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之白莲教起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46:40
白莲教起义

清嘉庆元年(1796年)至九年(1804年),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1786年人口3亿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人口为2亿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亿1千万人口。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乾隆后期,白莲教在楚、川、陕三省迅速发展,清廷下令逮捕教中骨干,要求“全教拿获,毋使一名漏网”。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月,各地教首除刘之协等少数人逃脱外,大多被捕。地方官吏乘机勒索,不遂所欲即以邪教治罪;加之为镇压湘、贵苗民起义,徭赋极重,致使大批农民破产,无法生活。刘之协等遂以“官逼民反”为号召,与各地教首约定嘉庆元年三月十日同时起义。因事泄,宜都、枝江张正谟等提前于正月初七日发动,长阳、长乐(今五峰)林之华、覃加耀接踵而起,当阳、来风、竹山、孝感等地亦有人继起响应,并占领当阳,攻破竹山、保康二城。二月初二日,襄阳张汉朝(即张富国)起义于黄龙,姚之富、王聪儿起义于夹河州,河南邓州高均德起义于高家湾。此三支义军于三月间集中于襄阳以北吕堰、双沟地区,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所有起义队伍,不论男女,“都以白布缠头作记认”。清廷为之震惊,急由陕西、广西、山东调兵7000人,会同湖北及四川清军共万余人,由都统水保及湖广总督毕沅等指挥,实行分区围攻。各地白巾军修筑寨垒,据险防守。清军兵少,分散,进攻多受挫。四月,清廷又增调直隶(今河北)、山西兵各2000人,同时命永保统一指挥各军。经两月激战,六月,参将傅成明部在孝感被襄阳白巾军以伏击战全歼。至此,清军“先后征兵数千,皆全军覆没”。清廷再增调湖南苗疆兵2万人来援,形势开始逆转。八月,竹山、当阳、枝江各地白巾军寨垒多被攻破。最早起义之张正漠部亦在灌脑湾被歼。仅林之华部仍活动于长阳滋丘一带,襄阳白巾军活动于襄阳北及随州、钟祥一带。清军重兵多在湖北南部,姚之富等遂向北扩展,进至河南唐县(今唐河)一带。清廷又增调山东、直隶及京师健锐、火器营兵6000人来援。

正当清军集中兵力会攻襄阳白巾军时,四川达县徐天德率众数千人,于九月十五日起义于亭子铺;东乡(今宣汉)冷天禄、王三槐起义于莲池沟,巴州(今巴中)罗其清、通江冉文俦等先后响应,共有义军十余支,各有众数千,“概以白巾裹首”,分别占据山区险要,筑垒防守。署四川总督英善及成都将军勒礼善率兵进击东乡,在娘娘庙老营湾两次受挫被歼数千,此时白巾军已遍布川东、川北。清军兵力既少,两次被歼后士气又极低。但白巾军既未能相互联合,又未能扩张战果,仍分散守寨,各自为战。四川形势未有更大发展。

襄阳白巾军先在陈家河(襄阳北)以伏击战击败追击清军,后又击败河南巡抚景安所率4000人清军于魏家集(今邓县南),迫其退守南阳。嘉庆帝将永保治罪,改令惠龄统一指挥各军。二年正月,湖南苗疆暂时平定,镇压苗民起义之清军万余人,转用于进攻白巾军,徐天德、王三槐部在金峨寺、香炉坪一带,遭清军重兵围攻,损失严重,仅余2000余人。襄阳白巾军在清军围攻下,亦损失甚重;遂改据守寨垒及硬拚战法为流动游击战法,分三路经河南、陕西向四川作战略性转移。沿途“不迎战,不走平原,唯数百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伺机以伏击、突袭等战术,痛击追击清军。途经秦岭,大批流民加入,队伍日益壮大,经四月转战,六月二十三日到达东乡,与四川白巾军徐、王部会师。嘉庆帝切责各统兵大臣,再次更换统帅,命陕西总督宜绵取代惠龄统一指挥各军。七月间,清军集中于川东、川北,对白巾军形成包围态势。当地人口稀少,义军数万人食粮难以筹集。襄阳白巾军留一部兵力由李全率领,协同四川白巾军作战,主力分两个梯队重返湖北。姚之富、王聪儿部为一梯队,由奉节出川,在白帝城与阻击清军激战3昼夜,进入巴东、归州(今秭归)地区,乘虚攻下兴山,经保康、南漳向襄阳前进;高均德等部为二梯队,出川后经当阳、远安向荆州(今江陵)前进。清军急调重兵加强荆、襄防务。襄阳白巾军突然回师房县、竹山。八月,在郧西大败明亮部,杀护军统领惠伦及丰伸布。尔后北进陕西。九月,李全部亦至安康。

