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战役:88炮初露锋芒Z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24:37
阿拉斯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8年召开了巴黎和会。德国被迫签署了投降协议,德国损失惨重。丧失1/8的领土和650万人口,海外殖民地被全部瓜分,军队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还需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一切都是耻辱,国民生活困苦不堪,高失业率,通货膨胀,让每一个日耳曼人都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希特勒的纳粹党出现了,他宣称可以将德国带出困境,是事实他做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德国的失业率高达33%,德国6600万人口中,几乎一半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经过纳粹5年的努力,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仅为1.3%,堪称经济奇迹。同时纳粹党还高度重视社会福利,建立带薪休假制度,为了让最穷的人也能用轮子走路而开发了质优价廉的公民车,社会保险也被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上升一倍。我有理由相信,的国人民喜欢这位粗暴的独裁者;甚至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苏联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打到距希特勒藏身的地堡只有几百米,纳粹政权大势已去时,纳粹德国的十二、三岁的娃娃兵仍在为保卫他们的元首拼死抵抗了。

国家经济取得的长足发展,并不足以治愈心灵的创伤,凡尔赛体系的限制依旧让德国人看起来像二等公民,纳粹开始叫嚣复仇。德军被重新武装,战争阴云开始在欧洲聚集,而此时的英法却害怕战争,只知道一味的绥靖,致使德国坐大,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闪击法国的盟友波兰,二战爆发。波兰军队根本不是对手,很快的就完全崩溃,值得一提的是,红色苏联落井下石,从背后又狠狠的给了波兰一刀,波兰被苏德瓜分。而作为盟友的英法军队却躲在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后面,静观波兰灭亡,他们在等什么?是在等苏德大火并?一起分赃的苏德两国正处于蜜月期,怎么可能立刻就打起来。也许这两大强国早晚要火并,但不是现在。时间,这是个问题!

现在该轮到英法了!然而德国参谋部却出了个问题,他们提的建议和一战的史里芬计划如出一辙,这让希特勒很不满意,没想到漏屋偏逢连阴天,一次空中事故,计划全本硬是被英法缴获。似乎命运想要成全一位德国军事天才,曼施坦因如同神来之笔的建议让希特勒如获至宝,进攻重点从北方转到了地形复杂的阿登山区。而法军司令甘莫林按照德军原始计划专心地准备对付北方的博克集群,并把大部分的机动部队都开往那里缠斗。直到战争开始了才明白德国人真正的突击方向是阿登地区,自己上了曼施坦因的恶当,连声叫苦但为时已晚,事后甘莫林为自己辩解说:不是盟军无能,分明是纳粹太狡猾了。唉!战场上本没有狡猾,只是愚蠢的人多了,也就成就了别人的狡猾!

这是闪电战的时代,纳粹掀起了闪电狂潮,德军在防线局部被突破后,不顾侧翼和后方暴露的危险,让装甲部队一直全速向前推进,而不是传统的地堡拉锯战。把消灭残余抵抗的任务则抛给后续的步兵师,并认为这种长驱直入将从敌人精神上造成沉重打击,并摧毁敌方指挥系统而造成混乱。事实也正如所所预计,在开始的几天里,一部分法国军队被稀里糊涂地消灭了,更多的部队则是由于失去指挥和对德军战术的惊愕而陷入混乱,然后糊里糊涂投降。

德国装甲集群进展神速,法国人斥巨资修建的马奇诺防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过去大家看到波兰骑兵挥舞着马刀进攻德军坦克,感慨波兰军事思想落后了60年;而法军固守马奇诺防线的老思想也只属于一战,如今是坦克的天下,英法的军事思想也落后了20多年,大家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德国人给法国人上了生动的一课:拥有强大机动性的装甲集群比之一条坚固的防线要更有效。不过话说回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胜于战壕,德国败于战壕,胜利者自然会把它当作金科玉律,然后无限强化;失败者自会从反面总结经验,进而开发出新的思想。看来不被人家狠狠的揍一顿,那是绝对不会去变通的,一战中德军的失败铸就了二战的辉煌,而法军的胜利却为二战的耻辱刻好了墓碑。保守与创新如是而已!

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完蛋了,法国人也许意识到了自己的保守,可惜并不是什么错误都拥有改正的机会。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就不要怪自己命不好,该承担的耻辱是推不掉的。谁也挽救不了法军的失败,就算近代战神拿破仑重生,那也只是会让他再倒下一次。骄傲的高卢雄鸡低下了曾经高贵的头颅,二战不属于法兰西!

