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险能力仍然稚弱 民营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7:07:09
 
抗风险能力仍然稚弱 民营经济面临四大挑战
2006-11-18 08:40:56 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络版  叶晓楠
11月17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全国工商联等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展开广泛讨论。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中国承诺WTO的保护期即将期满,民营经济正站在新发展时期的门槛上——  ■民企创造GDP半壁江山
  “如果中国没有了民营企业,结果将会怎样?”站在讲台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了一个问题,他随即说,“别的不说,至少约有3亿人会失业。”
  在过去的28年里,中国民营经济经历了强劲发展,2001至2005年,民营企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年增28%,5年共增长246%;税收年增20%以上,5年共增长6.3倍。
  现在,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GDP总量半壁江山;创造了非农产业80%的新增就业岗位;提供了全国1/5的税收。
  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在促进经济增长、活跃城乡市场、增加政府税收、密切地区间经济交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法制健全等诸多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而且对解决社会就业难题,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民营经济实力仍然稚弱
  “从整体上看,中国民营经济实力仍然稚弱,管理粗放,抗风险能力弱。”吴敬琏说。他指出,民营经济目前正面临四方面的挑战:
  首先,由于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粗放增长的老路难于继续;
  其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今后工资成本呈上升趋势,企业今后要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率等方式来提高竞争力;
  第三,WTO过渡期的结束,将使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本土企业将面临外资企业更加激烈的竞争;
  第四,对过去与粗放增长和出口导向相配套的政策调整,将使企业经营条件有所收紧。
  ■三个环境问题制约发展
  在刘永好看来,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中仍然有很多不和谐因素,概括起来是3个环境的问题:准入环境、融资环境和行政环境。
  他说,在准入环境方面,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市场准入做了不少原则性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潜规则和隐性壁垒。比如,某些资源性的行业设定准入门槛很高,民营企业受到各种限制,很难进入。尤其是对能源、原材料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参与得很少。
  在融资环境方面,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但是针对他们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还很有限,还没有建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另外,民营企业对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还比较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很弱,在总市值中的比重也很低。
  在行政环境方面,在某些行业和某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行政透明度低、行政效率不高、行政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不少地区民营企业处于商业信息缺失的劣势地位。
  ■民营企业面临“二次创业”
  吴敬琏指出,针对挑战和障碍,现在迫切需要加快清理,及早消除民营企业的市场进入障碍。同时,民营企业作为当事人,不能坐等政府采取措施来帮助自己发展,而要主动努力,争取发展和提高的先机。
  他说,当前,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着所谓“二次创业”的问题,这当中三个问题应纳入企业发展考虑:
  首先是完善企业制度。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扩大以后,原来家族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再适应,需要作出产权社会化的调整,包括将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乃至上市公司。
  其次是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壮大以后,需要改变过去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有钱,就到哪里去”的做法,用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营战略保证全体员工的努力指向同一个方向。
  第三,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决策的执行力。一些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大以后仍然保持过去单一制、直线式的组织结构,也有一些企业形成了松散的“集团”结构,这类组织结构通常不能适应现代企业运作的要求。因此,不少民营企业需要把自己整合为组织结构紧凑、决策正确及时、执行有力的机体。
(编辑:林琳)抗风险能力仍然稚弱 民营经济面临四大挑战2006-11-18 08:40:56 人民日报海外版网络版  叶晓楠 11月17日,在江苏南京举行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论坛上,来自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全国工商联等方面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针对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展开广泛讨论。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中国承诺WTO的保护期即将期满,民营经济正站在新发展时期的门槛上——  ■民企创造GDP半壁江山
  “如果中国没有了民营企业,结果将会怎样?”站在讲台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了一个问题,他随即说,“别的不说,至少约有3亿人会失业。”
  在过去的28年里,中国民营经济经历了强劲发展,2001至2005年,民营企业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年增28%,5年共增长246%;税收年增20%以上,5年共增长6.3倍。
  现在,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中国GDP总量半壁江山;创造了非农产业80%的新增就业岗位;提供了全国1/5的税收。
  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在促进经济增长、活跃城乡市场、增加政府税收、密切地区间经济交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法制健全等诸多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而且对解决社会就业难题,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民营经济实力仍然稚弱
  “从整体上看,中国民营经济实力仍然稚弱,管理粗放,抗风险能力弱。”吴敬琏说。他指出,民营经济目前正面临四方面的挑战:
  首先,由于资源和环境瓶颈制约,粗放增长的老路难于继续;
  其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今后工资成本呈上升趋势,企业今后要更多地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率等方式来提高竞争力;
  第三,WTO过渡期的结束,将使市场竞争进一步白热化,本土企业将面临外资企业更加激烈的竞争;
  第四,对过去与粗放增长和出口导向相配套的政策调整,将使企业经营条件有所收紧。
  ■三个环境问题制约发展
  在刘永好看来,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中仍然有很多不和谐因素,概括起来是3个环境的问题:准入环境、融资环境和行政环境。
  他说,在准入环境方面,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市场准入做了不少原则性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潜规则和隐性壁垒。比如,某些资源性的行业设定准入门槛很高,民营企业受到各种限制,很难进入。尤其是对能源、原材料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参与得很少。
  在融资环境方面,民营企业多是中小企业,有迫切的融资需求,但是针对他们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渠道还很有限,还没有建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另外,民营企业对金融市场的参与程度还比较低,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能力很弱,在总市值中的比重也很低。
  在行政环境方面,在某些行业和某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行政透明度低、行政效率不高、行政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导致不少地区民营企业处于商业信息缺失的劣势地位。
  ■民营企业面临“二次创业”
  吴敬琏指出,针对挑战和障碍,现在迫切需要加快清理,及早消除民营企业的市场进入障碍。同时,民营企业作为当事人,不能坐等政府采取措施来帮助自己发展,而要主动努力,争取发展和提高的先机。
  他说,当前,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着所谓“二次创业”的问题,这当中三个问题应纳入企业发展考虑:
  首先是完善企业制度。企业规模和业务范围扩大以后,原来家族企业的产权结构不再适应,需要作出产权社会化的调整,包括将企业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乃至上市公司。
  其次是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企业壮大以后,需要改变过去那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哪里有钱,就到哪里去”的做法,用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营战略保证全体员工的努力指向同一个方向。
  第三,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提高决策的执行力。一些民营企业在规模扩大以后仍然保持过去单一制、直线式的组织结构,也有一些企业形成了松散的“集团”结构,这类组织结构通常不能适应现代企业运作的要求。因此,不少民营企业需要把自己整合为组织结构紧凑、决策正确及时、执行有力的机体。
(编辑: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