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政治形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38:16
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           中国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究竟具有怎样的政治形象呢?事实上,美国普通公众对外交事务,特别是对亚洲地区缺乏了解且兴趣淡漠,乔治敦大学的美国外交史学家特克说:“美国人头脑里模模糊糊的中国形象成为政府用来解释他们对华政策的工具。”

          70年代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美国人看到了中国融入西方世界的希望,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日趋强盛的中国又令美国深感不安。正如卢斯基金会副主席罗兹所言,美国人对中国的感情是一个爱恨交织的历史循环。

           “我们对中国的态度是充满矛盾的。当中国国力衰弱、疆土分裂时,中国在美国的形象往往比较正面。但是当中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具备外向发展的潜力时,美国的中国形象则趋于负面。”特瑞进一步指出,美国人对中国的这种不确定的、自相矛盾的看法将深刻影响到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

         乔治敦大学教授埃德思登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是影响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决定性因素。尽管中国目前的政治改革及其与美国的经济纽带有助于中国在美国公众前树立起一个良好形象。但由于国家安全利益总是高于经济利益,所以如果中国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军事的话,必将导致它在美国形成负面的政治形象。

          美国人对中国的复杂感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内的新闻媒体造就的。“带有偏见的、不完整的中国形象部分源于美国媒体的报道,部分源于政客的操作,”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简兹议员说,“当我们在电视上见到邓小平戴着牛仔帽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友好的中国;当电视画面上展现的是一个中国人独自站在坦克前拦住坦克时,我们就认为中国是充满敌意与危险的……这些形象、尤其是负面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美国人的脑海里。”弗兰克也表示,对中国历史文化肤浅的了解严重阻碍了政策制订者对于中美关系的深入认识。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           中国在美国人的心目中究竟具有怎样的政治形象呢?事实上,美国普通公众对外交事务,特别是对亚洲地区缺乏了解且兴趣淡漠,乔治敦大学的美国外交史学家特克说:“美国人头脑里模模糊糊的中国形象成为政府用来解释他们对华政策的工具。”

          70年代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使美国人看到了中国融入西方世界的希望,然而与此同时,一个日趋强盛的中国又令美国深感不安。正如卢斯基金会副主席罗兹所言,美国人对中国的感情是一个爱恨交织的历史循环。

           “我们对中国的态度是充满矛盾的。当中国国力衰弱、疆土分裂时,中国在美国的形象往往比较正面。但是当中国强大起来并开始具备外向发展的潜力时,美国的中国形象则趋于负面。”特瑞进一步指出,美国人对中国的这种不确定的、自相矛盾的看法将深刻影响到日后中美关系的发展。

         乔治敦大学教授埃德思登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是影响美国对中国态度的决定性因素。尽管中国目前的政治改革及其与美国的经济纽带有助于中国在美国公众前树立起一个良好形象。但由于国家安全利益总是高于经济利益,所以如果中国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军事的话,必将导致它在美国形成负面的政治形象。

          美国人对中国的复杂感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内的新闻媒体造就的。“带有偏见的、不完整的中国形象部分源于美国媒体的报道,部分源于政客的操作,”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的简兹议员说,“当我们在电视上见到邓小平戴着牛仔帽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友好的中国;当电视画面上展现的是一个中国人独自站在坦克前拦住坦克时,我们就认为中国是充满敌意与危险的……这些形象、尤其是负面的形象,深深地印刻在美国人的脑海里。”弗兰克也表示,对中国历史文化肤浅的了解严重阻碍了政策制订者对于中美关系的深入认识。
中国应花点钱买下美国电视台的时段, 放些制作精良的洗脑宣传. 要貌似客观洗脑洗於无形, 还得由外国人的眼光去看和说那种. 美国对於塑做美国先进正义形象花的气力不少.
美国的媒体业是不许卖给外国人的,必须加入美国国籍才行,得找个有实力的老华人才有那么一点点可能买得到。
找个老华人就可以买到电视台了?搞笑的很,难道还真以为美国是自由经济啊?美国只不过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经济。
对白人的统治权靠买是买不来的。
原帖由 killman抛弃舰船 于 2006-11-30 19:20 发表
找个老华人就可以买到电视台了?搞笑的很,难道还真以为美国是自由经济啊?美国只不过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经济。
对白人的统治权靠买是买不来的。

