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印度在透支自己的大国地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3:54:04
像印度这么个不痛不痒的国家,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3,工业落后,唯一值得自豪的就是个软件业~但像印度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仅仅靠个软件业经济就能飞黄腾达了?严重怀疑...国防工业也落后世界一大截,连个主战坦克也要进口,这种国家居然也好意思把自己看成是中国的对手,真是厚颜无耻~~~~像印度这么个不痛不痒的国家,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3,工业落后,唯一值得自豪的就是个软件业~但像印度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仅仅靠个软件业经济就能飞黄腾达了?严重怀疑...国防工业也落后世界一大截,连个主战坦克也要进口,这种国家居然也好意思把自己看成是中国的对手,真是厚颜无耻~~~~
印度YY,就随它去,我们自己可别妄自菲薄
遗憾的是,什么印度超过中国的言论看到太多了。
印度的金融系统比中国好得对,对外来资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阿三的金融系统比中国好不假,但基础设施很落后,像电力,公路,铁路,港口建设滞后,因为阿三为了把自己建设成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财政收入很多都掏出去贡献给国际军火商了,没钱搞基建,对外资的吸引力并不强,事实上,印度每年吸引的外资只是中国的1/10
3楼的意思恐怕是说印度的金融比中国好对付,所以对游资有吸引力。
阿三05年的军购额发展中国家最多,比阿拉伯那些的酋长还多,阿三终于创造了一个发展中国家第一,值得自豪啊~~
原帖由 NaCN 于 2006-12-23 12:55 发表
印度的金融系统比中国好得对,对外来资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什么叫比中国好的多?金融金融!能有效率的赚钱的系统就是好系统!我们看看金融三架马车——银行、保险、证券:
工行、建行、中行现在在H股上市改制后已经是世界级银行,中国人寿在纽约、H股上市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寿险公司,中国有10倍于印度的基金、证券、投资银行,A股市场已经超过韩股成为亚洲最好的新兴市场。其他政府因素不多说。
我认为印度是由于英国人建立的金融体制便于市场经济发展,但是印度人仅仅凭借少数高种姓人的英语语言优势而专业素质、效率、经验方面没有优势下能不能把这个体制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我认为不可能。
印度金融业的水平不是我高看,跟中国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不知道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处理得如何了?以前说印度的金融系统比中国强指的就是中国银行呆坏帐太多
原帖由 风之歌影 于 2006-12-23 12:32 发表
像印度这么个不痛不痒的国家,GDP只相当于中国的1/3,工业落后,唯一值得自豪的就是个软件业~但像印度这么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仅仅靠个软件业经济就能飞黄腾达了?严重怀疑...国防工业也落后世界一大截,连个主战坦克 ...

其实印度软件业也只是个表面现象,他只是替老外加加工而已,品牌还是老外的,像我们WPS2000从里到外都是国产的,他有吗?我国软件业并不差,大多是自用,所以名气不大。
以前我实习时,清查农村财务。做的最好的一个村也是最穷的,完全没有收入,唯一的出入帐就是山下富裕乡镇对它的捐赠。做得少了,自然也就做得好。
原帖由 傲月 于 2006-12-23 14:04 发表

其实印度软件业也只是个表面现象,他只是替老外加加工而已,品牌还是老外的,像我们WPS2000从里到外都是国产的,他有吗?我国软件业并不差,大多是自用,所以名气不大。


对啊,阿三最强的是软件外包,帮外国公司编写原程序,说通俗点就是替人打工的
没见过印度人开发出什么著名的软件出来
轻视印度既危险又没有意思.
原帖由 风之歌影 于 2006-12-23 14:03 发表
不知道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处理得如何了?以前说印度的金融系统比中国强指的就是中国银行呆坏帐太多

