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领导人曾批示:勒紧裤腰带也要搞歼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06:35:49
新华报业网讯 “当看见歼十首飞时,白发苍苍的他们泪流满面”,有媒体如此描写歼十飞机的第一代设计者们。这实在是令人感慨,歼十作为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富传奇和神秘色彩的歼击机,其中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情感。
由此也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当歼十昨天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消息公布后,那些白发苍苍的科学家们、那些为歼十付出毕生精力的人们、那些常年关注歼十的军事迷们,不知又将是怎样的欢欣鼓舞?200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也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目前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奖金为100万元。
记者日前曾奔赴歼十的“娘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采访,了解到了歼十近20年研制历程的一些生动片段。
片段一:勒紧裤腰带也要搞
要造21世纪先进的战机,必将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批示:勒紧裤腰带也要搞!
“勒紧裤腰带也要搞!”这是不少“歼十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豪言壮语。此话的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相关部门提出要造一架适用21世纪的先进战机,但这样一架自主研发的战机,其所需的人力物力远远超出当时的国力所限。但当时国家领导人听后,极具远见地批示了这么一句话。
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是歼十飞机上马的决策者。1982年,他听了邹家华(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汇报后,提出投资5个亿,要搞这么一个新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
1986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文件,批准歼-10立项研制,代号为十号工程。也正是这个时候,研制任务交给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业内也称611所)。时年56岁的宋文骢领衔担任歼-10总设计师,他此前曾担纲设计歼-7C战机。
当时,国外先进的第三代战机开始装备并应用实战,而我国航空工业面临的现状是水平低、基础差、人才断层明显,军用战机落后国外先进水平不止一个20年,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新型战机研制的先驱者们开始了一项伟大的创举——研制适应跨世纪作战环境的第三代歼击机。
“歼十”从一开始便背负重托。有人士便如此介绍说:在目睹了两次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领略了“主宰天空”对现代战争意味着什么之后,中国人对自己现代化空中力量的呼唤,使得歼-10所承载的已远不止一种作战飞机那么简单。
显然,这样一架先进战机的出生并非易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随着现代战争局势的改变,随着歼十迟迟不露面,国人对它期待愈加强烈。
片段二:“不能信别人的!”
“以前我们的飞机如果造好了要请外国人来参谋参谋!”歼十研究过程中,有专家要求研发人员一切以我为主,不能信别人的。
据介绍,从第二代机械传动战机,到第三代数字电传飞机,跨越非常大。从气动外形布局到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从综合化航电系统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歼-10完全“脱胎换骨”。据说,歼十之前一个机型的研发过程中,有人希望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一些难题,但外国专家们把我们的样机仔细看过之后,什么话也没说,更别说解决难题。
“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有位老人讲到了另外一件例子:以前,某单位从某国购回了一批飞机零件,拆开盒子时,发现盒子里除了零件之外,还有一块肥皂,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想是不是有什么润滑方面的讲究,便以其为诀窍也同般效仿,组装零件时也在盒子内放了一块肥皂。后来,这个单位有人和国外的同行一起交流,忍不住顺便问了肥皂的事,对方一听哈哈大笑,原来是他洗手后无意丢在了盒子里的。
尽管国人期待,尽管国外有嘈杂之声,从事这项工作的航空人放弃名利,甘守寂寞,十几年如一日,按照科学的进度,默默地工作着。其间,江泽民同志也曾到现场视察,为默默奉献的歼十工作者而感动,并不顾行程安排延长了视察时间。611所一位老人回忆,在现场,原本不准备发言的江泽民同志动情地说了一段话:这些年,你们在这里静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坚持不懈地日夜操劳着,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架飞机是给我们中国人壮胆的飞机!