《华盛顿观察》周刊(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第14期,2006/04/12
   《华盛顿观察》周刊是(中国)在美国的一块重要宣传阵地
  主编 - 陈雅莉:中国日报
  责任编辑 - 李焰:中央电视台 专栏记者 - 刘见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职务不详 - Su Dejin: 中国日报
  作者 - Zhong Bu: 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
  记者 - 曾进:上海某编辑
  职务不详 - Lu Yong:新华社,上海电视台
  职务不详 - 徐琳:不详
  职务不详 - 杜菁琳:不详
  职务不详 - 沈红梅:不详
  职务不详 - 高斯:不详
  职务不详 - 佳敏:不详
华盛顿观察国际新闻社于2000年8月由俄罗斯国际问题专家Nikolai Zlobin博士创立。《华盛顿观察》周刊开始于2002年9月10日发行,陈雅莉担任责任编辑。

我们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中心地区,与白宫, 国会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毗邻。我们的办公室位于美国最权威的研究中心之一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大楼内, 与美国思想库-布鲁金斯学会只有一墙之隔。我们的咨询董事包括众多布鲁金斯学会,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美国防务信息研究中心,乔治华盛顿大学 国关学院,兰德公司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和经济学家。我们同保护环境、减轻核威胁等重要的国际机构,思想库和非官方组织进行合作,从而为获得第一手的,各种官方非官方,准确,无偏向性的信息资源开拓了捷径。
------------------------------------
《华盛顿观察》,这个周刊的名字,很容易让人以为是美国政府或相关的学术机构出版的.因为有人常常引用这个周刊里面的文章,就想一查究竟.一查,果然出来了.原来是一个叫陈雅莉的人编辑的.上面的就是关于周刊自己的介绍.别的不说,什么大楼,什么一墙之隔,就和街头江湖骗子玩的把戏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和布什是邻居,就证明自己是布什的智囊人物不成?
《华盛顿观察》周刊2005年第42期徐琳报道,佩尤全球态度调查计划(Pew Global Attitude Project)2005年11月16日公布的一项最新的民调显示,中国人不但对于生活现状颇感满意,并很有信心地表示:过去数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所带来的个人发展机会的增加将会在未来数年中继续。中国人对国家现行的方向和对未来充满乐观的态度也让中国成为受调查的17国中――包括印度、美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印尼、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等国――现状满意度和个人乐观度最高的国家。
“现在很多人对中国的未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这个民调的结果和中国的发展趋势是相吻合的,并没有冲突的地方。” 美国汉密尔顿大学(Hamilton College)的中国问题专家李成教授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中国近年来加入世贸、经济的起飞、航天发展、以及即将举办的奥运等等因素,都使得人民对未来充满乐观。”

“印度似乎也有类似的调查结果。”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中国政治研究教授爱德华·费理曼(Edward Friedman)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道,“明显地,这两国近年的经济飞跃增长正在创造出十分不寻常的公众信心(popular confidence),它必会对社会有稳定作用。”


多数中国人对现状满意、对未来乐观


中国人在这项覆盖世界17国的民调中一项“独步全球”的反馈就是对现状的满足感,有超过七成(72%)的受访者对国家的状况感到满意,只有低于两成(19%)的人感到不满,这些数字也让中国把美国(39%满意;57%不满意)、印度(41%满意;57%不满意)和俄罗斯(23%;71%)远远抛在后头。和中国在2002年的调查结果相较(48%满意;33%不满意),它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于现状充满信心。

除此之外,中国人对于未来似乎也以同样的乐观进取精神来面对。虽然大部分的受访者(57%)认为自己现在还处于“生活阶梯”(Ladder of life)的中层,仅29%的人认为自己已到达了上层,相较于美国(59%上层;33%中层)或印度(34%上层;58%中层)都有所不及,但是多数中国人认为,自己五年后所处的地位绝对是只会往上爬而不会向下掉的,这样的乐观态度也使中国成为所有受访国家中个人乐观意识(personal optimism)最高的一个,有76%的中国人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较印度(75%)和美国(48%)均为高。

