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之父→卡拉斯尼柯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0:15:53
]]
卡拉斯尼柯夫
卡拉斯尼柯夫
]]
AK-46型1号试验型
AK-47突击步枪(第1型)
AKM改进型(第3型)
卡拉斯尼柯夫
到了90年代,卡拉斯尼柯夫一改过去封闭式的生活方式,几乎每年都要到国外走一走,参观、考察或作其他学术活动。美国国家博物馆军史馆长伊泽尔博士于1990年春给71岁的卡拉斯尼柯夫一封信,邀请他到美国参加20世纪著名枪械设计师电视文献记录片的拍摄工作。
  
  在美国访问期间,令卡拉斯尼柯夫最印象深刻的是,能够与M16的设计师斯通纳的会面(注:卡拉斯尼柯夫和斯通纳经常被我国媒体并称为当今世界两大枪王)。卡拉斯尼柯夫在1991年访华学术活动中接受采访时曾提到这次的会面:斯通纳不懂俄语,卡拉斯尼柯夫也不懂英语,由于他们两人的经历很相似——两个人都未受过专门的军事技术教育,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因此语言障碍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交流。他们在一起呆了一个星期,两人一起共同研究对方设计的枪械,又共同研究了其他的枪械。
“当代两枪王”斯通纳(右)与卡拉斯尼柯夫
据说在访美期间,卡拉斯尼柯夫曾与美国一个海军陆战队基地司令会面,司令邀请他和斯通纳与基地官兵见面,及参观了一个营的火力演习。然后基地司令邀请两位枪械设计师作一次射击比赛,卡拉斯尼柯夫打M16斯通纳打AKM,然后交换打对方设计的枪,结果成绩不分上下。据卡拉斯尼柯夫本人所说,那位海军陆战队少将就在斯通纳面前说:“我是很喜欢这支枪的,我在越南打仗当连长,作为单兵武器,我非常愿意携带一支缴获的AK步枪。但是AK的射击速率和膛口声响和M16的不同我一用AK射击,士兵以为在我的指挥所附近出现了越南兵,特别是夜间,密集火力便朝我这里扑来。”斯通纳在一旁点了点头,脸部没有什么表情,也没有吭声。不过这个传闻就只有俄罗斯单方面的说法,斯通纳本人当然不会证实(没过几年他就死于癌症),但至于那位海军陆战队少将是谁,这个传闻中也没有说明这个关键问题。如果有这件传闻更详尽资料的请提供给我。使用敌人武器涉及到操作、保养的熟练程度和配用弹药的供应问题,在越南战争中的确有美军士兵使用缴获的AK,即使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也有这样的事情。在刘学昌发表的文章中,就指出常常越战中经常被扔掉的往往是又大又重的M14步枪,扔掉M16也是存在的事实,却远不如人们所想像的普遍,尤其是提高了可靠性的M16A1装备部队后。士兵们在生死关头对武器的选择,是对武器的最客观评价,但是这种现象经常被国内的媒体过份地吹捧和夸大,就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是不严谨的做法。
  
  M16系列的缺点在于对使用环境要求比AK高,事实上不只是M16,其他西方枪械也一样。西方国家军队对采购的枪械定出的检验标准中对环境适应性要求低于苏联的标准,因此尽管M16的性能可以通过大部分国家的检验标准,却通不过苏联的检验标准。许多其他的西方国家步枪也一样,其实并非完全没人能够设计出比AK更可靠的武器,设计技术和生产技术一直在进步,但由于军队管采购的人提出的要求没有那么高,那么供货的人当然也只会在满足采购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榨取利润了,因此他们也不会设计出高于苏俄军队要求的武器。中国在武器检验标准上与苏军一脉相承,因此许多西方枪械也是通不过中国的检验标准。

  关于另一位冲锋枪之父---斯通纳的插述:

