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遇难缉毒警官追悼会举行 公安部长送花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06:11
昨日上午10时,徐胜前、甘祖荣、白建刚三位烈士静静地躺在德宏州殡仪馆的追悼大厅里,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在此举行追悼大会,沉重悼念三位烈士。周永康、白恩培、秦光荣等国家和地方领导向烈士送花圈,国家禁毒办公室、公安部边防局、云南省禁毒委及德宏保山等单位及参战官兵参加追悼会。
 群众步行两公里凭吊


  德宏州芒市殡仪馆在芒市东郊的一座小山下,进出殡仪馆仅有一条两公里长的弹石路,平时,这里人迹罕至。昨日8时,离追悼会开始还有两个小时,记者从城区出发前往殡仪馆。在这条弹石路上,沿路已布置了武警哨兵,他们全都配戴着白花,表情凄然。除了参加追悼会的相关单位人员车辆,路上还陆续有市民步行走向追悼会现场。来自芒市城东小区的杨丽女士与三位烈士素不相识,从电视上得知要举行追悼会时,一大早,她就约上几个好姐妹,徒步走了两公里到殡仪馆。杨丽的丈夫曾经是个“瘾君子”,俩人因此没少吵架,差点就要离婚了,直到后来丈夫坚决戒断毒瘾,俩人才和好如初。杨丽说,看到烈士们的事迹,她好几次都流泪了,他们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正是他们拼命与毒贩交锋,才保听到边防官兵抓住毒贩的消息,她都很高兴。但这次三位烈士的牺牲还是让她十分悲伤,因此要亲自到追悼会现场去悼念烈士。


  追悼会现场纸巾“不够用”


  10时,追悼会准时开时,在哀乐声中,主持人尽量用平缓的语气将英雄事迹读出,声音通过喇叭送到灵堂外。不知是谁的泣声响起,场里场外肃立的官兵及地方群众再也抑制不住,纷纷啜泣起来。其中一名女战士不得不用纸巾拭泪,仅过10余分钟,一包纸巾就已用完,不得不以袖掩面,泪满衣襟。很快,原本被战士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殡仪馆前上百平方米的草坪上就留下一片雪白,拭泪的纸巾撒满一地。“我纸巾不够了,给我一点。”徐胜前生前的教导员向晓华两眼红红的向战友告急。向晓华说,他的眼泪不是白流的,一个战友倒下去,千万个战友站出来,继承烈士的遗志,继续坚决打击毒品犯罪。昨日的芒市街头,三位烈士的事迹是人们谈论的重要内容。记者在芒市三棵树附近看到,在此开店的熊先生因看守店铺未能参加追悼会,他默默地买来一把纸钱,在店前树下焚烧,以表敬意。


  本报向烈士献花圈


  昨日8时,芒市,这个边境城市早晨的天空早早地泛白,但是我们却没有看见早早升起的太阳,却在空气中感受到了一丝的冰凉。


  时间磨不灭英雄在人们心中的宏伟,时间亦不能把英雄已逝的身躯久久留住。亲人、领导、战友、朋友、驻地的市民,不得不强忍着内心的苦痛前来,送英雄们最后一程。


  9时许,潞西的上空依然看不见太阳,地处潞西市半山的殡仪馆上空更是被厚厚的氤氲遮挡。悲壮的乐曲没有奏响,但上千个花圈已经摆满了整个宽敞的灵堂,似乎连灵堂外那个不小的院子都再难装下祭奠的人们送来的花圈。灵堂的正前方,三位烈士的遗体被鲜花高高托起,他们生前最后一抹鲜血使身上的党旗更加红艳。


  白建刚、徐胜前、甘祖荣三位烈士牺牲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潞西人民,也感动了本报特派记者及全体同事。昨日9时,本报记者特派记者代表生活新报全体员工,手持花圈来到灵堂前,亲手将写有“悼白建刚、徐胜前、甘祖荣烈士、生活新报社敬挽”的花圈递交到卫兵手中,摆放在灵堂前。


