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0日 星期五 东方时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21:30:55
伊朗总统称扣押英国士兵事件进入司法调查程序

  【德黑兰3月30日消息】据伊朗媒体30日报道,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29日晚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

安通电话时强调,英军士兵曾多次非法进入伊朗境内。

  报道说,应埃尔多安的要求,艾哈迈迪-内贾德通过电话与其就15名英国海军人员被扣事件交换了意

见。艾哈迈迪-内贾德在谈话中说,对于最近一次的“非法入侵”行为,英国方面不仅没有道歉,寻求通

过外交渠道予以解决,反而利用虚假言论宣传造势。由于英国方面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法,目前此事已进

入正式司法调查程序。

  艾哈迈迪-内贾德还表示,对埃尔多安提出释放被扣人员当中唯一的女兵的要求,他将命令有关方面

予以“积极”考虑。

  埃尔多安在谈话中指出,英国采取全面冻结与伊朗商业关系的举措是个“错误”。与此同时,他呼吁

伊朗政府同意
土耳其驻伊朗大使与被扣英国军人会面,并请求艾哈迈迪-内贾德采取措施释放被扣押的英国女兵。

  伊朗23日以非法入侵其水域为由扣押了15名英国军人,并表示将对此作进一步的调查。英国政府对伊

朗的指控予以否认,并要求伊方尽快释放被扣人员。

  【时事点评】现在距英国十五名大兵被扣(23日)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众所周知,就在英国十五名水

兵被扣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曾经这样说过:

   ●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林林总总的新闻似乎都在“侧证”我们在第一时间里给出的“评估”与“认

为”

   第一,我们的初步评估就是,这似乎是一出“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即:英国人将十五名大兵

“送到”伊朗水域,进行英国所谓的例行检查,之后,让伊朗“名正言顺地”将其拿获;

   第二,在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里,我们就非常肯定地认为,围绕“这起事件”、日后“伊核六方”彼

此间可以做的“文章”很多;
显然,在那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林林总总的新闻似乎都在“侧证”我们当时的这对“评估”与“认为”



  ●英军方公开肯定“十五名英军不做抵抗”非常明智
首先,我们注意到,在扣押事件发生后,英国军方公开承认:就在英军士兵离开英军“康沃尔号”导弹

驱逐舰上执行任务、乘坐橡皮小艇靠近一艘他们怀疑正在走私汽车的货轮,从而“被(伊朗军舰)彻底包

围并扣押”的过程中,不仅那十五名士兵没有做任何反抗,就是在不远的“康沃尔号”,似乎也没有做出

什么令大英帝国海军感觉荣耀、令英国军方拿得出手、令英国首相、外相“说得出口”的“得体反应”来


当然了,按英国首相与军方的“正式说法”,十五名英军乘坐的橡皮艇不仅“绝对航行”在伊拉克水域

;十五名英军在绝对劣势下“不做抵抗”也是非常明智,那么,在这里东方评论员就有一个问题:如果英

国人所说的这一切都是“真”,且认可坐在橡皮艇上的十五名英军的“不抵抗”属于“识时务”的性质,

那么,将这十五名英军送到附近海域执行任务的英国海军驱逐舰“康沃尔号”、是否也是“绝对劣势”,

如果不是,这时的它干什么去了?也是出于“识时务”的原因而不至于“渎职”吗?

显然,我们的这个问题,在英国政府一系列的“公开说明”中,根本就找不到相关答案。

   ●观察这起突发事件的切入点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就“整个过程的描述”而言,伊、英版本的对立焦点在于“英军是否进入了伊朗水

域”;然而,如果究其“实质”,那么,我们认为“真正的焦点”应该在于伊朗军舰的果断行动、与英国

军舰的不作为,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才是我们观察这起突发事件的切入点。

  ●就“过程描述”而言,“伊朗版”与“英国版”的巨大出入

其次,伊朗负责管理事发水域的一位军方官员29日在电视节目中描述了事发地点和扣押英国士兵的经过

。我们也注意到,“伊朗版”的“过程描绘”与英国版有巨大出入:离开英国军舰后,这十五名英军驾着

橡皮艇不仅进入了伊朗海域,并且还在伊朗海域停了下来,按伊朗人的说法、可以理解是“呆在那静止不

动”;

不仅如此,这位官员还展示了属于被扣英国兵的全球定位仪,说伊朗人检查了这一装置:“它提供的证

据清楚证明那些英国士兵在被扣前就多次侵犯伊朗水域”。
但是,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到此为止,伊朗与英国人之间的这出“周瑜打黄盖”,还只是做完了“

第一步”;

  ●这一出“周瑜打黄盖”,自然有其可玩之处

  在我们看来,真正令我们感兴趣的地方并不在海上,也不是双方军舰在整个过程中的“作为”与“不作

为”,而是双方政府、特别是“伊核六方”,与中东局势、中亚局势的“相关各方”、围绕这件事情在各

个层面上展开的“互动”:显然,既然“有人”(比如英国、伊朗)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玩一出“周瑜打

黄盖”;即然也“有人(比如说美国、欧盟)”明知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想立刻揭穿;特别是还“有人(

比如说中国、俄罗斯)”即不问谁是周瑜,也不问谁是黄盖,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根本就不说“谁是谁

非”,所有这些人,所有这些态度,自然都是在感觉“这种游戏”有其可玩之处。

  事实上,捕捉到这种“可玩之处”,正是我们非常肯定地认为“围绕‘这起事件’、日后‘伊核六方’

