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88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05:36:40
88炮大集合



























88炮总序
德军的88毫米中型高射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火炮之一,无论是在防空还是反坦克作战中均发挥了相当大的威力。直到现在,许多经历过二战的盟军官兵特别是坦克兵,说起此炮仍然心有余悸。
88毫米高射炮的起源
尽管88炮在二战中声名鹊起,但其始祖却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由于空中力量的发展给在地面上的步兵带来极大的麻烦,为此,参战各国均研制、发展了专门的防空炮火。
当时,德军研制了一种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装在4轮炮车上,移动时以特殊的货车牵引,战斗时利用千斤顶将炮车支起,成为可360度回旋的射击平台。
就当时的标准而言,该炮极富机动性,所需的射击准备时间很少。该炮于1916年
开始服役,由埃森的克虏伯公司及莱茵金属公司波西格厂负责生产。该炮的标准名称为“Geschtze 88mm FLAK”,即88毫米高射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战败,《凡尔赛条约》规定其不得生产高射炮,另外还规定克虏伯公司只能生产170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莱茵金属公司只能生产17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为了突破这项限制,克虏伯公司于1921年于瑞典博福斯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博福斯公司取得克虏伯公司所有火炮的海外生产权,交换条件是克虏伯公司的火炮设计小组,可利用博福斯公司的相关设备从事火炮的研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制新型火炮,就是在这种处境下发展起来的。




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
1928年时,克虏伯公司在瑞典的设计小组研制了新型的88毫米高射炮,它具有新型半自动炮闩,在炮管的复进动作结束时,炮闩会自动开启,弹出空弹壳后将撞针弹簧收缩至待击发位置。由于88毫米高射炮设计被德国军方看好,于是该设计小组便集中开发88毫米高射炮,1931年初步设计工作完成,1931年至1933年之间,最后的设计方案被带回埃森的克虏伯公司,准备开始量产88毫米高射炮。
1933年纳粹正式掌握德国政权,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开始大幅扩充德国军
力。同年,88毫米高射炮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该炮量产后定名为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从此开始了该系列火炮颇具传奇色彩的服役生涯,并最终成为大战中最著名的高射/反坦克炮。
从当时的技术条件看,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的确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火炮,可捕捉当时的任何空中目标,反应非常灵敏。其十字型炮架沿用75毫米L/60高射炮的设计,具有两个可收折的侧架,该炮架常架设于201型特种拖车上,拖车为单轴式双轮设计,炮架前后各装1辆,利用牵引杆由牵引车拖曳,或利用人力作短距离移动。由于炮架上下拖车非常方便,使Flak 18型能够快速地部署和撤离阵地。Flak 18型的许多部件皆沿用75毫米L/60高射炮的设计,驻退复进机的配置及半自动炮闩结构均可见到后者的影子,Flak 18型的炮托座架装有水平控制装置,滑楔式炮闩使上弹工
作非常简单。
Flak 18型在1936-1939年间随德国的秃鹰军团在西班牙内战中牛刀小试,这算是88炮的第一次实战。虽然Flak 18型的主要用途是对空射击,但在西班牙内战中却发现它具有相当不错的对地作战能力,因此战后在炮架上加装了5毫米厚的防盾,以保护炮手的安全,并加装了额外用于射击地面目标的标准仪。但这次作战也暴露出此炮的若干缺点,例如火炮进入作战的准备时间较长,应当予以缩短;还要解决长时间射击后炮管的更换问题。后来,Flak 18型先后在法国战役和东北非作战中证明它具有极佳的反坦克能力,成为盟军坦克部队的头号杀手。
事实上,Flak 18型并非理想的反坦克武器,它的外形太大、而且又太重,仅能以预先设伏或要地防御的方式猎杀坦克。此外,Flak 18型可做野战炮使用,间接射击最大射程14 860米,但这样做对炮膛的磨损较高。
每个Flak 18型炮班有12名成员,包括1名炮班班长及11名士兵,11名士兵分别为:2名负责驾驶牵引车的士兵、1名通信兵、1名装填手、1名管信设定手、1名炮手、2名负责炮身俯仰和回旋的士兵及3名供弹手。在攻击地面目标时,通信兵必须转而操作测距仪,另外一名供弹手负责弹着点的观测任务,管信设定手转任供弹手,较资深的供弹手负责管理弹药的供应,并担任副班长。Flak 18型的左侧附加有机械式引信设定装置,对空射击时的射控工作,由高炮连中心的30型数据传送装置系统执行。88毫米高射炮依任务不同有3种方法控制射击:防空射击时经过数据传送系统以
雷达及防空预测感测器控制;执行反坦克任务时,利用直接瞄准仪射击;间接射击时利用测距仪进行瞄准。
除了用于固定点防空外,Flak 18型也大量安装在火车及船舶上,还衍生出多种自行火炮。可发射的弹种非常多,除了一般高爆弹外还包括AP40型穿甲弹及烟幕弹,其中高爆弹全重14.7千克,弹壳重9.5千克,加装定时引信后不但能用于防空射击,在地面作战中还可有效对付集结的敌人,例如将定时引信设定在目标区的上空爆炸,具有霰榴弹效果。Flak 18型虽然在大战中后期停止生产,由改进型的Flak 36/37型系列代替,但它仍服役至大战结束,而各种88炮改进型的部件多能相互通用。
88毫米系列火炮的标准牵引车是Sd.Kfz7半履带运输车,它是由克劳斯-玛菲公司所生产的8吨级牵引车,车上搭载炮班成员及其个人装备,车身后方有88炮的弹药箱。Flak 18型的身管为56倍口径,炮管长4 930毫米,全备重量6 861千克,战斗重量5 150千克。炮座可360度回旋,最大仰角+85度、最大俯角-3度。发射高爆弹时炮口初速830米/秒,最大射高8 000米,高仰角射击的最大射程为10 705米,水平射击时为5 000米。它的反坦克能力颇佳,使用被帽穿甲弹时,可击穿1 830米处以60度法角线倾斜的86毫米厚均质装甲。Flak 18型的射速非常快,在熟练炮手操作下可达
15-20发/分。


