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回眸:美苏冷战时曾为北极展开激烈争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37:43
史海回眸:美苏冷战时曾为北极展开激烈争夺

2007-02-14 09:11:29来源:环球时报

洋底下核潜艇追逐 冰山上监听站林立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各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北极争夺的激烈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争夺核弹发射阵地

  核武器的发展是北极成为美苏争夺焦点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更迅速、更有力地打击对手,美苏双方都非常重视战略核导弹的开发。最初,由于火箭的射程比较短,发射基地必须尽可能靠近对方领土。而北极是美苏之间距离最短的地区,因此双方都迅速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很快,北极地区成为全球洲际导弹最密集的地区。

  当导弹发射井和可移动导弹发射架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更加灵活的舰载、机载导弹发射系统随之出现。不过,新型核弹发射载体的出现并没有动摇北极的战略地位。因为,最初美国和苏联从核潜艇上发射的导弹射程只有4000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超过8000公里,所以核潜艇只有靠近对方才能击中目标。由于雷达的迅速发展,战略轰炸机很容易被对方发现。因此,卫星侦察不到,声纳探测不着的北极冰层之下成为潜艇活动的理想场所。在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期间,北极一直是美苏潜艇角逐的舞台。

深海角逐

  1954年,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开始服役。1958年,美国核潜艇已经能在北极冰层下自由航行。美国人在北极地区活动的加剧引起了苏联的警觉,苏联认为自己的海上战略远远落后于美国,尤其是水下对抗方面,必须迎头赶上。苏联海军派遣了几批科学家在极地进行长期科学实验,研究如何对付美国核潜艇。最后,苏联科学家和军事专家得出结论:对付美国核潜艇最好的办法是发展自己的核潜艇力量。从此,美苏核潜艇长期游弋在北冰洋海底。由于双方都在这一公共区域出没,并没有固定的航线,加上互相追逐跟踪,所以潜艇相撞事故频繁发生。

  苏联K-19号核潜艇是发生事故最多的一艘潜艇。K-19号是苏联第一艘核潜艇,素有“寡妇制造者”之称。1961年4月12日,K-19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潜航时差点与美国的“鹦鹉螺”号核潜艇相撞,由于事发突然,K-19号匆忙躲避,急速向海底冲去,艇首重重地撞到了海底,幸运的是潜艇并未发生爆炸,安全地返回了基地。

  1969年11月14日,在巴伦支海科拉半岛附近,K-19号核潜艇在60米水下潜航时突然与不名物体相撞,致使潜艇上的照明灯全部熄灭,并开始下沉。艇员们费尽周折才使潜艇返回基地。事后,他们才得知,与自己潜艇相撞的是美国的“小鲨鱼”号核潜艇,对方也遭重创,但也侥幸返回。

  1972年2月24日,K-19号核潜艇在从北极返回基地的途中,发现左侧有一艘美国潜艇。在匆忙躲避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潜艇起火,造成28名艇员遇难。

冰层下的间谍战

  1979年深冬,美国攻击核潜艇“帕切”号从北冰洋厚厚的冰层下悄然驶入巴伦支海。它此行的目的是在茫茫的海底寻找一条电缆,这条电缆一端连着苏联北方舰队司令部,另一端连着该舰队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巴伦支海底有数百条电缆,美国人整整花了两周时间才找到他们需要的那条电缆。此后,美军利用这条线路上的窃听装置,获得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苏联军事情报。其中包括有关苏联海军进行未来核战争的详细计划。然而,一年半后,苏联就发现了这些窃听装置。

  此外,美军还有更为大胆的行为。曾在美国海军服役的一名军官透露,由于美军潜艇性能较好,噪音较小,有时即便接近了苏联海岸也很难被发现。为此,美军潜艇曾成功潜入苏联某海军基地,拍下了大量潜艇照片,甚至还在苏联潜艇底部安装了特制的窃听器,成功截获了苏军潜艇与基地及其他舰艇之间的通话内容。
史海回眸:美苏冷战时曾为北极展开激烈争夺

