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必须东进 新一轮填海运动兴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9:17:56
上海预计每年新增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

  这些用地大部分来源于“填海”



  12月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说,上海化工区新围成滩涂6平方公里。这是上海最近一次公布的“填海”进程。

  事实上,这只是上海新的“填海运动”的冰山一角。尽管这个消息没有引起新闻界的足够重视,被淹没在各种宏观经济数据中,但联系到12月1日公布的《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一个多月前公布的“上海近期规划方案”,以及十多年来上海的开发历史,则“滩涂对未来上海经济的全局性影响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一位学者型官员对记者说。

  “填海”成就上海

  “滩涂资源是上海唯一的后备土地资源,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昨天、今天。”来自上海滩涂管理处一份报告中说。

  这种说法并不过分。沿海滩涂围垦又被称为“填海”或者“围海”。根据权威的资料,约4000年前,宝山、浦东、南汇的全部以及嘉定、闵行、奉贤的大部分陆地都不存在。上海62%的土地是2000年以来由长江泥沙堆积而成的。

  建国以来上海共圈围滩涂936平方公里,使上海的土地面积扩大了14%,围垦的面积是嘉定、闵行两个区的面积总和。

  崇明岛建国初面积只有不足600平方公里,经过50多年的围垦,崇明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平方公里,增加了一倍。1990年代中期后,上海围垦速度加快,浦东机场建设所需的20平方公里土地,也是通过围垦获得的。而正在建设中的浦东机场二期工程和外高桥港区的二、三、四、五期工程,其土地也主要来源于围垦。

  除了直接使用的滩涂面积,新垦滩涂也成为市区土地指标置换的主要来源。《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但上海可以用于开垦的荒地极少。由于特定的地质条件,上海可能开垦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湿地资源。上海目前全部的湿地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占全部水陆面积10000平方公里的六成以上。

  要通过围垦湖泊湿地获得土地已经几乎不可能。最近几年来,上海为满足‘引清、蓄水、生态、静观’规划的要求,规划开挖七个人工湖泊,每个人工湖泊面积为1至12平方千米,以扩大湖泊湿地的面积。

  “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滩涂对上海的作用都举足轻重。”上海滩涂管理处金忠贤总工说。

  关于“填海”的争论

  圈围滩涂首先要促淤,使潮水中夹带的泥沙沉降淤积,将较低的滩涂淤涨为较高的滩涂。

  由于自然淤积和人工“填海”,崇明岛正“日长夜大”:根据水务部门分析的结果,崇明北侧每年向北涨出142米,东滩则更快,每年向东海涨出150米—300米。而南汇每年向外推进86米左右。

  “目前上海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长江上游来沙减少,可能直接影响河口滩涂的冲积;二是沿江排污,影响近岸滩涂质量;三是诱捕在上海滩涂湿地上的鸟类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鸟类在滩涂上的生态环境。”

  关于填海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目前围垦力度过大,已经对生态造成破坏,应当放缓围垦的力度。这种观点得到了某些佐证:崇明东滩的一种小天鹅从原来的2000多只降低到目前的只有几十只。

  另一种观点截然相反,认为圈围不会造成滩涂的流失。支持在上游来沙减少的背景下,应当抓住上游来沙仍然充沛的时机,加强促淤积。并对围垦影响生态的说法表示质疑。经典的例证是:1949年—1959年,由于财力不足,没有及时圈围,崇明南岸的一个镇坍去,长江口的南丰沙也由于无力圈围而被冲光。

  从80年代至今,上海3平方米以上滩涂面积共有90平方公里。最近20年上海围垦370平方公里。

  目前,长江每年来沙4.5亿吨。根据上海地质协会的数据,来沙在逐渐减少,当长江上游来沙减少到每年2.5亿吨的时候,自然情况下,上海现有的滩涂前沿将会逐渐缩小,有可能在未来20年中减少一半。

  “围垦对滩涂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很难通过一两种生物就对围垦之后环境的变化得出绝对化的结论。”金忠贤偏向于后一种观点。

  从各方面获得的信息来看,未来上海填海围垦的方向主要是向东海延伸。但长江口沪苏分理的行政划分,仍然使“填海格局”增加了变数。长江入海口经过崇明岛、长兴岛和九段沙的分割形成四个分支入海。崇明和南通分享北支入海口,但两地在江面上的行政区划分割线长期比较模糊。在中央的协调下,将沪苏双方的行政分界限定为江道中线。

  上海必须东进

  无论论争的观点如何,“填海”的重要性已经在决策层达成共识。

  按照10月份公布的上海近期规划方案,从2003到2007年,上海预计每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60—65平方公里。而这些用地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填海”。“规划”说,近几年上海要“圈围28万亩(折合186.7平方公里),满足城乡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保证耕地的动态平衡。”

  在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的7年间,上海将促淤滩涂733.3平方公里,圈围4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过去20年圈围的总和。按照这样的圈围速度估算,上海在未来7年中每年圈围土地50平方公里以上,这直接或间接提供了上海未来绝大部分的建设用地。

  除了沿长兴岛的造船基地,滩涂开发的具体项目仍未披露。记者多方求证得到的说法是:有若干大型项目正在洽谈中,为不影响项目进度,具体内容目前仍不宜公布。但从已经规划的内容和记者求证得来的信息,从宝山的精品钢基地,到外高桥、浦东机场扩建再到海港新城,一个全面“填海东进”的战略已经形成。上海预计每年新增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

  这些用地大部分来源于“填海”