德军战斗序列中,第七装甲师跑的最快,因为他们的师长隆美尔只下达了一个命令,“进攻!进攻!进攻!”,命令简单而明确,绝对不存在理解方面的问题。第七装甲师堪称闪电中的闪电,不但盟军惊讶于他们的速度,就连德国统帅部也经常对第七装甲师的孤军深入表示担心,为此隆美尔经常是关闭电台,他喜欢自作主张地行动,而不是坐听调遣,大不了借口地形局限了无线电联络。反正德军大本营没法分辨对方到底是‘用户已关机’还是‘不在服务区’。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盟军渐渐从开始的混乱中清醒了过来,开始变得有组织。虽然先手已经失去,但也不代表盟军就是待宰的羔羊,盟军毕竟处于内线作战,拥有自己的优势,一些隐藏实力还没拿出来,英国人酝酿着反击。这次反击事关重大,在西欧各国普遍恐德的时候,必须要打败一支精锐德军,捅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否则这场仗打不下去。目标,处于突出部且失去侧翼保护的第七装甲师;地点,阿拉斯。约翰牛发誓要给这个惹来无数麻烦的纳粹装甲师一个狠狠的教训,把这个场子找回来,让德国佬知道花儿到底为什么这样红。

坦白说,英国人这次的反击做的真是出色,事到临头德军还是懵然不知,第一次交锋德军失败。原因是英军动用了一直隐藏的马蒂尔达重型坦克,这种坦克的装甲特别是前装甲奇厚,德军的制式37毫米反坦克炮发出的穿甲弹就像是在挠痒痒,对马蒂尔达坦克没有任何作用,甚至有的士兵在距离马蒂尔达5米的地方冒着自己受伤的危险开炮,依然无法击穿马蒂尔达的装甲。此时,士兵的英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他们能做的仅仅是看着马蒂尔达旋转炮塔,一门一门的摧毁德军的反坦克炮,然后冲进德军阵地肆虐德军,死伤惨重,有15辆坦克被击毁。就连隆美尔的副官莫斯特中尉,也在劫难逃,在距离隆美尔仅1米地方被英军击毙。德军被迫后退。

胜利女神已经向英军整理裙摆了,英国人欢欣鼓舞,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是胜利女神在向他们大抛媚眼。他们再次肯定了情报部门的成绩“纳粹现有所有型号的反坦克炮,其射出的肮脏的穿甲弹绝对无法洞穿神圣大英帝国马蒂尔达坦克的装甲”。丘吉尔坚信:胜利一定是属于光荣的大英帝国,歼灭第七装甲师,在德军战线上打开缺口,和纳粹一样实施坚决的反突击,反包围纳粹装甲集群,攻入德国本土解放受纳粹压迫的劳苦大众,把那个阿道夫抓到伦敦来游街,让大家看看与日不落帝国对抗的下场,神圣大英帝国将再度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一切都显得那样美好,如果非要给英国人的进攻加上一个备注的话,那应该是这样的: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发动了一次正确的进攻;只是选错了对手。这也不好说什么,谁让此时的隆美尔还不是很出名,未来的日子里,隆美尔这个名字将会成为大英帝国的噩梦,这是一场宿命之战。

自开战以来,隆美尔还没吃过这样的大的亏,对于一个骄傲的人来说,这简直无法忍受。所向披靡的第七装甲师就要这样不名誉的收场?他自然也清楚,由于自己的孤军深入造成的影响,此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已经是骑虎难下。到底该怎么做,该如何撕烂那该死的马蒂尔达坦克的装甲,这种技术问题已经没有时间做深入研究,但作为军队主官,自己必须要作出决定,荣誉归自己,责任一样要负担。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将,就不能只会打顺风仗,这是个证明自己的机会。隆美尔下了一个疯狂的命令,师属所有火炮向前,集中火力打击马蒂尔达坦克。真是拼了,若是还不能摧毁马蒂尔达坦克,那第七装甲师可就真完了。坦白说,英国情报人员的情报还真TMD准,德国的确没有任何型号的“反坦克炮”能够摧毁马蒂尔达坦克,此时德军还没有研制出重型坦克,相应的37毫米反坦克炮也都是针对轻型和中兴坦克的。很显然隆美尔的这个决定非常的鲁莽,看起来像一个输了钱的赌徒,不过有时候上帝却垂青敢于冒险的人。

