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战机装备国产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02:01
昨日,从湖北襄樊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航航宇”)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新一代战机——歼-10已批量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歼-10战斗机上,装备的就是该公司生产的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


该型号火箭弹射座椅主要包括座椅结构、救生伞系统、弹射动力系统、稳定系统(出舱稳定装置和稳定减速伞)、电子程控系统、飞行员约束和高速气流防护系统、弹射通道清除系统、水上救生装置以及飞行员生存营救设备等。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航航宇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克难攻关,不断超越,研制的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已成为我国安全救生包线最宽、采用新技术最多、性能最先进的火箭弹射座椅,达到了国外发达国家现役飞机的第三代弹射救生装备的性能水平。2004年以来,该型座椅先后荣获中国一航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据悉,该型座椅还装备在枭龙/FC-1飞机上,其首次采用许多新技术,如穿盖弹射技术、惯性肩带锁等已应用于其他型号座椅,市场前景广阔。


小资料:歼-10型战斗机


歼-10型战斗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航”)从1986年开始研制的。由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所设计、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生产。


歼-10型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战机,它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性能先进,用途广泛。歼-10型飞机分单座和双座两种,首批装备该飞机的空军航空兵部队,已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对有效提高空军防卫作战能力,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巩固国防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猛龙”横空出世


——歼-10战斗机配套火箭弹射座椅研制纪实


荆楚网消息(记者韩俊、通讯员龚军丽)元旦前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媒体纷纷发布了我国新一代战斗机--歼-10(绰号“猛龙”)已批量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的消息。


这一消息震撼播出,使中国航空武器史上保守二十年的秘密公之于众,全国上下为之激动和振奋。与此同时,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航航宇)研制的、与“猛龙”配套的火箭弹射座椅也随之揭开“神秘面纱”。


步履铿锵 十多年风雨历程


1992年3月,歼-10飞机弹射座椅完成方案论证转入初样设计阶段。1995年3月,正式进入试样研制阶段。1998年3月,随歼-10飞机首飞成功。2000年11月至2001年6月,歼-10飞机火箭弹射座椅进行了火箭弹射座椅空中弹射试验。试验在平飞、俯冲、横滚、下沉、倒飞、平飞大速度等六种机动飞行状态下进行,这是我国救生系统型号研制史中最恶劣的救生状态试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2002年3月,成功完成了座椅海上自动开包试验。同年11月,进入设计定型,试样研制前后历经7年半时间。2003年12月,歼-10飞机火箭弹射座椅(即HTY-5型座椅)正式通过设计定型审查。


在弹射座椅研制的同时,救生伞和稳定减速伞的研制工作大体同步进行。1990年1月,初步确定伞系统结构方案。1992年3月正式转入初样研制。1995年7月和8月,两伞分别进入试样研制阶段。1996年9月,该型救生伞第一次真人试跳试验圆满成功。同年11月,变透气量的单向弹性绸材料完成定型,填补我国空白。1999年7月,改进后的经救生伞、稳定伞经单项试验和综合弹射鉴定试验考核。2001年11月,完成稳定伞改进后的鉴定空投试验。2002年4月,两伞转入定型研制阶段。2003年7月,通过设计定型。


在研制过程中,进行了20多次技术攻关,“零高度零速度”及地面有速度弹射试验72发次、空中飞行弹射试验6发次。


该型火箭弹射座椅的研制历经四任行政领导,四任总工程师、两任主任设计师。


立足自我 勇攀“世界高平台”


弹射救生座椅的技术性能,必须与歼-10飞机的各种性能指标相匹配。特别是飞机的高速和低空高机动飞行,对配装的火箭弹射座椅的技术性能,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有两条路:要么引进样机,消化吸收;要么立足自我,探索创新。


1985年4月,原610所(现属一航航宇)启动了歼-10飞机弹射救生装备方案论证工作。1988年8月,时任所领导魏宽夫、陈一平等在认真听取科研人员各方面意见后,大胆选择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路子。并决定由时任科技委主任徐世坤担任第一任主任设计师。


立足自我的研制抉择,促使原610所的科研人员倾向于在当时性能最好的HTY-4型火箭弹射座椅上进行改进设计。1988年12月,时任科技委主任徐世坤等3位同志本着科学、严谨、大胆应用新技术的态度,提出了高起点的研制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了上级部门和主机厂所的认可。就此,歼-10飞机火箭弹射座椅方案正式立项。