片段三:总设计师“改”生日
1998年3月23日,歼十首飞成功,总设计师宋文骢激动万分,“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我今后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歼-10飞机第一次“亮相”,是用专用牵引车将飞机从机库拉到起飞线的。所有人都坐到牵引车上,只有总工程师薛炽寿坚决不上车,默默地陪着飞机走,一直走到起飞线。在薛总心里,早把歼-10看成了自己的“儿子”。
随后的1998年3月23日,倾注着研发者太多情感的歼十终于要起飞了。有媒体描述了这样的细节:“雷强(首席试飞员)身穿特制的橘红色飞行服,走向战机。点火、滑出、加速、拉杆,飞机跃出地平线,刺向蓝天。战机绕着机场飞了三圈后,雷强发现油料还有剩余,就请示再飞一圈。20分钟后,新型战机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平稳降落在跑道上,整个机场一片沸腾。”当晚,设计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相识和不相识的都相互祝贺,喝酒的和不喝酒的都频频举杯。此时平日严肃的宋总也是激动万分:“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我今后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2003年12月1日,试飞员李中华向“低空大表速”极限值发出挑战。他从万米高空以向下25度角度,全加力、超音速状态向下俯冲。到距地面不到千米时,李中华扫视了一下显示屏:速度完全达到并超过了飞机的设计值。他拉起杆,飞机机头瞬间扬起,重新驶入天空。这一飞,创造了国产飞机在大气层最快飞行速度的纪录——超过了运载“神六”的火箭在大气层中1300公里/小时的速度。随后,歼-10还实现了空中启动和空中对接加油。最后一个风险性较强的项目是空中实弹打靶试验。2003年12月21日和23日,试飞员徐勇凌两次驾机升空,导弹发射成功。25日,剩下最后一枚导弹,目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超音速靶机。发射按钮一按,导弹喷吐着长长的火舌,直接钻进靶机尾喷管里,凌空爆炸。至此,国产第三代战机的定型试飞画上句号。据介绍,歼十飞机定型前一共试飞了3000 多个起落。
歼十解密 航模抢手
2006年岁末,“歼十”出人意料地揭开了面纱。一场媒体大战也随之打响。
在海外媒体根据各种渠道对歼十进行全方位报道的同时,官方对歼十公开确认的信息仍然有限。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北京的那次发布会,我们拒绝了所有想进一步了解情况的采访。“我们能公开的在那次发布会上都已经公开了”。据悉,包括凤凰卫视在内的一大批海内外媒体想要面对面前往成都采访成都飞机研究所的请求最后都没有获准。成飞所有关人士表示,国家对歼十目前的揭秘只是指名称解密和外形解密,很多海外媒体报道的很多传神内容,官方均未正式确认过,只能算是猜测性消息。
尽管作为游客在成飞所大门前留个影,如果时间稍长的话,站岗的警卫就会来过问。但是就在同一条大街上的一家名为千禧大酒店的宾馆里,在大堂接待柜台上的显眼位置,每一位客人都可以看到一架“歼十”——那是一个造型逼真的航模。千禧大酒店正是成飞所的三产,歼十正式向公众部分解密后,酒店高调摆出了这个航模,无疑,这是成飞所可堪自豪的标志。而在歼十未解密的年代,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公开亮相,包括这样的航模。
这个小小的航模在歼十战机激起了全国人民巨大的强军爱国的热情后,也引起了酒店南来北往客人的兴趣。于是千禧大酒店也就成了歼十航模的销售代理。
千禧大酒店的沈总告诉记者,你们可别以为歼十的模型就是成飞所自己按图纸在外型上微缩弄出来的,这个模型其实和成飞所一点关系都没有。原来,歼十航模是沈阳一家军事模型厂的产品,是在歼十外型解密后厂里根据公开的图片资料短时间内做出来的。即便这样,航模和图片上真正的歼十相比可以说十分逼真:鸭式前翼,座舱右侧的空中加油管,机身下可悬挂的11枚大小不一的导弹,制作得十分精致。
在沈总的办公室,我们还看到了同为成飞所研制的枭龙战机的模型,沈说,歼十公开亮相后,歼十航模迅速超过了枭龙,成为军迷们最抢手的“宠物”,无疑,这中间正包含了国人对我军目前装备的最新科技的第三代国产战机的敬仰。
片段四:“我们的歼十18 岁了”
已经74岁的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动情地说:“从1986年的第一张草图,到今天喷上‘八一’军徽,我们的歼十18岁了,长大了,参军了,交给部队了……”
定型不久,中国第三代新型战机歼十便开始装备部队。
从接受任务开始,直至战机服役,弹指一挥间,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已变成一个74岁的老人,实在令人感慨。这位老人自己也动情地说:“从1986年的第一张草图,到今天喷上‘八一’军徽,我们的歼十18 岁了,长大了,参军了,交给部队了……”宋文骢院士表示:现在歼十飞机的水平已经是国际上先进国家装备当中的先进水平。
另据《解放军报》报道,歼十飞机与我国引进第三代战机有过实战演练:两架歼-10战机与“敌”机在长空较量4个回合,均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开火,空战对抗取得4:0的全胜战绩。
歼十将我国航空业的整体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有专业人士评价说,歼十和它附带的发动机、导弹武器系统,这个突破使我们拥有了一种完全自主研制先进战机的能力,这是巨大的突破,它本身的技术水准也大大缩短了我们和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差距。
据说,当原空军王良旺副司令员听到新机定型试飞成功的消息后,老将军当晚彻夜未眠,思绪万千。回首研制中那些艰难的日日夜夜,既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刻骨铭心失败的痛楚,不由提笔行诗:二十寒暑砺剑成,一飞冲天举世惊。几代志士心血浸,无数机台昼夜鸣。玉龙腾飞千秋愿,银鹰翱翔五洲雄。欲与群枭比矫健,南天浩溟势纵横。
我们的骄傲 “歼十”载誉回家