第二天,英军继续进攻,一开始就投入了自己的王牌,但是马蒂尔达坦克装甲太厚,重量太大,前进速度与步兵徒步前进的速度差不多,这也和英军把坦克仅作为步兵的支援武器而非像德军那样将坦克组成单独的突击集群有关,上帝偏爱步兵,战争最终还是要靠步兵去做最终解决。但昨昨今今坦克相似,今今昨昨命不同,昨天还坚不可摧的帝国之骄傲,今天却被人家砍瓜切菜一样给砸了个稀巴烂。英国人不明白,德国人怎么一晚上就开发出了如此强力的反坦克炮,要是有的话,怎么昨天有不见动静?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这个世界的变化已经超出了英国人的理解。

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德国士兵对上级刻板的服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们忠实的执行了隆美尔的决定,把每一门能够称之为炮的东西都拖到了阵地前沿,誓要将反坦克进行到底,以维护日耳曼军人的荣誉。于是马蒂尔达坦克被摧毁了。在这里有必要重申,英国人的情报非常准,德军的却没有任何型号的反坦克炮能对马蒂尔达造成什么伤害,摧毁马蒂尔达坦克的是德军用来打飞机的88毫米口径高射炮。用打飞机的高射炮居然能摧毁重型坦克,这听起来十分好笑,但事实就是如此,看来命苦真的不能埋怨政府呀!(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公司在二十年代末开始设计。当时,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还被严格限制发展军备,故该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虏伯子公司完成设计和测试的。克虏伯公司的设计人员预见到作为高炮的主要作战对象--轰炸机将会向飞得更高、更快的趋势发展,因此他们选择了88毫米这一在当时尚属罕有的大口径,并使其赋予弹丸较高的炮口初速,这个特点为它日后成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础。)88毫米的炮弹个头够大,重量也一定不小,弹丸出膛初速度高,大质量乘以高速度,其物理动量和冲量绝对非同小可,难怪破甲力如此之好。当88毫米高射炮开火的一瞬间,这场被英国人寄予厚望的阿拉斯反击战,就已经注定了要黯然收场,纳粹德国气数未尽。阿拉斯,马蒂尔达的处女秀,重型坦克的绝唱,还没来得及充分展示自己强悍的威力就被88毫米高射炮赶下了舞台,命运的变换实在是太快。

隆美尔有理由高兴,在第一辆马蒂尔达坦克被摧毁的瞬间,他就知道了,胜利将永远属于第七装甲师。而且还有意外收获,作为坦克战专家,自己苦苦寻求的反坦利器,不就是把高射炮的炮口放平吗。感谢上帝,感谢丘吉尔,感谢马蒂尔达,从此我将拥有最长的反坦手臂,作为报答,今后我会好好的款待英军的坦克。未来的北非战场,沙漠之狐将88毫米高射炮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整个大英帝国都会在他脚下颤抖。

英国人退却了,这场战斗再打下去已经毫无意义,失去坦克的保护,光是依靠步兵的集团冲锋,那约等于大家排着队去自杀,自从重机枪发明以后,没有哪个白痴的指挥官会要求士兵这样做,阵地前100米将是永远也冲不过去的死亡线,重机枪将是收割灵魂的死神镰刀,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之所以说约等于,那是因为30年后的朝鲜战场一只光荣的军队颠覆了这个规律。英国人没有勇气做到,上帝偏爱步兵也是要有条件的。

阿拉斯战役,英军先赢后输,所有的后续计划方案看起来都有些可笑,军队士气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更证明了德军之不可战胜,似乎连上帝也偏爱德国人。接下来盟军在西欧战场再无作为,除了投降就是崩溃,让人难以相信,这只军队在20多年前还把德国人打得满地找牙,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呀!隆美尔的经验迅速在的军中推广,88毫米高射炮被极大的强化,未来的苏德战争,苏联重型坦克也只有88毫米高射炮才对付得了,它还被安装在多款战车上成为主炮,著名的老虎坦克就是其一,无愧于坦克杀手的称号,数万辆盟军坦克将成为它的盘中餐。很多时候我也在想,德国人性格真的那样刻板吗?但想想德国人的发明创造,我也不禁黯然,真正的创新不是整天唧唧歪歪,好像得了狂躁症,见树都要踹三脚,誓要将所有的传统统统破除的,为了创新而去创新从来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踏踏实实的做一些事情,那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我们的生活不要太刻意!阿拉斯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8年召开了巴黎和会。德国被迫签署了投降协议,德国损失惨重。丧失1/8的领土和650万人口,海外殖民地被全部瓜分,军队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还需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一切都是耻辱,国民生活困苦不堪,高失业率,通货膨胀,让每一个日耳曼人都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希特勒的纳粹党出现了,他宣称可以将德国带出困境,是事实他做到了。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德国的失业率高达33%,德国6600万人口中,几乎一半在饥饿和贫困线上挣扎。经过纳粹5年的努力,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仅为1.3%,堪称经济奇迹。同时纳粹党还高度重视社会福利,建立带薪休假制度,为了让最穷的人也能用轮子走路而开发了质优价廉的公民车,社会保险也被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上升一倍。我有理由相信,的国人民喜欢这位粗暴的独裁者;甚至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苏联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打到距希特勒藏身的地堡只有几百米,纳粹政权大势已去时,纳粹德国的十二、三岁的娃娃兵仍在为保卫他们的元首拼死抵抗了。