  12月3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焦扬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说,上海化工区新围成滩涂6平方公里。这是上海最近一次公布的“填海”进程。

  事实上,这只是上海新的“填海运动”的冰山一角。尽管这个消息没有引起新闻界的足够重视,被淹没在各种宏观经济数据中,但联系到12月1日公布的《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一个多月前公布的“上海近期规划方案”,以及十多年来上海的开发历史,则“滩涂对未来上海经济的全局性影响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一位学者型官员对记者说。

  “填海”成就上海

  “滩涂资源是上海唯一的后备土地资源,没有滩涂,就没有上海的昨天、今天。”来自上海滩涂管理处一份报告中说。

  这种说法并不过分。沿海滩涂围垦又被称为“填海”或者“围海”。根据权威的资料,约4000年前,宝山、浦东、南汇的全部以及嘉定、闵行、奉贤的大部分陆地都不存在。上海62%的土地是2000年以来由长江泥沙堆积而成的。

  建国以来上海共圈围滩涂936平方公里,使上海的土地面积扩大了14%,围垦的面积是嘉定、闵行两个区的面积总和。

  崇明岛建国初面积只有不足600平方公里,经过50多年的围垦,崇明的面积已经超过了1200平方公里,增加了一倍。1990年代中期后,上海围垦速度加快,浦东机场建设所需的20平方公里土地,也是通过围垦获得的。而正在建设中的浦东机场二期工程和外高桥港区的二、三、四、五期工程,其土地也主要来源于围垦。

  除了直接使用的滩涂面积,新垦滩涂也成为市区土地指标置换的主要来源。《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占用耕地的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

  但上海可以用于开垦的荒地极少。由于特定的地质条件,上海可能开垦的土地基本上都是湿地资源。上海目前全部的湿地面积超过6000平方公里,占全部水陆面积10000平方公里的六成以上。

  要通过围垦湖泊湿地获得土地已经几乎不可能。最近几年来,上海为满足‘引清、蓄水、生态、静观’规划的要求,规划开挖七个人工湖泊,每个人工湖泊面积为1至12平方千米,以扩大湖泊湿地的面积。

  “因此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滩涂对上海的作用都举足轻重。”上海滩涂管理处金忠贤总工说。

  关于“填海”的争论

  圈围滩涂首先要促淤,使潮水中夹带的泥沙沉降淤积,将较低的滩涂淤涨为较高的滩涂。

  由于自然淤积和人工“填海”,崇明岛正“日长夜大”:根据水务部门分析的结果,崇明北侧每年向北涨出142米,东滩则更快,每年向东海涨出150米—300米。而南汇每年向外推进86米左右。

  “目前上海滩涂湿地生态环境的压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长江上游来沙减少,可能直接影响河口滩涂的冲积;二是沿江排污,影响近岸滩涂质量;三是诱捕在上海滩涂湿地上的鸟类现象时有发生,影响鸟类在滩涂上的生态环境。”

  关于填海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目前围垦力度过大,已经对生态造成破坏,应当放缓围垦的力度。这种观点得到了某些佐证:崇明东滩的一种小天鹅从原来的2000多只降低到目前的只有几十只。

  另一种观点截然相反,认为圈围不会造成滩涂的流失。支持在上游来沙减少的背景下,应当抓住上游来沙仍然充沛的时机,加强促淤积。并对围垦影响生态的说法表示质疑。经典的例证是:1949年—1959年,由于财力不足,没有及时圈围,崇明南岸的一个镇坍去,长江口的南丰沙也由于无力圈围而被冲光。

  从80年代至今,上海3平方米以上滩涂面积共有90平方公里。最近20年上海围垦370平方公里。

  目前,长江每年来沙4.5亿吨。根据上海地质协会的数据,来沙在逐渐减少,当长江上游来沙减少到每年2.5亿吨的时候,自然情况下,上海现有的滩涂前沿将会逐渐缩小,有可能在未来20年中减少一半。

  “围垦对滩涂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命题,需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很难通过一两种生物就对围垦之后环境的变化得出绝对化的结论。”金忠贤偏向于后一种观点。

  从各方面获得的信息来看,未来上海填海围垦的方向主要是向东海延伸。但长江口沪苏分理的行政划分,仍然使“填海格局”增加了变数。长江入海口经过崇明岛、长兴岛和九段沙的分割形成四个分支入海。崇明和南通分享北支入海口,但两地在江面上的行政区划分割线长期比较模糊。在中央的协调下,将沪苏双方的行政分界限定为江道中线。

  上海必须东进

  无论论争的观点如何,“填海”的重要性已经在决策层达成共识。

  按照10月份公布的上海近期规划方案,从2003到2007年,上海预计每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60—65平方公里。而这些用地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填海”。“规划”说,近几年上海要“圈围28万亩(折合186.7平方公里),满足城乡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保证耕地的动态平衡。”

  在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提出,到2010年的7年间,上海将促淤滩涂733.3平方公里,圈围400平方公里,这相当于过去20年圈围的总和。按照这样的圈围速度估算,上海在未来7年中每年圈围土地50平方公里以上,这直接或间接提供了上海未来绝大部分的建设用地。

  除了沿长兴岛的造船基地,滩涂开发的具体项目仍未披露。记者多方求证得到的说法是:有若干大型项目正在洽谈中,为不影响项目进度,具体内容目前仍不宜公布。但从已经规划的内容和记者求证得来的信息,从宝山的精品钢基地,到外高桥、浦东机场扩建再到海港新城,一个全面“填海东进”的战略已经形成。
填海运动兴起可能会带来生态灾难,需要多加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