  中文名称: 刘学昌

  国别: 中国

  民族: 汉族

  籍贯: 河南省驻马店

  类别: K82

  出处: 《轻兵器》2005年11月下月版

  主题词或关键词: 生平事迹 传记 中国

  栏目关键词: 人物专访
专访:老一辈轻武器专家刘学昌

  记者(以下简称记):刘老,您是美国战备协会的会员,曾参加过3次会议,即1986年的塔科玛轻武器年会、1987年的阿伯丁国际学术会议、1988年的匡蒂科轻武器年会。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刘学昌(以下简称刘):1986年、1987年和1988年应美国战备协会邀请,经上级批准,我国轻武器系统曾3次组团赴美参加轻武器学术会议。我有幸3次作为团组成员去美国,对美国轻武器进行考察——现场体察其发展。
  
  1986年塔科玛轻武器年会(11月17日~19日),主题是“低中强度情况下轻步兵所装备的轻武器发展问题”;1987年阿伯丁国际轻武器会议(9月29日~10月1日),主题是“世界轻武器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1988年匡蒂科轻武器年会(9月13日~15日),主题是“迎接挑战,三军集中注意力于轻武器研究、开发与采办”。
  
  我通过参加这3次轻武器会议,初步了解到对美国轻武器发展有重要影响的3大机构。这3大机构是美国战备协会、美国三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和美国陆军步兵学校。
  
  美国战备协会
  
  美国战备协会是一个非政治性(non—political)和非营利性(non—profitable)的民间组织。它的信念是通过工业备战而达到国家安全。美国战备协会是轻武器装备信息交流的独特载体。下属26个分部,其中轻武器系统分部的主要任务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种学术会议(年会、专题讨论会等)。协会会员大多来自美国工业界、科学技术界和军界的代表人物,也吸收美国盟国和友好国家被确认有代表性的人物。刚才问到“您是……”,准确提法应该是“您曾是……”,因为我的会员资格终止日期是1990年12月。
  
  美国三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
  
  美国三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成立于1978年,它负责对美国轻武器的研究、设计、试验、评审以及列装进行协调。它的一项最重要职能是分清研制项目的轻重缓急,大力支持研制竞争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决定。
  
  美国陆军步兵学校
  
  美国陆军步兵学校是培养步兵兵种指挥人员的一所学校,而步兵的主要装备(特别是轻步兵师的)是轻武器,因此,它也最关心轻武器的发展。它所发表的观点往往是代表陆军部的,具有权威性。实际上在三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成立前(1978年前),美国军方所提出的轻武器作战使用要求是由美国陆军部步兵局拟订的,而步兵局这块牌子就挂在步兵学校旁边,是个二合一单位。
  
  记:这3次会议给您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您有哪些感想?
  
  刘:时任美国陆军步兵学校副校长的麦卡弗里准将在1986年塔科玛轻武器年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美国轻武器2000年发展战略”论文,引起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麦卡弗里准将的主要观点是:“坚决与传统的发射普通弹头的步枪决裂,而步兵的基本武器必须是发射爆炸杀伤和反轻型装甲车辆弹药的先进单兵战斗武器。”在闭幕式上(1986年11月19日下午),美国陆军部副部长安布罗斯专程由首都华盛顿来到会场,由两人搀扶到讲台上(腿部有疾),发表了闭幕词,其中一个观点引起美国工业界和学术界很大震动。安布罗斯说:“未来步兵不再是一个带着步枪和刺刀的孤独大兵,而很可能是一个实施抗阻和歼灭敌人的面杀伤武器弹药的操作员。”显然,安布罗斯是支持步兵学校的观点的。
  
  而美国三军轻武器规划委员会的观点则是当前主要搞先进战斗步枪,以此作为M16A2步枪的接班武器。他们明确提出第一步只能搞演进性的新产品,第二步研制革命性新产品(动用高技术),由此获得最优化技术方案,形成一个先进的轻武器族。
  