国家经济取得的长足发展,并不足以治愈心灵的创伤,凡尔赛体系的限制依旧让德国人看起来像二等公民,纳粹开始叫嚣复仇。德军被重新武装,战争阴云开始在欧洲聚集,而此时的英法却害怕战争,只知道一味的绥靖,致使德国坐大,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军闪击法国的盟友波兰,二战爆发。波兰军队根本不是对手,很快的就完全崩溃,值得一提的是,红色苏联落井下石,从背后又狠狠的给了波兰一刀,波兰被苏德瓜分。而作为盟友的英法军队却躲在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后面,静观波兰灭亡,他们在等什么?是在等苏德大火并?一起分赃的苏德两国正处于蜜月期,怎么可能立刻就打起来。也许这两大强国早晚要火并,但不是现在。时间,这是个问题!

现在该轮到英法了!然而德国参谋部却出了个问题,他们提的建议和一战的史里芬计划如出一辙,这让希特勒很不满意,没想到漏屋偏逢连阴天,一次空中事故,计划全本硬是被英法缴获。似乎命运想要成全一位德国军事天才,曼施坦因如同神来之笔的建议让希特勒如获至宝,进攻重点从北方转到了地形复杂的阿登山区。而法军司令甘莫林按照德军原始计划专心地准备对付北方的博克集群,并把大部分的机动部队都开往那里缠斗。直到战争开始了才明白德国人真正的突击方向是阿登地区,自己上了曼施坦因的恶当,连声叫苦但为时已晚,事后甘莫林为自己辩解说:不是盟军无能,分明是纳粹太狡猾了。唉!战场上本没有狡猾,只是愚蠢的人多了,也就成就了别人的狡猾!

这是闪电战的时代,纳粹掀起了闪电狂潮,德军在防线局部被突破后,不顾侧翼和后方暴露的危险,让装甲部队一直全速向前推进,而不是传统的地堡拉锯战。把消灭残余抵抗的任务则抛给后续的步兵师,并认为这种长驱直入将从敌人精神上造成沉重打击,并摧毁敌方指挥系统而造成混乱。事实也正如所所预计,在开始的几天里,一部分法国军队被稀里糊涂地消灭了,更多的部队则是由于失去指挥和对德军战术的惊愕而陷入混乱,然后糊里糊涂投降。

德国装甲集群进展神速,法国人斥巨资修建的马奇诺防线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过去大家看到波兰骑兵挥舞着马刀进攻德军坦克,感慨波兰军事思想落后了60年;而法军固守马奇诺防线的老思想也只属于一战,如今是坦克的天下,英法的军事思想也落后了20多年,大家五十步笑百步而已。德国人给法国人上了生动的一课:拥有强大机动性的装甲集群比之一条坚固的防线要更有效。不过话说回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胜于战壕,德国败于战壕,胜利者自然会把它当作金科玉律,然后无限强化;失败者自会从反面总结经验,进而开发出新的思想。看来不被人家狠狠的揍一顿,那是绝对不会去变通的,一战中德军的失败铸就了二战的辉煌,而法军的胜利却为二战的耻辱刻好了墓碑。保守与创新如是而已!

法国人引以为傲的马奇诺防线完蛋了,法国人也许意识到了自己的保守,可惜并不是什么错误都拥有改正的机会。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就不要怪自己命不好,该承担的耻辱是推不掉的。谁也挽救不了法军的失败,就算近代战神拿破仑重生,那也只是会让他再倒下一次。骄傲的高卢雄鸡低下了曾经高贵的头颅,二战不属于法兰西!