彼此间可以做很多‘文章’”的根据之一。

  我们注意到,在最初的“克制”之后,有关方面围绕此事、公开做的第一篇“文章”是从英国开始的-

--是从英国首相、外交大臣是从拿着一大堆的地图、座标、照片等资料,拼命“佐证”英国的人与船“绝

不是”在伊朗水域被扣、从而指责扣押是“非法”与“完全不可接受”开始的。

  ●英国政府的这种做法必将面对“两种选择”
  然而,就在英国政府试图证明英军“绝对没有”进入伊朗海域,并抛出了一张被扣的、唯一一名女兵的

照片与资料之后,有西方媒体就明确指出:如此一来,为了能让被扣的“合法执行任务的”英国士兵、特

别是这名女兵“尽快回家”,布莱尔政府必须用到“一切可以尝试”的办法,显然,如果伊朗始终拒绝放

人,那么,英国政府、英国媒体的这种做法必将面对“两种选择”:

第一,英国选择对伊强硬到底:或者明确支持美国对伊动武,或者干脆宣称准备武力解救人质;

第二,英国选择对伊妥协:要么承认这十五名英军当时侵入了伊朗海域;要么就以某种方式、或是直接

、或是间接的方式,明确保证“不会发生类似的事件”。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事情能否发展到英国愿意做出这种“明确保证”,比如说“英军绝不会侵入伊朗

”,将是整个事件的“核心”,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的讨论中详细展开)

●直至今天为止,“双方”的交锋都集中在“上述第二种选择”层面
然而,直至目前为止,双方的态度都极为强硬:英国首相公开宣称:伊朗必须无条件放人,英国不会就

士兵被扣问题同伊朗讨价还价,并警告说:英国有一系列向伊朗施压的措施。而伊朗外长则表示,如果伦

敦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承认英国士兵侵入伊朗水域的事实。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比“上述两种现实”,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

,但是“双方”的交锋直至今天为止都集中在“上述第二种选择”层面,也就是说,不论是“丢人”的英

国政府、还是“扣人”的伊朗政府,尽管在台面上都表现得非常强硬,但其基调还是非常务实的,都是建

立在“准备妥协”的基础上的。

●布莱尔将在“上述第二条现实”的内容中“非常艰难地”挑选一条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难对这一事件的“最后发展”作一个评估: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经过一系列的

较量之后,布莱尔政府将在“上述第二条现实”的内容中“非常艰难地”挑选一条,“动机”就是为了让

十五名英军、特别是那位女兵“尽快回家”;
●依靠“狡猾的手段”才得以扮演世界大国的英国、绝对有理由“借机”“为今后早做打算”

不过,我们想强调的是,上面所说的这种为了让被扣英兵“尽快回家”的“动机”不过是个幌子。根据

我们的观察,在伊拉克问题、特别是伊核问题演变到今天这步田地之后,由于布什政府在处于“内忧外患

”之际,却仍想执着地推进那份“注定要.失败”的“伊拉克新政”,这就令依靠“狡猾的手段”才得以

扮演世界大国的英国,绝对有理由“借机”“为自己的今后早做打算”。

●英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之所以选择紧跟美国,有这样两个根本因素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之所以选择紧跟美国,有这样两个根本因素:

首先,与美国一样,英国也是个金融大国,伦敦更是号称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 因此,在日不落帝国早

已经成为历史,曾经无处不在的大英帝国海军已经沦为一只核战略打击力量都控制在美国人手中的“摆设

”之后,如何维持、甚至巩固自己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成了没有相应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力量

做支撑的英国决策层、必须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

其次,与美国类似,英国也是一个“石油金融运营商”,其“石油、金融”的运营能力与手段,可谓是

“仅次于”美国,算得上是“世界第二石油金融运营商”了。因此,几年前,在“世界第一石油金融运营

商”踌躇满志、企图凭借一杆反恐大旗,就准备一举拿下中东、中亚这些个世界油桶,企图一边控制世界

经济命脉,一边支配国际分工,安排世界秩序的时候,继而大发金融石油财的时候,出于“赌”军事超强

的美国人“有能力坚持”其全球战略(但不能取得最后成功,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将在后面再做展开)、

出于“搭顺风车”的目的,英国人当然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那样的战略机会。

不过,美国新保守势力对英国人的战略盘算也是一清二楚要,就在英国人追随自己攻打伊拉克的时候,

“极端自信”的美国新保守势力并没有对英国人的“助攻”心存感激,事实就是,在伊拉克战争的军事进

程中,“极端自信”的美军根本就没有看重英军的作用、而只是将英国军队当作“点缀物”在使用,因为

这牵扯到“战后红利”问题。

真实的情况就是,就在布什四年前站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意??之间立刻就因工程分脏的“严重不公”

而爆发口角,但是,傲慢的美国人对企图搭顺风车的英国人公开地就扔下过这样的话:没有英国人美国一

样可以打胜伊拉克战争。

●“英镑”之所以死活不愿意加入“欧元”,因为这的确事关英国国运
纵观英国这些年来的外交倾向,我们不难看出,在政治、外交上紧跟美国,在经济上靠近欧洲大陆,在

金融政策上保持相对独立,从而让英国“有资格”、“有空间”在欧洲大陆与美国之间充当举足轻重的“

第三势力”,就成了英国决策者的当然选择。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正是在这一国家战略的考虑下,“英镑”是死活不愿意加入“欧元”,因为这的确

事关英国国运。

●从英国“现实利益的角度”来看,英国的外交政策不可谓不狡猾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未来的日子里,由于靠近欧洲,再加上欧洲的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欧

亚非”大陆准备进行战略合作的预期下(欧洲不仅准备往亚洲铺设铁路,还准备在海底开挖隧道,直接与

非洲相联),伦敦甚至有可能取代纽约的地位,成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

对此,东方评论员曾经说过,在听到这种类似“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金融威胁论”之后,不知“美、

英”当局作何感想?然而,事实就是,在今天这种局面下,就是担心英国威胁美国的金融地位,美国人也

不会公开表示出来的,因为从英国“现实利益的角度”来看,布莱尔的外交政策不可谓不狡猾。尽管从长

远利益来看,未必如此!