襄阳白巾军回师荆襄,调动清军主力集中于湖北,四川白巾军压力遂减轻。大批群众加入四川义军,攻占巴州、达州地区许多城镇,声势复振。十一月,襄阳白巾军翻越大巴山,再度进入川北。俟清军集中至通江、太平一带时,再返陕西。清军堵、追均无成效,陷于被动。嘉庆帝第三次易帅,命湖广总督勒保统一指挥各军。三年二月,襄阳白巾军姚之富部进攻郡县(今眉县)不克,李全部经盏厔(今周至)进逼西安,在焦家镇与总兵王文雄部激战失利。两部遂分路向湖北转进。三月,姚之富部在山阳之石河铺、宽坪等处连遭挫折,至三岔河(今陕西镇安东南与郧西交界处)被清军及乡勇包围。激战终日,转战至郧西之却花坡,矢尽援绝,突围未成,全军覆没,姚之富、王聪儿跳崖自杀。李全、高均德两部在两河关(今旬阳西北)、茅坪(今洋县北)等地亦屡次失利,遂西进凤县,经略阳、宁羌(今宁强)入川,五月至仪陇,与罗其清、冉文俦部会合。白巾军全部入川,清廷集中5万兵力,三路进击。在川白巾军,仍多依险筑垒,固守硬拚,遭很大损失。罗其清、冉文俦先后被杀,王三槐被诱俘,仅冷天禄等数部,转移至梁山、忠州及川东地区。四年初,嘉庆帝亲政,总结三年战争教训,在政治、军事上进行调整:撤换作战不力的惠龄、宜绵、景安、秦承恩等领兵大臣;任勒保为经略大臣,统一指挥川、陕、楚、豫、甘五省军队;大力推行乡勇、团练,保甲制度,筑堡团守,坚壁清野,同时采用“剿抚并用”方针,宣传“若能悔罪投诚”,“不咎既往”。白巾军亦接受三年战争教训,放弃固守寨垒战术,改用分散出击与流动作战相结合的战术,开始分路向川西、甘南及陕、楚作大范围的往返流动,以便于保存自己、筹集军粮、扩充人员、争取主动及伺机歼敌。白巾军的多路流动作战,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主动,部队日益壮大,清统兵大臣福宁上奏:“贼以胁从而日增……新起之贼实多于剿除之数”;清军疲于奔命,大量减员。清领兵大臣明亮上奏:“臣自去秋至今,日夜追贼,往返五省,所领兵3000……仅存干余”。嘉庆帝于七月再次更换统帅,将上任仅半年之勒保“逮问治罪”,八月改任额勒登保为经略大臣。额勒登保任经略后,采取“驱各路之贼逼归川北”,然后“聚而歼旃”的作战方针,同时大力推行团练、寨堡及坚壁清野政策。九十月间,张汉朝战死、高均德被俘,徐天德部略有斩获,唯冉文俦之侄冉天元一年来多次击败清军,部队又发展至万余人,活动于大竹地区。十二月间,川北各部白巾军北进陕南,一部由略阳强渡嘉陵江进入甘肃秦州、巩昌地区。清军主力尾随白巾军进入甘陕,冉天元乘虚趋定远,于五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抢渡嘉陵江进入川西,进攻蓬溪县城。四川总督魁伦命总兵朱射斗,率兵3000人驰援,冉天元围城打援,于十九日在老虎岩以伏击战全歼清军,杀朱射斗。部队迅速发展为5万余人,声势大振。德楞泰急从广元、昭化南下增援。冉天元再以后退诱敌、设伏聚歼战术,在江油包围了清军温春、赛冲阿两部,予以歼灭性打击。三月,该部在马蹄岗与清军激战三昼夜,德楞泰仅余亲兵数十人,行将就歼,都司罗思举突率乡勇来援,冉天元被俘,清军反败为胜。冉部万·余,由张子聪等率领,南下太和镇(今射洪),渡过潼河,进入川西富庶地区。成都戒严。嘉庆帝逮魁伦入京,令其自杀,重任勒保为四川总督。

