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26:18
阿来
    未来,作为正在生的历史,可以用文字和别的方式记录下来,比如,在各种博物馆中陈列实物,或者大量的数字式的音像材料。也许,到了不远的将来,我们甚至能把事件正在发生时的很多感觉都保存下来,比如触觉与气味之类,科学使我们相信这一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人类是喜欢回顾来路的.这条来路便是成为过去的历史。
    当我们回顾过去时.却发现只有几千年的文字记载。文字记载之前呢?生命与世界固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种历史未能通过某种记录方式进入人类的集体意识时。这个历史就是不存在的。自从人类有了记载与想像能力,就开始对我们意识建立之前就久远存在的历史进行想像与重建。最早的努力便是神话与宗教。《圣经》中有很多部分,就被认为是人类关于史前记忆的一种恢复。中国神话体系更加浪漫:从开天辟地到地理人文。没有这样一个似是面非的庞大体系的支撑,诗人屈原不会写出《天问》这样恢宏的由众多设问构成的诗章。我猜想,如果屈原是一个权力巨大的帝王,就会把这众多翩然而至的疑问铭刻于一面巨大的悬崖之上。秦始皇东巡泰山,就命人勒石留下永久的纪念。在那个时代人们的    i认知水平中,能够与天地同在的,除了从岩石中提炼出来的青铜,就是岩石本身了。
    巴比伦人则把一部法典镌刻在石头之上。
    当人类的科学意识逐渐强化,便从岩石中发现了更多过去的历史。于是,依赖岩石的实证和大胆的想像,人类逐步    ·;建立起关于生命起源,关于地球生成的数十亿年的历史。
    当人类考察自己的生命历史时,发现根本无法将其与地球的历史剥离开来,于是,科学家们便把眼光投向了一个更宏大的存在,开始追寻地球起源的秘密。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们不约而同都希望从岩石中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
    测定岩石年龄所用的方法是放射性测定法。
    放射性元素具有非常准确的衰变周期。放射性物质的原子会缓慢但持续稳定地一个一个转变为更稳定的元素。比如放射性碳,会逐步转化为氮。经过5730年,放射性碳会准确无误地失去一半的放射性物质。经过又一个5730年,其中的放射性物质又会减少一半。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所有的放射性元素全部转化。最早,放射性碳测定法广泛应用于对文物年代的鉴定。但地质学家们需要研究的年代却要漫长许多。因此必须寻求半衰期长到数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别的放射性物质。地质学家们常常用来测定岩石年龄的放射性元素是铀。铀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各个角落。每过22.5亿年,铀的同位素只会衰减四分之一。
    用这种方法测定出的一块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将近四十亿年。这块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发现于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
    当然,我们并不能以这块岩石来判定地球的年纪,因为地月球广大表面的任意一处都可能隐藏着比这块格陵兰石头更古老的岩石。更重要的问题是,地球在形成初期,从里到外都处于熔融的状态。要测定形成岩石以前的年代,就只能借助一些间接的方式来巧妙地回答这个问题:比如,依靠来自太阳系内的陨石来间接证明。目前得到的太阳系陨石的年龄为45亿-47亿年。一般来说,太阳系的成员的开成应该是同一时期,所以,地质学家们得出结论说,岩石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地球的年龄至少有46亿年。
