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协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9:12:58
所谓《双十协定》,也就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为结束内战与分裂局面,以建立人心所向的民主政权而共同发表的一个会谈纪要。

在这个“会谈纪要”出笼之前,抗日战争刚好结束,影响中国走向和平进程的外部因素已减少,存在于国共两党之间的隐藏矛盾开始浮现出来。在东北、华北及中原部分地区,国共两党军队相继展开大幅度的城市管辖权与战略物资接收工作。那时,苏联已把在东北地区缴获的原日军轻兵器及部分(有限的部分,大部分设备被苏军掠夺而去)战略物资转交给由林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国民党则从美国政府那里得到了军事援助。美国海空军开展大行动,彻夜运送国民革命军前往华北、东北地区,两党军队在部分地区对政权的控制展开了零星的冲突。

还在1945年8月,取得战略主动权的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商讨和平建国问题。这是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提出的建议,蒋介石出于自己政治与军事目的的需要,采纳了这建议。期间,斯大林也致电毛泽东,劝其去重庆会谈。于是,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飞至重庆,代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展开七次会谈。毛泽东是有备而来(见《毛泽东选集》<四>:《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谈的通知》P1098)。在召开会议期间,两党不约而同地表示将在谈判期间实行临时停火。

谈判中,毛泽东不同意蒋介石提出的共产党军队纳入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统一指挥。毛坚持认为抗日根据地拥有自己的独立主权,不过原则上同意交出分布在海南、湖北、浙江、河南一带共13个根据地交给国民党接收。同时,为两党间意识形态的联姻,特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口号,目的以淡化两党之间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蒋介石的态度是,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即为共产党所占有的延安革命根据地保持不变外,其他地区一律收回。毛回拒这一要求,但表示以后会对军队减员,并许诺在建立真正的民主政府后会交出军队。

谈判历经43天的时间,双方于10月10日在重庆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翌日,毛泽东在王若飞与张治中陪同下飞返延安,周恩来则留在重庆继续谈判。

《双十协定》原则上肯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在结束训政、实施宪政框架下,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一部新宪法。

针对《双十协定》构筑出的未来中国蓝图,“中国民主同盟”于一星期后,也就是10月16日,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十项政治主张。在这之前几天,10月12日,中国民主同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闭幕,通过《政治报告》等文件。其十项主张是:

1.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3.举行国民大会,制颁宪法,产生政府。

4.保障人民享受一切自由权利。

5.立即无条件释放汉奸以外的一切政治犯,废止特务制度。

6.军队国家化,军人不得干政。

7.积极振兴经济。

8.外交上独立自主,与各国平等相处。

9.内政上肃清贪污,提高效能。

10. 废除党化教育,保障学术研究的绝对自由。

受此影响,“民主建国会”也于12月16日在重庆成立,黄炎培任主席。成员基本上是民族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上海同时成立了“民主促进会”,马叙伦、周建人、赵朴初等人到会。宗旨是:“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

全国政治形势一片良好,老百姓仿佛看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如期在重庆召开,蒋介石致开幕词。参加此次会议的各党派代表共有38人。其中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民盟9人,青年党5人,无党派人士9人。会议对改组政府,施政纲领、军队、国民大会、宪法草案等五项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会议最终决议如下:


1.改组国府,容纳各党派人士。

2.军队归属国家,实行军党分治、军民分立。

3.5月5日召开国大,旧代表1200名有效,另增加850名新代表。

4.审议修改《五五宪法》,赋予人民自由民主权利,采用国会制和“三权分立”政体。

5.基本接受中共和平建国纲领。

(国民党允诺释放廖承志和叶挺。)


这是《双十协定》的作用,但它也只是纸上锦花。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在重庆召开。全会从根本上否决了一月份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有关协议。全会提出5项“宪法修改原则”:

1.制定宪法应以建国大纲为最基本依据。

2.国民大会应为有形之组织,用集中开会方式,行使建国大纲所规定的职权。

3.立法院对行政院不应有同意权及不信任权,行政院亦不应有提请解散法院之权。

4.监察院不应有同意权。

5.省无须制定省宪。

如此一来,政治协商会议所确立的国会制、内阁制、省自治制全遭否定。结果如人所料。因为《双十协定》没有从实质上解决两党之间的核心矛盾,也未能改变中国分裂的格局。此后,第三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知识分子期望两党成立联合政府的幻想终于沦为泡沫。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5月4日在重庆成立的“九三学社”。“学社”脱胎于抗战后期,由文教、科技界人士组成。眼见国共和谈无望,《双十协定》泡汤,“学社”于国难当头之刻,发表了针对国民党政府的8项声明:

1.促进民主政治的实现,争取人民的基本权力。

2.反对属于党派或私人的武力,根绝内战。

3.肃清贪污,反对官僚政治。

4.从速完成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5.发展民生经济,反对官僚买办资本和私人资本。

6.学术思想绝对自由,根绝党化教育及思想统治。

7.普及国民教育。

8.加强同盟国家团结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


学社的8项声明与《双十协定》精神相吻合。如果《双十协定》能够落实,中国一定会挤进世界强国之列。只是可惜了,可惜那是一种假想。因为任何一个政党,不管是国*还是共*,都不会放弃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原则。放弃党对军队的控制,放弃军队对政治的干预,担心从此失去一个已统治在手的世界。

《双十协定》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昙花。中国如想挤进世界强国之列,首要条件是要有民主政治的保障。自从1903年5月,邹容撰写《革命军》小册子,便意味着中国首份“人权宣言”诞生了。《双十协定》肯定了人权的意义。《新华日报》很早就撰文说:“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不结束党治,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交给人民。”(见:1945年1月28日《新华日报》和1945年9月27日《新华日报》社论。)所谓《双十协定》,也就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为结束内战与分裂局面,以建立人心所向的民主政权而共同发表的一个会谈纪要。

在这个“会谈纪要”出笼之前,抗日战争刚好结束,影响中国走向和平进程的外部因素已减少,存在于国共两党之间的隐藏矛盾开始浮现出来。在东北、华北及中原部分地区,国共两党军队相继展开大幅度的城市管辖权与战略物资接收工作。那时,苏联已把在东北地区缴获的原日军轻兵器及部分(有限的部分,大部分设备被苏军掠夺而去)战略物资转交给由林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国民党则从美国政府那里得到了军事援助。美国海空军开展大行动,彻夜运送国民革命军前往华北、东北地区,两党军队在部分地区对政权的控制展开了零星的冲突。

还在1945年8月,取得战略主动权的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前往重庆商讨和平建国问题。这是国民政府文官长吴鼎昌提出的建议,蒋介石出于自己政治与军事目的的需要,采纳了这建议。期间,斯大林也致电毛泽东,劝其去重庆会谈。于是,8月28日,毛泽东与周恩来、王若飞在美国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飞至重庆,代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展开七次会谈。毛泽东是有备而来(见《毛泽东选集》<四>:《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谈的通知》P1098)。在召开会议期间,两党不约而同地表示将在谈判期间实行临时停火。

谈判中,毛泽东不同意蒋介石提出的共产党军队纳入由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统一指挥。毛坚持认为抗日根据地拥有自己的独立主权,不过原则上同意交出分布在海南、湖北、浙江、河南一带共13个根据地交给国民党接收。同时,为两党间意识形态的联姻,特别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口号,目的以淡化两党之间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蒋介石的态度是,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即为共产党所占有的延安革命根据地保持不变外,其他地区一律收回。毛回拒这一要求,但表示以后会对军队减员,并许诺在建立真正的民主政府后会交出军队。

谈判历经43天的时间,双方于10月10日在重庆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翌日,毛泽东在王若飞与张治中陪同下飞返延安,周恩来则留在重庆继续谈判。

《双十协定》原则上肯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双方同意以对话方式解决一切争端。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在结束训政、实施宪政框架下,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对国民大会及其他问题进行商讨后再作决定,制定一部新宪法。

针对《双十协定》构筑出的未来中国蓝图,“中国民主同盟”于一星期后,也就是10月16日,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十项政治主张。在这之前几天,10月12日,中国民主同盟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闭幕,通过《政治报告》等文件。其十项主张是:

1.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3.举行国民大会,制颁宪法,产生政府。

4.保障人民享受一切自由权利。

5.立即无条件释放汉奸以外的一切政治犯,废止特务制度。

6.军队国家化,军人不得干政。

7.积极振兴经济。

8.外交上独立自主,与各国平等相处。

9.内政上肃清贪污,提高效能。

10. 废除党化教育,保障学术研究的绝对自由。

受此影响,“民主建国会”也于12月16日在重庆成立,黄炎培任主席。成员基本上是民族工商业者和知识分子。上海同时成立了“民主促进会”,马叙伦、周建人、赵朴初等人到会。宗旨是:“发扬民主精神,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

全国政治形势一片良好,老百姓仿佛看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如期在重庆召开,蒋介石致开幕词。参加此次会议的各党派代表共有38人。其中国民党8人,共产党7人,民盟9人,青年党5人,无党派人士9人。会议对改组政府,施政纲领、军队、国民大会、宪法草案等五项内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会议最终决议如下:


1.改组国府,容纳各党派人士。

2.军队归属国家,实行军党分治、军民分立。

3.5月5日召开国大,旧代表1200名有效,另增加850名新代表。

4.审议修改《五五宪法》,赋予人民自由民主权利,采用国会制和“三权分立”政体。

5.基本接受中共和平建国纲领。

(国民党允诺释放廖承志和叶挺。)


这是《双十协定》的作用,但它也只是纸上锦花。1946年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在重庆召开。全会从根本上否决了一月份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所通过的有关协议。全会提出5项“宪法修改原则”:

1.制定宪法应以建国大纲为最基本依据。

2.国民大会应为有形之组织,用集中开会方式,行使建国大纲所规定的职权。

3.立法院对行政院不应有同意权及不信任权,行政院亦不应有提请解散法院之权。

4.监察院不应有同意权。

5.省无须制定省宪。

如此一来,政治协商会议所确立的国会制、内阁制、省自治制全遭否定。结果如人所料。因为《双十协定》没有从实质上解决两党之间的核心矛盾,也未能改变中国分裂的格局。此后,第三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知识分子期望两党成立联合政府的幻想终于沦为泡沫。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1946年5月4日在重庆成立的“九三学社”。“学社”脱胎于抗战后期,由文教、科技界人士组成。眼见国共和谈无望,《双十协定》泡汤,“学社”于国难当头之刻,发表了针对国民党政府的8项声明:

1.促进民主政治的实现,争取人民的基本权力。

2.反对属于党派或私人的武力,根绝内战。

3.肃清贪污,反对官僚政治。

4.从速完成国家工业化、农业现代化。

5.发展民生经济,反对官僚买办资本和私人资本。

6.学术思想绝对自由,根绝党化教育及思想统治。

7.普及国民教育。

8.加强同盟国家团结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


学社的8项声明与《双十协定》精神相吻合。如果《双十协定》能够落实,中国一定会挤进世界强国之列。只是可惜了,可惜那是一种假想。因为任何一个政党,不管是国*还是共*,都不会放弃一个政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的原则。放弃党对军队的控制,放弃军队对政治的干预,担心从此失去一个已统治在手的世界。

《双十协定》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朵昙花。中国如想挤进世界强国之列,首要条件是要有民主政治的保障。自从1903年5月,邹容撰写《革命军》小册子,便意味着中国首份“人权宣言”诞生了。《双十协定》肯定了人权的意义。《新华日报》很早就撰文说:“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而努力,所要的自然是真货,不是代用品。把一党专政化一下妆,当做民主的代用品,方法虽然巧妙,然而和人民的愿望相去十万八千里。”“不结束党治,不实行人民普选,如何能实现民主?把人民的权利交给人民。”(见:1945年1月28日《新华日报》和1945年9月27日《新华日报》社论。)

本来也许是一个机会.
多好的机会啊!
都是垃圾苏联在后面搞鬼
刚好相反,是美国搞的鬼.

老蒋有了美国人撑腰,信心膨胀.如果老蒋知道自己的下场,也许还能老实点.

或者反过来说,老蒋本来就没资格和老毛斗,但是45年没人看的出这一点.
所以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哟~
不象某个叫香什么大什么滴家伙.
嘎嘎~;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