  拥军大妈送汽锅鸡慰问伤员


  在前来凭吊的群众中,有一位老奶奶格外的引人注目。她虔诚地走到供桌前,烧上一柱香,然后在旁人的搀扶下,与其他人一起默默地肃立。老人姓赵,今年已76岁高龄,她是芒市著名的拥军大妈,在得知此次战斗中三名武警牺牲,三名受伤消息后,,赵大妈第一时间赶到了德宏州医院。几天来,每天都亲手为受伤住院的官兵做饭,送到医院。为了补受伤勇士的身体,她买来乌鸡,为他们炖上一锅三七鸡汤,说是要给受伤的官兵补身子。前日,细心的大妈怕几个孩子会吃腻,变给他们买来了猪脚,给他们换换口味。赵大妈表示,她会一直照顾三位孩子,直到他们伤愈。


  昨日上午,她更是早早地赶到了潞西殡仪馆,为牺牲了的三位烈士搭起了供桌,烧起了高香,以祭奠英雄的在天之灵。中午,在本报记者的培同下,赵大妈亲自带着十余名傣族老人,一起走进了德宏州医院外四科的病房,探望了受伤的三名官兵。


  将军哽咽 “血债要用血来偿”


  带着对英雄的感激,带着对英雄的敬佩,更带着对英雄的怀念,人们把灵堂挤得满满。


  望了望躺在鲜花丛中的爱将,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政委苏少军少将亲自致了悼词,当他回忆起自己的三位爱将,讲述起英雄生前的先进事迹,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了无尽的骄傲和自豪。可是,当他提起自己的爱将倒在了月亮石丫口树林中的那惨烈一幕时,将军的声音哽咽了,双手忍不住颤抖了起来。在大家不经意的时候,他再次抬头看了看已逝的英雄,拨了拨那已经氤氲的眼镜,并借此机会平定了自己的情绪,继续着他的话语。临近结尾的时候,将军的声音变得洪亮,一句“血债总要血来还”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了整个殡仪馆。


  目不转睛 母亲盼儿归


  从跨进灵堂那一刻起,三位母亲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儿子。徐胜前的母亲已经无力哭泣,刚刚落座,眼睛就开始搜索高挂在墙上的儿子的相片。当发现儿子的遗像就挂在最左边的墙壁上时,徐妈妈的身体微微地颤了一下。接着,她特意转了一下身子,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墙上。没有撕心裂肺,但她的牙关紧咬,只是脸部那些细小的变化在表明着她对儿子的思念和不舍。


  而白建刚母亲的泪水一只挂在脸上,她难以忍受失去儿子的悲痛。她的目光总想穿透挡在前方的人群。她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缝隙,或俯身,或弯腰,或高高抬起头来,总想多再看儿子一眼,总想把儿子的英容记在心中。泪流干了,但身体依然能动,她就这样不停地变换着姿势,争取多看看躺在正中央的儿子。


  摸一摸丈夫  军嫂晕过去 


  10时50分许,悼念的人们纷纷推出了灵堂,英雄的亲人们开始向烈士做最后的告别。悲壮的乐曲萦绕在我们的周围,英雄的亲人们走到了中央。当白建刚的妻王建萍走到丈夫面前时,她再也忍不住丧失丈夫的悲痛哭了起来,她久久不愿离开丈夫,就想多看他一眼睛。她伤心到了及至,望着丈夫她连站稳的力气都没有。虽然人们把她拉开,但她还是使尽了全身最后的力气,挣脱了人群,冲向了丈夫。这一次,她依然伤痛,只是用手轻轻摸了摸丈夫的两颊。这时候,王建萍知道一别会是永远,她的浑身没有支撑的力量,最后昏厥,倒在了人群中。


  张志远是白建刚烈士姐姐的独儿子,也是烈士生前部队的一名新战士。当兵的舅舅一直是他的偶像,去年,他终于如愿穿上了军装,并来到了舅舅生活和战斗了18年的云南边防。就在舅舅牺牲前的一个星期,他被分到了舅舅所在的保山边防支队龙陵边防大队,可当他还沉浸在能和舅舅并肩战斗的喜悦中时,他却听到了舅舅牺牲的噩耗。“走的时候舅舅还好好的啊,我根本想不到舅舅会再也回不来”稚气未脱的张志远哭诉着。说话间,他转过了身体,小声地念叨,以后我也要像舅舅一样,考军校,永远陪着舅舅,继续舅舅未完的心愿。