    46亿年?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科学家们把这46亿年想像为12个月。这样的话,地球生成岩石硬壳是在2月。最早的生命体可能出现在4月。恐龙统治的全盛期应该是12月中旬。如果说人类真像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两百多万年前从类人猿开始进化,那么,这段历史只相当于从12月31日22时以后才开始。至于说到人类及其近亲的出现,就算我们很慷慨地为自己给出50000年时间,那也不过是这—年里的最后5分钟罢了。
    根据岩石的记录,地质学家们把整个地球的历史分成两个“元”:“隐生元”和“显生元”。
    隐生元时期:从最古老的岩石年代直到大约6亿年前的漫长岁月。这一时期留下来的岩石在地球表面通常出现在古山脉受到侵蚀因而暴露出内部岩芯的地方,或是地表出现很深裂谷之处,寻找起来颇费功夫。现在科学家们通常是用打石油钻井那种方祛,用特制的探管从地层深处抽取岩芯,一段段的岩芯连接起来,像树木年轮一样,真实地记录着丰富的地球演化信息。
    隐生元岩石中的化石是少数几种蓝绿藻及某些细菌群落,动物化石则主要是古代水母和多节蠕虫。就是这些化石佐证了科学家们的假想,生命来源于水。因为这些化石全部来自原始海洋。这些化石还告诉我们,早期的水中生命身上完全没有角质硬壳或者骨骼之类的硬质体,所以作为化石保留下来的机率便极其微小。
    到了显生元时期,化石告诉我们的东西便越来越多了。所有被发掘的化石差不多可以构成完整的生命进化谱系。
    化石很早就存在了,为什么只是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才具有了生命进化证据的意义?道理非常简单,在人类漫长的蒙昧时代,因为没有科学观念的统领,化石就仅仅是一些奇异的石头而已。在一些文化中,常把化石当成神物来供奉;有些文化则把化石当成具有神秘功效的药物使用。古老的中国医学就曾把脊椎动物化石称为“龙骨”,在医疗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当人类有了科学的信念,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并非上帝创造的奇迹,众多纷繁的生命线索都可以在时间深处上溯到一个相同的起源时,这些零碎杂乱化石碎片便拼贴成生命进化的动人画卷。
    科学家们把显生元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阶段。
    古生代从距今约6亿年前开始,那时,地球上陆地构成为四个大洲。地表十分荒凉,只是在靠近大海的地方开始出现一些原始的地衣。它们缺少从干燥的土壤中吸取水分与养料的根茎与脉管,所以只能生长在潮湿的低地。但在海水中,生命的戏剧上演得轰轰烈烈。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进化到单细胞生物,再进化到多细胞生物,一些生物体重达到好几公斤,这已经是单细胞生物的几十亿倍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叶虫。
    三叶虫有许多细长的腿,可以支撑其身体在海底的软泥上爬行。三叶虫还有像今天的鲎一样的壳,分节的身体可以方便地蜷缩成球形,使其可以防御来自外界的冲击。三叶虫在动物学分类上是节肢类动物。而当时人类所属的脊索门动物的祖先们还在黑暗的大海里四处漫游。这些祖先的形状是像一条蠕虫,还是像一颗海星,因为没有化石提供的证据,科学家们还不敢妄断。这是前寒武纪的生命图景。
    化石告诉我们:5亿—4亿年前的海洋仍然是三叶虫们的世界。但每星、蛤、珊瑚等登上了生命舞台。对我们最重要的是。海洋里进化出了原始鱼,即最初的脊椎动物。
    化石告诉我们:4亿—2亿年前,三叶虫等原始生物退出生命舞台,海洋里舶鱼变成了一种品种繁多的庞大家族。其中一些进化出了肺和鳍,其中一部分又进而变成了两栖动物。陆地上长出了森林,其中出没着众多体积庞大的昆虫。