●布莱尔政府的“狡猾”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布莱尔政府的“狡猾”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布莱尔政府一方面在继续为自己参与伊拉克战争做辩解、也继续在伊拉克驻军,从而与“华盛顿

的伊拉克政策”保持着一种“今天来看对美国至关重要”的“一致”;另一方面,英国也在凭借这一重要

性,力求做到左右逢源:“左”可在美国人眼里继续扮演“新欧洲领导者”角色,“右”又可在英国国内

政治、欧盟内部政治的压力下,“借机”着手自伊拉克撤军,这样一来,较四年之前,在包括伊拉克政策

的中东政策上,英国这个美国人眼中的战略投机者、正在“顺其自然地”更加靠拢欧洲大陆、而远离美国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一点上,英国参与“法德”小圈子反对军事解决伊核问题的言论记录,美国保

守主义团队恐怕是“点滴在心”!

●英国人借机呼应了来自美国国内政治、国际社会的“另一种声音”

其二,布莱尔政府在支持美国跨党派小组“伊拉克报告”的名义下,积极主张美国应该与伊朗、叙利亚

对话以寻求“伊拉克局势稳定之道”。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国人的这份心思,事实上也就在中东和平进程、伊拉克政策的层面上拉开了与美

国新保守主义者、美国共和党政府的距离,并“巧妙地”呼应了力量越来越大的,即来自美国国内政治、

也来自国际社会的“另一种声音”;

● 布莱尔政府一直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的“战略灵活性”

其三,以“上述两条”为基础,在其它重大问题上,眼见美国中东战略正在走向失败、中亚政策依然前

途无亮、全球战略渐入死胡同的英国,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战略灵活性”、在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国人的这种努力、事实上是由来已久:早在两年前之前,就在“大量的事实已经

证明”布什主义的伊拉克政策、大中东民主计划“不太可能”成功之后,英国的这种努力就表现在“公开

主张”让伊朗参与伊拉克事务的运作之中,尽管“这种运作”在美英间造成了激烈的争吵,但英国国内的

政治势力似乎也在所不惜。

●英国人的战略灵活性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其四,英国人似乎已经做到了在战略上保持灵活性。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战略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下

面两个方面:
第一,是在伊核问题上:英国在坚决主张对伊朗进行更加严厉的制裁,从而在“伊核六方会谈框架内”

充当美国伊核政策“支持者”的同时,也在“坚决反对”军事解决伊核问题,从而在“中东多边的方向上

”充当“欧盟伊核政策”理解者、充当“欧盟中东利益”的关心者;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国之所以敢于坚持对伊朗进行更加严厉的制裁,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在于:只要美

国人没有本事让欧盟同意、并参与严厉的制裁,那么,在经济政策上更加依靠欧洲大陆的英国,也不可能

单独制定一项行之有效的“对伊经济制裁政策”来;

显然,在美国人的眼里,英国“主张对伊朗进行更加严厉的制裁”相比“坚决反对军事解决伊核问题”

的立场来,显得虚伪得紧;相反,在欧洲人的眼里,甚至在伊朗人的眼里,英国“坚决反对军事解决伊核

问题”相比“主张对伊朗进行更加严厉制裁”的立场,却显得实用得多。

第二,是在阿富汗问题上:东方评论员认为,布莱尔政府一面“呼应”华盛顿的呼吁,积极地向对美国

、欧盟、对北约“都”至关重要的阿富汗增兵,这当然是在为力推伊拉克新政的华盛顿分担压力。

●英国也在“非常巧妙地”扮演着北约、欧盟“在中亚存在”的角色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通过上述方式表现得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阿富汗政策,特别是伊核政策“

非常靠近”的同时,也在用一种实际行动、巧妙地代表着欧洲、北约在阿富汗、在中亚、南亚的利益,也

在“非常巧妙地”扮演着北约、欧盟“在中亚存在”的角色;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致力于既为自己、也为欧盟的未来打开战略空间的欧洲国家,特别是有“

三架马车”之称的法、德、英,都非常在意自己的中亚存在,因为这是与“法德英”与“中俄美”角力的

资本,也是“北约”防范“上合”一家坐大的需要,更是建立、并保持“欧盟中亚、南亚影响,特别是对

伊朗进行地缘影响”的桥头堡,同样还是相隔万里的欧盟与中国、印度建立“地缘战略互动”的支点。

●英国也在“以”最终回归欧洲大陆的可能性作筹码,为自己的将来早作打算
因此,尽管德国、法国在阿富汗政策上与美国保持着距离,在伊核政策的原则问题上更是与美国说不到

一块,但是,却无一例外地以北约的名义,在西亚、中亚、南亚、东亚的“交界处”---阿富汗保持着军

事存在。

这就是说,与日本“以”有可能回归东亚一体化为筹码,试图在中美间撑开战略空间的思路一样,英国

也在“以”最终回归欧洲大陆的可能性作筹码,为自己的将来早作打算。伊朗总统称扣押英国士兵事件进入司法调查程序

  【德黑兰3月30日消息】据伊朗媒体30日报道,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29日晚与土耳其总理埃尔多

安通电话时强调,英军士兵曾多次非法进入伊朗境内。

  报道说,应埃尔多安的要求,艾哈迈迪-内贾德通过电话与其就15名英国海军人员被扣事件交换了意

见。艾哈迈迪-内贾德在谈话中说,对于最近一次的“非法入侵”行为,英国方面不仅没有道歉,寻求通

过外交渠道予以解决,反而利用虚假言论宣传造势。由于英国方面采取了错误的处理方法,目前此事已进

入正式司法调查程序。

  艾哈迈迪-内贾德还表示,对埃尔多安提出释放被扣人员当中唯一的女兵的要求,他将命令有关方面

予以“积极”考虑。

  埃尔多安在谈话中指出,英国采取全面冻结与伊朗商业关系的举措是个“错误”。与此同时,他呼吁

伊朗政府同意
土耳其驻伊朗大使与被扣英国军人会面,并请求艾哈迈迪-内贾德采取措施释放被扣押的英国女兵。

  伊朗23日以非法入侵其水域为由扣押了15名英国军人,并表示将对此作进一步的调查。英国政府对伊

朗的指控予以否认,并要求伊方尽快释放被扣人员。

  【时事点评】现在距英国十五名大兵被扣(23日)已经整整一个星期了。众所周知,就在英国十五名水

兵被扣的“第一时间”,我们就曾经这样说过:

   ●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林林总总的新闻似乎都在“侧证”我们在第一时间里给出的“评估”与“认

为”

   第一,我们的初步评估就是,这似乎是一出“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即:英国人将十五名大兵

“送到”伊朗水域,进行英国所谓的例行检查,之后,让伊朗“名正言顺地”将其拿获;

   第二,在事件爆发的第一时间里,我们就非常肯定地认为,围绕“这起事件”、日后“伊核六方”彼

此间可以做的“文章”很多;
显然,在那之后的一个星期里,林林总总的新闻似乎都在“侧证”我们当时的这对“评估”与“认为”



  ●英军方公开肯定“十五名英军不做抵抗”非常明智
首先,我们注意到,在扣押事件发生后,英国军方公开承认:就在英军士兵离开英军“康沃尔号”导弹

驱逐舰上执行任务、乘坐橡皮小艇靠近一艘他们怀疑正在走私汽车的货轮,从而“被(伊朗军舰)彻底包

围并扣押”的过程中,不仅那十五名士兵没有做任何反抗,就是在不远的“康沃尔号”,似乎也没有做出

什么令大英帝国海军感觉荣耀、令英国军方拿得出手、令英国首相、外相“说得出口”的“得体反应”来


当然了,按英国首相与军方的“正式说法”,十五名英军乘坐的橡皮艇不仅“绝对航行”在伊拉克水域

;十五名英军在绝对劣势下“不做抵抗”也是非常明智,那么,在这里东方评论员就有一个问题:如果英

国人所说的这一切都是“真”,且认可坐在橡皮艇上的十五名英军的“不抵抗”属于“识时务”的性质,

那么,将这十五名英军送到附近海域执行任务的英国海军驱逐舰“康沃尔号”、是否也是“绝对劣势”,

如果不是,这时的它干什么去了?也是出于“识时务”的原因而不至于“渎职”吗?

显然,我们的这个问题,在英国政府一系列的“公开说明”中,根本就找不到相关答案。

   ●观察这起突发事件的切入点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就“整个过程的描述”而言,伊、英版本的对立焦点在于“英军是否进入了伊朗水

域”;然而,如果究其“实质”,那么,我们认为“真正的焦点”应该在于伊朗军舰的果断行动、与英国

军舰的不作为,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才是我们观察这起突发事件的切入点。

  ●就“过程描述”而言,“伊朗版”与“英国版”的巨大出入

其次,伊朗负责管理事发水域的一位军方官员29日在电视节目中描述了事发地点和扣押英国士兵的经过

。我们也注意到,“伊朗版”的“过程描绘”与英国版有巨大出入:离开英国军舰后,这十五名英军驾着

橡皮艇不仅进入了伊朗海域,并且还在伊朗海域停了下来,按伊朗人的说法、可以理解是“呆在那静止不

动”;

不仅如此,这位官员还展示了属于被扣英国兵的全球定位仪,说伊朗人检查了这一装置:“它提供的证

据清楚证明那些英国士兵在被扣前就多次侵犯伊朗水域”。
但是,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到此为止,伊朗与英国人之间的这出“周瑜打黄盖”,还只是做完了“

第一步”;

  ●这一出“周瑜打黄盖”,自然有其可玩之处

  在我们看来,真正令我们感兴趣的地方并不在海上,也不是双方军舰在整个过程中的“作为”与“不作

为”,而是双方政府、特别是“伊核六方”,与中东局势、中亚局势的“相关各方”、围绕这件事情在各

个层面上展开的“互动”:显然,既然“有人”(比如英国、伊朗)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玩一出“周瑜打

黄盖”;即然也“有人(比如说美国、欧盟)”明知是怎么一回事,也不想立刻揭穿;特别是还“有人(

比如说中国、俄罗斯)”即不问谁是周瑜,也不问谁是黄盖,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根本就不说“谁是谁

非”,所有这些人,所有这些态度,自然都是在感觉“这种游戏”有其可玩之处。

  事实上,捕捉到这种“可玩之处”,正是我们非常肯定地认为“围绕‘这起事件’、日后‘伊核六方’

彼此间可以做很多‘文章’”的根据之一。

  我们注意到,在最初的“克制”之后,有关方面围绕此事、公开做的第一篇“文章”是从英国开始的-

--是从英国首相、外交大臣是从拿着一大堆的地图、座标、照片等资料,拼命“佐证”英国的人与船“绝

不是”在伊朗水域被扣、从而指责扣押是“非法”与“完全不可接受”开始的。

  ●英国政府的这种做法必将面对“两种选择”
  然而,就在英国政府试图证明英军“绝对没有”进入伊朗海域,并抛出了一张被扣的、唯一一名女兵的

照片与资料之后,有西方媒体就明确指出:如此一来,为了能让被扣的“合法执行任务的”英国士兵、特

别是这名女兵“尽快回家”,布莱尔政府必须用到“一切可以尝试”的办法,显然,如果伊朗始终拒绝放

人,那么,英国政府、英国媒体的这种做法必将面对“两种选择”:

第一,英国选择对伊强硬到底:或者明确支持美国对伊动武,或者干脆宣称准备武力解救人质;

第二,英国选择对伊妥协:要么承认这十五名英军当时侵入了伊朗海域;要么就以某种方式、或是直接

、或是间接的方式,明确保证“不会发生类似的事件”。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事情能否发展到英国愿意做出这种“明确保证”,比如说“英军绝不会侵入伊朗

”,将是整个事件的“核心”,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的讨论中详细展开)