活动于甘肃之高天升、马学理等部白巾军,由阶州(今武都)进入龙安。闰四月,在竹子山口击败清军,杀总兵施缙后再返甘肃;八月间,夜袭陕甘总督长麟于徽县伏家镇,杀将军富成及游击台清阿等官兵千余;九月,进至陕西,在略阳、沔县(今勉县),杀总兵札勒杭阿,在西乡法宝山杀提督王文雄、副将鲍贵等。

活动于湖北之徐天德、樊人杰等部白巾军,转战鄂西北,六月间在南漳马家营击败明亮部,杀总兵王凯等;十月,在远安牛鹿坡击败追击清军,杀总兵李绍祖、参将沈庆春等。

白巾军虽然仍获多次作战胜利,但自身损失很大。自五年夏起,清廷“筑寨团练”及“坚壁清野”等措施逐渐生效,使白巾军在战略上开始转入被动,不仅粮源、兵源日渐减少,而且行动经常受阻,难以进行大范围的流动作战,而主要在川、陕、楚边境地区进行出击及流动。六年正月至七月间,在清军连续进击下,各部白巾军仅剩干余或数百、数十人,基本上被限制在南山老林之中。实力较强者,尚有苟文明、樊人杰及蒲景等少数几部。至七年七月时,此三部亦先后被清军歼灭。十二月,额勒登保上报嘉庆帝“大功底成,川、陕、楚著名首逆全数肃清”,实际上尚有多部小支白巾军活动于南山老林进行游击作战。八年二月,清骁将、提督穆克登布深入老林追击,为少数伏击战士格杀。八月,被清廷解散之部分乡勇,参加白巾军,不时向老林以外出击。九月,在西乡附近击败堵击的清军,杀副将朱槐。白巾军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又坚持战斗1年余,直至九年九月,最后一位白巾军首领苟文润被叛徒杀害,历时9年的白巾军(白莲教)大起义方告结束。以川、楚、陕白巾军大起义为转折点,清朝开始由盛世走向衰落。

点评:修堡筑寨、固守一地与硬拚的作战指导,是白巾军起义初期被清军各个击破的主要原因;大踏步前进、后退,实施流动作战,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了战争主动权,粉碎了清军聚而歼之的战略企图,但由于没有建立根据地,当清军实施筑寨团练及坚壁清野时,即完全丧失了主动权,是白巾军后期终于失败的主要原因;教、军合一的组织形式和封建家长制的管理制度,致内部派系林立,战争中缺乏统一领导、计划及各部不能密切协同,亦为白巾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白莲教起义

清嘉庆元年(1796年)至九年(1804年),湖北、四川、陕西三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1786年人口3亿9110万人,起义失败后,人口为2亿7566万人,相互屠杀损失了1亿1千万人口。白莲教起义军在历时九年多的战斗中,占据或攻破州县达二百零四个,抗击了清政府从十六个省征调来的大批军队,歼灭了大量清军,击毙副将以下将弁四百余名,提镇等一﹑二品大员二十余名,清政府耗费军费二亿两,相当于四年的财政收入。这次起义使清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