  美国人不能容忍欧洲人在轻武器领域耀武扬威(1960~1970年代,欧洲轻武器非常红火)。所以在1987年阿伯丁国际学术会议上登上讲台的33位代表中,有18位是美国人(55%);参展的28个展台中有22个展台是美国公司的;进行火力表演的8种新产品全是美国造武器。最忧心忡忡的是比利时人。比利时代表在会议上抛出了《轻武器万言书》,登台做陈述报告时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小武器应当是小国家的特权”(Small arms should be the privilege of small countries),主要是给美国人听的,但美国人没理这个碴儿。
  
  记:那么作为中国代表团。又是怎样的情况呢?参加这样的会议有哪些收获?
  
  刘:在1986~1988年美国3次轻武器年会上,中国代表团受到美国战备协会热情欢迎,特别是1987年,中国有两个团组赴会,共11人,这可能是中国轻武器史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空前举动。美国《国家防务》杂志(1988年元月号)的报道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次就派了一个由技术专家、设计师和研究人员组成的11人代表团参加这次名单上列有425位代表的非保密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李伟如研究员宣读了《轻武器弹道系统效能公式的新数学解法》、陆家鹏教授宣读了《XM174/175 35mm口径自动榴弹发射器研制情况报告》,受到与会代表重视和欢迎。次年即1988年匡蒂科会议上,谢凤龄在会上宣读了《一种步枪用新光学瞄准镜》,同样受到重视和欢迎。
  
  会议期间,我们曾广泛接触了美国各色人物——将校军官、公司经理、技术专家、评论家、记者等等。美国将官言谈谨慎,滴水不漏;校官和记者大多谈笑风生,有话直说;公司经理三句话不离产品,夸夸自己的,贬贬别人的;技术专家和评论家常用“but”(但是)或“if”(如果)来评价某种热门产品。
  
  每次会议,我国与会人员每人都要带回一批会议资料。这些资料的内容相当丰富,对我国轻武器论证研究、技术探讨和产品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根据这些资料,我曾写了一本30万字的《美国轻武器》,1989年8月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记:美国著名枪械设计师、M16步枪的设计者斯通纳于1988年5月14日来到中国进行访问,您能为广大读者描述一下当时的情况吗?您对斯通纳这位大师的印象是什么?
  
  刘:10多年前我曾写了一篇《斯通纳是个怎样的人物》的文章,发表于《轻兵器》杂志1993年6月号上。
  
  尤金·M.斯通纳(Eugene M.Stoner)应中国兵工学会轻武器学会等单位邀请,于1988年5月14日偕夫人到达北京,开始学术活动。在北京、重庆、南京三地区进行9次轻武器座谈,参加学术交流的中国轻武器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学人员约200余人,地方和军方领导机关亦派人员参加。学术活动讨论的问题十分广泛。5月27日学术活动结束,5月28日斯通纳夫妇在上海逗留观光两日,次日晚返回美国。
  
  斯通纳和中国专家技术座谈时采用讨论式,即斯通纳先有一开场白——介绍他时任董事长的阿雷斯公司概况,然后大家提问,斯通纳作答,侃侃而谈,引起与会人员极大兴趣。
  
  9次座谈会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这位天才枪械设计师有两大特点:第一问不倒;第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现举3例。
  
  北京某专家问:步枪有效射程的评定标准是什么?
  
  斯通纳答:这是个难题,因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评定标准。我认为首先要评定的是弹头动能,亦即在此射程上能否可靠杀伤敌人。有些国家还考虑到有效射程上的弹道高如何。有时还要考虑到在有效射程上弹头的侵彻力,如有效对付穿戴防弹衣和头盔的敌人等等。总之,这个问题比较难回答。
  
  重庆某专家问:美国M16步枪的寿命验收标准为什么只有6000发?
  
