下定了北上攻齐争霸的决心,号令以倾国之力投入战争准备。
  
  其时吴国地处长江下游,河网纵横,交通全靠水路,可以说是不能一日而废舟揖之用,水军战船是吴军的主力部队。但长江淮河之间无直接通道,吴要想北上代齐需由长江出发入海,再绕道入淮,这样不但航程过长,对船队的损失也很大,这就迫使夫差要想出一个办法沟通江淮
  
  可幸运的是吴国在过去攻击楚国的时候,吸取了楚国航运的技术经验,曾经先后在国内开凿了沟通太湖和长江的“堰渎”和太湖通向东海的“胥浦”。于是夫差根据以往开河的经验,决定从邗城开始,因地制宜地把几个湖泊连接起来,开凿一条贯通江淮的水道,以水路运粮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