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伪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9:33:58
运用现代技术条件对抗现代空中打击的法宝——军事伪装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多场局部战争,,高技术、精确制导武器应用越来越广泛,经过西方新闻媒体的别有用心的渲染,在我军内部,甚至某些高级军官当中出现了“唯高技术武器制胜论”、“空中打击决定论”的观点。给高科技武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致部分中下层官兵失去了和掌握高科技武器的强大敌人战斗的勇气,表现出“恐高”、“唯高”,认为只有掌握了高科技武器,才能打赢现代战争,认为全天候、全方位、大射程、高强度的空中精确打击就能决定战争胜负,而武器装备不如敌人只能被动挨打。对高科技兵器的畏惧,大大动摇了部队的士气,助长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身未战,心先败”。所以普及高科技兵器知识,在清醒认识我军优势和不足的同时,研究如何运用现有技术条件对抗现代空中袭击是当前军事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军事伪装正是研究如何利用“低成本”、“低技术”抗击现代空中打击的法宝。本文就简要介绍一下如何“土技术”、“笨方法”来进行军事伪装,降低现代空中打击的破坏。军事伪装包含很多内容,大体分为防光电侦查、防雷达侦查、防制导、示假术。

防光电侦查

要想防空中打击,就得先防侦查,如果敌人发现不了你,那么精确制导武器打得再准,也找不到目标。而光电侦查是侦查手段中的重头戏。光电侦查是使用光电技术器材进行的侦查。从光电设备的角度看,任何目标都是处在一定的背景下,而光电侦查就是利用目标与背景外形、颜色、辐射与背景的差异来识别出所需要的特定目标。而目标与背景差异越明显就越容易被发现。光电侦查又分为光学侦查、红外线侦察。光学侦查是利用目标与背景反射光的差异进行的。光学侦查的器材与手段包括利用目视侦查的目视、瞄准镜、望远镜等,利用月光、星光增强图像,使人眼能够在夜暗条件下也能够看清目标的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利用照相机、摄像器材的照相侦察、电视侦察等,通过测量分析目标所辐射出的红外线,而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的红外侦查,主/被动红外夜视仪、红外照相等。而载体平台则是多种多样,下至人员、车辆,上至卫星、飞机都可携带安装光电侦查人员或设备。
防光电侦查进行的伪装就是以各种技术措施来消除、减少、模拟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差异,使目标“融合”于背景之中。 而防光电侦查的手段主要有遮蔽技术、融合技术以及相应的战术。下面就介绍一下在高科技战争条件下,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军事目标,应如何利用相应的技术、战术手段、措施防备光电侦查。“伪装”是手段,目的是“融合”。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为了防备美军的空中打击而把坦克埋在沙子里,这使得美空军十分挠头,但是一个美国飞行员偶然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在黄昏时分,当这位飞行员驾机返航时,从热成仪里发现在沙漠里有许多温度很低的点,试着攻击,发现这就是美国空军想找的而又找不到的伊拉克装甲坦克车辆。原因就在于,坦克装甲车辆由于全身都是钢铁,与沙子相比,温度升得快,降得也快,当黄昏时,温度下降,钢铁制成的坦克装甲车辆温度下降的要比沙子更快,于是乎,在热成像仪里观察,沙漠里就出现了温度较低的区域,这就是伊拉克人买在沙子里的坦克车。所以,美国人总是在黄昏时分出动装配热象仪的战斗机、攻击机对伊拉克埋在沙子里的装甲部队狂轰滥炸,从而极大的削弱了伊拉克陆军的实力,为以后100小时地面战一面倒的胜利打下了基础。由此,可看出“融合”的重要性。

对人员的伪装
人员聚在一起,会形成很大的目标。所以在战区等危险地域,在保证指挥控制的情况下,人员应尽可能的分散。而整合在重要系统内的人员,比如防空导弹、雷达、待机军团等内的人员,必须严格限制其行动,保养装备、休息、准备食物,甚至大小便都需要严格控制。以免无组织的活动暴露整个系统。
单个、少量人员的伪装效果,取决于如何选择适当的背景并加以正确利用。人员的活动与待机区域应尽可能的选择天然遮障形成的不通视区,选择斑驳复杂的背景,着装颜色应与背景的相融合,必要时可着伪装衣、伪装斗篷,遮盖伪装毯、伪装网。在积雪背景下可用白色布料、塑料薄膜、床单等披在身上,而在丛林地带则需要适应当地植被的迷彩着装、斗篷。而钢盔造型独特,容易被敌识别,所以应改变其外形,遮蔽金属反光,消除阴影。可用制式钢盔网,也可用迷彩布,迷彩凯夫拉、迷彩尼龙编制钢盔罩,也可在钢盔上编插草木枝叶,改变钢盔外形。对于身体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胳膊等,可用专用擦脸油彩涂抹,适应当地环境,对于武器可能反光的部分可以涂上迷彩,缠上布条。
人员的活动与机动路线应充分利用敌光学侦查盲区。应避免进入到与自身伪装不符的地区活动,应尽可能挑选适应的环境活动,在战场上运动尽可能采用小姿态前进,采用跃进、匍匐,低身的方法。当占领阵地时,应用杂草、树枝等当地背景材料迅速伪装阵地,自己肩部、头部,武器装备,器材弹药等。夜间行动时,要防备敌人使用夜视器材,应使用防止自身红外辐射的布料制作的战斗服,斗篷。夜间禁止吸烟、火光、灯光,使用手电筒时,应使用黑布罩上。除了使用以上装备器材以及相应的战术以外,部队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详尽防侦查措施,条例,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部队的暴露。