  斯通纳答:生产M16,按照美国标准,从每天产量中抽千分之一,按规定每支枪射击6000发以检查枪的质量。射击完毕,其主要零件不应损坏并且不应超过规定的故障率。为什么寿命只规定6000发?根据大量统计材料,一个士兵在战争中,不论打过多久的仗,他手中所持的同一支步枪所发射的枪弹数量从未超过6000发,步枪的寿终大多是由于战场损坏造成的。机枪的情况则大不相同,可能要发射几万发。只有在某些特种部队以及在长期的射击训练中,步枪发射的枪弹才有可能超过6000发。步枪性能降低以至寿命终结往往是由于维护保养不善和士兵的粗暴操作造成的。
  
  南京某专家问:枪械的设计方法是怎样的?
  
  斯通纳(根据M16设计经验)答:(1)根据用户要求,对全枪质量、射程、弹道高、侵彻力、弹匣容弹量和瞄具等提出具体指标;(2)采用何种自动方式,理由何在?(3)进行计算与分析——弹道计算、应力分析、运动计算等;(4)对于互相矛盾的要求应权衡利弊,以期达到最佳可能的折中方案;(5)图上调整,主设计师要亲自动手,第一支样枪是很重要的,由领受任务、出图纸方案到样枪加工,日以继夜工作,数月内完成;(6)一个成功的设计到了第3次样枪,应基本符合用户要求。
  
  记:您所了解的斯通纳是怎样一个人?
  
  刘:尤金·M.斯通纳于1997年4月因患癌症病逝于佛罗里达州棕榈市一座豪华住宅内,享年74岁。斯通纳留下数千幅武器图纸、数百个武器设计方案。斯人已去,好评如潮。现将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最深的简述于下,作为斯通纳一个刚面的“盖棺论定”吧。
  
  美国人称斯通纳为另一个勃朗宁
  
  如所周知,勃朗宁是一个多产的设计师,一生中成功设计了35种武器。斯通纳也是一位多产设计师。斯通纳设计武器的口径由5.56mm、7.62mm、12.7mm直至37mm。当然他的代表作就是世界闻名的划时代产品——M16 5.56mm小口径突击步枪。
  
  斯通纳武器设计方案有3大特点
  
  一是与战术结合紧密,出自他的手的枪械,士兵能很快掌握并在实战中可靠应用;二是与生产工艺结合紧密,出自于他的图纸,可立即加工生产;三是应变能力强,他所构思的枪械机构,根据需要,可以造出各种变型枪。
  
  斯通纳是个明白大师
  
  他的密友沃尔曾这样说:几位设计师在讨论一个技术棘手问题时,斯通纳往往能提出新颖的解决办法。常有人说:我怎么就没想到?
  
  斯通纳态度谦逊
  
  斯通纳衣着不很讲究,聚会时往往坐在不显眼的地方,有一位美国专家说:如果让几位枪械设计师(包括斯通纳)聚在一起,来了个生人,你问他在座的谁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枪械设计师,八成他的指头点不到斯通纳。
  
  斯通纳有枪械天赋和泉涌灵感
  
  斯通纳一生勤奋,有好的机遇,但这并不能保证产生经得起考验的第一流产品。枪械评论家常用“intuition”(直感),“talent”(天赋)和“brainstorming”(泉涌灵感)来形容他。
  
  斯通纳是一位富有广阔和活跃想象力的人物
  
  这句话是对斯通纳结论性的评价,是美国轻武器评论家、著作家、军史馆长伊泽尔博士说的。原文是:Stoner is a man of wide and vivid imagination。
  
  记:与斯通纳接触的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
  
  刘:与斯通纳在一起,确实有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情。
  
  奇妙的中文!
  