乾隆后期,白莲教在楚、川、陕三省迅速发展,清廷下令逮捕教中骨干,要求“全教拿获,毋使一名漏网”。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月,各地教首除刘之协等少数人逃脱外,大多被捕。地方官吏乘机勒索,不遂所欲即以邪教治罪;加之为镇压湘、贵苗民起义,徭赋极重,致使大批农民破产,无法生活。刘之协等遂以“官逼民反”为号召,与各地教首约定嘉庆元年三月十日同时起义。因事泄,宜都、枝江张正谟等提前于正月初七日发动,长阳、长乐(今五峰)林之华、覃加耀接踵而起,当阳、来风、竹山、孝感等地亦有人继起响应,并占领当阳,攻破竹山、保康二城。二月初二日,襄阳张汉朝(即张富国)起义于黄龙,姚之富、王聪儿起义于夹河州,河南邓州高均德起义于高家湾。此三支义军于三月间集中于襄阳以北吕堰、双沟地区,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所有起义队伍,不论男女,“都以白布缠头作记认”。清廷为之震惊,急由陕西、广西、山东调兵7000人,会同湖北及四川清军共万余人,由都统水保及湖广总督毕沅等指挥,实行分区围攻。各地白巾军修筑寨垒,据险防守。清军兵少,分散,进攻多受挫。四月,清廷又增调直隶(今河北)、山西兵各2000人,同时命永保统一指挥各军。经两月激战,六月,参将傅成明部在孝感被襄阳白巾军以伏击战全歼。至此,清军“先后征兵数千,皆全军覆没”。清廷再增调湖南苗疆兵2万人来援,形势开始逆转。八月,竹山、当阳、枝江各地白巾军寨垒多被攻破。最早起义之张正漠部亦在灌脑湾被歼。仅林之华部仍活动于长阳滋丘一带,襄阳白巾军活动于襄阳北及随州、钟祥一带。清军重兵多在湖北南部,姚之富等遂向北扩展,进至河南唐县(今唐河)一带。清廷又增调山东、直隶及京师健锐、火器营兵6000人来援。

正当清军集中兵力会攻襄阳白巾军时,四川达县徐天德率众数千人,于九月十五日起义于亭子铺;东乡(今宣汉)冷天禄、王三槐起义于莲池沟,巴州(今巴中)罗其清、通江冉文俦等先后响应,共有义军十余支,各有众数千,“概以白巾裹首”,分别占据山区险要,筑垒防守。署四川总督英善及成都将军勒礼善率兵进击东乡,在娘娘庙老营湾两次受挫被歼数千,此时白巾军已遍布川东、川北。清军兵力既少,两次被歼后士气又极低。但白巾军既未能相互联合,又未能扩张战果,仍分散守寨,各自为战。四川形势未有更大发展。

襄阳白巾军先在陈家河(襄阳北)以伏击战击败追击清军,后又击败河南巡抚景安所率4000人清军于魏家集(今邓县南),迫其退守南阳。嘉庆帝将永保治罪,改令惠龄统一指挥各军。二年正月,湖南苗疆暂时平定,镇压苗民起义之清军万余人,转用于进攻白巾军,徐天德、王三槐部在金峨寺、香炉坪一带,遭清军重兵围攻,损失严重,仅余2000余人。襄阳白巾军在清军围攻下,亦损失甚重;遂改据守寨垒及硬拚战法为流动游击战法,分三路经河南、陕西向四川作战略性转移。沿途“不迎战,不走平原,唯数百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伺机以伏击、突袭等战术,痛击追击清军。途经秦岭,大批流民加入,队伍日益壮大,经四月转战,六月二十三日到达东乡,与四川白巾军徐、王部会师。嘉庆帝切责各统兵大臣,再次更换统帅,命陕西总督宜绵取代惠龄统一指挥各军。七月间,清军集中于川东、川北,对白巾军形成包围态势。当地人口稀少,义军数万人食粮难以筹集。襄阳白巾军留一部兵力由李全率领,协同四川白巾军作战,主力分两个梯队重返湖北。姚之富、王聪儿部为一梯队,由奉节出川,在白帝城与阻击清军激战3昼夜,进入巴东、归州(今秭归)地区,乘虚攻下兴山,经保康、南漳向襄阳前进;高均德等部为二梯队,出川后经当阳、远安向荆州(今江陵)前进。清军急调重兵加强荆、襄防务。襄阳白巾军突然回师房县、竹山。八月,在郧西大败明亮部,杀护军统领惠伦及丰伸布。尔后北进陕西。九月,李全部亦至安康。

