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200701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46:35
称将袭击向伊拉克抵抗力量提供武器的伊朗网络
  【华盛顿消息】据报道,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上将11日称,美军将对向伊拉克抵抗力量提供武器的伊朗网络发动袭击,但是袭击仅限于在伊拉克境内。
  美军不会进入伊朗境内
  当被问到美军会不会跨境进入伊朗发动袭击时,佩斯上将回答称:“我们会在伊拉克境内做我们需要做的事,以保证我们军队的安全。”他说,美军内没有人提议在伊朗境内采取行动。此前,美国总统布什在10日晚间黄金时间发表讲话,发布其伊拉克新战略,布什在讲话中对伊朗和叙利亚提出了言辞强硬的警告。
  伊朗领事处遭美军袭击
  就在佩斯上将发表上述言论前数小时,驻伊美军在伊拉克库尔德人控制的阿比尔市袭击了伊朗领事办公室,逮捕5名外交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并没收了一批电脑和文件。当地居民透露,美军在袭击过程中使用了晕弹,并出动直升机配合行动。事件发生后,伊朗政府立即向伊拉克政府提出抗议,伊拉克外交部已经向美国大使馆转达了伊朗的抗议。
  美军和库尔德人差点火并
  11日晚些时候,美军在阿比尔发动了第二次突袭,目标是当地机场,但是行动遭到当地库尔德武装的阻拦。伊拉克外交部长霍斯亚尔-泽巴里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不知道这些美军来自哪里。机场是非常敏感的地方,他们不愿意公开身份,进入机场后引发当地武装做出反应。”消息人士称,双方都持有重型武装,险些就互相开火。泽巴里说:“没有任何伤亡,但是险些就酿成大祸。”驻扎安比尔当地的美军称,他们也不知道突袭行动中的美军来自哪里。
  伊朗外交部称,美军的行动是针对“外交使团”的行动,并要求释放遭到美军绑架的人员。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库尔德地方政府都表示,他们对美军的行动毫不知情。泽巴里说:“我们没有质疑,也没有怀疑我们在联军中的朋友的可靠和诚实。(但是)出现这种情况非常棘手。”
  【时事点评】在具体点评这则美军袭击伊朗外交办事机构的后续消息之前,我们想对昨天的相关点评,做个简单的回顾。
  在昨天的中东部分,我们曾针对布什在演讲中总结美军伊战成效时所说的一段话,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布什说:“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在巩固伊拉克安全局势方面没有达到设定目标,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足够多的士兵控制恐怖分子和叛乱分子活动猖獗的周边邻国的局面;其次是我们驻扎在伊拉克的士兵受到太多的限制,以致不能有效地完成使命。”他称美国驻伊拉克司令官已经审视了伊拉克新政策,“以确保此政策的推出能弥补过去伊战所犯的错误。”
  对此,我们给出了的“两个观点”:
  ●仍未对中东战略彻底死心的布什集团,终于“正式地”发出“美国将执行‘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重要信号
  第一:这意味着布什已经“公开地”将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努力关键”、放在了“伊拉克的邻国”,放在了伊朗、叙利亚的身上;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布什这次可谓是“有错就改”。就在布什声称 “美国驻伊拉克司令官已经审视了伊拉克新政策......以确保此政策的推出能弥补过去伊战所犯的错误”之后,美军就袭击了伊朗驻伊拉克的办公机构,并绑架了数人。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动作充分地证明:“新上任的”美国驻伊拉克司令官果真没有令布什失望,立刻做到了“审视伊拉克新政”、并针对“伊拉克周边邻国对伊拉克局势的“破坏力量”,及时推出“能弥补过去伊战所犯的错误”的“战术动作”。
  就如我们昨天所说那样,这标志着“仍然”未对其中东战略彻底死心的布什集团,冲着方方面面,终于“正式地”发出“美国将切实执行‘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重要信号;
●魔鬼就在细节中!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今天的这则消息,为我们提供了非常详实的“袭击背景”;特别是美军领导人刻意的“自我爆光”,足以令我们从“细节”中去观察整个过程,从而看清楚美国人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事实上,我们一向认为英国的一句谚语非常有道理,那就是:魔鬼就在细节中!
  ●这次事件的“第一个看点”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就在佩斯上将发表上述言论前数小时,驻伊美军在伊拉克库尔德人控制的阿比尔市袭击了伊朗领事办公室,逮捕5名外交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并没收了一批电脑和文件。
  对这段文字,东方评论员想强调两点:
  首先,就时间而言,佩斯上将的“上述言论”,是在美军袭击伊朗领事办公室“数小时”之后才发表的。
  其次,“伊朗领事办公室”的说法并没有得到佩斯上将的承认。而根据我们的了解,佩斯“不认为”美军是在“伊朗领事办公室”抓的人,按美国防部的一名高级官员的说法:美军在行动中闯入的建筑不是领事馆,也不是一个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外交设施,不具有外交资格。
  显然,美军袭击的建筑“是否伊朗领事馆,是否具有外交资格”也就成了这次事件的“第一个看点”。
●华盛顿决策层在策划此次行动时,尽管大胆,但仍在有意地钻“漏洞”
  真实的情况就是,伊拉克外长在强烈要求美军放人、并对美军行为表示十分愤慨的同时,并没有直接证实被袭机构是否伊朗领事馆,而只是说它是一“存在多年的伊朗联络处”。
  这就是说,对被袭机构的“定位”应该是这样的:它是伊朗驻伊拉克、且被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办事机构。显然,就目前各方的态度综合起来看,这个办事机构即不是伊朗所说的、具有外交资格的“领事馆”,也不是美国所说的“并非一个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外交设施”,但它又的确是个代表伊朗政府的“外交目标”。
显然,华盛顿决策层在策划此次行动时,尽管大胆,但仍然在有意地钻“漏洞”。
●此次事件的“第二个看点”
  还有,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事件发生后,伊朗立即向伊拉克政府提出外交抗议,而伊拉克外交部则向美国大使馆转达了伊朗政府的抗议。
  事实上,就在美军袭击伊朗“外交目标”、绑架数名伊朗人员之后,我们一直想弄清楚的问题就是,伊拉克政府事先知情吗?在我们看来,这正是此次事件的“第二个看点”。
  显然,这则后续消息已经给出了“答案”。请大家再注意这一段文字: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库尔德地方政府都表示,他们事先对美军的行动“毫不知情”。
  ●如果.....那么,美军此次行动就是在“刻意强调”:为了取胜伊拉克战争,布什政府“将不顾一切”