计划经济时代,各大主要银行为地方、国企做的贷款太多,部分成为了坏帐,当然也和经营水平有关系。但是三大银行里除去农业银行问题较多外(实在太复杂),其他三大都通过转让不良资产、打包出售坏帐、央行政策支持等行为达到了比较高的金融评级,否则入世5年问题还没解决的话中国金融业已经瘫痪了,三大银行目前在各种权威金融评级中还是不错的,至少比印度公司好的多,具体去他们自己的官网看。
我记得以前中国有位专家说过,中国的软件业产值其实不比印度小
只是大多内销,而印度国内需求小,很多软件公司立足外包,所以外包额大
那个专家还说,中国的软件业按照印度的模式发展绝对是个错误
因为国内市场大,应该立足国内市场
原帖由 风之歌影 于 2006-12-23 14:03 发表
不知道中国的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处理得如何了?以前说印度的金融系统比中国强指的就是中国银行呆坏帐太多


10年前,说出个N万亿坏帐能吓死人,现在说出来只是觉得有压力罢了,再过十年呢?
原帖由 840206 于 2006-12-23 14:11 发表
轻视印度既危险又没有意思.


妄自菲薄既不危险,又很有意思?
原帖由 NaCN 于 2006-12-23 12:55 发表
印度的金融系统比中国好得对,对外来资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不知道你是不是在说反话,外资都吸引到金融系统里会有什么后果呢?恰恰印度就是在这么玩火,玩吧,看明年能不能烧死他!
现在中国向外资开放金融业了,有了竞争,那些国有银行应该会做得更加好,呵呵~
总觉得阿三在被西方殖民统治了200年后,心理极度自卑,现在西方为了遏制中国的崛起而撩拨中印关系,用的一个高招就是吹捧阿三,让阿三自我感觉良好,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为自己是跟中国是同一个层次的国家,处处跟中国竞争~~但泡沫总有破裂的一天,总有一天印度人会不得不接受现实
原帖由 840206 于 2006-12-23 14:11 发表
轻视印度既危险又没有意思.

重视印度简直就是自虐行为。
同意楼上~
印度车市落后中国10年 中印真正较量尚未开始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印赛跑:中国领先印度10年

  本报记者 徐锋

  12月16日,从钦奈飞往德里的航班上,翻开当天的印度斯坦时报,国际版大篇幅报道了中国中央电视台大型记录片《中国崛起》,及有关中国竞争力的分析,而以往包括印度斯坦时报在内的印度主流媒体日常关于中国的报道并不多。

  目前印度的城市化进程还处在中国1980年代末的水平,大规模的市政改造还在规划中,但是作为一个人口仅次于中国的“超级大国”,国情类似、发展历程类似的印度有理由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

  和中国经济高开放程度不同,印度是一个经济政策相对保守的国家,对IT等许多产业实行高度保护,许多外资在这里的处境并不乐观。但是印度汽车产业是屈指可数、完全自由竞争的产业,这让许多人感到不解。

  在全球汽车业都在喊“中国狼”来了的时候,与中国暗暗较劲的印度汽车业是否是一股被低估的力量?

  印度车市落后中国10年

  印度拥有10.5亿人口,2005年GDP增长达到8.1%。即便印度现在人均月收入还不到100美元,巨大的人口绝对量和人们对经济预期的乐观,还是使得印度尤其是德里、孟买等大城市的汽车普及率很高,特别是A级车的销量占据绝对优势。

  根据统计,2005年印度年销售汽车101.5万辆,而中国汽车总销售是570万辆。当年印度每千人拥有8辆车,中国每千人拥有15辆车。

  印度汽车销售总量不大,不过增长很快,微型车的数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让人费解的是,这样的数字是在所有的印度城市还停留在人车混合交通(甚至还有牛随时出没),很多道路还是双向单车道的状况下取得的。

  目前铃木是印度第一大轿车品牌,约占35%左右份额,老一代的奥拓和新一代的雨燕在德里、孟买等城市十分畅销。市场排第二是现代。

  德里满街可见的现代、铃木、本田等品牌的小型私家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90年代夏利、桑塔纳在中国横行的景象。事实也如此,国内的A级车依兰特在印度被定位成“行政级商务车”,是许多政府官员和企业高层坐的,类似于10年前桑塔纳在中国担当的角色。

