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试飞员:隐身是未来空军无法回避的话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4:02:07
中国空军试飞员:隐身是未来空军无法回避的话题
2012-08-13     来源:中国航空报

           美国F-22战机的列装部署,F-35系列紧锣密鼓的试验,俄罗斯T-50研制步伐的加快,韩国隐身战斗机方案的出台,等等,新一代隐身装备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何为隐身技术?隐身技术对现代空战会产生哪些影响?隐身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带着这些热点问题,笔者采访了空军首批试飞专家毕红军。
  问:在现代武器库中隐身装备占据重要地位,隐身技术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隐身技术?
  毕红军:这是由现代战争的特点决定的。现代战争要求先发制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进攻的隐蔽性。怎样才能做到隐蔽呢?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己方进攻时让对方难以发现,由此而催生了隐身技术。早期的隐身技术侧重于伪装,也就是指视觉伪装,如给飞机、坦克、装甲车等喷上伪装色,使肉眼难以发现和辨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雷达的出现,使这种视觉伪装现了原形,因此人们又开始运用反制措施,通过高新技术实现隐身,把这种技术应用到装备上就产生了隐身装备,如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舰艇、隐身坦克等。
  问:具体来说,什么是隐身技术?
  毕红军:战争的基本法则就是要想办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隐身技术实质上就是指能够使对方的雷达、红外线或其他电子、声光探测系统不能有效地发现目标的高科技伪装技术。隐身首先是为目标隐身,是指雷达或其他探测系统无法或难以探测到的目标。目标隐身是通过隐身技术来实现的。隐身技术是通过采用不同于常规的外部结构和外形设计、表面涂抹覆盖能吸收电磁波的材料、采用非金属的复合材料结构件或蒙皮等,来尽可能地减少目标的后向散射截面积(即雷达截面积),同时在频域、空域、时域、能量域等领域降低表示目标存在的射频、红外、声波、视觉等信号特征,从而降低探测系统发现和跟踪目标的能力。因此,隐身技术又称为低可观测性技术。
  问:隐身装备又是怎样隐身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毕红军:通俗地讲,就是把隐身技术应用到武器装备上便构成隐身装备。现在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飞机、导弹、舰艇、坦克及装甲车等装备上。世界各国的隐身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材料隐身。材料隐身是指利用能吸收雷达电磁波的物质材料,敷贴到武器装备表面强反射部位上去,使其不反射或反射大大减弱,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隐身方法。如美国F-117A“夜鹰”的机体表面,除了覆盖磁性涂层外,还在机翼等处使用了大量的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F-22“猛禽”机体中的复合材料结构占35%左右,全部边缘由大范围的蜂窝雷达吸波结构或泡沫型的内部结构组成,喷涂有可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的材料。F-35攻击战斗机舱门和控制面边缘采用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RAM),机体中的复合材料结构约占30%,减少了接缝和金属结构对雷达波的散射。
  二是结构外形隐身。这是一种通过改变武器结构的常规布局,利用结构外形的变化,如多平面多棱形结构,将电磁波散射于不同方向来实现隐身的方法。
  如B-2隐身轰炸机,采用的是翼身融合气动布局,这种结构的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处不是直角折线,而是光滑流畅的曲线。这样,当雷达波辐射到流畅光滑的机体时将会产生折射和偏转。F-22飞机的外形结构则坚持“平面形状一致”的隐身设计原则,采用双垂尾双发单座布局,垂尾向外倾斜27度,主翼和平尾采用一致的后掠角和后缘前掠角,为小展弦比的梯形平面设计。F-35继承了F-22通过外形设计、结构材料和蒙皮涂覆来实现低可探测性的技术,并强调低成本和保障性,简化了飞机结构等。
  X-47B采用翼身融合无垂尾飞翼式布局,对所有波段雷达波的隐身性能都较好;发动机的S形进气道布局在机身内部,以遮挡下方和平视的雷达探测,并采用无活动部件的狭缝式排气口;智能控制部件安装在由吸收雷达波结构件保护的前缘或后缘内;采用最新研发的隐身复合材料,进一步增强了隐身效果。这些结构外形隐身设计,配合机体外表敷设吸波涂层以及使用部分复合材料部件来吸收或衰减剩余的雷达波,能够实现更好的隐身。
  三是红外隐身。红外辐射是各种武器平台最危险的信号源,随着红外侦察、探测、制导与热成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任何兵器的热辐射都将成为明显的暴露征兆。因此,采取红外隐身技术尤为重要。通常采取降低红外遮挡与衰减装置、涂敷红外掩饰涂料、使用特殊燃料和燃料添加剂、在不影响推进效率的情况下降低红外辐射强度等措施,以此来达到航空装备隐身的目的。
  问:隐身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武器装备,尤其是隐身飞机已突显出优势,那么隐身技术对现代空战会产生哪些影响?