  这就是说,如果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地方政府的“毫不知情”就是事实的话,如果被袭击的伊朗机构是具外交资格的领事馆,那么,无视伊拉克“民主政府”的尊严、无视国际法的尊严,布什在讲话之后立刻下令美军展开的此次行动,无异于在“刻意地”向“方方面面”发出如下强烈警告:为了取胜伊拉克战争,他的政府将不顾一切:什么道德良知,什么国家主权,什么国际法,什么宗教习俗,什么盟友关系(华盛顿视库尔德人为盟友),甚至是美国在伊拉克大力种植的“民主制度”,在美国人的眼里,都不过是“一钱不值”。
●华盛顿“想借此传递的信息”可谓非常丰富转
因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就整个过程而言,布什“前脚”的刚刚强烈警告伊朗、叙利亚在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仅仅相隔数小时,“后脚”立刻就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地区“做出了”这么“两个细节”,显然,华盛顿“想借此传递的信息”可谓非常丰富,那就是:
  第一,美军类似这种“一旦需要,就可以不通过第三方、也不会顾忌国际法、且立刻采取行动”的打击模式,将成为一个“案例”,一个向“方方面面”全面展示美国将如何打击“向伊拉克抵抗力量提供武器的伊朗网络”的成功案例,不论美国人所描绘的所谓“伊朗网络”、“叙利亚网络”是军事途径、还是民间途径,更或者是外交途径的。
  ●华盛顿就是想将事情“弄得水响”,其目的仍然在于“强烈警告”
  第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之所以再次挑选伊朗的“外交目标”进行打击,就是想将事情“弄得水响”,其目的仍然在于“强烈警告”。不仅仅是在警告伊朗政府,也是在警告伊拉克什叶派,意在“突显”这么一个事实:只要美军在伊拉克一天,那么,伊拉克的所有事务都将由华盛顿说了算;只要美军在伊拉克一天,那么,在伊拉克这块二亩三分地上,在中东这块全球战略制高点上,任何妨碍美国“取胜伊拉克”的东西,任何妨碍美国实现其中东战略的中东势力,只要需要,只要他有能力做到,他都会让它统统见鬼去!
  我们知道,一个主权国家在别国的外交机构驻地、比如大使馆,按国际法属于“前者”的领土,此次袭击,虽然不是针对伊朗驻伊拉克大使馆,但是,却是伊朗政府驻伊拉克的办事机构,且按伊朗方面的说法,被绑架的人员属于“外交使团”,因此,这与上次美国在伊朗驻伊拉克大使馆附近的“马路”上抓走伊朗外交人员相比,性质更加严重
●人们当然会“被华盛顿引导着思考”这样的三个问题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的意图在于“直指”“伊朗主权”这几个字。
这就是说,在两伊什叶派“宗教认同性”已经挡不住美国在伊拉克境内任意拿“伊朗目标”开刀的事实下,在“国际法”、“国家主权”也挡不住美国在伊拉克境内“自由”打击“伊朗网络”的两国事实下,人们当然会“被华盛顿引导着思考”这样的三个问题:
第一,两伊、或者伊叙边境线,还能阻挡美国为取胜伊拉克可能会做的“孤注一掷”吗?
第二,在“国家主权”已经挡不住美国为取胜伊拉克的“不顾一切”的事实下,如果美国“认定”伊朗仍然在向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支持,或者参与反美,那么,所有能够“代表伊朗国家主权”的目标,所有可以构成“伊朗网络??、海上目标,是否都将是美军的打击对象?
第三,如果“前面两条”都成立,那么,人们的思维自然就是:美军的下一步行动会将是什么?
●美军“来自哪里?”就是此次事件的“第三个看点”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第三个问题”,我们再来仔细阅读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伊拉克外交部长霍斯亚尔-泽巴里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不知道这些美军来自哪里。机场是非常敏感的地方,他们不愿意公开身份,进入机场后引发当地武装做出反应。”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袭击伊朗外交目标的美军“来自哪里?”就是此次事件的“第三个看点
我们知道,事件发生在埃尔比勒,是位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自治地区首府。值得注意的是,埃尔比勒“市”在地理上有两个特点:
其一,埃尔比勒“市”在位于巴格达以北350公里的同时,它距离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的距离却要近得多,以距离伊朗的路程最近,差不多只有80多公里。
而埃尔比勒“市”所在的埃尔比勒“省”,更是与伊朗、土耳其境内的库耳德人“直接接壤”,隔着伊拉克摩苏尔,与叙利亚遥遥相望(直线距离比埃尔比勒距巴格达短一半、约为170公里) 。
其二,如果以埃尔比勒“市”为中心,那么,它的周围的正是库尔德人居住的集中地带,这包括了伊朗境内部分,土耳其境内部分,包括了叙利亚境内部分。
●我们有理由怀疑,袭击伊朗目标的美军“来自土耳其”
显然,埃尔比勒“省”与土耳其直接接壤的便利,埃尔比勒“省”是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地区首府的政治条件,是包括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土耳其库尔德人分布区域“中心点”的地理条件,足以让我们有理由怀疑,袭击伊朗目标的美军“来自土耳其”。
●如果....我们似乎就掉进了华盛顿的故意设置的圈套
然而,在我们认为“有理由怀疑”袭击伊朗目标的美军“来自土耳其”的同时,我们似乎就掉进了华盛顿故意设置的圈套,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这种怀疑”正是华盛顿策划者所“期盼”的。也就是说,“这种怀疑”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国人对位于埃尔比勒伊朗联络处的“指向性行动”给诱导出来的。
在我们看来,由于美军的机动性非常强,在伊拉克不必顾及防空火力,这样,美军是即可以从土耳其绕飞过去,更可以从巴格达直接飞过去,这就是说,“美军从哪里来的”的问题,如果有美国人“愿意提供证据”证明是从土耳其过去的话,那么,其目的不过是华盛顿在展示美国可以利用“牵扯着四国(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的库尔德人问题,要挟土耳其向其开放通道;
●对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而言,“两种能力”非常重要
显然,“这种能力”对于美军根据“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向伊拉克北部的伊朗、叙利亚边境集结,开设一条绕过伊拉克大城市的安全补给线,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如果有美国人“愿意提供证据”证明是从巴格达,或者其它美军基地过去的话,那么,其目的不过是美国在展示美军有能力对所谓的“伊朗网络”、更或者是将来的“叙利亚网络”等进行“飞行打击”的能力
不难看出,在美军尽量与伊拉克反美武装脱离接触的同时,在让伊拉克人挽起袖子自己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同时,在利用伊拉克派另武装,或者前段时间通过“越狱”、或者“劫狱”出逃,所组织的“别动队”,挑起与伊朗、叙利亚的边境冲突的同时,“这种能力”对于美军根据“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以“反恐”的名义、或者以保卫伊拉克主权的名义,对所谓的伊朗网络、或者叙利亚网络遂行“快速打击”是绝对必要的。
●华盛顿通过这次行动,可以达成一个“系统警告”的目的