技术兵器与车辆的伪装
各种车辆、火炮、坦克、导弹等技术兵器与车辆,是敌人侦查的重要目标。一辆车或者一件技术兵器伪装不好,可能会导致一支部队的暴露,引来猛烈的打击,甚至会导致整个作战计划企图的暴露。所以,必须对车辆、技术兵器采用各种严密的隐蔽措施。
对车辆伪装,除了要隐蔽车身形状以外,还要考虑消除车身阴影,噪音,闪光,要也别注意可能暴露的车辙。闪光可在20公里以外观察到,挡风玻璃、车灯、车窗、反光镜、车身的金属光泽斗会造成闪光,甚至闪光能通过伪装网细小的空隙而被敌人观察到,所以,必须采用专用的手段予以消除。坦克装甲车辆的噪音可在15公里以外辨明。车身阴影也是空中侦察,卫星照相识别车辆、技术兵器的重要特征,可以搭建倾斜伪装网消除阴影,也可将车辆停在更大物体的阴影范围内,也可通过变形,歪曲改变车辆的阴影形状,将车底,轮胎表面涂上白色或者浅灰色,可以减轻底架阴影,也可通过涂抹反阴影迷彩,与车体外形产生的阴影融合来消除阴影。而卫星照相对线状目标最敏感,通过分析车辙痕迹,甚至可以判断出部队的位置、性质、规模。所以在部队行动时,应尽可能沿着篱笆、耕地条陇,地物的天然线条行进,所有车辆进尽可能沿用统一车辙,以免暴露部队规模、数量。对于暴露地段的车辙,应派遣专门车辆、人员进行扫除,可以在尾车辆后面托拽树枝,也可研究专用的扫除设备,比如,研制专门的牵引式扫除设备,可拖拽在坦克,卡车后面扫除车辙。
对火炮、导弹等技术兵器的伪装,要尽可能的分散,在适宜的地区选择多个发射阵地、待机地域、补给地域,以便于机动。各地域应尽量选择有天然遮蔽物复杂的地形上。利用地形地物,是用制式,简便器材,构筑阵地。通往发射阵地的道路不应有断绝成死路。在海湾战争就有这样的情况,在美国飞行员一旦找不到目标后,往往把炸弹投在断绝死路的尽头,往往能够打到什么目标。所以,应把通往阵地的道路延长到现有道路、居民地或者假阵地上,或者部署在道路附近。一旦射击任务完成之后,则应该机动转移。对于拥有炮侦的先进军队,火炮在某一阵地从持续射击不应超过3分钟,而对于固定掩体而言,火炮、导弹射击火药气体吹出的锥形痕迹也应该加以掩盖。
相对于车辆、技术兵器而言,飞机的伪装更难一些。在地面上停放的飞机逝最为脆弱的,飞机停放选择的余地比较小。对于弱势空军来说,应尽可能的利用高速公路起降等分散飞机停放位置。在机场跑道两边整齐排放的飞机及容易被发现遭致打击。所以尽可能不规则的分散停放。停放的位置还应适于维护、挂弹、加油、充气、充电,也要能方便的进出滑行道、跑道。应大力加强战场建设,建造坚固地下机库中,地下机库更容易避免侦查。在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空军在战争中的损失不大的原因就在于少部分飞机转入伊朗,而大部分400余架飞机藏在隐蔽的地下机库中。而在一线机场的直升机,强击机,应大量使用迷彩涂装,设立阴影伪装网破坏改变地面投影。

如何对付卫星、侦察飞机的侦察
对于卫星或者飞机的照相侦查来说,受云雾雨雪以及黑夜等天候的影响比较大。可使得照相侦察的分辨率利用率大大下降。由于照相侦察不能直接提供目标性质、位置、真伪等直接可用信息,照片还需要传输回地面进行分析判读,这需要很长时间,所以照相侦察时效性较差,对机动目标难以有效跟踪,情报滞后,所以使用机动手段可大大降低卫星照相侦察的效果。91年美军在伊拉克,从卫星侦察到目标,到发送目标情报给相应的打击部队,整整需要4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人一直难以摧毁飞毛腿导弹发射系统的原因,只好派遣大量战斗机进行游猎巡航和空中待机,这不但牵制了美军的实力,还使得美军在敌上空滞留时间过长,如果有有效的防空手段,可大大增加攻击机会。
应该建立一套卫星、侦查飞机预警——通报系统。按照固定轨道运行的卫星经过某一地域的时间是固定的。建立地面观测站,统计、监测敌对国卫星运行轨道,计算经过某地的时间。并通报该地部队,在卫星经过的时段,该部队应该暂停工作,分散隐蔽。这套系统还可和空中预警系统相连,当空中预警系统发现侦查飞机后,应通报给卫星、侦察飞机预警——通报系统,通报给相关部队提前做好隐蔽工作,防止敌侦查。这套系统,不但可在战时起到重大作用,在平时对某些重要目标的建设,隐秘的军事行动都可借助这一系统完善保密工作。

防雷达侦查

雷达侦查与光电侦查相比,作用距离远,搜索范围大,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可靠的工作,所以在今天的战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雷达侦查也是有其局限性所在。比如: 雷达不能够清晰的逼真地显示目标;雷达分辨目标受波长的限制;雷达与光电系统一样易受地形地物的遮挡形成不通视区域;雷达易受干扰欺骗。根据雷达侦查的局限性,我们可采取许多办法进行防雷达伪装。