  毕红军:首先,隐身飞机改变了战略平衡。主要是打破了原来飞机面对地面预警雷达探测网和密集防空火力不敢前进的局面,使空军重新获得了战役和战术突袭能力。
  再就是,对现有的情报监视雷达、机载火控雷达和防空武器雷达系统构成了重大挑战。
  问:隐身技术和隐身装备有哪些成功应用的战例?
  毕红军:美国是发展隐身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航空装备的隐身化水平最高。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国的隐身飞机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隐身飞机的共同特点是雷达截面积小、可探测性低,难以被地面预警防空系统探测和击落,进攻方将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克敌制胜。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隐身飞机第一次作战记录是美国在1989年12月20日入侵巴拿马的战争中,出动两个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大队率先潜入巴拿马领空,发动了出人意料地突然袭击,重点摧毁了对方的预警和防空系统,为其他作战机种的长驱直入打开了通道。这是美军首次将隐身飞机应用于实战,凸现了隐身兵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国F-117A出击近1300次,袭击了伊拉克1600个有价值的目标,为整个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在海湾战争的首次空袭中,出动的F-117A只占多国部队出动飞机总数的2%,但它们却完成了空袭总任务的40%,且未在战场上受到任何损失。随后,F-117A、B-2等,相继参与了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行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问:通过您的介绍,读者对隐身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那么作为一项高科技技术又是怎样应用于航空装备的?
  毕红军:美国是把隐身技术最早应用于航空装备的国家,目前在隐身技术应用方面仍然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但由于隐身技术研制周期比较长,技术复杂且费用昂贵,美国大体上采用三种方式对航空装备进行隐身技术处理。一是对现役的战机进行隐身技术改进;二是对重点机型进行全隐身飞机技术设计;三是在第四代战机上进行综合隐身飞机技术设计。
  问:上述三种实现隐身的方式有何区别?
  毕红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尽管美国现在已经装备了最先进的F-22隐身战机,但是由于该机价格昂贵且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目前还有未解决的技术问题,所以美空军无力大量装备该型战机,其主力战机仍为大量升级版的第三代战机。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美国在提高现有主力战机的作战能力的基础上,加紧研制第四代隐身战机。
  一方面,美军对现役战机进行隐身技术改造,使现有装备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这样不仅节约经费,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装备的效能。另一方面,就是重点进行全隐身技术设计。主要代表机型有F-117、B-2等全隐身飞机,这类飞机确实具有很好的隐身能力,但却是以牺牲飞机的许多技术战术性能为代价的。还有就是在第四代战机上进行综合隐身飞机技术设计。美军研发第四代综合隐身飞机,针对以往问题,在设计时强调多功能隐身技术的应用和飞机的可维护性。如F-22的外形设计就综合考虑了超声速机动和隐身两方面的需要,这是它与F-117A战斗机以牺牲某些飞行性能(如速度、载弹量等)为代价来实现隐身最大的不同,而且它的维护要比B-2轰炸机容易。
  问:由此看来,隐身技术在不断改进,隐身装备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不是意味着现有雷达等探测系统就无能为力了?
