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怀古品三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01:14
赤壁怀古品三国来源:千龙旅游


  赤壁怀古     赤壁本来不是一个地名,只不过是在一个名词,意思是烧红了的石壁。因为这些烧红的石壁是在长江边,在那里1800年前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劣胜强的一场火烧曹营的战争。那场战争后奠定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的局面。   火烧曹军战船时,数里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周瑜见此壮景,乘兴疾书“赤壁”二字,后人雕刻在石壁上,赤壁由此而得名。“赤壁”二字字体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当时战争的地方叫蒲圻县,由于那场著名的被后人称为的“赤壁之战”后人们对于蒲圻的名字远没有赤壁来的响。特别是后来的《三国演义》更是把赤壁的名字叫的震天响。   到了98年原来蒲圻市的领导决定借三国的光开展旅游,干脆把名字改成“赤壁市”。其实赤壁之战或者火烧曹营究竟具体在那个位置发生,是不是现在的赤壁市的位置,一直以来没有记载,许多专家对于蒲圻自己把城市改名为赤壁还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赤壁人的依据是在长江边的石壁上有刻的摩崖石刻“赤壁”两字就是最好的佐证。

  赤壁怀古     为了发展旅游,打三国牌,借三国光无可厚非,争论也没有意义了。三国的历史很短,可是打的仗很多,为什么惟独赤壁之战这么著名,就因为是这场战争把三国各方的利益达到了基本的稳定和平衡,而且还是以少胜多的范例。这么注目的招牌到98年当地人才可是使用其实已经有点晚了。蒲圻人抢到赤壁市名也把离市区30公里的刻有“赤壁”摩崖石刻的镇命名为赤壁镇。   1800年前东汉年间的物品要留下来只能在地底下去找了。到了赤壁你要是去想找一点三国的遗迹,除了那滔滔的长江水和那万年不变的石壁外,其他都只有传说和记忆了。赤壁是个县级市,离武汉只有60公里,不过这个六十公里的高速路居然可以把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割裂成30年以上的历史距离。   开着车满城的跑就是想找个报摊买一张当地地图,没有找到,甚至是一个小书铺也没有卖当地地图。在赤壁市唯一可以感受三国的遗风的就是那个热闹的三国商城和刘备路、东风路。

  赤壁镇完全是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房子是新的,三国古战场的门口更是造了一个汉代的城门,花上40元跨过这扇大门就可以从围在一起的三座山上感受三国古战场的遗风了。进门的一棵有着180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可以把它看成赤壁之战的见证人。当地人为了把这棵树与三国联系起来就树了块碑,表明这是当年庞统亲手栽种的。在山上还有明代修建的诸葛亮拜东风台,正是这场神奇的东风让刘备和孙权成就了胜利者。   终于到了长江边,看到沿岸石壁上刻的“赤壁”两个大字,面对宽广的长江,对面是一望无边的滩涂,导游乘机说当年曹营的指挥所就在对面,挑起了我们对当年东风四起,黄盖带着快船借着投奔的名义冲向曹营,刹那间火光四起,鼓声震天,那些从北方赶来不习水性的曹兵顷刻之间溃不成兵景象的遐想。不过今年百年不遇的旱灾让我们站在长江边上无论如何体会不出苏轼当年作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了。   出了一身臭汗,喝了两瓶维生素饮料,就是到江边看两个字,儿子对我说:“爸爸,怎么没有看到那些战场的遗迹呀?”我哈哈大笑,1800年前的历史你只能去靠自己思想去感受,真正的赤壁在哪里其实对我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中有着这样的一段故事。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曾经到过故事的发生地了!”