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防雷达伪装
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反雷达伪装,它包括利用地形和气象条件隐蔽目标。这是进行反雷达伪装时首先需要的考虑的办法。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伪装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效果也往往更好。
在战场上使用的侦查雷达,往往在10厘米波长以下,与长波雷达相比体积小,分辨力高,但是不能只能直线传播,穿透力有限。所以,借助地形地貌隐蔽完全可以对付目前现有的战场侦查雷达。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山脊、丘陵,高于地面的房屋、围墙、堤坝、草堆都可对战场侦查雷达形成有效的遮蔽,在后方形成不通视区。隐藏在不通视区域的兵力,兵器,建筑等军事目标,完全可以躲避战场侦查雷达的监视。越是复杂,起伏的地貌,雷达不通视区域的就越多,越大,地面部队就越容易找到隐蔽的地区。南联盟第三军团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下,损失不大。而相对于科索沃较为单一的中东地区,伊拉克地面部队损失惨重,这不能不说跟科索沃地区的复杂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复杂的地形地貌跟以往一样,能够大大的削弱空中打击的力度。现代反空袭,必须懂得如何利用地形地貌。
不通视区域的范围大小与雷达所在位置(距离、高度),遮蔽物的高度、大小等有很大关系。确定雷达观察得不通视区域,可以利用地形图、沙盘以及航空照片等。标定不通视区域的方法有很多,斜面面积计算定法是其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地形立体模型图也可以足够快速的得出不通视区域的大约范围。利用空中摄影也能够得到地形及其可用来隐蔽的雷达不通视区域。信息化时代,我们应在数字地图数据库的的基础上,设计计算雷达不通视区域的算法,并建立数据库。部队可通过此数据库方便的获得,各处地域的雷达不通视区域的范围、面积,以便于部署隐蔽部队。
森林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遮障,不但能够躲避光学侦查,一样能够躲避雷达侦查。其隐蔽目标的能力与树木的种类、高度、密度、季节等因素有关。当树木枝叶密集,树冠相连,树林中水分大。如果藏在树林的深处,雷达是很难发现的。实践表明。当100平米有20-25颗树木时,目标与树林边缘的距离,夏天应为20-25米,冬天应为30-35米。当每平米有35-40棵树木时,针叶林目标距树林边缘为10-15米即可有效隐蔽,阔叶林,夏天为10-12米,冬天为25-35米。由于可见,树木越密集,枝叶越繁茂,水分越充足,隐蔽的效果就越好。
往往的,正对雷达的反斜面、河谷、沟壑往往是雷达不通视区域,其区域的大小与范围与侦查雷达所处的高度有关,雷达举生越高,不通视区域的面积就越小,预警机雷达举升高,而且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侦查,大大降低了侦查死角。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两山间较低的河谷或者茂密的森林比较有利。
气象对雷达也有很大的影响。波长越短,影响就越大。所以利用云、雾、雨、雪都是水的颗粒,对电磁波、红外线等具有吸收和散射的作用。水滴微粒的半径越大,浓度越大,对电磁波和红外辐射的衰减就越严重,如对于工作波长3厘米雷达,大气能使其最大探测距离缩短10-15%,能见度为150米的浓雾,最大探测距离要缩短35-40%,每小时4毫米的中雨,可缩短60-65%。对于工作在波长更短的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线(波长0.2-1.5微米)探测设备,小雨、小雪、小雾就可以使起工作距离降低20%,中雨、中雪、中雾可降低70%,大雨、大雪、大雾几乎无法工作。对于中远红外(波长1.5-1000微米),空气特别潮湿,并存在小水珠,比如大雨过后或者黎明时分,大风沙,沙尘暴可以使其工作距离下降60-70%.利用恶劣天气进行军事行动,可提高隐蔽性,大大降低敌高科技武器的优势。
所以,部队机动时尽可能的利用夜暗、不良气候进行,尽可能利用复杂林木覆盖的道路、地形,在没有遮蔽的暴露地段可采取人工遮障的措施,也可动员民用车辆,安装三角反射体,模拟军队运动,迷惑敌人,使其造成误判。必要时,可实施人工降雨掩护部队机动、进攻。运用现代技术条件对抗现代空中打击的法宝——军事伪装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多场局部战争,,高技术、精确制导武器应用越来越广泛,经过西方新闻媒体的别有用心的渲染,在我军内部,甚至某些高级军官当中出现了“唯高技术武器制胜论”、“空中打击决定论”的观点。给高科技武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致部分中下层官兵失去了和掌握高科技武器的强大敌人战斗的勇气,表现出“恐高”、“唯高”,认为只有掌握了高科技武器,才能打赢现代战争,认为全天候、全方位、大射程、高强度的空中精确打击就能决定战争胜负,而武器装备不如敌人只能被动挨打。对高科技兵器的畏惧,大大动摇了部队的士气,助长了悲观失望的情绪,导致“身未战,心先败”。所以普及高科技兵器知识,在清醒认识我军优势和不足的同时,研究如何运用现有技术条件对抗现代空中袭击是当前军事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而军事伪装正是研究如何利用“低成本”、“低技术”抗击现代空中打击的法宝。本文就简要介绍一下如何“土技术”、“笨方法”来进行军事伪装,降低现代空中打击的破坏。军事伪装包含很多内容,大体分为防光电侦查、防雷达侦查、防制导、示假术。

防光电侦查

要想防空中打击,就得先防侦查,如果敌人发现不了你,那么精确制导武器打得再准,也找不到目标。而光电侦查是侦查手段中的重头戏。光电侦查是使用光电技术器材进行的侦查。从光电设备的角度看,任何目标都是处在一定的背景下,而光电侦查就是利用目标与背景外形、颜色、辐射与背景的差异来识别出所需要的特定目标。而目标与背景差异越明显就越容易被发现。光电侦查又分为光学侦查、红外线侦察。光学侦查是利用目标与背景反射光的差异进行的。光学侦查的器材与手段包括利用目视侦查的目视、瞄准镜、望远镜等,利用月光、星光增强图像,使人眼能够在夜暗条件下也能够看清目标的微光夜视仪、微光电视,利用照相机、摄像器材的照相侦察、电视侦察等,通过测量分析目标所辐射出的红外线,而对目标进行探测识别的红外侦查,主/被动红外夜视仪、红外照相等。而载体平台则是多种多样,下至人员、车辆,上至卫星、飞机都可携带安装光电侦查人员或设备。
防光电侦查进行的伪装就是以各种技术措施来消除、减少、模拟目标与背景之间的差异,使目标“融合”于背景之中。 而防光电侦查的手段主要有遮蔽技术、融合技术以及相应的战术。下面就介绍一下在高科技战争条件下,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军事目标,应如何利用相应的技术、战术手段、措施防备光电侦查。“伪装”是手段,目的是“融合”。91年海湾战争中,伊拉克为了防备美军的空中打击而把坦克埋在沙子里,这使得美空军十分挠头,但是一个美国飞行员偶然的解决了这一难题。在黄昏时分,当这位飞行员驾机返航时,从热成仪里发现在沙漠里有许多温度很低的点,试着攻击,发现这就是美国空军想找的而又找不到的伊拉克装甲坦克车辆。原因就在于,坦克装甲车辆由于全身都是钢铁,与沙子相比,温度升得快,降得也快,当黄昏时,温度下降,钢铁制成的坦克装甲车辆温度下降的要比沙子更快,于是乎,在热成像仪里观察,沙漠里就出现了温度较低的区域,这就是伊拉克人买在沙子里的坦克车。所以,美国人总是在黄昏时分出动装配热象仪的战斗机、攻击机对伊拉克埋在沙子里的装甲部队狂轰滥炸,从而极大的削弱了伊拉克陆军的实力,为以后100小时地面战一面倒的胜利打下了基础。由此,可看出“融合”的重要性。