  毕红军:这就是矛与盾的关系,隐身技术的发展势必刺激探测系统技术的发展。因为有进攻的矛必然就会有防御的盾,反过来有盾必然就会有破解它的矛。所不同的是新的隐身技术给探测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探测系统的发展不仅要向更远的距离、更高的分辨率方向发展,而且还要向反隐身化方向发展,这势必又促进反隐身技术的发展。
  其实隐身的意义是相对的,如果改变常规雷达的工作模式,或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也会使隐身飞机现原形的。目前的反隐身技术主要有:一是无源相干定位系统。与传统雷达不同的是,无源相干定位系统是采用跟踪民用广播与电视信号、无线电话电波的方式,透过分析飞行物体掠过电波的瞬间所产生的信号混乱现象来发现飞机的。
  二是多频带雷达探测系统。尽管隐身技术已显现出突袭的优势,但这项技术并非十全十美,也还有它的死穴。如:隐身飞机的吸波涂层其实只能吸收厘米波段的电磁波,而对其他波段的电磁波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令人称奇的是,俄罗斯发现过去的老式米波雷达反倒能探测到隐身飞机的踪迹。因此,俄罗斯又建立了“天空”型米波雷达系统,由于采用了独创的立体电子扫描功能和数字显示空间的天线阵列,其测量精度已经接近分米波雷达和厘米波雷达。如果将米波雷达与厘米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雷达系统有机地组合成一个雷达网,利用米波雷达早期发现目标,然后用厘米波雷达和毫米波进行定位与制导,该系统就能够成为一个发现并摧毁隐身飞机或其他隐身装备的雷达系统了。
  三是单基雷达和多基雷达组网系统。隐身技术的法宝就是将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进行散射或使反射波互相干扰,这样雷达就接收不到反射信号。但是,当隐身飞机进行机动飞行,或者当它打开舱门发射导弹时,它的雷达截面积会有所增强,就容易暴露其行踪。多基雷达组网技术,就是由一台或多台发射机发射电磁波,并由分散配置在不同位置的接收机,分别从不同位置捕捉这些反射回波,再将被散射的电磁波借助高速计算机综合后,就能标定出隐身目标的坐标和轨迹。
  尽管隐身与反隐身的斗争早就开始,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两者的较量不仅越来越复杂,而且还会持续斗争下去,就像矛与盾的斗争一样,永远也不会停止。
  问:能否请您谈谈隐身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毕红军:未来战争准备的需要是推动隐身技术发展的成因和动力,世界各发达国家在传统的隐身材料、结构、红外等技术的基础上,正在探索新的隐身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许多新的隐身技术将会不断得到应用。从趋势上看,主要集中在隐身机理、隐身材料、视频隐身等几个方面。
  在隐身机理方面,重点是研究探索等离子隐身技术、微波传播指示技术、仿生学隐身技术及有源隐身技术。
  在材料方面,重点是研制新的隐身材料,如宽频带吸收剂、高分子隐身材料、结构吸波材料、纳米隐身材料、手征性隐身材料、智能隐身材料等。
  在视频隐身方面,重点是解决可见光隐身问题,实现视频隐身技术的主要途径有:研制可随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特殊涂料;为武器平台定制特殊蒙皮,实现武器平台的电磁和光电隐身;新的变色材料可以根据外部环境主动变换色彩,使目标和背景相近或一致,从而达到隐身效果;用特殊照明系统调节和控制目标的光亮强度,使其与所处的背景浑然一体,实现主动隐身。
  总之,扩展隐身波段,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隐身能力;综合运用多种隐身技术,可以不断提高隐身效果;研制多种隐身装备,可以最大程度提高作战效能;降低隐身技术成本,有利于隐身技术的扩展和普及。因此,发展宽频段、全方位、高效能和低成本的隐身技术,是隐身装备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责任编辑:何文光)



http://chn.chinamil.com.cn/jwjj/2012-08/13/content_4991107.htm中国空军试飞员:隐身是未来空军无法回避的话题 2012-08-13     来源:中国航空报
           美国F-22战机的列装部署,F-35系列紧锣密鼓的试验,俄罗斯T-50研制步伐的加快,韩国隐身战斗机方案的出台,等等,新一代隐身装备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何为隐身技术?隐身技术对现代空战会产生哪些影响?隐身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带着这些热点问题,笔者采访了空军首批试飞专家毕红军。
  问:在现代武器库中隐身装备占据重要地位,隐身技术是怎么出现的?为什么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隐身技术?
  毕红军:这是由现代战争的特点决定的。现代战争要求先发制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增强进攻的隐蔽性。怎样才能做到隐蔽呢?最理想的办法就是己方进攻时让对方难以发现,由此而催生了隐身技术。早期的隐身技术侧重于伪装,也就是指视觉伪装,如给飞机、坦克、装甲车等喷上伪装色,使肉眼难以发现和辨识。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雷达的出现,使这种视觉伪装现了原形,因此人们又开始运用反制措施,通过高新技术实现隐身,把这种技术应用到装备上就产生了隐身装备,如隐身飞机、隐身导弹、隐身舰艇、隐身坦克等。
  问:具体来说,什么是隐身技术?