Flak 36/37型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的Flak 36型炮于1936年开始服役,它与Flak 18型最大的不同在于炮管结构及使用的特种拖车。Flak 36型的炮管为三段式可拆换设计,可依炮管磨损部位分别更换,省去以往必须将整个炮管更换的作法,不但节省资源且更方便更换,必要时可在战地即使更换。这种新炮管由莱茵金属公司设计,被称为9型炮管。最初的Flak 36型使用新的201型特种拖车,火炮下架和进入炮位的操作较简便,后期换装的新炮车为202型特种拖车,具有新的并列双轮结构,越野性能较好,牵引时炮口朝向后方,装有轮胎刹车及轮档固定装置,使用Flak 36型在炮车上便可用低角度射击?br /> 狈刺箍四芰Υ笪銮浚送釬lak 36型的炮架也略作修改,上下炮车的作业更为便捷,进入及撤出阵地较快速,火炮生存率大为提高。
除了上述改进及细部修改外,Flak 36和Flak 18相同。Flak 37型则是1939年服役的进一步改进型,它装有最新型的37数据传送装置,由于仅适于高仰角射击,使它成为单纯的防空火炮,不担任反坦克任务。Flak 18和Flak 36型除了原来的防空任务外,还经常担任反坦克炮、远程炮战火炮甚至岸防炮等职能。Flak36在北非托布鲁克的“战斧作战”中一战成名,当时英军坦克部队在哈勒法亚隘口中误入德军88炮陷阱,参战的238辆英军坦克中被击毁123辆。
Flak 18、Flak 36的产量是所有88毫米炮中产量最高的,且Flak 18与Flak36/37三种火炮的多数部件可互换使用,故在战场上经常可看到各种应急的“混血”火炮,例如Flak 18的炮管装在Flak 37的炮架上,Flak 36使用Flak 18的炮车等混乱情形。
大战中期以后盟军对德国本土的空袭日益猛烈,防空炮的生产具有相当的优先权。到1944年8月时,共有10 930门Flak 18、36/37在服役,除了部署在本土的防空阵地外,也转战于其他各战线。Flak 36/37曾交给意大利部队使用,意军称之为88/56CA防空炮。据记载,部分Flak 18也曾出口至中国。