我们认为,华盛顿通过这次行动,可以达成一个“系统警告”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做出”“这些细节”,引导人们思考“三个问题”,足以实现一种令人感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目的。
然而,前面说了,对被袭机构的“定位”应该是这样的:它是伊朗驻伊拉克、且被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办事机构。就目前各方的态度综合起来看,这个办事机构即不是伊朗所说的、具有外交资格的“领事馆”,也不是美国所说的“并非一个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外交设施”,但它又的确是个代表伊朗政府的“外交目标”。
●“钻漏洞”的细节里藏着两个“魔鬼”
前面也说了,华盛顿决策层在策划此次行动时,尽管大胆,但仍然在有意地钻“漏洞”。
在首席评论员看来,这个“钻漏洞”的细节显示,华盛顿仍然没敢将事情做绝,直接拿伊朗“具外交资格”的使领馆开刀。“这个细节”中也就藏着这样的两个“魔鬼”,即:
第一,起码到目前为止,华盛顿策划的任何针对伊朗、叙利亚的“指向性行动”、或者“指向性言论”,其“恫吓色彩”极其浓厚。但是,东方评论员想再次强调的是,这种“恫吓”本身也是布什切实实行“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必要准备工作”之一。
不过,我们想指出的是,就如我们当时所说,华盛顿在盖茨刚获布什提名、没有被美国国会通过时,就急忙抛出“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其目的就是在向正在中东、中亚、东亚、非洲、美洲进行战略展开的“中欧俄”进行“战略恫吓”,就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传说中”挟着《孙子兵法》上任的美国新防长,策划的一系列“指向性爆炸”、恐怖活动、根据其前任“沤心沥血”写完,并留在五角大楼办公桌上的《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主要精神,在伊拉克针对伊朗外交目标玩的这一手,更像是在“上兵伐谋”。
根据我们的观察,欲“上兵伐谋”的美国决策层,出手的地方远不止伊拉克这一块。
在这里,我们不妨在两则新闻之后,一起来听听负责东亚方面的同事、有什么话说。
菲律宾外长希望建东盟-中国中心 推进双方合作
  【菲律宾宿务消息】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表示,希望今年七月在马尼拉举行第四十届东盟部长级会议前,东盟和中国能就建立东盟-中国中心推进双方各个领域合作达成谅解备忘录。
  罗慕洛当天在菲律宾宿务出席第十二届东盟峰会东盟─中国外长会议时说,建立东盟─中国中心旨在加强双方在贸易、投资和旅游领域的合作。
  他指出,在全球化中,发展地区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处理好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对于东盟和中国来说,参与充满活力的全球经济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罗慕洛还表示,菲律宾支持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联系,将此作为全球反恐努力的一部分。他认为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级别应升至高官或部长级。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十五年来以年均约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二OO六年一月至八月,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一千亿美元,预计二OO八年双边贸易额将超过二千亿美元。在投资方面,截至二OO五年底,东盟国家在中国的投资达三百八十五亿美元。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也在逐步增长。
【时事点评】根据我们的观察,一方面,种种迹象证明,为了逼迫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让步,瞄着“中欧俄”在中东战略腾挪的支点--伊核问题,华盛顿已经“不顾一切”地摔出一系列“核手段”、即:亲自举行“有准备过核冬天”的核战争演习;在这种“核决心”下,再让以色列代言“有准备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伊朗的核计划、有准备对伊朗进行核打击”,并让以色列总理将这一“美国核背景”带到北京,不仅如此,还同时用B52模拟军事打击朝鲜,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想以一种恐吓的态度,在伊核问题上,特别是在“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的“改组问题”上、与决意要切入中东和平进程的北京“讨价还价”;
●带着“美国核背景”的以色列总理,在“冷遇”之后,为华盛顿捎回了一份“北京和平背景”
然而,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这些只是“核手段”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恐吓与逼北京放低‘中东和平进程’要价”。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以色列总理携带“美国核背景”进京、在没有时间回他感情甚深的哈尔滨,却有时间在到达北京的第一天去“挤牛奶”(北京方面在第一天没有安排重要领导人与之会面)、这实际上意味着他遭到了北京的“冷遇”。最后,他还为华盛顿“返捎”回来了一句“以色列希望和平解决伊核问题”。
●北京“不爱搭理”,华盛顿“恐吓与逼北京放低‘中东和平进程’要价”之意图已经彻底失败
显然,以色列总理欣然自得的“中国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的说法、与布什一度经常挂在嘴边的“中国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的说法别无二致,不同的只不过是两点:
第一,在北京的“非常愤怒”下,朝鲜已经“悍然”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伊朗还没有进行核试验;
第二,在北京的“非常理智”与“说话算话”下,华盛顿已经明了、军事解决朝鲜核问题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对伊朗,北京暂没有这样的“承诺”;这就是说,直到目前为止,北京的态度就是:如果华盛顿想在伊朗、叙利亚动手,“不必提前通知我”,意思就是、“你做了再说”!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到此为止,可以这样说,以色列总理拿着美国“费心费力”做成了“核背景”,在北京只为为华盛顿换回了一份北京的“不爱搭理”、外加一份“北京和平背景”,其“恐吓与逼北京放低‘中东和平进程’要价”的目的已经彻底失败。
●华盛顿在不择手段地阻止、破坏北京的布局行动
另一方面,根据我们的观察,种种迹象证明,华盛顿还“不顾廉耻”摔出一系列“下流手段”、四处恶心“中俄”,即:炸南美洲的中国石油目标、炸泰国的“新年”,美军亲自袭击伊朗驻伊拉克办事处,“别动队”袭击俄罗斯驻伊拉克使馆,炸菲律宾市场、等等,