  烈士精神永铸


  11时12分,望着弟弟甘祖荣被推进了火化炉,从贵州老家赶来的哥哥甘祖军平定了哀痛的思绪。在他的心中,弟弟一直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由于出身贫困的农家,弟弟从小都特别勤奋,当了兵之后,他就一直以自己能走出大山,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而自豪。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到考学,再到成为一名基层的干部,甘祖荣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也曾多次和直面歹徒。甘祖军称,3月23号,弟弟曾兴奋地告诉他自己领到了三等功的勋章和奖状。24日,当他再次接到弟弟电话时,弟弟则告诉他要出去执行任务。“我当时还特意提醒他要注意安全。可是弟弟是说了声‘会挺住’便匆忙挂了电话。”甘祖军话语中充满了遗憾。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是我们的骄傲,只是他年轻;他还不满26岁就走了,真的太仓促。”


  15时20分许,三辆挂满了青纱的灵车,载着三位烈士的骨灰缓缓地驶出了潞西市殡仪馆。三名烈士的骨灰被分送到保山和潞西的两个烈士陵园。16时许,徐胜前和甘祖荣烈士的骨灰盒被兄弟们摆进了墓地,亲人们、战友添上了一剖黄土,便把两位英雄永远地留在了地下。徐胜前的母亲边给儿子烧纸,边告诉儿子,自己要把他留在云南,留在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让他的英灵永远驻守边疆。“儿子,以后我们梦中相见,你是妈妈的骄傲。”徐妈妈临别时留给了儿子最后一句话。鞭炮再次响起,两位英雄永远长眠。


  拥军大妈送汽锅鸡慰问伤员


  3.25战斗中,三名年轻的战士牺牲,三名同样英勇的官兵受伤的消息传来后,芒市著名的拥军大妈——76岁的赵大妈第一时间赶到了德宏州医院。前几天,她亲自为受伤的官兵买来乌鸡,为他们炖上一锅三七鸡汤,说是要给受伤的官兵补身子。前日,细心的大妈怕几个孩子会吃腻,变给他们买来了猪脚,给他们换换口味。赵大妈表示,她会一直照顾三位孩子,直到他们伤愈。


  昨日上午,她更是早早地赶到了潞西殡仪馆,为牺牲了的三位烈士搭起了供桌,烧起了高香,以祭奠英雄的在天之灵。中午,在本报记者的培同下,赵大妈亲自带着十余名傣族老人,一起走进了德宏州医院外四科的病房,探望了受伤的三名官兵。


  本报特派记者 浦仕翰 李倩昨日上午10时,徐胜前、甘祖荣、白建刚三位烈士静静地躺在德宏州殡仪馆的追悼大厅里,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在此举行追悼大会,沉重悼念三位烈士。周永康、白恩培、秦光荣等国家和地方领导向烈士送花圈,国家禁毒办公室、公安部边防局、云南省禁毒委及德宏保山等单位及参战官兵参加追悼会。
 群众步行两公里凭吊


  德宏州芒市殡仪馆在芒市东郊的一座小山下,进出殡仪馆仅有一条两公里长的弹石路,平时,这里人迹罕至。昨日8时,离追悼会开始还有两个小时,记者从城区出发前往殡仪馆。在这条弹石路上,沿路已布置了武警哨兵,他们全都配戴着白花,表情凄然。除了参加追悼会的相关单位人员车辆,路上还陆续有市民步行走向追悼会现场。来自芒市城东小区的杨丽女士与三位烈士素不相识,从电视上得知要举行追悼会时,一大早,她就约上几个好姐妹,徒步走了两公里到殡仪馆。杨丽的丈夫曾经是个“瘾君子”,俩人因此没少吵架,差点就要离婚了,直到后来丈夫坚决戒断毒瘾,俩人才和好如初。杨丽说,看到烈士们的事迹,她好几次都流泪了,他们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正是他们拼命与毒贩交锋,才保听到边防官兵抓住毒贩的消息,她都很高兴。但这次三位烈士的牺牲还是让她十分悲伤,因此要亲自到追悼会现场去悼念烈士。


  追悼会现场纸巾“不够用”