“我认为这个调查最重要的结果就是,中国人民总体而言的乐观态度。” 佩尤全球态度调查计划的高级项目主任里查·崴克(Richard Wike)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道。崴克也毫不迟疑地将这样的乐观结果归因于中国近年来经济的大幅增长。

中国人民目前的生活虽然不及美国人奢华,但是在被问及和五年前的生活水平相比,现在的地位如何时,中国人展现了不凡的个人发展“大跃进”--50%的受访者表示五年来自己的生活水平有明显进步,与2002年时的42%相比也有增加。这个百分比让中国成为受访的16国中“人民个人生活进展”最为突出的国家。在美国,只有47%的受访者说,他们过去五年来的生活品质提高了,在印度只有45%,俄罗斯更是仅有38%的人有此感受。

此外,中国受访者对自己国家的现状和未来的信心也延伸到了他们对中国国际地位的高度认知:有将近七成(68%)的民众认为其他国家是正面看待中国的,而美国人中只有26%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在世界上备受喜爱。


“风雨中生信心”


李成进一步分析说,中国人深觉自己现今的生活和五年前相比有明显进步的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大幅增长几乎是在过去五年内发生。尽管西方媒体在2001年中国入世、2002年领导层政权转移和2003年的SARS危机时对中国有很多的负面报道,但是中国都稳定地渡过了。”李成将中国的安渡危机归功于新领导层面对问题时积极的解决态度。

“中国社会还是存在许多问题,”李成直言不讳。他举例如最近政府越来越重视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的记录也显示2004年一年就有7万起以上的抗议事件,平均一天就有200多件,但是他认为领导层勇于提出这些问题、想办法解决,例如给农民减税、在一些地区开始取消户口制度等等。“如果他们对未来没有信心,是没办法去进行这些改革的。” 李成不忘强调,中国一方面有许多问题,一方面中央的政策也在改变,领导层也从以往只重视经济发展转变到现在强调平衡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受访者中除了一半的人感觉生活有所好转,也有17%的人觉得五年来是在原地踏步,更有31%的人表示生活水平反而是降低了,这个数字不仅和俄罗斯等同,也高于美国和印度受访者中的比例。佩尤民调中心不忘提醒:中国的经济增长“金手指”并没有“点到”所有的中国人。对此,李成也承认这个针对中国都市居民所做的抽样民调可说是反映了中国中产阶级的观点。

“以中国的大城市而言,约有10至15%是中产阶级,而全国范围内仅约1到4%。这个民调让我们更了解中产阶级、受高等教育的中国人,看到他们对所得利益的满足感。由于中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国家的发展,因此他们的反馈是值得深究的。”李成分析道,“但是民调若扩及一般的民工、深处内陆的农村人口和失业人口,结果可能会不同。”


调查样本的争议


此项民调是由佩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于2005年5月21~31日在中国进行的。他们访问了2191名居住于北京、成都、广州、上海、沈阳和武汉市及其周边乡村的中国人。佩尤中心因此强调这项民调的多数受访者来自于城市,并不能代表全中国。马凯大学(Marquette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麦康勉(Barrett L. McCormick)认为,佩尤的这一民调并没有掌握到中国社会的复杂性。

“这表示那些最没有享受到经济增长利益的最贫穷的人,那些住在中国中、西部乡村的人(的意见)并没有被包含在这个民调之中。” 麦康勉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令人感兴趣知道的是,(佩尤研究中心)是否采取一些步骤去访问那些从乡村来的流动人口(migrants)、居住或在低薪工厂工作的、都市下岗的人,以及中国社会里处于某些并不成功的角落的人,很多时候这些人都不被包括在这样的研究之中。” 麦康勉并指出,有时中国人在说话时往往有政治谨慎感(political caution),因此,我们对民调结果是否真能反映出中国的全景不能太有信心。

虽然调查仅在中国六大城市进行,并不能完全反映全中国的民意,但李成认为佩尤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还是“可喜的”,也是对中国领导阶层一项很好的参考,因为佩尤过去所做的民调结果也的确是比较准确,而且它将中国和其他国家做比较,也很能说明问题。