●直至今天为止,“双方”的交锋都集中在“上述第二种选择”层面
然而,直至目前为止,双方的态度都极为强硬:英国首相公开宣称:伊朗必须无条件放人,英国不会就

士兵被扣问题同伊朗讨价还价,并警告说:英国有一系列向伊朗施压的措施。而伊朗外长则表示,如果伦

敦想解决问题,就必须承认英国士兵侵入伊朗水域的事实。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比“上述两种现实”,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

,但是“双方”的交锋直至今天为止都集中在“上述第二种选择”层面,也就是说,不论是“丢人”的英

国政府、还是“扣人”的伊朗政府,尽管在台面上都表现得非常强硬,但其基调还是非常务实的,都是建

立在“准备妥协”的基础上的。

●布莱尔将在“上述第二条现实”的内容中“非常艰难地”挑选一条

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难对这一事件的“最后发展”作一个评估: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经过一系列的

较量之后,布莱尔政府将在“上述第二条现实”的内容中“非常艰难地”挑选一条,“动机”就是为了让

十五名英军、特别是那位女兵“尽快回家”;
●依靠“狡猾的手段”才得以扮演世界大国的英国、绝对有理由“借机”“为今后早做打算”

不过,我们想强调的是,上面所说的这种为了让被扣英兵“尽快回家”的“动机”不过是个幌子。根据

我们的观察,在伊拉克问题、特别是伊核问题演变到今天这步田地之后,由于布什政府在处于“内忧外患

”之际,却仍想执着地推进那份“注定要.失败”的“伊拉克新政”,这就令依靠“狡猾的手段”才得以

扮演世界大国的英国,绝对有理由“借机”“为自己的今后早做打算”。

●英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之所以选择紧跟美国,有这样两个根本因素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之所以选择紧跟美国,有这样两个根本因素:

首先,与美国一样,英国也是个金融大国,伦敦更是号称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 因此,在日不落帝国早

已经成为历史,曾经无处不在的大英帝国海军已经沦为一只核战略打击力量都控制在美国人手中的“摆设

”之后,如何维持、甚至巩固自己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就成了没有相应政治、经济、特别是军事力量

做支撑的英国决策层、必须优先考虑的战略问题,

其次,与美国类似,英国也是一个“石油金融运营商”,其“石油、金融”的运营能力与手段,可谓是

“仅次于”美国,算得上是“世界第二石油金融运营商”了。因此,几年前,在“世界第一石油金融运营

商”踌躇满志、企图凭借一杆反恐大旗,就准备一举拿下中东、中亚这些个世界油桶,企图一边控制世界

经济命脉,一边支配国际分工,安排世界秩序的时候,继而大发金融石油财的时候,出于“赌”军事超强

的美国人“有能力坚持”其全球战略(但不能取得最后成功,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将在后面再做展开)、

出于“搭顺风车”的目的,英国人当然不愿意、也不可能放弃那样的战略机会。

不过,美国新保守势力对英国人的战略盘算也是一清二楚要,就在英国人追随自己攻打伊拉克的时候,

“极端自信”的美国新保守势力并没有对英国人的“助攻”心存感激,事实就是,在伊拉克战争的军事进

程中,“极端自信”的美军根本就没有看重英军的作用、而只是将英国军队当作“点缀物”在使用,因为

这牵扯到“战后红利”问题。

真实的情况就是,就在布什四年前站在航空母舰的甲板上、意??之间立刻就因工程分脏的“严重不公”

而爆发口角,但是,傲慢的美国人对企图搭顺风车的英国人公开地就扔下过这样的话:没有英国人美国一

样可以打胜伊拉克战争。

●“英镑”之所以死活不愿意加入“欧元”,因为这的确事关英国国运
纵观英国这些年来的外交倾向,我们不难看出,在政治、外交上紧跟美国,在经济上靠近欧洲大陆,在

金融政策上保持相对独立,从而让英国“有资格”、“有空间”在欧洲大陆与美国之间充当举足轻重的“

第三势力”,就成了英国决策者的当然选择。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正是在这一国家战略的考虑下,“英镑”是死活不愿意加入“欧元”,因为这的确

事关英国国运。

●从英国“现实利益的角度”来看,英国的外交政策不可谓不狡猾

最新的研究表明,在未来的日子里,由于靠近欧洲,再加上欧洲的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欧

亚非”大陆准备进行战略合作的预期下(欧洲不仅准备往亚洲铺设铁路,还准备在海底开挖隧道,直接与

非洲相联),伦敦甚至有可能取代纽约的地位,成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

对此,东方评论员曾经说过,在听到这种类似“中国军事威胁论”的“金融威胁论”之后,不知“美、

英”当局作何感想?然而,事实就是,在今天这种局面下,就是担心英国威胁美国的金融地位,美国人也

不会公开表示出来的,因为从英国“现实利益的角度”来看,布莱尔的外交政策不可谓不狡猾。尽管从长

远利益来看,未必如此!

●布莱尔政府的“狡猾”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布莱尔政府的“狡猾”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其一,布莱尔政府一方面在继续为自己参与伊拉克战争做辩解、也继续在伊拉克驻军,从而与“华盛顿

的伊拉克政策”保持着一种“今天来看对美国至关重要”的“一致”;另一方面,英国也在凭借这一重要

性,力求做到左右逢源:“左”可在美国人眼里继续扮演“新欧洲领导者”角色,“右”又可在英国国内

政治、欧盟内部政治的压力下,“借机”着手自伊拉克撤军,这样一来,较四年之前,在包括伊拉克政策

的中东政策上,英国这个美国人眼中的战略投机者、正在“顺其自然地”更加靠拢欧洲大陆、而远离美国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这一点上,英国参与“法德”小圈子反对军事解决伊核问题的言论记录,美国保

守主义团队恐怕是“点滴在心”!

