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老对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59:34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
2006年11月10日 星期五

在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五年半的日本首相任期内,“政冷经热”成了中日关系的常态。2001年小泉上台之时,日本国内普遍认为,中国连续不断的廉价商品供应,将 “掏空”日本的工业,加剧日本的通货紧缩。但小泉很快就理智地意识到,这个庞大的邻国有可能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日本经济此后在他任期内取得的巨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无尽的需求为日本工业带来了复苏的动力。

小泉时代的讽刺

然而,就在中国为日本经济雪中送炭之际,中日外交关系却跌至1972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的谷底。这是小泉时代的讽刺。从表面上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Yasukuni Shrine)——东京这个有争议的战争纪念馆供奉着250万名战争死难者,但也包括一些甲级战犯。小泉坚称,他是在为和平而祈祷。中国政府则认为,他每年一度的参拜证明,日本正在忘记历史,向民粹主义转变。

靖国神社固然标志着日中两国未能彻底解决历史问题,不过,很少有学者认为,它是改善两个亚洲超级经济大国关系的唯一障碍。但是,东京大学(Tokyo University)中国问题专家田中明彦(Akihiko Tanaka)认为,两国都让靖国神社问题的僵局,妨碍了打造务实工作关系的共同愿望。

紧张的双边关系在去年中国各地的反日骚乱中达到高潮。尽管这种关系没有中断活跃的贸易和投资流,但一些日本实业家指责小泉危害了商业前景。

走出外交困局

在安倍晋三(Shinzo Abe)上任前几个月,田中教授就预测,中日双方将设法走出外交困局。他表示,安倍将在不显得是屈从于中国压力的情况下,放弃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承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将寻找一种无损颜面的方式,与安倍举行正式峰会——小泉多年未得到这种礼遇。结果正是如此。安倍就任后没有几天,就成功出访了中国和韩国 ——另一个与日本关系恶化的邻国。北京以最高规格接待了这位新任日本首相。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把“互惠关系”推向更高层次。在审慎地提及近年来政治、经济两重天的局面时,双方承诺将“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执行副总裁鷲尾友春(Tomoharu Washio)表示,日本商界强烈地意识到,需要保证数以万亿日元计的对华投资的安全。“从日本经济复苏的角度看,中国可能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他表示。“为了保持竞争力,日本制造业采取了分工模式,将制造环节转移至亚洲各地,尤其是中国。”他表示,中国也从日本的技术和工业诀窍中获益匪浅。

安倍在上任以来首次接受采访时,就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我们都需要对方。中国人强烈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可能认为,如果允许政治紧张局势继续存在下去,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安倍没有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双方显然都作出了巨大努力,以保持友好关系。不过,前面还有许多“地雷”。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靖国神社问题。安倍没有公开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也没有(如果日本官员可信的话)做出任何私下的保证。一些人认为,安倍明年也许需要参拜靖国神社,以提高国内保守派人士对他的支持率。

即便在目前这种比较融洽的气氛中,北京也会难以接受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但即便安倍不参拜靖国神社,或者找到将争议降至最低的方式去参拜,还有很多问题可能爆发。这些问题包括双方有关东海天然气田的争端,以及两国不能在海域划界问题上达成一致。东海天然气田争端体现出两国对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海域划界问题可能更为危险。安倍承诺进行的几项国内改革也有可能激怒中国,包括修订和平宪法和修改教科书以淡化日本的战争暴行。

朝核问题暂时使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但这一问题最终也可能使两国分开。以对朝立场强硬闻名的安倍,迅速抓住朝鲜10月份核试,凝聚国际力量,支持对朝鲜进行制裁。

朝核问题

但是,在向朝鲜施加压力的问题上,日本比中国更为坦然。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与核试验相比,中国更担心朝鲜的瓦解。如果目前朝核问题的僵局进一步升级,或演变为军事冲突,日本和中国可能会再次迅速站到对立的立场上。

日本对朝鲜问题的回应可能导致其它问题。对于安倍本月重申日本“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欢迎。但外相麻生太郎(Taro Aso)等日本政府高官已在敦促重启对该问题的讨论。

即使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日本数年内不发展核武,安倍政府也可能抓住朝核问题,作为增强军事实力、充实法定自卫能力的理由。这将再次考验中国将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为了维系良好关系而保持沉默。

发展更平和的关系

外交人士认为,根本问题在于,中日两国均不愿平等对待对方。有数百年期间,中国居于优势地位,直到20世纪日本成为经济强国后,才逆转了相对地位。这些人士表示,现在两国需要发展更平和的关系。

与韩国前总统金大中(Kim Dae-jung)关系密切的顾问张诚岷(Jang Sung-min)表示,这不是中国的长期目标。他认为,北京只是在韬光养晦。“目前不是中国在东北亚争夺霸权地位的黄金时机,”他表示。“中国藏起利爪,等待着经济实力超过日本的那一天。”许多日本人也赞同张诚岷的分析,尽管他们可能不会用这种阴暗的字眼表达出来。尽管有各种关于中日重建友谊的言论,但几乎没人会怀疑,日本和中国仍然是对手

译者/何黎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戴维•皮林(David Pilling)
2006年11月10日 星期五

在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五年半的日本首相任期内,“政冷经热”成了中日关系的常态。2001年小泉上台之时,日本国内普遍认为,中国连续不断的廉价商品供应,将 “掏空”日本的工业,加剧日本的通货紧缩。但小泉很快就理智地意识到,这个庞大的邻国有可能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动力。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日本经济此后在他任期内取得的巨大进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无尽的需求为日本工业带来了复苏的动力。