德军战斗序列中,第七装甲师跑的最快,因为他们的师长隆美尔只下达了一个命令,“进攻!进攻!进攻!”,命令简单而明确,绝对不存在理解方面的问题。第七装甲师堪称闪电中的闪电,不但盟军惊讶于他们的速度,就连德国统帅部也经常对第七装甲师的孤军深入表示担心,为此隆美尔经常是关闭电台,他喜欢自作主张地行动,而不是坐听调遣,大不了借口地形局限了无线电联络。反正德军大本营没法分辨对方到底是‘用户已关机’还是‘不在服务区’。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盟军渐渐从开始的混乱中清醒了过来,开始变得有组织。虽然先手已经失去,但也不代表盟军就是待宰的羔羊,盟军毕竟处于内线作战,拥有自己的优势,一些隐藏实力还没拿出来,英国人酝酿着反击。这次反击事关重大,在西欧各国普遍恐德的时候,必须要打败一支精锐德军,捅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否则这场仗打不下去。目标,处于突出部且失去侧翼保护的第七装甲师;地点,阿拉斯。约翰牛发誓要给这个惹来无数麻烦的纳粹装甲师一个狠狠的教训,把这个场子找回来,让德国佬知道花儿到底为什么这样红。

坦白说,英国人这次的反击做的真是出色,事到临头德军还是懵然不知,第一次交锋德军失败。原因是英军动用了一直隐藏的马蒂尔达重型坦克,这种坦克的装甲特别是前装甲奇厚,德军的制式37毫米反坦克炮发出的穿甲弹就像是在挠痒痒,对马蒂尔达坦克没有任何作用,甚至有的士兵在距离马蒂尔达5米的地方冒着自己受伤的危险开炮,依然无法击穿马蒂尔达的装甲。此时,士兵的英勇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他们能做的仅仅是看着马蒂尔达旋转炮塔,一门一门的摧毁德军的反坦克炮,然后冲进德军阵地肆虐德军,死伤惨重,有15辆坦克被击毁。就连隆美尔的副官莫斯特中尉,也在劫难逃,在距离隆美尔仅1米地方被英军击毙。德军被迫后退。

胜利女神已经向英军整理裙摆了,英国人欢欣鼓舞,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是胜利女神在向他们大抛媚眼。他们再次肯定了情报部门的成绩“纳粹现有所有型号的反坦克炮,其射出的肮脏的穿甲弹绝对无法洞穿神圣大英帝国马蒂尔达坦克的装甲”。丘吉尔坚信:胜利一定是属于光荣的大英帝国,歼灭第七装甲师,在德军战线上打开缺口,和纳粹一样实施坚决的反突击,反包围纳粹装甲集群,攻入德国本土解放受纳粹压迫的劳苦大众,把那个阿道夫抓到伦敦来游街,让大家看看与日不落帝国对抗的下场,神圣大英帝国将再度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一切都显得那样美好,如果非要给英国人的进攻加上一个备注的话,那应该是这样的: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发动了一次正确的进攻;只是选错了对手。这也不好说什么,谁让此时的隆美尔还不是很出名,未来的日子里,隆美尔这个名字将会成为大英帝国的噩梦,这是一场宿命之战。

自开战以来,隆美尔还没吃过这样的大的亏,对于一个骄傲的人来说,这简直无法忍受。所向披靡的第七装甲师就要这样不名誉的收场?他自然也清楚,由于自己的孤军深入造成的影响,此时牵一发而动全身,已经是骑虎难下。到底该怎么做,该如何撕烂那该死的马蒂尔达坦克的装甲,这种技术问题已经没有时间做深入研究,但作为军队主官,自己必须要作出决定,荣誉归自己,责任一样要负担。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将,就不能只会打顺风仗,这是个证明自己的机会。隆美尔下了一个疯狂的命令,师属所有火炮向前,集中火力打击马蒂尔达坦克。真是拼了,若是还不能摧毁马蒂尔达坦克,那第七装甲师可就真完了。坦白说,英国情报人员的情报还真TMD准,德国的确没有任何型号的“反坦克炮”能够摧毁马蒂尔达坦克,此时德军还没有研制出重型坦克,相应的37毫米反坦克炮也都是针对轻型和中兴坦克的。很显然隆美尔的这个决定非常的鲁莽,看起来像一个输了钱的赌徒,不过有时候上帝却垂青敢于冒险的人。