“歼十”功臣受到热烈欢迎
成都日报讯(杨兴根 记者 钟文 摄影 王若冰) 鲜花赠英雄——“歼十”,我们的骄傲!昨日下午2时许,包括李文正、罗荣怀等参与“歼十飞机工程”项目设计、制造的功臣们,捧着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证书回到成都。在双流机场,举行了简短的庆贺座谈会。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道明,市委常委、副市长朱志宏出席了座谈会。
“歼十飞机工程”项目是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重大科研项目。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有关人士称,在于“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具有了与国外现役先进战斗机相抗衡的能力,实现了我军航空武器装备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历史跨越。同时,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标志着我国航空武器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研制
二十年磨出“创新典范”
据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歼-10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性能、多用途战机,“前后历经20年的研制过程”。
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提供的资料中,作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则这样评价歼-10飞机的研发过程:“歼-10飞机是一个创新的典型范例”,20年前我们的工业水平较低、技术储备不足、人才断层明显,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我们静悄悄地开始了适应21世纪作战环境的新一代歼击机的研制,攻克了以多学科综合优化、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数字式综合化航电/武器、大系统综合集成等为代表的设计和综合技术,并在设计手段、技术管理、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并行工程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创新工作——从而打造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战机。
据了解,目前,歼-10飞机已经批量装备部队,对于有效提高我国空军防卫作战能力、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感言
是荣誉又是动力
“既是荣誉,又是动力!”作为参与歼-10飞机从方案论证到设计定型的研制全过程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科技委主任李文正,这样评说此次获奖。
“以此为契机,着力培养一支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国防工业提供强大的智力等支持!”作为歼-10飞机制造单位,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荣怀在接受采访时称,作为一种全新的航空产品,成飞公司在歼-10飞机研制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并由此实现了完整的产业升级,“下一步,成飞将致力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航空企业集团!”
背景
中国一航成飞公司:作为中国歼击机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结构形成了航空与非航空、军品与民品协调发展的格局。歼—10、歼—7系列等战斗机批量装备部队,成为国防建设的重要装备。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飞机设计和航空航天多学科综合研究,是著名的飞行器总体设计研究单位,我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基地。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点型号项目和一大批课题的预先研究,取得了科技成果1340余项。(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作者:特派记者 谷岳飞成都报道)
新华报业网讯 “当看见歼十首飞时,白发苍苍的他们泪流满面”,有媒体如此描写歼十飞机的第一代设计者们。这实在是令人感慨,歼十作为中国空军历史上最富传奇和神秘色彩的歼击机,其中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情感。
由此也不得不让人产生联想,当歼十昨天获得国家最高科学奖的消息公布后,那些白发苍苍的科学家们、那些为歼十付出毕生精力的人们、那些常年关注歼十的军事迷们,不知又将是怎样的欢欣鼓舞?200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项目也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目前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奖金为100万元。
记者日前曾奔赴歼十的“娘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采访,了解到了歼十近20年研制历程的一些生动片段。
片段一:勒紧裤腰带也要搞
要造21世纪先进的战机,必将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批示:勒紧裤腰带也要搞!