  10时,追悼会准时开时,在哀乐声中,主持人尽量用平缓的语气将英雄事迹读出,声音通过喇叭送到灵堂外。不知是谁的泣声响起,场里场外肃立的官兵及地方群众再也抑制不住,纷纷啜泣起来。其中一名女战士不得不用纸巾拭泪,仅过10余分钟,一包纸巾就已用完,不得不以袖掩面,泪满衣襟。很快,原本被战士们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殡仪馆前上百平方米的草坪上就留下一片雪白,拭泪的纸巾撒满一地。“我纸巾不够了,给我一点。”徐胜前生前的教导员向晓华两眼红红的向战友告急。向晓华说,他的眼泪不是白流的,一个战友倒下去,千万个战友站出来,继承烈士的遗志,继续坚决打击毒品犯罪。昨日的芒市街头,三位烈士的事迹是人们谈论的重要内容。记者在芒市三棵树附近看到,在此开店的熊先生因看守店铺未能参加追悼会,他默默地买来一把纸钱,在店前树下焚烧,以表敬意。


  本报向烈士献花圈


  昨日8时,芒市,这个边境城市早晨的天空早早地泛白,但是我们却没有看见早早升起的太阳,却在空气中感受到了一丝的冰凉。


  时间磨不灭英雄在人们心中的宏伟,时间亦不能把英雄已逝的身躯久久留住。亲人、领导、战友、朋友、驻地的市民,不得不强忍着内心的苦痛前来,送英雄们最后一程。


  9时许,潞西的上空依然看不见太阳,地处潞西市半山的殡仪馆上空更是被厚厚的氤氲遮挡。悲壮的乐曲没有奏响,但上千个花圈已经摆满了整个宽敞的灵堂,似乎连灵堂外那个不小的院子都再难装下祭奠的人们送来的花圈。灵堂的正前方,三位烈士的遗体被鲜花高高托起,他们生前最后一抹鲜血使身上的党旗更加红艳。


  白建刚、徐胜前、甘祖荣三位烈士牺牲的事迹不仅感动了潞西人民,也感动了本报特派记者及全体同事。昨日9时,本报记者特派记者代表生活新报全体员工,手持花圈来到灵堂前,亲手将写有“悼白建刚、徐胜前、甘祖荣烈士、生活新报社敬挽”的花圈递交到卫兵手中,摆放在灵堂前。


  拥军大妈送汽锅鸡慰问伤员


  在前来凭吊的群众中,有一位老奶奶格外的引人注目。她虔诚地走到供桌前,烧上一柱香,然后在旁人的搀扶下,与其他人一起默默地肃立。老人姓赵,今年已76岁高龄,她是芒市著名的拥军大妈,在得知此次战斗中三名武警牺牲,三名受伤消息后,,赵大妈第一时间赶到了德宏州医院。几天来,每天都亲手为受伤住院的官兵做饭,送到医院。为了补受伤勇士的身体,她买来乌鸡,为他们炖上一锅三七鸡汤,说是要给受伤的官兵补身子。前日,细心的大妈怕几个孩子会吃腻,变给他们买来了猪脚,给他们换换口味。赵大妈表示,她会一直照顾三位孩子,直到他们伤愈。


  昨日上午,她更是早早地赶到了潞西殡仪馆,为牺牲了的三位烈士搭起了供桌,烧起了高香,以祭奠英雄的在天之灵。中午,在本报记者的培同下,赵大妈亲自带着十余名傣族老人,一起走进了德宏州医院外四科的病房,探望了受伤的三名官兵。


  将军哽咽 “血债要用血来偿”


  带着对英雄的感激,带着对英雄的敬佩,更带着对英雄的怀念,人们把灵堂挤得满满。


  望了望躺在鲜花丛中的爱将,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政委苏少军少将亲自致了悼词,当他回忆起自己的三位爱将,讲述起英雄生前的先进事迹,他的目光中流露出了无尽的骄傲和自豪。可是,当他提起自己的爱将倒在了月亮石丫口树林中的那惨烈一幕时,将军的声音哽咽了,双手忍不住颤抖了起来。在大家不经意的时候,他再次抬头看了看已逝的英雄,拨了拨那已经氤氲的眼镜,并借此机会平定了自己的情绪,继续着他的话语。临近结尾的时候,将军的声音变得洪亮,一句“血债总要血来还”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了整个殡仪馆。