对人员的伪装
人员聚在一起,会形成很大的目标。所以在战区等危险地域,在保证指挥控制的情况下,人员应尽可能的分散。而整合在重要系统内的人员,比如防空导弹、雷达、待机军团等内的人员,必须严格限制其行动,保养装备、休息、准备食物,甚至大小便都需要严格控制。以免无组织的活动暴露整个系统。
单个、少量人员的伪装效果,取决于如何选择适当的背景并加以正确利用。人员的活动与待机区域应尽可能的选择天然遮障形成的不通视区,选择斑驳复杂的背景,着装颜色应与背景的相融合,必要时可着伪装衣、伪装斗篷,遮盖伪装毯、伪装网。在积雪背景下可用白色布料、塑料薄膜、床单等披在身上,而在丛林地带则需要适应当地植被的迷彩着装、斗篷。而钢盔造型独特,容易被敌识别,所以应改变其外形,遮蔽金属反光,消除阴影。可用制式钢盔网,也可用迷彩布,迷彩凯夫拉、迷彩尼龙编制钢盔罩,也可在钢盔上编插草木枝叶,改变钢盔外形。对于身体暴露部位,如面部、手、胳膊等,可用专用擦脸油彩涂抹,适应当地环境,对于武器可能反光的部分可以涂上迷彩,缠上布条。
人员的活动与机动路线应充分利用敌光学侦查盲区。应避免进入到与自身伪装不符的地区活动,应尽可能挑选适应的环境活动,在战场上运动尽可能采用小姿态前进,采用跃进、匍匐,低身的方法。当占领阵地时,应用杂草、树枝等当地背景材料迅速伪装阵地,自己肩部、头部,武器装备,器材弹药等。夜间行动时,要防备敌人使用夜视器材,应使用防止自身红外辐射的布料制作的战斗服,斗篷。夜间禁止吸烟、火光、灯光,使用手电筒时,应使用黑布罩上。除了使用以上装备器材以及相应的战术以外,部队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详尽防侦查措施,条例,并严格执行。只有这样,才能防止部队的暴露。

技术兵器与车辆的伪装
各种车辆、火炮、坦克、导弹等技术兵器与车辆,是敌人侦查的重要目标。一辆车或者一件技术兵器伪装不好,可能会导致一支部队的暴露,引来猛烈的打击,甚至会导致整个作战计划企图的暴露。所以,必须对车辆、技术兵器采用各种严密的隐蔽措施。
对车辆伪装,除了要隐蔽车身形状以外,还要考虑消除车身阴影,噪音,闪光,要也别注意可能暴露的车辙。闪光可在20公里以外观察到,挡风玻璃、车灯、车窗、反光镜、车身的金属光泽斗会造成闪光,甚至闪光能通过伪装网细小的空隙而被敌人观察到,所以,必须采用专用的手段予以消除。坦克装甲车辆的噪音可在15公里以外辨明。车身阴影也是空中侦察,卫星照相识别车辆、技术兵器的重要特征,可以搭建倾斜伪装网消除阴影,也可将车辆停在更大物体的阴影范围内,也可通过变形,歪曲改变车辆的阴影形状,将车底,轮胎表面涂上白色或者浅灰色,可以减轻底架阴影,也可通过涂抹反阴影迷彩,与车体外形产生的阴影融合来消除阴影。而卫星照相对线状目标最敏感,通过分析车辙痕迹,甚至可以判断出部队的位置、性质、规模。所以在部队行动时,应尽可能沿着篱笆、耕地条陇,地物的天然线条行进,所有车辆进尽可能沿用统一车辙,以免暴露部队规模、数量。对于暴露地段的车辙,应派遣专门车辆、人员进行扫除,可以在尾车辆后面托拽树枝,也可研究专用的扫除设备,比如,研制专门的牵引式扫除设备,可拖拽在坦克,卡车后面扫除车辙。
对火炮、导弹等技术兵器的伪装,要尽可能的分散,在适宜的地区选择多个发射阵地、待机地域、补给地域,以便于机动。各地域应尽量选择有天然遮蔽物复杂的地形上。利用地形地物,是用制式,简便器材,构筑阵地。通往发射阵地的道路不应有断绝成死路。在海湾战争就有这样的情况,在美国飞行员一旦找不到目标后,往往把炸弹投在断绝死路的尽头,往往能够打到什么目标。所以,应把通往阵地的道路延长到现有道路、居民地或者假阵地上,或者部署在道路附近。一旦射击任务完成之后,则应该机动转移。对于拥有炮侦的先进军队,火炮在某一阵地从持续射击不应超过3分钟,而对于固定掩体而言,火炮、导弹射击火药气体吹出的锥形痕迹也应该加以掩盖。
相对于车辆、技术兵器而言,飞机的伪装更难一些。在地面上停放的飞机逝最为脆弱的,飞机停放选择的余地比较小。对于弱势空军来说,应尽可能的利用高速公路起降等分散飞机停放位置。在机场跑道两边整齐排放的飞机及容易被发现遭致打击。所以尽可能不规则的分散停放。停放的位置还应适于维护、挂弹、加油、充气、充电,也要能方便的进出滑行道、跑道。应大力加强战场建设,建造坚固地下机库中,地下机库更容易避免侦查。在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空军在战争中的损失不大的原因就在于少部分飞机转入伊朗,而大部分400余架飞机藏在隐蔽的地下机库中。而在一线机场的直升机,强击机,应大量使用迷彩涂装,设立阴影伪装网破坏改变地面投影。

