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台实行募兵与征兵制度概要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6 18:23:58
台湾人(非日本人士移居台湾者)以军人身份参与战争的渊源可追溯到中日战争爆发后。原本在战前台湾总督府的的说法中,身为被殖民者的台湾人是不需尽服兵役的义务。但随着中日开战后,日本为了在中国战线的日本军部队之军需物资补给。因而在1937年9月开始征雇台湾人充当不具备正式军人身份的军属与军夫,第一批台籍军夫随即投入上海战役。这批招募人员称为「台湾农业义勇团」,在上海附近开农场,种新鲜蔬菜。而后随着战局的扩大,台湾总督府又以各种名义招雇台籍军属、军夫到中国战线担任物资运输、占领区农工业建设等工作,包括:农业指导挺身团、台湾特设劳务奉工团、台湾特设勤劳团、台湾特设建设团等。
  而在1938年发生的事件与日后台籍「军人」的出现有关。自该年4月起,朝鲜总督府在当地实施「朝鲜特别志愿兵制度」,召募朝鲜人以「军人」身份加入皇军。这代表日本政策的转变,开始动员殖民地人民投入正规作战的行列之中。但是对动员同为汉民族为主干的台籍军人到中国大陆与中国军作战,日本政府当时仍多少怀有顾忌。不过在朝鲜志愿兵的表现获得日方肯定以及在台皇民化运动的日渐推展后,当时台湾政界一般都认为在台实施志愿兵制只是时间的问题。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1941年6月20日,台湾总督府与台湾军司令部正式宣布志愿兵制度将在次年开始实施。在该政策的宣示后,立即获得台湾青年的热烈回响。据当时媒体报导,自志愿兵制宣布日后18日便有743人向台湾军司令部与各地宪兵队提交志愿书,到8月底更突破3000名,至开战后的1942年初更达20000人以上!不过实际上当时总督府只是宣布该政策将要施行,详细的申请方法与施行细则都还未宣布,竟然就出现这么多有志从军的青年,可见在当时皇民化运动对台湾人的影响有多大。

  1942年1月16日,总督府情报部发布「陆军志愿兵训练所生徒募集要纲」,正式接受台湾人志愿从军的申请。在该要纲中明订,年龄17岁以上、无重大犯罪、符合体位标准者均可申请。通过申请后则分前后二期进行训练,前期在当年6月入训练所,后期在12月入所,并预定第一期将为现役兵而第二期则充作补充兵。

  在该要纲公布后,在正式申请期间的2月1日到3月10日,共有425921人提出申请,有学者估计这相当全台成年男性人数的14%!同时在这一段期间,许多台湾青年为了表示对加入皇军的渴望,甚至以写血书的方式表达希望以自身的奉献,换取大东亚战争胜利的荣光!

(根据访问当年参军人士的纪录显示,虽然少数人的确是在日方有形无形的压力下「自愿」参加志愿兵,不过大多数的人士确实是因为发自内心的赤诚而申请加入军队)

  经过3个月的身家调查、学科笔试与口试的重重测验后,6月9日总督府发表陆军特别志愿兵第一期的合格名单,前期508名,后期512名,分别在同年7月与次年1月入伍受训,而当时志愿兵在受训时的情形为何呢?据第一期志愿兵的回忆:训练所位在台北的六张犁,训练课程除各项基本军事训练外,也包括了日本史地与宣扬大和精神的思想教育;而训练所中当然维持了日本军传统的严苛军纪,台籍志愿兵受到所属长官铁拳制裁是家常便饭,服装仪容等内务的要求更不用说,甚至连餐盘的摆法都有一定规定(这些规定当然为战后国军所沿袭)!对从未投入军伍的台湾人来说自然是前所未有的体验。结训后前期生以现役兵的身份而后期生则以第一补充兵的身份,分别在1943年4月与7月派遣至台湾军所属各部队中,其中以加入四十八师团的留守部队者较多(因该师团战前为台湾军司令部所管辖,故留守部队的根据地为台湾),并在1943年底前往东印度群岛中的东帝汶加入当时在岛上的四十八师团战斗部队中;另外也有被派遣到爪哇、吕宋、马来半岛者。

