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售台E-P3間諜偵查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3 10:08:48
軍購案在國民黨讓步下,本星期可能先解凍其中P-3C反潛機437億元的預算

在12架P-3C反潛機中,有3架是屬於特戰型的E-P3間諜機,這種電子偵察機
,美國在2001年4月1日派往大陸南海偵查,大陸發現攔截,發生意外而造
成撞機事件,現在這種偵察機即將進入我國服役,未來將完全掌控所有距
離台灣500海浬的中共電戰訊號,這種專門擔任間諜任務的飛機,可以說是
全世界都討厭的飛機。
E-P3這種飛機與一般的反潛機最大的不同,飛機上佈滿天線,這些天線專
門用來截收各個頻道的無線電訊號,不但可以鎖定敵國的軍事通訊,甚至
鎖定特定人物的行動電話;最重要的是,這種飛機一次可以在空中飛行28
個小時,長時間在敵對國家的領空邊緣執行間諜任務。
E-P3引進台灣,代表台美將共同合作電子情報,獨家消息指出,美國考慮
在2010年,以空軍桃園機場為基地,建立一套完全與美軍相同標準的空中
電戰平台,這代表美國將放手最先進的電子偵搜技術,有效提升台灣國防
戰力。軍購案在國民黨讓步下,本星期可能先解凍其中P-3C反潛機437億元的預算

在12架P-3C反潛機中,有3架是屬於特戰型的E-P3間諜機,這種電子偵察機
,美國在2001年4月1日派往大陸南海偵查,大陸發現攔截,發生意外而造
成撞機事件,現在這種偵察機即將進入我國服役,未來將完全掌控所有距
離台灣500海浬的中共電戰訊號,這種專門擔任間諜任務的飛機,可以說是
全世界都討厭的飛機。
E-P3這種飛機與一般的反潛機最大的不同,飛機上佈滿天線,這些天線專
門用來截收各個頻道的無線電訊號,不但可以鎖定敵國的軍事通訊,甚至
鎖定特定人物的行動電話;最重要的是,這種飛機一次可以在空中飛行28
個小時,長時間在敵對國家的領空邊緣執行間諜任務。
E-P3引進台灣,代表台美將共同合作電子情報,獨家消息指出,美國考慮
在2010年,以空軍桃園機場為基地,建立一套完全與美軍相同標準的空中
電戰平台,這代表美國將放手最先進的電子偵搜技術,有效提升台灣國防
戰力。
应该叫EP-3II,俗称白羊座.
容兄啊,图文不一,老毛病了,得改啊:)
帮容兄补图:
这东西不是说反潜的么?
子文:
  E-P3如果进入台军服役,将能够极大地增强台湾军队电子侦察能力。原来台军前线监听站主要在金门、妈祖、太平岛,固定点监听。这下子有机动空中监听站,相信每月监听收获会剧增。
  可惜的……台湾这么好的E-P3主要是针对大陆,如果主要针对日本,大陆人民也会欢迎的……
反潜+电子侦察,利害
根据目前的台湾政局,5年内都难以部署!
小日本以后要搞什么演习,估计还得协调台湾.小日本独大亚洲的希望是肯定破灭了.

美军的全球战略规划能力确实很强.

不过我们对于美军的全球战略是完全免疫的.

:P :P :P
这样一来,实际上日本不能轻易和台湾翻脸了.钓鱼岛的争端中日本就明显处于下风,偶支持台湾尽快装备这种武器系统.

EP-3反潜巡逻机在没有绝对制空权的条件下,直接暴露在170等战舰的防空火力下,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因此美国的这一军售看来并没有损害我们的利益.

:P :P :P
原帖由 印度神牛 于 2006-11-1 12:32 发表
EP-3反潜巡逻机在没有绝对制空权的条件下,直接暴露在170等战舰的防空火力下,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因此美国的这一军售看来并没有损害我们的利益.



这么说,有点一厢情愿的乐观了吧。。。

前面有人已经说过了,EP3的用途是在平时搜集电子情报

你难道平时也把170派出去打EP3??

对岸的耳目聪明了许多,对海峡西侧的侦测透视能力就有所加强————这能说“并没有损害我们的利益”?!
整个无人驾驶的J7去把它也撞下来?:L :L
原帖由 Superbow 于 2006-11-1 12:49 发表



这么说,有点一厢情愿的乐观了吧。。。

前面有人已经说过了,EP3的用途是在平时搜集电子情报

你难道平时也把170派出去打EP3??

对岸的耳目聪明了许多,对海峡西侧的侦测透视能力就有所加强—— ...


170的那种大型相控阵系统的参数可不好确定呢,那种体制的雷达可以自行变幻自己的信号特征,这才是它最有价值的方面.

:P :P :P
“現在這種偵察機即將進入我國服役”
报告班主,,容子文把台湾称为国家!!!
(台北讯)东森新闻网消息,国民党希望在本会期之前让63亿军购追加预算付委审议,让台湾立委李敖大骂混蛋。

  国民党在昨天晚上的中山会报上决议,打算在本会期放行63亿的军购追加预算,这样的决定,让台湾立委李敖痛批在野党是混蛋,更谴责包括立委帅化民、林郁方和苏起在内的国民党军购案研究小组。

  而林郁方则说,国民党是支持合理的军购,希望李敖也能听听别人的声音。
http://www.zaobao.com/special/realtime/2006/11/061101_20.html