不过,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这些“下流手段”与“核手段”相比,更靠近美国的战略目的。??中东的被动、一面阻击。破坏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一面加快自己的全球战略布局的情况下,华盛顿在不择手段地阻止、破坏北京的布局行动。
●在“伊拉克石油价值”的“巨大反差”下,华盛顿的心情可谓是坏极了
对此,在我们看来,对华盛顿决策层而言,在“伊拉克石油价值”的“巨大反差”下,即“混乱的伊拉克,不仅没有为美国资本赚取利润、无法为华盛顿提供撬动国际经济,特别是政治、军事层面的“非石油溢价”,反而逼得美国人往外掏银子,反而成了“中欧俄”“反向撬动”国际经济,特别是政治、军事层面的“非石油溢价”,这里里外外的巨大反差让华盛顿的心情可谓是坏极了。
●美国人的“坏心情”真的“可以理解”
首席评论员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坏心情”的核心在于:在美国人不得不为避免伊拉克失败而“沤心沥血”、且“四面树敌”、大把烧钱、大批死人的时候,北京、莫斯科、法国人,包括主动提出欧盟与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德国人,都在为“经济建设”而“四处交友”,大搞能源合作,大建“泛亚铁路”,并一再抛出“货币结算”的话题,大挖美元的墙根。在我们看来,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品味个中的滋味,两相对比,美国人的“坏心情”真的“可以理解”。
●北京对华盛顿的再一次“战略痛击”
在首席评论员看来,在华盛顿施展了“核手段”逼迫北京降低“中东要价”失败、用“下流手段”要挟其他国家“远离北京的意图”似乎也已经失败。
我们认为,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仍然”说出了“希望东盟和中国能就建立东盟-中国中心推进双方各个领域合作达成谅解备忘录”、显然,这对华盛顿的战略神经“绝对是个巨大的刺激”,可以这样说:本次东亚峰会东道主、菲律宾政府对东盟与中国合作的“热心态度”,特别是“中日韩”准备开谈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议程,即是北京对华盛顿的一次“战略痛击”。
●抛出“缅甸问题”、华盛顿再使小动作
华盛顿的小动作还包括在东亚峰会举行之际、在联合国抛出“缅甸问题”,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考虑到印度因素,这是个北京不能大意的动作。
显然,华盛顿的这个小动作意在挑起泰国与缅甸的“心结”,并让北京在泰国与缅甸的“倾向”上“作难”、为日后利用这一心结插手泰国与缅甸矛盾打下伏笔,为日后“利用印度因素”、从另一个方向插手缅甸事务,阻击中国在东盟的布局,制造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矛盾,阻击东亚经济一体化“埋地雷”。
其险恶用心与在泰国操纵金融市场的意图如出一辙。从中国外交部的态度来看,北京必定否决无疑。
●日本经过“调整尝试”、重新开始两边“套现”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一局面也是日本经过“调整尝试”、重新可以在“中美”间撑开活动空间的一个例证。
在这种背景下,在对北京“外交弹性系数”进行一系列测试之后,日本五年来,第一次可以不顾美国的脸色,在东亚与中国谈美国人“最担心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谈令华盛顿“最不爽的”中日经济合作的话题;
还可以在欧洲、拿欧盟对华军事解禁这种“以遏制北京为目的”的话题说事、刺激北京、恶心北京。显然,日本即为自己、也为美国、四处游说欧盟维持对华军事禁令,此事尽管重要,但“并非历史问题,主权问题”之类的原则问题。
●借“对中美通吃”的机会,伺机“挤进”中东事务“决策层”的野心,是一目了然
面对日本的两边“套现”,“中美”在顾及自己在中东、在全球布局的“不得已”下,还只能“同时”忍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安倍政府在布什宣布增兵伊拉克后,立刻表示支持,其欲借“对中美通吃”的机会,伺机“挤进”重要性直逼联合国安理会的“中东事务决策层”、迂回摆脱美国控制,“另类”成为政治大国的野心,是一目了然。
显然,对北京而言,美国是否打伊朗、是否打叙利亚,中国的态度一如在“黎以冲突”中,只要手中有巴基斯坦通道的畅通,大可以“超然面对”。俄罗斯也是如此。
●华盛顿的“上兵伐谋”也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罢,算是尝到了“班门弄斧”的滋味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首次明确中国核战略的“中国国防白皮书”的颁布,将F-22从美国本土调到冲绳的歼-10之“解密”,再加上北京对以色列总理的“冷遇”、并让其给“倾情演出核背景”的华盛顿带回“北京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却坚持和平解决伊核问题”之态度的背后,意图已经摆明,那就是:搞乱中东是在中东驻有重兵的美国之“当然权利”,北京就是想拉也拉不住;但是,在“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的良好愿望失败之后,为了中东尽快从混乱中走出来,如果需要打“代理人战争”的话,那么,“打与不打”也是中国的当然权利。到此为止,北京的强硬、俄罗斯的不妥协、欧盟两面三刀,无一不证明:华盛顿的“上兵伐谋”也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罢,在委托以色列总理带到北京之后,在“孙子兵法”的故乡,算是尝到了“弄斧到班门”的滋●华盛顿已经发现,这套东西玩起来,不仅没有吓住北京,反而吓坏了
不仅如此,华盛顿已经发现,这套东西玩起来,不仅没有吓住北京,反而吓坏了东京、安倍政府一面借机欲插手中东事务、加入与美国分权的行列;一面更加积极地与中国谈东亚一体会事宜、挤兑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其姿态表明,更加起劲地进行两边下注的日本保守势力已经明白,跟着布什主义一条路走到黑,那是死路一条。显然,在“中俄欧”的全球战略支点--伊朗、巴基斯坦有可能遭受核打击的同时,美国的全球战略支点--日本,就那么安全?称将袭击向伊拉克抵抗力量提供武器的伊朗网络
  【华盛顿消息】据报道,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彼得-佩斯上将11日称,美军将对向伊拉克抵抗力量提供武器的伊朗网络发动袭击,但是袭击仅限于在伊拉克境内。
  美军不会进入伊朗境内
  当被问到美军会不会跨境进入伊朗发动袭击时,佩斯上将回答称:“我们会在伊拉克境内做我们需要做的事,以保证我们军队的安全。”他说,美军内没有人提议在伊朗境内采取行动。此前,美国总统布什在10日晚间黄金时间发表讲话,发布其伊拉克新战略,布什在讲话中对伊朗和叙利亚提出了言辞强硬的警告。
  伊朗领事处遭美军袭击
  就在佩斯上将发表上述言论前数小时,驻伊美军在伊拉克库尔德人控制的阿比尔市袭击了伊朗领事办公室,逮捕5名外交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并没收了一批电脑和文件。当地居民透露,美军在袭击过程中使用了晕弹,并出动直升机配合行动。事件发生后,伊朗政府立即向伊拉克政府提出抗议,伊拉克外交部已经向美国大使馆转达了伊朗的抗议。
  美军和库尔德人差点火并