Flak 41型88毫米高射炮
尽管88毫米炮的前期型号Flak 18、36/37取得极大成功。但由于战争对航空技术的刺激,高性能飞机不断出现,这让德军兵器局感到早期的88炮已不足以应付新的威胁,故1939年与莱茵金属公司签定合约,研制发展高性能的新火炮,在1941年研制出称为Flak 41的新型88毫米高射炮。
从实战经验出发,Flak 41炮在开始之初便充分考虑了反坦克的需要,设计成了一种多用途火炮。为了能发挥防空/反坦克炮的多用途性能,就必须改变早期88炮外形太高的缺点,因此炮架采用全新的设计。主要措施是将旧火炮炮架上的直立组件都改为水平配置,将原来向上折收的支撑架改为水平收放,有效降低了火炮的高度尺寸,较低的外形使火炮在反坦克作战时生存力更强,用新的回旋式炮座取代Flak 18、36/37系列上老式的笨重底座,使火炮射击更灵活,为了加强Flak 41型88毫米炮的威力,以71倍径炮管取代原有的56倍径设计,炮管强度相应增加,超长的身管赋
予炮弹更大的杀伤力。新的Flak 41的十字底座比Flak18、36/37系列宽,使用202型特种拖车牵引。在炮车上射击时,炮架的左右支撑架可延伸至地面上,使炮车成为一个稳固的发射平台。大战中后期,盟军的空袭使德军的高炮部队负担非常重,1940-1941年时,1门88毫米高射炮在一个晚上常有射击200-300发炮弹的纪录。为应付这种情况,Flak 41引入精密复杂的观瞄及射控装置来提高射击精度,还安装了半自动装弹机构来提高射速,这也降低了装填手的工作强度。以上诸多改进使Flak 41型88毫米高射炮比起它的前辈来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Flak 41于1943年开始服役,虽曾参加北非最后阶段的战斗及东线作战,但由于性能优异,因此大多数都部署在德国本土重点地区,担负第三帝国的防空任务。尽管Flak 41各方面都很出色,却也存在缺陷,主要在于Flak 41系统过于复杂,使得早期试生产炮常发生故障。第1门量产型直到1943年才交付部队服役,并立刻派至战局吃紧的北非及苏德前线作战,但由于材料的短缺和部分制造上的问题,故障问题一直没有获得彻底解决。例如射击后空弹壳的退排很不顺利,故技术维护就变得很复杂。1944年2月时,只有279门Flak 41在德国本土服役,数量与其他88炮相比显得偏
低,就是因为此炮复杂及成本较高造成的。虽然Flak 41服役的数量很少,但却是德国所有88毫米高射炮中性能最佳的。
Flak 41有新型防盾,71倍径炮身,全长6 548毫米,全备重量11 240千克,战斗重量7 840千克。炮座的回旋较灵活,炮身最大仰角+90度、最大俯角-3度。炮口初速增至1 000米/秒,最大射高15 000米,最大射速20发/分,使用88毫米标准弹。
Flak 41本来也交给克虏伯公司发展,称为Flak 42,但由于莱茵金属公司的设计先行提出,并且克虏伯公司正全力发展反坦克炮及坦克炮,故Flak 42一直被搁置到大战结束。
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
虽然德国88毫米高射炮具有极佳的反坦克能力,毕竟仍是一种防空炮,其外形仍然过高,而且周边设备繁杂、操作人员多,作战时常须预先布置阵地,这些都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其野战反坦克能力,使其战斗运用的弹性大受影响,所以开发以88毫米高炮为基础的专用反坦克炮成为必然。1943年克虏伯公司推出了Pak43反坦克炮,并于该年年底迅速交付部队使用。
标准Pak 43采用一般88毫米炮的整体布局,但显得较简单轻便。其炮身和上架装设在类似88毫米防空炮的十字形炮架上。该炮具有可水平收折的十字梁型结构,机动时搭载于一套四轮式炮架上,作战时作战时折除牵引轮将火炮固定于地面,十字梁型炮架外形低矮,并且可作全方位回旋攻击任何方向的目标。紧急情况下Pak 43也可在轮式炮架上投入战斗,Pak 43的确是一种设计优异的反坦克炮。Pak 43使用68.3倍径的炮管,全长6 610毫米,炮口装有双重制动式炮口制退器,并配有电动击发装置,半自动水平滑楔式炮闩和液气驻退复进系统,战斗全重约5 000千克左右。?br /> 浠鰽P 40高速穿甲弹时,初速高达1 130米/秒,最大射程16 002米,可贯穿2000/500米处的184/274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强大的火力足以有效制服二战末期盟军所有坦克。Pak 43尤其受到东线德军的欢迎,它能在2 760米的距离上轻松击穿苏军T-34坦克,在遏制苏军庞大的装甲部队的战斗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Pak 43服役后,由于盟军的猛烈轰炸,其标准炮架生产严重滞后,致使其炮管生产过剩,至1944年2月时尚有139具炮管待组装。于是德国人挪用FH 18火炮的炮架,与过剩的Pak 43炮管拼凑成Pak 43/41,它的外形虽然有点四不像,但火炮优异的穿透性能仍然充分发挥威力,有效填补Pak 43服役前的空档。1944年4月时,有70门Pak 43/41交付部队,除战斗重量降至4 380千克外,一般性能与Pak 43相同。
Pak 43和Pak 43/41除了牵引式以外,1943年2月起还成为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的装备,如Pz Kpfw IV底盘的“犀牛”(Nashorn)自行反坦克炮装备了Pak 43/1;“猎虎”坦克歼击车的实验型和“象”(Elefant)式坦克歼击车使用Pak 43/2型炮,该炮使用的Pz.gr.40/43穿甲弹重7.3千克,炮口初速1 130米/秒,914米以外可击穿厚度192毫米60度法角线的均质装甲板。“猎豹”坦克歼击车配备了71倍径的Pak 43/3型,该炮装在车首中央稍偏右的位置,仰角+14度、俯角-8度,左右射角各有12度,携弹量则为60发。
KwK 38 L/56型和KwK 43 L/71型88毫米坦克炮
在二战中期,德军装备的最大口径的坦克炮是75毫米L43/48,但其威力已不足以对付苏军的重型坦克。由于对付坦克最好的方法是坦克本身,为此德军决定将88毫米高射炮改型为坦克炮,作为重型坦克的主炮,这样就能提高德军装甲兵的突防能力。
德国在Flak 36 L/56型88毫米高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如加装了炮口制退器、采用电击发方式、后座系统为了适应坦克炮塔的尺寸而进行了修改,其余均与Flak 36一样。88毫米高炮与坦克炮采用相同的炮弹,该炮定型为KwK 36 L/56型88毫米坦克炮,身管长4 960毫米,可发射39式被帽穿甲弹,40式碳化钨芯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其中穿甲弹初速600米/秒,破甲厚度90毫米。这种优秀的坦克炮被安装在亨舍尔公司制造的“虎I”重型坦克上,由于“虎I”具有这样强大的火力,对付当时盟军的各种装甲车辆绰绰有余,盟军当时的主要坦克——美国M4“谢尔曼”中型坦
克的成员就非常害怕“虎I”重型坦克,盟军的指挥官们不得不研究特种战术去对付它。
其后出现的“虎王”重型坦克则使用了比“虎I”重型坦克更强大的火炮,即KwK 43 l/71型88毫米坦克炮。该炮发展自Pak 43反坦克炮,身管长6 300毫米。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大量装备的坦克上威力最强大的坦克炮,最大有效射程达2 286米。