    赤壁主要旅游景点:   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重建因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堂内正面嵌有近代书法家程之桢,李开书写的二赋大型木刻,两壁嵌有徐世昌,杨守敬、程明超等人的书法石刻,匾额由李鸿章书写,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   栖霞楼: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宋初王义所建,闾丘孝终重建。因楼背山面江,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上下,风景佳丽,如霞归枉,故名。现楼为一九八四年重建,楼高四层,其中陈列有苏轼及其他名人字画碑刻,楼名为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所书。   碑阁:苏轼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历来为人称道。清光绪年间,黄冈知县杨葆初(字寿昌)因景仰苏轼的书法,择其词,词,赞,牍手稿精品,编成《景苏园帖》并勒诸于石。 一九二二年建此阁,将剩下的一百零八方碑刻嵌入阁内四壁,阁因此得名。这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作品最多的苏帖石刻,其规模居全国个人书法碑林之冠。   挹爽楼:修建于一九二五年。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曾有“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的描绘,楼由此得名。登上此楼面对西山,则有爽气扑面,心旷神怡感。   睡仙亭:始建于宋,清同治年间重建,亭内有石床石枕。传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酒醉后,曾躺卧于此,故名。亭下赤色崖石上嵌有清代书法家钟谷书写的“赤壁”。古时江水从此经过,迄今崖石上留有水流冲刷和撑船篙点的痕迹。   留仙阁:此阁建于清光绪十年,取“坡仙长留阁内”意以名。阁内有著名的《东坡笠屐图》石刻,苏轼书写的《乳母任氏墓志铭》石刻以及著名金石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留仙阁记》石刻;还有近代书画家范之杰所画的《东坡游赤壁图》石刻。   酹江亭:明代始建,现亭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 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樽还酹江月”的词句而得名。亭内三面嵌有石刻。正面墙壁嵌有清代康熙皇帝临摹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铫手书的《前赤壁赋》,石刻:一生刻意学苏的清代书法家叶志诜八十五岁时写的一笔“寿”石刻嵌于左壁。   放龟亭:传说东晋大将毛戍守邾城时,其仆人将他买养的白龟放生于此,后得善报。明嘉庆二十八年,知府郭凤仪附会传说,在矶下江边凿白石龟,取名白龟渚,亭因此得名。现亭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此处为赤壁矶头。亭下崖石壁立,苏轼描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丐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即在此处。矶头江水冲刷的痕迹犹存,明代的白龟仍翘首蹲踞矶下水边。   雪堂: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所建,为其居住躬耕之所。房屋落成时适遇大雪,他因此将房内四壁均画上雪,命名为“雪堂”。现堂为一九八六年重建,中间为正堂,东间为卧室,西间为客室。正堂陈列有《东坡耕乐园》,《雪梅图》和《雪堂飞雪图》,客室内陈列有日本著名书法家加藤星峰书写的苏轼名诗《东坡八首》。   剪刀峰:为一巨大陨石,因形似剪刀,清代诗人汪引芝附会为仙女剪刀失落人间,因此得名。         来源:中国网赤壁怀古品三国来源:千龙旅游


  赤壁怀古     赤壁本来不是一个地名,只不过是在一个名词,意思是烧红了的石壁。因为这些烧红的石壁是在长江边,在那里1800年前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劣胜强的一场火烧曹营的战争。那场战争后奠定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国鼎立的局面。   火烧曹军战船时,数里江面一片火海,把江边崖壁映得通红,周瑜见此壮景,乘兴疾书“赤壁”二字,后人雕刻在石壁上,赤壁由此而得名。“赤壁”二字字体各长150厘米,宽104厘米。当时战争的地方叫蒲圻县,由于那场著名的被后人称为的“赤壁之战”后人们对于蒲圻的名字远没有赤壁来的响。特别是后来的《三国演义》更是把赤壁的名字叫的震天响。   到了98年原来蒲圻市的领导决定借三国的光开展旅游,干脆把名字改成“赤壁市”。其实赤壁之战或者火烧曹营究竟具体在那个位置发生,是不是现在的赤壁市的位置,一直以来没有记载,许多专家对于蒲圻自己把城市改名为赤壁还有不同的看法和争议。赤壁人的依据是在长江边的石壁上有刻的摩崖石刻“赤壁”两字就是最好的佐证。

  赤壁怀古     为了发展旅游,打三国牌,借三国光无可厚非,争论也没有意义了。三国的历史很短,可是打的仗很多,为什么惟独赤壁之战这么著名,就因为是这场战争把三国各方的利益达到了基本的稳定和平衡,而且还是以少胜多的范例。这么注目的招牌到98年当地人才可是使用其实已经有点晚了。蒲圻人抢到赤壁市名也把离市区30公里的刻有“赤壁”摩崖石刻的镇命名为赤壁镇。   1800年前东汉年间的物品要留下来只能在地底下去找了。到了赤壁你要是去想找一点三国的遗迹,除了那滔滔的长江水和那万年不变的石壁外,其他都只有传说和记忆了。赤壁是个县级市,离武汉只有60公里,不过这个六十公里的高速路居然可以把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割裂成30年以上的历史距离。   开着车满城的跑就是想找个报摊买一张当地地图,没有找到,甚至是一个小书铺也没有卖当地地图。在赤壁市唯一可以感受三国的遗风的就是那个热闹的三国商城和刘备路、东风路。