  11日晚些时候,美军在阿比尔发动了第二次突袭,目标是当地机场,但是行动遭到当地库尔德武装的阻拦。伊拉克外交部长霍斯亚尔-泽巴里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不知道这些美军来自哪里。机场是非常敏感的地方,他们不愿意公开身份,进入机场后引发当地武装做出反应。”消息人士称,双方都持有重型武装,险些就互相开火。泽巴里说:“没有任何伤亡,但是险些就酿成大祸。”驻扎安比尔当地的美军称,他们也不知道突袭行动中的美军来自哪里。
  伊朗外交部称,美军的行动是针对“外交使团”的行动,并要求释放遭到美军绑架的人员。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库尔德地方政府都表示,他们对美军的行动毫不知情。泽巴里说:“我们没有质疑,也没有怀疑我们在联军中的朋友的可靠和诚实。(但是)出现这种情况非常棘手。”
  【时事点评】在具体点评这则美军袭击伊朗外交办事机构的后续消息之前,我们想对昨天的相关点评,做个简单的回顾。
  在昨天的中东部分,我们曾针对布什在演讲中总结美军伊战成效时所说的一段话,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布什说:“过去的一年里,美国在巩固伊拉克安全局势方面没有达到设定目标,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没有足够多的士兵控制恐怖分子和叛乱分子活动猖獗的周边邻国的局面;其次是我们驻扎在伊拉克的士兵受到太多的限制,以致不能有效地完成使命。”他称美国驻伊拉克司令官已经审视了伊拉克新政策,“以确保此政策的推出能弥补过去伊战所犯的错误。”
  对此,我们给出了的“两个观点”:
  ●仍未对中东战略彻底死心的布什集团,终于“正式地”发出“美国将执行‘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重要信号
  第一:这意味着布什已经“公开地”将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努力关键”、放在了“伊拉克的邻国”,放在了伊朗、叙利亚的身上;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布什这次可谓是“有错就改”。就在布什声称 “美国驻伊拉克司令官已经审视了伊拉克新政策......以确保此政策的推出能弥补过去伊战所犯的错误”之后,美军就袭击了伊朗驻伊拉克的办公机构,并绑架了数人。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动作充分地证明:“新上任的”美国驻伊拉克司令官果真没有令布什失望,立刻做到了“审视伊拉克新政”、并针对“伊拉克周边邻国对伊拉克局势的“破坏力量”,及时推出“能弥补过去伊战所犯的错误”的“战术动作”。
  就如我们昨天所说那样,这标志着“仍然”未对其中东战略彻底死心的布什集团,冲着方方面面,终于“正式地”发出“美国将切实执行‘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重要信号;
●魔鬼就在细节中!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今天的这则消息,为我们提供了非常详实的“袭击背景”;特别是美军领导人刻意的“自我爆光”,足以令我们从“细节”中去观察整个过程,从而看清楚美国人到底在玩什么把戏。
  事实上,我们一向认为英国的一句谚语非常有道理,那就是:魔鬼就在细节中!
  ●这次事件的“第一个看点”
  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就在佩斯上将发表上述言论前数小时,驻伊美军在伊拉克库尔德人控制的阿比尔市袭击了伊朗领事办公室,逮捕5名外交官和办公室工作人员并没收了一批电脑和文件。
  对这段文字,东方评论员想强调两点:
  首先,就时间而言,佩斯上将的“上述言论”,是在美军袭击伊朗领事办公室“数小时”之后才发表的。
  其次,“伊朗领事办公室”的说法并没有得到佩斯上将的承认。而根据我们的了解,佩斯“不认为”美军是在“伊朗领事办公室”抓的人,按美国防部的一名高级官员的说法:美军在行动中闯入的建筑不是领事馆,也不是一个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外交设施,不具有外交资格。
  显然,美军袭击的建筑“是否伊朗领事馆,是否具有外交资格”也就成了这次事件的“第一个看点”。
●华盛顿决策层在策划此次行动时,尽管大胆,但仍在有意地钻“漏洞”
  真实的情况就是,伊拉克外长在强烈要求美军放人、并对美军行为表示十分愤慨的同时,并没有直接证实被袭机构是否伊朗领事馆,而只是说它是一“存在多年的伊朗联络处”。
  这就是说,对被袭机构的“定位”应该是这样的:它是伊朗驻伊拉克、且被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办事机构。显然,就目前各方的态度综合起来看,这个办事机构即不是伊朗所说的、具有外交资格的“领事馆”,也不是美国所说的“并非一个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外交设施”,但它又的确是个代表伊朗政府的“外交目标”。
显然,华盛顿决策层在策划此次行动时,尽管大胆,但仍然在有意地钻“漏洞”。
●此次事件的“第二个看点”
  还有,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事件发生后,伊朗立即向伊拉克政府提出外交抗议,而伊拉克外交部则向美国大使馆转达了伊朗政府的抗议。
  事实上,就在美军袭击伊朗“外交目标”、绑架数名伊朗人员之后,我们一直想弄清楚的问题就是,伊拉克政府事先知情吗?在我们看来,这正是此次事件的“第二个看点”。
  显然,这则后续消息已经给出了“答案”。请大家再注意这一段文字:伊拉克中央政府和库尔德地方政府都表示,他们事先对美军的行动“毫不知情”。
  ●如果.....那么,美军此次行动就是在“刻意强调”:为了取胜伊拉克战争,布什政府“将不顾一切”
  这就是说,如果伊拉克政府与库尔德地方政府的“毫不知情”就是事实的话,如果被袭击的伊朗机构是具外交资格的领事馆,那么,无视伊拉克“民主政府”的尊严、无视国际法的尊严,布什在讲话之后立刻下令美军展开的此次行动,无异于在“刻意地”向“方方面面”发出如下强烈警告:为了取胜伊拉克战争,他的政府将不顾一切:什么道德良知,什么国家主权,什么国际法,什么宗教习俗,什么盟友关系(华盛顿视库尔德人为盟友),甚至是美国在伊拉克大力种植的“民主制度”,在美国人的眼里,都不过是“一钱不值”。
●华盛顿“想借此传递的信息”可谓非常丰富转
因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就整个过程而言,布什“前脚”的刚刚强烈警告伊朗、叙利亚在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仅仅相隔数小时,“后脚”立刻就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人地区“做出了”这么“两个细节”,显然,华盛顿“想借此传递的信息”可谓非常丰富,那就是:
  第一,美军类似这种“一旦需要,就可以不通过第三方、也不会顾忌国际法、且立刻采取行动”的打击模式,将成为一个“案例”,一个向“方方面面”全面展示美国将如何打击“向伊拉克抵抗力量提供武器的伊朗网络”的成功案例,不论美国人所描绘的所谓“伊朗网络”、“叙利亚网络”是军事途径、还是民间途径,更或者是外交途径的。
  ●华盛顿就是想将事情“弄得水响”,其目的仍然在于“强烈警告”
  第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之所以再次挑选伊朗的“外交目标”进行打击,就是想将事情“弄得水响”,其目的仍然在于“强烈警告”。不仅仅是在警告伊朗政府,也是在警告伊拉克什叶派,意在“突显”这么一个事实:只要美军在伊拉克一天,那么,伊拉克的所有事务都将由华盛顿说了算;只要美军在伊拉克一天,那么,在伊拉克这块二亩三分地上,在中东这块全球战略制高点上,任何妨碍美国“取胜伊拉克”的东西,任何妨碍美国实现其中东战略的中东势力,只要需要,只要他有能力做到,他都会让它统统见鬼去!