FLAK18
口径 88毫米
战斗全重 5·5吨
俯仰角 -3~85°
方向角 360°
射速  15-20发/分
垂直最大射程 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 14500米
战斗编组人员 9人

 
88炮大集合



























88炮总序
德军的88毫米中型高射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火炮之一,无论是在防空还是反坦克作战中均发挥了相当大的威力。直到现在,许多经历过二战的盟军官兵特别是坦克兵,说起此炮仍然心有余悸。
88毫米高射炮的起源
尽管88炮在二战中声名鹊起,但其始祖却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由于空中力量的发展给在地面上的步兵带来极大的麻烦,为此,参战各国均研制、发展了专门的防空炮火。
当时,德军研制了一种88毫米口径的高射炮,装在4轮炮车上,移动时以特殊的货车牵引,战斗时利用千斤顶将炮车支起,成为可360度回旋的射击平台。
就当时的标准而言,该炮极富机动性,所需的射击准备时间很少。该炮于1916年
开始服役,由埃森的克虏伯公司及莱茵金属公司波西格厂负责生产。该炮的标准名称为“Geschtze 88mm FLAK”,即88毫米高射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德国战败,《凡尔赛条约》规定其不得生产高射炮,另外还规定克虏伯公司只能生产170毫米以下口径的火炮,莱茵金属公司只能生产17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为了突破这项限制,克虏伯公司于1921年于瑞典博福斯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博福斯公司取得克虏伯公司所有火炮的海外生产权,交换条件是克虏伯公司的火炮设计小组,可利用博福斯公司的相关设备从事火炮的研制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制新型火炮,就是在这种处境下发展起来的。