从改型方案到全新设计。1989年4月,原610所正式开始了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的研制工作。


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在HTY-4型火箭弹射座椅的基础上对穿盖、程序控制、救生伞、椅背火箭以及改善动力等13项结构设计进行重大改进,尤其是电子程控技术、微爆穿盖技术、出舱稳定技术、椅背火箭技术、高速气流防护技术等均为国内首次使用。


重点突破 专项攻关


13项重大改进,运用13项新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航航宇全体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采取重点突破,专项攻关的办法,一口口地啃下了“硬骨头”。


--人椅系统稳定技术攻关。歼-10飞机救生系统在方案设计中,认真总结国内弹射救生稳定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救生系统的稳定装置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设计中抓住了提高稳定性的三个关键点:出舱稳定装置、椅背左右两点连接的稳定减速伞和椅背火箭偏心矩技术措施。


--电子程控技术攻关。电子式程控器在我国尚未有其它型号座椅使用,也没有预研基础。在没有程控器的资料可参考,又缺乏椅载电子产品研制经验的困境下,主管设计师杨登仿勇挑重担,提出用微计算机作为程控器控制核心的方案。1995年3月,程控技术随弹射座椅转入试样阶段的研制。2001年起,主任设计师肖保良、主管设计师杨登仿在对人椅系统在各种状态弹射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软件进行修正的方法解决了弹射出舱阶段在尾流区内多态程序控制系统测控的难题。


电子程控器的成功研制,为提高歼10飞机救生系统低空复杂姿态下的救生能力创建了平台,填补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我国救生技术领域的空白,为弹射座椅进一步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椅背火箭技术的攻关。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在国内首次采用椅背火箭作为二级动力,它与弹射筒共同组成了歼10飞机救生系统的动力系统,是保证乘员安全离机并且有必要的弹道性能的重要系统。从1988年开始研制,到2003年设计定型为止,历经15年。研究员刘克顺和黄港溪分阶段负责该科题。在椅背火箭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攻克了推进剂燃烧点火难、喷管座防烧蚀、使用温度范围小等重重难关,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研制成功了我国的椅背火箭,为歼10飞机救生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弹道性能。


--新型救生伞研制攻关。在1997年一次试验中,座椅配套的救生伞出现故障造成试验失败。原520厂(现属一航航宇)立即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广泛邀请厂内外的救生专家进行会诊,成立了以时任厂长徐文源为领导小组组长、罗群辉、王文焕、徐宏、张龙臻等为主要成员的攻关小组,对救生伞进行技术攻关。从1997年12月至1998年5月,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攻关小组先后确定6种结构改进方案,有关研制人员四进湖北沙市,二进陕西户县,先后进行了100多具次各类空投试验,终使新型救生伞各项性能达标。


一航航宇董事长、总经理罗群辉在该伞设计定型时曾感慨:该型救生伞的研制历经两届厂长,三任总代表、四任总师。今天,这一夙愿总算得以实现。


如今,歼-10飞机火箭弹射座椅(即HTY-5型座椅)主要包括座椅结构、救生伞系统、弹射动力系统、稳定系统(出舱稳定装置和稳定减速伞)、电子程控系统、飞行员约束和高速气流防护系统、弹射通道清除系统、水上救生装置以及飞行员生存营救设备等。


该系统成为我国安全救生包线最宽、采用新技术最多、性能最先进的火箭弹射座椅,达到了国外发国家现役飞机的第三代弹射救生装备的性能水平。2004年,歼十飞机火箭弹射座椅荣获中国一航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昨日,从湖北襄樊的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航航宇”)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新一代战机——歼-10已批量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歼-10战斗机上,装备的就是该公司生产的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


该型号火箭弹射座椅主要包括座椅结构、救生伞系统、弹射动力系统、稳定系统(出舱稳定装置和稳定减速伞)、电子程控系统、飞行员约束和高速气流防护系统、弹射通道清除系统、水上救生装置以及飞行员生存营救设备等。