    中生代最典型的生物当然是恐龙。它们统治了地球有1.5亿年之久。恐龙的故事也是化石告诉我们的。现在差不多在世界上任何一块大陆上,都发现了它们巨大的骨骼。大部分的恐龙化石来自于那些中生代沼泽。随着地球的沧海桑田的巨变,沼泽的淤泥变成了岩石。陷入其中的恐龙骨骸也便一同石化了。参观自贡盖在发掘现场上的博物馆,数十万年间岩层与恐龙化石同时累积给人一种深刻的震撼。最近,在美国还展出了一对正在搏斗中的恐龙化石。生物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对恐龙正在山下殊死搏斗时,被巨大的山体崩塌在瞬间掩埋。也是岩石的记录告诉我们,中生代晚期,我们曾在科幻电影中看见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一幕曾在地球上演,巨大浩劫的结果便是恐龙的灭绝。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天堂,最初的鸟类与哺乳动物也在这时出现。
    新生代的鸟类与哺乳动物由冷血进化为温血。这在生命进化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温血动物与冷血动物相比,可以在一定幅度内控制自己的体温。比如沙漠上的小蜥蝎,在强烈的阳光下,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片荫凉跑到另一片荫凉,否则几分钟内就会因阳光照射导致体温升高而死去。但温血动物却可以在同样条件下坚持几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生物进化的原则就是适应性,鸟类与哺乳动物进化为温血动物,使其能够适应更加多样的环境,迎接自然界更严酷的甄选。于是,在7千万年前,温血动物终于统治了世界。
    温血动物的新陈代谢速率加快,使身体像一台发动机一样产生连续不断的热能,加上皮毛,加上皮下脂肪层,可以耐受冷血动物无法生存的低温环境。但是,为了保持体内热能的连续产生,所有温血动物都需要以很高的频率不断进食,否则就会死于饥饿。而属于冷血动物的大蟒在一年里,只要饱餐一顿就可以生存下去了。
    故事进展到这里,我们知道,生命进化史上的一个奇迹:人,就要出现了。而人类近亲及人类的出现依然要岩石来告诉我们。阿来
    未来,作为正在生的历史,可以用文字和别的方式记录下来,比如,在各种博物馆中陈列实物,或者大量的数字式的音像材料。也许,到了不远的将来,我们甚至能把事件正在发生时的很多感觉都保存下来,比如触觉与气味之类,科学使我们相信这一切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人类是喜欢回顾来路的.这条来路便是成为过去的历史。
    当我们回顾过去时.却发现只有几千年的文字记载。文字记载之前呢?生命与世界固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但这种历史未能通过某种记录方式进入人类的集体意识时。这个历史就是不存在的。自从人类有了记载与想像能力,就开始对我们意识建立之前就久远存在的历史进行想像与重建。最早的努力便是神话与宗教。《圣经》中有很多部分,就被认为是人类关于史前记忆的一种恢复。中国神话体系更加浪漫:从开天辟地到地理人文。没有这样一个似是面非的庞大体系的支撑,诗人屈原不会写出《天问》这样恢宏的由众多设问构成的诗章。我猜想,如果屈原是一个权力巨大的帝王,就会把这众多翩然而至的疑问铭刻于一面巨大的悬崖之上。秦始皇东巡泰山,就命人勒石留下永久的纪念。在那个时代人们的    i认知水平中,能够与天地同在的,除了从岩石中提炼出来的青铜,就是岩石本身了。
    巴比伦人则把一部法典镌刻在石头之上。
    当人类的科学意识逐渐强化,便从岩石中发现了更多过去的历史。于是,依赖岩石的实证和大胆的想像,人类逐步    ·;建立起关于生命起源,关于地球生成的数十亿年的历史。
    当人类考察自己的生命历史时,发现根本无法将其与地球的历史剥离开来,于是,科学家们便把眼光投向了一个更宏大的存在,开始追寻地球起源的秘密。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地球的年龄到底有多大。科学家们不约而同都希望从岩石中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
    测定岩石年龄所用的方法是放射性测定法。