小泉时代的讽刺

然而,就在中国为日本经济雪中送炭之际,中日外交关系却跌至1972年两国恢复外交关系以来的谷底。这是小泉时代的讽刺。从表面上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Yasukuni Shrine)——东京这个有争议的战争纪念馆供奉着250万名战争死难者,但也包括一些甲级战犯。小泉坚称,他是在为和平而祈祷。中国政府则认为,他每年一度的参拜证明,日本正在忘记历史,向民粹主义转变。

靖国神社固然标志着日中两国未能彻底解决历史问题,不过,很少有学者认为,它是改善两个亚洲超级经济大国关系的唯一障碍。但是,东京大学(Tokyo University)中国问题专家田中明彦(Akihiko Tanaka)认为,两国都让靖国神社问题的僵局,妨碍了打造务实工作关系的共同愿望。

紧张的双边关系在去年中国各地的反日骚乱中达到高潮。尽管这种关系没有中断活跃的贸易和投资流,但一些日本实业家指责小泉危害了商业前景。

走出外交困局

在安倍晋三(Shinzo Abe)上任前几个月,田中教授就预测,中日双方将设法走出外交困局。他表示,安倍将在不显得是屈从于中国压力的情况下,放弃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承诺。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将寻找一种无损颜面的方式,与安倍举行正式峰会——小泉多年未得到这种礼遇。结果正是如此。安倍就任后没有几天,就成功出访了中国和韩国 ——另一个与日本关系恶化的邻国。北京以最高规格接待了这位新任日本首相。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中,双方同意把“互惠关系”推向更高层次。在审慎地提及近年来政治、经济两重天的局面时,双方承诺将“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执行副总裁鷲尾友春(Tomoharu Washio)表示,日本商界强烈地意识到,需要保证数以万亿日元计的对华投资的安全。“从日本经济复苏的角度看,中国可能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他表示。“为了保持竞争力,日本制造业采取了分工模式,将制造环节转移至亚洲各地,尤其是中国。”他表示,中国也从日本的技术和工业诀窍中获益匪浅。

安倍在上任以来首次接受采访时,就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我们都需要对方。中国人强烈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可能认为,如果允许政治紧张局势继续存在下去,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安倍没有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双方显然都作出了巨大努力,以保持友好关系。不过,前面还有许多“地雷”。其中最明显的一个就是靖国神社问题。安倍没有公开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也没有(如果日本官员可信的话)做出任何私下的保证。一些人认为,安倍明年也许需要参拜靖国神社,以提高国内保守派人士对他的支持率。

即便在目前这种比较融洽的气氛中,北京也会难以接受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但即便安倍不参拜靖国神社,或者找到将争议降至最低的方式去参拜,还有很多问题可能爆发。这些问题包括双方有关东海天然气田的争端,以及两国不能在海域划界问题上达成一致。东海天然气田争端体现出两国对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而海域划界问题可能更为危险。安倍承诺进行的几项国内改革也有可能激怒中国,包括修订和平宪法和修改教科书以淡化日本的战争暴行。

朝核问题暂时使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但这一问题最终也可能使两国分开。以对朝立场强硬闻名的安倍,迅速抓住朝鲜10月份核试,凝聚国际力量,支持对朝鲜进行制裁。

朝核问题

但是,在向朝鲜施加压力的问题上,日本比中国更为坦然。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与核试验相比,中国更担心朝鲜的瓦解。如果目前朝核问题的僵局进一步升级,或演变为军事冲突,日本和中国可能会再次迅速站到对立的立场上。

日本对朝鲜问题的回应可能导致其它问题。对于安倍本月重申日本“不制造、不拥有、不引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欢迎。但外相麻生太郎(Taro Aso)等日本政府高官已在敦促重启对该问题的讨论。

即使像表面看上去的那样,日本数年内不发展核武,安倍政府也可能抓住朝核问题,作为增强军事实力、充实法定自卫能力的理由。这将再次考验中国将在多大程度上愿意为了维系良好关系而保持沉默。

发展更平和的关系

外交人士认为,根本问题在于,中日两国均不愿平等对待对方。有数百年期间,中国居于优势地位,直到20世纪日本成为经济强国后,才逆转了相对地位。这些人士表示,现在两国需要发展更平和的关系。

与韩国前总统金大中(Kim Dae-jung)关系密切的顾问张诚岷(Jang Sung-min)表示,这不是中国的长期目标。他认为,北京只是在韬光养晦。“目前不是中国在东北亚争夺霸权地位的黄金时机,”他表示。“中国藏起利爪,等待着经济实力超过日本的那一天。”许多日本人也赞同张诚岷的分析,尽管他们可能不会用这种阴暗的字眼表达出来。尽管有各种关于中日重建友谊的言论,但几乎没人会怀疑,日本和中国仍然是对手

译者/何黎
基本上都是废话,最后也只是陈述了事实。
只有傻瓜才停止高喊“中倭友好”,而只有白痴才相信“中倭友好”。
中国、日本之间有些象法国与英国,大陆系对海洋系。似乎不能在大陆扎下脚来,海洋系就没有安全感。而主导大陆的国家自然会排斥海洋系的种种寄生行为。英法之间,近邻不如远亲。
中倭之间的问题要比英法复杂的多。因为英法现在不过是趋势向下的两个老牌欧洲霸主而已。

中倭之间则是除去历史问题,地缘政治之外,还有更复杂的能源问题,和核心的中美问题。
倭寇不过是美帝纳粹的走狗,和台湾一样,这个世界不存在台湾问题,倭寇问题,只有中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