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
1928年时,克虏伯公司在瑞典的设计小组研制了新型的88毫米高射炮,它具有新型半自动炮闩,在炮管的复进动作结束时,炮闩会自动开启,弹出空弹壳后将撞针弹簧收缩至待击发位置。由于88毫米高射炮设计被德国军方看好,于是该设计小组便集中开发88毫米高射炮,1931年初步设计工作完成,1931年至1933年之间,最后的设计方案被带回埃森的克虏伯公司,准备开始量产88毫米高射炮。
1933年纳粹正式掌握德国政权,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开始大幅扩充德国军
力。同年,88毫米高射炮进入德国陆军服役,该炮量产后定名为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从此开始了该系列火炮颇具传奇色彩的服役生涯,并最终成为大战中最著名的高射/反坦克炮。
从当时的技术条件看,Flak 18型88毫米高射炮的确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火炮,可捕捉当时的任何空中目标,反应非常灵敏。其十字型炮架沿用75毫米L/60高射炮的设计,具有两个可收折的侧架,该炮架常架设于201型特种拖车上,拖车为单轴式双轮设计,炮架前后各装1辆,利用牵引杆由牵引车拖曳,或利用人力作短距离移动。由于炮架上下拖车非常方便,使Flak 18型能够快速地部署和撤离阵地。Flak 18型的许多部件皆沿用75毫米L/60高射炮的设计,驻退复进机的配置及半自动炮闩结构均可见到后者的影子,Flak 18型的炮托座架装有水平控制装置,滑楔式炮闩使上弹工
作非常简单。
Flak 18型在1936-1939年间随德国的秃鹰军团在西班牙内战中牛刀小试,这算是88炮的第一次实战。虽然Flak 18型的主要用途是对空射击,但在西班牙内战中却发现它具有相当不错的对地作战能力,因此战后在炮架上加装了5毫米厚的防盾,以保护炮手的安全,并加装了额外用于射击地面目标的标准仪。但这次作战也暴露出此炮的若干缺点,例如火炮进入作战的准备时间较长,应当予以缩短;还要解决长时间射击后炮管的更换问题。后来,Flak 18型先后在法国战役和东北非作战中证明它具有极佳的反坦克能力,成为盟军坦克部队的头号杀手。
事实上,Flak 18型并非理想的反坦克武器,它的外形太大、而且又太重,仅能以预先设伏或要地防御的方式猎杀坦克。此外,Flak 18型可做野战炮使用,间接射击最大射程14 860米,但这样做对炮膛的磨损较高。
每个Flak 18型炮班有12名成员,包括1名炮班班长及11名士兵,11名士兵分别为:2名负责驾驶牵引车的士兵、1名通信兵、1名装填手、1名管信设定手、1名炮手、2名负责炮身俯仰和回旋的士兵及3名供弹手。在攻击地面目标时,通信兵必须转而操作测距仪,另外一名供弹手负责弹着点的观测任务,管信设定手转任供弹手,较资深的供弹手负责管理弹药的供应,并担任副班长。Flak 18型的左侧附加有机械式引信设定装置,对空射击时的射控工作,由高炮连中心的30型数据传送装置系统执行。88毫米高射炮依任务不同有3种方法控制射击:防空射击时经过数据传送系统以
雷达及防空预测感测器控制;执行反坦克任务时,利用直接瞄准仪射击;间接射击时利用测距仪进行瞄准。
除了用于固定点防空外,Flak 18型也大量安装在火车及船舶上,还衍生出多种自行火炮。可发射的弹种非常多,除了一般高爆弹外还包括AP40型穿甲弹及烟幕弹,其中高爆弹全重14.7千克,弹壳重9.5千克,加装定时引信后不但能用于防空射击,在地面作战中还可有效对付集结的敌人,例如将定时引信设定在目标区的上空爆炸,具有霰榴弹效果。Flak 18型虽然在大战中后期停止生产,由改进型的Flak 36/37型系列代替,但它仍服役至大战结束,而各种88炮改进型的部件多能相互通用。
88毫米系列火炮的标准牵引车是Sd.Kfz7半履带运输车,它是由克劳斯-玛菲公司所生产的8吨级牵引车,车上搭载炮班成员及其个人装备,车身后方有88炮的弹药箱。Flak 18型的身管为56倍口径,炮管长4 930毫米,全备重量6 861千克,战斗重量5 150千克。炮座可360度回旋,最大仰角+85度、最大俯角-3度。发射高爆弹时炮口初速830米/秒,最大射高8 000米,高仰角射击的最大射程为10 705米,水平射击时为5 000米。它的反坦克能力颇佳,使用被帽穿甲弹时,可击穿1 830米处以60度法角线倾斜的86毫米厚均质装甲。Flak 18型的射速非常快,在熟练炮手操作下可达
15-20发/分。