    放射性元素具有非常准确的衰变周期。放射性物质的原子会缓慢但持续稳定地一个一个转变为更稳定的元素。比如放射性碳,会逐步转化为氮。经过5730年,放射性碳会准确无误地失去一半的放射性物质。经过又一个5730年,其中的放射性物质又会减少一半。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所有的放射性元素全部转化。最早,放射性碳测定法广泛应用于对文物年代的鉴定。但地质学家们需要研究的年代却要漫长许多。因此必须寻求半衰期长到数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的别的放射性物质。地质学家们常常用来测定岩石年龄的放射性元素是铀。铀分布在地球表面的各个角落。每过22.5亿年,铀的同位素只会衰减四分之一。
    用这种方法测定出的一块最古老的岩石年龄将近四十亿年。这块地球上已知最老的岩石发现于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
    当然,我们并不能以这块岩石来判定地球的年纪,因为地月球广大表面的任意一处都可能隐藏着比这块格陵兰石头更古老的岩石。更重要的问题是,地球在形成初期,从里到外都处于熔融的状态。要测定形成岩石以前的年代,就只能借助一些间接的方式来巧妙地回答这个问题:比如,依靠来自太阳系内的陨石来间接证明。目前得到的太阳系陨石的年龄为45亿-47亿年。一般来说,太阳系的成员的开成应该是同一时期,所以,地质学家们得出结论说,岩石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地球的年龄至少有46亿年。
    46亿年?那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科学家们把这46亿年想像为12个月。这样的话,地球生成岩石硬壳是在2月。最早的生命体可能出现在4月。恐龙统治的全盛期应该是12月中旬。如果说人类真像大多数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两百多万年前从类人猿开始进化,那么,这段历史只相当于从12月31日22时以后才开始。至于说到人类及其近亲的出现,就算我们很慷慨地为自己给出50000年时间,那也不过是这—年里的最后5分钟罢了。
    根据岩石的记录,地质学家们把整个地球的历史分成两个“元”:“隐生元”和“显生元”。
    隐生元时期:从最古老的岩石年代直到大约6亿年前的漫长岁月。这一时期留下来的岩石在地球表面通常出现在古山脉受到侵蚀因而暴露出内部岩芯的地方,或是地表出现很深裂谷之处,寻找起来颇费功夫。现在科学家们通常是用打石油钻井那种方祛,用特制的探管从地层深处抽取岩芯,一段段的岩芯连接起来,像树木年轮一样,真实地记录着丰富的地球演化信息。
    隐生元岩石中的化石是少数几种蓝绿藻及某些细菌群落,动物化石则主要是古代水母和多节蠕虫。就是这些化石佐证了科学家们的假想,生命来源于水。因为这些化石全部来自原始海洋。这些化石还告诉我们,早期的水中生命身上完全没有角质硬壳或者骨骼之类的硬质体,所以作为化石保留下来的机率便极其微小。
    到了显生元时期,化石告诉我们的东西便越来越多了。所有被发掘的化石差不多可以构成完整的生命进化谱系。
    化石很早就存在了,为什么只是在现代科学体系中才具有了生命进化证据的意义?道理非常简单,在人类漫长的蒙昧时代,因为没有科学观念的统领,化石就仅仅是一些奇异的石头而已。在一些文化中,常把化石当成神物来供奉;有些文化则把化石当成具有神秘功效的药物使用。古老的中国医学就曾把脊椎动物化石称为“龙骨”,在医疗实践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当人类有了科学的信念,认为地球上的生命并非上帝创造的奇迹,众多纷繁的生命线索都可以在时间深处上溯到一个相同的起源时,这些零碎杂乱化石碎片便拼贴成生命进化的动人画卷。
    科学家们把显生元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阶段。
    古生代从距今约6亿年前开始,那时,地球上陆地构成为四个大洲。地表十分荒凉,只是在靠近大海的地方开始出现一些原始的地衣。它们缺少从干燥的土壤中吸取水分与养料的根茎与脉管,所以只能生长在潮湿的低地。但在海水中,生命的戏剧上演得轰轰烈烈。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进化到单细胞生物,再进化到多细胞生物,一些生物体重达到好几公斤,这已经是单细胞生物的几十亿倍了。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叶虫。