第二天,英军继续进攻,一开始就投入了自己的王牌,但是马蒂尔达坦克装甲太厚,重量太大,前进速度与步兵徒步前进的速度差不多,这也和英军把坦克仅作为步兵的支援武器而非像德军那样将坦克组成单独的突击集群有关,上帝偏爱步兵,战争最终还是要靠步兵去做最终解决。但昨昨今今坦克相似,今今昨昨命不同,昨天还坚不可摧的帝国之骄傲,今天却被人家砍瓜切菜一样给砸了个稀巴烂。英国人不明白,德国人怎么一晚上就开发出了如此强力的反坦克炮,要是有的话,怎么昨天有不见动静?怪事年年有,今天特别多,这个世界的变化已经超出了英国人的理解。

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德国士兵对上级刻板的服从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们忠实的执行了隆美尔的决定,把每一门能够称之为炮的东西都拖到了阵地前沿,誓要将反坦克进行到底,以维护日耳曼军人的荣誉。于是马蒂尔达坦克被摧毁了。在这里有必要重申,英国人的情报非常准,德军的却没有任何型号的反坦克炮能对马蒂尔达造成什么伤害,摧毁马蒂尔达坦克的是德军用来打飞机的88毫米口径高射炮。用打飞机的高射炮居然能摧毁重型坦克,这听起来十分好笑,但事实就是如此,看来命苦真的不能埋怨政府呀!(88毫米高炮是由世界著名的火炮制造商克虏伯公司在二十年代末开始设计。当时,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还被严格限制发展军备,故该型火炮是在瑞士的克虏伯子公司完成设计和测试的。克虏伯公司的设计人员预见到作为高炮的主要作战对象--轰炸机将会向飞得更高、更快的趋势发展,因此他们选择了88毫米这一在当时尚属罕有的大口径,并使其赋予弹丸较高的炮口初速,这个特点为它日后成为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奠定了基础。)88毫米的炮弹个头够大,重量也一定不小,弹丸出膛初速度高,大质量乘以高速度,其物理动量和冲量绝对非同小可,难怪破甲力如此之好。当88毫米高射炮开火的一瞬间,这场被英国人寄予厚望的阿拉斯反击战,就已经注定了要黯然收场,纳粹德国气数未尽。阿拉斯,马蒂尔达的处女秀,重型坦克的绝唱,还没来得及充分展示自己强悍的威力就被88毫米高射炮赶下了舞台,命运的变换实在是太快。

隆美尔有理由高兴,在第一辆马蒂尔达坦克被摧毁的瞬间,他就知道了,胜利将永远属于第七装甲师。而且还有意外收获,作为坦克战专家,自己苦苦寻求的反坦利器,不就是把高射炮的炮口放平吗。感谢上帝,感谢丘吉尔,感谢马蒂尔达,从此我将拥有最长的反坦手臂,作为报答,今后我会好好的款待英军的坦克。未来的北非战场,沙漠之狐将88毫米高射炮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整个大英帝国都会在他脚下颤抖。

英国人退却了,这场战斗再打下去已经毫无意义,失去坦克的保护,光是依靠步兵的集团冲锋,那约等于大家排着队去自杀,自从重机枪发明以后,没有哪个白痴的指挥官会要求士兵这样做,阵地前100米将是永远也冲不过去的死亡线,重机枪将是收割灵魂的死神镰刀,对自己没有任何意义。之所以说约等于,那是因为30年后的朝鲜战场一只光荣的军队颠覆了这个规律。英国人没有勇气做到,上帝偏爱步兵也是要有条件的。

阿拉斯战役,英军先赢后输,所有的后续计划方案看起来都有些可笑,军队士气不但没有提升,反而更证明了德军之不可战胜,似乎连上帝也偏爱德国人。接下来盟军在西欧战场再无作为,除了投降就是崩溃,让人难以相信,这只军队在20多年前还把德国人打得满地找牙,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呀!隆美尔的经验迅速在的军中推广,88毫米高射炮被极大的强化,未来的苏德战争,苏联重型坦克也只有88毫米高射炮才对付得了,它还被安装在多款战车上成为主炮,著名的老虎坦克就是其一,无愧于坦克杀手的称号,数万辆盟军坦克将成为它的盘中餐。很多时候我也在想,德国人性格真的那样刻板吗?但想想德国人的发明创造,我也不禁黯然,真正的创新不是整天唧唧歪歪,好像得了狂躁症,见树都要踹三脚,誓要将所有的传统统统破除的,为了创新而去创新从来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踏踏实实的做一些事情,那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我们的生活不要太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