●英国人借机呼应了来自美国国内政治、国际社会的“另一种声音”

其二,布莱尔政府在支持美国跨党派小组“伊拉克报告”的名义下,积极主张美国应该与伊朗、叙利亚

对话以寻求“伊拉克局势稳定之道”。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国人的这份心思,事实上也就在中东和平进程、伊拉克政策的层面上拉开了与美

国新保守主义者、美国共和党政府的距离,并“巧妙地”呼应了力量越来越大的,即来自美国国内政治、

也来自国际社会的“另一种声音”;

● 布莱尔政府一直在努力地寻找自己的“战略灵活性”

其三,以“上述两条”为基础,在其它重大问题上,眼见美国中东战略正在走向失败、中亚政策依然前

途无亮、全球战略渐入死胡同的英国,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着自己的“战略灵活性”、在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国人的这种努力、事实上是由来已久:早在两年前之前,就在“大量的事实已经

证明”布什主义的伊拉克政策、大中东民主计划“不太可能”成功之后,英国的这种努力就表现在“公开

主张”让伊朗参与伊拉克事务的运作之中,尽管“这种运作”在美英间造成了激烈的争吵,但英国国内的

政治势力似乎也在所不惜。

●英国人的战略灵活性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其四,英国人似乎已经做到了在战略上保持灵活性。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种战略灵活性主要表现在下

面两个方面:
第一,是在伊核问题上:英国在坚决主张对伊朗进行更加严厉的制裁,从而在“伊核六方会谈框架内”

充当美国伊核政策“支持者”的同时,也在“坚决反对”军事解决伊核问题,从而在“中东多边的方向上

”充当“欧盟伊核政策”理解者、充当“欧盟中东利益”的关心者;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国之所以敢于坚持对伊朗进行更加严厉的制裁,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在于:只要美

国人没有本事让欧盟同意、并参与严厉的制裁,那么,在经济政策上更加依靠欧洲大陆的英国,也不可能

单独制定一项行之有效的“对伊经济制裁政策”来;

显然,在美国人的眼里,英国“主张对伊朗进行更加严厉的制裁”相比“坚决反对军事解决伊核问题”

的立场来,显得虚伪得紧;相反,在欧洲人的眼里,甚至在伊朗人的眼里,英国“坚决反对军事解决伊核

问题”相比“主张对伊朗进行更加严厉制裁”的立场,却显得实用得多。

第二,是在阿富汗问题上:东方评论员认为,布莱尔政府一面“呼应”华盛顿的呼吁,积极地向对美国

、欧盟、对北约“都”至关重要的阿富汗增兵,这当然是在为力推伊拉克新政的华盛顿分担压力。

●英国也在“非常巧妙地”扮演着北约、欧盟“在中亚存在”的角色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英国在通过上述方式表现得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阿富汗政策,特别是伊核政策“

非常靠近”的同时,也在用一种实际行动、巧妙地代表着欧洲、北约在阿富汗、在中亚、南亚的利益,也

在“非常巧妙地”扮演着北约、欧盟“在中亚存在”的角色;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致力于既为自己、也为欧盟的未来打开战略空间的欧洲国家,特别是有“

三架马车”之称的法、德、英,都非常在意自己的中亚存在,因为这是与“法德英”与“中俄美”角力的

资本,也是“北约”防范“上合”一家坐大的需要,更是建立、并保持“欧盟中亚、南亚影响,特别是对

伊朗进行地缘影响”的桥头堡,同样还是相隔万里的欧盟与中国、印度建立“地缘战略互动”的支点。

●英国也在“以”最终回归欧洲大陆的可能性作筹码,为自己的将来早作打算
因此,尽管德国、法国在阿富汗政策上与美国保持着距离,在伊核政策的原则问题上更是与美国说不到

一块,但是,却无一例外地以北约的名义,在西亚、中亚、南亚、东亚的“交界处”---阿富汗保持着军

事存在。

这就是说,与日本“以”有可能回归东亚一体化为筹码,试图在中美间撑开战略空间的思路一样,英国

也在“以”最终回归欧洲大陆的可能性作筹码,为自己的将来早作打算。
●玩这出“周瑜打黄盖”,首先是伊朗的战略需要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再回过头去观察这一出“周瑜打黄盖”,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其“道理”之所在:

第一,我们之所以评估这是一出“周瑜打黄盖”,首先是伊朗的战略需要:道理很简单:

其一,在联合国准备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案之前,伊朗人可以通过这一手,达到让包括英国在内的欧盟“

软化立场”的目的,事实就是,尽管联合国制裁决议案没有全面听取南非、卡塔尔的修改文本,但是,美

国人所强调的“英军被扣事件不会影响决议案”,根本就没有做到。

●在胡锦涛主席访俄的成果中,我们之前所说的“一旦需要,上合如何向巴基斯坦提供反恐支持”已经有

了眉目

其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伊朗人玩这一手,也是瞄着胡锦涛主席访俄的具体日程。显然,中俄首脑会谈

重申“必须和平解决伊核问题”,强调伊朗、巴基斯坦旁边、上合包围之中的阿富汗“反毒问题”,都是

在向伊朗提供“战略支撑”;

显然,在胡锦涛主席访俄的成果中,我们之前所说的“一旦需要,上合如何向巴基斯坦提供反恐支持”已

经有了眉目。

●伊朗成功地在美国的策略上打了个缺口
其三,在中俄的支撑下,伊朗玩的这一手,迫使美国人“一再保持低调”,在这种“事实胜于雄辨”的现

实下,伊朗成功地在美国那种欲“以”“美国决心军事打击、甚至核打击伊朗,从而最大限度地赶走伊朗

的商业投资机会、激化伊朗社会矛盾”的策略上打开了个缺口,意思就是:在伊朗人扣了美国盟友的人、

从而为美国人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动武机会之后,这位口口声声“随时要打”伊朗的盟主,不过是个“缩头

乌龟”,由此可见其攻打伊朗的决心“几何”了!