  毕红军:战争的基本法则就是要想办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隐身技术实质上就是指能够使对方的雷达、红外线或其他电子、声光探测系统不能有效地发现目标的高科技伪装技术。隐身首先是为目标隐身,是指雷达或其他探测系统无法或难以探测到的目标。目标隐身是通过隐身技术来实现的。隐身技术是通过采用不同于常规的外部结构和外形设计、表面涂抹覆盖能吸收电磁波的材料、采用非金属的复合材料结构件或蒙皮等,来尽可能地减少目标的后向散射截面积(即雷达截面积),同时在频域、空域、时域、能量域等领域降低表示目标存在的射频、红外、声波、视觉等信号特征,从而降低探测系统发现和跟踪目标的能力。因此,隐身技术又称为低可观测性技术。
  问:隐身装备又是怎样隐身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毕红军:通俗地讲,就是把隐身技术应用到武器装备上便构成隐身装备。现在这项技术主要应用在飞机、导弹、舰艇、坦克及装甲车等装备上。世界各国的隐身技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材料隐身。材料隐身是指利用能吸收雷达电磁波的物质材料,敷贴到武器装备表面强反射部位上去,使其不反射或反射大大减弱,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隐身方法。如美国F-117A“夜鹰”的机体表面,除了覆盖磁性涂层外,还在机翼等处使用了大量的石墨碳纤维复合材料。F-22“猛禽”机体中的复合材料结构占35%左右,全部边缘由大范围的蜂窝雷达吸波结构或泡沫型的内部结构组成,喷涂有可将电磁波能量转化为热能的材料。F-35攻击战斗机舱门和控制面边缘采用涂覆型雷达吸波材料(RAM),机体中的复合材料结构约占30%,减少了接缝和金属结构对雷达波的散射。
  二是结构外形隐身。这是一种通过改变武器结构的常规布局,利用结构外形的变化,如多平面多棱形结构,将电磁波散射于不同方向来实现隐身的方法。
  如B-2隐身轰炸机,采用的是翼身融合气动布局,这种结构的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处不是直角折线,而是光滑流畅的曲线。这样,当雷达波辐射到流畅光滑的机体时将会产生折射和偏转。F-22飞机的外形结构则坚持“平面形状一致”的隐身设计原则,采用双垂尾双发单座布局,垂尾向外倾斜27度,主翼和平尾采用一致的后掠角和后缘前掠角,为小展弦比的梯形平面设计。F-35继承了F-22通过外形设计、结构材料和蒙皮涂覆来实现低可探测性的技术,并强调低成本和保障性,简化了飞机结构等。
  X-47B采用翼身融合无垂尾飞翼式布局,对所有波段雷达波的隐身性能都较好;发动机的S形进气道布局在机身内部,以遮挡下方和平视的雷达探测,并采用无活动部件的狭缝式排气口;智能控制部件安装在由吸收雷达波结构件保护的前缘或后缘内;采用最新研发的隐身复合材料,进一步增强了隐身效果。这些结构外形隐身设计,配合机体外表敷设吸波涂层以及使用部分复合材料部件来吸收或衰减剩余的雷达波,能够实现更好的隐身。
  三是红外隐身。红外辐射是各种武器平台最危险的信号源,随着红外侦察、探测、制导与热成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任何兵器的热辐射都将成为明显的暴露征兆。因此,采取红外隐身技术尤为重要。通常采取降低红外遮挡与衰减装置、涂敷红外掩饰涂料、使用特殊燃料和燃料添加剂、在不影响推进效率的情况下降低红外辐射强度等措施,以此来达到航空装备隐身的目的。
  问:隐身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武器装备,尤其是隐身飞机已突显出优势,那么隐身技术对现代空战会产生哪些影响?
  毕红军:首先,隐身飞机改变了战略平衡。主要是打破了原来飞机面对地面预警雷达探测网和密集防空火力不敢前进的局面,使空军重新获得了战役和战术突袭能力。
  再就是,对现有的情报监视雷达、机载火控雷达和防空武器雷达系统构成了重大挑战。
  问:隐身技术和隐身装备有哪些成功应用的战例?