    三叶虫有许多细长的腿,可以支撑其身体在海底的软泥上爬行。三叶虫还有像今天的鲎一样的壳,分节的身体可以方便地蜷缩成球形,使其可以防御来自外界的冲击。三叶虫在动物学分类上是节肢类动物。而当时人类所属的脊索门动物的祖先们还在黑暗的大海里四处漫游。这些祖先的形状是像一条蠕虫,还是像一颗海星,因为没有化石提供的证据,科学家们还不敢妄断。这是前寒武纪的生命图景。
    化石告诉我们:5亿—4亿年前的海洋仍然是三叶虫们的世界。但每星、蛤、珊瑚等登上了生命舞台。对我们最重要的是。海洋里进化出了原始鱼,即最初的脊椎动物。
    化石告诉我们:4亿—2亿年前,三叶虫等原始生物退出生命舞台,海洋里舶鱼变成了一种品种繁多的庞大家族。其中一些进化出了肺和鳍,其中一部分又进而变成了两栖动物。陆地上长出了森林,其中出没着众多体积庞大的昆虫。
    中生代最典型的生物当然是恐龙。它们统治了地球有1.5亿年之久。恐龙的故事也是化石告诉我们的。现在差不多在世界上任何一块大陆上,都发现了它们巨大的骨骼。大部分的恐龙化石来自于那些中生代沼泽。随着地球的沧海桑田的巨变,沼泽的淤泥变成了岩石。陷入其中的恐龙骨骸也便一同石化了。参观自贡盖在发掘现场上的博物馆,数十万年间岩层与恐龙化石同时累积给人一种深刻的震撼。最近,在美国还展出了一对正在搏斗中的恐龙化石。生物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对恐龙正在山下殊死搏斗时,被巨大的山体崩塌在瞬间掩埋。也是岩石的记录告诉我们,中生代晚期,我们曾在科幻电影中看见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一幕曾在地球上演,巨大浩劫的结果便是恐龙的灭绝。
    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天堂,最初的鸟类与哺乳动物也在这时出现。
    新生代的鸟类与哺乳动物由冷血进化为温血。这在生命进化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温血动物与冷血动物相比,可以在一定幅度内控制自己的体温。比如沙漠上的小蜥蝎,在强烈的阳光下,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片荫凉跑到另一片荫凉,否则几分钟内就会因阳光照射导致体温升高而死去。但温血动物却可以在同样条件下坚持几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生物进化的原则就是适应性,鸟类与哺乳动物进化为温血动物,使其能够适应更加多样的环境,迎接自然界更严酷的甄选。于是,在7千万年前,温血动物终于统治了世界。
    温血动物的新陈代谢速率加快,使身体像一台发动机一样产生连续不断的热能,加上皮毛,加上皮下脂肪层,可以耐受冷血动物无法生存的低温环境。但是,为了保持体内热能的连续产生,所有温血动物都需要以很高的频率不断进食,否则就会死于饥饿。而属于冷血动物的大蟒在一年里,只要饱餐一顿就可以生存下去了。
    故事进展到这里,我们知道,生命进化史上的一个奇迹:人,就要出现了。而人类近亲及人类的出现依然要岩石来告诉我们。
阿来
    我们曾提到,为了更直观的把握,有科学家把地球历史当成一年的12个月来看。
    后来,又有科学家把地球这四五十亿年的时间,化成了钟面上更直观的12个小时,并把这种设置方法称为地球钟。这口钟上的一小时相当于三亿八千三百三十万年,每分钟相当于六百多万年。从哺乳动物中衍生出人类这一分支至今这三百多万年将近四百万年的漫长历史,在这只钟面上不到一分钟时间。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身处在自己的世界之中,很难对过于宏观的存在有真切的把握。最难真切把握的宏观,当然是宇宙无边无际之浩渺与时间无始无终之漫长。所以,科学家才设想出了以小喻大的地球钟。在这口钟面上,秒针的每一跳动相当于实际时间的一万多年。如此算来,人类创造出文字,记载自己历史的时间在地球产生至今的12个小时中,才不到半秒钟时间!
