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美国官位上升最快的将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3:13:33
艾森豪威尔当上统帅的经历,前面曾经提起过,是马歇尔起用了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在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里,名列第二,仅次于潘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担任陆军参谋长。这个职务负责陆军的军政和军令,当然对陆军高级军官的人事提名也具有全权。由于罗斯福总统非常信任他,因此,只要马歇尔提名晋升的军官,罗斯福总统均会批准。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成为马歇尔满意的将帅人选,和马歇尔独到的用人标准是密不可分的。

  本书第三讲曾经详细说到马歇尔如何惩罚“跑官”“要官”者的故事。然而,在品行问题之外,马歇尔也有一套严格的用人标准:

  不用文过饰非、邀功推过的人。他认为高级军官必须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自己去思考和行动,遇有责任就推卸的人,不可能胜任给他的职务。

  不用事必躬亲的人。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习惯埋头于琐碎小事,没有能力处理战争中更重大的问题。

  慎用性格粗暴的人。他认为这种人通常把坚定有力和蛮不讲理混为一谈。

  不用悲观主义者。因为这种人往往把困难说得非常可怕,并且特别害怕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克服这些困难。

  不用不善于团结的人。他认为,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不善于团结的人很难将战争的协奏曲演奏好。

  艾森豪威尔的个性就非常符合马歇尔的用人标准。

  马歇尔是通过以下几件事最后敲定由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统帅的。

  1941年夏天,艾森豪威尔担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期间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演习计划。这次演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后勤协调得好,后勤保障及时有力。这个问题在当时是一个大难题。马歇尔看了后认为,后勤保障牵涉面极广,能协调得如此好,得益于事先计划的周密。这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上马歇尔的黑色笔记本。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艾森豪威尔曾经在麦克阿瑟将军办公室工作过6年,对菲律宾防务非常了解,和麦克阿瑟本人的关系也非常好,被调到陆军部作战计划处负责远东事务。1941年12月10日,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到。马歇尔用20分钟向他说明工作调动的原因,然后问他:“我们在远东太平洋的行动方针应该是什么?”

  如果艾森豪威尔当时就回答是什么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我们认识的艾森豪威尔了。因为马歇尔比较讨厌对重大问题脱口而出的行为,认为这种不加考虑就给出答案的做法投机的成分非常大。

  然而,艾森豪威尔却想了片刻,冷静地回答:“将军,让我考虑几个小时后再回答您的问题好吗?”

  马歇尔满意地看着艾森豪威尔,只说了一个字:“好!”他的黑色笔记本上,艾森豪威尔的名字下面又多了一行字:此人完全胜任准将!

  在决策美国究竟是“先欧后亚”,还是“先亚后欧”,还是“欧亚并重”的战略问题时,艾森豪威尔的表现同样出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上下多数都认为应该以太平洋地区为战略重点,先打败日本人,再对付希特勒。然而,罗斯福和马歇尔则从大战略上考虑,认为必须实行“先欧后亚”战略,就是说要把美国的主要力量先放在欧洲,而不能化整为零地用于太平洋地区。于是,1942年4月7日,马歇尔先到英国访问,和英国人达成一项联合作战的草案。回来后,他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草案的内容,只是命令艾森豪威尔飞往英国作一次实地考察,并对在英国设立美军指挥部,处理日后日益增加的兵力等问题提出建议。10天后,艾森豪威尔回国。6月8日,他完成了一份名为《给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指令》的报告。在这份报告里,艾森豪威尔详细提出了美军赴欧洲作战时各军兵种统一指挥的问题。

  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服役6年之久,对日本人深怀仇恨,因此也应该是最主张坚持“先亚后欧”战略的人。然而,艾森豪威尔却在并不知详情的前提下,不仅坚决主张“先欧后亚”战略,而且制定出一份非常好的关于美军赴欧作战统一指挥问题的报告建议。马歇尔认为,艾森豪威尔不是一个参谋人才,而是一个卓越的统帅。于是,在艾森豪威尔向他汇报这个报告,并提醒马歇尔在发出这个报告前再仔细阅读一下,看是否有某些错误或不当时,马歇尔是这样回答的:“我当然要再阅读的。但是,你也许是执行这个文件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开华盛顿?”