  毕红军:美国是发展隐身技术最早的国家之一,特别是航空装备的隐身化水平最高。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几场局部战争中,美国的隐身飞机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隐身飞机的共同特点是雷达截面积小、可探测性低,难以被地面预警防空系统探测和击落,进攻方将以最小的代价和最快的速度克敌制胜。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隐身飞机第一次作战记录是美国在1989年12月20日入侵巴拿马的战争中,出动两个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大队率先潜入巴拿马领空,发动了出人意料地突然袭击,重点摧毁了对方的预警和防空系统,为其他作战机种的长驱直入打开了通道。这是美军首次将隐身飞机应用于实战,凸现了隐身兵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期间,美国F-117A出击近1300次,袭击了伊拉克1600个有价值的目标,为整个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据统计,在海湾战争的首次空袭中,出动的F-117A只占多国部队出动飞机总数的2%,但它们却完成了空袭总任务的40%,且未在战场上受到任何损失。随后,F-117A、B-2等,相继参与了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2001年阿富汗战争、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行动,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问:通过您的介绍,读者对隐身技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那么作为一项高科技技术又是怎样应用于航空装备的?
  毕红军:美国是把隐身技术最早应用于航空装备的国家,目前在隐身技术应用方面仍然走在世界各国的前面。但由于隐身技术研制周期比较长,技术复杂且费用昂贵,美国大体上采用三种方式对航空装备进行隐身技术处理。一是对现役的战机进行隐身技术改进;二是对重点机型进行全隐身飞机技术设计;三是在第四代战机上进行综合隐身飞机技术设计。
  问:上述三种实现隐身的方式有何区别?
  毕红军: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尽管美国现在已经装备了最先进的F-22隐身战机,但是由于该机价格昂贵且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目前还有未解决的技术问题,所以美空军无力大量装备该型战机,其主力战机仍为大量升级版的第三代战机。为了实现其全球战略,美国在提高现有主力战机的作战能力的基础上,加紧研制第四代隐身战机。
  一方面,美军对现役战机进行隐身技术改造,使现有装备具备一定的隐身能力。这样不仅节约经费,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装备的效能。另一方面,就是重点进行全隐身技术设计。主要代表机型有F-117、B-2等全隐身飞机,这类飞机确实具有很好的隐身能力,但却是以牺牲飞机的许多技术战术性能为代价的。还有就是在第四代战机上进行综合隐身飞机技术设计。美军研发第四代综合隐身飞机,针对以往问题,在设计时强调多功能隐身技术的应用和飞机的可维护性。如F-22的外形设计就综合考虑了超声速机动和隐身两方面的需要,这是它与F-117A战斗机以牺牲某些飞行性能(如速度、载弹量等)为代价来实现隐身最大的不同,而且它的维护要比B-2轰炸机容易。
  问:由此看来,隐身技术在不断改进,隐身装备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这是不是意味着现有雷达等探测系统就无能为力了?
  毕红军:这就是矛与盾的关系,隐身技术的发展势必刺激探测系统技术的发展。因为有进攻的矛必然就会有防御的盾,反过来有盾必然就会有破解它的矛。所不同的是新的隐身技术给探测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探测系统的发展不仅要向更远的距离、更高的分辨率方向发展,而且还要向反隐身化方向发展,这势必又促进反隐身技术的发展。
  其实隐身的意义是相对的,如果改变常规雷达的工作模式,或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也会使隐身飞机现原形的。目前的反隐身技术主要有:一是无源相干定位系统。与传统雷达不同的是,无源相干定位系统是采用跟踪民用广播与电视信号、无线电话电波的方式,透过分析飞行物体掠过电波的瞬间所产生的信号混乱现象来发现飞机的。