“勒紧裤腰带也要搞!”这是不少“歼十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豪言壮语。此话的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相关部门提出要造一架适用21世纪的先进战机,但这样一架自主研发的战机,其所需的人力物力远远超出当时的国力所限。但当时国家领导人听后,极具远见地批示了这么一句话。
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是歼十飞机上马的决策者。1982年,他听了邹家华(时任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汇报后,提出投资5个亿,要搞这么一个新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
1986年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下发文件,批准歼-10立项研制,代号为十号工程。也正是这个时候,研制任务交给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业内也称611所)。时年56岁的宋文骢领衔担任歼-10总设计师,他此前曾担纲设计歼-7C战机。
当时,国外先进的第三代战机开始装备并应用实战,而我国航空工业面临的现状是水平低、基础差、人才断层明显,军用战机落后国外先进水平不止一个20年,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新型战机研制的先驱者们开始了一项伟大的创举——研制适应跨世纪作战环境的第三代歼击机。
“歼十”从一开始便背负重托。有人士便如此介绍说:在目睹了两次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领略了“主宰天空”对现代战争意味着什么之后,中国人对自己现代化空中力量的呼唤,使得歼-10所承载的已远不止一种作战飞机那么简单。
显然,这样一架先进战机的出生并非易事。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幻,随着现代战争局势的改变,随着歼十迟迟不露面,国人对它期待愈加强烈。
片段二:“不能信别人的!”
“以前我们的飞机如果造好了要请外国人来参谋参谋!”歼十研究过程中,有专家要求研发人员一切以我为主,不能信别人的。
据介绍,从第二代机械传动战机,到第三代数字电传飞机,跨越非常大。从气动外形布局到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从综合化航电系统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歼-10完全“脱胎换骨”。据说,歼十之前一个机型的研发过程中,有人希望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一些难题,但外国专家们把我们的样机仔细看过之后,什么话也没说,更别说解决难题。
“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有位老人讲到了另外一件例子:以前,某单位从某国购回了一批飞机零件,拆开盒子时,发现盒子里除了零件之外,还有一块肥皂,众人百思不得其解,想是不是有什么润滑方面的讲究,便以其为诀窍也同般效仿,组装零件时也在盒子内放了一块肥皂。后来,这个单位有人和国外的同行一起交流,忍不住顺便问了肥皂的事,对方一听哈哈大笑,原来是他洗手后无意丢在了盒子里的。
尽管国人期待,尽管国外有嘈杂之声,从事这项工作的航空人放弃名利,甘守寂寞,十几年如一日,按照科学的进度,默默地工作着。其间,江泽民同志也曾到现场视察,为默默奉献的歼十工作者而感动,并不顾行程安排延长了视察时间。611所一位老人回忆,在现场,原本不准备发言的江泽民同志动情地说了一段话:这些年,你们在这里静悄悄地、不声不响地、坚持不懈地日夜操劳着,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架飞机是给我们中国人壮胆的飞机!