  目不转睛 母亲盼儿归


  从跨进灵堂那一刻起,三位母亲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儿子。徐胜前的母亲已经无力哭泣,刚刚落座,眼睛就开始搜索高挂在墙上的儿子的相片。当发现儿子的遗像就挂在最左边的墙壁上时,徐妈妈的身体微微地颤了一下。接着,她特意转了一下身子,把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墙上。没有撕心裂肺,但她的牙关紧咬,只是脸部那些细小的变化在表明着她对儿子的思念和不舍。


  而白建刚母亲的泪水一只挂在脸上,她难以忍受失去儿子的悲痛。她的目光总想穿透挡在前方的人群。她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缝隙,或俯身,或弯腰,或高高抬起头来,总想多再看儿子一眼,总想把儿子的英容记在心中。泪流干了,但身体依然能动,她就这样不停地变换着姿势,争取多看看躺在正中央的儿子。


  摸一摸丈夫  军嫂晕过去 


  10时50分许,悼念的人们纷纷推出了灵堂,英雄的亲人们开始向烈士做最后的告别。悲壮的乐曲萦绕在我们的周围,英雄的亲人们走到了中央。当白建刚的妻王建萍走到丈夫面前时,她再也忍不住丧失丈夫的悲痛哭了起来,她久久不愿离开丈夫,就想多看他一眼睛。她伤心到了及至,望着丈夫她连站稳的力气都没有。虽然人们把她拉开,但她还是使尽了全身最后的力气,挣脱了人群,冲向了丈夫。这一次,她依然伤痛,只是用手轻轻摸了摸丈夫的两颊。这时候,王建萍知道一别会是永远,她的浑身没有支撑的力量,最后昏厥,倒在了人群中。


  张志远是白建刚烈士姐姐的独儿子,也是烈士生前部队的一名新战士。当兵的舅舅一直是他的偶像,去年,他终于如愿穿上了军装,并来到了舅舅生活和战斗了18年的云南边防。就在舅舅牺牲前的一个星期,他被分到了舅舅所在的保山边防支队龙陵边防大队,可当他还沉浸在能和舅舅并肩战斗的喜悦中时,他却听到了舅舅牺牲的噩耗。“走的时候舅舅还好好的啊,我根本想不到舅舅会再也回不来”稚气未脱的张志远哭诉着。说话间,他转过了身体,小声地念叨,以后我也要像舅舅一样,考军校,永远陪着舅舅,继续舅舅未完的心愿。


  烈士精神永铸


  11时12分,望着弟弟甘祖荣被推进了火化炉,从贵州老家赶来的哥哥甘祖军平定了哀痛的思绪。在他的心中,弟弟一直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由于出身贫困的农家,弟弟从小都特别勤奋,当了兵之后,他就一直以自己能走出大山,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而自豪。从一名普通的士兵到考学,再到成为一名基层的干部,甘祖荣经历了太多的艰辛,也曾多次和直面歹徒。甘祖军称,3月23号,弟弟曾兴奋地告诉他自己领到了三等功的勋章和奖状。24日,当他再次接到弟弟电话时,弟弟则告诉他要出去执行任务。“我当时还特意提醒他要注意安全。可是弟弟是说了声‘会挺住’便匆忙挂了电话。”甘祖军话语中充满了遗憾。他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他是我们的骄傲,只是他年轻;他还不满26岁就走了,真的太仓促。”


  15时20分许,三辆挂满了青纱的灵车,载着三位烈士的骨灰缓缓地驶出了潞西市殡仪馆。三名烈士的骨灰被分送到保山和潞西的两个烈士陵园。16时许,徐胜前和甘祖荣烈士的骨灰盒被兄弟们摆进了墓地,亲人们、战友添上了一剖黄土,便把两位英雄永远地留在了地下。徐胜前的母亲边给儿子烧纸,边告诉儿子,自己要把他留在云南,留在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让他的英灵永远驻守边疆。“儿子,以后我们梦中相见,你是妈妈的骄傲。”徐妈妈临别时留给了儿子最后一句话。鞭炮再次响起,两位英雄永远长眠。