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一航航宇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克难攻关,不断超越,研制的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已成为我国安全救生包线最宽、采用新技术最多、性能最先进的火箭弹射座椅,达到了国外发达国家现役飞机的第三代弹射救生装备的性能水平。2004年以来,该型座椅先后荣获中国一航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据悉,该型座椅还装备在枭龙/FC-1飞机上,其首次采用许多新技术,如穿盖弹射技术、惯性肩带锁等已应用于其他型号座椅,市场前景广阔。


小资料:歼-10型战斗机


歼-10型战斗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航”)从1986年开始研制的。由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所设计、中国一航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研制生产。


歼-10型战斗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战机,它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性能先进,用途广泛。歼-10型飞机分单座和双座两种,首批装备该飞机的空军航空兵部队,已成建制形成作战能力,对有效提高空军防卫作战能力,加快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巩固国防具有重大意义。


为了“猛龙”横空出世


——歼-10战斗机配套火箭弹射座椅研制纪实


荆楚网消息(记者韩俊、通讯员龚军丽)元旦前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等媒体纷纷发布了我国新一代战斗机--歼-10(绰号“猛龙”)已批量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的消息。


这一消息震撼播出,使中国航空武器史上保守二十年的秘密公之于众,全国上下为之激动和振奋。与此同时,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航航宇)研制的、与“猛龙”配套的火箭弹射座椅也随之揭开“神秘面纱”。


步履铿锵 十多年风雨历程


1992年3月,歼-10飞机弹射座椅完成方案论证转入初样设计阶段。1995年3月,正式进入试样研制阶段。1998年3月,随歼-10飞机首飞成功。2000年11月至2001年6月,歼-10飞机火箭弹射座椅进行了火箭弹射座椅空中弹射试验。试验在平飞、俯冲、横滚、下沉、倒飞、平飞大速度等六种机动飞行状态下进行,这是我国救生系统型号研制史中最恶劣的救生状态试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2002年3月,成功完成了座椅海上自动开包试验。同年11月,进入设计定型,试样研制前后历经7年半时间。2003年12月,歼-10飞机火箭弹射座椅(即HTY-5型座椅)正式通过设计定型审查。


在弹射座椅研制的同时,救生伞和稳定减速伞的研制工作大体同步进行。1990年1月,初步确定伞系统结构方案。1992年3月正式转入初样研制。1995年7月和8月,两伞分别进入试样研制阶段。1996年9月,该型救生伞第一次真人试跳试验圆满成功。同年11月,变透气量的单向弹性绸材料完成定型,填补我国空白。1999年7月,改进后的经救生伞、稳定伞经单项试验和综合弹射鉴定试验考核。2001年11月,完成稳定伞改进后的鉴定空投试验。2002年4月,两伞转入定型研制阶段。2003年7月,通过设计定型。


在研制过程中,进行了20多次技术攻关,“零高度零速度”及地面有速度弹射试验72发次、空中飞行弹射试验6发次。


该型火箭弹射座椅的研制历经四任行政领导,四任总工程师、两任主任设计师。


立足自我 勇攀“世界高平台”


弹射救生座椅的技术性能,必须与歼-10飞机的各种性能指标相匹配。特别是飞机的高速和低空高机动飞行,对配装的火箭弹射座椅的技术性能,提出了全新的更高要求,而要满足这些要求有两条路:要么引进样机,消化吸收;要么立足自我,探索创新。


1985年4月,原610所(现属一航航宇)启动了歼-10飞机弹射救生装备方案论证工作。1988年8月,时任所领导魏宽夫、陈一平等在认真听取科研人员各方面意见后,大胆选择以我为主自主创新的路子。并决定由时任科技委主任徐世坤担任第一任主任设计师。


立足自我的研制抉择,促使原610所的科研人员倾向于在当时性能最好的HTY-4型火箭弹射座椅上进行改进设计。1988年12月,时任科技委主任徐世坤等3位同志本着科学、严谨、大胆应用新技术的态度,提出了高起点的研制方案,这一方案得到了上级部门和主机厂所的认可。就此,歼-10飞机火箭弹射座椅方案正式立项。


从改型方案到全新设计。1989年4月,原610所正式开始了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的研制工作。


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在HTY-4型火箭弹射座椅的基础上对穿盖、程序控制、救生伞、椅背火箭以及改善动力等13项结构设计进行重大改进,尤其是电子程控技术、微爆穿盖技术、出舱稳定技术、椅背火箭技术、高速气流防护技术等均为国内首次使用。