片段三:总设计师“改”生日
1998年3月23日,歼十首飞成功,总设计师宋文骢激动万分,“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我今后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
歼-10飞机第一次“亮相”,是用专用牵引车将飞机从机库拉到起飞线的。所有人都坐到牵引车上,只有总工程师薛炽寿坚决不上车,默默地陪着飞机走,一直走到起飞线。在薛总心里,早把歼-10看成了自己的“儿子”。
随后的1998年3月23日,倾注着研发者太多情感的歼十终于要起飞了。有媒体描述了这样的细节:“雷强(首席试飞员)身穿特制的橘红色飞行服,走向战机。点火、滑出、加速、拉杆,飞机跃出地平线,刺向蓝天。战机绕着机场飞了三圈后,雷强发现油料还有剩余,就请示再飞一圈。20分钟后,新型战机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平稳降落在跑道上,整个机场一片沸腾。”当晚,设计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相识和不相识的都相互祝贺,喝酒的和不喝酒的都频频举杯。此时平日严肃的宋总也是激动万分:“为了纪念这个难忘的日子,我今后的生日就是3月23日了。”2003年12月1日,试飞员李中华向“低空大表速”极限值发出挑战。他从万米高空以向下25度角度,全加力、超音速状态向下俯冲。到距地面不到千米时,李中华扫视了一下显示屏:速度完全达到并超过了飞机的设计值。他拉起杆,飞机机头瞬间扬起,重新驶入天空。这一飞,创造了国产飞机在大气层最快飞行速度的纪录——超过了运载“神六”的火箭在大气层中1300公里/小时的速度。随后,歼-10还实现了空中启动和空中对接加油。最后一个风险性较强的项目是空中实弹打靶试验。2003年12月21日和23日,试飞员徐勇凌两次驾机升空,导弹发射成功。25日,剩下最后一枚导弹,目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超音速靶机。发射按钮一按,导弹喷吐着长长的火舌,直接钻进靶机尾喷管里,凌空爆炸。至此,国产第三代战机的定型试飞画上句号。据介绍,歼十飞机定型前一共试飞了3000 多个起落。
歼十解密 航模抢手
2006年岁末,“歼十”出人意料地揭开了面纱。一场媒体大战也随之打响。
在海外媒体根据各种渠道对歼十进行全方位报道的同时,官方对歼十公开确认的信息仍然有限。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除了北京的那次发布会,我们拒绝了所有想进一步了解情况的采访。“我们能公开的在那次发布会上都已经公开了”。据悉,包括凤凰卫视在内的一大批海内外媒体想要面对面前往成都采访成都飞机研究所的请求最后都没有获准。成飞所有关人士表示,国家对歼十目前的揭秘只是指名称解密和外形解密,很多海外媒体报道的很多传神内容,官方均未正式确认过,只能算是猜测性消息。
尽管作为游客在成飞所大门前留个影,如果时间稍长的话,站岗的警卫就会来过问。但是就在同一条大街上的一家名为千禧大酒店的宾馆里,在大堂接待柜台上的显眼位置,每一位客人都可以看到一架“歼十”——那是一个造型逼真的航模。千禧大酒店正是成飞所的三产,歼十正式向公众部分解密后,酒店高调摆出了这个航模,无疑,这是成飞所可堪自豪的标志。而在歼十未解密的年代,所有的一切都不可能公开亮相,包括这样的航模。
这个小小的航模在歼十战机激起了全国人民巨大的强军爱国的热情后,也引起了酒店南来北往客人的兴趣。于是千禧大酒店也就成了歼十航模的销售代理。
千禧大酒店的沈总告诉记者,你们可别以为歼十的模型就是成飞所自己按图纸在外型上微缩弄出来的,这个模型其实和成飞所一点关系都没有。原来,歼十航模是沈阳一家军事模型厂的产品,是在歼十外型解密后厂里根据公开的图片资料短时间内做出来的。即便这样,航模和图片上真正的歼十相比可以说十分逼真:鸭式前翼,座舱右侧的空中加油管,机身下可悬挂的11枚大小不一的导弹,制作得十分精致。
在沈总的办公室,我们还看到了同为成飞所研制的枭龙战机的模型,沈说,歼十公开亮相后,歼十航模迅速超过了枭龙,成为军迷们最抢手的“宠物”,无疑,这中间正包含了国人对我军目前装备的最新科技的第三代国产战机的敬仰。
片段四:“我们的歼十18 岁了”
已经74岁的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动情地说:“从1986年的第一张草图,到今天喷上‘八一’军徽,我们的歼十18岁了,长大了,参军了,交给部队了……”
定型不久,中国第三代新型战机歼十便开始装备部队。
从接受任务开始,直至战机服役,弹指一挥间,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已变成一个74岁的老人,实在令人感慨。这位老人自己也动情地说:“从1986年的第一张草图,到今天喷上‘八一’军徽,我们的歼十18 岁了,长大了,参军了,交给部队了……”宋文骢院士表示:现在歼十飞机的水平已经是国际上先进国家装备当中的先进水平。
另据《解放军报》报道,歼十飞机与我国引进第三代战机有过实战演练:两架歼-10战机与“敌”机在长空较量4个回合,均先“敌”发现、先“敌”锁定、先“敌”开火,空战对抗取得4:0的全胜战绩。
歼十将我国航空业的整体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有专业人士评价说,歼十和它附带的发动机、导弹武器系统,这个突破使我们拥有了一种完全自主研制先进战机的能力,这是巨大的突破,它本身的技术水准也大大缩短了我们和世界最先进水平的差距。
据说,当原空军王良旺副司令员听到新机定型试飞成功的消息后,老将军当晚彻夜未眠,思绪万千。回首研制中那些艰难的日日夜夜,既有成功的喜悦,更有刻骨铭心失败的痛楚,不由提笔行诗:二十寒暑砺剑成,一飞冲天举世惊。几代志士心血浸,无数机台昼夜鸣。玉龙腾飞千秋愿,银鹰翱翔五洲雄。欲与群枭比矫健,南天浩溟势纵横。
我们的骄傲 “歼十”载誉回家
“歼十”功臣受到热烈欢迎