如何对付卫星、侦察飞机的侦察
对于卫星或者飞机的照相侦查来说,受云雾雨雪以及黑夜等天候的影响比较大。可使得照相侦察的分辨率利用率大大下降。由于照相侦察不能直接提供目标性质、位置、真伪等直接可用信息,照片还需要传输回地面进行分析判读,这需要很长时间,所以照相侦察时效性较差,对机动目标难以有效跟踪,情报滞后,所以使用机动手段可大大降低卫星照相侦察的效果。91年美军在伊拉克,从卫星侦察到目标,到发送目标情报给相应的打击部队,整整需要4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人一直难以摧毁飞毛腿导弹发射系统的原因,只好派遣大量战斗机进行游猎巡航和空中待机,这不但牵制了美军的实力,还使得美军在敌上空滞留时间过长,如果有有效的防空手段,可大大增加攻击机会。
应该建立一套卫星、侦查飞机预警——通报系统。按照固定轨道运行的卫星经过某一地域的时间是固定的。建立地面观测站,统计、监测敌对国卫星运行轨道,计算经过某地的时间。并通报该地部队,在卫星经过的时段,该部队应该暂停工作,分散隐蔽。这套系统还可和空中预警系统相连,当空中预警系统发现侦查飞机后,应通报给卫星、侦察飞机预警——通报系统,通报给相关部队提前做好隐蔽工作,防止敌侦查。这套系统,不但可在战时起到重大作用,在平时对某些重要目标的建设,隐秘的军事行动都可借助这一系统完善保密工作。

防雷达侦查

雷达侦查与光电侦查相比,作用距离远,搜索范围大,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能在复杂的气候条件下可靠的工作,所以在今天的战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雷达侦查也是有其局限性所在。比如: 雷达不能够清晰的逼真地显示目标;雷达分辨目标受波长的限制;雷达与光电系统一样易受地形地物的遮挡形成不通视区域;雷达易受干扰欺骗。根据雷达侦查的局限性,我们可采取许多办法进行防雷达伪装。