  第一期台籍志愿兵实施后,在战局的演变下对兵力的需求。到了1943年1月总督府又实施第二回陆军志愿兵,这一回申请加入者数量更多,高达601147人,而总督府一如办理第一回志愿兵招募时的高标准,仅检选了其中1030名进入陆军之中。另外自该年5月起,日本政府也正式在台湾与朝鲜实施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度,并在7月1日开始在台募集。其申请条件除年龄限制为16到25岁之外,其余与陆军志愿兵大致相同。而海军志愿兵也有高达316097名提出申请,9月20日海军公布第一回志愿兵的合格名单,前期1千人、后期2千人。除此之外,自1943年11月起,日本更实行专以台湾原住民为招募对象的「高砂特别志愿兵」(一般所称的高砂义勇队严格来说是军属而非军人,虽然实际上高砂义勇队也曾在军情紧急下,被日军派往第一线作战。),第一批500人编成后,便在新竹州的湖口接受特殊丛林游击训练。其中日后再雷伊泰战役中以飞机迫降方式强袭美军机场的熏空挺队,就是从第一回高砂特别志愿兵的第一游击队中选拔而出的。

  在战局的节节恶化下,日本政府终究走上了在台湾实施全面征兵之路。1943年9月23日,台湾军司令部、高雄警备府与台湾总督府共同发表声明,将自1945年起正式在台施行征兵制度。不过从宣布到正式实行期间,日本在台湾还是募集了各二回陆军海军特别志愿兵以及三回高砂特别志愿兵。因此从1942到1944这三年间,日本共招募了约4200名汉族陆军志愿兵与1800原住民志愿兵以及11000名海军志愿兵,合计约17000名。到了战况极端恶化的1945年1月,台湾开始举办征兵检查,第一批45726名受检者中,甲等与乙等一级体位共22070名。同年3月正式实行征兵,据说到终战为止共约20万人以上曾接受征召,但这数字应该包括曾接受征兵检查但并未正式征召入伍者。另外某些原先在中国大陆、南洋等战线的台籍军属,也曾以补充兵的身份被现地征召成为军人。

  另外根据日本厚生省在197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37年到1945年为止,台湾总督府总共招募了军属126750名,从1942到1945年则征募了军人80433人,合计共207083名;这20多万人中有30304人在战场上阵亡,比例高达15?左右!

 

附:高砂义勇队的招募

第一回高砂义勇队在1941年底征募时,是以军属的身份投入吕宋作战,原本只负责军需品的运输工作;不过日本军在吕宋战线时因为作战环境的需求,因此将在山地与丛林中活动力强的高砂义勇队赋予正规军人的作战任务,因此巴丹战役与柯里基多要塞攻略战的胜利,高砂义勇队付出了相当的贡献。此外在1941-1943年间,日本军共招募了8回高砂义勇队,每回平均人数约500名。

的确而很多的记载数据中都提到高砂义勇队被日军当作第一线部队使用,我个人还看到有参与第7回高砂义勇队的原住民回忆:曾在台中机场接受战斗操练与伞训空降!如果上述当事人的说法属实,小弟个人判断自最初几回高砂义勇队展现了出色的作战能力后,日本军方就已经有将该队视为作战部队的倾向。因此越到后面梯次,义勇队的军属性质越淡,而军人的性质越浓厚。如果上述推测成立的话,1943年11月实施的高砂特别志愿兵制度,主要可能是:

1、正式将高砂义勇队升格至「军人」的地位(因此自该年后不再招募「义勇队」)。

2、将原住民军人集中独立运用(1942年初陆军特别志愿兵实行时,虽 然也有录用原住民,但数量极少;且日军可能发现到将原住民配属到一般野战部队中反而是大才小用)。这可以从高砂特别志愿兵接受游击战训练,以及大本营直辖的熏空挺队之编成等事看出,到这一阶段,很可能大本营意图运用原住民志愿兵作特战部队之用(不过之前招募的高砂义勇队仍维持军属身份)。