2007-02-14 09:11:29来源:环球时报

洋底下核潜艇追逐 冰山上监听站林立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各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北极争夺的激烈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争夺核弹发射阵地

  核武器的发展是北极成为美苏争夺焦点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更迅速、更有力地打击对手,美苏双方都非常重视战略核导弹的开发。最初,由于火箭的射程比较短,发射基地必须尽可能靠近对方领土。而北极是美苏之间距离最短的地区,因此双方都迅速在北冰洋沿岸部署了大量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场。很快,北极地区成为全球洲际导弹最密集的地区。

  当导弹发射井和可移动导弹发射架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过程中,更加灵活的舰载、机载导弹发射系统随之出现。不过,新型核弹发射载体的出现并没有动摇北极的战略地位。因为,最初美国和苏联从核潜艇上发射的导弹射程只有4000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超过8000公里,所以核潜艇只有靠近对方才能击中目标。由于雷达的迅速发展,战略轰炸机很容易被对方发现。因此,卫星侦察不到,声纳探测不着的北极冰层之下成为潜艇活动的理想场所。在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期间,北极一直是美苏潜艇角逐的舞台。

深海角逐

  1954年,美国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开始服役。1958年,美国核潜艇已经能在北极冰层下自由航行。美国人在北极地区活动的加剧引起了苏联的警觉,苏联认为自己的海上战略远远落后于美国,尤其是水下对抗方面,必须迎头赶上。苏联海军派遣了几批科学家在极地进行长期科学实验,研究如何对付美国核潜艇。最后,苏联科学家和军事专家得出结论:对付美国核潜艇最好的办法是发展自己的核潜艇力量。从此,美苏核潜艇长期游弋在北冰洋海底。由于双方都在这一公共区域出没,并没有固定的航线,加上互相追逐跟踪,所以潜艇相撞事故频繁发生。

  苏联K-19号核潜艇是发生事故最多的一艘潜艇。K-19号是苏联第一艘核潜艇,素有“寡妇制造者”之称。1961年4月12日,K-19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潜航时差点与美国的“鹦鹉螺”号核潜艇相撞,由于事发突然,K-19号匆忙躲避,急速向海底冲去,艇首重重地撞到了海底,幸运的是潜艇并未发生爆炸,安全地返回了基地。

  1969年11月14日,在巴伦支海科拉半岛附近,K-19号核潜艇在60米水下潜航时突然与不名物体相撞,致使潜艇上的照明灯全部熄灭,并开始下沉。艇员们费尽周折才使潜艇返回基地。事后,他们才得知,与自己潜艇相撞的是美国的“小鲨鱼”号核潜艇,对方也遭重创,但也侥幸返回。

  1972年2月24日,K-19号核潜艇在从北极返回基地的途中,发现左侧有一艘美国潜艇。在匆忙躲避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潜艇起火,造成28名艇员遇难。

冰层下的间谍战

  1979年深冬,美国攻击核潜艇“帕切”号从北冰洋厚厚的冰层下悄然驶入巴伦支海。它此行的目的是在茫茫的海底寻找一条电缆,这条电缆一端连着苏联北方舰队司令部,另一端连着该舰队一个重要的海军基地。巴伦支海底有数百条电缆,美国人整整花了两周时间才找到他们需要的那条电缆。此后,美军利用这条线路上的窃听装置,获得了大量非常有价值的苏联军事情报。其中包括有关苏联海军进行未来核战争的详细计划。然而,一年半后,苏联就发现了这些窃听装置。

  此外,美军还有更为大胆的行为。曾在美国海军服役的一名军官透露,由于美军潜艇性能较好,噪音较小,有时即便接近了苏联海岸也很难被发现。为此,美军潜艇曾成功潜入苏联某海军基地,拍下了大量潜艇照片,甚至还在苏联潜艇底部安装了特制的窃听器,成功截获了苏军潜艇与基地及其他舰艇之间的通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