其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伊朗玩的为一手,也是在瞄着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的具体行程。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今天刚刚通过的《利雅得宣言》。

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通过《利雅得宣言》

    【综合外电30日消息】综合媒体报道,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29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闭幕,会中同意重

新推动5年前所通过的中东和平计划,但是以色列拒绝以目前的形式接受这项计划。

  在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闭幕式上,秘书长穆萨宣读了《利雅得宣言》。宣言重申了阿拉伯国家领导人

对2002年通过的中东和平计划的有关承诺。阿拉伯国家在这项提议中表示,如果以色列从1967年战争所占

领的土地撤离、允许巴勒斯坦建国和巴勒斯坦难民返回家园,他们愿意与以色列建立正常关系。

  宣言中还呼吁,以色列政府和人民接受这项阿拉伯和平提案,并“把握机会”恢复直接与认真的谈判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呼吁以色列不要错过另外一个化解以巴冲突,并接受这项计划的机会。

阿巴斯表示,这项和平提议“必须化为可行且全面的计划,可在不用修正条款甚至内文的情况下付诸实行

”。

  但是以色列方面表示拒绝以目前的形式接受这项提案,并表示有必要进行谈判。埃及方面对以色列的

表态表示失望。他说,希望以色列接受这项计划以启动认真的谈判。埃及是第一个与以色列签署和平条约

的阿拉伯国家。沙特外长费萨尔亲王则指出以色列务必需要认真“审视”现有的和平计划,否则就要面对

“不良后果”。
  按计划,下届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将于2008年在叙利亚召开。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巴斯呼吁以色列不要错过另外一个化解

以巴冲突,并接受这项计划的机会。

   ●做了“缩头乌龟”的华盛顿,才是这份《利雅得宣言》的羞辱对象
    显然,表面上看,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的矛头是直指以色列。但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英军被扣

事件中,因为惧怕局势现在就全面失控,导致其“声东(伊朗)击西(搞掂、压服叙利亚)”、并“以战

争威胁伊朗,在经济上拖跨伊朗”的策略半途而废,从而不得不做“缩头乌龟”的华盛顿,才是这份《利

雅得宣言》的羞辱对象。

  ●一向软弱的阿巴斯,也在间接敦促美国“不要错过机会”
   我们注意到,英军被扣之后,在这次会议上,痛骂美国人是占领军、是侵略者似乎成了时尚,就连一

向软弱的阿巴斯、在目睹英军被扣的“美国表现”之后,似乎也硬了起来:什么是“以色列不要错过另外

一个化解以巴冲突,并接受这项计划的机会”?明眼人一看就知,这根本就是在间接敦促美国“不要错过

机会”。

  ●一个已经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按住日本、英国的美国,下一个麻烦可能就是要面对一个“活跃的”以色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阿拉伯国家“敢出头”就是“中俄”的中东政策胜利,也是中俄伊核政策的胜利。

尽管这距离中俄拿到中东事务决策权仍有距离,但是,这个“敢出头”的本身,就意味着华盛顿中东和平

话语权的式微,就意味着一个已经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按住日本、英国的美国,下一个麻烦可能就是要面对

一个“活跃的”以色列。

  ● 美国人这次之所以做““缩头乌龟”,就在于知道这是出“周瑜打黄盖”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表面上看,精明的伊朗人在“中俄”的支撑下,通过这一手,成功地证明了美国

人的“虚张声势”。但是,说到底,美国人这次之所以做““缩头乌龟”,也在于知道这是出“周瑜打黄

盖”,知道是出“伊朗人愿打、英国人愿挨”,但苦于“没有力量”、也“没有胆量”立刻做出强烈反应

:因为美国人明白,这中间有英国人的一份“心机”。

  ●这也是英国的战略需要
  第二,我们之所以评估这是一出“周瑜打黄盖”,就在于这是英国的战略需要: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英

国是否会因靠欧洲大陆很近、最终替代纽约成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这是后话,“现实”就是,英国仍然得

依靠美国来享受世界大国的便利,这就决定了英国现阶段不可能与美国的中东战略、全球战略分手,这是

英国想继续玩大国政治的“政治需要”,也是“金融相对独立”、军事上却相对弱小的英国想继续做“世

界第二石油金融运营商”的“经济需要”;

●真正能满足英国“上述两种需要”的只是一种状况
但是,我们想强调的是,真正能满足英国“上述两种需要”的只是一种状况,那就是:军事超强的美国人

“有能力坚持”其全球战略,但不能最后成功,也不能全面失败。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点很重要,因

为美国独霸世界的战略一旦全面成功,那么,英国人的命运与法国、德国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相反,一

旦美国独霸世界的中东、全球战略全面失败,那么,英国傍着美国玩大国角色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值得强调的是,在现阶段,由于有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欧洲强国的存在,现在就回归欧洲大陆,现在

就将“英镑”融化在“欧元”之中,将自己的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政策交给欧盟“统一管理”,绝不

是“世界第二石油金融运营商”的“私利”之所在。

显然,在这种“思考”下,如何让美国新保守势力的美梦继续下去,其既定的全球战略得以继续维持下去

,让综合实力不够用的英国“有大款可傍”,也就成了“被迫”回归欧洲大陆之前的英国人之“最大战略

”。非常清楚,只有这样,美国人才会“迫切需要”英国人,只有这样,英国才会继续在美国与欧洲大陆

之间继续充当“第三者”,并继续玩它的大国外交。

在这种背景下,再去审视“英国最近强调更新核武库”,也就不难明白,英国人这是在向四面楚歌的华盛

顿表白:我还不想回归欧洲大陆;同样,这也是在向“自己未来之所系”的欧洲声明:我要保持一支“比

以前更加独立于美国的”核武装。个中的意味,恐怕只有当事人最心知。

●“再谈”朝鲜悍然进行核试验的“精华”之所在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多次强调,从巴基斯坦“求救”、到朝鲜核试,堪称大国间玩“边缘战略”的精

典。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让美国、特别是美国的核心战略节点(日本、英国、以色列),也包括中俄的

核心战略节点(巴基斯坦、伊朗、朝鲜)确信这一点,确信美国的战略冒险也必将为美国自己的核心战略

利益、特别美国的核心战略节点的国家利益带来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正是朝鲜悍然进行核试验的“精

华”之所在。

不难想像,在“崩溃美国西太平洋安全框架的手段”都将是中俄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一旦感觉到华盛顿围

绕伊核问题展开的种种行动、甚至战略冒险威胁到了自己的中东利益、中亚利益,那么,可以肯定的是,

“中俄”动用各种方式,让美国在驻有重兵、并寄予重大战略期望的阿富汗、伊拉克“处境更加困难”、

将更加不在话下。

●英国那种算盘的危险在于......