利用自然条件进行防雷达伪装
利用自然条件进行反雷达伪装,它包括利用地形和气象条件隐蔽目标。这是进行反雷达伪装时首先需要的考虑的办法。利用自然条件进行伪装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效果也往往更好。
在战场上使用的侦查雷达,往往在10厘米波长以下,与长波雷达相比体积小,分辨力高,但是不能只能直线传播,穿透力有限。所以,借助地形地貌隐蔽完全可以对付目前现有的战场侦查雷达。地面上高低起伏的山脊、丘陵,高于地面的房屋、围墙、堤坝、草堆都可对战场侦查雷达形成有效的遮蔽,在后方形成不通视区。隐藏在不通视区域的兵力,兵器,建筑等军事目标,完全可以躲避战场侦查雷达的监视。越是复杂,起伏的地貌,雷达不通视区域的就越多,越大,地面部队就越容易找到隐蔽的地区。南联盟第三军团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下,损失不大。而相对于科索沃较为单一的中东地区,伊拉克地面部队损失惨重,这不能不说跟科索沃地区的复杂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复杂的地形地貌跟以往一样,能够大大的削弱空中打击的力度。现代反空袭,必须懂得如何利用地形地貌。
不通视区域的范围大小与雷达所在位置(距离、高度),遮蔽物的高度、大小等有很大关系。确定雷达观察得不通视区域,可以利用地形图、沙盘以及航空照片等。标定不通视区域的方法有很多,斜面面积计算定法是其中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利用地形立体模型图也可以足够快速的得出不通视区域的大约范围。利用空中摄影也能够得到地形及其可用来隐蔽的雷达不通视区域。信息化时代,我们应在数字地图数据库的的基础上,设计计算雷达不通视区域的算法,并建立数据库。部队可通过此数据库方便的获得,各处地域的雷达不通视区域的范围、面积,以便于部署隐蔽部队。
森林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遮障,不但能够躲避光学侦查,一样能够躲避雷达侦查。其隐蔽目标的能力与树木的种类、高度、密度、季节等因素有关。当树木枝叶密集,树冠相连,树林中水分大。如果藏在树林的深处,雷达是很难发现的。实践表明。当100平米有20-25颗树木时,目标与树林边缘的距离,夏天应为20-25米,冬天应为30-35米。当每平米有35-40棵树木时,针叶林目标距树林边缘为10-15米即可有效隐蔽,阔叶林,夏天为10-12米,冬天为25-35米。由于可见,树木越密集,枝叶越繁茂,水分越充足,隐蔽的效果就越好。
往往的,正对雷达的反斜面、河谷、沟壑往往是雷达不通视区域,其区域的大小与范围与侦查雷达所处的高度有关,雷达举生越高,不通视区域的面积就越小,预警机雷达举升高,而且可以从多角度进行侦查,大大降低了侦查死角。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两山间较低的河谷或者茂密的森林比较有利。
气象对雷达也有很大的影响。波长越短,影响就越大。所以利用云、雾、雨、雪都是水的颗粒,对电磁波、红外线等具有吸收和散射的作用。水滴微粒的半径越大,浓度越大,对电磁波和红外辐射的衰减就越严重,如对于工作波长3厘米雷达,大气能使其最大探测距离缩短10-15%,能见度为150米的浓雾,最大探测距离要缩短35-40%,每小时4毫米的中雨,可缩短60-65%。对于工作在波长更短的紫外线、可见光、近红外线(波长0.2-1.5微米)探测设备,小雨、小雪、小雾就可以使起工作距离降低20%,中雨、中雪、中雾可降低70%,大雨、大雪、大雾几乎无法工作。对于中远红外(波长1.5-1000微米),空气特别潮湿,并存在小水珠,比如大雨过后或者黎明时分,大风沙,沙尘暴可以使其工作距离下降60-70%.利用恶劣天气进行军事行动,可提高隐蔽性,大大降低敌高科技武器的优势。
所以,部队机动时尽可能的利用夜暗、不良气候进行,尽可能利用复杂林木覆盖的道路、地形,在没有遮蔽的暴露地段可采取人工遮障的措施,也可动员民用车辆,安装三角反射体,模拟军队运动,迷惑敌人,使其造成误判。必要时,可实施人工降雨掩护部队机动、进攻。
设置防雷达干扰遮障
防雷达干扰遮障就是通过利用可强烈反射雷达波的反射体构置称遮障,由于电磁波的强烈反射,在雷达屏幕上造成强烈干扰光斑。主要器材有角反射体、龙伯透镜、偶极子反射体等。
三角反射器是一种无源干扰器材,他的基本单元是两块或者三块相互垂直的金属导体反射面构成的。三角反射器能把雷达波沿着入射方向反射回去。三角反射器的尺寸很小,但是可在雷达接收机屏幕上形成强烈的回波光斑。一个40厘米的三角反射器的回波光斑相当于一辆主战坦克。三角反射器对于侧向、背向的电波不起作用,单个的三角反射器二次辐射方向覆盖角度有限。所以通常用的三角反射器常常用4 个或者8 个组合而成。
沿着道路两侧,利用角反射体构置线形干扰遮障,在道路上运动的部队,可防备地面或者空中雷达侦查。在道路上,将三角反射器架设在道路两边,道路每一边的角反射器之间的距离不应超过雷达的方位分辨力的二倍,道路两边的距离不应超过雷达的方位分辨力。这样这条道路在雷达屏幕上将看到一条强烈的光带,而表示道路上运动的车辆的光斑将掩盖在强烈的光斑之下,而掩盖了部队的运动。
而也可用角反射体构置面干扰遮障,可隐蔽部署在面积不大地区的军队集结和机动。与线形干扰遮障一样,将角散射体构置成平面型,之间的间隔不超过雷达的方位分辨力,可有效的掩盖着一区域内部队的活动。也可通过使用锚系浮标上安装角反射体,在水面上购置面干扰遮障,以隐蔽桥梁、渡口、码头、堤坝等水上建筑。以现代战斗机机载雷达的波段大都在3厘米波长以,3厘米波空中雷达所能发现河流最小宽度60-100米。所以,在水面宽度大于60米时,为了避免空中侦察就需要设置面状干扰遮障了。无论是面状干扰遮障,还是线形干扰遮障都必须大范围的使用才会形成隐蔽的效果,否则强烈的雷达回波反倒会暴露目标。
龙伯透镜可以把各种大角度入射电磁波平行的发射回去的广角全向性反射器,他与三角反射体相比,可产生较大的雷达截面和具有较宽的二次辐射方向覆盖角。制约他大量装备的问题在于成本和制造工艺过于复杂。所以,龙伯透镜更多的使用在昂贵的地方。比如,模拟大型飞机的无人机等。而偶极子反射体主要是金属箔条,通常用轻金属箔或者镀有轻金属的玻璃丝、尼龙丝制成。主要用于短时间对雷达进行压制或干扰。金属箔条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一定空域(宽数公里,长数十公里)大量的投撒,形成干扰走廊,掩护机群的通过,这样形成一条强烈的反射带,反射带产生的强烈干扰信号,足以掩盖掩护目标的反射信号。从而防止机群被敌雷达跟踪识别。另一种是飞机或舰船遭到敌雷达跟踪瞄准时自卫而投放的单个箔条捆,模拟自身反射信号,用于干扰雷达,造成跟踪误差,使导弹偏离目标。
这些干扰遮障器材,不但可用于,当然也可用于掩盖进攻企图,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盟军在登陆前曾在强攻方向上大量使用装有三角反射器的小艇和气球,使得这些小艇看雷达屏幕上来看好像许多大型军舰。在小艇周围,他们又投放了大量的金属箔条,仿佛好像大批的护航飞机,这些措施成功的把部分德军牵制在登陆点以东的布伦方向。保障了诺曼底登陆的成功。1968年苏联侵入捷克,曾使用气溶胶干扰物构成“空中走廊”,掩护了侵入捷克苏军的大规模空中军事调动,致使北约雷达网未能发现这一行动。所以,我们不但要会利用雷达干扰器材对付雷达侦查,还要学会如何识破敌人利用雷达干扰遮障掩盖其进攻企图。