  1988年5月14日斯通纳夫妇抵京,下榻伊始,他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让我们看一位华裔给他写的中文译名“尤津·斯特奈”。我说:“这样译也可以,但没有我们译得好。”我在名片上写了“尤金·斯通纳”并译给他听。我说“尤金”就是“pure gold”(纯金),斯通纳眼睛一亮。至于“斯通纳”的含义就是“This man knows all and will accept all different suggestions.”(斯人通晓一切而且愿意接纳所有不同建议。)斯通纳不禁叫一声:“wonderful Chinese!(奇妙的中文!)”其实中文的字不是词(word),英文把它译成character(书写符号)。单一的中国字大多可任意解释——可褒可贬。这次文字游戏作为“开场白”一下子把宾主关系拉近了。其实,“尤金·M.斯通纳”的真正含义是:Eugene(尤金)源自希腊文,其意为“出身名门望族”,这是他的洗礼名;至于姓氏Stoner(斯通纳)的含义为“古时投石杀敌勇士”;而中间名(多为自取名)Morrison(莫里森,常只写M.)可能与罗宾汉传说中的人物有关。
  
  斯通纳喜欢昵称
  
  我们听到斯通纳夫人招呼斯通纳时总是喊“Gene”(金),他的朋友写文章时也称他“金”,表示关系亲密。斯通纳在华访问后期,我们逐渐熟悉了,不再称他“Mr.Stoner”(斯通纳先生),而直呼他为“Gene”(金)。斯通纳很高兴。
  
  不是玩笑话
  
  在一次宴会上,坐在我旁边的斯通纳夫人突然问我:“Mr.刘,你们中国人吃得那么好,怎么不发胖呢?有何秘诀?”我当时只觉得这是句玩笑话。10年之后,斯通纳去世了,我才想到10年前他夫人的问话是真心想求医问药的。斯通纳贪杯,胃口很好,体重始终减不下来,想必斯通纳夫人日夜为他发愁。
  
  三地接待评价
  
  在斯通纳访华临近结束时,我们曾征求他们夫妇对北京、重庆、南京三地的接待意见。斯通纳夫妇表示非常感谢,然后说:“北京、重庆是吃得好,住得差;南京是住得好,吃得差。”
  
  依依惜别
  
  1988年5月28日,我和陆家鹏教授送别斯通纳夫妇时,询问对中国的印象如何?斯通纳夫人依依惜别,连声说:“Wonderful!(好极啦!)”记:斯通纳这次访华,对我国的轻武器发展持何意见?
  
  刘:斯通纳在华学术活动期间很谦虚也很谨慎,在北京、重庆、南京三地第一次座谈时,开头的一句话均是:“我的言论不代表美国政府,也不代表美国陆军部,只是个人看法。”斯通纳在谈论中国轻武器时,说话更是谨慎。当有中国专家问美国人对中国的枪械如何评价时,斯通纳说:“据我所知,诺林柯(NORINCO——北方工业公司)投放在美国民用枪市场上的枪支弹药还是很受欢迎的,但我不知道美国军方对你们的轻武器是怎样评价的。”对于中国造的运动枪(射击比赛枪),他也不做正面评价,只是说美国的雷明顿公司、温彻斯特公司、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射击比赛枪均有良好的表面加工和高质量的核桃木枪托,很结实,外观也很讲究,非常美观。参观某枪厂的加工车间后,斯通纳说美国的金属切削机床一般都有安全罩,工人戴防护眼镜,穿有金属头的防护靴。
  
  记:您个人对斯通纳这次来华有什么感想?
  
  刘:中国兵工学会轻武器学会和轻武器论证所、研究所共同撰写的《斯通纳访华总结文稿》中有几段话还是很有份量的,值得考量一番。
  
  “斯通纳的观点虽属一家之言,但他毕竟是一个有经验的设计师,而且他洞察世界轻武器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情况,所以他的言论具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邀请外国专家来我国进行学术与技术交流有良好的费效比。这是一项很合算的智力引进。”
  
  “学术交流活动成效大小与准备工作的完善程度有密切关系。此次斯通纳来华,各接待单位的准备工作比较完善,而且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斯通纳在翻看中国专家所提问题的提纲后说,问题提得有水平。”
  