成都日报讯(杨兴根 记者 钟文 摄影 王若冰) 鲜花赠英雄——“歼十”,我们的骄傲!昨日下午2时许,包括李文正、罗荣怀等参与“歼十飞机工程”项目设计、制造的功臣们,捧着沉甸甸的“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证书回到成都。在双流机场,举行了简短的庆贺座谈会。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道明,市委常委、副市长朱志宏出席了座谈会。
“歼十飞机工程”项目是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重大科研项目。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有关人士称,在于“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军航空武器装备具有了与国外现役先进战斗机相抗衡的能力,实现了我军航空武器装备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历史跨越。同时,极大地推进了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标志着我国航空武器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研制
二十年磨出“创新典范”
据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歼-10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性能、多用途战机,“前后历经20年的研制过程”。
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提供的资料中,作为歼-10飞机总设计师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则这样评价歼-10飞机的研发过程:“歼-10飞机是一个创新的典型范例”,20年前我们的工业水平较低、技术储备不足、人才断层明显,就是在这样的起点上,我们静悄悄地开始了适应21世纪作战环境的新一代歼击机的研制,攻克了以多学科综合优化、先进气动布局、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数字式综合化航电/武器、大系统综合集成等为代表的设计和综合技术,并在设计手段、技术管理、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并行工程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创新工作——从而打造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战机。
据了解,目前,歼-10飞机已经批量装备部队,对于有效提高我国空军防卫作战能力、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感言
是荣誉又是动力
“既是荣誉,又是动力!”作为参与歼-10飞机从方案论证到设计定型的研制全过程的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科技委主任李文正,这样评说此次获奖。
“以此为契机,着力培养一支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国国防工业提供强大的智力等支持!”作为歼-10飞机制造单位,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荣怀在接受采访时称,作为一种全新的航空产品,成飞公司在歼-10飞机研制过程中,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并由此实现了完整的产业升级,“下一步,成飞将致力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航空企业集团!”
背景
中国一航成飞公司:作为中国歼击机生产制造基地之一,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产品结构形成了航空与非航空、军品与民品协调发展的格局。歼—10、歼—7系列等战斗机批量装备部队,成为国防建设的重要装备。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主要从事飞机设计和航空航天多学科综合研究,是著名的飞行器总体设计研究单位,我国重要的歼击机研制基地。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级重点型号项目和一大批课题的预先研究,取得了科技成果1340余项。(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作者:特派记者 谷岳飞成都报道)
这句口号是套用的吧,搞10的时候用不着勒裤腰带了
我也觉得不用勒裤腰带,我们喜欢用这样的词,没办法啊:)
夜色中的歼十1068号机

00
不管怎么说,成飞在沈飞之前弄出了3代机,还是挺令人惊讶的。
当然要勒裤腰带,现在还要勒——勒公款吃喝的裤腰带:D
未免太煽情啦!有点成果一出来,各路人马都跑出来证明自己有功劳乐,呵呵。
18年搞出来一个F16C/D级别的飞机,固然有进步。歼10经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后,性能超过各现有型号和批次的F16也是可以期待的。但背景是美国不再发展F16,转而装备和部署F22和F35。
在某些鼓吹“大量航空项目下马的决策是何等英明”的人的眼中,歼十都是应该下马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可惜,努力拼搏的成飞人让这些人只能够痛苦一辈子!