襄阳白巾军回师荆襄,调动清军主力集中于湖北,四川白巾军压力遂减轻。大批群众加入四川义军,攻占巴州、达州地区许多城镇,声势复振。十一月,襄阳白巾军翻越大巴山,再度进入川北。俟清军集中至通江、太平一带时,再返陕西。清军堵、追均无成效,陷于被动。嘉庆帝第三次易帅,命湖广总督勒保统一指挥各军。三年二月,襄阳白巾军姚之富部进攻郡县(今眉县)不克,李全部经盏厔(今周至)进逼西安,在焦家镇与总兵王文雄部激战失利。两部遂分路向湖北转进。三月,姚之富部在山阳之石河铺、宽坪等处连遭挫折,至三岔河(今陕西镇安东南与郧西交界处)被清军及乡勇包围。激战终日,转战至郧西之却花坡,矢尽援绝,突围未成,全军覆没,姚之富、王聪儿跳崖自杀。李全、高均德两部在两河关(今旬阳西北)、茅坪(今洋县北)等地亦屡次失利,遂西进凤县,经略阳、宁羌(今宁强)入川,五月至仪陇,与罗其清、冉文俦部会合。白巾军全部入川,清廷集中5万兵力,三路进击。在川白巾军,仍多依险筑垒,固守硬拚,遭很大损失。罗其清、冉文俦先后被杀,王三槐被诱俘,仅冷天禄等数部,转移至梁山、忠州及川东地区。四年初,嘉庆帝亲政,总结三年战争教训,在政治、军事上进行调整:撤换作战不力的惠龄、宜绵、景安、秦承恩等领兵大臣;任勒保为经略大臣,统一指挥川、陕、楚、豫、甘五省军队;大力推行乡勇、团练,保甲制度,筑堡团守,坚壁清野,同时采用“剿抚并用”方针,宣传“若能悔罪投诚”,“不咎既往”。白巾军亦接受三年战争教训,放弃固守寨垒战术,改用分散出击与流动作战相结合的战术,开始分路向川西、甘南及陕、楚作大范围的往返流动,以便于保存自己、筹集军粮、扩充人员、争取主动及伺机歼敌。白巾军的多路流动作战,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主动,部队日益壮大,清统兵大臣福宁上奏:“贼以胁从而日增……新起之贼实多于剿除之数”;清军疲于奔命,大量减员。清领兵大臣明亮上奏:“臣自去秋至今,日夜追贼,往返五省,所领兵3000……仅存干余”。嘉庆帝于七月再次更换统帅,将上任仅半年之勒保“逮问治罪”,八月改任额勒登保为经略大臣。额勒登保任经略后,采取“驱各路之贼逼归川北”,然后“聚而歼旃”的作战方针,同时大力推行团练、寨堡及坚壁清野政策。九十月间,张汉朝战死、高均德被俘,徐天德部略有斩获,唯冉文俦之侄冉天元一年来多次击败清军,部队又发展至万余人,活动于大竹地区。十二月间,川北各部白巾军北进陕南,一部由略阳强渡嘉陵江进入甘肃秦州、巩昌地区。清军主力尾随白巾军进入甘陕,冉天元乘虚趋定远,于五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抢渡嘉陵江进入川西,进攻蓬溪县城。四川总督魁伦命总兵朱射斗,率兵3000人驰援,冉天元围城打援,于十九日在老虎岩以伏击战全歼清军,杀朱射斗。部队迅速发展为5万余人,声势大振。德楞泰急从广元、昭化南下增援。冉天元再以后退诱敌、设伏聚歼战术,在江油包围了清军温春、赛冲阿两部,予以歼灭性打击。三月,该部在马蹄岗与清军激战三昼夜,德楞泰仅余亲兵数十人,行将就歼,都司罗思举突率乡勇来援,冉天元被俘,清军反败为胜。冉部万·余,由张子聪等率领,南下太和镇(今射洪),渡过潼河,进入川西富庶地区。成都戒严。嘉庆帝逮魁伦入京,令其自杀,重任勒保为四川总督。

活动于甘肃之高天升、马学理等部白巾军,由阶州(今武都)进入龙安。闰四月,在竹子山口击败清军,杀总兵施缙后再返甘肃;八月间,夜袭陕甘总督长麟于徽县伏家镇,杀将军富成及游击台清阿等官兵千余;九月,进至陕西,在略阳、沔县(今勉县),杀总兵札勒杭阿,在西乡法宝山杀提督王文雄、副将鲍贵等。