    人类衍生进化历史剩下那三十多秒钟,也是岩石告诉我们的。所以,至今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仍然有许多人类学家在孜孜不倦地寻找与发掘岩石的记录。
    最初,人类考古史上最大的发现是印尼爪哇和中国周口店发现的人类化石。这些人类化石的发现,把人类的进化史推进到一百多万年前。但是这个记录很快就被改写了。
    在岩石中发掘人类历史,做出最卓越成就的,是由一个名叫李基的科学家家庭。在考古人类学界,这个家族被称为“幸运的李基家族”。1959年,人类学家李基的妻子玛丽·李基在坦桑尼亚靠近东非大裂谷的火山灰沉积而成的岩石中发现了一个古猿的头盖骨化石。经测定,这些火山灰的历史达一百八十万年。于是,人类起源的历史被大大提前。
    两年后,李基的长子乔纳森发现了更多处于更高进化阶段的猿人化石。
    1972年,李基的次子李察率领一个化石搜寻队,在肯尼亚发掘到了一些猿人头盖骨碎片,经测定距今有两百多万年。
    1975年,玛丽·李基在坦桑尼亚发掘出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猿人牙齿与颔骨的化石,经测定,这些猿人活动于地球的时间在三百七十五万年前,使古人类学向着历史深处又大大前进了一步。李基一家的这些发现惊动了人类学界与地质学界。他们在利特里的发掘现场成为科学界与新闻界参观考察的热点。1976年夏季的一天,三位访问者互相投掷干象粪消磨黄昏无聊的时间,当古生物学家希尔伏下身子躲避打击时,突然在一层暴露的火山灰沉积岩中发现了动物的足迹。人们进一步仔细探查发现了更多凝结在火山灰沉积岩中哺乳动物脚印化石。两年以后,加入李基考古队伍的地球化学家艾贝尔在同一地区发现了人类足迹!
    岩层在发掘中像书页一样被层层打开。大多数时候,这些书页都是一片空白,并不包藏科学家们所期望的信息。但是,这一次,当火山灰沉积岩上覆盖的泥土和包藏着另外一些时间密码的岩层被揭开,两串平行延伸了约二十七米的人类足迹出现在人们眼前!这片火山灰沉积岩的年代约为三百四十万至三百八十万年前。长期以来,科学家仅靠一些残存骨骼化石,很难对这些人类祖先的生活与进化程度作出一个清晰的估价。比如,长期以来,科学界对于人类祖先是否在制造石器之前和脑容量增大之前,就已进化为两足动物存在很大的争议,这次发现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在长达数年的发掘过程中,除了人类足迹之外,仅在其十六个发掘场地中的一处,就发掘出一万八千多个足迹,据统计这些足迹是十七个科的众多动物留在火山灰上的。利特里那串人类足迹告诉给我们很多骨骼化石不可能告诉我们的东西。那两串平行的五十四个足迹告诉我们,当时是在一场小雨之后,三个人便从喷发不久的火山下走过,于是,脚迹便留在了厚厚的火山灰里。科学家们普遍认为,乍看起来像是两个人的足迹其实是三个人留下的。那串大的脚印其实是两个人留下的双重脚印。一个约有五英尺高的人走在前面,另一个矮半英尺的人相跟着前进,后面这个人努力把脚踩在前一个人的脚印里(在雨后的火山灰里有防滑的作用),而另外的那一行脚印是一个孩子留下的。于是,人们想像,这是一男一女与一个孩子留下的脚印。当然,我们不能说那就是——个三口之家留在历史深处的印迹,因为那时应该不存在今天的家庭概念。
    因为这些重大发现,人类学家们的眼光转向了在过去认为最不可能发现文明进化遗存的非洲。1974年,美国人类学家约翰森在靠近东非大裂谷的埃塞俄比亚的奥摩河谷,找到了一具差不多完整的人类化石。这具化石距今三百余万年,属于一位年约二十岁的年轻女性。在人类化石编号目录上,一点也看不出这具化石的特殊之处:AL288-1。但在科学家们口中,她却有一个鲜活美丽的名字:露西。而且,在很多时候,露西已经成为支系庞杂的人类祖先的一个最为后人所接受的形象代表。有点像是《圣经》创世纪故事中伊甸园中的夏娃一样,只不过,这个化石的夏娃不再是金发碧眼的白种美女,而是一个并不漂亮的黑女人。
    因为时间与空间的关系,人类所能发现有关自身进化的化石数量并不能清晰地构成一个没有缺环的链条,即使是从亲爱的黑皮肤的露西那里开始,我们也并不能确实地知道,她确确实实就是地球上所有这些不同肤色的人们的共同的直系祖先。化石链条上的缺环是如此之多,使我们无法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关于人类进化的完整谱系,但在阶段意义上,从化石的记录的基本信息,我们知道不同的进化阶段,人类文明曾达到怎样的状况。
    还是那个“幸运的李基家族”的成员,在他们发现古老猿人化石的山谷中,发现了一百七十五万年前的石头工具。
    在中国,差不多同一地点发现的北京猿人与山顶洞人化石,更大的研究价值体现在从化石附近发现的更多的被猎杀的动物骨骸和篝火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所有这些东西加起来,借助想像能力与推断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在脑海中复原出原始人的生活图景,知道他们用燧石取火,用石器猎杀野兽,用骨针连缀兽皮制成衣服。
    人工取火是文明出现的标志;使用石制工具也是文明出现的标志;衣服除了御寒的功能之外,还在人群中培养出某种身体的禁忌与羞耻感。
    人类进化到这样一种程度时,文明就要呼唤艺术与文字出场了。
    艺术与文字出现的证据,考古人类学家通常也是从岩石的记录中去寻找。
    1879年夏季的一天,业余考古学家马塞里诺在一个叫艾塔米拉的洞穴里挖掘,希望有点意外的收获。比起专业工作者来,业余爱好者的工作似乎更为轻松。马塞里诺前往发掘现场时还带上了九岁的女儿玛莉。当他在洞穴的泥土中细心挖掘的时候,从洞穴深处传来了玛莉的尖叫声:“快来!牛!爸爸,牛!”