  赤壁镇完全是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房子是新的,三国古战场的门口更是造了一个汉代的城门,花上40元跨过这扇大门就可以从围在一起的三座山上感受三国古战场的遗风了。进门的一棵有着1800年树龄的古银杏树,可以把它看成赤壁之战的见证人。当地人为了把这棵树与三国联系起来就树了块碑,表明这是当年庞统亲手栽种的。在山上还有明代修建的诸葛亮拜东风台,正是这场神奇的东风让刘备和孙权成就了胜利者。   终于到了长江边,看到沿岸石壁上刻的“赤壁”两个大字,面对宽广的长江,对面是一望无边的滩涂,导游乘机说当年曹营的指挥所就在对面,挑起了我们对当年东风四起,黄盖带着快船借着投奔的名义冲向曹营,刹那间火光四起,鼓声震天,那些从北方赶来不习水性的曹兵顷刻之间溃不成兵景象的遐想。不过今年百年不遇的旱灾让我们站在长江边上无论如何体会不出苏轼当年作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意境了。   出了一身臭汗,喝了两瓶维生素饮料,就是到江边看两个字,儿子对我说:“爸爸,怎么没有看到那些战场的遗迹呀?”我哈哈大笑,1800年前的历史你只能去靠自己思想去感受,真正的赤壁在哪里其实对我们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中有着这样的一段故事。我们可以对自己说:“我曾经到过故事的发生地了!”

    赤壁主要旅游景点:   二赋堂:始建于清初,同治七年重建因纪念苏轼赤壁二赋而得名。堂内正面嵌有近代书法家程之桢,李开书写的二赋大型木刻,两壁嵌有徐世昌,杨守敬、程明超等人的书法石刻,匾额由李鸿章书写,堂前对联为辛亥革命领袖黄兴所撰。   栖霞楼:宋代黄州四大名楼之一,宋初王义所建,闾丘孝终重建。因楼背山面江,落日时,晚霞染红大江,照映楼身上下,风景佳丽,如霞归枉,故名。现楼为一九八四年重建,楼高四层,其中陈列有苏轼及其他名人字画碑刻,楼名为现代著名作家茅盾所书。   碑阁:苏轼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历来为人称道。清光绪年间,黄冈知县杨葆初(字寿昌)因景仰苏轼的书法,择其词,词,赞,牍手稿精品,编成《景苏园帖》并勒诸于石。 一九二二年建此阁,将剩下的一百零八方碑刻嵌入阁内四壁,阁因此得名。这是目前保存最完整,作品最多的苏帖石刻,其规模居全国个人书法碑林之冠。   挹爽楼:修建于一九二五年。苏轼的弟弟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中曾有“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的描绘,楼由此得名。登上此楼面对西山,则有爽气扑面,心旷神怡感。   睡仙亭:始建于宋,清同治年间重建,亭内有石床石枕。传说苏轼同友人游赤壁酒醉后,曾躺卧于此,故名。亭下赤色崖石上嵌有清代书法家钟谷书写的“赤壁”。古时江水从此经过,迄今崖石上留有水流冲刷和撑船篙点的痕迹。   留仙阁:此阁建于清光绪十年,取“坡仙长留阁内”意以名。阁内有著名的《东坡笠屐图》石刻,苏轼书写的《乳母任氏墓志铭》石刻以及著名金石书法家杨守敬书写的《留仙阁记》石刻;还有近代书画家范之杰所画的《东坡游赤壁图》石刻。   酹江亭:明代始建,现亭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 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樽还酹江月”的词句而得名。亭内三面嵌有石刻。正面墙壁嵌有清代康熙皇帝临摹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铫手书的《前赤壁赋》,石刻:一生刻意学苏的清代书法家叶志诜八十五岁时写的一笔“寿”石刻嵌于左壁。   放龟亭:传说东晋大将毛戍守邾城时,其仆人将他买养的白龟放生于此,后得善报。明嘉庆二十八年,知府郭凤仪附会传说,在矶下江边凿白石龟,取名白龟渚,亭因此得名。现亭为清代同治七年修建,此处为赤壁矶头。亭下崖石壁立,苏轼描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丐千堆雪”的壮观景象即在此处。矶头江水冲刷的痕迹犹存,明代的白龟仍翘首蹲踞矶下水边。   雪堂: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所建,为其居住躬耕之所。房屋落成时适遇大雪,他因此将房内四壁均画上雪,命名为“雪堂”。现堂为一九八六年重建,中间为正堂,东间为卧室,西间为客室。正堂陈列有《东坡耕乐园》,《雪梅图》和《雪堂飞雪图》,客室内陈列有日本著名书法家加藤星峰书写的苏轼名诗《东坡八首》。   剪刀峰:为一巨大陨石,因形似剪刀,清代诗人汪引芝附会为仙女剪刀失落人间,因此得名。         来源:中国网
三国是我心中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