1068一边挂了2中+2短4枚弹?我没看错吧?
借鉴了相关教训,得出了很多经验啊...
原帖由 zxt1630 于 2007-3-1 14:58 发表
1068一边挂了2中+2短4枚弹?我没看错吧?

大哥眼神好我只见2枚弹.
:L 比较厌恶这样的标语,毕竟现在不是建国初期那么穷了.再说现在咱们国家有哪个当官的勒紧裤腰带过啊,个个捞的大脑肥肠的,要勒紧裤腰带最后还是落实到我们小老百姓头上...
那个国家没标语和官样文章,重要的是我们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跨入了三代机的行列。与欧盟和俄罗斯比我们也算紧跟其后,还是有机会超越。不过美帝肯定很牛了,人家现在是独孤求败,没办法
一年几千亿的公车消耗,几千亿的公款请客,几千亿的公款旅游,几千亿的国有资产流失。。。。。。J-10? J-100都有经费搞。搞什么搞。
原帖由 brave 于 2007-3-1 11:55 发表
这句口号是套用的吧,搞10的时候用不着勒裤腰带了

88年立项。当时腰带还是要勒的。
公务员们一年少吃几次。屁股下少坐几次出门,别说J-10了----J-1000都出来了。我们这税务局过年时聚吃一次,光场地费就用了3万。
勒裤腰带吧,什么都会有的
原帖由 yxbw 于 2007-3-1 14:11 发表
在某些鼓吹“大量航空项目下马的决策是何等英明”的人的眼中,歼十都是应该下马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可惜,努力拼搏的成飞人让这些人只能够痛苦一辈子!



歼十恰恰就是下马了那些“低水平重复建设”才活下来挣扎而出的,没有适时的切下那刀,那至今就是什么都没有。到了某些人嘴里,倒变成这种味道了。
干出来就很不错了。
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这段时间经济上困难不少
比以前可算是进了一大步啊!以前好像有口号是当了裤子也要搞啊!:D
原帖由 f22 于 2007-3-1 22:01 发表
你胡说八道些什么?大量下马的是八十年代初的,那时可没J10,啊哈,莫非你信大师说的82年J10开始?是不是炮楼关了让你没地方拜上帝去了?是不是J10是邓公亲批的让你们那伙批发"买办"帽子的FQ们很 ...

俺也在炮楼中见他们群骂邓公是买办,是卖国,他们要两个凡是呢。嘎嘎
不错啊!:lol
]]
原帖由 台湾是?东东 于 2007-3-1 16:06 发表
一年几千亿的公车消耗,几千亿的公款请客,几千亿的公款旅游,几千亿的国有资产流失。。。。。。J-10? J-100都有经费搞。搞什么搞。


你学过算术吗?你的数据有依据吗?你知道中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有几个几千亿?象你这样的说法,中国政府已经早就破产了!希望发言时先经过大脑考虑一下!
楼上的就省口气吧,那些死命指责公款吃喝的根本就没有公款吃喝的经验,只是在那里人云亦云而已。

请FQ们注意,大部分咱们领导们吃的喝的用的都不是公款,就拿我们公司来说,吃饭给钱的从来都是设备厂家,例如M记、爱立信、华为、中兴......
没感觉勒紧。TG的肚子大概是太肥了。
众所周知,中国的投资占大头是政府投资,经济过热就是投资过度。88正是过热期。各级政府乱上项目,争取政绩——GDP数字,到现在也改不了。
“80年代到90年代前期这段时间经济上困难不少”
——那是因为某事之后,左棍闹妖。所以93年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