结论:台湾原住民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军事动员历程如下:先是被日军募集为军属担任后勤工作,而被发现具有第一线作战潜力而逐渐转型为作战部队,但在形式上仍维持军属地位,直到高砂志愿兵制实施后征集的原住民,才算是正式军人,并转型为特战部队之用。台湾人(非日本人士移居台湾者)以军人身份参与战争的渊源可追溯到中日战争爆发后。原本在战前台湾总督府的的说法中,身为被殖民者的台湾人是不需尽服兵役的义务。但随着中日开战后,日本为了在中国战线的日本军部队之军需物资补给。因而在1937年9月开始征雇台湾人充当不具备正式军人身份的军属与军夫,第一批台籍军夫随即投入上海战役。这批招募人员称为「台湾农业义勇团」,在上海附近开农场,种新鲜蔬菜。而后随着战局的扩大,台湾总督府又以各种名义招雇台籍军属、军夫到中国战线担任物资运输、占领区农工业建设等工作,包括:农业指导挺身团、台湾特设劳务奉工团、台湾特设勤劳团、台湾特设建设团等。
  而在1938年发生的事件与日后台籍「军人」的出现有关。自该年4月起,朝鲜总督府在当地实施「朝鲜特别志愿兵制度」,召募朝鲜人以「军人」身份加入皇军。这代表日本政策的转变,开始动员殖民地人民投入正规作战的行列之中。但是对动员同为汉民族为主干的台籍军人到中国大陆与中国军作战,日本政府当时仍多少怀有顾忌。不过在朝鲜志愿兵的表现获得日方肯定以及在台皇民化运动的日渐推展后,当时台湾政界一般都认为在台实施志愿兵制只是时间的问题。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1941年6月20日,台湾总督府与台湾军司令部正式宣布志愿兵制度将在次年开始实施。在该政策的宣示后,立即获得台湾青年的热烈回响。据当时媒体报导,自志愿兵制宣布日后18日便有743人向台湾军司令部与各地宪兵队提交志愿书,到8月底更突破3000名,至开战后的1942年初更达20000人以上!不过实际上当时总督府只是宣布该政策将要施行,详细的申请方法与施行细则都还未宣布,竟然就出现这么多有志从军的青年,可见在当时皇民化运动对台湾人的影响有多大。

  1942年1月16日,总督府情报部发布「陆军志愿兵训练所生徒募集要纲」,正式接受台湾人志愿从军的申请。在该要纲中明订,年龄17岁以上、无重大犯罪、符合体位标准者均可申请。通过申请后则分前后二期进行训练,前期在当年6月入训练所,后期在12月入所,并预定第一期将为现役兵而第二期则充作补充兵。

  在该要纲公布后,在正式申请期间的2月1日到3月10日,共有425921人提出申请,有学者估计这相当全台成年男性人数的14%!同时在这一段期间,许多台湾青年为了表示对加入皇军的渴望,甚至以写血书的方式表达希望以自身的奉献,换取大东亚战争胜利的荣光!

(根据访问当年参军人士的纪录显示,虽然少数人的确是在日方有形无形的压力下「自愿」参加志愿兵,不过大多数的人士确实是因为发自内心的赤诚而申请加入军队)

  经过3个月的身家调查、学科笔试与口试的重重测验后,6月9日总督府发表陆军特别志愿兵第一期的合格名单,前期508名,后期512名,分别在同年7月与次年1月入伍受训,而当时志愿兵在受训时的情形为何呢?据第一期志愿兵的回忆:训练所位在台北的六张犁,训练课程除各项基本军事训练外,也包括了日本史地与宣扬大和精神的思想教育;而训练所中当然维持了日本军传统的严苛军纪,台籍志愿兵受到所属长官铁拳制裁是家常便饭,服装仪容等内务的要求更不用说,甚至连餐盘的摆法都有一定规定(这些规定当然为战后国军所沿袭)!对从未投入军伍的台湾人来说自然是前所未有的体验。结训后前期生以现役兵的身份而后期生则以第一补充兵的身份,分别在1943年4月与7月派遣至台湾军所属各部队中,其中以加入四十八师团的留守部队者较多(因该师团战前为台湾军司令部所管辖,故留守部队的根据地为台湾),并在1943年底前往东印度群岛中的东帝汶加入当时在岛上的四十八师团战斗部队中;另外也有被派遣到爪哇、吕宋、马来半岛者。