设置防雷达隔绝遮障
防雷达隔绝遮障可以在遮障器材后方形成雷达的不通视区域,或者改变雷达的回波方向。从而隐蔽部队活动,防止被地面雷达、空中雷达侦察所发现。这种隔绝遮障材料主要分两类制式的防雷达伪装网和就便材料(比如树枝、芦苇、稻草、秸秆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么将遮障与周围环境的融合起来,要么大范围的使用遮障材料,否则明显的孤立的不能与环境完美融合的隔绝遮障反倒会暴露目标。
利用就便材料设置隔绝遮障的办法主要有:将剪断的树枝直接竖在地面上,将遮障材料编插在遮障骨架上,将编织成片的就便材料固定在骨架上。高度5米的新鲜树枝(最好是针叶树,叶子尽可能保留,尽可能的保持材料的水分)在地面上排成两行,株与株相距1.5-2米,两行相距1.5米,这种遮障可对付0.8-3厘米波段的雷达的侦查。波长越短,雷达的分辨力就越好,但是穿透能力却下降。用上述简易材料做成的隔绝遮障,对付毫米波效果非常好,但是当波长越大时,遮障的厚度就变得很大,最终这种办法就很难采用了。对付10厘米波段的雷达,人工隔绝遮障的厚度很大,需要极大的工作量,实际上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借助自然条件进行隐蔽。但是反过来说,波长越长,雷达分辨力就越差,越不容易发现人员,小型车辆等小目标。也就越容易进行伪装。这些“土办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战场建设,打一场人民防空战役,可大大削弱敌人空中打击的破坏。
而选择、搭设防雷达伪装网(雷达伪装网是对地面目标实施反雷达的伪装最常用的器材之一,不仅可以减少隐蔽目标的雷达截面,还能歪曲目标外形,消除其阴影,使伪装的目标与背景融合起来)除了要巧妙的结合所处环境以外,还必须了解军事设施,技术兵器反射雷达波的特性,以便对某些大平面加强伪装,避免产生强烈的镜面反射,或多次反射而暴露目标。对于某些重要的大型兵器而言,应该综合运用干扰遮障与隔绝遮障。构建隔绝遮障,以对付分辨力高、而穿透性差的3厘米波段以下的雷达,同时靠近隔绝遮障根据地形构置面状或线装角反射器,来对付3厘米以上穿透能力强,而分辨差的雷达。这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应该在部队中建立起一套制度,平时邀请专家对军官、士官加以培训,战时指导士兵完成。
虽然今天有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可方便快捷的确定自己的所在的方位。但是GPS信号极容易被干扰,所以进行空中侦查或者轰炸时,往往要利用地面上明显标志作为地标。以便于修正自己方位。这是每一个飞行员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实际上,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地形匹配系统也是借用这一原理。所以,利用人工方法改变雷法标志物,可大大增加敌人困惑。在二次大战中德军也曾使用过安装了三角反射器的浮标,改变了英美夜间轰炸机队的用作地标的柏林城外湖岸的轮廓,大大降低了英美空军轰炸柏林的精度。许多炸弹扔在了城外。美军使用战斧导弹利用无线电测高器测量海岸线、河流、山脉的海拔等作为雷达地标,我们是否能够在这上面做一些文章呢?
防制导伪装术

如果一旦被发现,遭到了敌人精确打击,就需要采用相应的防制导伪装,使敌人精确制导武器,变为“不制导”、“非精确”武器。
空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但是采用的制导方式总是有限的那么几种。滑翔制导炸弹,火箭助推炸弹所经常使用的激光制导,卫星GPS制导。导弹所经常使用的红外制导,红外成像制导、电视制导等等。而红外制导,红外成像制导,可通过水幕,或者热烟幕遮蔽降低或者改变目标红外特征,从而使红外制导,红外成像制导失去作用。而电视制导,无线电制导可通过烟幕遮蔽、风沙扬尘来进行遮蔽。而激光制导则由于激光在风雨,烟幕,沙尘,水幕中受到衰减而失去作用。而GPS制导,雷达制导则会由于电磁干扰而失去作用。所以,固定建筑、部队集结地等重要目标也像应舰船一样,建立起一套廉价的自动化的软对抗系统来降低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率。早在越南战场就曾出现过运用烟雾、水幕对付激光制导。当时美空军使用激光制导炸弹攻击了越南许多重要的桥梁和地面目标,但在轰炸越南富安发电厂时,由于越军施放了烟雾,竟使得美军投放的数十枚激光制导炸弹无一命中发电厂关键位置,供电仍能照常进行。美国对利比亚空袭中,美空军开始计划用FB-111轰炸机投放激光制导炸弹,由于目标区有大量浓烟,而无法使用激光制导武器,只好改用普通炸弹对烟雾笼罩地区进行盲目的轰炸,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海湾战争中,由于伊拉克军队点燃了许多油井,某些地区浓烟滚滚,美军飞行员发现不了目标,无法发射红外制导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只得冒险带弹飞回机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烟雾、扬沙、水幕都可对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影响,“精确制导”变成“不精确”、“不制导”,甚至无法使用。烟雾、扬沙、水幕对付制导武器效果显著,是防制导伪装最有效的手段。关键问题是合理、适时地使用它们,必须能够在精确制导武器载体到达最佳的发射距离或者精确制导武器发射的瞬间,烟雾、沙尘、水幕迅速释放,并快速的形成足够浓度,才能有效的对付制导武器。如果施放的错过施放时间,产生烟尘的时间不足,风向不对,掩盖不了目标,即使产生大量的烟雾、沙尘、水幕也是无效的,所以加强研究、做好周密计划、加强训练,增加使用经验是必要的。
对于固定建筑目标防制导伪装,可以当发动固定建筑目标周围的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区间人防,在统一的号令下,在各自的发烟点释放烟雾,比如燃烧轮胎、点燃沥青等等。对于高价值的固定目标和部队集结地,而应该研制专用的发烟火箭弹、牵引式或者车载式的扬尘机、烟幕产生机、水幕机、激光感应器、和GPS干扰器等伪装器材。建立烟雾、沙尘、水幕自动施放系统。所谓自动施放系统,就是设置综合告警装置并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施放装置相连。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将是计算机控制系统,这个控制系统将和预警系统或者布置在重要目标外围的硬杀伤防御系统(比如高炮,导弹)的预警指挥系统相连。告警系统应与战区预警系统相连,并可接受激光感应器的信息。当预警系统报告或者激光感应器侦测出目标受到激光束的瞄准,马上启动点火施放装置,迅速的形成有足够浓度的遮蔽。这种方法甚至可以抵御隐形飞机投掷的激光制导炸弹,即使没有受到预警系统的报告。但是激光感应器却可感应出激光的照射,可迅速发射烟雾火箭,将目标笼罩在烟雾中。
还应在目标周围设置雷达干扰器,在高空气球、遥控飞艇上悬挂GPS干扰器(这是为了避免采用卫星GPS制导的精确制导武器在面向卫星方向上,也就是上方做天线增益,防止干扰)。如果希望将精确制武器的命中率降低到1%的话,遮蔽范围的边长应该是目标边长的10倍以上,也就是面积的100倍,比如某一目标长400米,宽300米,那么烟幕,烟尘作用范围应该是长4公里,宽3公里。烟幕、扬尘需要完全遮蔽目标,而且每一次系统启动之后,都要变换烟尘烟幕的作用位置和形状,也就是说,每一次目标在烟幕作用区内的位置都是不断变换的,让人很难估计具体位置。固定建筑目标和部队集结地采用这种软对抗系统,可防御绝大多数精确制导武器。只有巡航导弹、弹道导弹的惯导不受外部影响,但是会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积累误差,从而影响精度。而巡航导弹战斗部威力有限,不超过454公斤,没有经过加固,不能钻地。对加固过的防御掩体等硬目标的杀伤力不足。