Flak 36/37型88毫米高射炮
88毫米的Flak 36型炮于1936年开始服役,它与Flak 18型最大的不同在于炮管结构及使用的特种拖车。Flak 36型的炮管为三段式可拆换设计,可依炮管磨损部位分别更换,省去以往必须将整个炮管更换的作法,不但节省资源且更方便更换,必要时可在战地即使更换。这种新炮管由莱茵金属公司设计,被称为9型炮管。最初的Flak 36型使用新的201型特种拖车,火炮下架和进入炮位的操作较简便,后期换装的新炮车为202型特种拖车,具有新的并列双轮结构,越野性能较好,牵引时炮口朝向后方,装有轮胎刹车及轮档固定装置,使用Flak 36型在炮车上便可用低角度射击?br /> 狈刺箍四芰Υ笪銮浚送釬lak 36型的炮架也略作修改,上下炮车的作业更为便捷,进入及撤出阵地较快速,火炮生存率大为提高。
除了上述改进及细部修改外,Flak 36和Flak 18相同。Flak 37型则是1939年服役的进一步改进型,它装有最新型的37数据传送装置,由于仅适于高仰角射击,使它成为单纯的防空火炮,不担任反坦克任务。Flak 18和Flak 36型除了原来的防空任务外,还经常担任反坦克炮、远程炮战火炮甚至岸防炮等职能。Flak36在北非托布鲁克的“战斧作战”中一战成名,当时英军坦克部队在哈勒法亚隘口中误入德军88炮陷阱,参战的238辆英军坦克中被击毁123辆。
Flak 18、Flak 36的产量是所有88毫米炮中产量最高的,且Flak 18与Flak36/37三种火炮的多数部件可互换使用,故在战场上经常可看到各种应急的“混血”火炮,例如Flak 18的炮管装在Flak 37的炮架上,Flak 36使用Flak 18的炮车等混乱情形。
大战中期以后盟军对德国本土的空袭日益猛烈,防空炮的生产具有相当的优先权。到1944年8月时,共有10 930门Flak 18、36/37在服役,除了部署在本土的防空阵地外,也转战于其他各战线。Flak 36/37曾交给意大利部队使用,意军称之为88/56CA防空炮。据记载,部分Flak 18也曾出口至中国。