  “斯通纳对各单位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对他们夫妇的热情接待表示满意,但隐约得知斯通纳希望有高级政界与军界官员接见他一次。由于我们接待人员疏忽,没有及时向上级汇报。如果能得到部长级官员和兵工学会理事长约见,他定会感到这是一种荣誉,并会为此次学术访问增辉。”记:《轻兵器》每一位编辑的案头上都放着您编撰的《英汉·汉英轻武器术语词典》,这本词典同时也是行业内人员的必备工具书。我们都知道编撰词典除了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外,同时也是一项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那么是什么原因驱使您要编辑这样一本词典?在编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历时多久?
  
  刘:首先要感谢《轻兵器》编辑部和使用过这本词典的读者的鼓励。1970年代中期,我在外文书店买了一本《The Firearms Dictionary》(《火器词典》),是一位有经验的美国词典专家编的,1970年首版,我买的是一本影印本。通读一遍后引起我极大的兴趣。根据经验,我觉得这些术语是标准的,可信的,而且条目的释义是简明的,可读性很强。于是我萌发了编写的冲动。编写词典是个笨活儿,但也自有乐趣。我是从1978年开始动笔的,1990年出版,历时12载,共收4659个条目,平均每年写388条,太慢啦!但慢有慢的好处,细水长流,有思考、修正的时间。在编写期间,桌子上至少摆着7、8本英文版术语词典蓝本,另外书架上还有许多工具书,为的是“兼听”。比如small arms(轻武器)的释义我是翻查了15种工具书的释义综合而写的,约270个汉字,属于本词典中的长条,而短条如marksmanship(射术)的释义仅4个汉字。有时为了定妥某个相应于英文条目的汉语术语,常常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真正体会到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所说的“一名之立,旬日踯躅”那种苦乐滋味。
  
  这本词典的顺利出版首先应归功于论证研究所的大力支持,另外还要深深感谢下述3人:青年工程师何涛,光学专家黄守铨和翻译专家卞荣宣。何涛以极大的热情和责任心合作完成终审定稿,完成了英汉部分的排序并编写了词典参考资料部分的“世界轻武器典型产品简介”等。黄守铨欣然接受编写约400条目的白光、夜视、激光等光电新技术术语。卞荣宣联系出版印刷事宜并参与校对,确保了词典最终问世。
  
  记:这本词典是您较早时期的作品,十几年过去了,您认为当时的一些提法、内容有变动,或者说有发展吗?
  
  刘:光阴荏苒,15年过去。回首过去,有重要条目遗漏,如“枪械”(small arms),“变型枪”(variant),“型号”(version)等;也有释义不妥的,如“firearm”在轻武器词典中应释义为“步枪、手枪、霰弹枪等单人携行使用的武器。”因此,相应的汉语术语应为“单兵(人)用枪械”。另外,cone定为“锥形部”不如“喉缩”专业,等等。这15年来又出现许多新轻武器术语,如OICW(理想单兵战斗武器)、SABR(精选突击战斗步枪)以及反恐轻武器、高技术轻武器等等。这本词典该修订补充了。谁来搞?我心有余力不足,还是由中青年和有经验的老同志来承担吧。
  
  记:《世界轻武器史上的101个重要事件》在《轻兵器》连载5个年头,共29期,受到广大读者欢迎。文章自成体系,所记述事件时间跨度大,可以看出您积累丰厚。请谈一谈您是怎样构筑这一系列文章的?何时着手写的?为什么要选取“101个”事件?
  