示假术

伪装战术技术按方式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上面谈到的“隐真术”,另一类就是我们将要谈到的“示假术”。示假术古已有之,历来被历代兵家所重视。虚设大旆以示主帅,虚设旌旗以示精兵,悬羊击鼓,扬尘示众,减灶增兵,减兵增灶都是迷惑敌人的欺骗敌人的手段。战争史几乎就是一场欺骗史。
以往军队的战场生存,主要依靠隐蔽和防护,利用黑夜、不良气候,复杂地形来“遁形”、“藏身”,但是,在高科技侦查系统面前,要想完全的藏住,变得越来越难。高科技侦查探测设备能够在各种天候、气象条件下,获取目标信息,而侦查——打击一体化,将情报获取,目标识别,火力控制连为一体,一旦被发现,就可能在短时间内遭受灭顶打击,缺乏空中保护的部队在战场上的生存面临空前的挑战。既然不可能不完全不被发现,那么,我们就暴露更多的目标让他打,故意暴露一些假目标或者不重要的目标,将敌人的注意力、火力吸引到这些目标和行动上来,从而保护重要目标,提高部队的生存能力。在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第三军团就是靠着各种骗术而生存下来,在北约优势空军78天的狂轰滥炸中,总共才损失了13辆坦克、6辆运兵车、3门火炮,7门高射炮和10几辆汽车,令整个世界大跌眼镜。
示假是一种高费效比的措施。战争尤其是高技术战争,纯粹是烧钱的玩意儿。用廉价的假目标,吸引敌人大量火力可以以小的代价换取敌人大的消耗,是一种经济的作战手段。弱国队与强国的空中打击,可以将速决战变成持久战,从而使战略态势向着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一个法制的制式假坦克6000美元,而一辆先进的主战坦克为250-400万美元,如果3个假坦克能够保存一辆真坦克,费效比为100:1。我们可以使用充气泡沫塑料制成各种武器装备。为了避免敌人使用符合侦查将其识破,可以在表面刷上金属漆,欺骗毫米波雷达,内置或者在周围布置三角反射体,模拟雷达回波,可在在发动机位置放置火炉,欺骗红外探测。也可使用大量伪装网,假目标装作不小心露出的模样被敌人发现,也可使用空置的伪装网引诱敌人攻击。可以发动群众,利用民间加工力量,利用胶合板、木板、纸壳等其他就便材料在专家指导下大量生产假目标。
在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修复机场跑道上用油漆画出弹坑,有效的迷惑了多国部队。对于某些固定的重要建筑,比如桥梁、机场跑道采取仿造破坏假象,比如对于已经修复的桥梁,我们可以用迷彩将桥板、栏杆、桥脚图成暗色斑点,仿造被破坏的形状和痕迹,桥脚水面上应设置破碎桥板、支柱,加强桥梁破坏的视觉效果。严格控制部队使用桥梁的时间,避免卫星和侦察飞机侦察。也可使用安装角反射器的浮标,在桥梁水面附近与桥梁拍成一排,模拟桥梁,迷惑敌人雷达侦查。
示假术不是一层不变的。真的可以变成假的,假的也可变成真的,真真假假不可辨,让敌人摸不到头脑,才是伪装术的更高境界。我军在金门炮战期间,层建立过多个假阵地,经常利用真炮在假阵地向敌人射击,然后迅速转移阵地,引诱敌人开火。二战太平战争期间,美军判断在某一区域应该有日军一个油料基地,可是在这一区域去仅仅有日军的一个机场,机场上摆满了许多制作拙劣的假飞机,让人一看就穿,有一次一架美军飞机找不到目标后,胡乱扔炸弹,结果把炸弹误扔到假机场上,结果却腾起了滚滚浓烟,原来这就是日军的油料基地。

我们应该怎么办

在许多人眼中,军事伪装不过是遮遮掩掩、东躲西藏,用树叶扎个防空圈,敌机来了就卧倒,根本不懂得在高科技战争中军事伪装的重要性。在信息化战争中,部队只有掌握了“打”、“藏”、“走”,才能更好的生存下去,赢得战争的胜利。必须在部队中建立普遍的伪装意识,认识到,没有伪装,不懂得“藏”,在未来战争中就只有死亡。上到指挥部的指挥员下到作战战士都必须建立起强烈的伪装意识,必须落实到实处,渗透到平时训练当中。必须建立起既懂伪装技术,又懂战术谋略的专业人才队伍。可以在高炮学院,工程兵学院开设相关课程,可对轮训将领军官灌输伪装意识。在工程兵、防空部队中建立专门的队伍。必须研制装备相应的高技术伪装器材,虽然未装技术大都是属于“土办法”、“低技术”,但是运用高技术研制的相应装备却可大大提高的伪装效果。必须和人民群众、地方政府相结合,形成全民伪装,全民防空的局面,伪装技术中许多器材设备生产工艺要求不高都可在民间工厂,甚至手工作坊生产,比如三角反射体。而且许多伪装行动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比如对固定建筑物的区间人防,对于编制雷达遮障都可动员人民群众的力量。
介绍得很详细,如果图文并茂就更好了。发图才是硬道理。
人疯阿人疯。。。。。。。。。。。。。
支持原创:)
又是这么长..........:L :L
原创不容易!配图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