    从洞外射来的朦胧光线巾,洞穴顶部确实有些模糊的图案,马塞里诺高举起手里的便携式提灯,于是,一片用大胆的褐、红、黄、黑等绘成的牛群出现在眼前。这些隐秘的画面颇有现代绘画中狂放不羁的风韵,但却实实在在是史前一些无名画师的作品。这群史前野牛共有17头,各自只有不同的动态,其中的一头身上还扎着一根史前人掷出的长矛。与这群野牛相伴的还有一只野猪、一匹马、一头鹿和一只狼。后来,马塞里诺又在洞穴深处发现了更多史前人绘制的动物图案。画上的那些动物,很多已经绝了种,相伴着同一地点发掘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工制品,他认为这些动人的绘画是一万多年前的史前人类绘制的。
    但是,当他把这项成果提交到在里斯本召开的一次考古学界会议上时,专业人士们坚持认为,原始人的智慧不可能比猴子高出多少,所以,不可能绘制出这种风格粗犷奔放、充满生命活力的作品。更有甚者,很多人怀疑这是马塞里诺为了沽名钓誉而设置的一场骗局。直到1902年,布鲁衣神甫来到艾塔米拉洞穴,从中发现了动物骨骼的化石,有些化石上还刻有与洞顶壁画相似的动物图案,马塞里诺发现的真实性才被证实。但是,这位发现者已经在1888年抑郁死去。
    据人类学家们说。这些美妙的史前美术作品能保存下来,是因为那些无名画家并不像今天的艺术家总要把自己的作品最大限度地公之于众,而是将其刻画在隐秘险绝的地方。因为这些壁画当中包含了最初的有关自然崇拜的宗教感情,那些洞穴可能就是原始人的宗教圣殿。另外一些人类学家则认为,艾塔米拉这样的洞穴还可能是原始人类的狩猎技艺课堂,那些壁画可能是传授狩猎知识的生动图解。两种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也都包含了文明发源时一些最初的要素:由自然崇拜而产生神秘的宗教感,以及经验的交流和对征服对象的认识与记载。
    记载的方式最初是画,然后,才是从图画演变的文字。这种从具象的图画到抽象的文字的演变过程,不论是古巴比伦还是古代中国都有鲜明的体现。那些古代的君王,都愿意把文字刻写在石头或者是类似的材质上,以期像其统治一样万年不变。
    文明的进化,越往后,便牵涉到越复杂的层面,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当文字出现,文字又从石头上向着别的材料转移,比如甲骨,比如青铜,比如纸和绢,一个完备的文明便出现了。一个有着自己明晰历史记忆的族群使出现了。
    一个大写的人字便从此矗立在天地之间。
    但是,即使如此,今天,我们还是会把一些特别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字深深地镌刻在石头之上。在岩石上记录,是人类一种伟大高尚的爱好,也是生命深处一种深远的遗传。
今天看旧书时看到了,希望大家喜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