重点突破 专项攻关


13项重大改进,运用13项新技术,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一航航宇全体干部职工迎难而上,采取重点突破,专项攻关的办法,一口口地啃下了“硬骨头”。


--人椅系统稳定技术攻关。歼-10飞机救生系统在方案设计中,认真总结国内弹射救生稳定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国外救生系统的稳定装置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设计中抓住了提高稳定性的三个关键点:出舱稳定装置、椅背左右两点连接的稳定减速伞和椅背火箭偏心矩技术措施。


--电子程控技术攻关。电子式程控器在我国尚未有其它型号座椅使用,也没有预研基础。在没有程控器的资料可参考,又缺乏椅载电子产品研制经验的困境下,主管设计师杨登仿勇挑重担,提出用微计算机作为程控器控制核心的方案。1995年3月,程控技术随弹射座椅转入试样阶段的研制。2001年起,主任设计师肖保良、主管设计师杨登仿在对人椅系统在各种状态弹射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软件进行修正的方法解决了弹射出舱阶段在尾流区内多态程序控制系统测控的难题。


电子程控器的成功研制,为提高歼10飞机救生系统低空复杂姿态下的救生能力创建了平台,填补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我国救生技术领域的空白,为弹射座椅进一步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椅背火箭技术的攻关。HTY-5型火箭弹射座椅在国内首次采用椅背火箭作为二级动力,它与弹射筒共同组成了歼10飞机救生系统的动力系统,是保证乘员安全离机并且有必要的弹道性能的重要系统。从1988年开始研制,到2003年设计定型为止,历经15年。研究员刘克顺和黄港溪分阶段负责该科题。在椅背火箭课题组的共同努力下,攻克了推进剂燃烧点火难、喷管座防烧蚀、使用温度范围小等重重难关,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为研制成功了我国的椅背火箭,为歼10飞机救生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弹道性能。


--新型救生伞研制攻关。在1997年一次试验中,座椅配套的救生伞出现故障造成试验失败。原520厂(现属一航航宇)立即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广泛邀请厂内外的救生专家进行会诊,成立了以时任厂长徐文源为领导小组组长、罗群辉、王文焕、徐宏、张龙臻等为主要成员的攻关小组,对救生伞进行技术攻关。从1997年12月至1998年5月,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攻关小组先后确定6种结构改进方案,有关研制人员四进湖北沙市,二进陕西户县,先后进行了100多具次各类空投试验,终使新型救生伞各项性能达标。


一航航宇董事长、总经理罗群辉在该伞设计定型时曾感慨:该型救生伞的研制历经两届厂长,三任总代表、四任总师。今天,这一夙愿总算得以实现。


如今,歼-10飞机火箭弹射座椅(即HTY-5型座椅)主要包括座椅结构、救生伞系统、弹射动力系统、稳定系统(出舱稳定装置和稳定减速伞)、电子程控系统、飞行员约束和高速气流防护系统、弹射通道清除系统、水上救生装置以及飞行员生存营救设备等。


该系统成为我国安全救生包线最宽、采用新技术最多、性能最先进的火箭弹射座椅,达到了国外发国家现役飞机的第三代弹射救生装备的性能水平。2004年,歼十飞机火箭弹射座椅荣获中国一航科技进步一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又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这东西最好的广告是俄罗斯人干的
原帖由 红衣主教 于 2007-2-3 14:53 发表
这东西最好的广告是俄罗斯人干的

K36
mig29、su27我们都用它
原帖由 红衣主教 于 2007-2-3 14:53 发表
这东西最好的广告是俄罗斯人干的

                                      :) :) :) :)
那研制HTY6,HTY7,HTY8,和在航空知识中介绍的X型是干什么的呢???而且在07年1月的航空知识中说这个X型弹射坐椅是为配合某重点工程,且是从80年代研制的,参考了美国的AESC2和英国的MK12的技术.并且说现在已经装备部队,在某重大事故中表现优异.受到部队的好评.
……HTY6和HTY5等于是一个坑里下的两个蛋,HTY5比HTY-6在技术水平上要好点,HTY7比HTY5/6水平要差,7是二代,5/6应该算是三代。
倒起数...:o :o
原帖由 365赌王 于 2007-2-3 19:58 发表
倒起数...:o :o


……项目开始的时间早晚决定序号,谁让HTY5/6比7难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