活动于湖北之徐天德、樊人杰等部白巾军,转战鄂西北,六月间在南漳马家营击败明亮部,杀总兵王凯等;十月,在远安牛鹿坡击败追击清军,杀总兵李绍祖、参将沈庆春等。

白巾军虽然仍获多次作战胜利,但自身损失很大。自五年夏起,清廷“筑寨团练”及“坚壁清野”等措施逐渐生效,使白巾军在战略上开始转入被动,不仅粮源、兵源日渐减少,而且行动经常受阻,难以进行大范围的流动作战,而主要在川、陕、楚边境地区进行出击及流动。六年正月至七月间,在清军连续进击下,各部白巾军仅剩干余或数百、数十人,基本上被限制在南山老林之中。实力较强者,尚有苟文明、樊人杰及蒲景等少数几部。至七年七月时,此三部亦先后被清军歼灭。十二月,额勒登保上报嘉庆帝“大功底成,川、陕、楚著名首逆全数肃清”,实际上尚有多部小支白巾军活动于南山老林进行游击作战。八年二月,清骁将、提督穆克登布深入老林追击,为少数伏击战士格杀。八月,被清廷解散之部分乡勇,参加白巾军,不时向老林以外出击。九月,在西乡附近击败堵击的清军,杀副将朱槐。白巾军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又坚持战斗1年余,直至九年九月,最后一位白巾军首领苟文润被叛徒杀害,历时9年的白巾军(白莲教)大起义方告结束。以川、楚、陕白巾军大起义为转折点,清朝开始由盛世走向衰落。

点评:修堡筑寨、固守一地与硬拚的作战指导,是白巾军起义初期被清军各个击破的主要原因;大踏步前进、后退,实施流动作战,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获得了战争主动权,粉碎了清军聚而歼之的战略企图,但由于没有建立根据地,当清军实施筑寨团练及坚壁清野时,即完全丧失了主动权,是白巾军后期终于失败的主要原因;教、军合一的组织形式和封建家长制的管理制度,致内部派系林立,战争中缺乏统一领导、计划及各部不能密切协同,亦为白巾军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聪儿
王聪儿(公元1777-1798年)清朝白莲教女首领。襄阳黄龙镇人。江湖艺人出生。16岁后,与丈夫齐林在农民中发展白莲教组织,进行反清活动。嘉庆元年(1796),齐林筹划起义事泄被杀,白莲教徒发动起义,王聪儿被推为首领。提出"兴汉灭满"的口号,率众四五万人进逼孝感,威胁武昌。次年转战河南、陕西。随后进入川东与徐天德、王三槐等起义军会合,统编为八路,年仅20岁的王聪儿被推为八路兵总指挥。嘉庆三年四月,由陕西转战湖北,在郧西卸花坡被清兵包围,跳崖牺牲。这次起义先后有数十万农民参加,转战川、鄂、陕、豫、甘五省,击毙清廷一、二品大员20余人,副将、参将以下将官400多人。是个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
清王朝统治的强烈震荡---清代各族人民起义
柏拉图社区  PlatoForum.com  2006-12-29 文/  

在清朝,各族人民的起义从乾隆中叶开始已经陆续不断地发生,如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有山东王伦的起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及四十八年(1783年)先后有甘肃苏四十三和田五领导的回族、撒拉族人民的起义,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有台湾林爽文的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很快地被镇压了。

  在这以后,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则爆发了规模较大的波及湖南、贵州、四川三省的苗民起义。这次起义发生,是由于苗族地区在“改土归流”之后,汉族官僚地主及商人即所谓“客民”,不断侵占苗族人民的土地,将“苗地”化为“民地”。如湖南永绥厅(今花垣县)“环城外寸地皆苗,不数十年,尽占为民地”。又由于清朝所派官吏对苗族人民“盗行鱼肉,以致苗民不堪”。因此,乾隆六十年正月,贵州松桃苗民石柳邓被迫首先发动起义,湖南永绥苗民石三保及乾城苗民吴八月也相继起而响应。起义的苗民领袖提出了“逐客民,复故地”的口号,得到苗族人民的普遍支持。这次起义继续了12年之久,直到嘉庆十一年(1806年),才在清兵的镇压下失败。