因此,英国那种算盘的危险在于:一旦美国准备停当,就会施展一连串的“合理冲撞”,既:在拉姆斯菲

尔德备忘录的指导下,将军事力量向叙利亚、伊朗边境集结,再次挑起以色列与黎巴嫩的军事冲突,并借

机搞掂叙利亚;与此同时,再采用让巴基斯坦面对一场空前的反恐战争的办法,通过威胁“巴基斯坦能源

走廊”的稳定,迫使伊朗经济雪上加霜,激化伊朗的社会矛盾。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人的这种“合理冲撞”虽不至于导致“中俄”与美国间的战略摊牌,但这必将

导致英国、美国驻伊拉克、驻阿富汗军队也面临一场更大规模、更上档次的反英、反美武装;

因此,我们认为,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有心稳住东亚、从而致力于中东战略角力的华盛顿决策层,一旦在

与中欧俄的“中东合理冲撞”中又失一局,从而最终对中东战略失去信心,继而“再起”那份通过“合理

冲撞”、或者“非合理冲撞”方式,去直接冲击中俄全球战略核心节点(比如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特

别是伊朗、叙利亚)、以迅速扭转战略被动的歹心,那么,极可能出现这样几个局面:

首先,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如果华盛顿“重新瞄准”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对巴基斯坦、土库曼斯坦的

中俄利益,全面施展各种“合理冲撞”,那么,上合包围中的阿富汗,必将快速、全面地“伊拉克化”,

驻阿美军、英军甚至可能“全面翻拍”一遍“侵阿苏军”的旧电影;

值得注意的是,特别是在切尼突访巴基斯坦、阿富汗之后,威胁要削减、甚至取消对巴援助的美国人,又

开始冲着巴基斯坦嚷嚷“拉登在哪里?”的老调,而在那之后、巴基斯坦境内是恐怖袭击不断。
然而,由于中欧俄、特别是中俄主导的上合之“存在”,东方评论员的观点是,华盛顿决策层是否敢于那

样玩,是否有承接“上述可能性”的最后决心,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其次,如果华盛顿对伊朗来个声东击西,将军事压力率先作用于叙利亚,将军事打击目标直接锁定亲伊朗

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那么,驻在伊朗、叙利亚之间“驻伊拉克美军”,必将快速、全面地“驻阿富汗苏

军化”。

事实上,在之前一段时间里,随着布什伊拉克新政的不断展开,美军直升机的那种类似“侵阿苏军”直升

机被“美国便携式毒刺导弹”频繁击落的画面、已经一再出现在电视画面上。

●一心准备妥协的英国人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更加奇怪的是,一旦美国人表现得“愿意”在中东和平问题上让步之后,导弹打直升机的画面就立刻从电

视画面中消失了。在这里,我们非常好奇的一个问题就是,原本打算2006年只需要在伊拉克保留“5000名

”美军、就可以搞掂伊拉克的拉姆斯菲尔德先生,这位成绩奇差的策划大师,在他的“备忘录”中,想到

了这一点吗?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从英军在敏感的时间,敏感的地点,以一种奇怪的方式被扣,但英国人仍然在“务实

、愿意妥协”层面进行努力的事实来看,已经在托俄罗斯、欧盟、甚至土耳其帮忙让英军尽快回家、从而

准备妥协的英国人,已经看到了这一点。

显然,站在英国决策者的角度去考虑,那么,在美国的中东战略、全球战略注定失败的情况下,在如何尽

量维持“美国人的梦”的问题上,在美国保守势力没有完全准备好,对自己的那套战略还没有彻底死心,

从而还不敢进行战略冒险的情况下,借助各种力量,迫使华盛顿“提前选择维持现状”,“推迟”美国的

全面失败,使其继续倚重英国,为英国的好日子、且依靠欧洲经济重夺世界第一金融中心的位置再争取几

年时间,并坚决避免陷入伊朗战争,避免英军在阿富汗“苏军化”,也就成了一招险棋,但绝对是一招瞄

准了才下的好棋。

我们认为,在今天的局面下,尽管华盛顿决策层知道英国人的用意(在于劝阻美国进行战略冒险,因为不

论美国冒险成功,或者冒险失败,都将令英国的战略价值大大降低),但是,仍然不能从自己的迷梦中醒

来的美国决策层,还真不敢拿英国人怎么样。毕竟要维持、并推进那套战略,继续做美国梦,没有英国人

的帮助还真不行。

试想,明知英国从伊拉克撤军是为了自保,并置美军于不顾,但是,在英国答应向“一旦美国决心施展

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之后,必然危险,但相对伊拉克却安全得多的”阿富汗之增兵后,捉襟见肘的华盛顿

,不也是“假装”高兴得不得了吗?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一场打了四年之久的伊拉克战争、一场想打现在还不敢打的伊朗战争终于

打出了“日本、英国的异心”、恐怕还得面对以色列的异心之后,恐怕美国人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多谢楼主发文,顶东方.
谢楼主分享!
好久没见东方时评了,谢楼主。
老大谢谢了又看到了
就该杀杀英国人的霸气
东方太久没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