Flak 41型88毫米高射炮
尽管88毫米炮的前期型号Flak 18、36/37取得极大成功。但由于战争对航空技术的刺激,高性能飞机不断出现,这让德军兵器局感到早期的88炮已不足以应付新的威胁,故1939年与莱茵金属公司签定合约,研制发展高性能的新火炮,在1941年研制出称为Flak 41的新型88毫米高射炮。
从实战经验出发,Flak 41炮在开始之初便充分考虑了反坦克的需要,设计成了一种多用途火炮。为了能发挥防空/反坦克炮的多用途性能,就必须改变早期88炮外形太高的缺点,因此炮架采用全新的设计。主要措施是将旧火炮炮架上的直立组件都改为水平配置,将原来向上折收的支撑架改为水平收放,有效降低了火炮的高度尺寸,较低的外形使火炮在反坦克作战时生存力更强,用新的回旋式炮座取代Flak 18、36/37系列上老式的笨重底座,使火炮射击更灵活,为了加强Flak 41型88毫米炮的威力,以71倍径炮管取代原有的56倍径设计,炮管强度相应增加,超长的身管赋
予炮弹更大的杀伤力。新的Flak 41的十字底座比Flak18、36/37系列宽,使用202型特种拖车牵引。在炮车上射击时,炮架的左右支撑架可延伸至地面上,使炮车成为一个稳固的发射平台。大战中后期,盟军的空袭使德军的高炮部队负担非常重,1940-1941年时,1门88毫米高射炮在一个晚上常有射击200-300发炮弹的纪录。为应付这种情况,Flak 41引入精密复杂的观瞄及射控装置来提高射击精度,还安装了半自动装弹机构来提高射速,这也降低了装填手的工作强度。以上诸多改进使Flak 41型88毫米高射炮比起它的前辈来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Flak 41于1943年开始服役,虽曾参加北非最后阶段的战斗及东线作战,但由于性能优异,因此大多数都部署在德国本土重点地区,担负第三帝国的防空任务。尽管Flak 41各方面都很出色,却也存在缺陷,主要在于Flak 41系统过于复杂,使得早期试生产炮常发生故障。第1门量产型直到1943年才交付部队服役,并立刻派至战局吃紧的北非及苏德前线作战,但由于材料的短缺和部分制造上的问题,故障问题一直没有获得彻底解决。例如射击后空弹壳的退排很不顺利,故技术维护就变得很复杂。1944年2月时,只有279门Flak 41在德国本土服役,数量与其他88炮相比显得偏
低,就是因为此炮复杂及成本较高造成的。虽然Flak 41服役的数量很少,但却是德国所有88毫米高射炮中性能最佳的。
Flak 41有新型防盾,71倍径炮身,全长6 548毫米,全备重量11 240千克,战斗重量7 840千克。炮座的回旋较灵活,炮身最大仰角+90度、最大俯角-3度。炮口初速增至1 000米/秒,最大射高15 000米,最大射速20发/分,使用88毫米标准弹。
Flak 41本来也交给克虏伯公司发展,称为Flak 42,但由于莱茵金属公司的设计先行提出,并且克虏伯公司正全力发展反坦克炮及坦克炮,故Flak 42一直被搁置到大战结束。
Pak 43型88毫米反坦克炮
虽然德国88毫米高射炮具有极佳的反坦克能力,毕竟仍是一种防空炮,其外形仍然过高,而且周边设备繁杂、操作人员多,作战时常须预先布置阵地,这些都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其野战反坦克能力,使其战斗运用的弹性大受影响,所以开发以88毫米高炮为基础的专用反坦克炮成为必然。1943年克虏伯公司推出了Pak43反坦克炮,并于该年年底迅速交付部队使用。
标准Pak 43采用一般88毫米炮的整体布局,但显得较简单轻便。其炮身和上架装设在类似88毫米防空炮的十字形炮架上。该炮具有可水平收折的十字梁型结构,机动时搭载于一套四轮式炮架上,作战时作战时折除牵引轮将火炮固定于地面,十字梁型炮架外形低矮,并且可作全方位回旋攻击任何方向的目标。紧急情况下Pak 43也可在轮式炮架上投入战斗,Pak 43的确是一种设计优异的反坦克炮。Pak 43使用68.3倍径的炮管,全长6 610毫米,炮口装有双重制动式炮口制退器,并配有电动击发装置,半自动水平滑楔式炮闩和液气驻退复进系统,战斗全重约5 000千克左右。?br /> 浠鰽P 40高速穿甲弹时,初速高达1 130米/秒,最大射程16 002米,可贯穿2000/500米处的184/274毫米厚的垂直装甲,强大的火力足以有效制服二战末期盟军所有坦克。Pak 43尤其受到东线德军的欢迎,它能在2 760米的距离上轻松击穿苏军T-34坦克,在遏制苏军庞大的装甲部队的战斗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Pak 43服役后,由于盟军的猛烈轰炸,其标准炮架生产严重滞后,致使其炮管生产过剩,至1944年2月时尚有139具炮管待组装。于是德国人挪用FH 18火炮的炮架,与过剩的Pak 43炮管拼凑成Pak 43/41,它的外形虽然有点四不像,但火炮优异的穿透性能仍然充分发挥威力,有效填补Pak 43服役前的空档。1944年4月时,有70门Pak 43/41交付部队,除战斗重量降至4 380千克外,一般性能与Pak 43相同。
Pak 43和Pak 43/41除了牵引式以外,1943年2月起还成为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的装备,如Pz Kpfw IV底盘的“犀牛”(Nashorn)自行反坦克炮装备了Pak 43/1;“猎虎”坦克歼击车的实验型和“象”(Elefant)式坦克歼击车使用Pak 43/2型炮,该炮使用的Pz.gr.40/43穿甲弹重7.3千克,炮口初速1 130米/秒,914米以外可击穿厚度192毫米60度法角线的均质装甲板。“猎豹”坦克歼击车配备了71倍径的Pak 43/3型,该炮装在车首中央稍偏右的位置,仰角+14度、俯角-8度,左右射角各有12度,携弹量则为60发。
KwK 38 L/56型和KwK 43 L/71型88毫米坦克炮
在二战中期,德军装备的最大口径的坦克炮是75毫米L43/48,但其威力已不足以对付苏军的重型坦克。由于对付坦克最好的方法是坦克本身,为此德军决定将88毫米高射炮改型为坦克炮,作为重型坦克的主炮,这样就能提高德军装甲兵的突防能力。
德国在Flak 36 L/56型88毫米高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如加装了炮口制退器、采用电击发方式、后座系统为了适应坦克炮塔的尺寸而进行了修改,其余均与Flak 36一样。88毫米高炮与坦克炮采用相同的炮弹,该炮定型为KwK 36 L/56型88毫米坦克炮,身管长4 960毫米,可发射39式被帽穿甲弹,40式碳化钨芯穿甲弹、破甲弹和榴弹,其中穿甲弹初速600米/秒,破甲厚度90毫米。这种优秀的坦克炮被安装在亨舍尔公司制造的“虎I”重型坦克上,由于“虎I”具有这样强大的火力,对付当时盟军的各种装甲车辆绰绰有余,盟军当时的主要坦克——美国M4“谢尔曼”中型坦
克的成员就非常害怕“虎I”重型坦克,盟军的指挥官们不得不研究特种战术去对付它。
其后出现的“虎王”重型坦克则使用了比“虎I”重型坦克更强大的火炮,即KwK 43 l/71型88毫米坦克炮。该炮发展自Pak 43反坦克炮,身管长6 300毫米。这种火炮是二战期间德军大量装备的坦克上威力最强大的坦克炮,最大有效射程达2 286米。