  在苗民起义的同时,湖北又发生白莲教起义。白莲教是民间的秘密结社组织,农民经常假借它号召起义。白莲教的教义,长期以来宣传弥勒佛降生,人民可以得救。这时又提出“教中人先纳税若干,将来按税授田”。农民向往得到土地,因而纷纷入教。

  这次农民发难,以“官逼民反”为号召。嘉庆元年(1796年),湖北襄阳姚之富和女英雄王聪儿等举起起义大旗,即以襄阳为中心,不到两月,便有众数万人。同时,四川达州徐天德和王三槐、冷天禄等也相继而起。第二年,嘉庆二年(1797年),湖北的起义军由姚之富、王聪儿率领分路进攻河南,又由河南发展到陕西。嘉庆三年(1798年),王聪儿率众指向西安,作战失利转移湖北,在郧西被地主武装乡勇所扼,清军围攻,王聪儿、姚之富一同牺牲。此后四川的徐天德、王三槐、罗其清、冉文俦等仍继续斗争。清军利用乡勇罗思举及号称清官的四川知县刘清,施展狡猾的手段瓦解农民军,罗思举假冒王三槐的旗号骗杀农民军,刘清更诳骗王三槐至清营,结果王三槐被擒。这次起义到嘉庆九年(1804年)被镇压下去,首尾历时9年,席卷湖北、四川、河南、陕西、甘肃5省,消耗清朝军费1亿之多,给予清朝以极大打击。

  嘉庆十八年(1813年),又爆发了天理教起义。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支派,又名八卦教。当时信徒很多,遍布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等省。河南滑县李文成和北京林清是主要教首,他们宣传入教者先输纳“种福钱”,又称“根基钱”,事成之后,“凡输百钱者,得地一项”。农民渴望土地,因此纷纷入教。李文成和林清预定嘉庆十八年九月十五日同时发动起义,但因李文成行动暴露,被滑县知县逮捕入狱,群众遂提前举义,救出李文成,占据滑县城,号召四方。而林清则按期行事,在京南黄村组织武装,以200人潜入城内,在入教太监的导引下,分由东西华门攻进清宫,与清兵战于隆宗门外,但因寡不敌众,攻打清宫失败,最后林清在黄村被捕牺牲。李文成在滑县声势很大,旗帜上大书“大明天顺李真主”七字。后来清兵包围了滑县,李文成出走辉县山中。结果被清军追逼自焚而死。最后滑县被攻破,李文成妻张氏决不逃避,挥刀巷战,击杀数十人,阖门自缢。这次天理教起义,特别是林清攻打清宫的行动,使清廷大为震惊,嘉庆皇帝哀叹说:“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上述农民起义虽然都失败了,却大大消耗和削弱了清朝的实力,给了清朝沉重的打击。
达州系列历史人物之三——达州农民领袖徐天德