  拥军大妈送汽锅鸡慰问伤员


  3.25战斗中,三名年轻的战士牺牲,三名同样英勇的官兵受伤的消息传来后,芒市著名的拥军大妈——76岁的赵大妈第一时间赶到了德宏州医院。前几天,她亲自为受伤的官兵买来乌鸡,为他们炖上一锅三七鸡汤,说是要给受伤的官兵补身子。前日,细心的大妈怕几个孩子会吃腻,变给他们买来了猪脚,给他们换换口味。赵大妈表示,她会一直照顾三位孩子,直到他们伤愈。


  昨日上午,她更是早早地赶到了潞西殡仪馆,为牺牲了的三位烈士搭起了供桌,烧起了高香,以祭奠英雄的在天之灵。中午,在本报记者的培同下,赵大妈亲自带着十余名傣族老人,一起走进了德宏州医院外四科的病房,探望了受伤的三名官兵。


  本报特派记者 浦仕翰 李倩
悼!!!!!!!!!!!!!!!!!
全武警,全军官!:')
快换枪吧;funk ;funk
虽然不是唯武器论者,但是,边防的武备还是太差了
防弹衣会有的,直升机也是会有的,毒贩们最终会付出代价的,可惜烈士们却一去不复返了。
英雄一路好走!!!:') :')
敬礼!!!!!!!!!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政委苏少军少将亲自致了悼词,……,一句“血债总要血来还”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了整个殡仪馆。
  
  将军啊……装备重要啊!没有好的装备,伤亡率不容易下降。
根据相关报道研判,此次战斗总结如下:
1、这是事先双方都没有想到的遭遇战,公安方面没有想到毒贩的武力如此强悍(有自动步枪和手榴弹),毒贩方面如果事先得到音信就根本不会打起来了;
2、战斗应是毒贩首先开火,目的一是营救同伙,更重要的是夺回已经被公安人员缴获的毒品,因为毒贩看重的就是毒品,至于是否能打死公安对他们来说则不是很重要;
3、由于装备差距(原因在于公安方面的领导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掩护组没有携带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是极大的失误),战场主动权一直掌握在毒贩手里,这次警察没被毒贩全歼已是万幸(也差不多了,一线抓捕队8个人3死3伤)。
快换枪吧
----------换啥,别换成警用左轮.....:(
  还有重要的观念差距:
  公安尽量想抓活的,毒贩尽量想打死公安。
  所以一开始,毒贩就准备了重火力,而公安幻想发动突然抓捕,只是携带了手枪。本案就是一个惨烈的教训。以后武警总部应该要发布指导性命令,要求基层尽量首先保证自身安全,要注意发扬火力压制抓捕对象,严禁基层冒险抓捕。
原帖由 新侨联委员 于 2007-4-1 22:17 发表
  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政委苏少军少将亲自致了悼词,……,一句“血债总要血来还”铿锵有力的誓言响彻了整个殡仪馆。
  
  将军啊……装备重要啊!没有好的装备,伤亡率不容易下降。


我还是觉得,有必要建立直接的扫毒部队!比如类似ATF之流,让我很不理解的是 中间竟然躺着个2毛1。。。。

(这仗是谁指挥的应该拉去枪毙)

至于装备,只要 武警部队 接手哪里有装备不如 毒犯 的道理?
改进装备
刻不容缓啊
武警边防的重火力并不少,但是这次明显是情报错误,所以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如果一开始就安排有火力旺盛的支援组,毒犯肯定会丧失进攻的勇气,一线抓捕组只使用手枪是合理的.这个不是打仗,还是属于犯罪的范畴
要把扫毒当作长期战争来看待,不能当作案件来处理,毒贩就是敌对战斗人员,杀无赦!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7-4-2 09:34 发表
武警边防的重火力并不少,但是这次明显是情报错误,所以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如果一开始就安排有火力旺盛的支援组,毒犯肯定会丧失进攻的勇气,一线抓捕组只使用手枪是合理的.这个不是打仗,还是属于犯罪的范畴