  由于微型车和紧凑型车占绝对数量,类似本田思迪这样的车在视觉上普遍比在国内要大。据事后的了解得知,印度对汽车级别的划分比中国要低两个等级。类似奥拓这样的A00级车,在印度是A级车,而思迪这样的A0级车在印度算B级车,依兰特则是C级车,而本田雅阁被划入E级车行列。在中国雅阁只是C级车,而在德国,跟雅阁同级别的帕萨特更只能算是B级车。

  和中国汽车厂商频频降价不同,印度汽车的价格相对比较稳定。据当地经销商介绍,当地的汽车厂商基本都是一年公布一次价格,并要把价格上报到相关部门备案,一经确定基本不得调整,所以虽然品牌之间存在竞争,但是并没有价格战。

  价格不能随市而动,竞争自然没有中国市场激烈,所以说中国汽车市场领先印度10年并不为过。

  跨国公司的天堂

  印度汽车市场发展速度相对落后中国,但是这不影响跨国汽车公司对印度的投资热情。

  1983年-1993年的10年间,印度逐步开放汽车市场。由于没有合资比例限制,铃木、丰田、奔驰、福特、现代等汽车公司顺势而入,纷纷以控股或独资的形式在印度建厂。

  韩国现代1998年在印度建厂,经过8年的经营,现代已经占有了印度20%左右的市场。目前现代在印度有170家专卖店,750家服务站,截止到目前,印度现代工厂2006年产量达到了30万辆,其中印度本地销售达到20万辆。

  跟日系车占据华南,德系车盘踞东北,韩国车立足华北的中国产业集群业态有些类似的是,印度西部的奔驰、东部的现代、北部的铃木也都已经渐成规模。最近,印度最大的本土汽车公司塔塔已经跟菲亚特合资,大众也于近日宣布在印度南部建厂。

  跨国公司纷纷选择在印度建厂,一方面是当地投资政策宽松,另一方面是印度劳动力成本低,销售和出口利润丰厚。

  以现代NF御翔2.4L为例,印度10份的零售价为144.5万卢比(约合28万人民币),该款车顶级配置在中国的售价是23万元人民币。

  这种价格差异除了竞争还不充分外,跟国产化率也有一定的关系。事实上由于没有强制国产化率的政策要求,印度合资或者独资汽车品牌的国产化率比中国要低。除了本土的TATA能够达到90%-95%的水平外,丰田和本田的国产化率只有50%-60%,福特60%-65%,现代略高大约在77%-90%。

  所以印度汽车制造水平跟中国的差距并不大,许多专业机构的人士也认为,部分独资跨国品牌在印度的制造质量甚至超过中国。

  真正的较量还未开始

  正由于印度市场的利润回报率优势,许多跨国公司已经把印度看成了下一个中国。事实上,印度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已经看到了路网基础建设薄弱对经济发展的负作用。

  为了加快城市路网改造,印度政府目前已经计划:到2010年之前印度的中心城市主干道交叉口全部建立交桥,以取代红绿灯。经验显示,中国今天能够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消费市场,一定程度上跟1990年代末全国各地大规模的路网建设和改造是分不开的。

  三四年内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一旦启动,是否会刺激印度汽车市场的增长,进而刺激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高,未来几年与正在全球产业链内寻找自己定位的中国汽车构成直接竞争,现在还难以下结论。倒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警惕——印度汽车产业的政策比中国简单而明朗。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存在太多的变动和争论,让许多国内厂商难以适应。其中最关键的是50:50的合资比例要求。

  有消息称,有关部门一直在衡量是否打破这种平衡。如果一旦规定打破,一系列的平衡将打破。跨国公司甩开合资伙伴将成为可能,他们把中国仅仅作为加工厂。

  众所周知,印度市场的劳动力价格比中国市场更加低廉,而且印度市场的原材料价格也相对中国便宜。所以我们一直依赖的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相对印度并不存在,中国合资品牌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销售体系没有比较优势。

  况且印度还有地理优势。印度是东南亚连接中东和欧洲的中枢,中东、东南亚和南亚各国都没有自己的汽车产业,进入这些市场,印度比中国更有物流优势;中国紧邻日本、韩国这两个汽车强国,在东亚市场的拓展空间和可能不大。