  刘:为什么要选取“101个”事件?大家都看过“天方夜谭”,它不是又叫“一千零一夜”吗?我取“101”的意思也是说故事没有讲完,有关枪的事还多着呢。《轻兵器》转告我读者非常喜欢“101个重要事件”,这很容易解释:“会写的不如会看的”嘛!我写“101”,动笔前不像编词典那样有计划,采取“试试看,走着瞧,滚雪球”的办法。1979年2月,我先试写了一篇“马克沁和第一支自动武器”竟然被一杂志转载。1979年3月又写一篇“勃朗宁和他设计的武器”,1979年4月再写一篇“左轮手枪之父柯尔特”。当时是熟悉哪件事就写哪件事,不是“命题作文”。以“轻武器史料之一,之二,之三……”为总题目。我阅读的大部分是英文版的轻武器著作和期刊;少部分是俄文版的专著和《红星报》上的一些文章;有两本是法文版的——一本叫《自1873年至当代的轻武器》和一本《M16史》。“101”的特点是“把枪和战争、时代背景以及人物结合起来,并有重要细节”。我比较注意文字简约,以防“阅读疲劳”;在文笔方面,有意带点洋味,比如有些外国话直译和某些外域事物加注洋文等。
  
  记:大家也很关心您的近况,请您为广大读者说几句话。
  
  刘:《轻兵器》读者关心我的近况,我很感动也很感谢。我年逾80,像许多老年人一样,早餐后遛弯儿或到社区健身场活动半小时。我有读书习惯,年轻时有时读得如醉如痴。近年时,感力不从心,我现在每天的读书时间:伏案3~4小时,枕上l~2小时。

  生平文件

  刘学昌1925年生于河南省驻马店,研究员。解放前就读于兵工学校大学部,1949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南军区、广州军区司令部任英语翻译,1953年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助教、讲师、步兵武器教研室副主任。1960年军队院校调整,转为(武昌)炮兵工程学院轻武器(即原步兵武器)教研室主任。1962年被调转到(重庆)后勤工程学院任轻武器教研室主任。1976年任轻武器论证研究所情报资料室主任,后任副所长,1990年离休。
  
  刘老为军事院校步兵武器(后改称轻武器)专业的开办与施教以及轻武器的论证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著作有《枪架设计理论若干问题》、《美国轻武器》、《英汉?汉英轻武器术语词典》、《枪史》、《轻武器发展论丛》等。在各种兵器类杂志上发表大量有关轻武器的论文、报道、评论、史料,在社会上影响深远。
两大冲锋枪之父可谓是苏美两霸两极世界

肯尼迪:打越南全靠它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啊!
1990年代,卡拉斯尼柯夫基本上已经不再研制军用武器,而改为研制猎枪,他在AK步枪的基础上设计了半自动的SAIGA猎枪,不过伊热夫斯克现在还是推出了SAIGA的战斗霰弹枪。另外,卡拉斯尼柯夫的儿子也成为一名枪械设计师。
  
  前苏联政府曾对卡拉斯尼柯夫作了高度的评价:“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斯尼柯夫在加强苏联国防力量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卡拉斯尼柯夫于1958年和1976年两次被授予社会主义者劳动英雄称号(第二次是因为设计了AK-74),1949年获得获斯大林奖金,1964年获得列宁奖金,1971年被图拉设计院授予技术博士学位,1969年晋升为上校军衔,授予列宁奖章3次、劳动红旗奖章和爱国战争一级奖章,1966年被选为最高苏维埃代表。1980年,卡拉斯尼柯夫的家乡库里亚授予他荣誉市民称号,并给他竖了一个青铜半身像,在1987年他获得伊热夫斯克荣誉市民称号。苏联解体后,卡拉斯尼柯夫仍然受到俄罗斯政府的重视。1994年,俄罗斯总统叶尔钦专程前往伊热夫斯克,同国防部长,联邦反间谍局长和其他领导人一起参加11月10日的“庆祝世界著名武器设计师卡拉斯尼柯夫诞辰75周年”活动。
  