老大,丛林遭遇战用手枪不是很合适吧,毒贩的火力往往比得上游击队,难道特警抓悍匪也用手枪不成?
要总结啊,不能再这样牺牲了!敬个礼
换枪,发避弹衣吧...............................悼念需要,真正为战士们考虑更需要!!!!
送花圈不如送好点的装备
以后就不要抓活的
  在影视中,如果土匪,伪军,国民党叫嚣:“弟兄们,给我上!抓活的!”那么多半会输得一塌糊涂,那么反过来想,毒贩也是不要命,不怕死的,那我们总幻想一下扑倒他们并活捉,能百战百胜吗?过去的“中华之剑”节目里也有真实的镜头:行动组几个人用身体压住了缅甸运毒马仔,可是这家伙自知没好下场,在反抗时引爆了两枚苏制手雷,当场炸死副队长-----惨啊!他身上布满上百块弹片,同事和他老娘哭得伤心欲绝,颤巍巍的老娘在追悼会上用手打着已经冰冷的儿子的脸说:“我们不是说好的吗?怎么你走到我前面去了”:') 十多年过去了,现状依然如此。
  过分强调抓捕,是功利主义强烈影响的后果,是体制中的毒瘤,是领导邀功请赏的本钱!是对警队精英生命权的漠视!是拿国家法制治安力量去下赌注!
这个的范畴还是没有脱离治安案件的范畴的啊..........抓捕组使用手枪是考虑到行动方便的问题.当然如果有火力较强(装备突击步枪)的近距离掩护组,会更理想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7-4-4 07:06 发表
这个的范畴还是没有脱离治安案件的范畴的啊..........抓捕组使用手枪是考虑到行动方便的问题.当然如果有火力较强(装备突击步枪)的近距离掩护组,会更理想

主要是情报的问题啊~
:') :') :')
知己知彼,百站不殆啊~
:L :L ;funk
云南的毒贩可能连无后坐力炮也有啦。对付这些人关键在装备和战术上!
原帖由 湘中王平 于 2007-4-4 12:17 发表

主要是情报的问题啊~
:') :') :')
知己知彼,百站不殆啊~
:L :L ;funk

  怎么可以指责情报工作?情报工作非常难,而且有很多不确定性。是领导没有安排好万一。
原帖由 PRSOV 于 2007-4-3 23:39 发表
  在影视中,如果土匪,伪军,国民党叫嚣:“弟兄们,给我上!抓活的!”那么多半会输得一塌糊涂,那么反过来想,毒贩也是不要命,不怕死的,那我们总幻想一下扑倒他们并活捉,能百战百胜吗?过去的“中华之剑 ...

  过分强调抓捕,是不拿一线的官兵当人看~!
抓捕?靠,两国交战还有日内瓦条约保护俘虏,那些贩毒的哪个不够判死刑啊,哪还会让你抓捕,对他们来说,杀一个够本,杀两还赚一个呢.
水鸭子(这边线人叫法)要惨了,中国不会放过他,毒贩也不会放过他,嘿嘿嘿,缅甸版无间道!
英雄一路好走!!!
望我烈士的英灵得以永存!
原帖由 火花四射 于 2007-4-2 09:34 发表
武警边防的重火力并不少,但是这次明显是情报错误,所以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如果一开始就安排有火力旺盛的支援组,毒犯肯定会丧失进攻的勇气,一线抓捕组只使用手枪是合理的.这个不是打仗,还是属于犯罪的范畴

如果非要用手枪 那也应该使用92-5。8
掩护组必须要重火力 81步 81班 85狙 60迫一定要上
一个中校  一个少尉
损失惨重阿
默哀..............................
牺牲的烈士中还有二毛一这一点就足够让我们欣慰的了

我们的军队依然保持了"兄弟们跟我上"而不退变成"兄弟们给我上"

作为一个部队基层的高级官员,我们的军人依然在危险当头冲在最前线,如此的军队,如此的军人,国人幸甚,国家幸甚!

就凭这一点,我们的军队依然是战无不胜的!

愿烈士在天之灵安息
英雄万岁~!:') :') :')
一线武警装备和战法专业化程度还应该提高,整个抓捕行动就是一个系统项目,风险评估、应急预案都应该准备好,前后一条线、每个环节的因素都要考虑全,保障要做好。象新疆那次剿匪,部队送上去挺专业的,直升机机降,但人受伤了却没法及时送下来,看电视上说是“自制担架(其实就是一毛毯裹着,四个人拽着,顺着陡峭的山沟往下挪)往下送”,这时候的直升机哪去了?
边防的武备还是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