  我们知道,一个主权国家在别国的外交机构驻地、比如大使馆,按国际法属于“前者”的领土,此次袭击,虽然不是针对伊朗驻伊拉克大使馆,但是,却是伊朗政府驻伊拉克的办事机构,且按伊朗方面的说法,被绑架的人员属于“外交使团”,因此,这与上次美国在伊朗驻伊拉克大使馆附近的“马路”上抓走伊朗外交人员相比,性质更加严重
●人们当然会“被华盛顿引导着思考”这样的三个问题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的意图在于“直指”“伊朗主权”这几个字。
这就是说,在两伊什叶派“宗教认同性”已经挡不住美国在伊拉克境内任意拿“伊朗目标”开刀的事实下,在“国际法”、“国家主权”也挡不住美国在伊拉克境内“自由”打击“伊朗网络”的两国事实下,人们当然会“被华盛顿引导着思考”这样的三个问题:
第一,两伊、或者伊叙边境线,还能阻挡美国为取胜伊拉克可能会做的“孤注一掷”吗?
第二,在“国家主权”已经挡不住美国为取胜伊拉克的“不顾一切”的事实下,如果美国“认定”伊朗仍然在向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支持,或者参与反美,那么,所有能够“代表伊朗国家主权”的目标,所有可以构成“伊朗网络??、海上目标,是否都将是美军的打击对象?
第三,如果“前面两条”都成立,那么,人们的思维自然就是:美军的下一步行动会将是什么?
●美军“来自哪里?”就是此次事件的“第三个看点”
为了更好地讨论这“第三个问题”,我们再来仔细阅读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伊拉克外交部长霍斯亚尔-泽巴里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称:“不知道这些美军来自哪里。机场是非常敏感的地方,他们不愿意公开身份,进入机场后引发当地武装做出反应。”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袭击伊朗外交目标的美军“来自哪里?”就是此次事件的“第三个看点
我们知道,事件发生在埃尔比勒,是位于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自治地区首府。值得注意的是,埃尔比勒“市”在地理上有两个特点:
其一,埃尔比勒“市”在位于巴格达以北350公里的同时,它距离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的距离却要近得多,以距离伊朗的路程最近,差不多只有80多公里。
而埃尔比勒“市”所在的埃尔比勒“省”,更是与伊朗、土耳其境内的库耳德人“直接接壤”,隔着伊拉克摩苏尔,与叙利亚遥遥相望(直线距离比埃尔比勒距巴格达短一半、约为170公里) 。
其二,如果以埃尔比勒“市”为中心,那么,它的周围的正是库尔德人居住的集中地带,这包括了伊朗境内部分,土耳其境内部分,包括了叙利亚境内部分。
●我们有理由怀疑,袭击伊朗目标的美军“来自土耳其”
显然,埃尔比勒“省”与土耳其直接接壤的便利,埃尔比勒“省”是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地区首府的政治条件,是包括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土耳其库尔德人分布区域“中心点”的地理条件,足以让我们有理由怀疑,袭击伊朗目标的美军“来自土耳其”。
●如果....我们似乎就掉进了华盛顿的故意设置的圈套
然而,在我们认为“有理由怀疑”袭击伊朗目标的美军“来自土耳其”的同时,我们似乎就掉进了华盛顿故意设置的圈套,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这种怀疑”正是华盛顿策划者所“期盼”的。也就是说,“这种怀疑”在很大程度上,是被美国人对位于埃尔比勒伊朗联络处的“指向性行动”给诱导出来的。
在我们看来,由于美军的机动性非常强,在伊拉克不必顾及防空火力,这样,美军是即可以从土耳其绕飞过去,更可以从巴格达直接飞过去,这就是说,“美军从哪里来的”的问题,如果有美国人“愿意提供证据”证明是从土耳其过去的话,那么,其目的不过是华盛顿在展示美国可以利用“牵扯着四国(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叙利亚)”的库尔德人问题,要挟土耳其向其开放通道;
●对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而言,“两种能力”非常重要
显然,“这种能力”对于美军根据“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向伊拉克北部的伊朗、叙利亚边境集结,开设一条绕过伊拉克大城市的安全补给线,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如果有美国人“愿意提供证据”证明是从巴格达,或者其它美军基地过去的话,那么,其目的不过是美国在展示美军有能力对所谓的“伊朗网络”、更或者是将来的“叙利亚网络”等进行“飞行打击”的能力
不难看出,在美军尽量与伊拉克反美武装脱离接触的同时,在让伊拉克人挽起袖子自己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同时,在利用伊拉克派另武装,或者前段时间通过“越狱”、或者“劫狱”出逃,所组织的“别动队”,挑起与伊朗、叙利亚的边境冲突的同时,“这种能力”对于美军根据“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以“反恐”的名义、或者以保卫伊拉克主权的名义,对所谓的伊朗网络、或者叙利亚网络遂行“快速打击”是绝对必要的。
●华盛顿通过这次行动,可以达成一个“系统警告”的目的
我们认为,华盛顿通过这次行动,可以达成一个“系统警告”的目的,也就是说,通过“做出”“这些细节”,引导人们思考“三个问题”,足以实现一种令人感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目的。
然而,前面说了,对被袭机构的“定位”应该是这样的:它是伊朗驻伊拉克、且被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办事机构。就目前各方的态度综合起来看,这个办事机构即不是伊朗所说的、具有外交资格的“领事馆”,也不是美国所说的“并非一个伊拉克官方认可的外交设施”,但它又的确是个代表伊朗政府的“外交目标”。
●“钻漏洞”的细节里藏着两个“魔鬼”
前面也说了,华盛顿决策层在策划此次行动时,尽管大胆,但仍然在有意地钻“漏洞”。
在首席评论员看来,这个“钻漏洞”的细节显示,华盛顿仍然没敢将事情做绝,直接拿伊朗“具外交资格”的使领馆开刀。“这个细节”中也就藏着这样的两个“魔鬼”,即:
第一,起码到目前为止,华盛顿策划的任何针对伊朗、叙利亚的“指向性行动”、或者“指向性言论”,其“恫吓色彩”极其浓厚。但是,东方评论员想再次强调的是,这种“恫吓”本身也是布什切实实行“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必要准备工作”之一。
不过,我们想指出的是,就如我们当时所说,华盛顿在盖茨刚获布什提名、没有被美国国会通过时,就急忙抛出“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其目的就是在向正在中东、中亚、东亚、非洲、美洲进行战略展开的“中欧俄”进行“战略恫吓”,就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传说中”挟着《孙子兵法》上任的美国新防长,策划的一系列“指向性爆炸”、恐怖活动、根据其前任“沤心沥血”写完,并留在五角大楼办公桌上的《拉姆斯菲尔德备忘录》的主要精神,在伊拉克针对伊朗外交目标玩的这一手,更像是在“上兵伐谋”。
根据我们的观察,欲“上兵伐谋”的美国决策层,出手的地方远不止伊拉克这一块。
在这里,我们不妨在两则新闻之后,一起来听听负责东亚方面的同事、有什么话说。
菲律宾外长希望建东盟-中国中心 推进双方合作
  【菲律宾宿务消息】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表示,希望今年七月在马尼拉举行第四十届东盟部长级会议前,东盟和中国能就建立东盟-中国中心推进双方各个领域合作达成谅解备忘录。
  罗慕洛当天在菲律宾宿务出席第十二届东盟峰会东盟─中国外长会议时说,建立东盟─中国中心旨在加强双方在贸易、投资和旅游领域的合作。
  他指出,在全球化中,发展地区伙伴关系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处理好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对于东盟和中国来说,参与充满活力的全球经济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罗慕洛还表示,菲律宾支持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联系,将此作为全球反恐努力的一部分。他认为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合作级别应升至高官或部长级。
  据中国商务部统计,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十五年来以年均约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二OO六年一月至八月,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一千亿美元,预计二OO八年双边贸易额将超过二千亿美元。在投资方面,截至二OO五年底,东盟国家在中国的投资达三百八十五亿美元。中国对东盟国家投资也在逐步增长。
【时事点评】根据我们的观察,一方面,种种迹象证明,为了逼迫中欧俄在伊核问题上,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让步,瞄着“中欧俄”在中东战略腾挪的支点--伊核问题,华盛顿已经“不顾一切”地摔出一系列“核手段”、即:亲自举行“有准备过核冬天”的核战争演习;在这种“核决心”下,再让以色列代言“有准备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伊朗的核计划、有准备对伊朗进行核打击”,并让以色列总理将这一“美国核背景”带到北京,不仅如此,还同时用B52模拟军事打击朝鲜,所有这些,都不过是想以一种恐吓的态度,在伊核问题上,特别是在“中东四方工作小组”的“改组问题”上、与决意要切入中东和平进程的北京“讨价还价”;
●带着“美国核背景”的以色列总理,在“冷遇”之后,为华盛顿捎回了一份“北京和平背景”
然而,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这些只是“核手段”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在于“恐吓与逼北京放低‘中东和平进程’要价”。
东方评论员注意到,以色列总理携带“美国核背景”进京、在没有时间回他感情甚深的哈尔滨,却有时间在到达北京的第一天去“挤牛奶”(北京方面在第一天没有安排重要领导人与之会面)、这实际上意味着他遭到了北京的“冷遇”。最后,他还为华盛顿“返捎”回来了一句“以色列希望和平解决伊核问题”。
●北京“不爱搭理”,华盛顿“恐吓与逼北京放低‘中东和平进程’要价”之意图已经彻底失败
显然,以色列总理欣然自得的“中国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的说法、与布什一度经常挂在嘴边的“中国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的说法别无二致,不同的只不过是两点:
第一,在北京的“非常愤怒”下,朝鲜已经“悍然”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伊朗还没有进行核试验;
第二,在北京的“非常理智”与“说话算话”下,华盛顿已经明了、军事解决朝鲜核问题是不可想像的,但是,对伊朗,北京暂没有这样的“承诺”;这就是说,直到目前为止,北京的态度就是:如果华盛顿想在伊朗、叙利亚动手,“不必提前通知我”,意思就是、“你做了再说”!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到此为止,可以这样说,以色列总理拿着美国“费心费力”做成了“核背景”,在北京只为为华盛顿换回了一份北京的“不爱搭理”、外加一份“北京和平背景”,其“恐吓与逼北京放低‘中东和平进程’要价”的目的已经彻底失败。
●华盛顿在不择手段地阻止、破坏北京的布局行动
另一方面,根据我们的观察,种种迹象证明,华盛顿还“不顾廉耻”摔出一系列“下流手段”、四处恶心“中俄”,即:炸南美洲的中国石油目标、炸泰国的“新年”,美军亲自袭击伊朗驻伊拉克办事处,“别动队”袭击俄罗斯驻伊拉克使馆,炸菲律宾市场、等等,
不过,东方评论员想指出的是,这些“下流手段”与“核手段”相比,更靠近美国的战略目的。??中东的被动、一面阻击。破坏美国的全球战略布局,一面加快自己的全球战略布局的情况下,华盛顿在不择手段地阻止、破坏北京的布局行动。
●在“伊拉克石油价值”的“巨大反差”下,华盛顿的心情可谓是坏极了