FLAK18
口径 88毫米
战斗全重 5·5吨
俯仰角 -3~85°
方向角 360°
射速  15-20发/分
垂直最大射程 10350米
水平最大射程 14500米
战斗编组人员 9人

 
也算是多用途的精典了!
不管高射还是平射,摧毁目标就是好炮。
隆美尔最善长用它了~~~
;P ;P :P
普及资料贴,支持下
原帖由 湘中王平 于 2007-1-20 12:07 发表
隆美尔最善长用它了~~~
;P ;P :P

应该说是他名气比较大,德军的88炮基本上都进行过反坦克训练。就看战术使用了。
这个炮好!万精油啊!什么活都能干!
哈哈荣誉勋章中有一关任务就是要摧毁德军88高炮阵地!!
介绍的太好了,详尽。只是没有写几个具体的战例
二战初期德军面对重装甲目标或者难以攻克的堡垒时
一般就是呼叫斯图卡或者88炮来轰击
如果东线造就了T34和虎的话
那非洲军就造就了88炮的辉煌历史
原帖由 x_jia 于 2007-1-24 10:40 发表
二战初期德军面对重装甲目标或者难以攻克的堡垒时
一般就是呼叫斯图卡或者88炮来轰击
如果东线造就了T34和虎的话
那非洲军就造就了88炮的辉煌历史

东线德军那些摩托化88高炮营的战绩更加显赫哟!那么多T-34和KV被它们摆平了!
吗拉比刚才用机枪打斯图卡累了半死才打下来!!
原帖由 装甲师 于 2007-1-24 19:41 发表

东线德军那些摩托化88高炮营的战绩更加显赫哟!那么多T-34和KV被它们摆平了!

东线的88炮战果肯定辉煌,但东线的主角还是坦克
不像非洲军团,直到4号F2到来之前,德军坦克质量上都处于劣势,就更别提数量了
隆美尔创新的使用坦克做诱饵,引诱到空旷地带让88炮大显神威
所以在说到非洲军团的实力时,不仅要计算坦克的数量,还要提到那不超过30门的88炮(这些88简直就抵得上一个装甲团)
绝对的一代经典, 但是我感觉它对小型飞机的防空效果不如37/40炮, 那是二战的黄金防空口径.
原帖由 i6y6 于 2007-2-9 17:31 发表
绝对的一代经典, 但是我感觉它对小型飞机的防空效果不如37/40炮, 那是二战的黄金防空口径.

怎么能拿88炮和37/40炮比呢,毕竟两者不是一个量级
88炮属于大口径火炮,主要是远程防空,德国本土境内能够拦截美国的空中堡垒就靠她了(不过还有其他的更大的放空炮,像什么105,128的) 海军能用她形成弹幕拦阻射击,如果要是88炮能配上近炸引信就完美了
中国也买了几十门
中国也买了几十门
经典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