  第一期台籍志愿兵实施后,在战局的演变下对兵力的需求。到了1943年1月总督府又实施第二回陆军志愿兵,这一回申请加入者数量更多,高达601147人,而总督府一如办理第一回志愿兵招募时的高标准,仅检选了其中1030名进入陆军之中。另外自该年5月起,日本政府也正式在台湾与朝鲜实施海军特别志愿兵制度,并在7月1日开始在台募集。其申请条件除年龄限制为16到25岁之外,其余与陆军志愿兵大致相同。而海军志愿兵也有高达316097名提出申请,9月20日海军公布第一回志愿兵的合格名单,前期1千人、后期2千人。除此之外,自1943年11月起,日本更实行专以台湾原住民为招募对象的「高砂特别志愿兵」(一般所称的高砂义勇队严格来说是军属而非军人,虽然实际上高砂义勇队也曾在军情紧急下,被日军派往第一线作战。),第一批500人编成后,便在新竹州的湖口接受特殊丛林游击训练。其中日后再雷伊泰战役中以飞机迫降方式强袭美军机场的熏空挺队,就是从第一回高砂特别志愿兵的第一游击队中选拔而出的。

  在战局的节节恶化下,日本政府终究走上了在台湾实施全面征兵之路。1943年9月23日,台湾军司令部、高雄警备府与台湾总督府共同发表声明,将自1945年起正式在台施行征兵制度。不过从宣布到正式实行期间,日本在台湾还是募集了各二回陆军海军特别志愿兵以及三回高砂特别志愿兵。因此从1942到1944这三年间,日本共招募了约4200名汉族陆军志愿兵与1800原住民志愿兵以及11000名海军志愿兵,合计约17000名。到了战况极端恶化的1945年1月,台湾开始举办征兵检查,第一批45726名受检者中,甲等与乙等一级体位共22070名。同年3月正式实行征兵,据说到终战为止共约20万人以上曾接受征召,但这数字应该包括曾接受征兵检查但并未正式征召入伍者。另外某些原先在中国大陆、南洋等战线的台籍军属,也曾以补充兵的身份被现地征召成为军人。

  另外根据日本厚生省在1973年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37年到1945年为止,台湾总督府总共招募了军属126750名,从1942到1945年则征募了军人80433人,合计共207083名;这20多万人中有30304人在战场上阵亡,比例高达15?左右!

 

附:高砂义勇队的招募

第一回高砂义勇队在1941年底征募时,是以军属的身份投入吕宋作战,原本只负责军需品的运输工作;不过日本军在吕宋战线时因为作战环境的需求,因此将在山地与丛林中活动力强的高砂义勇队赋予正规军人的作战任务,因此巴丹战役与柯里基多要塞攻略战的胜利,高砂义勇队付出了相当的贡献。此外在1941-1943年间,日本军共招募了8回高砂义勇队,每回平均人数约500名。

的确而很多的记载数据中都提到高砂义勇队被日军当作第一线部队使用,我个人还看到有参与第7回高砂义勇队的原住民回忆:曾在台中机场接受战斗操练与伞训空降!如果上述当事人的说法属实,小弟个人判断自最初几回高砂义勇队展现了出色的作战能力后,日本军方就已经有将该队视为作战部队的倾向。因此越到后面梯次,义勇队的军属性质越淡,而军人的性质越浓厚。如果上述推测成立的话,1943年11月实施的高砂特别志愿兵制度,主要可能是:

1、正式将高砂义勇队升格至「军人」的地位(因此自该年后不再招募「义勇队」)。

2、将原住民军人集中独立运用(1942年初陆军特别志愿兵实行时,虽 然也有录用原住民,但数量极少;且日军可能发现到将原住民配属到一般野战部队中反而是大才小用)。这可以从高砂特别志愿兵接受游击战训练,以及大本营直辖的熏空挺队之编成等事看出,到这一阶段,很可能大本营意图运用原住民志愿兵作特战部队之用(不过之前招募的高砂义勇队仍维持军属身份)。

结论:台湾原住民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军事动员历程如下:先是被日军募集为军属担任后勤工作,而被发现具有第一线作战潜力而逐渐转型为作战部队,但在形式上仍维持军属地位,直到高砂志愿兵制实施后征集的原住民,才算是正式军人,并转型为特战部队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