  现在,卡拉斯尼柯夫仍生活在乌德穆尔特自治共和国。在近20年中,他是这个共和国最高苏维埃的代表。在正式退休后的卡拉斯尼柯夫仍然过着清贫的生活。
  
  2002年底,84岁的卡拉斯尼柯夫突然与一家名为MMI的德国公司签署了一分商业合同,授权这家公司使用“卡拉斯尼柯夫”这个名字作为商标生产系列产品,根据合同内容,卡拉斯尼柯夫本人将从这家名公司产品的销售利润中提取30%(还有33%和35%两种说法)作为冠名权的合法提成。据说,这家总部设在德国佐林根市的公司,准备用“卡拉斯尼柯夫”作为著名商标,生产雨伞、剃须刀、香水、军用匕首、甚至包括巧克力糖。
  
  自苏联解体以来,卡拉斯尼柯夫本人就接到过来自世界各地许多知名公司的合作邀请,大家都想用“卡拉斯尼柯夫”这个名闻天下的名字去赚钱,尽管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卡拉斯尼柯夫都拒绝了,这位洁身自爱的老人不想让自己毕生赢得的荣誉沾染上铜臭味。以中将军衔退休后的卡拉斯尼柯夫仍然和老伴住在伊热夫斯克一套两居室的旧式住宅中,根据目前俄罗斯的收入的水平,卡拉斯尼柯夫把他自己的退休金、各种补贴和奖金全部加在一起,总共才只有14,800卢布。
  
  2002年9月,德国MMI公司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终于说服了卡拉斯尼柯夫的孙子伊格尔,并动员卡拉斯尼柯夫全家专门到德国去旅游了一趟。在这里,卡拉斯尼柯夫详细地了解了该公司的商业计划与合作条件。最后,在精明的德国商人苦口婆心的游说下,卡拉斯尼柯夫终于动心了,他确实要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想一想了。于是,卡拉斯尼柯夫终于在MMI公司的授权合同书上签了字,允许德国人用“卡拉斯尼柯夫”的名字,生产系列产品。
  
  根据德国有关媒体透露,这家MMI商业公司目前的年销售额为七百万欧元左右。按照合同规定,如果卡拉斯尼柯夫从该公司总销售额中提成30%的话,用不到一年时间,卡拉斯尼柯夫全家人就可以进入富人阶层了。据说,俄罗斯有关部门现正在抓紧研究,以决定“卡拉斯尼柯夫”这个名字是个人财产还是国家资产,如果把“卡拉斯尼柯夫”定性为国有资产的话,那么卡拉斯尼柯夫老人还真要空欢喜一场了。
卡拉斯尼柯夫
卡拉斯尼柯夫
]]
卡拉斯尼柯夫
卡拉斯尼柯夫
英名盖世----粉丝满天下
卡拉斯尼柯夫的俄罗斯粉丝

将军粉丝
官僚粉丝
军友粉丝
偶像粉丝
浪漫粉丝
漂娘粉丝
古董粉丝
社团粉丝
世交粉丝
风骚粉丝
美眉粉丝
卡拉斯尼柯夫的中国粉丝

56式冲锋枪,正式名称为1956年式冲锋枪,近年来也开始改称为突击步枪,是仿制自苏联AK-47型7.62mm突击步枪。
在《现代兵器》封面上的照片,QBZ56C的图片实在难找。
卡拉斯尼柯夫在东欧一个AK展会上观看中国的产品卡拉斯尼柯夫在接受历史频道采访时曾说过,中国人将AK带到世界各地,却没交过一分钱的专利费。
卡拉斯尼柯夫的大鳄粉丝
据说这把椅子就是本·拉登专用的!是不是超强!?
本·拉登的签名也是AK47式
拉登“最宠爱的儿子”----14岁的拉姆扎·本·拉登向世人展示了他强悍过人的“拉登本色”。
卡拉斯尼柯夫的黑头粉丝

扎卡维:我要跟拉登PK!
卡拉斯尼柯夫的阿富汗粉丝

儿童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