曾直接参与这次调查的崴克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则表示,佩尤在进行调查时是随机地对各个收入阶层的人进行抽样调查,并没有刻意地深入某一些社会角落,佩尤也因此在调查报告中强调,中国农村的代表性在报告中是有不足的。但是他说,所有访问都是以当地的语言进行,他也不认为受访的中国民众会因为政治上的谨慎态度而给予虚假的回答。

“我认为(中国)人民是诚实地回应我们的调查。”崴克指出。他说这次2005年进行的民调不仅显示有更多的受访者认为现在的生活有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有可观的一群人对于现状并不满意,这显示受访者是真实地对现状作出评断的。除了中国之外,佩尤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当地的民调也以都市为主。

不过麦康勉也同意,经济的飞跃增长的确让一些人十分高兴,也创造了社会变化。若是经济增长现在突然停止,毫无疑问地将会产生更多的社会动乱。“经济的增长至少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如果不是所有人的。”


人民乐观程度排名


国家 (年度) 乐观者(%) 没有改变(%) 悲观者(%) 不知道
中国 (2005年) 76 14 6 5
(2002年夏季) 65 22 8 5
印度 (2005年) 75 15 3 7
(2002年夏季) 57 17 7 19
美国 (2005年) 48 29 12 11
(2002年夏季) 61 23 7 9
土耳其 (2005年) 48 20 16 16
(2002年夏季) 44 20 19 17
俄罗斯 (2005年) 45 22 16 17
(2002年夏季) 43 23 13 21
巴基斯坦 (2005年) 40 15 9 36
(2002年夏季) 46 12 6 36

注:乐观者是受访者对5年后在“生活阶梯”的位置减去现在的位置而得。

资料来源:佩尤全球态度调查计划(http://pewglobal.org/)
原帖由 屠城校尉 于 2006-11-30 14:49 发表
中国应花点钱买下美国电视台的时段, 放些制作精良的洗脑宣传. 要貌似客观洗脑洗於无形, 还得由外国人的眼光去看和说那种. 美国对於塑做美国先进正义形象花的气力不少.

先洗自已吧,没看N多精英都走了?
中国威胁论有理。。。中国是一个危险的国家。。。
人民日报美国版的社论
原帖由 killman抛弃舰船 于 2006-11-30 19:20 发表
找个老华人就可以买到电视台了?搞笑的很,难道还真以为美国是自由经济啊?美国只不过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经济。
对白人的统治权靠买是买不来的。

《华盛顿观察》周刊( http://www.WashingtonObserver.org)第14期,2006/04/12
   《华盛顿观察》周刊是(中国)在美国的一块重要宣传阵地
  主编 - 陈雅莉:中国日报
  责任编辑 - 李焰:中央电视台 专栏记者 - 刘见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职务不详 - Su Dejin: 中国日报
  作者 - Zhong Bu: 中国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
  记者 - 曾进:上海某编辑
  职务不详 - Lu Yong:新华社,上海电视台
  职务不详 - 徐琳:不详
  职务不详 - 杜菁琳:不详
  职务不详 - 沈红梅:不详
  职务不详 - 高斯:不详
  职务不详 - 佳敏:不详
==========
看清楚我的帖子,我说的是美国的电视台,不是你自己花钱去弄个电视台。没有品牌,没有知名度哪个美国人看你的电视。
原帖由 killman抛弃舰船 于 2006-12-1 18:29 发表
原帖由 killman抛弃舰船 于 2006-11-30 19:20 发表
找个老华人就可以买到电视台了?搞笑的很,难道还真以为美国是自由经济啊?美国只不过是市场经济,而不是自由经济。
对白人的统治权靠买是买不来的。

《 ...

鲍威尔是白人吗?赖斯是白人吗?
原帖由 凤百羽 于 2006-12-1 22:14 发表

鲍威尔是白人吗?赖斯是白人吗?


他们是总统吗?呵呵.
原帖由 闪电战 于 2006-12-2 00:14 发表


他们是总统吗?呵呵.

新疆人、西藏人乃至内蒙古人都没当过国家主席,是不是就证明了中国施行了民族歧视政策打击排挤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