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战坦克窝弹,跳弹以及正常命中什么区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0:18:05
据说90炮塔正面有个“窝弹区”,而豹子新炮塔可以提高“跳弹”几率
      窝弹,跳弹以及正常命中分别是什么情况,分别会造成什么效果
     有没有人来讲讲??据说90炮塔正面有个“窝弹区”,而豹子新炮塔可以提高“跳弹”几率
      窝弹,跳弹以及正常命中分别是什么情况,分别会造成什么效果
     有没有人来讲讲??
转自兵器知识。。。

楔形炮塔的【窝弹区】严重么?

www.CNGC.com.cn    2005年第06期
何谓“弹袋”

  近代穿破甲武器的发展已经使坦克的装甲防护不可能做到全方向的100%的绝对防护。

  设计坦克时,不能因为单纯加强防护而忽略了机动性、火力和人机工程等问题。通常设计坦克时,被穿破甲武器击中概率高和易损伤的部位要加强防护,被击中概率低的部位防护性能要相时削弱。此外,由于坦克设计结构上的影响往往出现一些防护上的薄弱环节,如炮塔与车体结合部位的间隙十分容易被弹片及崩落物造成损伤,严重时会使炮塔不能旋转。

  出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装甲结合部位,车体与炮塔接合部位,以及车体与行动部分之间常常出现漏斗状、口袋状或凹陷的结构,很容易被反坦克武器击伤,有时会起到收集弹片和崩落物的作用。国外称这类结构为Shell Pocket,中译为“弹袋”,即所谓“窝弹区”。

“弹袋”对坦克防护性能的影响

  坦克被穿破甲武器击中和损伤的概率是一个统计学数字,加强防护的部位被击中和损伤概率高不等于不被击穿或击伤,而防护性能低的部位不等于一定会被击中或造成损伤。所以“弹袋”不一定在战场上成为坦克被击毁的主要因素。

  我曾与参加美国M1坦克设计的技术人员质疑过该坦克火炮下方车体与炮塔之间有一较大面积的弹袋,成为装甲防护上的薄弱环节。他承认这是一个弹袋,但解释说坦克炮射击时很少在仰角情况下射击,平射或俯角射击时承弹面积变得很小,所以被击中概率极低,在实战中从未发生过该处被穿破甲武器击中的情况。

  此处防弹片及崩落物的性能还是较好的。M1坦克的驾驶员位于前方中央位置,为了加大前装甲的厚度和获得大倾角,把驾驶员的活动空间压缩得很小,平时驾驶员头部在车外以坐姿驾驶,为了驾驶员的安全,炮塔与火炮不得不闭锁在固定位置。作战时驾驶员要以半仰卧姿态闭窗驾驶,火炮与炮塔闭锁装置方能解脱。

  通常驾驶员以仰卧姿态驾驶时反应能力肯定降低,M1坦克驾驶员都需要经过特别训练,还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是为了防护性能的提高,在人机工程上产生的一个败笔。

  至于说在最先进的M1系列坦克上还有没有其他软肋,我认为不止这一处,如尾部大面积的进排气系统百叶窗机构,对大口径穿破甲弹的防御性能很差,虽然从尾部被击中的概率低。但还是见过M1坦克被从尾部击毁的实例。

  不同类型的间隙复合装甲的内装结构单元的最佳抗弹角度不同,为了对付敌方所使用的不同武器如攻顶弹药、直升机发射的穿破甲弹、反坦克炮、反坦克地雷和单兵武器等,可以得到最有效的抗弹效果,所以出现了各种不同形状的炮塔和车体。例如“豹”II坦克在炮塔的复合装甲与车体顶板间出现一个较大的“弹袋”结构。但是此处的复合装甲是主装甲,防护性能非常强,即便被某一种武器击中,也不一定造成严重损伤。

  以色列“梅卡瓦”坦克的设计者泰勒将军称们“‘梅卡瓦’”是以人为中心的高生存能力的坦克。他使整车75%以上的零部件都起到了对人的防护作用。在实战中也确实证明了乘员的伤亡大幅度减少,但也还是有在战场上被击毁的现象。“梅卡瓦”坦克依然存在着“弹袋”结构,例如在炮塔尾部装了链式防破甲弹的防护装置,但这样的装置对长杆形穿甲弹来说防护性能很差。当然坦克背部遭遇威力强大的长杆形穿甲弹的概率极低。

  俄罗斯的T系列坦克的炮塔背部抛壳机的盖也同样是一个软肋,但几乎没有听到被穿破甲武器击中该处的战例。

  总而言之,坦克装甲在面对近代的各种先进穿破甲武器时,没有绝对的防护手段,所以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措施提高坦克的生存能力是必由之路。“弹袋”对坦克生存能力来讲不是多严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