  另外由于长期高度保护和过度投资,中国汽车市场还没有完全进入良性竞争阶段。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真正规模超过100万的汽车公司,本土厂商之间竞争大于合作,始终形成不了合力。相反印度经过多年开放和自由竞争,市场格局相对要稳定,竞争形势相对明朗——跨国公司和本土唯一的塔塔汽车竞争。

  有上百年历史的塔塔集团一直是印度最大的企业。资产总额达150亿美元,产品和经营范围覆盖茶叶、汽车、钢铁、机械、纺织、印刷到电脑软硬件的各类产品。在管理学院,印度塔塔集团和同样到处伸手的维珍公司一起被列为多元化经营的案例,被反复评头论足。

  作为印度塔塔集团旗下公司,塔塔汽车目前包括商用车以及轿车在内,占印度市场份额近60%。目前年销售额在30亿美元左右。

  和印度钢铁巨头米塔尔一样,塔塔汽车近年来一直积极推动着自己的国际化。在印度市场对中国企业还遥不可及时,塔塔已经开始和多家中国汽车公司洽谈合资事项,向中国市场渗透了。
何必鄙视别人呢 自己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了萨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是中国汽车工业具有代表性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之一。2004年7月12日,上汽集团以上一年度合并销售收入117亿美元的业绩,首次跻身《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行列。

  近年来,上汽集团在SAIC价值观的指导下,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整车销售连年攀新高,2004年实现整车销售84.7万辆,其中主导产品乘用车的销量达到61.7万辆,实现销售收入1653亿元,出口创汇7亿美元,提前一年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目标。

  2004年底,为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的指示精神,上汽集团进行了重大的改制重组,发起成立了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汽集团股份”)。改制后,上汽集团的发展将定位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综合性投资公司,并将以更加精简和高效的现代化运作管理,不断探索进取,从优秀迈向卓越。
倒不是鄙视落后本身,可这么落后还整天跳上跳下……
原帖由 NaCN 于 2006-12-23 12:55 发表
印度的金融系统比中国好得对,对外来资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那她每年引进的外资比中国多了!!!
偶怀疑22楼提到的印度塔塔公司只能生产一些低端的汽车
中国有奇瑞,吉利这些朝气蓬勃的汽车企业,勇于创新,在中国这种激烈厮杀的商业环境中还能脱颖而出,它们将是明天的现代,丰田
原帖由 几把叉子 于 2006-12-23 17:24 发表
倒不是鄙视落后本身,可这么落后还整天跳上跳下……


就是~落后还不肯面对现实,整天沉浸在妄自尊大的思维中
不久前看到英国某个机构做的一个舆论调查,印度人认为印度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国
笑死我了~连中国都不敢自称第二,阿三你凭什么啊?就凭你们花钱买来的一堆先进武器?
印度的软件产业除了外包,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服务,说白了就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接个电话什么的比较方便,这样的产值实在算不上高科技。
比方说我年收入一万不到,但一点债务没有,人家周正毅、张荣坤之流的欠银行几十亿,你们说是我的金融状况好还是周、张的好:lol :D
原帖由 NaCN 于 2006-12-23 14:55 发表
印度的金融系统比中国好得对,对外来资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你开玩笑吧.就不说内地了.香港的金融业是亚洲最好的,比东京都好,难道香港是印度的? 金融只需要有几个中心地带不需要全国都一个样. 中国金融系统远比阿三好. 世界上有多少著名银行亚太总部落户上海,香港. 阿三不行.我们的系统不比5年10年前了. 外资银行带来的新玩意,早已成熟了.
原帖由 NaCN 于 2006-12-23 14:55 发表
印度的金融系统比中国好得对,对外来资金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你开玩笑吧.就不说内地了.香港的金融业是亚洲最好的,比东京都好,难道香港是印度的? 金融只需要有几个中心地带不需要全国都一个样. 中国金融系统远比阿三好. 世界上有多少著名银行亚太总部落户上海,香港. 阿三不行.我们的系统不比5年10年前了. 外资银行带来的新玩意,早已成熟了.
强国都是从YY开始的,当年咱们搞两弹一星也有人这么说
建议大家去看看上周末<<环球时报>>上的一篇社论,西方人为什么对印度的崛起哧之以鼻!!!!
印度崛起 西方并不全信