  这就等于说,未来在欧洲作战的美军将由艾森豪威尔来统帅,而当时,他还只是一名新晋升的少将。不仅艾森豪威尔想不到,整个美军、整个美国都没有想到。艾森豪威尔这个名字对于他们太陌生了。可是,一切偏偏发生了。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里,是这样解释的: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节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而这些品德与长处又恰恰是我们的驻欧洲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超越了366名高级将领(就是说,在他前面还有366名比他资历老的高级将领),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后第二任远征欧洲的统帅。1942年6月24日,他离别妻儿飞赴伦敦,走马上任了。艾森豪威尔当上统帅的经历,前面曾经提起过,是马歇尔起用了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在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里,名列第二,仅次于潘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担任陆军参谋长。这个职务负责陆军的军政和军令,当然对陆军高级军官的人事提名也具有全权。由于罗斯福总统非常信任他,因此,只要马歇尔提名晋升的军官,罗斯福总统均会批准。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成为马歇尔满意的将帅人选,和马歇尔独到的用人标准是密不可分的。

  本书第三讲曾经详细说到马歇尔如何惩罚“跑官”“要官”者的故事。然而,在品行问题之外,马歇尔也有一套严格的用人标准:

  不用文过饰非、邀功推过的人。他认为高级军官必须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自己去思考和行动,遇有责任就推卸的人,不可能胜任给他的职务。

  不用事必躬亲的人。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习惯埋头于琐碎小事,没有能力处理战争中更重大的问题。

  慎用性格粗暴的人。他认为这种人通常把坚定有力和蛮不讲理混为一谈。

  不用悲观主义者。因为这种人往往把困难说得非常可怕,并且特别害怕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克服这些困难。

  不用不善于团结的人。他认为,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不善于团结的人很难将战争的协奏曲演奏好。

  艾森豪威尔的个性就非常符合马歇尔的用人标准。

  马歇尔是通过以下几件事最后敲定由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统帅的。

  1941年夏天,艾森豪威尔担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期间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演习计划。这次演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后勤协调得好,后勤保障及时有力。这个问题在当时是一个大难题。马歇尔看了后认为,后勤保障牵涉面极广,能协调得如此好,得益于事先计划的周密。这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上马歇尔的黑色笔记本。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艾森豪威尔曾经在麦克阿瑟将军办公室工作过6年,对菲律宾防务非常了解,和麦克阿瑟本人的关系也非常好,被调到陆军部作战计划处负责远东事务。1941年12月10日,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到。马歇尔用20分钟向他说明工作调动的原因,然后问他:“我们在远东太平洋的行动方针应该是什么?”

  如果艾森豪威尔当时就回答是什么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我们认识的艾森豪威尔了。因为马歇尔比较讨厌对重大问题脱口而出的行为,认为这种不加考虑就给出答案的做法投机的成分非常大。

  然而,艾森豪威尔却想了片刻,冷静地回答:“将军,让我考虑几个小时后再回答您的问题好吗?”

  马歇尔满意地看着艾森豪威尔,只说了一个字:“好!”他的黑色笔记本上,艾森豪威尔的名字下面又多了一行字:此人完全胜任准将!

  在决策美国究竟是“先欧后亚”,还是“先亚后欧”,还是“欧亚并重”的战略问题时,艾森豪威尔的表现同样出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上下多数都认为应该以太平洋地区为战略重点,先打败日本人,再对付希特勒。然而,罗斯福和马歇尔则从大战略上考虑,认为必须实行“先欧后亚”战略,就是说要把美国的主要力量先放在欧洲,而不能化整为零地用于太平洋地区。于是,1942年4月7日,马歇尔先到英国访问,和英国人达成一项联合作战的草案。回来后,他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草案的内容,只是命令艾森豪威尔飞往英国作一次实地考察,并对在英国设立美军指挥部,处理日后日益增加的兵力等问题提出建议。10天后,艾森豪威尔回国。6月8日,他完成了一份名为《给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指令》的报告。在这份报告里,艾森豪威尔详细提出了美军赴欧洲作战时各军兵种统一指挥的问题。

  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服役6年之久,对日本人深怀仇恨,因此也应该是最主张坚持“先亚后欧”战略的人。然而,艾森豪威尔却在并不知详情的前提下,不仅坚决主张“先欧后亚”战略,而且制定出一份非常好的关于美军赴欧作战统一指挥问题的报告建议。马歇尔认为,艾森豪威尔不是一个参谋人才,而是一个卓越的统帅。于是,在艾森豪威尔向他汇报这个报告,并提醒马歇尔在发出这个报告前再仔细阅读一下,看是否有某些错误或不当时,马歇尔是这样回答的:“我当然要再阅读的。但是,你也许是执行这个文件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开华盛顿?”

  这就等于说,未来在欧洲作战的美军将由艾森豪威尔来统帅,而当时,他还只是一名新晋升的少将。不仅艾森豪威尔想不到,整个美军、整个美国都没有想到。艾森豪威尔这个名字对于他们太陌生了。可是,一切偏偏发生了。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里,是这样解释的: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节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而这些品德与长处又恰恰是我们的驻欧洲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超越了366名高级将领(就是说,在他前面还有366名比他资历老的高级将领),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后第二任远征欧洲的统帅。1942年6月24日,他离别妻儿飞赴伦敦,走马上任了。
他是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