  二是多频带雷达探测系统。尽管隐身技术已显现出突袭的优势,但这项技术并非十全十美,也还有它的死穴。如:隐身飞机的吸波涂层其实只能吸收厘米波段的电磁波,而对其他波段的电磁波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令人称奇的是,俄罗斯发现过去的老式米波雷达反倒能探测到隐身飞机的踪迹。因此,俄罗斯又建立了“天空”型米波雷达系统,由于采用了独创的立体电子扫描功能和数字显示空间的天线阵列,其测量精度已经接近分米波雷达和厘米波雷达。如果将米波雷达与厘米波雷达和毫米波雷达等雷达系统有机地组合成一个雷达网,利用米波雷达早期发现目标,然后用厘米波雷达和毫米波进行定位与制导,该系统就能够成为一个发现并摧毁隐身飞机或其他隐身装备的雷达系统了。
  三是单基雷达和多基雷达组网系统。隐身技术的法宝就是将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进行散射或使反射波互相干扰,这样雷达就接收不到反射信号。但是,当隐身飞机进行机动飞行,或者当它打开舱门发射导弹时,它的雷达截面积会有所增强,就容易暴露其行踪。多基雷达组网技术,就是由一台或多台发射机发射电磁波,并由分散配置在不同位置的接收机,分别从不同位置捕捉这些反射回波,再将被散射的电磁波借助高速计算机综合后,就能标定出隐身目标的坐标和轨迹。
  尽管隐身与反隐身的斗争早就开始,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两者的较量不仅越来越复杂,而且还会持续斗争下去,就像矛与盾的斗争一样,永远也不会停止。
  问:能否请您谈谈隐身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毕红军:未来战争准备的需要是推动隐身技术发展的成因和动力,世界各发达国家在传统的隐身材料、结构、红外等技术的基础上,正在探索新的隐身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许多新的隐身技术将会不断得到应用。从趋势上看,主要集中在隐身机理、隐身材料、视频隐身等几个方面。
  在隐身机理方面,重点是研究探索等离子隐身技术、微波传播指示技术、仿生学隐身技术及有源隐身技术。
  在材料方面,重点是研制新的隐身材料,如宽频带吸收剂、高分子隐身材料、结构吸波材料、纳米隐身材料、手征性隐身材料、智能隐身材料等。
  在视频隐身方面,重点是解决可见光隐身问题,实现视频隐身技术的主要途径有:研制可随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的特殊涂料;为武器平台定制特殊蒙皮,实现武器平台的电磁和光电隐身;新的变色材料可以根据外部环境主动变换色彩,使目标和背景相近或一致,从而达到隐身效果;用特殊照明系统调节和控制目标的光亮强度,使其与所处的背景浑然一体,实现主动隐身。
  总之,扩展隐身波段,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隐身能力;综合运用多种隐身技术,可以不断提高隐身效果;研制多种隐身装备,可以最大程度提高作战效能;降低隐身技术成本,有利于隐身技术的扩展和普及。因此,发展宽频段、全方位、高效能和低成本的隐身技术,是隐身装备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责任编辑:何文光)



http://chn.chinamil.com.cn/jwjj/2012-08/13/content_4991107.htm
毕红军这家伙,不是11系列的试飞员么?
近距离摸摸pupu
一环内摸摸PUPU
瞎说,隐身飞机为了追求隐身必然和机动性相矛盾,造成机动性很差, 到时候敌人用超远程导弹先打掉预警机的话,隐身飞机一旦打开雷达,就好像黑夜中打开手电筒,会先被敌方发现,反而会被敌人抢先发起攻击,即使不被击中,也会被拖入近距格斗,被SU27所击落。
楼上的观点亮了
前排围观pupu
有矛就有盾,必然的
LY 发表于 2012-8-13 21:16
楼上的观点亮了
黑丝出来前,这是主流观点。。。。
一环内围观PUPU
总之,扩展隐身波段,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隐身能力;综合运用多种隐身技术,可以不断提高隐身效果;研制多种隐身装备,可以最大程度提高作战效能;降低隐身技术成本,有利于隐身技术的扩展和普及。
========================

黑丝和粽子机的出现 看来是实至名归。
挂幌子 发表于 2012-8-13 21:45
黑丝出来前,这是主流观点。。。。
幌子阿姨,貌似在04年虚幻时代这种观点就被军坛军刊主流抛弃了吧?;P

一环还在。很有价值的文章。
zhzq1 发表于 2012-8-13 21:52
幌子阿姨,貌似在04年虚幻时代这种观点就被军坛军刊主流抛弃了吧?

那会儿我还在铁血。。。。
挂幌子 发表于 2012-8-13 21:54
那会儿我还在铁血。。。。
难怪你的肥电能超巡呢;P
挂幌子 发表于 2012-8-13 21:45
黑丝出来前,这是主流观点。。。。
现在看这个文章不只在为黑丝吹风,还在为粽子吹风哟。。
LY 发表于 2012-8-13 21:16
楼上的观点亮了
又看到了手电筒论。。。
一环内留名,隐身很好的科普
我还在一环吗。PUPU的杂志我常买,最近才知道是PUPU的,但不知PUPU是里面的哪位。
一环还在么~在不在也来摸一把pupu
主要马甲 发表于 2012-8-13 21:06
瞎说,隐身飞机为了追求隐身必然和机动性相矛盾,造成机动性很差, 到时候敌人用超远程导弹先打掉预警机的话 ...