戴江涛  

  2006年12月25日05:55
  

  ●印度现有的国力和发展潜力难以给西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西方所讨论的“印度崛起”话题有太多的非真实因素

  ●西方有些人鼓吹印度崛起的真正原因是:制衡中国、防止中印联合以及彰显“民主”的优越性

  ●对西方就中印这两个东方大国的不同论调,保持清醒非常重要

  西方有人怀疑“印度崛起”

  前段时间,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导弹拦截试验成功,“让整个印度都为之自豪”。不过,如此重大的军事技术进步,在西方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相反,西方防务专家却表示怀疑,例如权威军事杂志《简氏防务周刊》副主编罗宾说:“如果他们有做这样的一次试验,那真是一种特殊的技术进步”,言语中不免有嘲讽口气。

  其实,罗宾的回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西方对印度的真实态度。近十年来,印度综合国力的提升似乎让许多人相信:印度将继中国后再创造一个让世界惊叹的“亚洲奇迹”。不过,对于这些成就,西方国家更多的是持怀疑态度。

  在军事领域,许多西方专家至今仍在怀疑印度是否真正获取了热核武器能力。英国阿尔顿曼斯顿武器中心的国防专家指出,收集到的地震数据表明,印度1998年5月的“热核装置”爆炸当量大大小于宣布的当量,很可能是一次不成功的试验。对印度前几周做出要在中国之前把宇航员送到月球的“豪言壮语”,有西方权威专家更以以前的航天事故提醒印度:“在研制出大功率运载火箭之前,请不要夸海口。”

  在经济领域,纵然瑞士的世界经济学会最近列出了一个连印度人自己都不相信的各国经济竞争力排名――印度领先中国11名,但印度几乎没有进展的基础设施和对外资的严苛政策,仍然让西方对未来的印度缺乏信心。香港汇丰银行驻新加坡经济学家罗伯特·沃兹弗德指出,印度经济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基础设施不完善吸引不到外资,而没有外资进入印度政府又没有足够多的税收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投资者对印度的投资热情不会很高,印度经济到底能否“持续地大放异彩”还值得商榷。

  在政治领域,西方也质疑印度担当大国重任的能力。所以,印度不仅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竞争中并没有得到西方太多的承诺,就是在非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推荐上,西方大国也更倾向于日本。总之,西方对印度的质疑是多方面的,“印度崛起”这一话题对西方而言,更多的是一种谈资。

  “印度威胁论”声音为何不大

  由于在西方统治下生活了两百多年,印度的民族自尊心强烈,独立伊始就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有声有色的大国”计划。然而,长期缓慢的经济增速并没有使印度的面貌有多少改观,世人心中的印度依然是落后和贫穷的代表,以至于印度问题成了一些经济学课程的失败案例。即使在实行经济改革多年后的今天,凡是去过印度的人,印象很深的可能是贫民窟、拥挤的人群和破旧的建筑。

  然而,为了向世界宣传印度的进步,近几届印度政府另辟蹊径,开展国家公关,让印度在世界舞台上抛头露面。这种政策短期内可能引起良好的国际影响,但随着时间推移,西方只会觉得印度在作秀,怀疑其大国能力,而这种怀疑主要是基于两个判断:

  一方面,印度现有的国力和发展潜力难以给西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国际政治领域,印度的影响范围还难以超出亚洲甚至南亚范围。例如,无论是朝核,还是伊核问题,印度的声音微乎其微,不足以和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媲美。在经济领域,总量小和其增长前景不确定,使得印度远离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对世界经济的边际贡献更难与中俄相比。而且印度在扫除贫困方面的缓慢进展,使西方国家一直怀疑其“实际购买力”和“巨大的市场”。在军事领域,少数高科技武器的生产能力和整体落后的国防工业水平难以将印军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武装力量。在软实力上,印度也缺乏崛起大国的风范:印度的瑜珈、咖喱饭、飞饼、宝来坞尽管为世界许多国家的人民所熟悉,但却难以对印度的国际形象提升起到根本作用。相反,正因为历史太悠久,其沉重历史的遗产比如种姓制度,使印度更难以焕发现代生机。

  另一方面,按照西方的国际政治理论,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真正崛起时,现有的大国将感受到竞争压力,以至于盛行各种关于崛起国的“威胁论”。例如,百年前欧洲的“美国威胁论”,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的“日本威胁论”,以及现在流行于西方和日本的“中国威胁论”等。如果印度崛起真的让西方感到了压力,那么现在流传于西方的不仅会有“印度崛起”声音,更有“印度威胁论”的自我警示。然而,现在的西方世界却少有“印度威胁论”。这只有一种可能,西方并没有真正感受到印度崛起的势头。反过来,西方所讨论的“印度崛起”话题有太多的非真实因素,在“印度崛起”的背后,可以窥出的是西方的真实目的。

  西方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好这颗棋子

  对于西方,印度更多的是自己谋求亚洲利益的棋子,西方关心的是如何利用好这一棋子,维护自己利益,而不管这颗棋子的到底是什么。综合分析西方与印度这几年双边关系发展变化的案例,可以知道,西方有些人鼓吹印度崛起的真正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确保印度成为亚洲失衡的格局的平衡力量。西方担心中国发展损害其亚洲的原有格局。而十多年来经济持续低迷的日本、向亚洲回归的东盟,很难成为被西方利用的砝码。此时,印度被“重新发现”,“委以”担当亚洲的战略平衡手重任。所以,美国卡耐基基金会近期一份题为《印度作为新兴全球大国:美国的行动日程》的报告中明确声称,鉴于印度的潜力,布什政府唯一选择就是将印度培养成制衡中国的亚洲超级大国。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印度现在还没崛起,需要西方“培养”;二是印度崛起的终点止于“制衡中国”,不能对西方构成“威胁”。

  其次,为防止中印可能的联合,西方有意激起印度的骄傲心理,目的在于使印度相信:可以通过一己之力来实现民族复兴,不必和中国联合起来。为达到这一目的,对两个同时在发展的东方大国,西方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即鼓吹中国威胁,赞扬印度崛起。

  再次,为彰显“民主”制度的优越性,西方有必要“捧”印度一把。为使世界各国都接受这种制度,西方一方面通过支持反对派来推翻非“民主”的政权,另一方面又通过宣传成功案例以增加这种制度的吸引力:20世纪90年代是阿根廷,21世纪初又轮到了印度。

  最后,为引导外资流入印度以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速,西方有必要加大对印度的宣传。很多西方国家相信外资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为了从源头上减慢中国发展的步伐,只有尽可能地将外资的流向引到他国,所以,当世人都相信无论在硬件和软件上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大大超过印度的时候,像世界经济论坛和《财富》杂志这些西方机构和杂志却将印度的竞争力排在中国前面。这种连印度人自己都不太相信的排名背后显然隐藏着西方“扶印抑华”的目的。

  由此,对于中印两个东方大国来说,面对近年来西方近乎狂轰滥炸似的“印度崛起”论调,保持清醒非常重要,既不必因为“威胁论”而放慢发展步伐,也不必因为“崛起论”而迷失方向。▲

  

  《环球时报》 ( 2006-12-22 第11版 )
又在拿阿三说事,他们比我们落后一些并不得罪我们吧;P
印度总体上落后中国最多也就是2、30年的水平,这个差距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中美之间的差距更大,但是这不影响美国人把我们看成一大威胁。
做人要有远见,印度仍然是我们在亚洲的一大劲敌。
是的,人口超过中国是迟早的事情。
烦不烦,整天印度,印度的,他说他的咱们干咱们的
一个年收入超过5000美元就算中产阶级的国家让他自个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