对此,在我们看来,对华盛顿决策层而言,在“伊拉克石油价值”的“巨大反差”下,即“混乱的伊拉克,不仅没有为美国资本赚取利润、无法为华盛顿提供撬动国际经济,特别是政治、军事层面的“非石油溢价”,反而逼得美国人往外掏银子,反而成了“中欧俄”“反向撬动”国际经济,特别是政治、军事层面的“非石油溢价”,这里里外外的巨大反差让华盛顿的心情可谓是坏极了。
●美国人的“坏心情”真的“可以理解”
首席评论员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坏心情”的核心在于:在美国人不得不为避免伊拉克失败而“沤心沥血”、且“四面树敌”、大把烧钱、大批死人的时候,北京、莫斯科、法国人,包括主动提出欧盟与美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德国人,都在为“经济建设”而“四处交友”,大搞能源合作,大建“泛亚铁路”,并一再抛出“货币结算”的话题,大挖美元的墙根。在我们看来,如果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品味个中的滋味,两相对比,美国人的“坏心情”真的“可以理解”。
●北京对华盛顿的再一次“战略痛击”
在首席评论员看来,在华盛顿施展了“核手段”逼迫北京降低“中东要价”失败、用“下流手段”要挟其他国家“远离北京的意图”似乎也已经失败。
我们认为,菲律宾外交部长罗慕洛“仍然”说出了“希望东盟和中国能就建立东盟-中国中心推进双方各个领域合作达成谅解备忘录”、显然,这对华盛顿的战略神经“绝对是个巨大的刺激”,可以这样说:本次东亚峰会东道主、菲律宾政府对东盟与中国合作的“热心态度”,特别是“中日韩”准备开谈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议程,即是北京对华盛顿的一次“战略痛击”。
●抛出“缅甸问题”、华盛顿再使小动作
华盛顿的小动作还包括在东亚峰会举行之际、在联合国抛出“缅甸问题”,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考虑到印度因素,这是个北京不能大意的动作。
显然,华盛顿的这个小动作意在挑起泰国与缅甸的“心结”,并让北京在泰国与缅甸的“倾向”上“作难”、为日后利用这一心结插手泰国与缅甸矛盾打下伏笔,为日后“利用印度因素”、从另一个方向插手缅甸事务,阻击中国在东盟的布局,制造东盟国家与中国的矛盾,阻击东亚经济一体化“埋地雷”。
其险恶用心与在泰国操纵金融市场的意图如出一辙。从中国外交部的态度来看,北京必定否决无疑。
●日本经过“调整尝试”、重新开始两边“套现”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这一局面也是日本经过“调整尝试”、重新可以在“中美”间撑开活动空间的一个例证。
在这种背景下,在对北京“外交弹性系数”进行一系列测试之后,日本五年来,第一次可以不顾美国的脸色,在东亚与中国谈美国人“最担心的”东亚经济一体化、谈令华盛顿“最不爽的”中日经济合作的话题;
还可以在欧洲、拿欧盟对华军事解禁这种“以遏制北京为目的”的话题说事、刺激北京、恶心北京。显然,日本即为自己、也为美国、四处游说欧盟维持对华军事禁令,此事尽管重要,但“并非历史问题,主权问题”之类的原则问题。
●借“对中美通吃”的机会,伺机“挤进”中东事务“决策层”的野心,是一目了然
面对日本的两边“套现”,“中美”在顾及自己在中东、在全球布局的“不得已”下,还只能“同时”忍着。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安倍政府在布什宣布增兵伊拉克后,立刻表示支持,其欲借“对中美通吃”的机会,伺机“挤进”重要性直逼联合国安理会的“中东事务决策层”、迂回摆脱美国控制,“另类”成为政治大国的野心,是一目了然。
显然,对北京而言,美国是否打伊朗、是否打叙利亚,中国的态度一如在“黎以冲突”中,只要手中有巴基斯坦通道的畅通,大可以“超然面对”。俄罗斯也是如此。
●华盛顿的“上兵伐谋”也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罢,算是尝到了“班门弄斧”的滋味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首次明确中国核战略的“中国国防白皮书”的颁布,将F-22从美国本土调到冲绳的歼-10之“解密”,再加上北京对以色列总理的“冷遇”、并让其给“倾情演出核背景”的华盛顿带回“北京反对伊朗拥有核武器、却坚持和平解决伊核问题”之态度的背后,意图已经摆明,那就是:搞乱中东是在中东驻有重兵的美国之“当然权利”,北京就是想拉也拉不住;但是,在“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的良好愿望失败之后,为了中东尽快从混乱中走出来,如果需要打“代理人战争”的话,那么,“打与不打”也是中国的当然权利。到此为止,北京的强硬、俄罗斯的不妥协、欧盟两面三刀,无一不证明:华盛顿的“上兵伐谋”也好、“不战而屈人之兵”也罢,在委托以色列总理带到北京之后,在“孙子兵法”的故乡,算是尝到了“弄斧到班门”的滋●华盛顿已经发现,这套东西玩起来,不仅没有吓住北京,反而吓坏了
不仅如此,华盛顿已经发现,这套东西玩起来,不仅没有吓住北京,反而吓坏了东京、安倍政府一面借机欲插手中东事务、加入与美国分权的行列;一面更加积极地与中国谈东亚一体会事宜、挤兑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其姿态表明,更加起劲地进行两边下注的日本保守势力已经明白,跟着布什主义一条路走到黑,那是死路一条。显然,在“中俄欧”的全球战略支点--伊朗、巴基斯坦有可能遭受核打击的同时,美国的全球战略支点--日本,就那么安全?
"另一方面,根据我们的观察,种种迹象证明,华盛顿还“不顾廉耻”摔出一系列“下流手段”、四处恶心“中俄”,即:炸南美洲的中国石油目标、炸泰国的“新年”,美军亲自袭击伊朗驻伊拉克办事处,“别动队”袭击俄罗斯驻伊拉克使馆,炸菲律宾市场、等等,"


原来世界上所有的坏事都是美国人干的啊!!!
对这帮"评论员"的水平彻底无语了
建议你去看看 战争之王(尼古拉斯。凯奇主演)再来发表评论
老大谢谢了又看到了
多谢楼主分享!
建议二楼先学好政治再来看评论。
老大谢谢了又看到了
原帖由 咬鹅 于 2007-1-14 22:00 发表
"另一方面,根据我们的观察,种种迹象证明,华盛顿还“不顾廉耻”摔出一系列“下流手段”、四处恶心“中俄”,即:炸南美洲的中国石油目标、炸泰国的“新年”,美军亲自袭击伊朗驻伊拉克办事处,“别动队” ...

看来这么多就你还算清醒,东方评论就是一个白痴自慰垃圾评论
,就是这样一个垃圾评论竟然在中国还有那么一批不用大脑思考问题的笨蛋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