你这么说让白头鹰情何以堪啊~这些年不是瞎折腾嘛~兔子毛毛熊也跟着瞎起哄
PS:为虾米是被SU27击落~不是被j11b击落
中国“心” 发表于 2012-8-14 01:47
你这么说让白头鹰情何以堪啊~这些年不是瞎折腾嘛~兔子毛毛熊也跟着瞎起哄
PS:为虾米是被SU27击落 ...
之前很多年,这就是国内媒体的主流论点嘛,我只不过说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点
爱国与卖国的转换在我们国家是很快的,在咱们国家:
2001年的时候,如果你认为一架战斗机围绕隐身性能设计后机动性将会很高超, 那么你就是卖国贼美分党
2011年的时候,如果你认为一架战斗机围绕隐身性能设计后机动性将会很差劲, 那么你就是卖国贼美分党
之前很多年,这就是国内媒体的主流论点嘛,我只不过说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点  爱国与卖国的转换在我们国家 ...
关键看你拿的出拿不出让人信服的证据……
之前很多年,这就是国内媒体的主流论点嘛,我只不过说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点  爱国与卖国的转换在我们国家 ...
你说的就是时代规律,回头看看很有喜感啊。屁股决定脑袋的时代
主要马甲 发表于 2012-8-14 08:13
之前很多年,这就是国内媒体的主流论点嘛,我只不过说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点
爱国与卖国的转换在我们国家 ...
全世界都一样,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立场决定认知。
就像WW的一切都在掌控。没有了心里支撑,人怎么活下去。
用尽一切方法,欺骗的自己也相信,才有勇气和信心走下去啊。
隐身这个词用的容易引发歧义,这是一场探测与反探测技术的对抗,不是游戏里的隐身有全或无效应。用低可探测性更直接。
兔兔两款隐战都现身了,什么时候隐轰出来就全了。

主要马甲 发表于 2012-8-14 08:13
之前很多年,这就是国内媒体的主流论点嘛,我只不过说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点
爱国与卖国的转换在我们国家 ...

不必将非主流观点无限放大。那时候还有所谓“J-8枪挑娘娘”之说,好几年前俺上军网时就被网友当笑谈啦!
所以,TG要是真的跟你说的那样,恐怕至今还没开始研制隐形战机吧。
你放心,事实上,TG研究隐形战机技术,从上世纪就开始了。
主要马甲 发表于 2012-8-14 08:13
之前很多年,这就是国内媒体的主流论点嘛,我只不过说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点
爱国与卖国的转换在我们国家 ...

不必将非主流观点无限放大。那时候还有所谓“J-8枪挑娘娘”之说,好几年前俺上军网时就被网友当笑谈啦!
所以,TG要是真的跟你说的那样,恐怕至今还没开始研制隐形战机吧。
你放心,事实上,TG研究隐形战机技术,从上世纪就开始了。
主要马甲 发表于 2012-8-14 08:13
之前很多年,这就是国内媒体的主流论点嘛,我只不过说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点
爱国与卖国的转换在我们国家 ...
2001年的时候,如果你认为一架战斗机围绕隐身性能设计后机动性将会很高超, 那么你就是卖国贼美分党
2011年的时候,如果你认为一架战斗机围绕隐身性能设计后机动性将会很差劲, 那么你就是卖国贼美分党

那到底怎么才能不卖国啊~凌乱了~就一个隐身与机动性问题~怎么就扯出卖国滴问题~我有说过吗~你语文老师是教体育的吧
主要马甲 发表于 2012-8-14 08:13
之前很多年,这就是国内媒体的主流论点嘛,我只不过说的时间稍微晚了一点点
爱国与卖国的转换在我们国家 ...
2001年?你还真敢划带
这文章写得太沉闷,看不下去,比PUPU深入浅出,九深一浅的文章差远了.
抓紧抢占一环内楼盘!~  围观Pu肥 ~
还在一环?看PU大二楼回复 我还以为11也能隐身呢!
隐身技术已经向全谱隐身发展,可见光隐身衣就快走出实验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