清嘉庆元年(1796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白莲教起义;白莲教杂拜各种鬼神,宣扬"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以周行天下"的平等思想和互助精神.它在民间流传很广,成为农民起义的一种带有宗教色采的组   织形式.此后的九年时间里,数十万农民先后拿起武器,投入了反对满清封建统治的斗争,革命风暴席卷川,楚,陕,甘;豫五省.四川是这次起义的中心地区.最早在四川举起义旗的是达州农民(领袖)徐天德.徐天德(1753—1801),达州亭子铺(今亭子镇)人.曾在州里服役充当快马手,被斥退.后来,他参加白莲教,积极发展教徒,并通过一个姓李的渔夫与湖北白莲教联系,约定同时起义.嘉庆元年(1796)正月,湖北白莲教徒首先发难.九月十五日,徐天德在家乡与徐天寿,王登连,张泳寿,汪瀛+赵麻花《易应)等起义,队伍很快发展到一万余人,徐天穗被推为大都督,大元帅.达州起义有力地推动了四川白莲教起义的发展.不久,王三槐,冷天禄起于东乡(今宣汉),冉文俦,冉天元起于通江,罗其清起于巴州(今巴中),起义烈火燃遍川东北.
徐天德率起义军移住麻柳场(今麻柳镇)后,四川总督英善率兵前往镇压,英善屯驻达州城内,令游击尚维岳等率兵二干人驻城外娘娘庙,准备进  攻起义军.另派都司福清驻东乡天星桥,以切断达州起义军与东乡起义军的联系.徐天德识破了敌人的阴谋,分兵一支阻击福清,以主力夜袭娘娘庙.结果两路获胜,击毙尚维岳,范懋辛和福清.首战告捷,声威大振.起义军活动范围扩大到东乡,太平(今万源),新宁(今开江)等县.
这年十一月,清统治者增派重庆镇总兵袁国璜到东乡镇压起义军.袁部出战屡败,便与从陕西来的兴安镇总兵何元卿合军屯住老营湾.清军以大树为桩柱,树间编有竹篱,外蒙生牛皮为墙.墙外挖长壕,壕中埋满铁棱,以为固守之计.徐天德率军攻打,初战不利,悄然退去.清军以为是计,不敢追击,仍小心守卫,早晚派首余人在营地四周巡逻,放枪呐喊壮胆.四,五天过去了,仍没有动静,清军守备松懈起来,一天凌晨,敌人的例外巡逻又开始了.起义军利用大雾掩护,早已埋伏到长壕里,听到敌人的呼喊声后,立即向敌营抛出无数火球,并用系有长绳飞钩拔倒敌人的栅栏,栅栏倒在长壕上搭成"平桥",起义军战士踏在上面,如履平地,冲入敌营,老营湾清军被彻底歼灭,袁国璜,何元卿也战死乱军之中.
老营湾大捷后,冷天禄率东乡起义军前来与徐天德会合.两支兄弟队伍并肩作战,于大年三十夜一举攻下东乡县城,俘获满清成都副都统佛住和东乡知县长宁等.东乡是四川白莲教起义军攻占的第一座县城.这一胜利标志起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清政府令陕甘总督宜绵率师入川,总统军务.在英善配合下,宜绵派军猛攻东乡.徐天德率领起义军撤出东乡县城.向金鹅寺转移.敌人跟踪而至,起义军且战且退.嘉庆二年(1797年)五月,达州起义军被敌包围在东乡白秀山,处境危险.这时,王聪儿,姚之富率领的湖北襄阳白莲教起义军及时赶到;两支队伍配合作战,夹击敌人,清军大败而逃.川楚起义军胜利会师,队伍屯扎三十里,旌旗满天.川楚各路起义军首领聚会一堂,共商大计,决定统编为十支,各打旗号.徐天德领导的一支称为"达州青号".
东乡会师以后,川楚起义军活跃在川东北广阔地区,连连取得胜利.王聪儿,姚之富率领襄阳黄号返回湖北时,留下王光祖,樊人杰与徐天德等并肩战斗.这时,起主义军兵强马壮,几乎控制了川东北十余个州县.同年秋,达州青号假扮清军,智取逼江.按着又围攻营山,转战渠县,大竹等地,来去无踪.
年底,冷天禄占领开县临江市.临江市在开县西南六里,位于开江之畔,有商贾上千户,是川东著名大镇,相当繁华.春节之际,徐天德和其他各支起义军的首领在这里又'次聚会.战士们载歌载舞欢庆胜利,川戏艺人献艺助兴.东乡会师和临江市(1798年)夏,派勒保接任四川总督.勒保赶到川东,一方面加紧军事进  攻,一方面采用"坚壁清野"的恶毒政策,企图以"杀","围"两手,置起义军于死地.次年初,徐天德率达州青号义军向西发展,乘雾偷渡渠河,击溃守河地主武装.二月,进至长寿云台铺.清军追来,起义军迎战不利,及时向平井铺转移.平井铺也是一个闹热市镇,有商贾百家.进镇后,徐天德命令战士们埋伏起来,让女战士们装扮成茶铺酒店的老板娘,备茶酒食物"迎接"清军.清军前队赶来,官兵个个饿渴难忍,接过"老板娘"端过来的酒茶食物,狼吞虎咽.起义军乘敌不备,突然袭击,取得重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